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电影观后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第一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们观看了电影《1921》。观看此片后,我感触颇深。影片中何叔衡一句“读书人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921》电影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1921》电影观后感篇1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第一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们观看了电影《1921》。观看此片后,我感触颇深。
影片中何叔衡一句“读书人不能抬头做人,是何等的悲哀。我最想看到读书人能抬起头、挺直腰板,自由地看我想看的世界!”让我与跟影中人一起陷入沉思,我想:抬头做人对当代人来说是多么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国家军事、经济、政治的强大,让我们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都能做个挺直腰板、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一大代表们所想呢: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在这个中国军阀混战、列强侵略的年代,我们怎么才能建立新的政权领导旧中国走向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我们要通过武力斗争、经济斗争还是政治斗争?这就是百年前,破碎山河,内外动荡,前路未知,一批以陈独秀、李达、毛泽东为首的热血青壮年走在队伍的前列,探索着,摸索着,并为之努力着。他们从渴望赴法留学到坚定革命斗争的转变过程,体现着那一代年轻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从上海辗转到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共一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影片最后真实影像向我们展示了让亿万中国人铭记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我落泪了,内心热血澎湃,多少革命先烈为了这个抬头做人的信念和平等看世界的目标年纪轻轻抛头颅、洒热血,多少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的强大奉献了一生,然而他们却没能看到理想实现的这一天。昔日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小小红船,如今已经成为承载着14亿多中国人民复兴希望的巨轮。
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祖国已强大,我们何其荣幸。如今我们又处历史的关键时刻,民族的伟大复兴已落在我们的肩上。比起我们的前辈我们的环境何等优越,为了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能永远地自由地看想看的世界,吾辈当自强,传承老前辈的初心,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1921》电影观后感篇2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重要指标,人民有信仰,信仰到底是什么?近期在集团工会组织观看电影《1921》的活动中我找到了答案。19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也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应当铭记的历史。影片《1921》以史实和人物为线索回顾了党成立的历史。提起建党的历史,人们最容易想起陈独秀、李大钊这些标志性人物,而通过观看影片,我们对李达、何叔衡、刘仁静、陈公博等进步人士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影片中的历史人物最大的何叔衡45岁,最小的刘仁静19岁,陈公博、李达30岁,其他人都在20多岁。在恐怖弥漫、缺衣少食、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是什么支撑这些年轻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推动了党的成立?又是什么让他们无畏无惧、毅然决然,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我想,最好的答案就是信仰,是对马克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对民族家国的热爱。旧年代,对信仰的追求是沉重的,沉重到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它是对家国命运的思考,是人生大义的取舍,是生与死的抉择。新时代对信仰的追求是鲜亮的,鲜亮到指引每一名党员实现人生的价值。它是对党与国家忠诚;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爱岗敬业的坚守;信仰造就了榜样,榜样引领了时代。作为一名党员,只有心中有信仰,行动才会有力量。
信仰是对党与国家的忠诚。忠诚就是一种信仰。俗话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忠诚一词,从古至今就是一种品质、一种气节,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的文天祥,再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还有和平时期的焦裕禄、孔繁森,他们的模范事迹和先进思想无不闪耀着忠诚的光芒,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忠诚的故事。他们都用“忠诚”二字宣誓自己的信仰,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信仰是为民服务的宗旨。信仰必须深埋于祖国的每一寸土壤里,让它吸收大地的精华,充满着百姓的气息,这样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生生不息。每一名党员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服务于民。秉承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想人民之所想,为人民之所需,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好人民勤务员,甘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信念,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锤炼纯粹信仰。
信仰是爱岗敬业的坚守。实干担当是党员干部“真”信仰的最终归宿。作为一名党员,相信只要有真正用心去做好一份工作,那一定是信仰的力量。人民有了信仰,才能以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正如人民的樵夫廖俊波同志,正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把职业当事业,把责任当己任,把实干担当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出党员干部应有的样子。
信仰造就了榜样,榜样引领了时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战争年代方志敏来说,是“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无悔坚守;但是对于和平年代来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张西京、张宏、杜云、达娃仓决、汪勇等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些优秀榜样的引领带动下,我们才能在一场又一场的伟大斗争中取得胜利,在一批又一批的伟大事业中创造辉煌。
“信仰是大海航行的灯塔,信念是破浪前进的引擎,信心是迎风蓄力的风帆”。作为一名党员,在这个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将跟随榜样足迹、汲取榜样力量,心中有信仰,在行动上担当时代使命,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坚守“人民至上”理念,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果敢的措施、更扎实的作风,更加努力地为人民服务。践行自己的入党初心,履行一名党员的使命。
《1921》电影观后感篇3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是建党一百周年,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之中国,今日之成就皆源于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纷飞中拯救了全国与人民。这部影片带我们重温了1921年——那个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
影片中,一群早期共产党人的形象刻画得鲜明深刻。青年毛泽东满腔热血、意气风发,在与同学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道路时,立志于用革命的手段反抗旧世界,探寻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影片中,也认识了那些书本上一闪而过的名字。李达同志是杰出的马克主义理论家,总是忘我地在深夜翻译、出版、校对共产主义书籍,他为共产党事业鞠躬尽瘁,将希望的火种以宣传的方式传递给各个青年。邓恩铭同志从一个对中国与知识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孩子转变为在反动派刑讯逼供下壮烈牺牲的革命英雄。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当缅怀先烈、饮水思源,传承榜样的力量、红色的基因,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司法行政岗位上履职尽责,将汲取的红色精神转化为工作中的不竭动力,将人民群众在法律上的诉求与期盼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引,为我区法治政府建设添砖加瓦、再添新力。
