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2-09-03 10:40:05 来源:网友投稿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8篇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 心得体会 在新发展阶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8篇

篇一: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

贯彻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

 心得体会

 在新发展阶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将其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这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这要求我们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

 方面,就是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二)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城镇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镇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必须守住资源节约的底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吸取了其他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提炼了我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成功经验,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三)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战略举措。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推动实现积极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

 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

 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民生福祉显著提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们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颗粒物污染防治、流域和区域水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等。到 2020 年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较 2005 年下降 40%—45%的目标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 9 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九大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系统安排,部署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大力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三、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在新发展阶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

 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实践路径。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二)

 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同时,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三)

 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国内国际发展,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相关多边公约或议定书,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努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彰显了中国愿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的明确态度。我们要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技术支持,帮助其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

篇二: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 思想心得体会

 前不久,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发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首次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明确为确保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前干部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时代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品格,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形势新矛盾新特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

 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涵。第二,战略地位。一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确立为一个执政党的行动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鲜明特色,也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历史地位、战略地位新的宣示,标志着我党在执政理念和方式上实现了战略创新。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精辟总结,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再认识。三是明确界定了生态文明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这说明生态文明是相较于工业文明更高级别的文明形态,符合人类文明演进的客观规律。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确保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锐利思想武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要有思想武装,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刻把握“生态环境是关

 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等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第二,把学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前干部理论学习的一个急迫任务,从而不断解决各类企业特别是各级干部在污染防治攻坚战面前的模糊认识,提高理论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高位谋划、统筹推进,真正将环境保护作为施政的基础,真正体现环保工作的民心所向。第三,提高责任意识,使环境问题的防治、监督工作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责任,主动作为,自觉担当,增强环保工作动真碰硬的勇气,完善责任机制,瞄准突出问题,集中环保攻坚,以猛药去疴的决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役。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指导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纲领 1.认真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观点。中央首次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哪些深刻内涵?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从战略高度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根本大计的历史地位,深入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基本遵循。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性、时代性、哲学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全球性,彰显

 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等八个观点。

 2.全面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六个坚持”:第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第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第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

 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第五,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第六,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奋力谱写美丽中国 xx(区)篇章 1.解决认识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以适应我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尤其是要适应市委对 xx(区)“加快建设成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的定位,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确不仅是环保及其部门工作的指针,而是全区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2.下定攻坚决心,增添有力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

 出问题的窗口期。xx(区)作为西部老工业区域,完全符合总书记关于“三期叠加”的分析,xx(区)环保的历史欠账尤为突出,虽然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础很差,“散乱污”严重,加之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转型升级进展缓慢,升级治污设施缺乏积极主动,环境监管面临巨大压力,不仅要保护环境还要修复前期被破坏的环境,就要做出比别人更多的付出和更大的努力。按总书记所说:“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3.突出重点防治,攻克 xx(区)短板。xx(区)的环保翻身仗要按照中央《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要求,着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按照省上部署具体组织实施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八大战役”,特别是饮用水回原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建设攻坚战,农村农业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确保完成上级督查整改任务完成完全达到序时进度。第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明显降低细颗粒物 PM2.5 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重点行业和领域是“散乱污”企业、以“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和达标排放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第二,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

 理,深入实施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坚决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规范化建设,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威远河、长滩河流域综合治理,组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厂、涉水工业企业、总磷污染源等各类专项调查工作,建立污染源清单并实时更新。第三,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高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和相关机构规范化运营水平,实施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管,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

 4.强化各方责任,加大保障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攻坚战任务落地见效。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二是严格目标考核问责。打好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组合拳,对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完成严重滞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乡镇、街道和部门依法严格问责。三是建设生态环保铁军。加快和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物排放监管职责与行政执法,统一生态环境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职能。尤其是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打造一支政治

 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心得体会二

 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寓意深远。是引领我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寓意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不懈探索,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

