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常委班子换届以来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总结(范文推荐)

时间:2022-09-06 20: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委常委班子换届以来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总结(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县委常委班子换届以来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总结(范文推荐)

 

 县委常委班子换届以来的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总结 县委常委班子换届以来的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总结

  县委常委班子换届以来的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总结

 县委常委班子在 2006 年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按照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好 2006 年度县级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渝委组[2006]36 号)

 要求, 县委十一届常委会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

 的各项决定的基础上,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奋发图强、 开拓创新,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 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对县委常委班子自换届以来的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进行总结, 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差距, 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文秘 114 版权所有!

 一、 换届以来的工作及自身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换届以来, 县委常委班子始终高举团结的旗帜,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 十六届三中、 四中、 五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四次、 五次、 六次、 七次、 八次、 九次全会精神, 紧紧抓住三峡库区移民迁建、 某直辖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理清思路、 突出重点、 真抓实干、 顽强拼搏, 努力推进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一)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县委常委班子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 全县经济总体上保持了 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年来,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 县域财政收入年均递增;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 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年均递增%;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2006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8.82 亿元, 比 2006年(下同)

 增长 54.4。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1.74 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3.28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16.14 亿元, 增长 59.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739 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813 元, 增长 40, 达到并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为今后的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全县工作围绕工业转, 工业围绕园区转, 对全县 498户国有、 集体工商企业进行彻底改革, 制定了扶持工业项目的若干优惠政策, 落实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

 大力招商引资, 共有 300 余个县外项目落户我县, 合同引进县外资金近 20 亿元。

 某名豪、 泰山电缆、 新世纪百货、 希望饲料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落户我县。储备了一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 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

 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现已基本完成首期 1.38 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标准厂房 1.05 万平方米, 已建、 在建

 厂房 4.7 万平方米。

 建成主次干道 3.47 公里及管网、 市政设施等配套工程。

 15 户企业入驻园区, 合同投资总额 2.5 亿元, 设计年产值 11 亿元。

 2006 年园区完成工业产值 1.13 亿元,实现利税 1400 万元, 就业人员 800 余人。

 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明显好转, 2006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41.69 亿元, 比 2006 年增长 89.3,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17.7。

 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 个, 净增 30 个, 总产值达 8.84 亿元。

 为切实解决工业“短腿”现状, 县委常委会结合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和某书记、 某市长视察某的讲话精神, 决心用五年时间, 打一场工业经济发展的翻身仗。

  二是“三农”工作实现新突破。

 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 走出农村建农村、 减少农民富农民”的思路, 致力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 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三大进程。

 2006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18.8 亿元, 比 2006 年增长 48。

 农业产业化方面, 坚持依托龙头企业发展水稻制种、 优质稻、 某柚、 禽业等优势农副产品基地, 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带动全县20 余万户农户增收。

 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建成了粮经作物示范区 2.28 万亩。

 2006 年水稻机械化收割达到 22。

 发展壮大“两社”, 组建各种协会 197 个, 会员 3.4 万户。

 农村城镇化方面, 在继续搞好旧城改造, 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 积极扶持中心镇建设, 推进小城镇风貌建设, 抓好农民新村建设。

 农民市民化方面, 依托“百万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 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 累计转移 23.4 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依托化工、 建材、 纺织、豆制品加工、 烟花爆竹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大力吸纳农民就近务工经商。

 同时, 大力帮扶移民安稳致富, 加强对 5600 余名移民的生产技能培训, 抓好后期扶持工作, 移民快速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2006 年以来没有发生过移民到市进京上访。

  三是切实发展商贸旅游经济。

 我们着眼聚集城镇商气、 人气, 采取一系列措施培育消费, 拉动内需。

 县城中心商贸圈建设进一步加快, 名豪商贸区、 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1页[1][2]下一页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2 页上一页[1][2]毕家巷商业街、 三峡风商业街、 祥和商贸区生机显现, 综合交易市场、 时代综合集贸市场先后开市。

 连锁经营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餐饮、 服装、 药品等知名品牌相继入驻某, 一批名店在 20 个乡镇发展了二级代理商。旅游业加快发展, 《某县双桂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编制完成。

 成功举办两届“某•某双桂旅游文化节”。

 双桂堂被列为三峡旅游新景。

 鸣钟寺

 、 峨眉寺复建工程开工建设。

 2006 年接待游客 44.3 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 5060 万元, 比 2006 年增长 86。

  四是旧城改造和城镇管理取得重大突破。

 我们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 放开了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三大市场, 出台了土地征用、 市政设施建设、 拆迁安置补偿、 税费征收、户籍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 对旧城实行片区集中彻底改造。

 先后有 27 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县城改造, 签订了 39 个房地产开发项目。

 目前, 完成成片开发项目 29 个, 累计拆迁危旧房屋 53.4 万平方米, 保持了无一例强拆, 政府未安排一平方米过渡周转房的零记录。

 竣工房屋面积 158 万平方米。

 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 7.3 平方公里, 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2006 年末, 县城常住人口达 10.2 万人。

