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福建观后感1 生活这样告诉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始终坚信只要胸怀大过苦难,苦难就会被宽广的胸怀所包容。虽然生活没有给他一张温床,但是他决心要回馈生活一片阳光!他就是来自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福建观后感,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福建观后感1
生活这样告诉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始终坚信只要胸怀大过苦难,苦难就会被宽广的胸怀所包容。虽然生活没有给他一张温床,但是他决心要回馈生活一片阳光!他就是来自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朱镇辉。
第一次见到镇辉是在厦门白城的海边,他和同学们一起组成志愿者小队,每周末都会来到这里进行志愿服务,捡拾着沙滩上的垃圾。红色的志愿者服,在茫茫海滩旁显得格外醒目。
朱镇辉,出生在福建漳州的一个贫困山村,父亲在他十四那年因癌症去世,母亲常年体弱多病。高三那年他得了一场重病,全身皮肤痛痒难忍,然而倍受病痛折磨的他从不轻言放弃。
当时老师让他休学一年,医生也说这种情况还是先休息比较好,然而朱镇辉却咬牙坚持了下来,直到考上大学。
走进大学,生命的道路似乎铺满阳光,但病痛的折磨并没有减少,他依然忍受病痛的煎熬努力学习,因为他深知他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是母亲东凑西借的钱换来的。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兼职,这样不仅能攒下生活费,多余的.部分还会补贴家用。
饮水思源,朱振辉一直都记得那些帮助过他的人,是他们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给了他希望和勇气。正所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于是,他踊跃参与学校的各种公益活动,周末来到厦门市图书馆,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一起整理书籍,在志愿服务期间,他觉得这些正是他想做的,也是他应该做的,他坚定信念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因为是爱伴他成长,他也要用毕生时光携爱前行!
感动福建观后感2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男孩他很特别,他的视力是有限的,他的世界是模糊和朦胧的,而他却用耳朵去欣赏周围的一切,并且在音乐的道路上了铸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一起去了解下他。
当一首首空灵古雅的美妙乐曲,从他的指尖如水银泻地般流淌出来时,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可能很难相信这样的演奏出自一位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也仅有0。1的少年之手,他的名字叫白佳伟,来自厦门市音乐学校。
两岁时被查出先天性高度近视,六岁时眼部手术失败,半年后左眼彻底失明,色彩斑斓的世界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还没来得及向小佳伟展开便要匆匆合起。小小的年纪,白佳伟体会到了命运的无情,却也磨练了他的意志。
早上第一个到学校,晚上复习到深夜,看不清老师上课的板书,但白佳伟用耳朵专注地倾听,用心凝神的感悟,用仅有的一点残余视力艰难的辨认,起早贪黑的勤学苦读,让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为同学眼中的“学霸”。
在白佳伟朦胧且色彩单一的黑白世界里,音乐更是他洗涤心灵缓解痛苦的良药。为了音乐,他倔强而执着的远走他乡,独自踏上赴厦门的求学之路。他全神贯注才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背谱,每天练琴两三个小时,周末更是整天泡在琴房里。
正是这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获得阳光健康全国青少年才艺展示活动古筝组银奖,“金蛙奖”民乐古筝类少年A组金奖等众多优异的成绩。当命运之手无情地蒙住了他的双眼,佳伟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用耳朵聆听,用双手弹奏,带着淡定与从容,白佳伟用琴弦上唱出了相信自己。那变换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感动福建观后感3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励志先锋人物叫邓衍晨,他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并被保送到重庆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我们采访的每一个励志先锋人物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辛酸、困苦的悲情故事,但是他们都没有在逆境中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邓衍晨的励志故事也不例外。
记者见到邓衍晨时,很难将眼前这个腿脚行走不便,不爱说话的小伙子与推荐表中那个屡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在校期间参加多个国家级课题组,发表多篇论文的励志人物联系起来。
对于自己的身体缺陷小邓并不避讳,他告诉记者,因为身体原因他的求学之路变得异常艰辛。
靠着不比别人差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小邓不仅顺利读完初中高中,而且高考时还以全班第九名的成绩考入福建师范大学,就读他最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
很多人宅在宿舍都在打游戏,邓衍晨却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计算机新技术的钻研上,因为专业知识过硬,小邓在大三时就被选入老师的课题组,负责国家级项目的研究。
除了学习,小邓也热心志愿者工作,从一进入大学,他就参加了学校的"义务电脑维修队,大二的时候他还被推选为义务维修队的队长,免费为全校的师生解决电脑的各类故障。
虽然在学弟学妹眼中他已然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学习榜样,但是小邓却并不满足,他相信努力是交给生命最好的答卷。
推荐访问:观后感 福建 感动 感动福建观后感 菁选3篇 感动福建观后感1 感动福建观后感100字 感动福建观后感1000字 感动福建观后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