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三个特征【优秀范文】

时间:2022-09-12 11: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乐音三个特征【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乐音三个特征【优秀范文】

 

 3.2 乐音的三个特征 一、

 教学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教科版初二物理 (1)

 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 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 初步学会利用仪器进行探究, 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波的图形,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 还要借助于仪器, 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乐音的三个特征 难点:

 音色的认识 三、 教学方法 启发、 讲解、 讨论 四、 实验教具 电脑多媒体 五、 教学过程 老师: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 , 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

 , 大家觉得这段音乐好听吗?

 学生

 好听 老师:

 我们把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相反, 杂乱的声音就是噪声 1、 音调 老师:

 这儿有八个烧杯, 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 老师用小棒敲击这八个杯子, 请大家观察声音有何不同?

 学生:

 调子变了。

 老师:

 这八个装水的杯子就是老师自制的水琴。

 请大家再听一下这两个音又什么不同(再次敲击水琴的 1 和ī)

 学生:

 第一个更低, 第二个更高。

 老师:

 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乐音三特征中的第一个特征, 音调。

 (边说边在乐音定义的上方板书课题:

 第二节

  乐音的三特征,

  并在乐音定义的下一行板书音调)

 老师:

 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的刻度尺、 橡皮筋或梳子, 看看能否改变音调。

  (学生纷纷动手, 试着改变音调, 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

 请大家都来交流一下, 看如何改变音调?

 学生 1:

 (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

 我是利用长刻度尺, 改变尺面伸出桌面的长度, 用相同的力拨动, 发现现音调变了, 且尺面伸出越短, 音调越高。

 学生 2:

 (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

 我利用套在盒子上的橡皮筋, 用笔将橡皮筋垫高, 弹拨橡皮筋。

 两次实验改变笔所垫位置, 保证用力的大小。

 我们发现, 被弹拨的橡皮筋越短,音调越高。

 老师:

 同学们的方案设计真不错。

 大家再按刚才交流的方案进行实验, 请注意观察, 我们到底是改变了声源的什么来改变音调的?

 (学生再次动手实验, 并仔细观察)

 学生:

 我发现尺面露出得越短, 振动越快, 我想是振动的快慢影响了音调。

 (其它组受到启发, 也都得出类似结论)

 老师:

 所以说音调的决定因素就是声源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大, 也就是振动得越快, 音调就越高。

  2、 响度 (老师拿起一面鼓, 同时用鼓槌一次比一次用力敲击鼓面)

 老师:

 你们现在听到的声音是音调发生了改变吗?

 学生:

 不是, 是声音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老师:

 很好, 这就是乐音的第二个特征——响度, 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边说边板书)

 老师:

 现在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两个音叉, 一个乒乓球)

 ,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看响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播放视频)

 学生:

 音叉的声音越大, 乒乓球离开音叉越远 老师:

 也就是音叉振动越大。

 在物理中我们常用这种方法将一些不易观察的现象放大, 变得易于观察, 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物体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现在大家说说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 学生:

 由振幅, 而且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老师边板书)

  (老师拿起鼓轻敲, 同时慢慢在教室里环绕走一圈)

 老师:

 我刚才保持相同的力边走边敲鼓, 你们听到的鼓声有何不同?

 学生:

 老师离我近时, 听到的声音响; 老师离我远时, 听到的声音小。

 老师:

 对于这个现象, 大家有什么想法?

 学生:

 我想, 响度还应该与距离有关。

 (板书:

 响度还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老师:

 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

 来表示 3、 音调与响度 老师:

 那是不是音调高的响度就大呢?

 学生:

 有的说“是” , 有的说“不是”

 老师:

 例如“我不能与他合唱这支歌, 他发音太高, 我唱不上去”. 这儿的“高”是指什么?

 学生:

 音调高 老师:

 “我听不见你说什么, 请你的声音再高一点. ”这儿的“高”指的又是指什么?

 学生:

 响度 老师:

 有没有更形象直观的方法来研究声音 音调和响度呢? (示波器展示音调和响度的波形图)

 思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吭高歌” 中的“高” 指的音调高 B、 “细声细语” 中的“细” 指的是音调低”

 C、 “尖声细嗓” 中的“尖” 指的音调高 D、 “起音太高上不去” 中的“高” 指的是响度大 4、 音色 老师:

 现在请同学们听一听下面几种声音, 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他们分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利用多媒体播放琵琶、 二胡和古筝的声音)

 学生:

 老师播放的是琵琶、 二胡和古筝的声音 老师:

 你没看见怎么知道是它们的声音呢?

 学生:

 因为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声音。

 老师:

 很好, 这就是乐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 即不同物体的声音有自己的特色, 音色也叫音品。

 平时我们能听声辨人, 听声辨物, 就是利用了音色。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 结构决定的。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波形的不同(播放)

 5、 应用 老师:

 我们现在看一段视频。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灌开水的视频, 当开水快满时, 停止播放)

 请问:

 开水快灌满时, 声音的什么特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学生:

 音调越来越高。

  老师:

 你们觉得此时的声源是什么?

  (有的学生说是水, 有的学生说是空气, 让学生接着看完剩余的视频。

 看完后学生了解到是开水装得越满, 空气柱越短, 振动越快, 音调就越高)

 老师:

 管弦乐器是如何改变音调的呢? (播放视频)

 老师总结 弦乐的音调

 管乐的音调——空气柱的长短 老师:

 在一个酒店开张之际, 为了热闹, 老板请了威风锣鼓队, 若老板想让气氛再热烈些,你会向老板建议让这些鼓手怎么做?

 学生:

 请他们用更大的力敲鼓, 因为这样可以增大振幅, 从面增大响度。

 6、 总结

 定义 决定因素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

 频率大, 音调高; 频率低, 音调低 响度 声音的大小(强弱)

 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音色 声音的特色 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和发声方式不同, 发出的音色就不同 7、 课堂练习 1. 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 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 音调低、 响度小; “女声” 音调高、 响度大 B“男声” 音调高、 响度大; 女声音调低、 响度小 C “男声” 音调高、 响度小; 女声音调低、 响度大 D

 男声音调低、 响度大; “女声” 音调高、 响度小

 2. 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 ______的叫声音调高, 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3. “闻其声而辨其人” , 最重要是因为各人声音的(

  )

  A 音量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响度不同

推荐访问:乐音三个特征 乐音 特征 优秀

上一篇:乐音三个特征 下一篇:横幅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