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事迹材料7篇双拥事迹材料 双拥先进事迹材料与双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汇编 双拥先进事迹材料 双拥工作模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办公室近年来,**同志从认真实践&ldq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拥事迹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双拥事迹材料
先进事迹材料与双拥先进单位事迹材料汇编双拥先进事迹材料
双拥工作模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办公室近年来,**同志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双拥工作当做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结合本职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度的工作热忱,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抓协调、促落实,为我区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强学习,树立双拥意识。作为区委办公室领导,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一方面,认真学习双拥政策法规性文件和条例,深刻认识到双拥工作的重要作用,树立起强烈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意识。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学习、举办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积极组织县级中心组成员学习民族宗教政策和国防知识,同时,认真做好自治区双拥检查验收、春节慰问等工作,忠实履行党的双拥政策。
二、狠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双拥氛围。**同志曾担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为了使双拥工作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国防意识,他以国防教育为基础,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拥军优属教育。一是积极组织申报红军师师史馆、区人武部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是每年的征兵工作宣传和国防教育日,他都与区人武部协调组织工作人员和宣传车辆到宣传点和企业、学校等辖区单位,对《国防教育法》和《兵役法》进行宣传,切实增强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
三是组织新闻媒体对“兵妈妈”**、“战士的贴心人”**等双拥模范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的宣传报道,在全区形成了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
三、力促军地共建,将拥军工作落到实处。举行多种活动,推动军民共建。一是组织慰问活动。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春节,王向阳同志都组织、协调区双拥领导小组和乡镇、街道负责人到驻区共建单位慰问部队官兵,赠送图书、电脑等慰问品,为双拥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协调区民政部门开展为军烈属送温暖、送劳动活动,尽力解决他们的困难。
二是与区人武部协调,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军事日活动。每年通过召开座谈会、靶场实弹射击、观看民兵技能表演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形式,增强领导干部国防观念和爱武兴武意识。
三是每年的“八一”前夕,他都与区人武部、文体局等相关部门联系协调,策划组织“庆八一”军民联欢会,不断融洽军政军民关系,推动全区双拥工作的开展。
篇二:双拥先进事迹材料 太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双拥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市编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双拥工作领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双拥工作当作新时期凝聚军心民心,加强国防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困难,认真落实市双拥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编办职能作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我市争创“双拥模范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太原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办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市双拥模范单位、市军转安臵工作先进单位。今年,我办拟申报双拥标兵单位,现将我办双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市编办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做好部署,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成立了由雷金根主任任组长,班子成员副职任副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处。办双拥工作领导组把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作为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定期研究讨论,将开展双拥工作写进了市编办年度工作要点,纳入了市编办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分解表中,有效确保了
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到位、监督协调到位。同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双拥工作的规范化运行。一是建立双拥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年召开 2 次双拥工作会议;二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办领导班子成员要带队每年坚持 2 次参加国防教育和走访慰问优抚对象活动;三是建立双拥工作制度,将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四是建立军民共建制度。注重把双拥工作与精神文明和谐创建工作、创建服务型机关结合起来,同安排、同部署、同总结、同检查,认真抓好落实,做到三个正常和三个到位:即班子成员双拥走访慰问活动必须正常参加,拥军工作会议必须正常参加,单位八一庆祝活动必须正常参加,拥军扶持优惠政策必须落实到位,拥军帮扶解困工作必须落实到位,拥军安臵照顾必须落实到位;五是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将双拥工作作为评选优秀处室、优秀公务员和各项先进的评选条件之一,年终统一考评,予以奖惩兑现,促进了双拥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思想教育,营造拥军氛围。为提高全办干部职工的国防意识,我们把国防双拥教育列入了干部教育培训教学计划,每年召开国防教育专题会议,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传达中央及省、市有关双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办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宣传《国防教育法》等,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继续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增强大局观念、组织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干部职工受教育面达 98%以上,使办全体职工都能模范遵守拥军优属有关规定,无军地军民纠纷事件发生。同时,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都以多种形式开展国防教育、革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动,组织军转干部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为编办献计献策;组织全办干部职工到太原警备区体验军营生活,参加军事演练,与部队干部战士进行谈心交流,学习军人雷厉风行、纪律严明的作风,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开展“认亲结对献爱心”活动,与杏花岭区小返乡野鸡庄的 2 名在乡老复员军人郝计牛和郝马成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逢年过节办领导都要亲自带队深入家中进行慰问,发放慰问品;参观兴县蔡家崖红军纪念馆、中共太原支部旧址、太行山八路军纪念馆、左权将军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等,重温入党誓词,请革命老同志讲述战
争年代故事,要求干部队伍不仅要在组织纪律和观念意识上学习军人严格自律的良好作风,而且要学到部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干劲,全办职工拥军爱民和国防意识显著提高,双拥热情空前高涨。
三、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双拥工作机制。当前,军转干部的安臵数量由于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不断增大,而安臵空间却由于编制紧张而进一步紧缩。对此,我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一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做好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转业干部安臵工作的要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 20**年度至20**年度全市军转干部接收情况进行了认真统计和汇总分析。在此基础上,及时准确地将全市军队转业干部计划分配数和按比例应核增的行政编制数上报中央编办和省编办,积极申请增加军转编制 50 名,全部用于安臵军队转业干部。
二是积极与市人社局军转办沟通协调,每年根据全市行政机关空编情况和有计划使用编制的规定,提出我市安臵军转干部单位及编制使用名单,并要求有空编的部门都要拿出一定的比例接收军转干部,特别是对政法和行政执法监管部门有空缺的首先安排转业干部。20**年以来,先后给市人大、市政法委、市纪检委、市政研室、市精神文明办、市人防办、市教育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委、市体育局、市法制办、市双拥办、市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增加军转专项行政编制 46 名,确保了军转安臵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为科学配臵资源,建立了《全市编制使用计划制度》,将全市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均纳入了计划用编范围,明确规定各单位凡是拟招收录用人员、接收大中专毕业生、调入人员、接收军转干部、退伍军人的,必须在每年第四季度向我办申报用编计划,我办根据工作实际和空编情况,在与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沟通协调的基础上,下达新年度全市的编制使用计划。在军转干部编制使用审批工作中,我们在切实履行好机构编制部门控制、把关、协调、监督职能的同时,最大限度放宽政策,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供优质服务。20**年至 20**年 10 月,共办理
军转干部编制使用通知单 226 张,办理复员退伍军人安臵手续 146 人,办理随军家属安臵手续 39 人,稳定了军心民心,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不断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太原作为省会城市,驻军多,双拥工作任务繁重,为此,我办在机构编制方面始终给予政策倾斜。一方面,根据《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规定,将市双拥办恢复设臵副主任 1 名,增加行政编制 3 名,强化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职责,为我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奋斗目标提供了组织保证。另一方面,为高标准落实国家安臵政策,提升退伍军人能力素质,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增强城市广大青年参军报国的积极性,借鉴其他省会城市的经验,经实地调研论证,结合我市实际,依托太原市民兵训练中心,成立了太原市国防教育训练中心,全民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 10 名, 篇三:双拥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重民生、抓共建,掀钢都“双拥”事业新篇章**“双拥”工作事迹材料**位于大石桥市城乡结合部,辖 8 个村,6 个社区,辖区面积 16.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7.8 万人。区域内有驻军单位 65523 部队,重点优抚对象 756 人,其中在乡老复员军人 15人,革命残疾军人 33 人、“三属”5 人,病退还乡军人 4 人,老复员军人遗孀 25人,参战参试 8 人,现役军人 46 人,退伍军人 620 人。几年来,管理区**党委、管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把握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以创建“双拥”规范镇区为目标,以国防教育、拥军优属、走访慰问等共同活动为载体,立足实际,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不断开创管理区“双拥”工作的新局面。使得“双拥”的各项政策法规得到落实,“双拥”活动广泛开展,军地共建成效明显、军政军民关系融洽,优抚对象生活待遇不断提高。先后被省市两级民政部门授予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大石桥市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驻区部队大力支持和密切协作的结果。几年来为切实加强双拥工作,管理区党委、管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双拥”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打牢双拥工作的坚实基础管理区党委、管委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党政议事日程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使双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和武装部长等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民政、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新格局。管理区还要求各村、社区要相应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辖区内“双拥”的开展工作,同时落实责任制。把双拥工作细化到村干部千分考核、社区干部双百考核的细则中去,使之与村、社区干部的工资息息相关,极大地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实行奖优罚懒。对于获得过省、市一级表彰的予以加分,对工作拖拉推诿的坚决予以惩罚。
二、丰富形式,强化宣传,营造双拥工作的浓厚氛围管理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强宣传教育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切实抓紧抓好,营造“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浓厚氛围。一是通过宣传车、板报、专栏、散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拥军优属优良传统,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二是在辖区内的主要路口,街道设立一些固定的“双拥”宣传标志,使“双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三是在清明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在校学生以祭扫烈士墓、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是邀请老复员军人、老党员、老模范走进课堂,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宣传爱国抗战故事,增加民族自豪感。针对社会存在一种不良风气,当兵无用,不如学一门手艺挣钱等拜金论,通过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清楚地认识到在军队这个大溶炉里能真正得到锻炼和发展,通过先进典型的树立来引导群众,形成以参军为荣、爱军拥军的良好风气。
三、落实行动,讲求实效,开展双拥工作的崭新局面**以“抓双拥,促稳定,求发展”为方针,以精神文明建设成绩为动力,团结共建促发展为宗旨,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不断开创双拥工作的新局面。
1、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军地联系,共同谱写新时期双拥工作新篇章。**自与驻市**部队结成双拥共建单位以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镁工社区自编自演的文艺节送部队、庆“八一”军地携手大联欢,科技拥军,送文化图书进军营,“八一”春节重大节日的慰问等活动,使两家单位亲如一家,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官兵建设第二故乡—大石桥的积极性,先后合作开展了绿化红旗山,建设双拥示范路,冬季除雪、溃坝排险等一些活动,加深了军地双方的感情;与市武装部的共建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作为国家输送兵源的重要部门,加强军地团结更加重要,先后有许多有志青年投入到国防事业,有许多还立二等功,同时预备役各级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许多急难险阻出现预备役的身影。
2、做好辖区内的优属安置工作。通过日...
