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红色故事演讲稿吕明仁【精选推荐】

时间:2022-09-06 20:0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分钟红色故事演讲稿吕明仁【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1分钟红色故事演讲稿吕明仁【精选推荐】

 

 1 1 分钟红色故事演讲稿吕明仁 ,共 3 3 篇

 第一篇:红色战士吕明仁

 吕明仁,原名吕其惠。1916 年 12 月 9 日出生于黄海之滨,今辽宁省庄河县大王家岛一户贫苦渔民家庭。曾任通鲁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哲里木盟地委书记兼哲里木盟政府副主席等职。

 1946 年 10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通辽,吕明仁有组织地带领党政军干部转移。从通辽撤出后,他将通辽、开鲁等地的干部和县区武装改编为武工队,对外称“长江骑兵团”。吕明仁亲任团长和政委,坚持游击战。国民党军队进占辽吉一、五地委辖区以后,中共辽吉省委决定吕明仁任一地委书记,地委机关设在奈曼旗大沁他拉。

 此时,吕明仁背部的疽疮日渐恶化,但他只顾关心工作以及身边的同志,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奈曼时,尽管自己的病情很重,仍把组织上发给他的药品让给重伤员。1947 年2月,吕明仁又抱病率军南下,在康平县敖力营子击溃国民党军队一个团,收复了库伦、科左前旗、科左后旗、康平县等地。接着,又视察了已经恢复的阜新地区北部农村根据地,对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

 1947 年 4 月 11 日深夜,吕明仁在开鲁正在主持会议,突然接到省委让他速回的指示,次日凌晨,他便向地委机关所在地大沁他拉进发。在开鲁与大沁他拉之间隔着西辽河,百米宽的河面,水流湍急,浊浪翻滚。吕明仁带领警卫员康殿才、通讯员周澍澄来到河边。不巧,船工不在,无人摆渡。因任务紧急,吕明仁决定立即涉水渡河。

 冰雪初融,河水刺骨。当冲过两股水流时,一道冰排猛袭过来,将康殿才撞倒。吕明仁毫不犹豫,前去抢救战友。他虽然生在渔家,习水性,但因水深流急,背疮又未痊愈,几次努力都无法接近康殿才。周澍澄此时已陷入淤泥不能自拔,眼看着首长和战友在激流中沉浮,急中生智,鸣枪报警。人们闻声赶来。船夫奋不顾身跳入水中营救。吕明仁被救上岸,但因肺部呛水,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时年 31 岁。

 吕明仁 于奈曼旗明仁苏木保安村北西辽河防洪大堤二节楼子大杨树东南 150 米处牺牲。1948 年 8 月,奈曼旗为纪念吕明仁,将原来的敖包营子改名为明仁村,并成立明仁区政府,后改为明仁苏木。1957 年建立明仁小学;1962 年建有明仁中学。2006 年,明仁苏木与原清河苏木合并,将明仁苏木政府所在地从明仁村迁至原清河苏木政府所在地,并保留其称号至今。

 第二篇:辽吉功臣吕明仁

 一 吕明仁,原名吕其惠,字希欧。1916 年出生于今大连市长海县大王家岛一户渔民家庭。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吕明仁随兄长吕其恩等流亡山东,在烟台第八中学读书,由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被校方开除了学籍。从此,他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于 193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7 年吕明仁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政治教员。1941 年夏,吕明仁到胶东,先后任胶东区党委宣传部长兼党校校长、西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活动,恢复建立了大泽山革命根据地。1945 年 8 月,吕明仁受党组织派遣,从胶东跨海赴东北,10 月初任阜新

 工委书记、卫戍司令部司令兼政委,后改任阜新地委书记、阜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吕明仁到阜新后,首先到矿区看望穷苦矿工,发动组织群众,斗争汉奸、恶霸、把头,组建工会,解决粮荒问题,使煤矿很快恢复生产;打击敌伪残余势力,建立基层党组织和革命政权,同时组建辽西八路军三十旅兼任政委;阜新地委还举办了两期新干部培训班,培训 100 多名矿工和贫苦农民积极分子,从中发展党员 50 多人,大部分学员分配到城乡各区和厂矿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举办蒙古族青年座谈会和训练班,大力培养蒙古族干部。

 1945 年 10 月 10 日,彰武县代理县长韩玉玺率领冀热辽八路军六十四团四连接收彰武。10 月 15 日,被收编的伪军警人员叛逃,并谋划围攻彰武县城。韩玉玺于 10 月 18 日率领县政府人员与县支队撤离彰武县城。第二天早晨,伪警察头目杨绍周、范成祥带领的反动武装占据彰武县城,组成“临时县政府”。11月 13 日,吕明仁与三十旅副旅长张甦率六十六团、六十八团攻打彰武,14 日上午再度收复彰武。

 二 1945 年 12 月 30 日,国民党军队进犯阜新,吕明仁奉命率领阜新地、市、县委机关和部队撤往阜新北部农村,开辟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阜北,吕明仁每天迎风冒雪来往于各村屯之间,召开会议,布置工作,发动群众,清奸反霸。由城市到农村,干部的思想波动很大。有的留恋大城市,有的产生埋怨情绪。针对这些思想问题,吕明仁反复阐明,必须把群众发动起来,建立起巩固的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在吕明仁的耐心启发之下,许多干部战士认清了形势,克服了悲观情绪,积极投身到建设农村根据

