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总结3篇

时间:2023-08-05 17:0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个人学习总结3篇

个人学习总结篇1

不知不觉的走过了大一,如今回首就像昨天发生的事一样。进入大学,整个人感到轻松了,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没了父母的唠叨,没了老师的叮咛,凡事可由自己决定了。但是,这份轻松也带给了我们许多迷茫与烦恼。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们无从选择;每个人都走不同的路,但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选择负责。在大学里,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只有自己慢慢地在生活中逐渐适应。

时光像水中的倒影,一晃半年又过去了。昨日那埋怨时间过的太慢的情素似乎还游移在脑际,而今大二下学期的生活正向我们走来,蓦然回首,感慨颇多。刚迈入大学的时候对一切似乎都充满新鲜感,于是到处跃跃欲试,结果碰壁较多,不过吃一堑,长一智,大一学年我除了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利用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摆脱现在大学生最流行的郁闷日子。

不知道自己的第一份总结写的什么了,估计肯定是壮志雄心,远大抱负什么的,说的那么多,可一点都没有实现,自己那么不安于现状,那么想改变现在这种情况,可自己没有做到,至少连自己都没有突破,想改变自己,给自己更大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难。考试,不知道大学的考试意味着什么,可是毕竟是学生,学习还是最重要的,不管你学得好不好,毕业的档案袋里那份代表你过去的成绩会如期而至的出现,没想过太多的事,只知道自己要毕业不能四年白上了,慢慢的突然想起来不知道自己找工作的简历里到时候该填什么,都说大学的成绩没那么重要,可是依然那份成绩单依然代表你的过去,那份成绩单依然会成为评判你的标准,大学的生活不知道该怎么说,过去了,好快,不知不觉自己已经二十二岁了。应该是一个大人的时候了,应该学着长大。我们在宿舍一起,是挺开心的,可是我们谈论最多的好像都是自己的过去,好像都是原来怎样,至于现在在一起开心就好,不知道是不是所处的环境不一样,给朋友的定义不一样,感觉原来的朋友好单纯,没有任何的目的,可现在好像在不经意间蒙上了一种特殊的色彩,是关于利益,还是别的什么,真的不懂,只是感觉有时候很累。也许工作了以后更能明白现在朋友的定义,也许工作以后谈论最多的是现在的朋友。

都上大二了,依然还是那种感觉,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大学,上一个大学好像不如不上,开玩笑说咱们真该回家去,可是为了这个大学,也付出了那么多,说放弃没那么容易,大学也教给了我们很多的东西,至少学会了忍受,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要争取,靠别人不行,知道自己原来就是不太会说话,想改改,可是真的好难,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但好难。关于爱情,大一兴冲冲的以为大学的爱情很美好,可是突然有人告诉我,大学的爱情是那样的,我们现在不懂爱情,曾经的更不算爱,羡慕过人家手拉手的感觉,可是慢慢的知道了自己其实也可以,慢慢的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回到家了,坐在家里写这么个人总结更像是自己的日记,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最近的追求,就该是这样,感觉半年的目标实现了一点,至少自己的成绩提上去了一点,但是做某些事情时,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总结回顾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对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我想:既然上帝让我们都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我就一定要并且也能掌握好自己的命运,我的大学将会因为我的不断回顾和展望而更加的无怨无悔!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大二上学期的我,我只能说:少了一份积极,多了一份沉稳。

个人学习总结篇2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前,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

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

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

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

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是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

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是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跟风走,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课堂上,先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么讲才能调动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每一个学生都对学政治有了新的认识,一周后,他们强烈要求我再给他们带几节课,如果说我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我从不训斥学生,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

个人学习总结篇3

时间像那无情的流水,朝朝暮暮间滚滚东去。初一已停留在六月——早已结束。过不了多久,“初一新生”的称号就要离我们而去。我们将从初一“晋升”到初二,到达一个新的起点。

回忆起初一的学习生活,还真是有点舍不得。过身,回顾这一年的点点滴滴,回首这一年的朝朝暮暮,心里百感交集。在过去的一年内,不断地学习,使我的成长背包里满载着收获。学到不少知识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有了属于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不过在初一我并不是很努力,上课没有百分百的专心,回家的自主学习也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我想我是没有明白自己的处境。初一是初中三年的基础,是地基。在初一,就要把地基打扎实,打稳固了,到初二,乃至到了初三学习才会轻轻松松。也等于说初一就是一个折点,初一的知识稳固了,才会引导你走上更好的学习之路。

初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拥有新的目标。如果太阳是我的目标,那我会踮起脚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靠近阳光,才能向着目标一步一步的进发!时间就像手中的沙砾,可以拥有,却不能把握。时间就是这么无情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拼命的追逐着,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就这样,初一学年过去了,而我将升到二年级。

回首过去,心中无限感慨,展望未来,相信依旧灿烂。学习中的收获,生活中的点滴,思想上的感悟,使我成长。明天的我,吸取教训,不再让自己陷入过去错误的泥潭中。我将启航扬帆,驶向我理想的目标。我也不再感到迷茫了,而过多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我以崭新的自我,更强的自我,去迎接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吧!

推荐访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