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制度

时间:2022-09-08 09:5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制度,供大家参考。

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制度

 

 游城乡 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社会治安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及时准确地分析研判社会治安形势,掌握社会治安的总体形势、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加强重点领域态势、特点、成因的分析和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及群体性事件的形势研判,增强社会治安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随时掌控全镇维稳大局,倾心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例会制度 1、各村每月 10 日以前,都要召开本村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例会,并形成专题报告。镇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例会的时间原则上为每月 10 日,镇上有统一工作安排或重大活动另行通知,遇节假日顺延。

 2、遇有重要敏感时期、重大活动、或出现带有倾向性的治安热点问题,随时组织专题分析,及时指导部署工作。

 3、各村每月社会治安分析会后,都要形成专题报告报镇党委、政府。镇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例会后,也要形成研判报告,报上一级政法委、综治办。对一些地方一段时间内高发多发的案件,应视情在一定范围公开预警,以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减少可能受到的伤害。

 二、研判重点 1、辖区内社会治安的总体形势、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2、研判期内社会治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形式;辖区内各行业、各单位社会治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社会矛盾纠纷发生数、调解数、调处成功率;群众来信来访情况,有无越级上访;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发生和人员伤亡情况。

 4、刑事、治安案件高发的区域分布和类型特征。公安机关掌握的重大刑事案件、系列案件、多发性案件发展情况;区域性或阶段性普遍出现的治安问题;案件高发区域的分布情况;违法犯罪人员的构成及特点;由于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治安防范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等。

 5、国家安全部门掌握的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重要问题。

 6、对策建议。包括对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建议,对一些重点类型案件和重点发案区域进行重点打击和防范、对一些治安混乱和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的对策建议,对一些部门和单位加强内部安全保卫和防范工作的建议等。

 7、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及安全感受。

 三、基本原则 1、宏观把握的原则。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要从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大局着眼,宏观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治安的内在联系,深入剖析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预测可能出现的社会治安趋势,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突出重点的原则。治安形势分析要突出辖区内一段时间社会治安的主要问题,并围绕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找准工作着力点,提高部署和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3、具体深入的原则。治安形势分析要有观点、有分析、有依据。治安问题和发案情况,要具体到区域、单位、部位、时段、案件类型和犯罪高发人群;分析查找原因要切合实际,对策建议要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注重实效的原则。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要着力于改进和加强工作,推动解决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要侧重于深入查找问题,研究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治安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对策建议,要采取听取汇报、专项督察等形式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改进工作。对未完成工作任务、未落实防范措施的部门和单位,要进行责任追究。

 四、组织领导 1、成立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派出所、司法所、武装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情况收集汇总,提出初步综合分析研判报告和抓好有关单位和部门整改措施的督察落实。

 2、镇综治中心成员单位负责人、各村主任要按时参加每月研判例会,并从各自的工作范围出发对辖区治安形势提出分析研判意见,为综合分析研判及时提供信息、数据等相关资料,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3、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管理内容,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对不按规定及时分析研判或研判工作质量不高的,要从严扣分。

推荐访问: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制度 研判 社会治安 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