篇二:双拥事迹材料
双拥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该单位全体官兵始终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伟人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美满完成了以“处突”和“反恐”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部队全面建设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和进步。该单位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官兵,广大官兵“永久做党和人民虔诚卫士”的信念不断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 新 新。
该单位高度重视“ 双 双拥”工作,大力展开群 众 众性的拥政爱民活动,增 进 进了警民团结,密切了军 政 政军民关系,加深了军地 双 双方的鱼水之情,在群众 和 和驻地建立了良好的武警 形 形象,增进了部队的全面 建 建设。
该单位重视加强 教 教育,打牢官兵拥政爱民 的 的思想基础。采取多种情 势 势,不中断地弄好武警部 队 队的性质、宗旨和职能教 育 育,特别是结合“元旦” 、 、“春节” 、“八一”等 重 重大节日,广泛深进地展 开 开了“为第二故乡作贡献 ” ”的专题教育,引导官兵 牢 牢固建立“视人民为亲人 , ,以驻地为故乡” 、“穿 一 一身警服,保一方平安” 的的思想,始终与人民群众 “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 心 心” 。引导官兵严格遵守 国 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 线 线路、方针、政策和群众 纪 纪律,遵章守纪、秋毫无 犯 犯,见义勇为、乐于助人 , ,保全大局、忘我奉献, 在 在人民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 ,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展 展现“文明之师、威武之 ? ? [ 本文部队双拥工 作 作先进
事迹材料-来源_ 于 于范.文家 WWW.F W WJIA.COM
} ? ?rdquo;的良好形 象 象。
该单位主动配合, 积 积极参加地方的三个文明 建 建设。在完成执勤、练习 、 、战备等各项任务的同时 , ,积极支援地方建设,为 打 打造“平安江苏,平安南 京 京”做出了突出贡献。年 初 初,该单位牵头,与幕府 街 街道办事处等驻地单位共 同 同修建了 200 余米部队 战 战备通道,为部队紧急出 动 动争取了时间,更是解决 了 了四周群众出行难的题目 。
。端五节,该单位与盛世 花 花园居委会、阿克巴汽车 维 维修公司等共建单位举行 了 了“包粽子”活动,既丰 富富了驻地老革命等老年人 和 和部队官兵的文化生活, 又 又促进了军民鱼水之情。
“ “八一”期间,该单位积 极 极参加下关区民政局举行 的 的“庆八一”军民鱼水情 大 大型文艺演出,特别是部 队 队官兵自编自演表演了三 个 个军营特点节目,为文艺 演 演出增加了色采。近日, 该 该单位全体官兵积极参加 “ “慈善一日捐”活动,为 驻 驻地困难群众捐献现金、 衣 衣物、平常用品等,折合 人 人民币总计1 万余元。一 年 年以来,该单位在春节、 “ “五一”、“十一”等节 假 假日期间,为维护夫子庙 集 集会、市客运汽车总站营 业 业、“烟花燃放”等秩序 , ,和参加各类文艺、体育 等 等大型活动执勤,共出动 兵兵力 4000 余人次。
篇三:双拥事迹材料
个人事迹材料 五 篇【篇一】
营前镇下湾村 XX 同志,在拥军优属工作中,能够积极热心的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军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关爱身边的困难军属,积极为烈军属、革命伤残军人、老红军、老复员军人等对象做好事、办实事,受到上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身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多年来,XX 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如既往的关心帮助一些困难的军属,在生活上,他对年纪大军属嘘寒问暖,逢年过节为他们送去日常生活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有些军属年纪较大,身体不怎么好,不能干繁重的农活,在农忙时节,XX 经常义务帮助抢收抢种,该村的军属黄居定,家里条件不怎么好,体弱多病,生活比较困难,但在 XX 同志的热心照料下,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在部队服役的儿子也能安心的服役。每年的征兵的时候,他都能主动的协助村里面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对那些想入伍的青年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宣传革命伤残军人、烈军属、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为国防事业和三个文明建设所作的积极贡献,宣传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
爱国拥军的动人事迹,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祖国的国防建设,从而使得很多适龄青少年的从军意识不断增强,踊跃应征报名,同时下湾村这几年的征兵工作也走在全镇的前列。有些老退伍军生活上很困难,需要社会上的帮助。XX 同志则会将他们的情况反映给镇政府,积极为他们争取社会救济,为他们争取五保,解决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
XX 同志拥军意识浓厚,积极参与军民共建,支持、拥护祖国的国防建设,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经常了解国防方面的知识,积极支持我镇基干民兵建设工作,每年都参加民兵训练,积极配合镇武装部做好各项应急工作,得到身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二】
拥军楷模
军供标兵 廖佐胜同志是上犹县粮食流通中心调控股的股长,近几年来,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把双拥工作当做一项政治任务,带领系统干职工,结合本职工作,为双拥工作顺利开展,出主意,想办法,抓落实,做出了突出贡献。
认真负责
扎实工作 上犹县粮食流通中心承担着驻县解放军、武警、消防部队的军粮供应任务。该同志从事军粮供应管理工作,能够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规范的业务工作要求,做到保障军粮供应,
搞好了服务工作。树立“以兵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军粮供应工作作风,“军粮供应工作无小事”是军粮供应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中,该同志能严格按照国家军粮供应政策、规定做好供应工作。同时,做到每季度到驻地部队至少一次以上的座谈了解服务情况和供应要求,真正地树立了“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安全第一”的军供工作观念。
提高素质
优质服务 军供工作的质量能否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措施是关键。该同志能够一方面认真学习军供政策、规定,另一方面熟悉掌握业务技能操作,以及粮油商品知识,不断地强化业务学习,使军供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军供业务工作中能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从稳定大局,巩固国防,关心和支持服务部队出发,坚持“先军队,后地方”的供应原则,开展好军粮的供应服务。同时,做到不论是节假日,还是上、下班时间,只要部队来购粮,能够“随叫随到”,还开展了“电话预约”购粮,也不论是刮风下雨,冬寒酷暑都能及时送粮进军营的优质服务,真正想部队之所想,急部队之所急,千方百计地确保了驻地部队的粮食供应。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军粮供应,提高军供保障能力和水平,在供应中,做到等级保证,数量保证,卫生保证,品种保证,让驻地部队官兵吃上满意的“放心粮油”。根据“先
部队后地方,先前方后后方”的供应原则,随时随地“全天候”保证应急军供粮油不断档,不脱供,只要部队一个通知、一个电话,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道路难行等,他都能克服一切困难,接连几天组织大米、面粉及时送到驻地部队,确保了部队官兵的生活需要。
军粮供应情系部队,关系国家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供应服务和与部队的沟通,增进了军地友谊,加深了理解,部队十分满意,也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军供部门的认可,使该局被评为 05-06 年度全省军供工作“先进单位”。驻地部队向该局赠送锦旗,以示感谢之情。其中 96518 部队的赠言是“保障供给,固我长城”;96514 部队的赠言是“拥军楷模,军供标兵”。
该同志在二十多年的军粮供应管理工作中,辛勤地耕耘,搞好本职工作,勇于创新,踏踏实实地做好军粮供应,为驻地部队更好地服务。
【篇三】
乔文娟,女,1955 年 12 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柴油机集团退休职工。她曾先后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世界人民友好使者”、“全国情系国防十佳家庭”、“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 90 多项各种荣誉称号。她的助人为乐,拥军爱兵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震撼着中原大地, 她受到胡锦
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今年,河南省委宣传部确定乔文娟为“建军 90 周年”典型进行宣传。
一、真情拥军 自 1979 年以来,乔文娟先后到北京、天津、山东、杭州山西、广西、西藏等地看望部队战士和帮助他人,她把爱心撒向了半个中国。乔文娟为给驻洛某部身患白血病的战士蒋友清寻找骨髓配型,她拖着多病之躯,抱着“寻找十万分之一的希望”,行程 1 万多公里,先后到上海、北京、济南、深圳、香港等 10 多个城市,最后终于在台湾找到了骨髓配型,使蒋友清重获新生。她先后与 10000 多名战士当面或电话谈心,与 3000 多名战士进行书信交流,帮助 2000 多名战士卸掉思想包袱,有 11 名战士考入军校,为 59 个大龄军人搭鹊桥、牵红线,细心照料 21 名身患绝症的战士,有 186名战士认乔文娟做妈妈,有十多支部队聘她担任营外指导员。
二、文化拥军 在乔文娟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感召下,她身边的人纷纷加入献爱心行列。2004 年 10 月她成立了“中国拥军网心连心艺术团”,带领拥军志愿者逢年过节,走进军营,上小岛、去哨卡,慰问部队官兵,和部队官兵同台演出有 200 多场。2011 年 10 月,乔文娟又成立“洛阳市乔文娟拥军优属服务中心”,带领她的拥军服务队,为部队送去有关思想教育、
电脑科技以及新华字典等各类书籍 10000 多册。2014 年 04月,乔文娟和她女儿张贝贝联合成立了“洛阳市艺之乔画苑美术培训中心”,为现役军人子女实行优惠美术培训。
三、信息化拥军 乔文娟紧随时代的步伐拥军,2004 年 7 月,乔文娟自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中国拥军网”,开创了中国网络拥军的先河。网站开设“兵妈妈在线”、“军地红娘”、“政策之窗”、“军嫂之家”、“转业复员”、“心理咨询”、“军营心声”等栏目,帮助官兵解决心理问题、为军嫂提供相关帮助。网站开通以来,点击率就达 1000 多万次,网民遍及全国 30 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覆盖陆、海、空、火箭军、武警各个兵种,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0 年来,从“拥军姐姐”、“拥军嫂子”到“兵妈妈”,从“家庭兵站”、“心理咨询热线”到“中国拥军网”,乔文娟把一腔挚爱献给部队建设,满腔热忱地为部队战士排忧解难。
【篇四】
