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简答题,供大家参考。
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案解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 岁)、前运算(2~7 岁)、具体运算(7 一 1 1 岁)、形式运算(11~15 岁)等四 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方面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3.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答案解析】: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教学促进儿童一定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
【答案解析】:(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6.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答案解析】: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7.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
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但是,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先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8.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案解析】: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而且,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而异动。
9.如何利用学习结果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解析】: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激励作用。应做到:学习结果反馈要及时,才能满足学生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信息。还要使结果反馈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10.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答案解析】: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2.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解析】:(1)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首先,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并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列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则学习积极性必然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成正比,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其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因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多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3.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解析】: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习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的紧张和
焦虑。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加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将学业成败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这可使优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使差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取得成功。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