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心理调查分析2篇员工心理调查分析 论著基金项目:武警海警部队卫勤保障体系优化与医学保障能力提升研究(BWJI9J004)作者简介:段力萨,硕士,主治医师。作者单位:3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员工心理调查分析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员工心理调查分析
著基金项目:武警海警部队卫勤保障体系优化与医学保障能力提升研究(BWJI9J004)作者简介:段力萨,硕士,主治医师。作者单位:300162 天津,武警特色医学中心:1. 军人心理效能评估与应激干预研究所,4. 研究部;2.300309 天津,武警后勤学院;3.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学心理科通讯作者:苏 彬,E-mail:tjsubin553@ sina. com新冠肺炎疫情下某部队三甲医院官兵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段力萨 1 ,郭宇明 2 ,孙江男 1 ,江雨桐 1 ,姜荣环 3,苏彬 4【摘要】目的 探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官兵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官兵员工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某部队三甲医院 642 名官兵员工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问卷(GAD-7)、抑郁症自评问卷(PHQ-9)。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焦虑、抑郁状态检出率分别为 29. 44%、36. 45%;(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对自己或家人感染 COVID-19 的担忧[OR =1. 86,95%CI(1. 59,2. 17),P <0. 05]、自身健康状况欠佳[OR =2. 84,95%CI(1. 85,4. 36),P <0. 05]是焦虑的危险因素;对自己或家人感染 COVID-19 的担忧[OR =0. 50,95% CI(1. 38,1. 85),P <0. 05]、自身健康状况欠佳[OR =3. 16,95%CI(2. 03,4. 91),P <0. 05]是抑郁的危险因素。相比普通工作人员,一线医护人员和普通医护人员的职业背景是焦虑[OR =0. 37,95%CI(0. 21,0. 64),P <0. 05][OR =0. 59,95%CI(0. 36,0. 95),P <0. 05]、抑郁[OR =0. 37,95%CI(0. 25,0. 70),P <0. 05][OR =0. 42,95%CI(0. 31,0. 79),P <0. 05]的保护性因素。受教育程度与焦虑、抑郁无显著关联。结论 COVID-19 疫情下官兵员工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与负性认知及身体健康相关。【关键词】
官兵员工;心理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国图书分类号】
R395;R749Mental health status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 in a military hospital amid the epidemic ofCOVID-19DUAN Lisa 1 ,GUO Yuming 2 ,SUN Jiangnan 1 ,JIANG Yutong 1 ,JIANG Ronghuan 3 ,and SU Bin 4 . 1. Military Mental Stres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Institute,4.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Research. Medical Center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Tianjin 300162,China;2. Logistics University of Chinese People ’s Armed Police Force,Tianjin 300309,China;3. Department of Med-ical Psychology,the First Medical Center of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Beijing 10085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 during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andto provide data for futur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Six hundred and forty-two officers and soldiers working at a military ter-tiary hospital were surveyed by means of self-made general questionnaires,(generalized anxiety scale-7 GAD-7),(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through cluster sampling.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sults (1)The detection rat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29. 44% and 36. 45% respectively. (2)Logistic regressionanalysis showed that personal concerns or the family’s concerns about COVID-19 infection[OR = 1. 86,95% CI(1. 59,2. 17),P <0. 05]and poor health status[OR =2. 84,95%CI(1. 85,4. 36),P <0. 05]were risk factors for anxiety. Personal concerns or the fam-ily’s concerns about COVID-19 infection[OR =0. 50,95% CI(1. 38,1. 85),P < 0. 05]and poor health status[OR = 3. 16,95% CI(2. 03,4. 91),P <0. 05]were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on. Compared with the ordinary staff,jobs as frontline health care providers[OR=0. 37,95%CI(0. 21,0. 64),P <0. 05][OR = 0. 59,95% CI(0. 36,0. 95),P < 0. 05]or as ordinary health care providers[OR =0. 37,95%CI(0. 25,0. 70),P <0. 05][OR =0. 42,95% CI(0. 31,0. 79),P <0. 05]were both protective factors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levels and mental health (P > 0. 05).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officers and soldiers is high duringthe COVID-19 epidemic,which is related to negative cognition andphysical health.【Key words】