 地的洪流中。当地农民被日本帝国主义奴役 14 年之久,对共产党、八路军不够了解,甚至还有些怀疑和恐惧。吕明仁教育干部战士要多接近群众,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他自己还带头为农民担水、扫院子、干零活儿。1946 年春节,他和地委机关人员与农民一起包饺子共度新春佳节。群众很快打消了疑虑,根据地的工作很快打开局面。

 1946 年 2 月 23 日,阜新地委根据辽西省委的指示,到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开展武装斗争。吕明仁率阜新地委原班人马,从新四军三师手中接管了通辽、开鲁的工作。吕明仁到通辽后,地委改为通辽中心县委,吕明仁任中心县委书记。在吕明仁带动下,中心县委一手抓城市工作,一手抓农村工作。为了联系群众,吕明仁用自己骑的马给群众拉犁、种地,亲自刨茬子、扶犁、点种、赶大车,很快把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吕明仁注意搞好统战工作,团结蒙古族上层人士,还注意培养蒙古族青年。在他的教育下,一大批蒙古族青年干部成长起来。

 4 月下旬,吕明仁任中共辽西省五地委书记(后改为辽吉五地委)。5 月,兼任辽吉军区蒙汉联军政委。6 月,兼任哲里木盟副盟长。

 这年 10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通辽,吕明仁带领机关和部队转移到科右中旗。从通辽撤出后,他将通辽、开鲁等地的干部和县区武装改编为武工队,对外称“长江骑兵团”,坚持游击战。12 月下旬,吕明仁背疮复发,高烧达 40℃。这时,省委让他到辽吉省委所在地白城子开会。他不顾同志们的劝阻,由科右中旗高力板骑马北上,经过两天的奔波赶到白城子,还没有开会就晕倒了,后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才脱离危险。

 三 1947 年 1 月 2 日,辽吉省委将一、五地委合并为一地委(也称五地委),吕明仁任地委书记。当时地委的主要任务是要组织队伍南下东进,撤出的干部要返回原地,恢复被敌人抢占的一、五地委辖区。作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吕明仁勇敢地挑起了这一重担。

 1947 年 2 月 7 日,吕明仁带病从白城子出发。辽吉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陶铸为他出征送行。从通辽撤退后,吕明仁身上的恶疮就日益严重,当时没有治疗的条件,也没有休息的机会,此时他又抱病率军南下。南下的军分区部队和各武工队英勇作战,所到之处,捷报频传。阜彰县委书记刘异云率武工队 200 余人进入旧庙、务欢池等地,开展反倒算,恢复政权工作;科尔沁左翼前旗旗委书记宋志霖率武工队活动于水泉一带,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分配逃亡地主的土地;康平县委书记华子扬率武工队进入福兴地一带,搞反奸清算运动,组织群众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地委民运部副部长丁修率领武工队到彰武西北地区,深入村屯,发动群众,恢复政权。不到两个月,在吕明仁的统一领导下,军分区部队和各武工队紧密配合,收复失地,在阜新北部、库伦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吕明仁又率领部队东进,在康平县敖力营子击溃国民党军队一个团大部,收复了科左前旗、康平等地。接着,又视察了阜新北部根据地,对阜新北部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

 3 月下旬,吕明仁在库伦突然接到紧急报告,通辽发现一种奇怪的传染病,患者两三天甚至两三个小时就不治身亡,老百姓人心惶惶。疫情就是军情,吕明仁带着警卫连和随军医生星夜赶到通辽,经会诊发现是鼠疫。吕明仁紧急动员所有医务工作者、机关、学校和全体百姓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扑灭鼠疫的战斗中。

 经过十几天的紧急行动,通辽的疫情得到缓解,吕明仁又到通辽西边的开鲁查看疫情。

 4 月 11 日深夜,吕明仁在开鲁主持会议部署工作,突然接到省委让他速回地委所在地奈曼旗大沁他拉开会的电报。12 日凌晨,他急忙启程赶回大沁他拉。

 开鲁在奈曼旗北边偏东,距离大约 100 多公里。在开鲁与奈曼旗大沁他拉之间隔着西辽河,百米宽的河面,水流湍急,浊浪翻滚。吕明仁带领警卫员康殿才、通讯员周澍澄策马来到河边。不巧,船工不在,无人摆渡。因任务紧急,吕明仁决定立即涉水渡河。塞北 4 月,冰雪初融,河水刺骨。当他们冲过两股水流时,一道冰排猛袭过来,将康殿才撞倒。吕明仁毫不犹豫,前去抢救战友。他虽然生在渔家,素习水性,但因水深流急,背疮又未痊愈,身体虚弱,几次努力都无法接近康殿才。周澍澄此时已陷入淤泥不能自拔,眼看着首长和战友在激流中沉浮,急忙鸣枪报警。人们闻声赶来,船夫奋不顾身跳入水中营救。吕明仁被救上岸,但因肺部呛水,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时年 31 岁。

