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受城市与城市感受,供大家参考。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美学 结业论文
姓名:
李刚 学号:
031510125 指导老师:
赵玉凤 单位:
河南城建学院
感受城市与城市感受 姓名:
李刚
学号:
031510125 单位:
河南城建学院 【摘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域文化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城市美。
美好的城市不仅仅是环境优美, 文化是其美的根本原因。
每个城市都有其地域性, 城市发展不能胡乱照搬别的城市的建筑和景观, 应该创造出符合地域特色的景观。
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是苍白的, 城市是渐进演变的。
城市设计要延续历史文脉, 建筑要与周围环境相衔接, 体现出延续性和创造性的结合。
城市美不美不在于建筑个体有多漂亮, 而在于它所具有的特色, 在于它带给人们的那种厚重的文化底蕴, 清晰的历史文脉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
鹰城 地域 文化 郑州
一、 引言 平顶山市, 西靠伏牛山, 东接黄淮平原, 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 中国煤炭工业城市。
平顶山春秋时为应国, 应国以鹰为图腾, 古典汉语“应”“鹰”通假, 因此平顶山别名鹰城。(图 1)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 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 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地处京广、 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 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
1957年建市, 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丰富的自然资源、 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 越来越为中外所瞩目, 现已成为以能源、 原材料工业为主体, 煤炭、 电力、 钢铁、 纺织、 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曲艺城。
2003 年, 平顶山市被确定为中原城市群九个中心城市之一, 被誉为中原之崛起城市。
一、
感受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城市美的源泉。
地域文化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它包含了许多不同体系、 不同特色的文化遗存, 他们是创造不同城市美的基础。
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历史性的建筑、 园林、 塑料等文化遗存, 他们是过去时代环境艺术的结晶, 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历史文化遗存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所在城市的代名词, 他们的标志性是人们认识一个城市的直接手段。
正如我们提到某一个城市的名字, 就会自然而然的喊出那个城市中的历史名字一样。
例如, 鹰城平顶山。
平顶山市的历史可追溯到五、 六千年以前。
现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
商周时代, 这里是应国。
新中国成立后, 平顶山经过多次行政上的调整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对于平顶山这样的地域特色的城市来说, 保护的意义远远大于“实现城市的现代化”, 而且, 现代化的含义也远不是仅仅停留在宽阔的马路, 高层的建筑,“欧式” 的风格这些肤浅的意义上。
集中反映文化历史的老城区, 古城遗址, 文物古迹, 名人故居, 风景名胜以及长期以来已被认为是城市标志的历史建筑, 历史价值较高, 造型优美, 对丰富城市环境面貌有积极意义的历史建筑等, 都对城市的空间形态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沙里宁说: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 同时他还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 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香山寺的保护就是一个例子。香山寺是我国最老的寺庙之一, 平顶山香山寺建于东汉末期, 大约在汉灵帝光和年间, 比白马寺晚约百余年, 历经汉、 魏、 晋、 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 清, 迄今已有 1800 多年的历史`。
中国各地有很多香山寺, 比较著名的有 18 家, 最著名的有北京香山寺、 洛阳龙门香山寺等,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香山寺文化现象。
在这众多的香山寺中, 平顶山香山寺是建筑最早的东土“真香山寺”。
平顶山香山寺是汉化观音菩萨第一道场, 得道正果原地, 是名符其实的汉化观音故乡 。(图 2)