 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刻阐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是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突出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实施 40 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推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党中央修改宪法的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载入国家根本法。

 2018 年 5 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再部署,提出新

 要求。6 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上充分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二、正确认识分析 xx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通过“三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有了较大改善和提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艰巨 。

 全市纳入国家和省考核的地表水段面及饮用水水源中,要求水质达到一类、二类的优良水体比例高达 81%,“防”的任务重、要求高,虽然目前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水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罗闸河箐国考断面水质枯水期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今年 3 月至 4 月水质分别下降到六类和五类,未达到年度水质目标(经全面排查和实施整治。该断面 5 月、6 月水质为三类,7 月为二类,但由于上游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仍存在水质超标的风险)。

 二是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有的地方未划定保护区、保护区边界不完善、保护区道路穿越、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进展较缓,全市应开展地下油罐防渗透改造加油站 175 座,仅完成 70 座。

 四是地方财力困难,项目资金配套投入不足,城乡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改造仍相对滞后,有的地方根本做不到雨污分流。云县、永德、镇康、双江、沧源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仍低于 85.%。

 (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差距。一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不足,全市土壤污染现状不清。二是固体废弃物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上级补助资金少,地方财力薄弱,资金投入与建设需求矛盾较为突出。三是城乡生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仍然薄弱,生活垃圾填埋场(堆放场、点)的渗透液极易对周边土壤造成污染;农业生产中大量的使用不环保的农药和化肥、薄膜也造成了土壤的污染。

 (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不容乐观。一是 xx 市中心城区存在季节性空气质量下降的情况(春季)。根据检测数据,近年来 xx 市中心城区 2 月至 4 月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可吸入

 颗粒物、细颗粒浓度和臭氧多次出现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限值的情况,出现轻度污染天气(主要是受城市建筑施工和交通运...

篇三: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心得 体会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扬钉钉子精神,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理念,科学编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专项规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这一重要指示,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要看到,农村生态建设周期较长,大气、土壤和水的治理有其内在规律,修复遭到污染的土地、水域和受到破坏的草地、森林,少则需要数年,多则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摒弃急功近利思想,稳扎稳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需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理念,科学编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专项规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抓紧抓好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配套制度的建立,用制度来保障工作的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

 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农村是自然资源的富集地,守好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要树立生态红线意识,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我们在对一些“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加强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落实和源头治理;一些地方划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信访工作机制,出台重点环保问题督察制度等,并依制依规对入围问题进行管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强化统筹意识,在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上下功夫。一些农村的域内自然资源可能涉及集体、国家所有制两种类型,需处理好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等多种权益的分离与统一。要在充分考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特殊性的基础上,把中央要求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统一起来,系统推进。同时,还要因地、因事、因时制宜,运用文化、法律、道德和经济等多种手段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比如,一些地方坚持以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支点,将农村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统一谋划、统一推进,产生了巨大的“撬动效应”,实现了乡风民风和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宝贵经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按照既定部署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以及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才能有序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力争到 2022 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到 2035 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到 2050 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篇四: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

文明心得体会800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3 篇

  会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2017 年 12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今天,在右玉县举行“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浙江安吉、河北塞罕坝林场、陕西延安、新疆阿克苏和山西右玉,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表绿色宣言。

  一、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艰苦奋斗,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两山”理论在中华大地化为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二、厚植绿水青山不懈怠,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色与繁荣昌盛相连,荒芜与衰落贫穷搭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携手倡导、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持续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形成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三、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大地山川绿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

  四、推进共治共享不停步,营造绿色和谐良好社会风尚。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我们要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让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习惯,共建生态文明,同绘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会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2

  我们所在的地球正遭到我们的破坏。如还不制止,继续毁灭美丽的家园,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倡导植树造林、低碳生活、节约用电等都是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文明和美好。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少用一次性筷子、多多植树、节约用水等等。

