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10篇

时间:2022-11-19 09:25:06 来源:网友投稿

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10篇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钦南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水旱灾害部分)实施方案 -- 钦南区水利局 12021年年88月 目 录 1.项目背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10篇

篇一: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水旱灾害部分)实施方案

  - -

 钦南区 水利局

 1 2021 年 年 8 8 月

 目

 录

 1.项目背景 .................................... 1 2.目标与任务 .................................. 2 2.1 主要目标 ............................... 2 2.2 主要任务 ............................... 2 3.编制依据 .................................... 3 4.水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 4 4.1 实施内容 ............................... 4 4.2 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 ..................... 5 4.3 成果 ................................... 7 4.4 组织实施 ............................... 7 5.洪水灾害风险隐患调查与评估 .................. 7 5.1 实施内容 ............................... 7 5.2 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 ..................... 9 5.3 成果 ................................... 9 5.4 组织实施 ............................... 9 6.水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 9 6.1 实施内容 ............................... 9 6.2 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 .................... 11 6.2.1 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 ..... 11 6.2.2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 11

 6.3 成果 .................................. 13 6.4 组织实施 .............................. 13 7.项目预算 ................................... 15 8.实施计划及进度安排

  ....................... 16 9.组织机构及实施管理

 16 10.附表

 19

 1. 项目背景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就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发表了重要讲话,部署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调查等9项重点工程。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作为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调查工程的核心工作,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突出特点,通过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020 年 7 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我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20〕49 号)要求全面摸清我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全区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主要任务为: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2020 年 10 月,自治区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印发了《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水旱灾害部分)实施方案》,2021 年 4 月根据水利部最新工作部署安排对该方案进行修订,制定广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目标,完成水旱灾害风险要素调查、隐患调查、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各项任务。

 为更好的促进工作开展,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2. 目标与任务

 1 2.1 主要目标

 依照广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目标,制定我区水旱灾害风险普查目标。摸清我区水旱灾害风险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水旱抗灾能力,客观认识灾害风险水平。按照上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水旱灾害风险要素调查、隐患调查、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各项任务,为我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根据任务规划与设计,普查实施分为 2 个阶段:

 (1)前期准备。2021 年 8 月,建立我区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机制,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宣传培训。

 (2)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2021 年至 2022 年,为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完成我区水旱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相关成果表格、图件及报告,汇总钦南区普查成果并上报市水利局和自治区水利厅。

 2 2.2 主要任务

 按照广西的水旱灾害部分实施方案,归口县区级水利部门承担任务主要为以下几项:

 (1)水旱灾害致灾调查和评估。主要任务是开展县区级行政区干旱灾害致灾调查。

 (2)洪水灾害风险隐患调查与评估。洪水灾害隐患调查以流域、区域防洪规划(防洪预案)、工程设计、工程安全评价/鉴定、运行管理等资料为基础,调查水库工程、水闸工程、堤防工程等现状防洪能力、防洪工程达标情况或安全运行状态、

 存在的主要隐患类型、位置及严重程度等,结合防洪保护对象,综合确定洪水灾害风险。

 (3)水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对水旱灾害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区划与制图,主要包括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等任务。

 3. 编制依据

 (1)《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2020年 7 月);

 (2)《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2020 年 9 月)》; (3)《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试点版)》(2020 年 9 月); (4)《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水旱灾害部分)实施方案》(2020 年 10 月); (5)《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水旱灾害部分)实施方案(修订稿)》(2021 年 3 月); (6)《全国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2016 年); (7)《暴雨频率图编制技术要求》(第 4 版,2020 年 12月); (8)《中小流域洪水频率图编制技术要求》(第 4 版,2020年 12 月); (9)《洪水灾害隐患调查技术要求》(第 4 版,2020 年

 12 月); (10)《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技术要求》(第 4版,2020 年 12 月); (11)《干旱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防治区划编制技术要求》(第 4 版,2020 年 12 月); (12)《洪水风险区划及防治区划编制技术要求》(2021年 3 月)

 (13)《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SL 483-2017); (14)《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细则》(2013 年); (15)《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细则附录》(2013 年); (16)相关会议纪要、文件通知等。

 4. 水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4 4. .1 1 实施内容

 水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主要实施任务是调查、分析与评估水旱灾害危险性,主要完成干旱方面。具体内容主要有:开展全区级行政区干旱灾害致灾调查和与评估等。

 1 4.1.1 干旱

 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主要任务包括:以县区级行政区为调查单元,收集整理县级水资源量、供用水结构等基础资料;蓄、引、提、调等工程防御能力及监测、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防御能力资料;城镇供水水源结构现状;多年旱情旱灾及抗旱情况资料。为水利厅开展全区干旱灾害致灾分析与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针对县区级行政区干旱灾害,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县级行政区干旱灾害致灾调查:

 ①基础资料:2017-2020 年水资源总量、地表水供水、地下水供水,居民生活、生产等供用水资料;现状(2020 年)蓄、引、提、调、灌区等抗旱水源工程防御能力,监测、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防御能力;现状(2020 年)城镇供水水源情况。

 调查调查内容表格分别见附表 3 3 、附表 4 4 、附表 5 5。

 ②灾害事件资料:灾害事件资料:2008-2020 年各次干旱灾害事件的发生时间、原因、范围、气象水文情况、农业和城镇等受灾及损失情况,以及历年实施的抗旱措施、投入人力物力、抗旱效果效益等。

 调查内容表格见附表 6 6 。

 4.2 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

 (1)工作流程 县级水利部门按照统一设计的数据库表结构、数据录入系统和要求,开展干旱灾害致灾调查,填报干旱灾害致灾调查表,调查成果整理、审核后,通过水旱灾害调查分系统录入,上报市级水利部门审核汇集。

 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工作流程见图 4-1。

  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

 调查范围 调查内容 数据格式

 县级行政区 水资源及供用水 历史旱情旱灾 城镇供水水源 抗旱工程/非工程措施

 数据表格

 干旱灾害致灾分析与评估

 图

 4 4- -

 1 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流程图

 (2)技术方法 采用典型调查与统计上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整理县级行政区不同统计单元的水资源及供用水资料,历史旱情旱灾资料,蓄、引、提、调等抗旱水源工程能力,监测、预警、预报、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防御能力等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地区干旱灾害致灾因素等,形成以县级行政区单元的全区干旱灾害致灾分布图等,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支撑。

 4 4. .3 3 成果

 (1)数据成果 汇总县级《干旱灾害致灾调查表》,内容包括县级行政区干旱灾害致灾调查统计及汇总数据;

 (2)报告成果 编制全区干旱致灾调查工作总结报告。

 4.4 4 组织实施

 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任务由自治区水利厅组织指导各县(区、市)开展干旱致灾调查以及数据整理、审核上报。

 5. 洪水灾害风险隐患调查与评估

 1 5.1 实施内容

 洪水灾害风险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实施任务是对我区水库工程、水闸工程、堤防工程等现状防洪能力、存在的隐患及严重程度等进行调查与评估。摸清我区洪水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支撑防洪减灾决策和自然灾害综合防御。

 洪水灾害隐患调查以流域、区域防洪规划(防洪预案)、工程设计、工程安全评价/鉴定、运行管理等资料为基础,调查水库工程、水闸工程、堤防工程等现状防洪能力、防洪工程达标情况或安全运行状态、存在的主要隐患类型、位置及严重程度等,结合防洪保护对象,综合确定洪水灾害风险。

 (1)水库工程隐患调查 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库数据为基础,补充新增工程,对全区总库容 10 万 m3及以上的水库(有挡水建筑物的水电站)进行隐患调查与评估。在现场安全调查、监测施工与运行资料分析、运行管理条件评估等基础上,调查分析水库的空间位置、安全鉴定结论等,判断大坝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填写水库(有

 挡水建筑物的水电站)安全隐患调查表(见附表 7)。

 (2)水闸隐患调查 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库数据为基础,补充新增工程,对全区过闸流量 5m3 /s 及以上且失事可能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水闸进行进行隐患调查与评估,调查水闸的空间位置、安全鉴定结论等,综合分析水闸工程安全隐患和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隐患严重程度,填写水闸工程安全隐患调查表(见附表 8)。

 (3)堤防隐患调查 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库数据为基础,补充新增工程,结合流域防洪规划和江河治理规划设计资料,综合考虑堤防、水库等的联合运用,调查分析全区 5 级及以上堤防(不包括生产堤、渠堤和排涝堤)的空间位置、规划防洪标准、现状防洪标准及是否达标等,对堤防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填写堤防工程安全隐患调查表(见附表 9)。

 2 5.2 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

 (1)工作流程 洪水灾害风险隐患调查与评估通过资料整编、室内调查、现场调查等方法,开展水库工程、水闸工程、堤防工程等洪水灾害隐患调查,并通过审核汇集系统逐级上报。

 (2)技术方法 洪水灾害隐患调查以流域、区域防洪规划(防洪预案)、工程设计、工程安全评价/鉴定、运行管理等已有工作基础和成

 果资料为基础,以内业调查和资料整编为主,必要时辅助现场调查,完成各调查任务。

 3 5.3 成果

 洪水灾害风险隐患调查与评估成果包括文字报告、基础资料和调查表、空间分布图、数据库等,涵盖全区水库工程隐患调查、水闸工程隐患调查、堤防工程隐患调查三个方面。

 (1)数据成果 在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采集系统水旱灾害调查分系统上填报水库、水闸、堤防工程隐患调查表; (2)文字报告成果 编制《钦南区洪水灾害隐患调查报告》,按“调查报告+行政区划代码+年份”进行编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成果总结、附表; (3)标绘信息 在工作底图上标绘出包括水库大坝、水闸位置坐标及堤防位置范围等信息,并通过系统上报。

 4 5.4 组织实施

 洪水灾害风险隐患调查与评估工作,主要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县级水利部门组织开展本级工作。

 6 6. . 水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1 6.1 实施内容

 实施内容包括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两大部分。其中:

 (1)水灾部分:重点防洪区洪水风险评估与制图;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

 (2)旱灾部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6.1 1 .1 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

 根据国家、自治区任务要求,主要针对钦南区流域面积200-3000km² 中小河流进行编制。但考虑到开展全区洪水风险区划的需要,本次针对我区 50km² 以上主要河流,在洪水频率图分析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各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确定洪水特征参数,绘制不同频率(5 年、10 年、20 年、50 年、100年一遇)洪水淹没范围。

 6.1 12 .2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以县区级行政区为评估单元,开展干旱频率分析、旱灾损失评估等,进而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具体内容如下:①干旱频率分析,即确定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在进行评估单元干旱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干旱评估指标进行干旱事件过程识别,确定干旱事件的发生频次。②旱灾损失评估。针对不同承灾体对象,采用作物生长模型、水文模型或统计模型等,对评估单元干旱导致的损失情况进行评估。③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在干旱频率分析、旱灾损失评估的基础上,

 对评估单元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编制完成干旱灾害风险图。

 2 6.2 工作流程与技术方 法

 6.2 21 .1 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

 (1)工作流程 我局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组织实施相关工作,委托专业单位收集整理基础资料、开展洪水分析与影响评价、避险转移分析、重点河段区洪水风险图绘制和防洪区洪水风险区划等,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成果审查、验收和集成,并按照要求向所属流域机构和水利部提交相应成果。

 (2)技术方法 基于已有资料或根据当地暴雨...

篇二: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调研报告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事关民生、责任重大,今年是机构改革后防汛职能调整的第一年,今年以来林业水利局坚持“宁可抓重、不可抓漏”“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原则,做好监测预报预警、水利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技术支撑等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实现全县平稳安全度汛。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9 年汛情旱情 1 1. . 降雨情况

 2019 年是汛前与梅汛期偏涝,台汛期干旱明显的年份。今年以来(1.1-10.15),全县面雨量 1957 毫米,比历年年平均值偏多 139mm(近一成)。其中汛前 1-3 月比常年多305mm(偏多 8 成),4-6 月比常年偏少 161mm(偏少 2 成),7月份比常年多 316mm(是常年的 2.8 倍),8-10 月比常年少191mm(是常年的 1/3)。我县大部分地区自 9 月 3 日起连续48 日无降雨,干旱明显。

 2 2. . 常山港洪水情况

 2019 年度常山港共发生大小洪水 11 场,超警戒洪水 2场,其中:“7.05”洪水位 82.53 米(超警戒 0.53 米),实测洪峰流量 2390 立方米每秒;全年最高“7.13”洪水洪峰水位 84.39 米,超保证 0.39 米,实测洪峰流量 4170m 立方

 米每秒,超过五年一遇。

 3. 旱情

 常山出梅后持续高温干旱,台汛期降雨显著偏少。大田作物生产已受到严重影响:约 2 万亩单季晚稻(占 40%)和0.5 万亩双季晚稻(占 30%)后期断水过早造成减产,减产幅度 15%;油菜育苗困难,直播油菜出苗推迟,预计油菜种植面积减少 10-15%;秋冬播蔬菜播种面积预计减少 10%左右。

 二、2019 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开展情况 1. 汛前准备

 一是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林业水利局成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和防汛抢险技术支撑专家组,组建水利工程应急抢险队伍(40 名抢险队员)。将水利系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落实到内设部门、到岗位、到人,确保责有人负、事有人管。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实行 24 小时汛期值班,通过报纸等公布水库山塘、电站闸站、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人,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单位的责任。

 二是 抓好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准备工作。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开展多层级、全覆盖的大检查,共出动 1286人次,检查水利工程 317 处(点)。对检查发现的风险隐患建立清单,跟踪督促整改,实行销号管理。全面落实水库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举办水库安全度汛责任人专场培训,提高水库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的