offices;mental health;COVID-191 9 1 武警医学 2020 年 3 月 第 31 卷 第 3 期 Med J Chin PAP,Vol. 31,No. 3,March,2020DOI:10.14010/j.cnki.wjyx.20200312.003
部队官兵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巨大挑战和考验,容易发生心理应激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某部队医院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号召,全面备战抗疫任务,同时快速集结医院精英骨干组成医疗队驰援武汉(评估期间医疗队已到达武汉并投入临床工作)。本研究团队于疫情全面爆发后开展官兵员工心理评估,以期了解官兵员工心理健康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抽取某部队三甲医院 642 名官兵员工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施测时间为 2020 年 2 月 14-16 日。评估对象包括一线医护人员(武汉医疗队医护人员)、一般医护人员(留守医院医护人员)、普通工作人员(其余行政、后勤人员)。1.2 工具 (1)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担心自己或家人感染COVID-19、目前的健康状况。(2)焦虑自评问卷(GAD-7):一种简明、有效的焦虑自评工具,由 7 个条目组成,用来了解患者在过去两周有多少时间受到包括“难以放松”“对各种各样问题担忧过多”等7 个问题的困扰。条目分值:0 分 = 从来没有,1 分= 偶尔几天有,2 分 = 经常有(超过一周的时间有),3 分 = 几乎天天有。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理论得分为 0 至 21 分,分值 5、10、15 分别对应代表“轻度”“中度”“重度”焦虑程度分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6. 70%、85. 80% [1] 。(3)抑郁自评问卷(PHQ-9):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抑郁检测量表之一。因其简洁性、敏感性、可靠性,被国内外综合医院广泛应用于对抑郁的诊断与疗效评估。该问卷的 9 项条目基于 DSM-IV 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编制而成。条目的分值设置同 GAD-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 88 (95% CI:0. 85 ~ 0. 91)、0. 89 (95% CI0. 82 ~0. 94)[2] 。1.3 实施方法 本次评估采取线上答题方式。被试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答题页面,答题采取匿名、自愿的方式进行,依照指导语完成作答。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2. 0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 χ 2 检验比较心理问题检出率的组间差异。采取二分类逻辑回归,以是否存在心理问题(1 = 是,0 = 否)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 P <0. 05的自变量纳入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方程中,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分析 COVID-19 疫情下官兵员工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共有 642 人作答,平均(32.82 ± 6. 41)岁,男 136 名(21. 18%),女 506 名(78. 81%);职业以医护人员为主,一线医护人员205 名(31.93%),普通医护人员 325 名(50. 62%),普通工作人员112 名(17.45%);学历方面,硕士及硕士以上 125 名(19. 47%),本科 284 名(44.24%),专科及专科以下233 名(36.29%)(表1)。2.2 检出率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焦虑检出率为29. 44%,抑郁检出率为 36. 45%。调查对象中,不同职业、受教育程度、被试对自己或家人感染 COV-ID-19 的担心、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影响焦虑、抑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表 1)。表 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心理问题检出率(n;%)指标 被试焦虑(GAD-7 >4 分)发生 χ 2 P抑郁(PHQ-9 >4 分)发生 χ 2 P性别 0. 414 0. 520 0. 082 0. 774男 136(21. 18) 37(27. 21) 51(37. 5)女 506(78. 81) 152(30. 03) 183(36. 17)年龄(岁)0. 996 0. 608 2. 109 0. 34818 ~25 43(6. 70) 15(34. 88) 20(45. 51)26 ~45 563(87. 69) 162(28. 77) 202(35. 87)46 ~65 36(5. 61) 12(33. 33) 12(33. 33)职业 ①②21. 044 0. 000 18. 021 0. 000一线医护人员 205(31. 93) 40(19. 51) 59(28. 78)一般医护人员 325(50. 62) 100(30. 77) 116(35. 69)普通工作人员 112(17. 45) 49(43. 75) 59(52. 68)2 9 1 武警医学 2020 年 3 月 第 31 卷 第 3 期 Med J Chin PAP,Vol. 31,No. 3,March,2020
