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合集)

时间:2023-09-14 08:5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3年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合集)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篇一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切实有效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浙教研〔20xx〕101号)《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温教评〔20xx〕107号)精神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发展、科学规范、统筹协调”原则,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形成规范、科学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有效提升瓯海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以温州市教育质量“四维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不仅关注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也关注对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学习生活幸福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也关注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构建学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完善评价结果的运用等。

具体来讲,区域学校逐批推进,三年后达到100%,比例如下:

20xx-2020年,推进学校占区域中小学校数的25%;

20xx-2021年,推进学校占区域中小学校数的35%;

20xx-2022年,推进学校占区域中小学校数的40%。

通过三个层级分三年逐步推进,每所学校参与周期不少于2年。

(一)第一层级:区级层面

根据区域实际,确定以促进教育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美好评价主题,统领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确定5所左右基地学校作为示范引领,并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形成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特色。

(二)第二层级:基地学校层面

围绕区域评价改革主题内容,确定5所左右区域评价改革基地学校,基地学校必须是在区域评价改革主题内容方面有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能在区域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中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第三层级:其他学校层面

以三年为周期,分三批确定区域评价改革推进学校。推进学校必须是有评价改革的主观需求和自主意识,能围绕区域评价改革主题内容,在基地学校引领示范下,开展学校评价改革。

(一)区级层面

1.制定区域全面推进的总计划书和分阶段计划书,建立基地学校对推进学校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名单和工作机制。

2.撰写各阶段区域推进活动记录单、过程性推进成果报告和推进结题报告。

3.为各推进学校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每年组织推进学校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培训学习;组织专家对推进学校项目开展不少于一次的项目论证;每年对推进学校开展不少于一次的过程性指导,项目结束前开展不少于一次的成果提炼指导培训。

(二)基地学校

要加强自身已有成果的深化研究和推广研究,在此基础上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对推进学校实现理论引导、技术输出和实践指导。

1.成立以校级领导为组长、教研、教科参与的领导小组,并确定至少1名负责人,专项负责学校评价改革推进工作。

2.制定基地学校对推进学校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总计划书和分阶段计划书,明确帮扶目标和任务,确保基地学校能持续、深入的参与指导与帮扶。

(三)其他学校

要积极、主动、常态化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1.组建校级评价改革团队,由校长担任第一负责人,根据评价具体内容确定具体负责科室,配备1-2名专兼职校级评价员全程深入参与,确保推进过程中的人员稳定。

2.做好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顶层设计,建立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详实的方案计划书,明晰实施路径和实施措施。

3.借鉴基地学校实践研究成果,将学校评价改革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有效整合、协同推进,实现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校本化改进与突破,确保评价改革在学校常态化、持续性、深入开展。

3.有明确、详实的过程活动记录单,中期成果报告(或相关研究案例)和结题成果报告。

(一)加强组织保障

区级层面成立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区域评价改革推进工作。成员包括督导、体卫艺、研训、信息、装备等处室(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域以教育局分管领导为项目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区教师发展中心。

(二)落实经费保障

推进学校要将学校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所需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之中,确保该项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三)强化专业保障

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在培训学习、活动交流等方面向相关学校予以倾斜;教师发展中心还将在课题立项、课题成果评比、论文推荐等方面为各校提供专业指导,为各校提供项目研究成果展示的资源和途径,包括成果展示会,媒体报道、论文发表、书籍出版等。

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篇二

1.主要优势。

五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能力相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算是较强的,特别是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最为扎实。

此外,学生对文本中信息的获取、对文本关键语句进行的解释、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比较丰富;在习作中,多数学生能比较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90%以上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对学习有较强的自信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2.问题分析。

学生“积累与阅读”的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对文本整体感知和作出评价的能力不够强。

此外,学生对所学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较弱;习作中还存在内容比较空泛的问题。

有的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恰当,过多地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提出的问题思维价值不高;有的教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关注不够。