 履职能力,确保“三个责任人”从“有名”转向“有实”;完善水库各类监测预报预警设施,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提高预报精准度;完成 87 座水库控运计划、应急预案的核准。

 三是抓好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准备工作。落实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建立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干部党员包群众的“包保”责任制体系,实现基层防御工作网格化管理,确保防御责任“无缝联接”。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日常维护,确保汛期各类信息“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及时”,确保临灾预警及时准确。

 2. 水旱灾害应对

 一是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县水文站 2019 全年共发洪水预报 13 份,向省拍发布洪水预报 3 份,其中“7.13”实现了最长预见期 6 个小时的洪水预报,预报精准为领导科学防汛决策,特别是为沿江两岸和下游乡镇的防灾自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利用山洪灾害预警平台体系,及时向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发布预警消息,今年已经发出小流域山洪预警信息11.8624 万条。通过三大运行商发送水利工程开闸泄洪预警短信 142 万条。对山塘水库巡查员、小流域预警员进行每月平台督查,汛期例行抽查履职情况 142 人次,并向乡镇街道通报。

 二是水利工程调度科学。汛期三座中型水库提前预泄水

 量 3381 万方,拦截洪水 5068 万方,充分发挥工程防洪效益。芙蓉水库泄洪 1 次,狮子口水库泄洪 4 次,千家排水库溢洪2 次。长风水利枢纽工程开闸泄洪 7 次。7 月底狮子口灌区、千红灌区开始放水灌溉。8 月 8 日召开灌区抗旱协调会,形成放水 4 天,停水 4 天的轮灌会议纪要。至今为止狮子口水库抗旱供水 8 轮 550 万方,千家排水库供水 8 轮 650 万方。长风水利枢纽工程干旱时期保证长风灌区用水。

 三是应急抢险技术支撑有力。在今年汛期共派出专家组现场指导抢险 8 次、水利工程应急抢险队伍投入 3 次、挖掘机等 10 台班。

 3. 工作成效

 2019 年确保了常山港重点河段、县城及重要集镇、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了水库、重要堤塘等水利工程在设计标准内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安全,最大程度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实现不死人,不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三、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短板 常山县山洪灾害防治区 882 平方公里,小流域局部强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预警时间短,预防难度大。如在我县遭遇像今年沿海地区 9 号台风“利奇马”引发的洪涝灾害、江山市“6.06”小流域短时强暴雨山洪灾害事件,我们是否可以应对,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预警预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1 1 、常山港水文洪水预报能力有待提高,预报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常山港洪水预报系统自动预报精度不高,此预报系统于 2015 年建成,今年“7.13”洪水,自动预报洪峰流量3600 立方米每秒(水文站预报 3900 立方米每秒),实测洪峰流量 4170 立方米每秒,相差较大(10%左右);中小洪水两者差值更大(25%左右)。

 二是常山港洪水受上游开化降雨情况影响大,例如今年“6.4”、“6.6”小洪水,我县无明显降雨,开化普降大雨,造成长风水闸开闸泄洪,常山港出现 800 立方米每秒左右的小洪峰;开化实时水雨情数据是常山港洪水预报的主要来源数据,上游水雨情数据是否及时准确直接影响预报精度。目前,我县无法直接获取开化的水雨情数据,需到相应的网站上收集汇总(网站上的数据是全省的,需时间甄别汇总),造成时间浪费或无法及时掌握相关信息,给常山港洪水预报和水利工程调度带来不确定因素。

 三是常山港自动水位监测设施不能满足实时监测常山港水位变化,不能满足常山港沿线部分村庄洪水预警需求,常山港现有长风、湖口大桥、樊溪、渡口、水文站、溪口和招贤 7 个水位站,而何家乡江樊何片区、金川街道胡家淤片区(辉埠镇东乡片区)、招贤大溪沿片区无水位监测站点。

 四是即将实施的《浙江省洪水预警发布管理办法》对我县常山港洪水预报影响大,常山站洪水预报最长预见期小于6 个小时,根据预报发布程序规定,县水文站洪水预报需经省水文中心审核后才能发布,这将减少常山港洪水预报预见期(约 2 小时左右),直接影响我县常山港洪水防御决策指挥。

 2 2 、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有待提高。

 一是水文监测基础设施不完善。极端天气给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带来严峻考验,抵御暴雨极端天气仍然是我县水旱灾旱防御工作的重点,小流域预警预报工作是否得力,关键看水文监测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目前,我县已建成水雨情遥测设施共 58 处,大多建于 2003-2006 年左右,存在布局不合理(部分小流域监测站点偏少,例如新昌溪、金源溪、龙潭溪只有一个站点)、设施设备老化、标准不高等问题;芳村溪、龙绕溪、南门溪和虹桥溪主要断面无流量水位监测设施。

 二是水雨情实时数据通信传输存在短板。当前我县水文站点水雨情数据基本上是依赖移动通信传输,全县 90 套遥测终端中仅 2 套有北斗卫星、移动通信双信道保障,若在山洪灾害发生时移动通信基站出现瘫痪、通信中断,实时水雨情数据将无法传出。同时,水文测站终端保障能力不足,部分测站在极端天气下,没有遥测备用终端及配套设备,导致

 无法临时增加水文应急测站。

 三是水文应急监测装备不足。我县水文机构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未装备卫星电话、应急电源等,在台风、暴雨等极端情况下,缺乏与外界联络手段及持续监测预报能力。现有水文测站(中型水库)水位自动监测主设备与备用设备大部分采用浮子式水位计。在同一个水位观测井内,两套浮子式水位计易同时发生故障,导致水位监测数据中断或失真,难以满足应急水利防汛防台工作要求。

 四是常山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系统需进一步完善。2018 年我县开发完成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系统,经过今年一个汛期的使用,存在预警发布没有达到全覆盖(由于机构改革人员调整,部分乡镇部门领导未能接收到相关预警短信)、部分数据错误(如部分小型水库特征水位错误)、部分视频监控未接入平台等问题。

 (二)水利工程调度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1、各类预案需进一步完善修订。

 机构改革后,各部门职责重新整合,现行的各类预案已不能满足当前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例如三座中型水库和长风水闸的放水预警方案中下达调度令的单位还是县防指,千家排水库未在控运计划中明确饮用水供水最低保障水位等。

 2、中型水利工程洪水预报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洪水预报是水利工程调度的基础,目前我县三座中型水库的洪水预报还是“半自动化”状态(未建立洪水预报系统),不能满足当下水利工程调度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3、抗旱供水调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今年我局根据县政府抗旱工作协调会的要求,制定了抗旱供水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乡镇街道未按协调会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本乡镇范围供水协调、管水员落实、渠系清理等),造成供水计划被打乱和水资源浪费现象。

 (三)技术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水旱灾害防御机构人员有待建立明确。

 机构改革常山防汛办整建制划归应急管理局后,造成我局无承担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正式机构和编制,目前水旱灾害防御办公室属临时机构,3 名工作人员属借用,且平均年龄超过 50 岁。

 2、基层水文工作技术人员有待加强。

 目前水文站在岗人员 4 人,需承担全县水文监测、水文项目建设和水雨情遥测站点的管理维护等工作,任务重、人员少;中型水库管理局从事水库洪水预报技术人员只有 2 人。

 四、建议措施 1 1 、完善设施,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一是完善洪水预报系统。根据“2017.6.24”、“2019.7.13”

 等实测洪水进行预报参数率定调整,进一步完善常山港洪水预报系统,为明年汛期更好的投入运行奠定基础;开发手机水情 APP,及时获取上游开化县实时水雨情数据;建立三座中型水库洪水预报系统。

 二是完善水文监测基础设施。对全县已建成 58 处水雨情遥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分两期),结合水库除险加固、河道综合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分期分批新建水雨情遥测设施40 处、常山港水位监测站 3 处、芳村溪等四大支流流量水位监测设施 4 处。

 三是完善水文应急能力建设。对 6 处基本国家站点、3座中型水库等水雨情遥测站点进行北斗卫星通信信道建设,增设水文测站和中型水库雷达自动水位监测设施 4 处,提升水雨情实时数据通信传输保障能力;配备必要的水文应急监测装备,常山水文站和三座中型水库配备卫星电话、应急电源,配置备用遥测终端机、走航式 H-ADCP 测流设备等。

 四是对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系统进行升级提升。

 2 2 、完善机制,规范水利工程调度行为。

 一是修订完善各类预案。明年汛前对《常山县小流域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常山港防御洪水应急预案》、《芙蓉水库、千家排水库、狮子口水库放水预警方案》、《长风水闸放水预警方案》等预案进行修订,完善三座中型水库、长风水闸和天马枢纽控运计划。

 二是完善抗旱供水调度机制。建议由县政府或县防指出台抗旱供水调度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乡镇职责,做到有据可依。

 3 3 、完善机构,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建议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设立水旱灾害防御机构并明确人员编制;加强基层水文技术人员力量建设,根据工作任务,相应增加人员编制。

 水库管理数字化转型研究与思考

 浙江省水库管理中心

 在新时代治水思路指引下,按照我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

 型总体部署和水利部智慧水利建设要求,厅党组将水利数字化转型作为全省水利六大攻坚战之一,聚焦水利核心业务,健全水利监测监控网络体系,构建全省共建共享水利数据仓,完善数据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水利数字化转型。今年 4月以来,围绕水库管理数字化转型工作,省水库管理中心组织调研组赴宁波、绍兴、金华、衢州、台州等地,通过深度访谈、查阅资料、现场查勘等方式开展调研。调研范围覆盖大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访谈人员主要为市、县(市、区)及乡镇水库管理有关责任人。

 一、基本情况 我省有水库 4308 座,其中大型水库 34 座、中型水库 158座、小型水库 4116 座;全省除嘉兴外的 10 个设区市有 77个县(市、区)建有水库。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已基本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的水库工程及运行管理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库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现代化、专业化管理水平,更好发挥在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人水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省水库信息化管理工作起步较早,20 世纪 70 年代,一些水库就开始应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到 2016 年初我厅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方案要点》《浙江省水利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导

 则和技术要求》,提出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省、市、县三级立体监管体系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系,转变水利工程日常管理模式,做到视频可控、巡查留痕、工程上图、数据入库,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全过程监管。经过几年发展,我省在水库管理领域,已建设完成“以水行政管理单位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监督与管理服务平台”“服务于省、市、县、水库四级共同开展水库运行管理和业务监管需求的浙江省水...

篇三: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7卷2017年第4期4月V01.1 7ADriNo.420172016年度邯郸县暴雨洪水的调查分析王春景(河北省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保定071 000)摘要:文章首先针对邯郸县暴雨洪水特征展开分析,而后不断深入,从实际情况加深具体特征描述,而后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以2016年洪水防汛工作为例,在考察期细节的同时,指出建设更为完善的大数据系统,应当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关键词:2016;邯郸县;暴雨洪水;调查中图分类号:TVl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 7)04—0103一02对暴雨洪水展开深入有序的调查,是对基本水文站观测不足的有效补充,其主要作用在于扩大与暴雨洪水相关材料的收集,并且提供专项的水文分析资料。对于暴雨洪水的深入调查分析,也是对于中央2010年12月31下发的《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进行深入落实的重要环节,其中明确指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并且“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而深入细致的暴雨洪水调查,无疑是展开具有针对性建设的根基所在。一、邯郸县暴雨洪水特征分析暴雨洪水通常有强度较大历时较长的暴雨触发而成,并且进一步形成地区性的洪涝灾害,造成不容忽视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见过六十余年中,邯郸市经历过1956、1963、1996以及2016四次特大暴雨洪水,并且就邯郸市而言,几乎每次暴雨洪水都会造成整个地区遭遇灾害,加之其位于河北省最南部的太行山东麓,更加提升了自然灾害的破坏性。以邯郸市地域特征而言,其西部山区海拔高度在100—1,898m范围,占据邯郸市总面积的37%,东部平原海拔在32.8—100m范围,整个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保持在548.9mm水平。邯郸县作为邯郸市其下辖区,位于邯郸市区近郊,东临永年和肥乡两县,南与磁县和成安县接境,北与永年县毗邻,总面积280.5km2,下有七个乡镇,总人口30.5万人,耕地面积25.3万亩。其境内有天然河流滏阳河和人工河道支漳河分洪道,这两条河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京广铁路、邯长铁路、京港澳以及青兰高速等多方面的安全,并且对于邯郸市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负有重任。邯郸县年降雨量与邯郸市持平,但年际变化偏大,就年内而言,降雨多集中于每年7—8月,占据全年降雨总量的76%,因此对于邯郸县的暴雨洪水抗击,也主要在每年的7—8月间展开。2016年7月19日1时至20日6时30分,邯郸县发生强降雨,累积过程降雨量达到228mm,其中南吕固乡降收稿日期:2017。02—21作者简介:王春景,河北省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雨量最大,达到282mm。7月19日,支漳河受到降雨的影响,水位持续上扬,沙屯闸河水漫溢过闸顶以及交通桥路面,过闸流量超过设计200m3/s,严重超荷运行。而滏阳河同样超保证水位行洪,过流超过40m3/s。并且由于上游输元河来水,北湖滞洪区启用蓄滞洪水,并且因为来水量大,北湖向邯郸县河北二沟区域溢流,京港澳青兰高速公路、京深铁路交叉处均发生不同程度险情,洪水向七方村西南下泄,危及京港澳高速基础安全。2016年7月19日强降雨过程在邯郸县所引发的洪灾,全县七个乡镇两个园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5.22万亩农田受灾,涉及人口达5.5万余人。在这一次的暴雨洪水危害过程中,农业损失占据邯郸县经济损失的绝对重头,尚璧镇、兼庄乡以及河沙镇的农业损失都居于整体经济损失的80%以上。除此以外,防汛物资以及抢险人员成为邯郸县暴雨洪水的主要投入,同时也牵涉进一些厂矿企业因洪水停产。邯郸县下属七个乡镇的损失状况参见表1。表1 邯郸县主要乡镇损失指标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邯郸县而言,洪水造成的农业损失占据主要部分,但同时受灾人口总量,却决定了洪水救援工作后续安置成本。因此对于邯郸县的损失状况分析,能够有效实现防洪抗灾资源配置,达到降低损失的目标。二、邯郸市以及邯郸县特大暴雨以及洪水特征分析通过对2016年暴雨洪水相关数据的考察,进一步结合邯郸市历次特大暴雨的相关数据,可以展开对于暴雨以及洪水的特征获取,最终实现对于暴雨洪水的有效防范和治理,而对于邯郸县的相关特征分析,则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与邯万方数据