香山, 又名火珠山, 位于宝丰县城东 15 公里 处大、 小龙山之间。
古今驰名的香山大普门禅寺 ( 俗称香山寺 ) , 便座落在火珠山巅, 系古代佛教寺院,原称 " 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 " 。
唐时寺 塔并存, 宋、 金、 元、 明历代均有修葺或重建。
此寺原规模宏大, 寺内殿宇亭阁, 宝塔铜钟, 其甚为壮观, 为河南省佛教名刹之一。
后来, 寺庙殿宇毁圮。
明末, 香山寺遭之兵火, 殿宇皆尽。
清顺治初年重建, 至康熙年间历时五十余年。
清末, 香山寺又逐渐颓败, 到解放初期,已是年久失修, 仅存观音大士塔和几通碑刻。
解放后, 香山寺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政府拨款对香山寺塔及附属文物进行了修葺加固。
1982 年以后, 有关部门对香山寺塔及附近现存文物进行了修葺加固。
香山寺坐北朝南, 寺后县崖峭壁, 怪石嶙峋, 寺前坡度稍夷, 有石阶 120 多可达寺门。
寺内有北宋熙宁元年 (1068 年 ) 重建的大悲观音大士塔, 为八角九级密檐 式砖塔, 造型别致,古雅秀丽。
塔基向南有一洞, 为玉佛洞, 内有 " 玉石佛 " 一尊, 体态端庄, 双目欲睁似闭, 神气超脱; 塔底层有 " 千手千眼佛 " 一尊, 立于洞中。
塔北为广生殿, 塑送子娘娘。
后有 " 大雄宝殿 " , 红墙绿瓦, 风韵 别致, 殿内供文殊、慈航、 普贤三尊大佛, 身高丈六, 像貌慈祥端庄, 悠然盘坐莲花。
佛前左右两侧排列着十八罗汉, 神态各异。
三佛后面有佛门护法韦陀一尊, 威严魁岸。
寺院内碑碣林立, 较为珍贵的有宋观文殿大学士蒋之奇撰文、 蔡京书写的《大悲观音道证史话碑》; 明代戊辰科状元、 书画名家刘若宰书写《重修大悲观音塔碑记》 狂草碑; 金代广平郡开国侯驸马都尉乌林答天赐与其妻唐国公主所立的《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 碑等。
如今的香山寺以尽人所知, 大香山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承。
我们在瞻仰的同时, 也深深的感受到了香山文化的影响。
寺庙, 作为一种文化存在, 历来都不是单一的宗教活动场所。
除接待挂单的行脚僧之外, 还为过往的商旅、 游子提供食宿。
凡名刹古寺都有名人题咏, 这是一种文化活动, 也是一种商业行为。
而今以经典的寺院建筑和佛教文化带动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 就是对这种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二、
延续历史文脉 所谓历史文脉:
一个城市, 一个国家, 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及历史源远。
可以说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风格, 文化风茂, 历史记录, 特别是一些古代有
名气诗人, 更是对此地有着影响力, 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从一个城市上来说, 就像一个人的性格, 必定有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都和历史文脉有着相关的联系, 我们常说我们的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 这是一个历史文脉。
从历史上讲, 从中国的四大发明上也可以阐述我们国家的文化历史。
平顶山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 叶姓华人始祖沈诸梁、 唐代著名诗人元结、宋代名将牛皋、 清代小说家李绿园等名家的故里,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的家乡 , 世界刘姓和叶姓华人的祖地。
宝丰县一年一度的农历正月十三马街书会, 绵延 700 余年, 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由此宝丰被中国曲协命名为 “曲艺之乡 ”, 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
不幸的是平顶山开放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未能真正体现历史文脉, 开放空间的设计与建设未能与平顶山的起源, 发展过程相结合。
如, 没有充分体现出“鹰城”的由来, 也没有体现出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等。
而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雕塑上; 城市雕塑不仅能美化城市景观, 还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是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整个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虽然和平路步行街上有一些雕塑能体现出矿业城市的特色, 但其他一些开放空间却很少体现, 从总体来看, 平顶山市城市雕塑建设缺少整体规划, 未能充分体现城市的特色, 缺乏精品。
究其原因是平顶山没有一个能够准确体现自身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的定位, 忽视了历史, 人文背景, 导致城市雕塑未能代表城市的灵魂。
三、
搜寻城市之最 城市之最是城市的骄傲。
然而平顶山有诸多的骄傲。