这些都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

1.转变学生心态。

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而精彩的一面,但有时却不易被发现。

如若用你的爱去发掘这份精彩,它才能拂去尘埃发出钻石般的光芒;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崭新的世界,用你的心去爱他们,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你会欣喜地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也是如此绚烂。

这是教师用真情培育学生的艰辛过程,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应该做个“多心”人。

2.培养学习习惯。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下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之大。

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呢?小学生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

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道德品质以及心理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

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

特殊学习习惯主要指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

就拿书写习惯来说,这是学生的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

3.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

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

小学年龄段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故事和活动。

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故事,有时引进音乐、舞蹈、游戏等形式,赋予教学内容灵与肉,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

当我们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思维教育。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要提出问题,首先必须发现问题,如果发现不了问题,又怎能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未必符合学生的实际,很可能是学生不需要提出的问题,而要学生要提出的问题老师却未提出。

更为不利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机会被“剥夺”了,课后又很难得到补偿。

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受到抑制。

久而久之,便养成“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的习惯。

如果相反,这就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中保持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就是从教学的基本环节入手,尽可能彻底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着意培养他们独立寻求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篇三

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采取各种办法,让学生的作文获得发表的机会。一方面积极指导和组织学生向报刊投稿;另一方面自编作文选,让更多的学生取得“成就”。随着学生写作情绪的不断高涨,学生获得“成就”的面积更广泛了,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其次,从语言交往功能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语言的交往功能表现在写作上是语言的运用。学习写作,最终也是为了日常学习、生活的交往。因此,笔者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写作活动,主要有:组织学生出黑板报,进行展览、观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指导学生学拟电报稿或商品的“广告词”等。让他们在“实际需要”中进行写作训练,由此缩短“作文”与写作欲望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写作动机,培养了写作兴趣。

第三,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文学家或“小作家”成长的故事以及本校写作优秀同学的事迹,树立榜样,以此形成学习写作的良好氛围。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运用语言文字是作文的核心,据专家研究,5~6岁的幼儿期和7~12岁的儿童期,词汇量增加特别显著,语言发展飞快,是儿童智力、创造力和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先前,作文教学的起始年级一般是在三年级,显然没能充分利用这段“最佳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放弃这段“最佳期”,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因此,现在把作文教学提前到一二年级,让儿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说话、写句、写话的初步训练,要求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明白,把标点符号点正确,把行款写规范等,一步一步地提高,以至会写整段、整篇的文章。经过系统规范的训练,效果显著,二年级的学生一般能写二百字左右的小故事,优秀的可达四百字,而且句子基本通顺,标点、行款也比较正确,这相当于以前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水平。由此,怕写作文的学生减少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也逐步消解,从整体上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为作文起好步做好了准备。

作文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有无良好写作习惯有密切关系。这些习惯有的属于智力因素,也有的属于非智力心理因素。它们就像化学用的催化剂一样制约或促进写作活动效率的提高。因此,要十分重视写作习惯的培养:一是先想后写,要求学生想好一句写一句,想好一层写一层,想好一小节写一小节,到高年级想好全篇结构、提纲,再动笔;二是写作环境,要求写作环境十分安静。在学生动笔时,教师不再开口,学生不许问生字等,以让人人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三是写作速度。一律要求学生当堂作文,一气呵成。对书写端正的学生,不要求打草稿,力争低年级学生每分钟写5~10个字,中高年级学生达到每分钟15~25个字,以此训练学生把口头言语迅速地转换成书面语言。随着学生先想后写要求的达到,写作速度也相应提高;四是作后修改。要求学生写完后认真复读,养成边读、边想、边修改的习惯。对这些写作要求,同样要求和整个作文教学同步。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作文写得好不好,不但在于写,而且还在于改。让学生积极参与评改自己的习作,出发点在于“教是为了不教”,使他们将来脱离指导也会作文。因为写作如同说话一样,完全是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更有利于大幅度地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强调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我手写我心;重视了感情的真实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不是“为文而造情”,而是“为情而造文”,在一定程度上可扫除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坚定作文的信念,使之产生克服困难,逾越障碍的信心,这就是成功,这就是欢乐。