 104中国水运第17卷郸市的趋同。通常将24h雨量超过1 40mm水平的暴雨列为特大暴雨进行统计,则可以发现邯郸市特大暴雨主要集中在自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不足一个月时间内,每次的暴雨量统计,通常表现为山区大于平原,暴雨、径流高值区多发生在太行山迎风地区。整个邯郸市范围内,造成洪水的暴雨中心位置通常在南部漳卫河流域形成,并且进一步,沿太行山迎风坡逐渐向北移动,经滏阳河、沼河流域后移出邯郸市,整个过程由暴雨中心位置朝向周围区域形成波及影响,且通常影响范围较大。另一个暴雨特征,即邯郸市环境中的暴雨多呈现出历时长集中程度高的特征。特大暴雨历时通常保持在3~7d范围内,具体到某一个县,时问会有所缩短,但是因为这个范围内整个邯郸市都会出现强降水,因此区域泄洪能力等方面都会有下降。依据历次对于邯郸市暴雨的统计,可以发现当次暴雨量能够占据全年降水量的44.3%一67.1%,汛期降水总量能够占据到超过85%,因此就邯郸市而言,暴雨集中成为其不容忽视的重要降水特征。在这样的暴雨环境之下,所造成的洪水,也会呈现出一定特征。首先,洪峰水位高且流量较大,成为邯郸市以及邯郸县暴雨洪水的首要表现。从历次暴雨洪水的发生年看,对于漳河观台水文站和沼河临沼关水文站两个方面数据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前者最高水位保持在1 56m以上,而后者水位则可以突破62m。其次,洪水总量较大,上述的两个水文站的径流量会保持在8~9亿m3以及1亿m3范围内,但是在遭遇暴雨洪水的年份中,次洪水往往会暴增若干倍,占据到当年汛期径流量的50%甚至更多。通常而言,观台次洪水量能够超过16亿m3,而临沼关的次洪水量甚至能够达到10亿m3水平。除此以外,从时间角度看,由暴雨产生的洪水通常历时较长,这主要是因为暴雨会发生在一个较大区域范围内,无法实现空间层面的有效泄洪。因此邯郸各河流以及不同区域洪水历时通常都保持在10—15d范围内,甚至会超过20d,其破坏力不容忽视。三、邯郸县暴雨洪水主要成因分析邯郸的地理以及水文位置,决定了对其深入考察,必然需要与邯郸市整体地区环境保持密切结合。首先,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看,邯郸县位于邯郸市的近郊,与整个邯郸市一样,会受到区域内地形海拔倾斜,以及山区的影响。邯郸县整体地形西高东低,由南向北呈现显著倾斜状态,低山、丘陵和平原三种地貌在邯郸县区域内部以及周围,呈现出错落分布特征。在炎热夏季,夏季风遇到输入水气,就会在由东至西地面高程自然升高的作用下逐步攀升而形成降雨。山地的地形环境,决定了其迎风坡必然成为暴雨、径流高值区,暴雨中心区也易于在此种环境下形成。与此同时,邯郸地区的太行山地环境距离平原地区较近,可以说紧邻邯郸城区、京广铁路以及相关交通体系,因此一旦在山区形成暴雨,很容易进一步导致山区洪水朝向平原的倾泻,如果同时平原地区也存在暴雨,就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形成洪涝灾害。其次,从气候环境的角度看,邯郸县属北半球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内气候的季节变化,受干燥寒冷的大陆性气团和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团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十分显著,因此四季相对明显。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中,春秋冬三个季节都降水较少,但是夏季因为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西来、西南来的低气压影响,炎热多雨成为其主要气候特征,降水集中,并且暴雨强度水平几乎可以和多雨的东南亚国家持平,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邯郸县以及周围邯郸市等相关地区易于发生洪涝灾害。此外,从天气的角度看,西南涡、华北低涡、台风倒槽、暖性切变线和高空西来槽等多方面天气系统,都会成为邯郸市地区内部特大暴雨以及洪涝灾害的重要形成原因。四、邯郸县防洪经验总结对于邯郸县而言,其所处地理位置,在交通环境中的支持作用等,都不容忽视,因此对其防洪工作的落实状况,以及整体工作效果的确定都必须给予充分关注,这些更加进一步关系到区域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中各方面的安全与稳定。对于抗洪抢险工作体系而言,前期决策与判断,以及中期的调度协调,是当前邯郸县应当进一步加强的工作,但同时,抗洪工作后期的跟进与记录同样不容忽视。2016年7月19日,邯郸市防指III级响应,邯郸县对应作出安排,宣布进入防汛紧急期。支漳河沙屯闸由于上游分洪来水漫溢,20日河道水位开始上涨至闸顶,17时,县防汛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启动I级应急响应,协调下属多级部门展开抢险,同时密切监测水情,展开科学分析。对于这一方面的工作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在于,加强提前的判断。对于20 1 6年的暴雨洪水,虽然邯郸县的动作迅速,但是从对暴雨以及险情的实时监控方面看,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余地。近年来,邯郸县在监测预警方面的不断加强建设,实现对于防汛救灾整体系统的有序推进建设,并且针对滏阳河、支漳河超保证水位的严峻形势,超前研判,增强了防御灾害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从邯郸县的实际工作展开看,已经实现了对于提防重要位置的加强,并且对于防汛物资和抢险力量的调派也已经提前有所重点地安排妥当,群众转移工作基本能够实现提前完成。信息方面,县防指人员全天候无缝隙值守,确保24小时与上一级防指保持沟通,并且及时获取基层环境信息实现统筹协调。在响应能力和工作资源优化方面都达到了一定水平。未来一段时间邯郸县对于暴雨洪水防范工作的建设,应当考虑放置于大数据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之上,通过建立更为完善和宽泛的数据系统,来实现更为主动的洪水防范工作。五、结论从2016年邯郸县的暴雨洪水防汛工作展开状况看,邯郸县已经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及时地完成防汛工作任务,确保人民财产安全。多部门的有效联动,以及对水文气象的密切关注,成为决胜保护洪水的关键因素。在未来的工作中,仍然应当加强水利设施的投入,在完善相关体制的基础之上,不断深入思想建设,实现全民防灾,有效控制洪涝灾害威胁。参考文献[1]井玉梅,姜君国.吉林安图县抵御“2010.7.28”特大洪水经验与思考m.中国防汛抗旱,2011,(4).万方数据

篇四: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业农村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报告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水旱灾难防卫工作报告

  一、水旱灾难防卫工作开展状况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仔细实行省、市会议精神,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统筹抓好常态疫情防控下的水旱灾难防卫工作。

  (一)开展灾后水毁工程修复,实施水利薄弱建设工程。xx 年 8 月,我区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难。灾后,我局针对全区险工险段点多面广的实际,仔细总结水旱灾难防卫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规划先行的防汛工作理念,编制完成了《x 区灾后水毁修复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规划报告》,安排用时三年全力推动灾后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和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工作,xx 年总投资 1620 万元,完成了水毁堤防、涵闸修复、新建黄庄排涝站、淮海东路过路涵以及老毛沟等大沟的疏浚等工程,大大提升了全区水旱灾难防卫实力。

  (二)聚焦汛前检查,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全面部署险工险段排查工作,要求镇(街道)重点围绕风险隐患排查、工程度汛措施、预案方案修订状况进行自查。在各镇(街道)自查的基础上,区农水局深化开展汛前检查督查工作,对排查出的 51 条防汛隐患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部门,限时整改,对一时不能消退的隐患,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备足抢险物料,

 落实抢险力气,确保汛期防洪平安。

  (三)监测预警,全力防范应对。6 月份,我区出现 3轮强降雨过程,特殊是 6 月 11-12 日,出现大到暴雨,最大降雨量为段园镇达 188.9 毫米。针对强降雨天气,区农水局亲密监测预警,落实工作措施。依据水情改变,刚好发布主要行洪河道水位信息,并适时开展水工程调度,确保河流水势平稳;落实 24 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信息及调度指令的上传下达。

  二、存在问题

  一是龙河、岱河、闸河部分穿堤涵闸老化严峻、运行困难。二是部分河道行洪标准较低,特殊是闸河河道堤防近 30年未进行整治,闸河石台镇亭子桥上游 4km 萧县段堤防堤身单薄、高程严峻不足。三是近年来随着市政工程建设的推动,我区部分水利工程被侵占、河沟阻断,打乱了原有排水体系,致使汛期沟内积水无法正常排出,形成内涝,如:高铁新区建设路、繁华路、龙山路、紫昱路的建设、110 指挥中心等。四是部分田块地势低洼,汛期时积水严峻,排水设施布局不合理。五是基层水利人员严峻缺乏,管护运行经费投入不到位。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做好今年的水旱灾难防卫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仔细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扎实做好水旱灾难各项工作。

  (一)接着实施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工程。根据《x 区灾后水毁修复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规划报告》,我区已经编制完成了《x 区 xx 年度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安排疏浚山河沟,同时对南山、梧桐、白顶山山洪灾难片区排水开展治理。6 月 28 日,市水务局下达了批复,批复总投资 434.5万元。针对高铁新区四路建设导致的水系破坏,我拟结合 x区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目前正在主动与市重点局对接,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争取早日开工。

  (二)推动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xx 年我区安排实施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主要建设为易涝区调查评价,自动监测站、监测预警平台、预警设施设备、群测群防体系、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等几部分,以软件设施系统为主,配备部安排套设施,项目总投资 390 万元,目前正在开展招投标前期工作。工程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我区水旱灾难的防卫实力。

  (三)强化预料、预报、预警管理。依托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平台,发挥部门专业优势,突出抓好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工情、墒情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强综合会商和分析研判,着力延长预料预见期,不断提高预报精确度,及早提出预料预报看法,刚好发布预警信息,争取水

 旱灾难防卫工作主动权。

  (四)持续加快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对水旱灾难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强化险工隐患处置,强化方案预案修订完善。加快隐患整改工程建设进度,疏通河道围堰堵坝,针对无法立行立改的隐患要制订应急度汛方案。对于易涝片区,如:段园大庄、袁庄葡萄基地片区、高岳街道双楼农业示范园片区、矿山集街道沿梧桐路片区等,要主动开展清沟沥水,备足排涝设备,保证汛期农田排涝顺畅。

  (五)进一步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调度运用方法,合理限制沟河水位。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养护,保障水利设施平安运行,发挥工程基础性作用。依据雨情、水情、汛情、工情改变,统筹运用拦、蓄、泄、排等措施,科学调度各类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主动开展蓄水保水工作,最大限度留住水、用好水。加强水源调度,确保抗旱浇灌期间农业供水。

  (六)做好人畜饮水水源供应保障。加强饮水平安隐患排查和水质检测,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平安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结合汛期检查,强化对农村人畜饮水水源的检查和爱护,对我区 17 处集中供水工程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修理保养,刚好排查和消退各类平安隐患,使供水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托付第三方机构每月对供水水质进行检验,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保障饮水平安。

篇五: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019.15 中国水利收稿日期院2019-07-11作者简介院刘世华袁工程师袁主要从事水旱灾害监测预警和防御工作遥基金项目院甘肃省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野灌区工程管理信息化研究冶渊HS20111-2-35A冤曰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野农村供水时变化系数研究冶渊HS20111-2-36A冤遥西北干旱山区水旱灾害特征分析及对策要要 要 以甘肃省白银市近 5 年水旱灾害为例刘世华1 袁魏智1袁2 袁杨彪1袁2 袁李晓荣 3渊1. 甘肃省白银市水务局 袁730900袁 白银 曰2. 白银市河长制办公室 袁730900袁 白银 曰3. 白银市应急管理局 袁730900袁 白银 冤摘 要 院 西北干旱区干旱和山洪灾害易发多发 遥 甘肃省白银市是典型的西北干旱地区 袁 水旱灾害是当地主要灾害之一 遥 对近 5 年来白银市水旱灾害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 袁 水旱灾害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袁 旱灾有所减缓而洪灾有所增加 遥 对此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 袁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遥关键词 院 西北干旱区 曰 白银市 曰 水旱灾害 曰 成因分析 曰 对策建议Assessment of water and drought disasters in dry mountainous region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mitigationmeasures要要 要 a case study of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in Baiyin City of Gansu Province over past 5 years//Liu Shihua, Wei Zhi, Yang Biao, Li XiaorongAbstract院The dry areas in the Northwest China are vulnerable to drought and mountain flood disasters. Baiyin City inGansu Province is a typical area of this type and frequently suffers from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According to thestatistics of flood and drought in the last five years, a change of tendency can be found that drought has become lessbut flood has increased.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was analyzed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ly.Key words: dry regions in Northwest China; Baiyin City; water and drought disasters; reason analysis; mitigationmeasures中图分类号 院S42 文献标识码 院B 文章编号 院1000-1123渊2019冤15-0037-03西北干旱区地形复杂 袁 山地与宽谷平原并存 袁 丘陵沟壑密布 袁 年降水集中 袁 年际间变率大 袁 台站降水变率为 0.3耀0.5袁 远高于我国东部地区 遥 特殊的地形地貌易于在降水期形成洪灾 , 强降雨形成的山洪灾害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遥 有些年份甚至遭遇冬春干旱和夏秋洪灾的轮番灾害 袁给当地群众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 袁 极端气候增多 袁 气象灾害将更加频繁 袁 因此 袁对近年西北干旱山区水旱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袁 对于掌握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旱灾害规律 尧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遥一 尧 研究区气候特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 袁 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 袁 处于东亚季风气候的边缘地带 袁 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遥 气候干燥 , 盛行西北风 袁 区域年降水量在184.9耀435.4 mm 之间 遥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袁 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袁 降水主要集中在 7要9 月 袁 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袁历时短 尧 强度大 尧 破坏性强 尧 防御难 袁且水少沙多 袁 容易引发泥石流等破坏性较大的灾害 遥 白银市是甘肃省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 遥近年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袁 干旱灾害出现新的特征 袁 气温波动大 袁 年平均气温偏高 0.9益遥 短时强降雨频数和强度大 袁 降雨量较以往年份偏多 袁近 5 年平均降水量达 292 mm袁 较多年均值偏多 3 成 遥 局地暴洪灾害偏多 袁汛期暴洪灾害点多面广 尧 频次多 袁 灾害损失有所加重 遥二 尧 灾害损失概况1.旱灾近 5 年来全市因干旱造成 4.82万人次 尧2.51 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水旱灾害防御37

