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8 20:1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情况调研报告

 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简称“新网工程” )

 , 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解决“买难卖难” 问题的重要举措, 是为广大农民群众办的实事, 是供销社系统适应时代要求、 强化自身功能, 提高服务水平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发展现状 2010 年, 全系统实现商品销售总额 8000 万元, 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 5000 万元 。至 2010 年, 已组建中心基层供销社 6 家; 参股和吸收加盟农资龙头企业 1 家 ; 组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龙头企业 1 家; 建设“新网工程” 示范店 80 家; 发展综合服务社10 家; 组建行业协会 2 家; 指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5 家。

 二、 主要做法 ( 一)

 争取政策支持,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政策支 持是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环。

 高县供销社及时向县委、 政府领导请示和汇报, 与职能部门全面协调衔接, 获得了县委、 政府的支持。

 ( 二)

 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服务平台。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是一个科学体系, 这个体系要能够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期和长远的要求, 要能够满足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要能够满足广大农村、 农业、 农民

 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物质消费需要。

 县社创新思维, 将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首要任务, 使其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建设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平台。

 县社组建了利达公司。

 以该公司为农村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网络龙头企业, 将农资商品连锁配送到全县各乡 镇村, 满足农业、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联锁经营网络。

  建设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服务平台。

 县社设立了鸿盛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 以该公司为龙头, 开展农村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服务工作, 但由于农村废旧物资网络建设的基础较差, 因此, 该公司的经营仍在探索和起步阶段。

 开展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示范店” 建设。

 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示范店” 是农村流服务网络体系中为提高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效率, 改善村民购物环境, 使村民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到象城里人一样的消费服务的网络终端, 是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的组成部分。

 县社按“改造、 加盟、 优化、 提升” 的原则, 至 2011 年 6 月, 已在全县19 个乡 镇择优选建了 80 家“新网工程” 示范店。

 这些示范店都按现代超市的经营形式进行经营, 其良好的服务形象、 服务质量、 服务态度, 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消费需求。

 指导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

 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县社把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供销社参与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长期战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 为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同时, 农民增收、 农村富裕也相应促进了农村流通服务业的发展。

 因此, 县社积极指导帮助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 助农增收。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日 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滞后, “新网工程” 建设急待形成长效机制。

 全县规划“新网工程” 网点 100 家, 80%的行政村建设综合服务社。

 现已建成“新网工程” 网点 80 家。

 但是这 80 家基本上停留在挂牌和资金扶持上, 日用消费品的配送还没有开始进行, 这主要是因为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滞后,从中央到地方配送系统没有形成。

 这就不能给网点配送质量可靠, 价格低廉的商品,就不能与网点建立密切的关系, 供销社与网点之间缺少一条强有力的纽带, 长效机制没有形成, 因而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农村的消费格局和现状。

 ( 二)

 县委、 政府的相关政策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县委、 县府要成立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领导小组的主要领导和成员没有确定, 办公室也没有正式挂牌和开始办公。

  ( 三)

 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还缺乏群众基础, 群众的参与热情还没有被发动起来。表现在大多数村民不知道有“新网工程” 建设这件事, 还不知道“新网工程” 建设与其自身的生产、 生活有什么关系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便利和好处。

 比如当初次与一些商店业主谈起“示范店” 建设时, 他们表情谈漠, 热情不高。

 ( 四)政府尚未把村级流通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村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村级流通服务硬件设施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 对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如通村公路建设等已投入并正在加大投入, 而对流通服务硬件设施, 既无规划, 也无投入。

 地方财政也没有安排专项预算资金。

 ( 五)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步履艰难, 已建立起来的也尚未从根本上发挥其带动作用。首先从政策和法律上没有赋予供销社的职责。其次从目前供销社的现状来看, 缺乏优势。

 县级供销社通过企业改制后, 已失去了资金、 人才、 技术、 信息、 储存、 销售等方面的优势。

 ( 六)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的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还不够强 。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还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主要体现在供销社企业“物资下乡 ”和“农产品进城” 等连接产销、 双向流通的网络建设纳入政府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相关配套政策缺失, 导致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其次供销社改制以后自有资产、 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银行贷款艰难, 导致企业资金短缺, 制约了企业的不断扩张与发展。

 四、 几点建议 ( 一)

 进一步明确县供销社做为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主体地位。

 首先, 明确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领导机构成员名单, 应以抓农村、 农业工作或抓商贸流通的县领导为组长, 县供销社主任为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其他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包括各乡 镇、 村的负责人为成员。

 明确办公室的职责, 明确市供销社是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的业务指导单位。

 其次, 启动目标考核责任制, 对相关单位进行目标责任考核, 奖惩兑现。

 ( 二)

 加快日 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

 配送中心的建设是“新网工程” 建设能否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 是从形式到内容的有机统一, 因此, 县级要与上级新合作衔接和配合力争用 2 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好配送中心。

 ( 三)

 加大对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宣传力度。要以乡 、镇、 村组为宣传平台, 将有关新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宣传材料通过各种有效媒体如报纸、 通讯、 简报、 期刊等发送至宣传平台, 通过这些宣传平台广为宣传, 使广大组织及村民广为知晓, 踊跃参与。

 ( 四)各级政府及基层政权组织应将乡 镇村级流通服务网络硬件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范畴统筹安排。

 安排适当的财政预算以以奖代投等方式解决部分资金, 其余所需资金按合作制原则可以由社员自筹解决。

 ( 五)

 在抓“示范店” 建设的同时, 结合乡 、 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重点抓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

 务求综合服务社内具备一个农资小超市, 一个日用消费品小超市, 一个农副产品、 废旧物资收购点和一个合作医疗室或小药店, 一个文化娱乐室。

 既使是暂不具备条件的项目, 也要预留。

 为与《农民专业合作法》 对接, 可将村一级综合服务社统一命为“××村流通专业合作社” 。

 这样做, 从形象上便于县供销社对其进行业务指导。“村级流通专业合作社” 要按照《农

 民专业合作社法》 的规定组织建设。

 可采用供销社、 村委会、 其他经济组织参股、 村民入股等多种产权形式组建。

 ( 六)

 加大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龙头企业实力建设。

 龙头企业是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推动力量和网络系统运行的维稳力量, 是关键环节, 因此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至关重要。

 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所不可缺少。

 县供销社现参股建设的“利达贸易有限公司” 能够完全满足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所需的日用消费品配送需要, 现尚有很大的资金缺口, 因此政府应给予其专项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 帮助企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推荐访问: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新农村 网络建设 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