  自从我们有了大大小小的工厂,这些工厂严重的向外排放那些污水,臭气从而破坏了那清澈的溪水,蓝色的天空,让鱼儿没了自己的家,让鸟儿没有了翱翔的天空。自从我们学会了造纸,造一次性用品,就不顾后果的砍伐森林,谁知道那些与我们一同生存的动物朋友们还无家可归……

  看看这些!这些就是我们对地球母亲的回报吗?这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所做作为进行反省呢!是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态度,应该有自己心中明确的选择,应该去改变这个被我们所破坏的环境!去保护这里的生态平衡,把原本属于它的色彩,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当然,我们虽然只是人海茫茫中的一个,是不可能做出那么多的发明去节约能源,也没有那么多的能力去种植森林,但是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种一棵小树,让一只小鸟有了它的家,我们可以不用一次性用品,让动物们有它的"家,我们可以少开一天的车,减少碳排

 放,让低碳的城市可以还小鸟一片遨游的蓝天!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行动虽然不能有很大的改变,可是如果每人种一棵树,少开一天车,这样一来的改变可能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而我们自己的力量虽小,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呢!所以我们只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说不定又一天能有所改变,只需从我做起就一定会有美丽的星球!

  生态文明会 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会 心得体会 3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做到既

 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篇五: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

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站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着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迈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了我国未来 5 年以及 15 年的发展新蓝图,对“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指明了新征程前进方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提高站位、统一认识、坚定信心、认清责任、奋力争先,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贡献力量。

  一、充分认识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从战略和全局上擘画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明确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全会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举措、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作出重要部署,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筑美丽中国注入强大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充分展示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定意志和战略定力,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领域所确立的理念与要求一脉相承,又丰富了内涵和外延,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紧紧抓住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必须结合当地

 实际,以绿色产业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郑州正处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并荣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基础条件最好,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综合优势明显,有能力也有责任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率先突破。今后,郑州将以黄河和黄河流域生态防护体系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林草生态空间治理行动,厚植生态底色,将郑州打造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样板,有效落实总书记嘱托,走出一条富有郑州特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道路。

  三、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反过来也会深刻影响到人类本身。自然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相融相生、互为依托,某一个环节的损害都会对整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果生态安全风险不能及时消除,最终势必演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风险隐患;反之,筑牢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基础也将成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要把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干好园林绿化事业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让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群众、普惠民生;严守生态安全底线,构建城市生态安全体系,践行好“十四五”园林绿化建设发展规划,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契机,大力实施“四化、四园、三道、两网”生态绿化建设工程,通过规划建绿、拆围透绿、留白增绿,强力推进城市绿地建设,多点共建打造公园城市,绿道连通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着力把中心城市核心板块打造成城市绿化的新亮点,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注重文化品牌塑造,推动郑州由“绿城”向“绿都”转变,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根基。

  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们应当痛定思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念,以加强意识引领为先导,以增强情感共鸣为纽带,以倡导生态行为为发端,以维护生态法制为责任,管理好、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是行动者。要增强全民族生态环保意识,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倡导健康饮食文化和良好生活习惯,严厉打击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汇聚全社会的磅礴力量,久久为功向前进,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

 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篇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

关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

 论述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西调研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载入党章和宪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总结并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重要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六项原则”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为遵循。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论述,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和系统认识论。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前提与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与物质基础,没有生态自然的宝贵财富,一切社会生产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其他一切人类财富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不仅是对文明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更彰显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远把握,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文明发展同自然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克服了工业文明的弊端,是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用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大干部应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全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自觉行动。持续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作用,运用新媒

 体等多种渠道,多角度全方面地讲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案例。促进并强化绿色行动,通过开展“生态日”“环保日”系列活动,打造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餐饮等举措,把生态价值观贯穿于生产、消费各方面全过程。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元对立的思维,深刻阐明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要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也要迈上新的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发展中更加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一些领域粗放发展等急功近利的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推动绿色产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推进实施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双轮驱动”,前