 水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9.15难 遥 全市农作物累计受旱面积达543.61 万亩 渊1 亩 =1/15 hm 2 袁 下同 冤袁 比近 10 年增加 6.4%袁 成灾面积 200.3万亩 袁 比近 10 年减少 4%袁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8.74 亿元 遥 其中 2014 年受灾损失比较严重 袁 农作物受灾 96 万亩 袁 成灾 24.6 万亩 袁 直接经济损失 2.7亿元 遥 与受旱严重的 2000要2006 年比较 袁 近 5 年旱灾造成的受灾和成灾面积有所减少 袁 分别减少 34.8% 和47%袁 但灾害损失却有所增加 袁 形成野 小灾大损 冶 局面 遥2.汛灾近 5 年来全市累计发生暴雨洪水灾害 46 场次 袁 全市 69 个乡镇不同程度都有发生 袁 累计造成 32.44 万人次受灾 袁 直接经济损失 11.09 亿元 袁 其中农林渔牧业损失 3.96 亿元 尧 水利设施损失 3.62 亿元 尧 工业交通运输损失2.32 亿元 尧 其他损失 1.19 亿元 遥 较之2011要2015 年 袁 受灾场次增加 22 次 袁受灾人口增加 35%遥近 5 年中 2018 年度受灾损失最为严重 袁 最严重灾情发生在 2018 年 8月 9 日 袁 直接经济损失 6.96 亿元 袁 其中农林渔牧业经济损失 2.44 亿元 尧 水利设施损失 1.83 亿元 尧 工业交通运输损失 1.82 亿元 尧 其他损失 0.87 亿元 遥 白银市近 5 年来水旱灾害情况统计见表 1遥三 尧 受灾成因分析1.旱灾旱灾主要是受气象因素控制 袁 白银市近年在气候变化背景下 袁 降雨量有所增加 袁 年降雨量偏多 1~2 成 袁 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袁 主要集中在 7要9月份 袁 且多以短时强降雨形式出现 袁干旱仍频繁发生 遥近 5 年白银市干旱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遥 在农业生产上 袁 春旱影响夏季作物出苗率 袁 冬旱主要使冬小麦受旱减产 袁 所以冬春旱对旱作农业区影响较大 遥 特别是 2014 年 7 月下旬到 8月中旬 袁 旱灾持续 30 天 袁 造成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严重减产 遥 在农村饮水方面 袁 通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实施 袁 全市 43 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已全面实现饮水安全 袁自来水入户率达 80% 以上 袁 因旱大面积发生农村饮水困难的现象基本消除 遥 一般干旱年景不会发生农村饮水困难 袁 严重干旱年份下人饮工程未辐射的偏远山区 袁 有极少数人员和养殖大户可能会发生饮水困难现象 袁 但基本都可以在就近的抗旱应急水源点取水解决应急 遥2.汛灾汛灾发生有频繁性 尧 多次性特征 袁 影响因素众多 袁 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 遥 对近几年发生的几次比较大的山洪灾害进行分析 袁 主要成因如下 遥渊1冤 极端天气引发山洪灾害受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率增多影响 袁 极端天气增多 袁 短时强降水频次增加 遥 加之白银市大部分地区属山丘区 袁 强降雨极易形成径流汇集引发山洪 遥 2018 年 8 月 9 日晚 袁 靖远县刘川镇范家窑村鹰嘴站降雨量达 77.6 mm袁占靖远县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的 1/3曰北滩镇上游永新乡松柏站降雨量57.4 mm遥 受强降雨影响 袁 刘川镇范家窑村大砂河 尧 北滩镇粮窖村八泉砂河暴发山洪 遥 其中 袁 范家窑大砂河山洪为 1976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 袁 据调查测算洪峰流量达 300 m 3 /s袁 超 50 年一遇 遥渊2冤 审批监管制度落实不严近年城乡建设快速发展 袁 很多渉河建设项目不注重办理申请审批手续 袁 也不注重洪水影响评价 袁 加之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袁 致使项目建设随意占用河道或改变原河道走向 袁 导致河 渊 沟 冤 道行洪不畅或行洪能力不足 袁 容易引发灾害 遥渊3冤 对洪灾危害重视不够白银市属山区地形 袁 沟梁间不利表 1白银市近 5 年渊2014要2018 年冤来水旱灾害情况灾害种类 灾害损失名称年 份5 年合计2014 年 2015 年2016 年 2017 年2018 年旱灾饮水困难人口(万人冤 2.43 2.060.25 0.08 0.00 4.82饮水困难大牲畜渊万头冤 1.75 0.49 0.150.12 0.00 2.51农作物受灾面积渊万亩冤 90.64 250.30 153.0049.67 0.00 543.61农作物成灾面积渊万亩冤 24.58 66.80 89.5019.42 0.00 200.30直接经济损失渊亿元冤 2.70 1.802.43 1.80 0.00 8.74汛灾影响人口渊万人次冤 7.22 0.565.81 4.17 14.68 32.44死亡失踪人数渊人冤 0.00 0.000.00 2.00 15.00 17.00直接经济损失渊亿元冤 1.83 0.520.84 0.94 6.96 11.090.52 0.22 0.26 0.52 2.44 3.961.16 0.15 0.30 0.18 1.83 3.620.15 0.15 0.05 0.15 1.82 2.320.00 0.00 0.23 0.09 0.87 1.19其中农林渔牧业损失渊亿元冤水利设施损失渊亿元冤工业交通运输损失渊亿元冤其他损失渊亿元冤水旱灾害防御38

 水2019.15 中国水利于转移避洪 袁 加之降雨稀少 袁 发生较大暴雨洪灾的频次低 袁 群众存在一定程度的麻痹思想 袁 缺少防范山洪灾害的经验 袁 洪水风险意识相对淡薄 袁 自救 尧 互救能力不足 袁 给安全防汛工作带来潜在的隐患 遥渊4冤 村镇 野 硬化 冶 建设影响逐渐显现随着农村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 袁村镇建设更加精细化 尧 复杂化 遥 城市及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袁 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 袁 改变了原有的地面与地下的 野 四水转化 冶联系 袁 入渗量减少 袁 汇流时间缩短 袁 村镇向外的排水量增加 袁 原有的排水系统排洪能力不足 袁 引发洪水灾害 遥渊5冤 涉河违建整治不坚决靖远县 2018 年 野8窑9 暴洪灾害 冶前 袁 当地乡镇多次督促业主拆除范家窑大砂河沟道内违章临建设施 袁8 月8 日县防汛部门又向 10 家在沟道内违章搭建设施的业主下达了 叶 清障决定书 曳袁 但处置不果断 尧 不坚决 袁 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没有完全落实 袁 灾害发生当晚违建未得到及时拆除 袁 严重影响沟道行洪 袁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遥渊6冤 紧急避险强制性措施不力靖远县 野8窑9 暴洪灾害 冶 发生前 袁当地发生强降雨过程 袁 当地乡镇根据靖远县山洪监测预警平台雨情信息通报 袁 对危险情况做了基本预判 袁 安排人员通知并组织撤离 遥 但白银市驾考中心附近 2 家餐馆经营户在 2 次被告知后 袁 组织撤离过程中不听劝阻 袁 强行涉水或二次返回 袁 由于紧急避险转移强制性不够 袁 致使发生了本可避免的人员伤亡事件 遥四 尧 减灾对策1.重视水旱灾害防御,加强预警预防水旱灾害防御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袁 具有复杂性 尧 长期性和艰巨性 遥 要健全抗旱防汛会商机制 袁 完善跨县区 尧 跨乡镇预警联动机制 袁 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共享 遥机构改革后预警职能归属发生变化 袁 但水旱灾害预警不能松懈 袁 要强化预警 野 最后一公里 冶 各项措施 袁 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村到户到人 遥充分利用抗旱应急水源和防汛物资储备 袁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袁 确保水旱野 灾后无难 冶遥2.坚决执行指令,果断组织群众避险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宣传教育 袁 以案为例 袁 增强防灾意识 袁 提高预警避险自觉性 遥 充分发挥驻村干部 尧党员 尧 积极分子作用 袁 动员地处危险区的群众组成互助小组 袁 提前有序转移避险 袁 并防止转后回返造成伤亡 遥在预警发出或者险情发生时 野 宁信其有 尧 宁信其重 尧 宁信其大 冶袁 坚决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遥 野 宁听群众骂声 尧不听群众哭声 冶袁 严肃预警指令 袁 对不愿意转移的人员 袁 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袁 做到应转尽转 遥做好危险区警戒管控 袁 根据排查情况和灾害教训 袁 在易发灾害的道路 尧 桥涵 尧 过水路面 尧 山洪沟口等危险区设置警示标志 袁 提醒群众 野 一停二看三通过 冶袁 重要险段配备警力 袁 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 袁 确保出行安全 遥3.督促责任单位排查,整治防洪隐患对洪道出山口 尧 洪积扇 尧 低洼滩地 尧 洪水顶冲段 尧 桥涵卡口上下游 尧 靠山临崖等高风险区的村庄住户 尧 人员聚集场所和施工现场 袁 要在汛前开展全面排查 袁 分类制定应急措施 袁 完善人员转移避险方案 遥 尤其要关注小型水库 尧 淤地坝的安全度汛 袁 加强 野 三个责任人 冶 防汛履职能力 袁 严肃执行防洪调度计划 袁 严格巡查值守制度 袁 严禁超汛限蓄水 袁 规范小型水库运行管理 袁 保障安全运行 遥结合河长制及河道 野 清四乱 冶 工作 袁依法坚决清除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章建筑 袁 消除乱挖乱采现象 袁 恢复和提高河道 尧 洪道行洪能力 袁 合理有序安排疏浚清淤 袁 确保行洪通畅 遥4.加强值班值守,保障信息畅通严格落实 24 小时值班制度和雨情 尧 旱情 尧 汛情 尧 灾情报告制度 袁 建立同一流域内沟道上下游预报联动 尧 行业联动机制 袁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制 袁 保障信息指令上传下达通畅 袁 确保各类信息能够及时发布 尧 全面覆盖 遥各级抗旱防汛指挥部及成员单位间要加强沟通协调 袁 及时掌握灾情动态 袁 严格按照灾情信息报送制度 袁做好灾情报送工作 遥 切实做到初报及时 尧 续报全面 尧 核报准确 袁 为防汛抢险救灾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遥 姻参考文献 院[1] 陆亚龙 袁 肖建功 .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M]. 北京 院 气象出版社 袁2012.[2] 李高平 袁 陈健 袁 田顺真 袁 等 . 甘肃省山洪灾害特点及非工程措施防治成效 [J].中国防汛抗旱 袁2017渊2冤.[3] 赵军凯 袁 冷传明 袁 焦士兴 . 近年来中国洪涝灾害及成因 [J]. 当代生态农业 袁2004渊8冤.[4] 钱正安 袁 吴统文 袁 宋敏红 袁 等 . 干旱灾害和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研究进展及问题 [J]. 地球科学进展 袁2007渊1冤.[5] 张强 袁 韩兰英 袁 张立阳 袁 等 . 论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和干旱风险特征与管理策略 [J]. 地球科学进展 袁2014渊1冤.[6] 徐栋 . 西北干旱区水文内循环研究[D]. 南京 院 河海大学 袁2011.[7] 宋连春 袁 张存杰 .20 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J]. 冻川冻土 袁2003渊2冤.[8] 陈亚宁 袁 王怀军 袁 王志诚 袁 等 . 西北干旱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特征分析 [J]. 干旱区地理 袁2017渊1冤.[9] 魏以昕 . 白银市抗旱减灾形势分析及工作思路 [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袁2007渊3冤.[10] 韩兰英 袁 张强 袁 赵红岩 袁 等 . 甘肃省农业干旱灾害损失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J]. 中国沙漠 袁2016渊3冤.责任编辑 张金慧水旱灾害防御39

篇六: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1 -

  关于加强合浦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岑磊

 邓世慧

 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步伐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我县地域广宽,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因水利设施薄弱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现象。为进一步调查了解我县目前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现状,提出改进和加强我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合浦县政协为此组织人员开展调研。县政协主席王逸对调研工作十分重视,要求县政协成立了以封子合副主席为组长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调研组,对全县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进行调研。通过到乡镇和水利部门,认真地听取有关领导和水利专家的汇报,采取召开座谈会、到现场实地察看的形式开展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农田水利概况 合浦是一个水利大县,地处南流江下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改变我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把水患变水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县广大人民艰苦奋斗、团结治水,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县现有水利工程 1600 多处,其中大、中、小型