应国古都, 千年鹰城、 妙善公主, 千手千眼观音起源地——香山寺地——香山寺、 温泉之乡 ——鲁山上中下汤 、 长城之父——楚长城 、 世界最大铜佛——京灵山大佛 、 世界最重铜钟——世纪铜钟 、 中国第二大陆地井盐——叶县盐田 、 中国北宋时期
大文豪之墓——三苏坟 、 集北雄南秀为一体的过度带奇观——石人山 、 世界刘姓发源地——昭平台水库 、“叶公好龙” 叶公居住地、 埋葬地——叶县 、 世界叶姓发源地——叶县 、 中国延绵近千年的书会——马街书会、 中国曲艺之乡 ——宝丰 、 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 ——平顶山(河南省汝州市、 平顶山宝丰县)
、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鲁山 、 中国冶铁文化之都——舞钢 、 中国曲艺城——平顶山 、 中国书法城——平顶山 、 中国三大高压开关之一——平高集团 、亚洲最大、 世界第二的帘子布生产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 中国清香型国酒——宝丰酒 、 中国五大火力发电厂, 华中电网骨干——姚孟电厂 、 中国先秦伟大思想家墨子的故里——鲁山 、 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县衙——叶县县衙。(图 3)
平顶山产业优势突出, 矿产资源丰富, 拥有能源化工、 装备制造、 特种钢材、新型建材、 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支柱产业。
平顶山有“中原煤仓” 之称; 盐储量 2300 亿吨, 是我国第二大井盐产地; 铁矿石储量 6.6 亿吨, 是全国十大铁矿之一。
这些城市之最都是平顶山的文化, 都是平顶山人的骄傲。与北面的郑州不同,平顶山没有像郑州一样的地理区位优势, 没有成为像郑州一样的全国的交通枢纽, 然而就是这些独特的城市之最, 使得平顶山与众不同。
四、
文化差异的结果 差异成就特色。
同样是黄河中下游城市, 位于平顶山北面城市郑州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比较对象。
郑州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主要城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 商朝都邑,今河南省政治、 经济、 教育、 科研、 文化中心。
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和平顶山相同的是同样是历史文化名城, 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的郑州已是中部崛起城市的主要力量, 城市建设蒸蒸日上。
郑州已不再是脏乱差的地方, 绿城郑州成立郑州的标志, 皇帝故里闻名海外, 以及商朝古都。
在这点上发展的经验值得平顶山的借鉴。(图 4)
建筑的地方性是城市在一定的自然环境, 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是所在地区和城市的文化财富, 是构成城市特色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在科技, 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地方文化的趋同化日益扩大。
弗兰普顿曾把这种无视地方文化的“国际主义” 的建筑称之为“全球文明” 的一部分, 并加以否定; 相反, 他肯定那种新生地方文化, 汲取地方传统的做法, 他将其称之为“世界文化”。
很显然, 如果不注意地方性的问题, 城市将会失去特色, 没有特色的城市, 那里能谈得上美呢?
一座城市, 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
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城市美首先体现在对场所精神的理解和传承上。
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空间和场所的关系:
城市空间是有边界的、 有用途, 形体上相互联系, 特征上容易识别的物质表现。
而场所的含义在于, 只有当空间从他所处的历史事件、 社会文化、 人类活动等特定条件中获得了文脉意义时, 他才能被称之为场所(Place)。
平顶山市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城市设计一定要传承历史文脉, 体现平顶山的历史特色。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应该与城市起源、 发展过程相结合, 应充分体现“鹰城” 的由来与历史文化特色。
加强对香山寺, 风穴寺的历史文化保护, 建设纪念性广场, 纪念刘姓和叶姓的发源, 墨子故里, 开放空间的配套设施, 建筑小品应注意体现平顶山市深厚的文化历史, 尤其是注重墨家思想的体现。
城市雕塑的设计应深度挖掘城市特色, 充分体现矿业城市、 马街书会、 叶县县衙等特色文化。平顶山是一个新兴的矿业城市, 如何建设与矿业城市和山水城市相符合的人性化城市, 将会是平顶山市在未来城市建设道路上不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 E. 沙里宁著. 城市 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
顾启源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
. 马武定. 城市美学.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
. 凯文. 林奇. 城市意象. 华夏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