吴新芬,女,汉族,生于 1975 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在禹州市妇联工作,是现役伤残军人王俊景的妻子。
1997 年 10 月 25 日,在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边防部队服役的王俊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高压电流击倒,四肢被
严重烧伤。得知此事,王俊景的笔友、已在郑州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吴新芬,义无反顾地只身一人来到成都军区总医院,并竭尽全力悉心照料王俊景。吴新芬为他端屎、端尿、念书、读报、唱军歌,并自学按摩医术,每天为他进行全身按摩。在吴新芬无私的爱,给了王俊景巨大的精神鼓舞,增强了他战胜困难和病魔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当时经历了 4次病危、7 次植皮、1 次截肢,医生断言一辈子将在病床上度过的王俊景,在吴新芬日复一日悉心照料下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了。2002 年,吴新芬又瞒着亲人与之结为夫妻。此后的十五年,他们两人一直共用一双手、一个碗和一双筷子,泪水伴着坚强,汗水伴着不离不弃,使王俊景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勇敢地站了起来,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吴新芬的细心照顾下,现在王俊景能开关电视,能用嘴写字,能编发短信,用电脑,吴新芬用爱支撑了王俊景一个将要破碎的家庭。
在日常生活中,吴新芬不仅用坚强的肩膀撑起一个家,还以新时代“好军嫂”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她在中国禹州网上建立了“军嫂主页”,在网上讲述军营、讲述和王俊景的故事,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2007 年,她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 6000 多元,在家乡 4 条 3000 多米长的村主干道安装了 50 余盏新型路灯,村里亮起来了。2009 年,她被评为全国第二届道德模
范,将解放军总后勤部捐赠给他们的 10 万元生活补贴,全部捐给了希望小学。吴新芬和王俊景还成立了“兵之梦和唱团”,到驻禹部队、武警和消防官兵当中,和战士拉家常,送去节日的祝福,给他们送去笔记本和鞋垫,积极参加每年的征兵宣传,送新兵活动,经常到军营慰问演出,将军歌、红歌唱响军营。2010 年他们自费千里走边关,看望子弟兵。他们到过位于抚远乌苏镇的“东方第一哨”、中国最北的哨所—漠河县北极村的北极哨所和位于新疆乌恰县斯木哈纳村的西陲第一哨慰问边防官兵。2013 年春节他们来到祖国最南端的三沙市看望慰问海军官兵。2015 年八一吴新芬和王俊景又带着女儿来到辽宁抚顺雷锋团,追随雷锋足迹。
2005 年 7 月,吴新芬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 年 9 月被全国妇联评为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2006 年在许昌福利院收养了两个孤儿,每年春节把孩子接到家里过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边的动人事迹,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2006 年被西藏自治区授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好军嫂”荣誉称号;2006 年和 2007 年连续两年被授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7 年 5 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07 年“八一”前,还参加了建军 80 周年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2007 年10 月,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
切接见。2008 年 1 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2008 年第 29 届奥运会火炬手。
2009 年 9 月,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09 年八月底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就是以她的事迹为原型拍摄的。2010 年当选感动军营十佳好军嫂。2011 年荣获“河南省十佳拥军优属标兵”;河南省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篇五】
涿州明城恒盛集团董事长 XX,把关心支持国防事业不是单纯当作任务,而是作为一种政治觉悟;把接收安置复转军人不是当成包袱,而是作为企业发展的财富;把拥军优属工作不是当成为求善报的积德行善,而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16 年来,他在做好企业发展的同时,想方设法接纳安置复转军人,创新举措支持国防建设。至今,XX 已先后安置 213 名复转军人到企业就业,还充分考虑每个人在部队的职位、特长、表现,给予对等安置,先后选拔 27 人担任了集团高层和中层领导,占全部管理人员的 40%。
XX 成立了“明城恒盛帮战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据统计,该中心已连续举办 5 场大型专场招聘会,为近千名退伍兵搭建应聘平台,通过金融板块的贷款优惠政策间接帮助 30 余名退伍兵成功创业。
拥军更要优属,XX 深知官兵们最大的牵挂是家乡的亲人。他说:“只有把战士们的家属照顾好了,他们才能安心服役。”他在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优抚规定,建立了军人家属安置直通车,先后接纳 50 余名军属在企业就业;免费资助家庭困难的军人子女完成学业;每年为部队军属免费进行驾驶技能培训;通过贷款优惠,帮助他们创业致富。
新兵入伍时,XX 组织集团的国防志愿者热忱助力欢送大会,为即将离开故乡的好男儿壮行;新兵踏入军营后,他常走入军营进行慰问。与此同时,XX 每年拿出 20 万元,在部队设立“立志报国,爱军习武”奖励基金,对荣立军功的战士进行奖励,激励士兵建功军营。十六载漫漫拥军路,十六载军民鱼水情。XX 倾心支持国防,真诚拥军优属,创新举措谋安置,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获得社会各界认可。
篇四:双拥事迹材料
拥工作事迹材料 文章标题:区双拥工作事迹材料
双拥工作事迹材料___市___区在社会经济成绩斐然, 各项事业整体推进中, 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 始终不渝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 以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军事斗争
准备为重点,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军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以区域内强劲的经济发展,为驻区部队科技强军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 强化领导责任夯实组基础___区军地双方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工作, 始终把支持驻区部队进行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 作为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点, 积极配合部队完成各种针对性训练演习, 努力形成军地协调、 共谋打赢的局面。
始终把双拥工作当作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
不断完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
结合实际, 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期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意见》。
一是坚持双拥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
坚持涉及部队建设的问题, 特事特办、 要事先办、 大事必办的原则, 切实解决好部队提出的问题。
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及时解决涉及部队战备、训练及官兵生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双拥工作做到机构、人员、 编制、 经费四落实。
保证了双拥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双拥工作做到“五纳入”,即:
纳入各级党委、 政府的议事日程;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 纳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部门目标考核责任制; 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纳入全民教育内容。
四是制定了党委议军会制度、 双拥工作例会制度、 军政座谈会制度、 区领导现场办公制度、 信息通报制度、 走访联系制度、 总结表彰制度和领导干部过“军事日”等“八项制度”。现全区共建立了近百个由各级领导负责的双拥工作机构, 有近 1000 名专兼职工作人员, 形成了全方位网络式的组织领导新格局。二、广泛深入宣传夯实思想基础坚持以 《国防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和《军人道德规范》 为重点, 长期坚持, 常抓不懈。
一是坚持典型引路, 营造双拥工作的浓厚氛围。
以含谷镇、 白市驿军民情系双拥, 真情拥军为典型, 在全区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以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为重要内容的国防教育。
及时发出了向荣获全国“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含谷镇学习的号召。
并通过多种形式表彰了 5 个双拥模范镇(街), 36 个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10 个双拥爱民先进集体, 85 名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和 40 名好军嫂及 10 名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强化了广大军民参与双拥的政治热情。
二是坚持“两纳入、 三结合”, 扩大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
坚持把《国防教育法》 纳入各中小学教学计划, 在白市驿职中设立了国防教育基地, 投资 150 余万元修建了军训操场、射击场等基础设施。
在全区各中小学广泛开展各类国防教育活动, 请官兵做校外辅导员、 组织学生开展军事讲座、 军训和演练等。
坚持把《国防教育法》 纳入各行各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 军队离退休干部、 新闻媒体、 驻厂军代室和驻区部队的作用,结合重大节日和每年的《国防教育法》、《兵役法》 宣传及征兵工作, 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 关心国防、 支持国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创新教育形式, 努力打造国防教育的高效平台。
充分发挥现代高新科技媒体和广告, 信息量大、 传递快、 时效性高、 辐射面宽的特点,坚持常年在杨家坪步行街电视墙插播双拥宣传标语, 坚持每半月在九龙三十分电视节目中宣传报道双拥动态。
投资近 20 万元建成了面向社会各阶层的民政(双拥)
服务网站。
投资近百万元, 在中心路段、 轻轨柱和交通要道设置了 10 多处永久性的大型双拥标志牌, 各镇、街、 社区、 村社普遍都设有双拥宣传栏。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举办大型文艺汇演 10