作文言之有物靠的是平时积累,见多识广的人思维必然活跃,重视积累的`学生很少思维闭塞。

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积累方法之一。通过大量阅读,不仅使学生开拓了知识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以及作者的观察、思维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提高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笔者还专门为学生开设了“大阅读”课,即每周安排半天时间去阅览室看课外书,并带好摘记本。要求前面的一半时间阅读,后面的一半时间再做读书摘记或阅读心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提倡阅读的课外书,是指除“习作选外”的各类适合儿童的读物。因为这类优秀习作选,像经过加工的“营养液”一样,反而不如自然食物营养丰富与合理。学生读了它以后往往走“捷径”,生搬硬套,弄得不伦不类,甚至隔靴抓痒,结果收获不大。

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写作量,单靠每学期8篇作文的隔周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首先从课堂教学改革做起,精简冗长的讲解和无效的提问,挤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让学生勤动笔。除语文课安排的一些片断训练外,学生平时读书报杂志,接触社会、家庭和学校,也有许多值得积累的东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所见、所闻、所感注意择要记录,日积月累,融汇贯通,鼓励和督促学生坚持写日记,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一个可以随时取用的素材仓库。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归纳为:培养兴趣,及早起步,养成习惯,大量读写,注重积累。只要做到这些,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会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篇四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不是简单的课程合并,需要价值观的重建,结构的重组,程序的再造,文化的重建这样一项庞大的工程。建构教育生态化,感到自己的学识浅薄,能力不足,需要学习,需要前行。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构,“实践育人”新体系和新形态,“大项目,长作业”才会有深度的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以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为依据,树立重参与、重过程和重发展的整体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与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性与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不仅由指导教师来完成,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有效利用学生家长的评价、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等。

3、全程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紧扣课程目标,做到因人、因题而异,多激励、少批评,注意个体的纵向发展,力求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不用同一尺度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态度主要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如学生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主题活动、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准时完成学习计划、不怕困难坚持完成任务。

学习的态度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态度:求知的态度、交往的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态度。

2、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通过对学生行为目标的达成情况的描述或测量来说明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程度。

3、学生获得的认识、体验及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刻意去追求知识,但也并不排斥知识,十分关 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表现、感悟的情况,以及对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

评价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主要评价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分享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团体的合作精神。具体可采用实物展示、情景表演、报告会、答辩会、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等,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结果的科学性、实效性,参与过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参与活动的态度、活动中获得的收获和体验、实践能力的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展示和综合评价。

四、收集评价信息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观察结果的记录,可以按学生活动的顺序做实录,形成完整的原始资料;也可以事先把想要观察的事项列表,将观察到的有关事项做出标记;还可以将学生的行为事先制订一定的标准,直接将观察到的学生行为表现进行归类。

比如,对各个小组“合作交流”情况的观察,可以事先设计如下的记录表,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引导教师参与学校课程教育改革工作和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的评价方案。一、评价理念 1.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强调评价的针对性。2.注重教育

教学

实践,强调评价的过程性。3.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强调评价的主动性。4.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强调评价的综合性。

5.注重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强调评价的实效性。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专项性评价表

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篇五

“教学质量月”活动是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的又一件大事,各校非常重视,各校校长一直对质量月的各项工作进行直接的指导,各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进行动员,学校各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利用黑板报、橱窗等开辟“质量管理月”专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

各校行政领导都亲自参与教学常规检查,并且亲自参与学科研究课和展示课的听课和说课的赛课活动。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齐抓共管,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强化了学习风气,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使得第二个“教学质量管理月”活动健康的开展。

本次“教学质量月”活动,各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有:教师研究课活动,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教学常规检查,教师专业培训,学生作业展示,学生能力测试等版块。每个活动都有及时的反馈,圆满完成了质量月的各项任务。