 - 2 -

 水库 33 座,水闸、山塘、陂坝等蓄引水工程 829 座,总库容 19.48 亿立方米;面上灌溉工程有合浦水库、洪潮江水库、总江桥闸、张黄江水闸、武利江泵站和水东水闸等 7 个大中型灌区,小型灌区 186 个,共有骨干渠道 481.6 多公里,1m3 /s流量以下渠道共有 4118.8 公里,设计灌溉面积 79.8 万亩,历史最高灌溉面积 81.16 万亩。2012 年实际灌溉面积 41.4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 11.5 万亩。长期以来,这些水利工程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节水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防洪排涝、抵御水旱灾害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近年来我县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效 2008 年以来,我县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水利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水利投资累计达 7.88 亿元,其中中央投资 4.48 亿元,自治区补助 1.6 亿元,市县级配套 1.8 亿元,先后建成了一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1.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 2 亿多元,实施了合浦水库、洪潮江水库两大灌区节水改造配套项目建设,累计完成骨干渠道 183 公里,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 10 多万亩。

 2.小型蓄、引水工程建设态势趋好。县水利部门先后完成了 7 座小(1)型水库和 10 座小(2)水库除险加固任

 - 3 -

 务,完成了 300 多宗水毁山塘、陂坝维修加固任务。累计完成投资 1.15 亿元,恢复和新增兴利库容 3530 万 m3 ,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 13.5 万亩,确保了灌溉供水水源。

 3.田间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2010 至 2012 年,县水利部门积极争取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累计投入 6000多万元,建设了廉州大江、石湾七里等 6 个灌片节水改造项目,完成田间渠道改造 240 多公里和配套设施一批,改善和恢复农田灌溉面积 7 万多亩,提高了灌片农田粮食产量。国土、财政、扶贫、农业等部门也整合投入大量资金对农田水利进行节水改造,有效地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4.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2005 年以来,全县已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 70 多个,明晰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水利工程管护积极性,保障了一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作用的发挥。

 三、我县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薄弱的水利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合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1.灌溉基础设施薄弱。全县半数以上耕地仍是“望天田”,建设严重滞后。虽然合浦水库、洪潮江水库两大灌区经过 10 多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溉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张黄江水闸、总江桥闸、武利江水闸、水东水闸和

 - 4 -

 石角潭水库等 5 个中型灌区灌溉条件还是很差。武利江、水东水闸两大灌区,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已报废多年,灌区输水灌溉功能已完全丧失,直接影响农田灌溉面积约 2.2 万亩;张黄江水闸灌区由于主干渠多年坏烂,没有资金投入维修,灌区从原设计 2.0 万亩锐减到目前 0.3 万亩左右;石角潭水库灌区从原设计灌溉面积 1.5 万亩减至 0.3 万亩左右。据调查统计,全县尚未进行节水改造的 500 亩以上集中连片农田有 52 个,合计面积超过 3.6 万亩,分布全县 15 个乡镇。全县无水灌溉或灌溉供水量不足的面积累计超过 10 万亩。20世纪 60 至 70 年代,全县可灌溉面积近 80 万亩,但到 2012年实际灌溉面积 41.46 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不足 30 万亩,比原设计灌溉面积减少了 62.5%。

 2.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损毁、淤积严重,不能发挥应有的灌溉效益。全县 193 个灌区除合浦水库灌区、洪潮江水库灌区两个大型灌区建成骨干渠道完好率较高外,其他中、小型水库灌区渠道老化失修,泥沙淤积堵塞,渠道崩塌渗漏,完好率低。在农村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偏低、老化失修的现象尤其突出。在我县的公馆、白沙等一些东片乡镇,由于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导致农田因缺水无人耕种而丢荒的现象。比如公馆镇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设计标准偏低,现在已经是“风烛残年”,有些工程已经达到设计使用的年限,面临报废或重建。全镇

 - 5 -

 22 座山塘,其中病险山塘有 18 座,不少山塘从建成到现在从未清淤,部分山塘丧失蓄水功能,由于年久失修,水利渠道淤积、渠坦堤滑坡、渗漏现象普遍。西场镇辖区渠道淤积、渗漏十分严重,特别是该镇东南支渠、镇海支渠、镇东分支、那龙分支淤积严重,影响渡汛安全、农业正常灌溉和环境卫生。常乐镇从 2008 年到 2011 年期间共争取上级资金 2000多万建成渠道硬底化 10 公里,但从石城村委温屋到平心村委还有 11 公里长的干渠堵塞严重,基本丧失灌溉功能,制约该镇火山、竹山、阳月、平心等村委的农业发展。因此,我县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损毁、淤积严重的现象比较普遍,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目前尤其迫切解决的问题。

 3.两大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存在明显“脱节”现象。合浦两大水库管理单位从 1999 年国家启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以来,累计投入超过 2 亿元建设骨干渠道183 公里,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很多地方水库水没法引入田间,存在输水“脱节”现象。如合浦水库灌区公馆西干渠,全长 24 公里,到目前止已安排三个年度投资计划,渠道上、中游渠段各建设 4 至 5 公里三面光防渗,但上中游仍有部分渠段没有建设,下游自乘马村至蛇地村渠段也未建,因此虽然多次安排项目资金建设,但一直未发挥灌溉整体效益,导致下游乘马、陈屋、蛇地等村委一带农田供水不足或无水灌

 - 6 -

 溉,沿国道 325 线旁线约有 2000 亩荒废无人耕种;2012 年,在公馆东干渠的中间渠段(从扫管小学至公馆南山屋场咀)建成了 6.5 公里渠道三面光,但上下游均不考虑建设,建成后效益也不明显。

 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渠道多,建设标准不统一,建成后效果不明显。近年来,投入农田灌溉设施建设资金的部门有水利、国土、农发办、农业、扶贫等,但不同部门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侧重点不同,建设标准不同。两大水库管理单位主要投入建设灌区续建配套和骨干渠道改造。国土、财政、农业等部门注重土地连片整治、建设田间渠道。至于田间渠道水从哪里来,有无水就不管了。至于渠道 Q=1~0.5 立方米/秒如何建设,目前水利投资政策不明确。2010~2012 年,我县被列为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按政策要求,也是建设田间渠道,兼顾支干渠(Q=1~0.5 立方米/秒)。从实施效果看,只发挥了局部效益。全县部分乡镇农田灌溉急需解决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群众反映意见较大。

 5.灌溉效益不明显,经济效益不显著。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农民认为水利设施,特别是小型水设施是集体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水是天上下的,想怎么灌就怎么灌,节水意识不浓,大多采取一种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灌溉水利用率很低,既浪费了水资源,也造成对农作物正常生长不利。加上用水管理不善,经常出现要水时无水,不要水时渠、

 - 7 -

 沟满水;一些水库、堰塘冬不蓄水,夏不见水,农村水利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灌溉效益和经济效益。

 6.管理体制不顺。合浦县大小灌区有 193 个,大型灌区补水小型灌区,大小灌区相互兼套,又相对独立,构成比较复杂的灌区体系。我县 193 个灌区水利设施由合浦水库管理局、洪潮江水库管理局、合浦县水利局等部门及乡镇共同管理,管理权限、责职划分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用水缺乏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设施维修养护时有相互推诿和扯皮现象,造成农田水利设施建后运行管理不到位,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

 7.农田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农田水利设施担负灌溉、防洪排涝等任务,属于公益性项目。这些工程一直以来靠工程水费进行日常维护,每年乡镇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行渠道清淤、清障,保持农田灌溉渠道完好,确保放水畅通。2002 年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水费征收基本没有了,农村“两工”取消了,但维修养护经费没有落实。虽然有“谁受益,谁负担”的一事一议政策,但由于农民参与集体财产的养护和维修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村级组织起来养护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大批农田水利设施无人管护,灌溉工程损坏、淤积严重,群众怨言较多。

 8 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据调查,部分灌溉渠道被当地群众随意占用建房或建设其它设施,缩窄了过水断

 - 8 -

 面,影响过水流量。部分经过村庄的渠道被当地群众随意倒入垃圾,成了垃圾堆积场,渠道水源污染严重。如公馆东、西干渠被占用建房现象比较突出,廉州清江南干靠近县城处渠堤也被占用建房等,据不完全统计,占用渠堤建房面积达120 多亩。由于农村的水利设施属集体财产,加上合村并组后村级管理面大,农村水利设施覆盖面广,又无专人管理,少数农民只为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顾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屡见不鲜。

 9.部分乡镇水利服务机构设臵不完善,基层水利站(所)举步维艰。乌家、星岛湖等乡镇,水利工作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只能由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由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领导事务比较多,造成防汛抗旱工作有所脱节,面上农田水利设施和水资源、水土保持无人监管等等。而一些基层的水利站(所)技术力量薄弱,基层水利人才青黄不接,或者是因工作经费无保障,无固定办公场所等原因,无法履行相应的职责。

 四、今后加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的建议 1.建议进一步落实 2011 年中央 1 号文件精神和县政府加大对水利投入的政策,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县政府应积极筹措项目配套资金,确保土地出让金收益的 10%和水利建设基金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2.建议县政府协调合浦水库工程管理局和洪潮江水库工程管理局,加快合浦水库、洪潮江水库等两大灌区续建配

 - 9 -

 套与节水改造配套项目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标准,确保所建成的每条骨干渠道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统筹安排资金建设1 个流量以下支干渠,避免水资源在流经支干渠途中流失,保证水库水能真正流入田间,发挥灌溉效益。

 3.建议县政府协调市级财政加大对合浦县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投入。自实行自治区财政省管县后,市级财政对我县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极少,自治区安排合浦县水利项目涉及地方配套资金均由县财政承担,严重制约合浦水利发展。建议县政府协调市财政要打破财政省管县不安排资金的条条框框,统筹考虑合浦水利资金投入。合浦水利发展离不开北海支持,全市主要水利设施分布在合浦,点多面广,合浦财力有限,单靠国家、自治区投入还不够,需要市财政给予大力支持。

 4. 建议将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列入每年度财政预算内安排。据测算,全县农田水利骨干渠道维修养护经费约 150 万元。要发挥乡镇水利站作用,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做好辖区内骨干渠道清淤、清障和维修养护,保证灌溉用水放到田间,发挥应有效益。

 5.整合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为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推进,建议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整合资金,拓宽投资渠道。一是积极争取自治区每年投入我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二是整合专项资金,按“渠道不变、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强部门配合,涉农项目资金要捆绑使用,统一规

 - 10 -

 划安排,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建立稳定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保障地方财政投入及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并有持续、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来源。

 6.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县政府同意设臵乌家、星岛湖等乡镇水利站,落实机构、人员 、办公场所和人员经费,明确工作职责。同时调整增加西场、沙岗等 2 个镇的海堤工程管理所职责,将该两个镇的面上农田水利和防汛抗旱等职能划入管理,进一步加强西片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7.加大宣传力度,对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严惩不怠。特别在农村广大地区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水利设施对提高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提高群众爱护水利设施的自觉性,打击故意损坏、破坏水利设施的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8.建议把上缴给洪潮江水库和合浦水库管理局的工程水费纳入财政预算。农民用水所缴纳水费其中有一部分是工程水费,这部分的费用需上缴到两个水库管理...

篇七: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洪水干旱灾害防治标准》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一)全省和国内现有相关标准现状全国和贵州省现有《防洪标准》(GB 50201-20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SL/T 778-2019)、《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导则》(SL 675-2014)、《洪涝灾情评估标准》(SL 579-2012)等洪水灾情标准和《区域旱情等级》(GB/T 32135-2015)、《气象干旱等级》(GB/T 20481-2017)、《旱情等级标准》(SL 424-2008)、《贵州省干旱标准》(DB52/T 1030-2015)、《精准扶贫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DB52/T 1285-2018)等干旱灾情标准,尚未制定洪水干旱灾害防治标准。(二)制订地方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洪涝灾害历来是贵州省的心腹之患,全省多为山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山区河流坡陡流急,又多强暴雨,洪水发生频繁,并且经常伴生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具有洪峰流量大、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性强等特点,为全国洪涝灾害出现频次较高的省份之一。贵州有 62% 的面积为喀斯特地貌覆盖,山区土

 3方面提出洪水灾害防治措施。干旱灾害防治包括干旱、旱情、干旱类型、农业旱情、城市旱情、旱情等级、干旱灾害、干旱灾害防治等术语定义,明确了干旱灾害防治的一般规定和防御措施布局,分别明确了入旱条件、旱情等级判别、旱灾应急抗御启动等级、旱灾抗御供水标准、干旱解除条件等。二、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水利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黔委厅字〔2018〕86 号),组织编制洪水干旱防治地方性防治标准是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主要工作职能之一。据此,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通过公开招投标,委托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制定了《贵州省洪水干旱灾害防治标准》。(二)编制过程(1)2020 年 7 月,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关于申报贵州省洪水干旱灾害防治标准立项的函》,经立项审查后,《贵州省洪水干旱灾害防治标准》正式立项。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了编写小组,项目正式启动运行。(2)2020 年 8-11 月,进行相关调研、资料整理和收集,省水

 5主要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员 职称/ 职务 任务分工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海波 高工 洪水灾害防治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周华强 高工 洪水灾害防治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余晓敏 工程师 文献资料分析三、制定标准的原则及依据(一)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从实际应用出发,遵循科学、客观、适用、可操作的原则。(二)标准编制依据工作依据主要参考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 年 7 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 年 7 月第三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 年 11 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2009 年 2 月 11 日);《贵州省抗旱办法》(2011 年 11 月 26 日);《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防洪标准》(GB 50201-2014);《城市防洪规划规范》(GB 51079-201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

