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田埂上的自信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日前,农业农村部宣布,今年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可谓是在特殊的年份完成了特殊的壮举,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保障5篇,供大家参考。
安全保障篇1
田埂上的自信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日前,农业农村部宣布,今年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可谓是在特殊的年份完成了特殊的壮举,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来自于田埂上的信心和底气。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农,天下之大业也。”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率先在农业领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小岗村“大包干”打响改革第一枪,再到农村集体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突围,创下了连续16个夏粮丰收季,养育了世界近1/5人口,等等,这一个个丰功伟绩,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而今年春耕与疫情“撞期”,再加上倒春寒的不利因素,夏粮仍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是广大农民和农业战线工作者辛勤劳作的结果。他们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继续书写着“中国奇迹”,彰显“中国自信”。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金扁担”的“科技范”。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金扁担”持续发力,农业生产从“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大马力收割机、无人植保机、智能插秧机、智能化灌溉等“硬核”农业科技“装备”飞入寻常百姓家,“扬鞭催马送粮忙”的“三夏”大忙时节变成了“只见农机不见人”收获之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也变成了“脚不沾泥、手不碰水,开着机器种田”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益。疫情期间,“金扁担”更是发挥重要作用,北斗卫星导航、人工智能遥控、机械化自动收割等新农机、新技术把粮食生产基础夯得又牢又实。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国家的支持。“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中央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而保粮食能源安全处于“六保”中基础性、前提性的地位,同时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硬”举措,有发放稻谷补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直接领取的政策“红包”,还有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优惠券”,这些“拆到手软”的政策“福利”为应对风险和挑战争取了主动,调动并保护农民和地方的积极性,让农民种粮不亏、地方抓粮不难,托举起亿万农民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信心。
谁的“丰收”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犹如风雨同舟共同努力后而收获的信心,璀璨夺目、光辉灿烂。
安全保障篇2
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世界上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先后限制出口,由此导致连锁反应,粮价囿于供求关系有所波动。国际粮价会不会传导给国内,成了不少群众担心的话题。甚至部分群众对“米袋子”安全存在质疑,出现囤购米粮的现象。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是民生的重中之重。“米袋子”安全事关国家运转基石的稳定和谐。“仓廪足而知礼仪”,特殊时刻,群众对“米袋子”安全有所不放心,势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疫情防控严峻时期,出现个别抢购生活物品和日常物资的现象,也从侧面说明“米袋子”的关键之处。不过,群众有没有必要对“米袋子”费神恐慌?笔者认为大可不必。
立于国内基本政策来看,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策一直牢不可破,确保中国粮食自给自足、人人吃饱饭的原则没有变。退一步来说,境外粮食短缺欠收、价格波动、供求不平衡等,这些因素早已考虑在内,也是“18亿亩耕地红线”存在的价值意义。随着各地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发展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粮食产能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对抗天灾能力、稳定产量更是具备先进优势。
尽管防疫工作是当前重点,然各地农业复工复产同样在有序火热推进中。如笔者所在的乡镇和村委会每天都在调度早稻播耕面积,同时配合县直涉农单位和专家团队加快政策指导农民出村下田、农资进村入田等工作。可以说,自上而下、层层级级,每一名涉农工作者都在同时间赛跑。时间不会亏待有心人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产景象一定如期而来。
此外据相关部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2公斤,远高于国际粮食人均400公斤标准线。此外,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存粮足、田丰产,足以夯实群众端稳“饭碗”的信心。何况,我国谷物进口量仅占进口消费量的2%,其中进口泰国大米等只是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满足群众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换而言之,国际粮食情况变化对国内粮食价格、供求关系影响极其小。
更为重要一点,为确保粮食顺利流通、端上百姓“饭桌”,各地政府加快与各大农业综合企业及市场合作,保障粮食供应链的稳固;同时加大对囤货居奇、投机倒把、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行为打击力度,极力维护粮价市场生态环境。所以说,从生产源头、到流通渠道、再到销售市场,“一条龙”的服务,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何须担心“米袋子”呢?