(续表)受教育程度 ①② 9. 000 0. 011 9. 306 0. 010硕士及以上 125(19. 47) 26(20. 80) 31(24. 80)本科 284(44. 24) 80(28. 17) 109(38. 38)专科及以下 233(36. 29) 83(35. 62) 94(40. 34)对感染的担心 ①② 86. 087 0. 000 56. 551 0. 000不担心 56(8. 72) 4(7. 14) 7(12. 50)有点担心 342(53. 27) 69(20. 18) 96(28. 07)比较担心 58(9. 03) 23(39. 66) 29(50. 00)担心 121(18. 85) 48(39. 67) 64(52. 89)非常担心 65(10. 12) 45(69. 23) 38(58. 46)目前健康状况 ①② 41. 233 0. 000 43. 601 0. 000良好 545(84. 89) 134(24. 59) 171(31. 38)一般 89(13. 86) 50(56. 18) 56(62. 92)不太好 6(0. 93) 4(66. 67) 6(100. 00)不好 2(0. 31) 1(50. 00) 1(50. 00)注:对感染的担心,指对自己或家人感染 COVID-19 的担心;人口学指标组内对比,①焦虑检出率 P <0. 05,②抑郁检出率 P <0.052.3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对自己或家人感染 COVID-19 的担忧以及当前健康状况(P <0. 05)是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职业是其保护性因素(P <0. 05)。受教育程度与疫情状态下焦虑的发生无显著关联(表 2)。对自己或家人感染 COVID-19的担忧以及健康状况(P <0. 05)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职业是其保护性因素(P < 0. 05)。受教育程度与疫情状态下抑郁的发生无显著关联(表 3)。表 2 调查对象焦虑状态的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B SE Wald OR P 95%CI职业 12.63 0.002职业(1) -1.01 0.28 12.62 0.37 0.0050.21 ~0.64职业(2) -0.54 0.25 4.64 0.59 0.0310.36 ~0.95对感染的担心 0.62 0.08 59.26 1.86 0.000 1.59 ~2.17目前健康状况 1.04 0.22 22.67 2.84 0.000 1.85 ~4.36注:以“普通工作人员”作为参照水平,产生两个哑变量,职业(1):一线医护人员 =1,非一线医护人员 = 0;职业(2):一般医护人员 = 1,非一般医护人员 =0表 3 调查对象抑郁状态的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B SE Wald OR P 95%CI职业 11.93 0.003职业(1) -0.86 0.26 10.92 0.37 0.0010.25 ~0.70职业(2) -0.70 0.24 8.66 0.42 0.0030.31 ~0.79对感染的担心 0.47 0.08 38.62 0.50 0.000 1.38 ~1.85目前健康状况 1.15 0.23 26.00 3.16 0.000 2.03 ~4.91注:以“普通工作人员”作为参照水平,产生两个哑变量,职业(1):一线医护人员 =1,非一线医护人员 = 0;职业(2):一般医护人员 = 1,非一般医护人员 =03 讨 论本研究结果表明,COVID-19 疫情下该部队医院官兵员工焦虑检出率为 29. 44%,抑郁检出率为36. 45%,略高于以往文献数据。高延等[3]发现SARS 期间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 11. 88%;Chen 等[4] 研究发现,SARS 暴发后医务人员中有20%的人存在应激障碍;徐勇等[5] 发现,SARS 期间一线医务人员的应激反应检出率为 25. 8%;张伟红等[6] 对奔赴小汤山医院的122 名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0. 8% ~ 15% 的医务人员存在轻度心理问题。本次研究结果略高于以往文献数据,原因可能是由于救灾第 4 ~6 天官兵员工最容易感到身心疲惫,3 周后心理应激状态会逐渐改善[7] 。本次评估时间为应激事件发生第2 周,官兵员工最容易在此期间出现负性的情绪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人症状会逐渐缓解,但部分官兵员工也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应激反应。研究发现,对家人和自己可能感染 COVID-19的担忧及自身健康状况不佳,是疫情下导致官兵员工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即越是担心自己和家人感染 COVID-19,身体状况越差,越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此结果符合以 Seley 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模型理论[6] 。该理论指出当个体经历重大危机事件时,心身都处于积极调整的状态,心理反应主要受其认知、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等中介因素影响,机体也会调动一切资源保持内在平衡。过度担心自己或家人感染 COVID-19 这种负性认知评价会导致个体3 9 1 武警医学 2020 年 3 月 第 31 卷 第 3 期 Med J Chin PAP,Vol. 31,No. 3,March,2020
出现注意力狭窄,沉浸在疫情相关的信息中,限制了自己积极应对压力源的能力,因此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而健康的身体则能够帮助个体提高承受压力的水平,协调机体尽快适应危机情景。本调查发现,以普通工作人员作为参照,一线医护人员及普通医护人员的的职业背景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即 COVID-19 疫情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普通人员。其可能原因如下:(1)医护人员对 COVID-19 有专业认知优势[9] ,如医学背景可帮助医护人员迅速建立起 COVID-19 治疗和防控的知识体系,而普通人员缺乏理解 COVID-19 的知识背景,容易曲解和误读疫情信息,增加内心的恐慌感。(2)医护人员有更多抢险救援经历,如成功应对应激事件的经历可增强个体对类似事件的适应能力[10]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经历某类压力事件会增强个体的心理免疫功能,与没经历过洪灾的个体相比,洪灾幸存者面对类似灾害时表现出较低的焦虑水平[11] 。部队医护人员经常性执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特殊任务,因此面对此次疫情更加稳定、从容。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下一步工作...