场次, 发放宣传资料 5 万余份, 办简报、 展板 2580 余期, 军训学生 20 多万人次, 军训农民工 1300 余人次, 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 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
三、 围绕强军目标夯实打赢基础坚持以强军富民为目标, 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 为铸造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利剑而努力打造拥军的坚实平台。
区委、 区政府, 始终坚持把解决驻区部队在战备训练、 生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纳入领导班子和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 为部队“打得赢”提供坚强的支撑。
通过议军会、 军政座谈会等形式, 研究解决涉及部队战备训练、基础设施、 菜蓝子工程、 环境整治、 家属安置等多方面问题。
区级机关各部门着眼全局, 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想方设法为区武装部划拨土地 80 亩, 拨款 1500 余万元修建民兵炮兵训练基地; 投资 30 多万元兴建了 1500 平方米的封闭式军事训练场; 安排专款近百万元, 解决驻区部队部分官兵用水、 洗澡、 看电视难问题; 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部队菜篮子基地和配送中心; 今年又对驻区部队提出的近 10 个方面涉及经费数百万元经 费的问题, 提出了逐步解决的办法,拟安排数百万元专款在 2006 年前, 改建白市驿武器库进出道路。
专题研究并妥善解决了武警总队一支队在白市驿征地中与搬迁群众中的矛盾问题。
区有关部门和白市驿镇、 含谷镇克服重重困难, 高标准、 高质量地完成了 33 户超高民房的拆迁任务, 共投入拆迁补偿费近 200 万元, 拆迁超高民房近 6000 平方米, 出资 10 余万元说服
动员上百户养鸽户, 妥善处置了上千只鸽子并果断关闭了效益大户蓝天水泥厂, 确保空军部队飞行训练的顺利进行。
四、 加强军民团结, 夯实共建基础驻区部队官兵积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 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 并以自身行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一是第二故乡 建设成效显著。
驻区部队官兵视人民为父母, 把驻地当故乡, 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
围绕全区实施的“三大发展战略”, 驻区部队近千名官兵投身第二故乡 建设, 积极参加城市治污治乱、 绿化美化、 建设生态九龙等重点工程, 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参与森林扑火及抢险救灾 60 余起, 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建立扶贫联系点, 与 50余户老复员军人结成对子。
向贫困地区捐献衣物 15000 多件, 现金 20 多万元, 支助兴建村级公路 12 公里, 帮助发展果园、 药材、 植树造林近 500 亩。
支助 15 名失学儿童继续完成学业。
着眼于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为驻地干部群众进行微机培训, 科技信息咨询等活动 18 次,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致富、 信息致富能手。
军民携手共建的走马桃园基地、 白市驿、 含谷万亩蔬菜基地、白市驿花卉基地, 已成为山城人民休闲观光的旅游景区和城区居民的蔬菜、花卉供应的主产区。
官兵们的无私奉献和满腔赤诚为富民强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社区拥军催生文明之花。
驻区部队长期与所在街镇村社结成共建对子, 派出近百名法律咨询员, 宣传员到村社和居民家中,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增强了广大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坚持军民联防联治, 促进了周边及辖区内村社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有力地推进了“三个文明”建设在基层的健康发展。
涌现出了中梁山半山二村、 含谷镇新华村、 白市驿镇海龙村、谢家湾劳动三村、 黄桷坪街道小湾村等社区双拥共建先进典型, 他们坚持共建共荣, 从点滴入手孕育和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在基层开花, 一跃使经济滞后、 治安问题较多、 环境较差的村(居)
成为___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通过广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 增进了全区军民“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的血肉关系, 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有 441 个单位、 企业、镇、 街、 村、 社区被评为国家、 省、 区级精神文明单位。
含谷镇 2005 年 7 月还被评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三是军厂共建成绩斐然。
___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___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是国家在西南地区的两个大型军工企业, 承担着我军现有几十个大型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任务。
在军厂共建活动中, 出色地完成了科技含量较高的多种型号武器装备的研制任务。
为对台军事斗争注入了强劲的力量, 主要型号军用装备获得国家级金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促进了军队现代化建设, 受到了党和国家及中央军委的表彰。
四是理论成果书写共建殊荣。
为适应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 新特点对双拥共建工作提
出的新要求, 通过开展双拥共建理论征文活动, 提高了双拥共建的层次和指导工作的水平,有效地推动了双拥共建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近年来, 双拥办收到军地等单位理论研讨文章近百篇, 在全国和省级以上单位发表近 20 篇, 魏长新等 24 名同志受到了区双拥领导小组的通报表彰。
五、 落实优抚政策夯实稳定基础一是注重安置工作的创新。
在落实安置政策中,坚持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 采取留位置、 保编制妥善安置转业干部。
认真落实国发[2005]23 号文件精神, 成立了“退伍军人就业指导培训中心”, 制定了《___市___区退伍军人就业指导培训管理暂行办法》, 主动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联系, 根据企业用工需求, 免费对退伍军人进行就业前初级职业技能培训, 改善了企业不愿接收退伍军人的现状。
坚持行政调配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做好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工作。
三年来, 全区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近 200 人, 安置城镇退役士兵 900 余人, 安排随军家属劳动就业 20 余人, 招聘推介军人家属和复员退伍军人在新经济组织和民营企业就业近两百名, 建立了军人及其家属合法权益领导小组和法律咨询站。出台了军人子女在本区就读优惠政策。目前区级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30 左右是转业干部。
每年转业我区的几十名干部和 300 余名城镇退伍士兵, 都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二是重点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
近三年来, 全区投入 1000 多万元,提高了 农村“三属”定期抚恤标准, 提高了 复、 退军人定期定量补助标准。
区财政每年安排50 万元专款, 解决全区 260 多名在乡 老复员军人的“三难”困难。
2005 年, 结合实际, 制定了 《___区在乡 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优惠制度》、《___区大病救助管理办法》 等政策措施, 把1400 名重点优抚对象统一纳入了 合作医疗范围。
对 230 余名老复员军人, 按每人每年按400-600 元不等的标准给予特困医疗补助。
开展“百台彩电送功臣”活动。
启动了“311”计划,拟用 3 年时间, 每年投资 10 余万元, 解决 10 户老复员军人住房难问题。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
扶持优抚对象脱贫致富, 通报表彰了以金凤镇退伍军人石仕彬为代表的 10 名“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
三是依据政策及时化解新的矛盾。
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企业部分军转干部和原 8023 部队少数退伍军人的思想稳定工作。
结合本区情况,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近年向企业军转干部和原 8023 部队人员发放各种补助(慰问)
金11 万元。
促进了稳定, 避免了到市、 进京上访。
四是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问题。
为认真落实两个待遇。
区财政每年安排了 200 多万元专项资金, 全额保障军休干部门诊医疗费和住院费。
投资 20 余万元改造军休干部的生活娱乐环境, 并将军干一所住房整体改造列入了工作计划。
认真落实政治待遇, 区委办专门发文为老干部落实看文件难的问题。
积极开展“手牵手、 看战友、 扶贫帮困”活动, 与 50 余户老复员军人结成对子。
制定了《关于加强干休所党的组织建设的意见》 和《军队干休所工作人员目标考核实施办法》。
加强了管理, 促进了军休干部政治思想建设。
《区双拥工作事迹材料》 来源于文秘 114 网, 欢迎阅读区双拥工作事迹材料。
篇五:双拥事迹材料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六篇【篇一】
78 岁的年龄,斑白的头发,一只眼睛的视力不到 0.1,心脏病、高血压、身上还安有支架……当**省**县老人**站到我们面前时,很难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拥军模范。
在过去几十年里,他行程 30 万公里,自费走进 200 多个团以上单位,将自己独特的酱菜制作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将士,愉悦了官兵们的“味蕾”; 他将自己繁华路段上的两层小楼当作官兵驿站,南来北往的军人到了这里就像到了家,管吃管住,分文不取。而自己的家,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房间; 他动员全家参与,组织起一支庞大的社会拥军队伍…… 当兵不成
走上“酱菜拥军”之路 “你们放心到火热军营建功立业去。家里的一切,交给我,交给拥军协会……”**站在**县人武部的台阶上,用浓重的苏北口音向一批即将离开家乡的准军人讲话。
**年,**县的适龄青年全部进站体检,在 580 名体检合格的青年中,只有 249 人幸运地戴上了大红花。征兵动员大会一角,没有穿上军装的万小林正在抹眼泪,因为没有被录取,他只能和台上那位老人一样,将从军当成美好的向往。
在许多地方慨叹“征兵难”的时候,这个县的当兵热情令人刮目。
没有人计算过,**送过多少次兵。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买上生活用品和食品,做成大礼包,人手一份,让这些年轻人怀揣温暖远走高飞。
一次次的送兵,满载**不忘初心意。他不到 17 岁就和父亲走进驻地某高炮团。那个年代没有军用床,官兵们睡觉都是手工做的棕床。**和父亲将祖传的做床手艺带来,分文不取地帮助官兵制作棕床。父子俩吃住都和官兵在一起,年轻的他与同样年轻的官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个强烈的念头在**心中产生:当兵,和他们一样荣光!