 者要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再生资源能源开发等生态化产业,后者要重点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信息业+”“生态服务业+”赋能行动,加快传统产业的生态化转型升级。二是强化技术创新支撑。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激发环保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潜力,高校、科研院所着力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深厚、研发技术过硬的生态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三是强化重点区域带动。发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先试先行”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实验区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打造一批绿色产业发展示范性项目。

 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深厚的为民情怀。生态环境是关乎每一个人的公共产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的生态获得感才能够得以增强,生态福利水平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日益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

 态环境需要”。近年来,我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生态获得感也得以进一步增强。

 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生态福利水平,需要突出重点领域。围绕影响民生的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管控,压实压紧政府的管理责任,重点处理好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大气、饮用水和土壤等领域的污染防治问题。推动集中连片石漠化综合治理。深化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强化重点管控,健全环境违法社会监督举报制度,建立群众有偿监督制度。强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水质量的日常监控和预测预报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应急保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四、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这一论述强调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指引我们从系统、全局和发展的眼光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当前一些地方之所以在环境治理方面依然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甚至存在“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

 况,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从系统论的视角研究解决问题,没有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下和长远、治标和治本”的关系。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治理和修复,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进行综合保护与修复,不断增强生命共同体的协同力和活力。一是强化生态系统性保护和修复。抓紧抓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统筹做好绿色生态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二是强化全方位治理,健全山水林田湖草全流程监管体系,重点打通地上和地下、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一体化治理结构。三是优化生态治理机制,维护生态链条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协调性,确保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平衡和循环。

 五、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一论断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改革等重大基础性改革迈出重要步伐。近期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为科学统筹谋划布局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制度安排。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要在继续强化顶层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行排污许可制度等举措,不断细化制度设计,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水平。

 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绿色家园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随着全球能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可持续发展任务更为紧迫,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在全球发展过程中愈加凸显。保护地球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全

 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探索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努力为“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一直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不断加强在绿色金融、可再生能源、绿色科技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探索区域环境合作和南南环境合作新模式,加强与大国之间的生态合作,促进平等对话,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努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继续强化国际合作,推进生态保护国际技术交流,统筹推进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生态建设,深化与亚欧其他国家的生态保护合作。

篇七: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三篇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 ?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 ?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 ?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 ?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

 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 ?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 ?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

 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 ?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 ?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 ?

 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念 ? ?

 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

 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 ?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 ? ?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 ?

 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 ?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血地指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

 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习近平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频频以妙言隽语生动阐释。(新华网 5 月 17 日) ? ?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领导的批示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入脑入心、融入血液;进一步建立公开透明、程序严谨、制度完善、行为规范的运行机制,锻造执法严格、敢于负责、作风过硬的环保卫士。

 ? ?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部门联合执法监管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环境问题涉及

 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物,要实现可持续发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人人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坚决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 ?

 首先,要建立追责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其次,要增强环保意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通过标语、广播电视、微信平台等手段,结合精准扶贫、送法进乡村等活动,开展一系列保护生态的法治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最后,要加强联合执法。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等要加强联系,逐步实现对生态环境资源领域案件的实时监督,打通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总结 70 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创新成果与探索经验,对新时代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

 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

 进理论和制度创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

 理论创新方面。第一,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们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第二,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第三,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第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树立生态全球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观照世界未来,形成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 ?

 制度创新方面。第一,推进生态环保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建生态环境部,突出责任、提高效率。第二,创新领导干部责任机制。建立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和追责机制,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首次明

 确了 25 种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追责情形。。第三,全面推行河长制。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压实了各级党委政府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第四,破除唯 GDP论,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评体系。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被纳入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中,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

 ? ?

 牢牢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经验 ? ?

 一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每一阶段取得的任何积极成效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无论是对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研判、生态文明相关战略的制定实施,还是生态文明法制化和制度化的出台,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党的领导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政治保证。

 ? ?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首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理念,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人民群众切身需求的积极回应。其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再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让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和生态意识,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

 三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立足点。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来看,每一阶段的举措都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建国初期,我国的生产力比较落后,主要以治理水患、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问题凸显,因此在 1983 年,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 ?