篇二:员工心理调查分析
我公司青年职工思想及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09 工商管理专业周丰
现在的青年团员最关心什么?共青团工作如何开展才能贴近青年团员?青年对公司的各项工作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当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青年团员,其思想及心理状况如何,是当前摆在团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公司青年职工思想及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当前电力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技能需求、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在对数据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办法。
现根据调查情况,对公司 35 岁以下青工思想和心理状况作简要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办法和措施。
第一部分
本次调查情况概述 一、问卷设计思路及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以公司青年员工目前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背景,展开问卷设计。共分为基本状况、心理健康、思想状况、技能提升,团青工作建议五个部分。通过五大部分的问卷调查对被测者的思想和心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进行客观的数据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次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的青年群体调查,范围涉及公司生产、管理、营销、党群、基建等部门的各个岗位。
二、公司共青团组织现状 黄冈供电公司现有职工 3393 人,35 周岁以下的青年 1306 人,占公司职工总数近占 34%,公司团委(2个编制,设书记、干事各1名),下设 24 个直属基层团组织,其中有 6 个团委,12 个团总支、6 个团支部;兼职团干 86 人,团员384 人。
三、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 706 份,回收问卷 616 份,回收率为 87.3%,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1、参与调查的男青工比例为 56%,女青工比例为 44%;年龄在 26 至 30 岁有272 人(41%),其次是 31 至 35 岁有 144 人(29%),21 至 25 岁有 158 人(24%),20 岁以下有 42 人(6%);政治面貌中共青团员比例最大(52%),其次是党员(21%),群众(27%); 2、婚姻状况:被调查青年中已婚青年比例比较大(71%),其后是未婚青年(27%),离异(2%); 3、文化程度及收入:被调查青年中拥有大专或大学学历的人数有 438 人(66%),其次是中专及技校 143 人(29%),中专及技校 143 人(29%),研究生以上 27 人(4%)。月平均收入在 1500-2000 元比例最大,有 307 人(50%),其次 1000 元以下有 182 人(30%),2000-3000 元有 88 人(14%),3000 元以上有 39 人(6%)。
4、技术等级:被调查青年中有中高级技师 5 人(0.8%),技师 7 人(1%),高级工 86 人(13%),中级工 205 人(31%),初级工 98 人(15%),具有初级职称的 110 人(17%)。
第二部分
调查状况分析 一、公司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与分析 1、关心国家大事,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及“你平时最关心的事是什么?”一题时,60%的人选择国家大事,36%的人选择的是公司改革动态;多数团员青年对“个人收入、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人际关系”感到满意;有 67%的青年对目前从事的工作和所在的岗位表示满意,希望进一步充电,使自己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成为各项工作的排头兵和先锋队。这表明绝大多数团员青年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对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能够认识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表现出一种较强烈的参与意识,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和工作态度。
2、渴望早日成才,自我实现意识比较强烈。调查数据显示:在回答“如果可以选择,您会通过下列哪些途径获得成功?”这一题时,有 64%的青年职工选择的是通过“做官从政,拥有权力”来获得成功,25%的青年职工选择通过“参加选秀节目,一夜成名”来获得成功;在回答“您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一题时,有 17%的青工认为是“金钱”,59%的青工认为是“事业”;在
回答“您的人生追求是什么”一题时,有 23%的青工的人生追求是“赚很多钱,拥有名牌车、高档别墅等物质财富”。反映出一部分青年的人生观集中在金钱和权利上,重个人轻集体,一味的把“高收入、当领导”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志,甚至对于成才抱有走人生捷径的想法,这表明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下,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迫切需要我们共青团组织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载体,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理解和支持改革,关心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调查数据显示:35%的青年职工对公司近几年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评价是成效显著,35%的青工对公司近几年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评价是有一定成效;在问及“面对今后的发展道路”一题时,38%的青年感觉挑战很大,但很有信心;有 45%的青工认为单位改制后收入有较高增加,38%的青工认为单位改制后内部管理会更科学。这说明广大青工对公司的未来和前景充满信心,绝大多数青年都能正确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增强。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企业形势和生产经营情况,有 70%的人选择了通过公司局域网和会议传达了解,说明团员青年十分关注公司各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在企业的信息传达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对青工的形势教育起着相当的作用。