可是事与愿违。两次体检都合格了,却因为兵员数量有限,他未能成行。第三年,**再次走进高炮团,帮助官兵编竹篮子。不幸的是,一根竹签飞起来,恰恰刺中了他的左眼。自此,当兵的愿望成为永远的遗憾。
尽管不能当兵,每年,他依旧会和父亲走进高炮团,依旧摆开架势,固定好木框,穿针引线制作棕床,为军队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没想到,**年轻时在豆制品厂学得的一手腌制酱菜的绝活,为他重新开辟了一条拥军大道。
一个炎炎夏日,**听说驻**某部要将上万斤因高温而变质的酱菜全部倒掉。凭着讲述人的只言片语,他立即做出判断:菜没有问题,是卤汁的问题。
“不能这样浪费。”在质疑的眼光中,他带领战士们冲洗酱菜、配制新卤重新腌制。一周后,酱菜上了战士们的餐桌,成为大家的最爱。一发不可收拾,**从此踏上技术拥军的大道。
**年 4 月,全军“菜篮子工程”会议在**召开。**作为唯一的地方代表,也应邀参加此次大会。他的独门酱菜腌制技术惊艳了在场领导。之后,他辗转各大部队,把他的酱菜腌制技术推广到各个营区,解决了战士们的早晚小菜问题。
开辟拥军场所
不收取官兵一分钱 **当时是水利局的一名干部,虽然单位非常支持他的拥军事业,但他依然做出决定:为了安心拥军,提前退休,一心一意地服务军队!他自费 40 万元,成立拥军技术培训中心,**多平方米的场地上,100 多口大缸一字排开,**倚缸而立,满面春风,专候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子弟兵。
此外,为了开辟一个固定的拥军场所,**在**县的繁华地带又盖起 480 平方米的门面房,一部分当作拥军招待所,内设 20 个床位,专门用来招待南来北往的军人,为他们提供免费吃住服务。探亲休假、技术学习、征兵带兵、旅行结婚??这个不算豪华却充满人情味的“士兵之家”,每天上演着军民情浓于水的画面。
有了这个阵地,**除了深入部队指导官兵腌制酱菜,还常年义务为部队官兵举办培训班,每年平均培训达 20 班次、
**多人。在他的亲自传授下,一连几期培训班,打造了一大批全军的酱菜技术骨干。这些官兵回到部队后,成了部队菜篮子工程的骨干力量,部分战士退伍回乡后也办起了酱菜加工厂,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
一次,**某部战士柯中浩受部队指派火急赶到**家学习腌制技术。在外做生意的**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务,赶回家中精心指导小柯学习。在他的细心指导栽培下,小柯的技术提高得很快,迅速成为腌制技术能手。
**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到他家来学习技术的部队官兵,一律免费培训、免费吃住,仅这一项,他就贴进去 50多万元。他还严格按照部队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前来学习的战士实行军事化管理,甚至一起出操、跑步。
多年的拥军历程,**一直坚持“三不”原则:不收取官兵一分钱,不让部队报销一分钱,不接受部队特殊“照顾”,始终坚持与官兵们同吃同住。他到**某部传授腌制技术时,由于不适应气候反差,嘴唇上裂出一道道血口子,一到部队驻地就晕倒了;去连云港某部途中,钱物和手提包都被扒手偷去,他徒步走了 5 小时赶到部队,又忍着胃痛为战士们讲课和作现场指导。这一切,从未动摇他对国防事业的一往情深。
回忆起拥军中的一幕幕,孙老总是充满豪迈与激越。**年 10 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接见了**,称他是“新
时期的拥军模范”,并与之亲切合影。在以后的拥军生涯中,**省首届“关心国防十佳公民”等 30 多项荣誉接踵而来。
成立拥军协会
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 “现在感觉确实力不从心了,可这个传统还要传承下去。”**语气里满满的忧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老伴、4 个女儿和女婿、1 个儿子全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在拥军的道路上渐渐有了一支步履铿锵的队伍。
“说实话,一个人根本做不来。”酱菜腌制最起码半个月才能好,各种繁琐的环节,没人打下手,运转不起来,**的老伴王淑美一直陪着他南来北往。一家人力同心,拥军事业越做越大。
中共**县委发出了向**同志学习的决定后,他立即牵头组织成立了**省第一家拥军协会。从个体到群体,从个人到组织,在拥军这条路上,**运用他个人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吸引、团结了不少社会人士。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在**的带动下,很多企业家纷纷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做着好事。位于县城中心繁华路段的**县拥军协会,见证着**和他的战友们走过的拥军之路。协会创建时有 30 多人,如今,影响力和规模进一步扩大,还在连云港赣榆县、淮安市区成立了分会。协会做的事情更是多如牛毛。**扳着指头说:“全县一共 19 个乡镇,还差两个镇就全部走了一遍,明年的计划是把全县的困难军属都过一
遍。”谈到看望这些人花了多少钱,**却搓着手想了很久,旁边的秘书长胡湖说,每个人花费了四五千元不等,也没有人专门记录过,做过了就好。
残疾人刘伯晓是协会副会长,他创办金诚外国语学校后,一直坚持军人(含复退军人)子女入学费免除或减半。仅这一项,每年都要付出好几万。在学校里,只要是支持国防建设的人,都会得到特别优待,学校教职员工中,1/5 是军人亲属。
刘一手火锅**分店老板金龙是协会的骨干,他自觉自愿地将拥军协会的就餐任务揽过来,说:“为了拥军,免费做多少桌饭我也不心疼。” 协会骨干、时代新娘婚庆婚纱影视城的老板石洪斌,从开店第一天起,就在门口大大方方地挂上自己的招牌:军人照相免费、婚纱摄影半价,至今未变…… 七旬老人
陋室里描绘拥军蓝图 严格地说,**的家,不是家,那不过是“士兵之家”里一间最普通的房间。这个房间,像一张过时的黑白照片,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已陈旧老化。电视机 21 寸,款式老得已经没有人使用;冰箱挤在墙角,小得像一个柜子。在这个家中,最壮观的风景是**获得的荣誉,230 多面锦旗林林总总,整个房间红彤彤一片。
除了公益活动,**没有其他爱好。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吃喝坚持最低标准。他的衣服,翻来覆去就那么两件,全部是 10 年前买的。
就是在简陋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家里,**在拥军的道路上一步步走来,越走越坚实,越走越有力。每个深夜,他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设计着未来美好的蓝图。
7 年前,**酱菜厂一块 2400 平方米的用地因政府新规划被拆除。他没有领取土地补偿金,而是要求县政府按原面积报批技术拥军基地和拥军招待所建设用地。未来等拿到土地后,他打算自筹资金,不花政府一分钱,建设集技术拥军、军队干部休息所、军地联谊会所、军人优抚服务平台、退伍军人创业中介、双拥活动接待站、拥军优属活动展厅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拥军服务中心。
“到那时候,一幢 12 层的大楼像模像样,军人军属需要的事务,这里都能满足。”说起这些,**欣慰地笑了。
【篇二】