 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 27.2。

 在大规模旧城改造基本结束后, 我们把城镇管理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2006 年 9 月, 成功创建成为“某市卫生县城”。

 今年 6 月 2 日, 顺利通过卫生县城复查验收。

 金带镇也成功创建为市级卫生镇。

 云龙、 和林等镇创建成县级卫生镇。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了乡乡 镇镇通水泥路, 119 个村通水泥路, 达

 到了“1 小时某”目标。

 大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 9.22 万人, 全县饮用自来水人数达到 37.31 万人。

 蓼叶水库开工建设。

 龙溪河大型灌区及水利骨干项目中型灌区建设全面完成。

 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 村村通公路、 村村通电话、 村村通有线电视。

 不断强化环境保护工作, 建设项目“环评”、 “三同时”执行率 100。

 依法取缔了 200 多个石灰窑,完成了 33 家造纸企业整治任务, 19 家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小纸厂被彻底关闭。

 加大了市政设施、 环境卫生、 园林绿化建管力度, 不断完善城市硬件设施。

 县城污水厂、 垃圾处理场启动建设。

 同时, 我们以群众愿望和需求为出发点, 每年确定一批“民心工程”, 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确保任务落实, 群众受益。

  (二)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狠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继举办城镇建设摄影展、 “柚乡 秋韵”周末文艺汇演、 体育比赛、 纪念抗战胜利 60 周年、 建党 85 周年等系列活动。

 积极开展了科技、 文化、 卫生、 法律“四团服务三农”活动。

 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 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广泛开展关心弱势群体、 倡导扶贫济困活动。

  二是狠抓社会事业发展。

 文化、 计生、 教育、 卫生等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成功创建了“某市文化先进县”、 “某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先进县”。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大力改造中小学危房,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民办教育队伍进一步壮大。

 新建了广播电视大楼、 县体育馆、 县图书馆, 改建了县影剧院、 县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 某年画、 梁山灯戏和某癞子锣鼓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提前五年完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阶段性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率达65。

 乡 镇卫生院全部改造完毕,, 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

 切实搞好非典、 禽流感防治, 确保了县境内“清净无疫”。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积极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万亩珍稀野生甜茶基地建设及综合加工”、 “优质稻制种”项目列入“某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建设”规划。

  三是狠抓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

 认真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不断扩大再就业小额贷款规模。

 2006 年,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 9476 人, 有 1136 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38%。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乡 镇社会保障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 22 平方米、 42 平方米。

 793 户住房特别困难户迁进了新居, 1.3 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三)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我们大力支持人大、 政府、 政协和群团组织依法(章程)

 履行各自职能, 及时向社会各界人士通报情况。

 加强党管武装工作, 积极推进武装部规范化建设。

 重视基层民主建设,村务公开、 乡 镇政务公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大力推进依法治县, 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 等重要法律法规,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圆满完成“四五”普法任务。

 狠抓平安某创建活动。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始终保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文秘 114 版权所有!工作, 通过与广东、 浙江、 福建等主要流入地建立协作机制, 扩大了整治战果, 外流贩毒势头得到有效遏

 制。

 “×××”顽固分子三年攻坚转化任务全面完成。

 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 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及时处理和化解。

  (四)

 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是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出台了《中共某市某县委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 切实提高了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全面加强了党的思想、 组织、 作风、 制度建设和常委班子的自身建设, 加大了干部培训力度, 强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监督管理,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完善, 凝聚力、 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是不断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我们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常委班子成员政治思想坚定, 大局观念强, 能够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坚持定期召开县委中心组学习会, 精心选题, 热烈讨论, 常委班子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问题上, 县委坚持总揽而不包揽, 协调但不取代,着力于把方向、 谋大局、 出思路、 抓大事、 管干部。

 充分发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 县政府党组、 县政协党组以及各基层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中的核心作用。

 同时我们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制度, 努力营造民主团结氛围。

  三是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 自选动作高质量”的要求, 全县 952 个支部、 31986 名党员参加了第一、 二、 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取得了一批实践、 制度、 理论成果。

 相继制定实施了《农村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和养老保险的意见》、《离任村干部定额补助实施办法》 和《村“三职”干部管理暂行办法》, 率先在全市建立村三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了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每年补助 600 元的定期扶助制度等, 一大批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党员经常受教育, 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群众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满意度为 96.3。

  四是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扎实推进机关、 事业单位、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社会团体、 中介组织、 社区的党建工作。

 狠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有独立产权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达到 221 个, 52 个村达到“三室八有”标准。

 “三个培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发展了一大批农村致富能人入党,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 一些优秀致富能人党员走上了村干部岗位, 有效改善了农村党员和干部队...

推荐访问:县委常委班子换届以来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总结 自身建设 换届 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