话说回来,每逢特殊时刻,少数群众极容易触发抢囤的“心弦”,如日本核泄漏抢购食盐、“非典”时期哄抢绿豆等,现在回过头来看就会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感受。所以说,熟稔实际生活中“米袋子”安全的事实还不够,让心安分不重复“囤粮的故事”,还得擦亮眼睛、笃定意志、保持清醒,不要被少数谣言、传闻所蒙蔽,被夹带私货、别有用心之徒“牵着鼻子走”。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还得加强对散布“马路消息”、营造“缺粮假象”现象的打击力度,确保群众安心、放心、省心。
安全保障篇3
我国将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增加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科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关和试验示范,推进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建立起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
绿色、高效是粮食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我国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节本高效技术。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是39.8%和39.2%。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铁马”,粮食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加大对农机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对农民购置农机具给予补助,有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为了激发创新热情,国家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希望的田野处处涌动金色的希望。
安全保障篇4
10月16日是第42个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为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虽然连年丰收,谷物基本能够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必须居安思危,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吃饭问题攸关生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新时代强调粮食安全,一方面是强调粮食安全不动摇;另一方面,是在新形势下不能忘记饭碗,我们要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粮食安全保障也要中国式。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多地少,自给自养,建立中国式的粮食安全保障系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
在姜文来看来,新时代粮食生产要走绿色化道路,农业绿色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包括诸多方面,比如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生产粮食的“芯片”种子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确保粮食生产的科学技术推广与创新、建立与粮食生产相关的农业服务体系、确保粮食生产的政策稳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等。
夯实根基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姜文来认为,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二是制订可持续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法律体系;三是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和稳定的投入资金保障;四是建立与政绩考核和升迁挂钩的考核机制。
“世界粮食安全日,中国也要提升粮食的安全意识,尤其在动荡的国际形势下,粮食安全显得前所未有地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端牢中国饭碗,在任何时候意义都很重大,尤其是在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新冠疫情反复、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解决14亿中国人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现在我们的生产能力虽然在提高,但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对于如何端牢中国饭碗,李国祥建议,一要增加供给,提高生产能力,通过足够的资源保障和强大的科技支撑,让粮食生产能力变成实际的产量和有效的供给。二要发扬节粮精神,减少损耗。不浪费粮食,实际上也是促进粮食安全的一个有效手段。作为老百姓,我们不一定在供给上有什么贡献,但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牢固树立爱粮节粮意识,从我做起,实行光盘行动,减少浪费。
姜文来也表示,爱粮节粮是端牢饭碗的重要一环,节约一粒粮等于多生产一粒粮,也等于节约粮食生产所需要的资源,这是端牢饭碗的重要捷径之一。人人都要做节粮的模范,人人都要为端牢饭碗作出自己贡献。一个人的贡献虽微不足道,但众多的力量能汇聚成强大的洪流,这对粮食安全保障能起到重大的辅助作用。
安全保障篇5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老城是农业型乡镇,抓好是“三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继续擦亮碑亭菊花、上明柑桔等经济名片。要依托专业合作社,通过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加强技术指导,不断壮大规模,提高产品品质,拓展市场。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延长产业链。二是要组织专班,着力抓好地力补贴政策落实。三是要预防为主,着力抓好防汛抗灾工作。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生猪、蔬菜、水产品、粮食等是老城农业主导产业,要认真落实各项种养产业政策,依托专业合作社,壮大规模,开拓市场。当前要以精准扶贫为契机,推动碑亭菊花产业、上明柑桔产业不断壮大。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工作基石。要认真抓好土地确权,确保四至准确、面积准确、权属清晰。要因村制宜,抓住特点,发挥优势,积极落实各项关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政策,确保集体经济实力每村不低于5万元。江心村要打好城郊牌,社区要积极发展上明芹菜,天星市村要发挥市郊优势,凤凰岗村要发挥蔬菜优势,朱家埠村要发挥集镇优势等。碑亭村要发挥菊花茶优势,白龙埂要发挥柑桔优势等。要积极顺应土地流转大趋势,着力搞好服务,确保土地流转规范顺畅。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当前要着力加强网格化建设。一是要高标准、严要求配备好网格员,落实待遇。二是要抓好办公阵地建设和基础数据录。三是要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标准。要认真落实综治例会工作制度和综治工作述职活动。
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在人。要通过各种渠道,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积极引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二是要以产业为载体,组织引导农民外出学习,拓展视野。三是农村党组织要及时把农村能人发展为党员。
推荐访问: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平台zoom 安全保障防线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安全保障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归责原则 安全保障措施方案 安全保障义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安全保障平台 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范围 安全保障zoom 安全保障阶段中将信息安全体系归结为四个主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