**,****县人,**年 3 月出生,**年 7 月参加工作,**年11 月入党,**大学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市双拥办专职副主任。多年来,该同志能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做到工作有思路,办事有章法,对人讲感情,做事讲原则,特别是开展"部分军队退役人员**问题专项行动"以来, **同
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人员**问题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政策底线,坚持分类施策,注重源头化解,强化责任担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类问题、诉求的有效化解,为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事迹:
一、全力解决部分军队退役人员**问题。
**同志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带着感情干工作,主动上门走访退役军人家庭,了解诉求和困难,设法解决问题。
(一)千方百计解决安置遗留问题。为解决历年安置遗留退役人员,她多次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开发 200 余个事业单位指标,先后五批对 175 名历年安置遗留人员全部进行了安置。
(二)全力化解重点人员诉求。作为专项行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同志严格工作制度,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实行24 小时值班、无假日办公制度,每日召开碰头会议,检点政策落实,评估行动进展,研究解决问题。对重点人员提出的政策内诉求,全部解决,对无政策支持的诉求,耐心解释开导,对生活确实困难者,以救助结合思想工作等方式对其安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想退役人员所想,急退役人员所急。**同志经常教育工作人员,要换位思考问题,把退役人员的困难当作自己的问题,不遗余力,认真解决。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共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 9 千多万元;对涉及欠薪欠保及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役人员,及时安排梳理汇总后,协调人社部门予以解决。并安排各城区均成立了托底安置公司,加强再就业扶持。在进行社工招考时,**同志还专门协调 36 个定向指标用于退役军人家属、子女。对生活困难的退役人员加大了救助力度,发放困难生活救助费 900 余万元;对符合申请公租房的优抚对象实行不摇号优惠政策;对在乡两参人员(农村户籍及城镇失业下岗人员)参照公益性岗位待遇标准提供临时用工岗位,同时每月发放 550 元生活补助,每年发放取暖补助。
二、着眼改革发展稳定,不断巩固双拥创建成果
**同志高度重视双拥工作,上任伊始就紧紧围绕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目标,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分解任务,狠抓督促落实,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全市双拥工作形势,研究解决双拥创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了创建目标不变,工作热情不减,双拥旗帜不丢。始终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关双拥工作的事都能坚持常抓常议,重点部署,积极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援部队建设,亲自挂帅协调解决部队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她的带领
下,全市各级从军人军属、优抚对象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入手,大力开展文化拥军、科技拥军、法律拥军等活动,满腔热情地为部队排忧解难。几年来,举办各类文化拥军活动 77 次,援建军营图书室 25 个,赠送各类书籍 38600余册,共安排解决非学区内军人子女 610 余人进入优质中小学就读,帮助 180 多户家庭走上了致富道路。定期召开双拥理论研讨会,加强前瞻性研究,编印了《纪念延安双拥运动论文集》、《**市双拥模式研究》及《军民团结铸丰碑》画册,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成果,为全市各级做好双拥工作提供了借鉴指导。协调相关单位共筹资 230 余万元,建设了华北首家双拥主题展览馆,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组织发动全市志愿者,对军人空巢家庭、军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帮扶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军队建设,受到驻并军部队一致好评。
三、着眼形势发展需求,不断促进军地互惠双赢 **同志始终秉称"抓经济不能忘国防,居平安不能忘战备"的思想,始终把国防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始终做到"四不忘":人员变动时不忘无缝交接、筹划工作时不忘双拥重点、分析形势时不忘国防教育、检查工作时不忘督促推进,推动了双拥工作的持续健康高效运转。二是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军政军民关系,支持国防建设和支援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军地一盘棋、军
民一条心"的工作合力。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她的努力协调下,全市各级深化思想认识,完善体制机制,实现了部队"所需"和地方"所有"的无缝对接,先后为综合性民兵训练基地、市人防指挥所、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共投入资金 8000 余万元,对 8 个国家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进行维修改造,对通信指挥和"五救一反"装备进行了升级换代。驻并部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携手**理工大共同致力于军队科研和民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完成了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成果,实现了互惠双赢。
在其位,谋其政。**同志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经常利用慰问驻并部队的机会,了解部队官兵的实际需求,使他们能安心于国防建设,为全市各级树立了榜样,为**的双拥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篇三】
**省**市有一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她,30 年如一日,情系国防,爱洒军营,无怨无悔。她满怀深情为驻军战士、军烈属办实事、解难题,积极开展科技走军营,让即将退伍的战士掌握创业技能;她在拥军路上...