 7本标准文本内容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洪水灾害防治、干旱灾害防治和参考文献。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内洪水灾害、干旱灾害防治工作。标准的洪水灾害防治部分内容,根据贵州省洪水灾害防治对象和防洪保护区等级,明确了相应的江河洪水标准;结合贵州省山洪灾害实际发生情况,明确了贵州省山洪灾害洪水标准。标准的干旱灾害防治部分内容,提出了干旱灾害防治的一般规定和防御措施布局,增加了“作物生长期持续干旱时间”“农作物绝收面积”“农作物受灾的县级行政区数量”等 3 个区域旱情等级划分标准,明确了“旱灾应急抗御启动等级”和“旱灾抗御供水标准”。五、主要试验(或验证)的验证分析报告(测试报告)(一)洪水灾害防治部分本标准制定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按照“国发〔2022〕2 号”文提出的“提高洪涝灾害防治水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进堤防和控制性枢纽等工程建设;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继续实施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的要求,结合郑州 7.20 暴雨事件、正安碧峰黑天鹅事件、望谟县 5 年 3 次山洪灾害等防灾减灾救灾实际需要来制定。按照新阶段“高质量发展”主动防御的思想,本标准主要针对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性、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9(4)洪水灾害防治工程体系方面,主要考虑洪水灾害成因、特征等,确定防洪减灾总体方案、主要工程布局,构建流域、区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河道工程布局在满足防洪安全性的同时,需要考虑亲水性、多样性、生态修复等需求;应避免过度渠化、硬化,降低天然河道自净能力。(5)针对江河洪水防治,提出了江河洪水防治工程措施指引意见。指出随着贵州省大中型水库的不断增加,要充分依托流域内可利用的防洪调蓄工程,逐步实现水库群与堤防联合调度,提升防灾减灾综合效能。提出了“加快实施一批控制性水库工程建设,提高江河洪水调蓄能力,努力争取流域洪水防控主动权”的意见。具体工程措施可依据国家和行业规范。(6)针对山洪灾害防治,提出了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指引意见。指出山洪灾害防治要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以保护山洪沟沿岸人员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因地制宜选择护岸、堤防、排导等工程措施,形成综合防御体系。针对贵州山高坡陡冲刷破坏力强的特点,提出“堤防护岸固根基、防冲不防淹、主流不进村”的原则,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水美乡村,实现防洪保安与乡村发展向统一。(7)非工程措施指引方面,为逐步实现大数据精细化调度,提出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逐步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开展智慧化模拟、支撑精准化决策,实现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

 11的县级行政区数量;其中,区域农业旱情指数采用了《GB/T 32135 区域旱情等级》中“表 3 区域农业旱情等级”的规定,作物生长期持续干旱时间、农作物绝收面积或农作物受灾的县级行政区数量参考了《贵州省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2021 年版)中相关规定。因旱饮水困难等级和城市旱情指标与等级采用了《GB/T 32135 区域旱情等级》中“表 7 因旱饮水困难判别条件”和“表 8 区域因旱饮水困难等级划分”的规定。区域综合旱情等级的确定,综合考虑区域农业旱情等级、因旱饮水困难等级和城市旱情等级,取其中等级高者作为区域综合旱情等级。(5)旱灾应急抗御启动等级,分别将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对应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抗旱应急响应,与《贵州省抗旱办法》协调一致。(6)旱灾抗御供水标准,分别从生活供水和工业灌溉抗旱供水规定启动应急响应后需要达到的最低供水标准。(7)干旱解除条件采用了《DB52/T 1030 贵州省干旱标准》中“表 2:干旱解除条件”的规定。六、标准实施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影响及论证本标准制定出适宜贵州省的干旱灾害防治标准,用于指导全省洪水干旱灾害防治工作,完善我省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可全面提升我省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实现江河安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

 13省水利厅各业务处(室、局)意见。共收到建议或意见 18 条,其中采纳 13 条,未采纳 5 条。对未采纳 5 条说明如下:1.建议洪涝灾害增加城镇内涝洪水的相关内容(省水利工程管理局提)。考虑到贵州的城镇内涝主要为市政部门管理的下拉槽积水,具体在城市防洪排涝中体现,本标准着重是水利行业标准,因此不体现此内容。2.洪涝灾害,在贵州主要指因降雨造成的江河洪水、山洪、城镇内涝等灾害,以及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滑坡或泥石流)(省水利工程管理局提)。在贵州多为洪水灾害,涝灾较少,因此不再体现。3.增加城镇内涝定义(省水利工程管理局提)。在贵州多为洪水灾害,涝灾较少,因此不再体现。4.增加城镇内涝防治工程措施指引的相关内容(省水利工程管理局提)。在贵州多为洪水灾害,涝灾较少,因此不再体现。5.建议按照防护区人口、经济规模确定等级和重现期(省水利厅规计处提)。贵州属于山区,按照洪水淹没人口和经济规模不适宜贵州,维持原条文。十一、作为强制性地方标准的依据(推荐性标准无需说明)本标准建议确定为推荐性标准。

 15《洪水干旱灾害防治标准》起草组2022 年 8 月

篇八: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关注SPECIAL TOPICSMar.2022 NO.3 VOL.32 2022年3月 第3期 第32卷中国防汛抗旱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1 关于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山洪灾害防御指挥决策和抢险救援的依据,是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防灾、救灾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2014年水利部颁布了行业标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SL 666-2014),下大力气建立了县、乡、村(含企事业单位)3级预案体系,成为当前自然灾害中唯一能够覆盖到所有山洪灾害防治村的专项预案,规范了基层应急响应和转移避险行为,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此次调查发现,作为行动指南的县、乡、村3级预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风险源误判、无上下游预警联动机制、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地点不合理、未对老弱病残人群制订专项包保措施、与相关预案不协调、预案审批备案不规范等问题。如王宗店村修订预案时,村委开会决定将原有预案中被山洪威胁的200多人剔出危险区范围,没有及时转移,多人遇难;荥阳市纸坊村预案规定的转移路线需跨溪过桥,3人在转移途中遇难。新密市米村镇温庄村、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崔庙村,荥阳市高山镇许村、纸坊村均是处于一条山洪沟的上下游,先后发生山洪并造成人员伤亡,但上下游未建立预警联动机制。荥阳河南郑州山区4市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的思考与建议何秉顺(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2.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38;3.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北京100038)DOI:10.16867/j.issn.1673-9264.2022019摘 要:2021年7月17-21日,河南郑州市下辖的新密、荥阳、登封、巩义山区4市普降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4市全域受灾,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坡面洪流、内涝、滑坡齐发遍发,4万多间房屋损毁,造成4市251人遇难,有16个村(街道)发生了3人及以上的死亡失踪事件。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和崔庙村海沟寨位于索河上游的一条流域面积仅有22 km 2 的无名沟道的上下游,相距6 km,分别有23人和19人遇难,损失极为惨重,教训极为深刻。笔者作为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之山洪地质灾害专项组专家,全程参与调查了山区4市山洪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救援处置工作。针对山区4市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山洪风险认知、预警信息发布、山区河道风险管理、机构改革对山洪灾害应急管理的影响、山洪灾害防治体系运行情况评估6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给出了个人的思考和认识,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1)制修订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确保符合实际和可操作;(2)全面推行山洪灾害危险区清单管理和风险告知制度,实现风险可识、周知;(3)调整指令性预警信息发布流程,确保信息权威、直达;(4)加强山区河道监管,给洪水以流路,从源头上减少、消弭山洪风险;(5)优化防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水利和应急管理等部门共商共担共享共建防指平台,形成防抗救合力;(6)加大山洪灾害防治投入,持续提升基层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关键词:郑州“7·20”暴雨;山洪;思考;建议中图法分类号:TV87;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264(2022)03-37-05收稿日期:2022-01-21作者信息:何秉顺,男,减灾中心工程部主任,正高级工程师,E-mail:hebs@iwhr.com。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8105);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WH0145B062022)。何秉顺.河南郑州山区4市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防汛抗旱,2022,32(3):37-40,51.HE Bingshun.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7·20" extreme rainstorm disaster of four cities in mountainous area of Zhengzhou in Henan province in 2021[J].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2022,32(3):37-40,51.(in Chinese)37

 特别关注SPECIAL TOPICSMar.2022 NO.3 VOL.32 2022年3月 第3期 第32卷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中国防汛抗旱市氾水镇死亡失踪14人中,60岁以上老人8人,儿童1人(7岁)、智障1人、残疾2人、重病1人。县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很多都是大块引用规范规定文件内容或上级预案或其他单位预案或本单位其他预案,实际针对性不强。预案演练大都只针对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未对人员转移避险开展演练。建议:(1)根据机构改革后的新形势、新情况和应急处置实战的新认识,修订《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简化乡(镇)、村预案,可与基层各类自然灾害防御合并,重点明确预警接收、传递和组织转移人员责任,区分预警行动和响应行动的环节和权责,乡(镇)、村预案宜省去应急响应的环节,收到预警后直接组织群众转移。(2)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各层级风险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转移避险、抢险救援等的职责,通过预案强化同级部门(水利、应急管理、交通、文旅等)、基层(乡镇政府、组织、单位、村委会)应急联动落实落地。(3)将暴雨预警纳入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做到关口前移、以防为主。(4)强化预案检查,确保建立上下游联动机制,山洪预案与其他预案响应启动条件、预警发布等相协调。检查风险源识别、预警响应流程等是否符合实际。(5)强化转移路线、临时避险点的论证调查,乡(镇)、村预案要附危险区分布和转移路线图。2 关于山洪风险认知笔者在调查时询问县、镇和村级相关责任人,普遍认为多年不来大洪水,不知道本地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在哪里。山区4市乡(镇)干部顾此失彼、疲于应付,虽然兢兢业业,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抗洪抢险,但出现重大伤亡的地点却没有预判和针对性部署。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从7月19日傍晚开始涨水,20日晨洪水出槽,当地村民约10 min观察一次水位,但镇村干部麻痹大意,始终认为当地的主要风险是地质灾害,没有组织受溪河洪水威胁、崔庙镇预案明确的248名群众转移。20日13时洪水陡涨时,乡(镇)领导干部均在各村驻守,镇领导虽然距离王宗店村2 km,但时隔7 h后才知道王宗店村有大量人员被困,可能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另一方面,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没有得到充分运用。2013年以来,河南省水利厅组织开展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科学翔实,其中明确指出王宗店村王宗店组是重点防治区,现状防洪能力7年一遇、崔庙村海沟寨组是重点防治区,现状防洪能力6年一遇,以上2个村(组)的设计暴雨、设计洪水、断面测量成果为此次暴雨洪水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镇、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均未吸纳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建议:(1)全面推行山洪灾害危险区清单管理制度,根据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及当地实际,建立危险区清单,责任制落实、预警信息发布、隐患排查、预案检查等工作要依据清单开展。(2)建立山洪灾害风险告知制度。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建立风险告知卡,针对乡(镇)、村干部和群众定向发放,按人按岗推送风险信息。(3)督导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应用,确保成果在平台、预案得到应用。(4)建立调查评价成果更新机制,定期开展山洪灾害隐患排查和调查评价成果复核。3 关于预警信息发布本次调查郑州山区4市人员死亡失踪地点发现,在居住地或固定经营场所遇难人数占比47.8%,在外生产或行路途中34.7%,二者占比近83%。说明大量人员并没有接收(注意)预警信息或未做出有效的避险行动,暴露了预警信息发布的短板。(1)预警信息发布部门多,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河流洪水预警信息多,令地方难以分辨最有价值的信息。调查组在询问乡(镇)干部时了解到,乡(镇)干部手机收到了多个部门的短信,以致荥阳市水利局提前14 h点对点发布的王宗店“立即转移”预警信息被淹没,镇村干部自然没有注意到。(2)预警信息缺乏对灾害影响的预判和防范工作的具体要求。如本次郑州市暴雨预警,气象部门多次发布了红色暴雨预警,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局)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一转了之,对乡(镇)、村转移避险和抢险救援的针对性、指导性不足,更难以唤醒群众和干部的防范意识。(3)预警信息发布权威性不够。机构改革后,水利部门还沿袭改革前预警信息发布方式,预警信息一般两类,一类是雨水情信息通报,一类是指令性预警信息,防汛指挥部职责移交给应急管理部门后,水利部门是否具有发布“准备转移” “立即转移”指令性预警信息的权限有待商榷。(4)预警信息发布传递流程有缺陷和信息共享意识不够。一些县级水利局仍沿用机构改革前的预警发布流程,没有及时做到与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38