 四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我国生态文明 70年的建设历程中,法律法规不仅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也对人的行为起到了规范约束作用。长期以来,虽然政府、企业、市场主体以及民众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我国的环境治理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环境监督不够严、处罚较轻,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少沟通配合等现象。因此,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 ?

篇八: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两篇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作为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以主政地方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为基础,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实践、最新成果、最新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把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品格,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和升华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集众家之大成、取思想之精髓、汲历史之营养,让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生态智慧源远流长,发扬光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深刻阐释和科学谋划,为党的十

 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深刻思考,在全球大国治国理政实践中独树一帜,彰显了中国特色、战略眼光和世界价值,具有鲜明的世界意义。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的政治责任。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巨大优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党执政兴国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丰富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体现了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我们要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

 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盼的还有不小差距,美丽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越是到这样的关口,越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坚持守住生态环保底线不动摇。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参加植树活动和到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强调,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时俱进的拓展和深化,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以生态文明引领美丽中国建设坚定执着的战略思考。我们要及时跟进、持之以恒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不断从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论述中汲取营养,按照“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 2035 年和 2050 年战略目标而奋斗努力。

 二、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中肯綮,核心要义体现为“八个坚持”,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理论成果和精神财富,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锚定了价值坐标。15 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两山论”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态环境无价或低价的传统认识,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基本原理的内涵,引领治国理政理念和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环境与民生的关系,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赋予了新的特定内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环境提升到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战略高度,阐明了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积极回应,深化和拓展了传统民生概念以及我们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内涵。

 就是要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党和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不断提升优美生态环境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提供了方向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厘清并回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哲学源头,饱含了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在指引我们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释了国内与国际的关系,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厚植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孤立主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反弹,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逆全球化思潮和政策取向,不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还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很大影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将不断提升作为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

 三、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坚决贯彻,做到入耳入脑入心、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将学习的成效转化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和能力。

  要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推动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要在深学细研上下功夫,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对比中深化理解,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提高站位,做到思想上认同、政治上看齐、行动上紧跟。

  要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自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中谋划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坚持把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生态环境部门心中的“国之大者”,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要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懈奋斗者。希望与全社会一道,共同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宣传和贯彻,抓好大普及、推动大践行,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到哪里,就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到哪里,在全社会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努力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不懈推动企业依法落实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推动公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汇聚形成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指示新要求,对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总体部署,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大宣示。这些重要指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是新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一、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的重要性 2020 年,受疫情冲击,不少地方都动了铺摊子、上项目的心思,有舆论说:“生态环境保护这根‘缰绳’也该松一松了。”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家底”还很薄,没有“松一松”的资本,如果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么全国上下努力凝聚起来建设生态文明的干劲很可能前功尽弃。紧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战略视野、深刻的辩证思维、超常的战略定力,坚定了全党全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也促使全党同志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再学习、再认识、再深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

 2020 年 3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诞生地——浙江安吉考察,告诫全党“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回京仅两天,习近平总书记又参加了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仅隔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

 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10 天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华民族的祖脉”秦岭,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切入点,首次提出并论述了“国之大者”。“国之大者”内涵丰富,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生态文明毫无疑问是“国之大者”之一。

 二、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科学内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在安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要设定前提,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就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不好,最终将葬送经济发展前景”。保护好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要从这一点出发来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践行“两山”理念,转化是关键。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实践,其中有成功经验,也有“跑偏”现象。如何把握方向和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探寻畅通有效的路径是“两山”转化的难点。在浙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陕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

 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钥匙”。

 践行“两山”理念需要战略定力。如何保持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有这样,才能使绿水青山能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这既是久久为功的定力,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

 三、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方向和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新部署新要求,必须从立足新发展阶...

推荐访问: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心得体会 定力 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