篇六:双拥事迹材料
工作模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XX, 男 , XXXX 年 X 月 出生, 中共党员 , 现任 XXXXXXXX。2011 年, XX 同志从中国人民解放军 XXXXX 部队转业至 XXXXX工作。
该同志能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始终将双拥工作当做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 结合本职工作,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忱, 积极出主意、 想办法、 抓协调、 促落实, 为 XXX 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 积极作用。
一、 加强学习, 牢固双拥意识。
作为一名 军队转业干部, XX 同志在平时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 始终自 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模范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一方面, 认真学习双拥政策法规性文件和条例, 深刻认识到双拥工作的重要作用, 树立起强烈的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意识。
另 一方面, 通过参加集中学习、 报告会、 专题讲座等形式, 积极组织县级中心组成员 学习民族宗教政策和国防知识, 同时, 认真做好自 治区双拥检查验收、春节慰问等工作, 忠实履行党的双拥政策。
二、 发挥所长, 营造良好双拥氛围。
XXX 同志曾担任 XXXXX, 为了 使双拥工作深入人心, 切实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公民意识、 责任意识和国防意识, 他以国防教育为基础, 广泛、 深入、 扎实地开展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拥军优属教育。
一是积极组织申报红军师师史馆、 区人武部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是每年的征兵工作宣传和国防教育日 , 他都与区人武部协调组织工作人员 和宣传车辆到宣传点和企业、 学校等辖区单位, 对《国防教育法》 和
《兵役法》 进行宣传, 切实增强了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
三是组织新闻媒体对“兵妈妈” XXX、“战士的贴心人”XXX 等双拥模范的先进事迹进行了 深入的宣传报道, 在全区形成了 拥政爱民、 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
三、 力促军地共建, 将拥军工作落到实处。
举行多种活动, 推动军民共建。
一是组织慰问活动。
每年的“八一” 建军节、 春节, XX 同志都积极组织、 协调 XXXXX双拥领导小组和乡 镇、 街道负责人到驻区共建单位慰问部队官兵, 赠送图书、 电脑等慰问品, 为双拥工作奠定了 基础。并协调区民政部门开展为军烈属送温暖、 送劳动活动, 尽力解决他们的困难。
二是与区人武部协调, 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军事日 活动。
每年通过召开座谈会、 靶场实弹射击、 观看民兵技能表演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形式, 增强领导干部国防观念和爱武兴武意识。
三是每年的“八一” 前夕, 他都与区人武部、 文体局等相关部门联系协调, 策划组织“庆八一”军民联欢会, 不断融洽军政军民关系, 推动全区双拥工作的开展。
篇七:双拥事迹材料
先进单位事迹材料五篇【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规双拥工作,强调“双拥运劢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进是我们戓胜一切艰难险阷、丌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习总乢让重要讪话精神,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挃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是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叱文化**,是闻名遐迩的“沙家浜”敀亊収生地,是全国双拥“四连冝”模范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规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作为建训“强富美高”新**的一项帯态工作来抓。一是抓“基因”传承,一茬茬领导班子一以贯乊地传承红艱“基因”,形成了“党委主抓、军地协同,部门联劢、全民参不”的帯态化双拥机制。事是抓政策优化,坚持做在实处、暖在人心,走出了一条“制度化拥军、社会化拥军、品牌化拥军”的特艱拥军乊路。三是抓国防文化,坚持把国防文化渗透到绉济社会収展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红艱绉兵+传唱国防文化主旋待”、“红艱景区+构筑国防教育主阵地”、“红艱双拥+传承国防精神主渠道”的国防教育品牌。
习近平总乢让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强调挃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进是颠扏丌破的真理。”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乢让重要挃示精神,大力弘扬沙家浜人民军民鱼水情深的优良传统,不旪俱迚,改革创新,全面提**形势下双拥工作水平。一是着力推迚军民深度融合収展,实现绉济収展不国防建训同步提升,富民惠民水平不优抚对象保障同步提高;事是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充分挖掘**红艱文化资源,传承沙家浜精神,再续鱼水情深;三是着力增创**双拥工作特艱,推劢军民融合、国防教育、征兲工作、双拥工作等落在实处、结出实果,确保全市双拥基础更加扎实,双拥特艱更加鲜明,双拥成敁更加显著,军政军民兰系更加融洽,劤力开创**双拥工作新篇章,兯同扐造魅力独特的精致城市。
【篇事】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凝心聚力的共国乊魂、强国乊魄。多年来,**省**市丌断拓宽怃路、创新载体,精心训计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劢,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所蕴含的历叱内涵、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积极构建富有**特艱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新格局。
一、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主题活劢绉帯
**市是国家历叱文化**,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市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怅主题教育活劢。
一是教育资源丰富。**是历叱文化**,以虞山派命名的文化艺术流派曾独领风骚;**是革命老区,以新四军伡病员叱实改编的京剧《沙家浜》闻名全国;**也是名人荟萃乊地,近代以来有李强、张青莲等爱国科学家和**盛、钱月宝等全国道德模范。依托各类资源,该市建成了 16 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基地从丌同层面阐释了爱国主义内涵,关中包括革命教育类的沙家浜革命历叱纨念馆、文物博物类的博物馆、现代化成果展示类的蒋巷村等。各地除了现有的基地外,还有文博类、革命历叱类、非遗类等宣教资源 30 多处,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事是宣传形式多样。市委宣传部为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配备了红艱亍展示平台,循环播放各基地的基本信息、活劢内容,播放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公益广告,丌断扩大爱国主义公益广告覆盖面。各地各单位丌断创新服务项目,档案馆筹划“老照片里的**——纨念**荣获国家历叱文化**称号 30 年图片展”,翁同龢纨念馆新训立“**市家风家讦传承教育基地”,铁琴铜剑楼纨念馆丼办“中国朗诵——青少年乢香古里行”活劢。蒋巷村、梦兮集团、烈士陵园不结对单位开展兯建,美术馆、古琴艺术馆不**理工学院合作开展
讪览、服务、培讦等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新媒体拓展上,建有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基地有 5 家,关中博物馆的微博粉丝赸过 6000 个。
三是活劢帯办帯新。市委宣传部注重加大觃划统筹力度,推荐市教育基地、収展亮点组成“**线路”参不**市“家在**——走基地、看发化、聚力量”等主题参观活劢,在石梅广场丼行“家在**·美丽乡村”主题展示活劢,各地通过展板、演出、展位展示新农村収展成果、先迚兵型、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增迚市民对家乡、对新农村的了览。各单位积极“走出去”,如**博物馆“两朝帝师翁同龢及翁氏家族文物特展”赴**颐和园、天坛等地巡展,翁同龢纨念馆王忠良馆长的翁氏家族文化讪座《两朝帝师翁同龢的家风家教和家学》在市各地及**、**等地宣讪,收到良好敁果。
事、加强和改迚爱国主义教育的怃考 在新的历叱旪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形式统筹资源、组细活劢、弘扬精神,使乊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一是加大保障力度,収挥基地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亊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政治仸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反映一个地方革命、建训、改革旪期重大亊件、重要成果和重要历叱人物的阵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因此,必须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将关纳入全市公兯文化服务体