 特别关注SPECIAL TOPICSMar.2022 NO.3 VOL.32 2022年3月 第3期 第32卷中国防汛抗旱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和成员单位信息(如交通、文旅)共享。如汜水河流域洪水预警和险情上报不到位,洪水预警及汛情未及时报告荥阳防汛抗旱指挥部。建议:(1)着力扩大提示性预警的覆盖面,调整指令性预警信息发布流程。推广省市水利部门和同级气象部门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示性预警),通过各类媒体和三大运营商向社会发布。指令性预警(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组织采取行动)则由防汛指挥部发布,确保指令权威、直达每个防汛责任人。(2)改进预警信息发布内容。预警信息要清晰明确,有指导性、时效性、针对性,行动指南明确,不再使用“启动三级响应” “启动二级预警”等基层干部难以理解的语句。(3)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向防汛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及时报送雨水情、险情和预警信息。4 关于山区河道监管和风险管理随着乡村经济和农村交通的发展,我国特别是北方干旱地区普遍存在侵占沟道修建道路、房屋等现象。山区乡村建设山洪风险管理制度缺失,许多位于山洪灾害风险区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在建设时未进行山洪影响评价,山洪沟道目前基本上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要求划定河道管理范围,成为监管的盲区。在“7·20”暴雨山洪过程中,沿河而建的房屋、公路、桥梁加剧了山洪灾害。王宗店上游有约31条不同规模的跨沟道路,27条连续溃决。王宗店村内有3座桥梁,过洪能力严重不足,且被树枝、冲入河道的车辆堵塞,导致桥梁溃决或洪水改道。荥阳市崔庙镇崔庙村马米线公路辘轳坡路基过流能力严重不足,洪峰来临时形成一个近10 m高的“路坝”,大幅抬升上游水位。崔庙村海沟寨纸箱厂侵占河道,违法占地建设。在超标准暴雨洪水面前,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盖子被洪水揭开。

 “人不给洪水以流路、洪水不给人活路”,乱堆乱建、侵占河道等强人类活动带来的教训极为深刻。建议:(1)制定基于山洪灾害风险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法律法规,推动山洪灾害风险分区分级分类管理,从源头上减小、消弭山区山洪灾害风险。(2)“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结合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加强规划管理,严格管控涉河房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侵占、缩窄沟道。(3)在全国范围开展小流域沟道、中小河流“清四乱”行动。对城集镇、集中居住点的自然沟道、中小河流开展行洪障碍、清理行动, “还洪水于出路”。(4)加大山洪沟防洪治理力度。通过治理进一步明确河道岸线,正确处理好人和水、防洪和综合开发利用关系,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增强沿岸城镇、集中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等防护对象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5 关于机构改革对山洪灾害应急管理的影响一方面,机构改革后一些地区防汛应急管理体制不畅,甚至扭曲变形,应急管理部门能力偏弱。郑州市防汛工作设置了“四指四办”,分别在不同局委办,机构重叠、职能重复、工作重合。应急管理部门防汛专业干部少,没有技术支撑机构,一些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防办)的工作人员不知晓防汛的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和流程,甚至不知道启动响应和组织会商研判,对党委政府和指挥长的参谋作用极其有限。另一方面,两个部门职责边界划分不清。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未及时修订。水利部门在组织实施水情旱情预警发布、水工程调度方案审批、抢险物资储备、工程抢险等方面缺乏法律依据。山区4市水利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对山洪灾害防御职责分工理解不一致,不了解水利部门“测防报”和应急部门“抗救援”分工。应急部门认为机构改革后山洪灾害防御和应对职责仍全由水利部门承担,而水利部门因为没有了“防汛指挥部”的牌子,对乡(镇)、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监督指导底气不足,录入各级防汛责任人至县监测预警平台、组织山洪灾害应急演练等工作存在实际困难。建议:对于防办(应急管理部门):(1)要与水利等部门共商共担共建共享“防汛指挥部”平台,共同承担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责。通过预案等制度对水利部门授权,便于水利部门指导乡(镇)、村群测群防工作、山洪沟“清四乱”等工作。(2)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牵头抓总作用,完善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应急响应、抢险救援等工作机制,强化统一发布应急响应指令和安排部署、工作落实。(3)要把提升向党委政府参谋建议能力作为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水利部门:(1)要做好协同。水利部门把防汛抗旱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服从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协同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39

 特别关注SPECIAL TOPICSMar.2022 NO.3 VOL.32 2022年3月 第3期 第32卷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中国防汛抗旱自然资源、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山洪灾害防御合力。(2)发挥技术和信息优势。在水利水旱灾害防御部门“人少、事多”不可能再次转隶和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短期不能提高的情况下,水利部门要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指导地方政府和乡村社区做好群测群防,指导乡(镇)、村做好山洪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指导编制县、乡、村3级预案,加强对基层...

篇九: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r.2021 NO.4 VOL.31 2021年4月 第4期 第31卷中国防汛抗旱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2020洪涝调研INVESTIGATION ON FLOODS IN 20201 巢湖流域概况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中部,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该流域东濒长江,西北为江淮分水岭,东北邻滁河流域,南与陈瑶湖、菜子湖及皖河流域毗连,流域总面积1.35万km 2 ,跨合肥、芜湖、六安、马鞍山、安庆等5市17县(市、区),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重要经济板块,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 。巢湖流域东西长、南北短,西高东低,中间低洼平坦。流域西南部为大别山余脉,南部和东部为沿巢及沿江圩区,西部和北部是江淮丘陵。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8℃,年均降水量1 120 mm。流域降水年际变化悬殊,年内分布不均,导致流域水旱灾害频发。巢湖流域河流众多,入湖的大小河流共39条,呈放射状汇入巢湖。裕溪河是巢湖唯一的自然通江河道,1962年在裕溪河上游巢湖出口处,建成巢湖闸。巢湖闸上流域面积9 153 km 2 ,巢湖闸下流域面积4 333 km 2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复杂,巢湖流域水旱灾害频繁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巢湖流域遭受较大洪涝灾害年份18次,平均3~4年一次,典型年份有1954年、1969年、1983年、1991年、1998年、2003年、2016年和2020年。2 洪涝灾害基本情况2.1 降雨情况2020年6月10日,巢湖流域进入梅雨季节,巢湖流域梅雨量异常偏多、梅雨强度偏强,梅雨期(6月10日至7月31日,下同)总体呈现入梅早、出梅晚,暴雨频次多、强度强,降水集中,梅雨量历史最多等特点。2020年巢湖流域梅雨期降雨分布见图1。2020年巢湖流域梅雨期平均面雨量952.2 mm(降雨过程见图2),是历史平均值3倍,庐江县国家气象站降雨量1 373.7 mm,列全国第7,为常年同期3.5倍。近30年巢湖流域性洪水中,2020年梅雨强度列第1(表1)。雨带呈南多北少带状分布,其中龙河口水库、西河、兆河子流域面雨量突破1 000 mm。巢湖流域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应对实践与思考万能胜 齐鹏云(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环境研究院,合肥238000)摘 要:2020年梅雨期间巢湖流域遭遇多场暴雨,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巢湖忠庙站最高水位超100年一遇,洪水位创历史新高达13.43 m。通过对2020年巢湖流域雨情、水情等分析及与近期大水年份的对比,总结了流域安全度汛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流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防洪除涝治理建议。关键词:巢湖流域;洪涝灾害;2020年中图法分类号:S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264(2021)04-37-05DOI:10.16867/j.issn.1673-9264.2021001万能胜,齐鹏云.巢湖流域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应对实践与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21,31(4):37-41.WAN Nengsheng,QI Pengyu.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coping with ex⁃treme flood disasters in Chaohu Lake Basin in 2020[J].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2021,31(4):37-41. (in Chinese)收稿日期:2021-01-01第一作者信息:万能胜,男,高级工程师,E-mail:446309059@qq.com。37。

 。. .。

 。

 Apr.2021 NO.4 VOL.31 2021年4月 第4期 第31卷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中国防汛抗旱2020洪涝调研INVESTIGATION ON FLOODS IN 2020120100806040200降雨量/mm06-1006-1506-2006-2506-3007-0507-1007-1507-2007-2507-30日期(月-日)2.2 水情入梅前,流域处于抗旱阶段,入梅后,旱涝急转,巢湖忠庙站水位6月25日21时48分,涨至警戒水位10.50 m,7月19日水位达12.80 m,7月22日涨至历史极值13.43 m。图3为忠庙站水位过程线。2.3 洪涝灾情长期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制约巢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1954年流域淹没面积达300万亩以上,巢湖沿岸漫破较大圩口 20 个、面积 34.75 万亩;1991年年巢湖流域溃破圩口500多个,面积80余万亩,内涝面积90余万亩,合肥市、巢湖市等部分城区及三河、桃溪、撮镇等城镇受淹;2016年千亩以上圩口共溃破42个,其中溃破万亩以上3个。2020 年,巢湖流域共溃破(含漫破、主动启用)圩口215个,面积68.72万亩,其中溃(漫)破千亩以上圩口91个,面积63.44万亩,包括石大圩、蒋口河联圩、滨湖联圩、牛广圩等万亩以上圩口13个;溃(漫)破千亩以下圩口124个,面积5.28万亩(表2)。2.4 洪涝灾害特征巢湖流域形成大面积洪涝灾害和巢湖出现高水位,主要取决于暴雨量级、时空分布和洪水的蓄与泄具体条件等,与最大30 d暴雨相应的长江水位、工程情况以及破圩面积等因素密切相关。巢湖流域汛期山丘区洪水汇流速度快,首先是防御山洪;其次防御外洪和内涝,即长江水位顶托程度是否影响河道下泄,以及流域内是否发生较大降雨;第三是注意巢湖风浪对沿巢湖周边堤防的危害。年份19911998201620202020年(含区域站)1981—2010年平均值降雨量/mm777.9342.2572.2952.2865.0315.0水位/m12.8010.8012.7713.4313.43保证水位12.50降雨量历史平均值比较倍数2.51.11.83.02.7图1 2020年巢湖流域梅雨期降雨分布图(单位:mm)北表1 近30年巢湖流域性洪水国家站同期(6月10日至7月31日)降雨量、水位对比表图2 2020年巢湖流域梅雨期降雨过程所在市合肥市六安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合计溃破圩口情况万亩以上圩口数/个911213面积/万亩28.844.201.084.0838.20千亩以上(含万亩以上)圩口数/个68331791面积/万亩47.046.362.427.6263.44千亩以下圩口数/个1186124面积/万亩5.080.205.28合计圩口数/个1863323215面积/万亩52.126.362.427.8268.72表2 2020年巢湖流域破圩情况一览表06-0106-1506-2907-1307-2708-1008-2415.00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日期(月-日)水位/m1991 2016 2020图3 忠庙站典型年份水位图38。

 。. .。

 。

 Apr.2021 NO.4 VOL.31 2021年4月 第4期 第31卷中国防汛抗旱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2020洪涝调研INVESTIGATION ON FLOODS IN 2020根 据 巢 湖 警 戒 水 位(10.50 m)和 历 史 最 高 水 位(12.80 m)将2020年巢湖流域洪水划分为3个阶段:生成期(10.50~12.80 m)、高峰期(12.80~13.43~12.80 m)、消落期(12.80~10.50 m),2020年巢湖流域洪水特征为:生成期上涨缓慢,持续24 d;高峰期上涨过快,持续15 d;消落期历时较长,持续39 d(图4)。3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3.1 入梅以来降雨大、关键时期强度高梅 雨 期 面 平 均 降 雨 量 巢 湖 流 域 919 mm、西 河1 012 mm、巢湖闸以上912 mm,分别比常年同期多1.9倍、2倍、2倍,均列历年第1位;关键时期7月18日、19日2 d巢湖流域面雨量达 230 mm,巢湖、兆河、白石天河等部分地区达280 mm,均超历史记录降雨量。3.2 河湖水位上涨快、塘坝库泄洪量大自6月10日入梅后,巢湖忠庙站水位逐渐上涨,自7月15日起,巢湖水位快速上涨,同时,因长江高水位与巢湖流域洪水同期发生,导致巢湖水位回落缓慢,至8月31日,忠庙站水位仍在11.00 m,超警戒水位0.50 m(图5)。塘坝库因强降雨导致水位快速上涨至正常蓄水位以上,溢洪设施泄洪量明显加大。3.3 同期长江高水位、洪水外排条件差2020年汛期,受长江中游沿江排涝能力增加、行蓄洪区运用频次减少和下游潮水顶托等影响,安徽境内长江段呈现高洪水位来得早、退得慢等趋势,巢湖与长江洪水遭遇,巢湖现有排洪通道常被中断,加剧洪水关门淹。4 防洪减灾主要做法和经验(1)多措并举应对,打赢防汛保卫战的制胜法宝。在防汛抢险关键时刻,省市领导、专家靠前指挥、科学预测,综合研判洪水趋势,确定“上拦、下泄、边分、固堤”八字方针,为后期打赢巢湖防汛保卫战制胜法宝。上拦 — —龙河口、董大等3个大水库拦蓄洪水量;下泄 — —利用流域现有凤凰颈排灌站、裕溪闸和新桥闸等排洪工程,抓住一切抢排机会,共排洪入江超90亿m 3 ;边分 — —启用和漫破215个圩口,其中万亩以上大圩口13个、万亩以下中小圩口202个,蓄水18亿m 3 ,淹没面积近460 km 2 ;固堤 — —加固巢湖大堤和河道堤防。(2)科学预测研判,打赢防汛保卫战的有力支撑。根据气象、水文部门提供的实时数据,结合气象预报数据,组织专家利用已研发的水文模型对巢湖雨情、水情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洪水趋势,为科学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根据省、市调令要求,在开启铜城闸分泄巢湖洪水入江时,综合考虑分洪通道堤防和工程安全,利用模型模拟和实测对比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计算最优的铜城闸开启方案,充分发挥铜城闸分洪效益,加快巢湖洪水下泄速度,降低巢湖水位,减轻巢湖防汛压力,真正起到防灾减灾作用。(3)军民共同协作,打赢防汛保卫战的根本保证。2020年巢湖超警戒水位、超保证水位持续时间长,多处重要堤防险象环生。除了省、市派出防汛专家组对各县(区)防汛抢险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外,各地民众长期坚守防汛一线。在防汛关键时刻,人民子弟兵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共有 8 000多名人民子弟兵奋战在最危险的堤段,为夺取巢湖保卫战胜利提供强有力的保证。(4)工程设施良好,打赢防汛保卫战的坚实基础。随着国家加大对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投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遇到特大洪涝灾害时,各级政府全力以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利用新设备、新技术、新06-25T21 07-19T10 08-03T13 09-11T0507-22T11水位13.43 m警戒水位线:10.50 m历史最高水位线:12.80 m消落期 高峰期 生成期14.5213.5212.5211.5210.529.528.52水位/m日期(月-日T时)图4 巢湖洪水演进图06-0106-1506-2907-1307-2708-1008-2415.0013.0011.009.007.005.00水位/m忠庙站裕溪闸下站1991 2016 20201991 2016 202014.0012.0010.008.006.00日期(月-日)图5 忠庙站和裕溪闸下站典型年份水位图39。