二、公司青年团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分析 1、部分青年不愿和陌生人交流,交际面狭窄,相对封闭。调查数据显示:近 50%的被调查者自信但自制力不足,71%的青工的朋友多限于自己的同事,且不愿与陌生人交友;在待人接物方面,部分青年与人接触、谈话容易出现脸红,出汗和声音颤抖的问题,50%的青工每月在电话或上网方面的开支约 200 元,这说明,当前公司青年的社会交往问题日益凸现,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时代的今天,过分依赖信息网络和沉溺于虚拟世界,忽视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严重影响了青年主动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调查数据显示,64%的青年在婚恋问题上认为父母的意见最重要,36%的青年认为婚恋问题应该自己做主,这表明青年大多不能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少数青年想自己做主但又缺乏信心,想依靠其他的力量,一旦其他的力量与自己的想法相悖又选择逃避。
2、部分青年对工作没有新鲜感,工作倦怠程度较高。调查数据显示:在回答“在您的工作环境中你最经常出现的感觉是什么”一题时,有 24%和 14%的人选择郁闷和无所事事,有近一半被调查者表现得对自己认同感不足,具体表现在“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常常希望自己是另外一个人”、“如果可能的话,将在许多方面上改变自己”;有 24%的人在实现某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或干扰,25%的人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在他人的提醒和监督下才能完成目标或任务,5%的人在即使有别人的帮助和监督也不能克制自己,常常中途放弃。这表明处于转型期的电力企业,团员青年对企业改革发展虽有危机感,但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浮躁心理:做事静不下心,没有耐性,吃苦精神差、爱岗意识差。一些青工普遍存在着主人翁意识淡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逐渐降低。
3、大部分青年感到工作压力过大,心理亚健康明显。调查数据显示:公司大多数青年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严重不足,如在回答“您认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是否应该引起重视?一题时,59%的人选择“根本不用在意”,12%的人选择“无所谓”;一半以上被调查者存在普遍焦虑情绪,如有 53%的人对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41%的人总是感到生活非常紧张,37%的人过分地担心钱的问题;近 1/3被调查者有中等程度的睡眠障碍,经常出现睡眠不定、且不安稳、很难入睡等症状;近 1/3 被调查者有各种程度的躯体症状,出现头痛、胃病、眼睛又酸又累、心跳过速等症状;近 1/3 被调查者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思维,觉得自己不快乐,不是很有用。这表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越来越严峻的安全形势和经营任务也带给电力员工更多的工作压力,一线青工思想包袱较重,焦虑、失眠、惊恐、缺乏安全感的症状多有发生,大多数青工都因为缺乏运动和锻炼,养成不良的生活规律导致身体素质普遍下降,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形成心理不健康的病症。
三、公司团青工作状况与分析 1、团青主题活动效果明显,青年参与积极。调查显示,大多数团员青年认为公司团委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先后开展了 “七彩阳光”文艺小分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红五月”、“青年大学堂”、 “青工技能振兴月”等一系列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活动参与面广、效果明显、影响深远,得到了各级领导及青年职工的高度肯定和称赞。调查中,一部分青工也提出公司团青工作方
向应该向人性化方向转变,活动应该以增强年轻人的责任感,提高青年人的主动参与意识为主,多开展课程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座谈会、联谊等文体活动,通过各种载体,提高团员青年参与性,让广大团员青年有兴趣参加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这充分说明,各级团组织通过自身努力,赢得了大部分青年的了解、信任和支持,共青团在青年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2、服务基层有待加强,工作重心需下移。在问卷中,团员青年反映出公司团委近年来的工作方法以及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创新意识较强,如“利用 QQ 和飞信实现网络化办公”、“温馨短信送工地”、“组团相亲”、“拓展训练”等活动,让团员青年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在活动中增进了友谊和了解,团青工作更有生机和活力,不足的是要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参与面与覆盖面,要求公司团委要多下基层开展调研,摸清青年实际需求,倾听基层一线团员青年的心声,为青工解决实际困难;无论是从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还是在青工座谈会上反映的问题,大多数团员青年有迫切希望加入党组织的愿望,要求进一步加大双推工作力度。
青工是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本次调研反映,目前我公司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思想状况总体良好,大部分青年职工的思想主流是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展示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团员青年表现出了典型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问题,需要引起各级团组织包括青年个人、所在单位的共同关注和重视,更需要个人、家庭、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相互配合,用创新精神对待青年思想的变化,帮助和指导青年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从而使公司每一名团员青年都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职业生涯中,绽放出美丽的职业之花,为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贡献青春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