《1921》电影观后感篇4
电影《1921》如教科书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完整历程,让我们看到了先辈们意气风发的青春姿态,感受到了一代伟人对民族强大的渴望以及建立一个新时代的急迫心情,了解到了先辈们为了做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需要的勇气和付出的牺牲。为早日开启全国之民智,为早日结束中国之苦难,青年领袖们怀揣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乐观大无畏的精神,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1921年,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小的只有19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扛起责任的他们,英勇奋战的他们,挥洒热血的他们,释放着最有意义的青春年华,他们就是榜样。
2021年,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承担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党的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回顾那段历史,我们始终能获得新的激励,每个时代的青年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我们继承着先辈们的火种,继续为更美好的未来奋斗。
此次观影不仅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继承革命先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市场监管人,我要以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鼓足干劲、卯足拼劲、充满韧劲,担当作为、履职尽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1921》电影观后感篇5
在涉县时代影城观看电影《1921》后,大部分人都逐渐散去,只有寥寥几人在屋檐下避雨。我独自一人在小雨中徘徊,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思绪逐渐飘到了1921年。
1921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由此上溯7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烧杀抢掠,生灵涂炭,中国大地满目疮痍。所幸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觉醒了中国人民,中华儿女终于找到了一条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念,点燃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星星之火。此后百年,万里河山因此而修复挺拔,重启新时代的辉煌。
纵观全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的过程,反映了革命先驱们以信仰和热血铸就的丰功伟绩,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党史教育片。在时代背景的烘托下,各个人物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殊途同归于建党伟业,后来虽然有一部分人止步不前,甚至背叛革命,但更多的青年仍然坚守初心,直面牺牲而不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青春风采因信念而神圣,因忠诚而永恒,因奋斗而美丽。
在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那些敢为天下先的热血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奋勇抗争,不畏强权,无惧牺牲,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心潮澎湃,心绪涌动。李大钊先生曾预言:“试看将来之环球,必是赤旗之世界!”现在我们可以欣慰地告慰先辈,这盛世如你所愿,中国坚持红色信仰,已创造了多个世界奇迹,而且正逐渐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担当者和捍卫者。
吾辈当自强,在一百年交汇之际,中华儿女必将传承革命精神,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以国家和民族为己任,将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1921》电影观后感篇6
电影《1921》的上映,让国人激动不已。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举国同庆党的百岁华诞之际,享受一道精致的文化大餐,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将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我有幸观看了这部电影,感慨万千,收获满满。
电影《1921》以1921年的时代脉络和“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一核心事件。重现了中共一大召开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的日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让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的故事。
电影《1921》让我看到了: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由李大钊、陈独秀传播的信仰火种被全国各地的新青年点燃!心怀救国理想的他们为创造一个新生的中国而奋斗拼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情地碾碎了旧的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带领中国走过百年的风风雨雨,领导我们越过一个个坎坎坷坷。她的诞生,仿佛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大地闪烁,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弹指一挥间,一百年过去了,旧中国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的景象:昔日的穷乡僻壤,而今牛羊成群,五谷丰登;昨日的茅檐瓦舍,已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党一直带领着我们昂首阔步一路向前,披荆斩棘,开辟新的航向。
观看电影《1921》,回顾历史,不仅要缅怀党的光辉成就,更重要的是着眼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重塑东方巨龙的雄姿。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是何等伟大、何等光荣、何等艰巨!青少年朋友,作为新时代中国的主人,我们是否感觉到建设祖国的重任已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既然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时间去犹豫,去浪费?我们是成长中的新一代,我们是改革中的新一代,我们是开创未来的新一代。新世纪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青少年一代的创造和奋斗!努力吧!新世纪的宠儿,把我们的青春,把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一切都奉献给伟大的党,奉献给我们最亲爱的祖国母亲和最可亲可敬的人民!
观看电影《1921》,让我想到:我来自于最偏远、最贫穷的农村,我是大山的孩子、农民的儿子。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改变贫穷命运不屈的抗争;我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诚实、善良、质朴的心灵。我不羡慕肥马轻裘、锦衣玉食的生活,我愿堂堂正正地活着,清清白白地做人。我没有对家庭出身的怨言,只有对生活的感恩。我心中始终点燃着一盏明灯:对人宽容、对已克制、对物爱惜、对事尽责;我心中始终燃烧着一股激情: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人民!
观看电影《1921》,让我感到: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我身边所有的人,课上课下,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要努力保持笑容,希望自己周围的人能在接受自己的帮助后将皱着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
观看电影《1921》,让我感到:“为人民服务”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只有时刻铭记心中,并付诸实际行动中,才能让这种精神感染身边的人,才能将这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电影《1921》虽然看完了,但我还深深地沉浸在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之中,我将从这部电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奋发有为!
推荐访问:观后感 电影 1921电影观后感800字左右 1921电影观后感400字 1921电影观后感300字 1921电影观后感50字 1921电影观后感200字 1921电影观后感500字 1921电影观后感600字 1921电影观后感100字 1921电影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作文 1921电影观后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