 吕明仁牺牲后,中共辽吉省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省委追授吕明仁为“辽吉功臣”。陶铸亲自主持祭祀活动,并亲书挽联:“英雄已著千秋业,辽吉长留一瓣香”。

 第三篇:为奈曼旗解放事业奋斗的革命人物—吕明仁 吕明仁,是为奈曼旗的解放事业而牺牲在奈曼旗大地上的革命烈士之一。

 在解放战争时期,吕明仁(原辽吉省一地委书记、哲盟政府副盟长)是辽吉地区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军政领导干部。当时辽吉省一地委机关曾设在奈曼旗大沁他拉。在奈曼旗有以纪念吕明仁烈士而命名的明仁苏木、明仁嘎查。在开鲁、科尔沁区等地,有不少区乡、街道、医院、学校都是以他的名字命

 名。他征战一生,足迹遍及北平、天津、太原、烟台、延安等地,最终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滚滚的西辽河水留住了他的英魂,吕明仁同志舍生取义的品格、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奈曼人民…… 吕明仁,原名吕其惠。1916 年 12 月 9 日出生于黄海之滨,今辽宁省庄河县大王家岛一户贫苦渔民家庭。他的父辈从山东逃荒来到庄和县,靠打鱼捞虾度日。父亲吕仁昌有三个儿子,吕明仁行二,大哥吕其恩、三弟吕其宪。

 “九一八”事变时,吕明仁正在县城读高中。东北大好河山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他奋起寻求救国之路。吕明仁与胞兄吕其恩、堂兄吕其恕三人,毅然离开了家乡,到了山东烟台,就读于第八中学。吕明仁的父亲为了照顾子侄的生活,由家乡贩鱼到烟台,开了一家小店。在学校中,吕明仁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后,吕明仁被学校开除了学籍。国民党反动政府又为此株连了他的父亲,查封了他家的小店,胁迫吕明仁的父亲与他断绝父子关系。这些打击并没有动摇他革命救国的决心,反而让他认清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坚定了革命的意志,义无反顾地继续战斗。在斗争中,吕明仁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 年,党组织安排他以读书为掩护,到北平宏达高中做党的秘密工作。同年 12 月 9 日,北平各大学师生上街游行,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一二·九”运动。吕明仁带领宏达学生参加了示威游行。

 1936 年 8 月,吕明仁奔赴陕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十三大队学习,结业后留校担任一大队政治教员。不久,任二大队政治主任教员。1939 年夏,吕明仁随抗日军政大学总校东征到太行山区抗日。后又转赴山东任中共

 胶东区委宣传部长兼区委党校校长。1943 年,任中共胶东区第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领导军民粉碎敌人的多次“扫荡”。

 1945 年 9 月,日本投降后,吕明仁被组织派到东北,参加开辟新区工作。10 月初,任中共辽西地委阜新工作委员会书记、阜新卫戍司令部司令兼政委,后改任阜新地委书记、阜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吕明仁到阜新市后,首先到矿区看望穷苦矿工,发动和组织群众,斗争汉奸、恶霸、把头,组建工会,解决粮荒问题,使煤矿很快恢复生产。打击敌伪残余势力,建立基层党组织和革命政权,同时组建辽西八路军 30 旅兼任政委,率部横扫阜新、彰武、北镇一带的土匪和地主武装,安定社会秩序。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举办蒙古族青年训练班,大力培养蒙古族干部,为建立蒙古族地方人民武装奠定基础。12 月底,国民党军队进犯阜新市,吕明仁奉命率领阜新地、市、县党政机关和部队撤往阜新县北部农村,开辟建立革命根据地。

 1946 年 2 月中旬,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东北的严峻形势下,吕明仁率阜新地委机关和部队撤到内蒙古通辽,地委改为通辽中心县委,吕明仁任书记。4月,以通辽中心县委为基础,组成中共辽西(后辽吉)省五地委,吕明仁任地委书记。五地委辖阜新、彰武、黑山、北镇、奈曼、库伦等县旗和阜新市。在此期间,吕明仁率领干部战士,在通辽、开鲁一带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县区政府和群众团体,开展锄奸反霸、减租减息运动;组建长江骑兵团,任团长兼政委,开展武装斗争,剿灭土匪。5 月,兼任蒙汉联军政委。6 月,兼任哲里木盟副盟长。

 1946 年 10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通辽,吕明仁有组织地带领党政军干部转移。从通辽撤出后,他将通辽、开鲁等地的干部和县区武装改编为武工

 队,对外称“长江骑兵团”。吕明仁亲任团长和政委,坚持游击战。国民党军队进占辽吉一、五地委辖区以后,中共辽吉省委决定吕明仁任一地委书记,地委机关设在奈曼旗大沁他拉。此时,吕明仁背部的疽疮日渐恶化,但他只顾关心工作以及身边的同志,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奈曼时,尽管自己的病情很重,仍把组织上发给他的药品让给重伤员。

 1947 年2月,...

推荐访问:1分钟红色故事演讲稿吕明仁 演讲稿 红色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