 。. .。

 。

 Apr.2021 NO.4 VOL.31 2021年4月 第4期 第31卷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中国防汛抗旱2020洪涝调研INVESTIGATION ON FLOODS IN 2020工艺、新材料,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功能,确保堤防和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同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汛前加强水利工程(闸、站)日常养护,汛期加强工程运行维护,确保了工程最大限度发挥效益,为打赢此次防汛保卫战提供了坚实基础。5 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5.1 存在问题2020年巢湖流域防洪工程经受住了特大洪水的严峻考验,经受了极值洪水位和极端工况的全面检验,但同时也暴露出与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相比,防洪治理相对滞后,防洪能力依然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排洪通道不畅,难以把握抢排窗口期。汛期巢湖流域洪水抢排受长江洪水位高低影响,吃紧阶段抢排窗口期时机有限、稍纵即逝。2020年由于裕溪河、牛屯河泄洪通道上堤防标准低,泄洪期间裕溪河险情不断,牛屯河分洪道极难运用,没有发挥应有的泄洪作用。(2)排洪泵站不强,难以破解洪水关门淹。凤凰颈排灌站是巢湖流域仅有的一座对江排洪大型泵站,由于规模不足,尚不能满足西河流域洪水外排任务,无力代排巢湖洪水,当巢湖泄洪通道遭遇江洪顶托时,巨大超额洪水没有出路,形成关门淹,引发大水灾。(3)蓄洪空间不足,难以应对超标准大洪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人口增加,保护范围向低洼圩区延伸,可蓄洪圩口减少。同时随着人口财富积聚和重要设施建设,保护对象重要性提高,部分圩口已不能蓄洪或蓄洪条件发生变化,超额洪水安排矛盾尖锐。(4)堤防标准不高,难以适应抗洪长历时。流域内的各类堤防存在堤防高程不足、堤防断面不达标、堤圈不封闭等问题,特别是受长江洪水长历时顶托,汛期巢湖大堤及支流堤防一般浸泡在水中1~2个月,加之湖浪冲刷,堤防守护和抢险均极为困难。(5)管理手段不高,难以满足调度高要求。流域调度机制及应急预案尚未完善;信息化发展不足,流域综合调度平台尚未建成;应急预案中,缺乏明确的各圩口防守退弃的规定;流域防汛调度信息系统尚未建成,不能满足复杂水情下的科学调度要求。5.2 对策建议巢湖保卫战给我们的启示是洪水控制目标:控制生成期上涨,缩短高峰期历时,加快消落期进程,即是生成期长、高峰期短,消落期快。(1)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着力提高控制能力。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治理方针和“上拦、下排、边分、固堤”的防洪工程布局,在继续做好上拦 — —水库加固、堤防加固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下排 — —排洪通道(加固泄洪通道、增设排洪泵站、扩建巢湖节制闸)、边分 — —生态湿地蓄洪区建设,尽快补齐流域防洪体系中最大的两个短板。在出现流域大洪水时,能利用防洪工程提高对洪水的控制能力,发挥在洪水演进中控制生成期上涨,缩短高峰期历时,加快消落期进程作用。控制山洪冲击的上拦工程 — —对流域内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发挥滞洪调峰、蓄洪削峰、蓄水灌溉等功能;结合地形、地质和淹没情况,合理规划新建水库,进一步增强上游山区洪水拦蓄能力。扩大排洪规模的下排工程 — —高标准建设裕溪河和牛屯河排洪通道,提高自流抢排能力;建设大型对江排洪泵站,破解流域洪水关门淹;扩建巢湖闸规模,使其泄洪能力与排洪通道相适应。增加蓄洪空间的边分工程 — —按照“蓄泄兼筹”和“平战结合”的原则,集超标准洪水安排、生物多样性营造、入湖水质净化和休闲农业体验为一体,布局和建设蓄洪圩口,并配套建设安全设施。增强防洪能力的固堤工程 — —结合圩口达标建设、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加固堤防和封闭堤圈;针对环湖防汛道路部分路面高程不足问题,抬高路面高程,保障防汛抢险道路畅通。(2)健全流域防洪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管理能力。①建立健全流域防汛抗旱调度机制。2011年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后,为做好巢湖流域防汛抗旱调度工作,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了《巢湖防汛抗旱调度暂行规定》(2015...

篇十: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工作的发展基调及规划余培峰,王雪峰,梁松岭(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3)摘 要:文章介绍了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在改革中紧密结合落实水利发展总基调,立足服务水利建设的宗旨,不断完善自身职责范围,从实战出发,既注重物资中心人员对现有储存的水旱灾害防御物资设备操作水平的提高,更要逐步将全省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统一纳入河南省物资储备技术人才库的建设中,为河南省今后物资储备各类型人才进行培训储备;通过对全省省级物资储备单位、工程管理单位以及社会资源的广泛深入调研,在定位全省业务指导上从定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入手,努力完善全省防御物资管理标准,争做河南省物资储备的排头兵;同时尽快补齐信息化建设短板,优化物资储备信息、维护保养信息等;加强服务理念,提升整体素质,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支撑和依据。关键词:防汛抗旱物资储备;规范管理;补齐短板;加强服务理念;提升整体素质中图分类号: TV87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853(2021)06-0017-02Discussion on the Functions of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Materials ReserveUnder the New SituationYU Peifeng,WANG Xuefeng,LIANG Songling(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Materials Reserve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3,China)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at Henan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material reserve center should closely implement the gen-eral key of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in the reform,based on the purpose of serving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constantlyimprove its own scope of responsibility.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combat,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leve of the existing stored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 prevention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rom the material center,but also graduallyintegrate the training of the province's technical talent team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vince's material reserve technical talentpool,so as to train and reserve various types of talents for the province's future material reserves;Through extensive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s of provincial material reserve units,project management units and social resources in the province,starting from settingstandards and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systems in positioning the province's industry management standards,striving to improvethe province's prevention materials management standards,and doing our best to be the leader of our syetem of our province's materi-al reserve;At the same time,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optimizes material storageinformation,maintenance information,etc. ;strengthens service concepts,improves overall quality,and provides reliable support andbasis for superior decision-making.Key words: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material reserve;standardized management;make up for shortcomings;strengthen service concept;improve overall quality0 引言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改革前为河南省水利物资站,2011 机构改革,更名为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单位性质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为全供事业单位。经历了计划经济、计划和市场双轨制及市场经济的转变,主要业务也随着不同时期的改革发展,由物资计划调拨、市场经济物资经营转变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和保障,目前单位主要职责:承担全省防汛抗旱物资的采购、储备、管理、调运、配送等任务,做好防汛物资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等。1 紧跟时代步伐 落实水利发展总基调2020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淮河流域蒙洼蓄洪区利民村西田坡庄台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也给今后防汛抗旱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1.1 立足实战 注重操练近年来,在做好防汛物资的日常维护保养,以备汛期随时调用之需的同时,以加强防汛物资使用技能、提高队伍战斗力为目的,省物资中心每年制订汛前防汛演练计划,将人员现场实战培训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检验合并实施。2017 年,在荥阳唐岗水库,调出库存的 120 多台操舟机、12 台嵌入式一体机、1 艘指挥船和 5 台移动泵车,防汛科,仓管科等 10 余名职工参加省武警总队在唐岗水库开展的防汛救援演练。2019 年,在荥阳唐岗水库开展设备应急调运及防汛抢险演练,邀请生产厂家现场演示两栖车、气垫船、遥控机器人等新型装备、技术在抢险救援中的运用。2020 年 6 月,省物资中心在燕山水库组织开展厅直属单位防汛抢险联合演练。现场演练了水面救援、紧急排涝、管涌抢护、打桩固堤、水下排险、新设备展示等 6 个科目。一系列的演练活动,全体职工发扬了能吃苦、能战斗、团结奉献的工《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 年 第 6 期防汛抗旱

 18作作风,圆满完成了防汛演练,达到了演练设计的目的。厅领导莅临观摩后现场讲话,对演练中干部职工所呈现出的良好形象、担当精神、娴熟技能和昂扬斗志给予高度赞扬,对新型装备、新型技术展现的保障能力给予充分肯定。1.2 深入调研科学谋划2017 年,完成了对省内 9 个市级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基本情况的调研、数据采集、工作指导,为强化和改进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工作提供依据。2018 年,对漯河、信阳等物资储备管理单位进行了汛前检查,配合省防办举办了“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暨防汛机动抢险队抢险技术培训班”。2019 年,中心领导分别带队到河北、四川、广东、江苏等地开展工作调研,学习物资储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2020 年 4 月份,指导检查了 14 个市物资管理单位、部分省管水库物资仓库管理、物资储备及维保、抢险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又是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流经区域,防汛任务重,只有常备不懈,才会得以保障安宁。全省近年来洪涝灾害突发性多、发生的地域随机性增大,给防汛物资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资中心本着多做谋划、多做准备,为上级部门决策做好支撑和服务。2020 年先后向上级单位报出 200 万、500 万、1 000 万、3 000 万、1 亿的防汛抗旱物资采购计划表,按采购物资的多少精选必备物资设备,并对采购物资的存放预设了结构性布局。在拟订采购物资设备计划时既考虑其先进性又要考虑结合河南省实际与实用性,力争在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中实现足额储备、物资先进、结构合理、布局合理的现代化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新局面。1.3 抗洪抢险 发挥优势河南省2003 年兰考黄河生产堤决口、2005 澧河决堤、2008 年支援江西抗洪抢险,2016 年、2017 年援驰安阳、新乡内涝、2019年向商丘市紧急调水等等,在组织调运重要救援物资、支援全省乃至外省紧急物资调运中,都发挥出了省中心仓库的重要作用,是洪涝灾害抗洪抢险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2 定位全省业务指导 做好物资储备“十四五”规划省物资中心在“十四五”时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方针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的要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把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的会议精神,在河南省“十四五”水利规划中做好河南省水旱灾害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做好“十四五”规划,是省物资中心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大局框架,必须在新时期治水方针的指引下,按照河南省水利发展总基调,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稳步推进。2.1 定标树标 制定规范2017 年底,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组织完成了河南省第一部《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管理实用手册》的编纂,内容包括防汛抗旱仓库管理、物资出入库管理、物资日常保养维护等,弥补了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部门没有业务指导书籍的空白。为落实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省级物资仓库建设规划,已将“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仓库”规划建设作为河南省物资储备补短板的重要项目,正式列入河南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这是补“物资储备能力的短板”、补“物资储备全局观的短板”。拟重建省物资中心仓库、省级仓库豫北仓库、省级仓库驻马店仓库,新建豫东仓库和豫西南仓库,调整原有省级仓库分布不均衡、储备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是弥补河南省物资储备目前硬件上最大的短板。目前省级仓库豫北仓库重建项目、升级仓库驻马店仓库建设项目,已在正式立项申报中。同时,中心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制定《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定额编制规程》《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管理规范》《河南省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建设标准》等技术规范文本,使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全省上下一致的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规范管理的轨道。2.2 科学储备 补齐短板按上级要求为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物资储备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快速有效的物资储备信息服务。把储备管理现代化、储备物资现代化、储备信息现代化提到日程上,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成熟技术,将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引进全省防汛抗旱物资管理当中,优化物资储备信息、维护保养信息、调拨流程等,与省防汛指挥系统接轨,为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提供可靠保障,这是补“物资储备信息化短板”。根据现有库存情况,结合调研兄弟省份物资储备状况,编制连续未来几年的防汛抗旱物资补充计划,完善现有超期物资核减报废制度,力争在“十四五”末期达到河南省省级防汛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合理分配的目标,这是补“物资储备数量的短板”。积极推进防汛物资社会化储备。积极探索“政府储备是根本,社会储备是补充”的物资储备途径,在各级政府储备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增加社会物资储备量,最大可能地调动社会力量,对全省防汛抗旱社会物资进行调查、登记备案,加大物资储备的保障能力,在发生重大灾害时作为政府储备物资的必要补充,达到政府、社会共同抵御水旱灾害的目的。2.3 建设体系 加强队伍水旱灾害物资储备管理,需要一套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体系支撑,而这些专业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也需要一支技术过硬的物资救援队伍。中心计划组织全省的防汛物资设备使用维保技术培训,建立全省分类齐全的抢险救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纳入“河南省防汛抢险技术人才库”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给决策者优选抢险方案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每年组织全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单位、水管工程单位、水利抢险救援队联合防汛演练,打造“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抢险队伍。3 结语河南自西向东由山地、丘陵、平原阶梯性过渡明显,各种地势复杂多变,北部地区属于黄河、海河流域,南部地区分属淮河、长江流域,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度高、差异大的明显特点。2020 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总结经验和今年南方大水和河南省信阳固始抗洪抢险经验,也不断敲响警钟:宁可备而不用,决不能用时无备。提高抗御灾害能力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必须强化忧患意识,把找问题、补短板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真正把补短板工作落实到实处。参考文献:[1]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水利志(上):2017[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2017(8).收稿日期:2020-12-8编辑:赵鑫 侯鹏松防汛抗旱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 年 第 6 期

推荐访问:水旱灾害工作调研报告 水旱灾害 调研报告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