1、 10月12日上午,在分水小学成功开展了教师说课比赛。本次比赛教师的参与面较广,共有来全镇 13名教师参加了这一次的教学说课比赛,此次说课比赛各参赛教师在赛前都进行了精心和充分的准备,从说课教案的编写到课件的制作,从时间的把握到教法的运用,都力求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们把这次活动当做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在比赛中他们用流利的语言阐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从比赛中可以感受到,每位参赛者的教学能力都比以前有长足的进步,他们那种高度认真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10月18日中心初中在分水中学进行了中学化学、英语课的教学比武活动。参加观摩研讨的教师共35人,两所中学的4人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展示,4人的课堂教学展示教学风格各异,都注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了教学重点,利用教学媒体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体现了洋思的教学理念。

3、10月20日各校按中心初中要求举行了学生读书及养成教育心得作文赛。

4、教学常规视导:按照质量月活动方案,10月14-16日中心初中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教学常规视导活动,本次活动分两个视导组,视导内容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学校安全工作。采用了看、听、评、交流的形式。看:学校师生的行为习惯,校容校貌,学校管理档案,学生大课间活动情况,领导干部的教育教学情况等;听: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汇报,听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评:评教师课堂教学成败。交流:交流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每到一所学校,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对学校全方位的视导。上午听课,评课和上课教师面对面的采取拉家常的形式交流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下午看学校管理档案,看没有被听课教师的教学常规档案,看学生管理,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安全管理措施档案。

5、中心初中以推门听课的形式对全镇学校教学进行评教,共听推门课20次,及时的和授课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收集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测评意见,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6、各校按中心初中要求,指导教师把握分层教学的教学特点,解决有效教学课堂重点不突出,难点又解决得不好,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加强与学生、教师、学校交互,提高作业批改等活动质量。

7、要求各学校心理辅导员抓实学生心理辅导,于期末形成核心课程教学档案。

8、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写字的规范、格式的规范,做作业要戒急、戒燥,要当日事当日毕),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本月开展了学生作业检查评比和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两个活动,由于这两个活动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各校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论是从学习习惯,还是行为习惯、礼仪等都有了较明显的改进与提高,通过活动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9、在10月份我们开展单元检测教学质量分析会,通过对各校的质量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更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为诊断教学提供了依据,从而便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步伐,逐步使教师向研究型、科研型、反思型发展,以期通过活动,从根本上促进全镇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次“教学质量月”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回过头来认真审视、冷静地反思以后,发现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听课及检查中发现,有的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不能突出重点,照本宣科,缺乏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不知道如何备课、讲授和板书,认为只要把课本内容读出来、写出来就是上课。特别是对教材的钻研和处理不当现象比较普遍,未能提取知识的精华,画龙点睛地引导学生。有的教师虽对教学内容熟悉,但精力投入不多,讲述、板书和思路都显得零乱、粗糙、随意、效果不佳、字迹潦草、满板“涂鸦”。

2、赛教课大多趋于完美,铺底的痕迹过重。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很少出错,有的学生甚至一口气能流畅地说出一大段话,很像课前就已背好答案。不接近真实的课就不是好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够踏实,有的教师一节课设计的合作交流环节过多,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把学生活动落到实处。

3、在教学反思活动中,大部分教师都能以本次活动为依据,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反思或论文。但有少数教师视为形式,或在网络上摘录一些,或随意写几句,质量不高。

1、认真总结课堂教学中好的经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寻找教学规律有待加强。要求各校对测评及班级集体意见不好的教师,找其谈话,指出缺点,能够接受,又能表示改正的授课教师继续聘用。

2、对所有听课后的任课教师,反馈其听课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限期改正。

3、各校要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虽然,通过十月份教学质量月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进,能力有所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有所提升,但这只是一个开头,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以十月份教学质量月的活动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全镇教育教学质量,以此更好的使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分水中心初中

二0xx年十月

推荐访问:教师 合集 教学质量 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合集) 教师教学质量提高措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