系和精神文明建训总体觃划,统筹谋划、通盘考虑,建立市镇两级财政与项资金,逐步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保障力度。挄照有兰文件精神,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克费开放。在此基础上,还应对新增、拟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财政扶持,更好地収挥社会引导作用;鼓劥、扶持各基地开展省际、馆际爱国主义主题展觅的交流不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场馆、基地积极研収红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事是用好重要节点,収力价值引领。除国庆节外,近年来,我国相继训立了“抗戓胜利纨念日”“烈士纨念日”“国家公祭日”等纨念日,要注重结合当地革命文化资源和历叱文化资源,加强对全年节日、纨念日活劢的统筹安排,结合入队、入团、入党、入伍等活劢开展教育,组细开展纨念、巡讪、巡展、征文、歌会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劢,通过老模范、老照片、老报纸、老街巷等载体,宣传当地的革命叱、建训叱、改革叱,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等形成阶段怅宣传热潮,通过走出去、送下去推劢爱国主义教育迚校园、迚社区、迚企业,讥节日纨念日成为学习日、宣传日、教育日。
三是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强化大众媒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流阵地的主体责仸,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市新闻宣传的重点工作,创新宣传手段,改迚话语体系,提高爱国
主义宣传水平。组细报刊、广播、电规、于联网、秱劢端等各类媒体,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兰做法和绉验的宣传报道力度,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与栏与题策划,制作播出爱国主义题材的微规频、纨录片、劢画片和公益广告。把爱国主义和红艱文化资源的宣传纳入繁荣収展文艺工作的总体觃划,创作推出一批反映爱国主义和红艱文化题材、有较高怃想艺术水平的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阅读、影规展播活劢,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入生劢。
四是创新主题活劢,激収于劢参不。爱祖国往往从爱家乡开始,爱家乡要建立在充分讣识的基础上,实现从知到爱的感情升华。近年来,**市组细了“**风物”主题活劢,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绉济社会収展新亮点串联成参观学习线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览家乡,活劢叏得较好敁果。今后,应围绕“践行亏**念 聚力精致城市”主题继续开展好这项活劢,将爱国主义教育不红艱旅游有机结合,定期调整充实参观点,在参观学习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先迚兵型、文化遗产等宣传,寓怃想教育二参观学习乊中,形成一批有吸引力的红艱精品线路,扩大新亮点、新兵型的社会知晓度,推劢爱国主义教育的品牌化。
亏要加强学校教育,深植爱国情怀。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中小学是公民教育的基础阶段。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家乡的自然、历叱、文化、名人
等内容开始引导未成年人爱家乡、爱祖国,在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证活劢,倡导中小学生每学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览家乡的革命敀亊、历叱文化,倡导小学阶段至少参观 10 个教育基地,教育部门每年组细一次爱国主义作品征集,讥广大未成年人在走迚教育阵地、了览家乡収展中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精神,用征集的作品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劤力讥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
六要扩大社会参不,涵养公民意识。爱国主义是兴体的,它丌仅表现为一种情感,更应表现为一种实践。在地方収展、祖国昌盛的宏大乐章中,每个人都是劢人的音符。要注重市民爱国行为的养成教育,収扬广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觇。借劣环境保洁、文明引导、义务讪览、市容监督、创作义演等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社会实践活劢激収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引导广大市民从自己做起,参不到国家的収展中来,参不到社会的迚步中去,增强市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篇三】
习近平总乢让挃出:“把军民融合収展上升为国家戓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绉济建训和国防建训协调収展觃待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収展戓略全局出収作出的重大决策。”
推劢军民融合収展是顺应当今世界军亊发革的重大丼措,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徂。**地处祖国南大门,戓略地位重要,驻军多、级别高,是一座素有光荣革命历叱和军地双拥优良传统的英雄城市,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绉济高速収达的光荣城市,无讬在抗击外敌入侵、捍卫国家安全方面,还是在支持军队建训中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不旪俱迚,开拓创新,坚持绉济建训不国防建训幵重,社会収展不拥军优属挂钩,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服务二部队建训,围绕军队戓斗力的提高,从精神上、物资上、科技上等各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拥军优属活劢,讣真落实各项拥军优属政策,帮劣驻军览决了讫多问题,创造了讫多品牌,为部队加强部队建训、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可靠保障,涌现出中山亏路、好军嫂韩素亍、“六联六兯”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拥军优属先迚兵型,先后 8 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在新形势下联系**的实际,讣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乢让兰二军民深度融合収展的重要讬述,对迚一步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训、促迚地方绉济社会持续健庩収展兴有重要意义。
一、要深化改革创新,激収军民融合収展新劢力 军民融合的核心是资源配置,要义是破除军民事元分离结构,目的是建立一个开放体系,使军地优质资源优化整合,最织达到“融入体系、改造体系、重塑体系、催生新型能力”
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迚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运用创新怃维和理念做好军民融合収展这篇大文章。
一要建强组细管理体系。目前,叐军民事元结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体制的影响,一些军民融合项目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存在职责丌清、落实丌力甚至推诿扯皮现象,影响了军民融合的有敁开展。要览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组细领导,依托国防劢员委员会建立领导小组,统领融合収展工作,发各自为政为合力兯为,发多头领导为集体领导,做到丌赹位、丌错位、丌缺位,有敁地推劢军民融合収展。同旪,要充分収挥工会、兯青团、妇联等人民群众团体,各类社会组细的作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在更高的起点上结合新形势、新特点,创新运行机制、工作手段和运作平台,探索新的活劢方式和体裁,增强军民融合収展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事要优化军民兼容体系。军民融合是双向模式,需要把国防不绉济、军队不地方、戓略不市场的双向需求搞清楚、对接好。充分利用地方在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势,把戓场建训寓二绉济建训乊中,把军亊人才培养寓二教育体系乊中,把后勤保障寓二绉济体系乊中,使有限资源最大限度转化为促迚绉济収展的生产力、提升部队建训的戓斗力,达到资源兯享、成果于用。
三要完善综合保障体系。适应社会化保障収展赺势,改发传统保障模式,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开放的军地联合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化保障范围,运用社会力量兯同完成军队物资、交通、油料、生活、医疗、营房等相兰保障仸务,把市场能办的亊情推向市场,确保军队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精力投向军亊斗争准备。政府军民融合主管机构、国防劢员部门要主劢策划,积极运作,加强各项实际支前戓备保障措施。支前保障准备工作要在机场、港口、码头、航道建训中充分兼顼国防和军亊需求,瞄着扐仗拥军、盯着戓场支前,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平戓结合、军民兼容”的原则,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桥梁、遂道、航道等建训,要兼顼大型军亊装备的载重、通行的需要,完善军亊运输装卸训施建训,形成兴备戓役要素的戓场条件。共建重要公路,应考虑坦兊等重型装备的通行能力,幵选用高速公路修建飞机跑道;共建和扩建机场,应考虑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的使用需求。在大中城市基建中,要考虑戓旪防空需要,完善地下遂道和人防工程,电力能源、水利训施也要考虑未来作戓的保障需求。在组细宽带网、秱劢通讨网、地理数据库等信息基础训施建训中,在确保保密的前提下应尽量军民合用戒预留军用接口,以便安装军亊装备,必要旪加装海上通信、卫星定位、防护伪装,以便能快速征召使用。
事、要加强戓略觃划,丰富军民融合収展新形式 要以觃划训计为抓手,突出重点领域,丰富内容形式,积极探索创新,丌断推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