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时间:2022-09-12 20: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供大家参考。

如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如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是近年来江苏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头戏。“十一五”期间, 江苏省约 1 万个规划保留村庄人居环境得到初步整治, 占规划保留村庄总数的 25%,整治工作进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使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推进城乡 一体化发展,江苏省各级环保部门正不断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

 江苏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什么?

 江苏如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一):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经验

  统筹推进城乡 环保规划编制, 力争环保规划不留缝隙。

 以重点流域治理规划为带动, 对太湖流域、 淮河流域等重点控制单元内的城镇、 乡村污染治理进行统筹规划, 加强对点源、面源的综合整治。

 编制全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划分 12 类、 472 块, 约占全省国土面积 22%的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价值的保护地进行重点保护, 并与主体功能区划工作进行衔接, 大区域、 大尺度地维护城乡生态安全。

  统筹推进城乡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力争环保建设布局不留空白。

 2005 年 7 月, 江苏省启动了以“六清六建” (即清理垃圾, 建立垃圾管理制度; 清理粪便, 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 清理秸秆, 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 清理河道, 建立水面管护制度; 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排放制度; 清理乱搭乱建, 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全省 6000 多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太湖流域实现城乡 供水安全保障系统, 苏南地区所有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 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

 县乡河道清淤、 卫生户厕改造、“一池三改”、 规模化畜禽粪便处置、 农村造林绿化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统筹推进城乡 生态示范创建, 力争环保基本公共服务不留缺失。“十一五” 期间, 江苏省加快生态市、 县建设步伐, 在县域、 市域范围内开展城乡 生态环保一体化建设。

 目前, 全省已形成“苏南全面开花、 苏中重点突破、 苏北大力推进” 的创建格局。

 此外, 根据国家生态示范建设的总体要求, 大力探索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推动已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县(市、区)的地区不断深化创建工作, 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将生态环保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切入点, 持续带动新农村建设, 充分扩大环保公共服务的惠及面。

  统筹推进城乡 环保政策对接, 力争环境管理不留空档。

 一是加强地方立法工作。

 研究推进农业生态保护、 土壤污染防治、 畜禽污染防治、 秸秆综合利用等法规规章制定。

 二是加强镇村环保机构队伍建设。

 落实乡镇环保职责, 推广乡 镇环保分局、 监察所和村环保监督员的设立。

 三是加强财政支持引导。“十一五” 期间, 仅省级财政环保投入各类资金达到 60 亿元,其中太湖治理专项资金每年达到 20 亿元, 太湖流域地区市县财政新增财力 10%~20%都要用于水污染治理。

 同时, 各地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 力度, 给予行政事业费减半、 税费优惠等政策支持。

 四是加强资源整合。

 针对农村环保涉及面广、 资源分散的状况,从 2006 年起, 省财政每年安排 3000 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 带动其他涉农

 资金有效投入, 至今共建成 800 多个省级示范村。

  2011-11-23《中国环境报》

  江苏如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二):

 农村环保工作有哪些薄弱环节?

 虽然近年来江苏全省上下围绕农村环境保护做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认识的、 历史的、 经济的及社会的原因, 江苏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

 目前, 全省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七大问题:

 一是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相对于城市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 各级政府多年来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及治理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研究不多, 农村环境保护地位低、 基础差、 难推进, 少数地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二是农村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不适应。

 当前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基础上的, 不能适应农村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

 三是农村环境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

 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 基础弱, 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面源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立法尚处于空白, 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四是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薄弱。

 县以上环保部门的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上, 许多县环保局没有单独设立负责农村环保的职能科室, 多数没有专门人员负责。

 五是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

 各级政府在城市环保和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投入较大, 但在农村环保方面投入十分有限。

 六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七是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

 农村环境保护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 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

  2011-11-23《中国环境报》

  江苏如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三):

 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针对这些问题, 在“十二五” 农村环保工作中, 江苏省有关部门多措并举, 着力做到“四个抓好” :

 一是抓好组织领导, 确保把农村环保放到重要位置。

 增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同时, 建立“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 环保牵头、 部门协同、 联合推进” 的工作机制。逐步推行县、 乡 (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 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

 指导县、 乡 (镇)开展环境质量考核, 定期公布考核结果,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评定、 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用考核这根杠杆推动农村环境保护。

 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环保规划, 做到科学可行,避免走弯路。

  二是抓好镇村环保力量建设, 确保工作有人落实。

 积极推进在乡 镇普遍设置专门的环保行政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环保行政管理人员, 并明确一名乡 镇领导重点分管。

 在行政村均设立环保监督员, 明确分管领导, 明确专人负责环保管理, 确保农村环保队伍组织落实、 工作落实。

  三是抓好宣传教育, 真正把农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

 开展环境宣教进乡 镇村活动, 运用文、 图、 音、 视、 网并用的立体化表现形式, 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生态文明宣传文化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弘扬生态文化, 强化农民群众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大力推广义务环保监督员等公众参与制度, 鼓励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之中来。

 制定必要的乡 规民约, 以规范农民群众的环境行为。

  四是抓好经费保障, 确保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到位。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

 目前, 投入问题已成为推进农村环保的瓶颈问题。

 加强农村环保工作,需要县以上政府加大投入, 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县以上政府投入。

 要建立完善“政府引导、 市场推进” 的投入机制,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

  2011-11-23《中国环境报》

 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推荐访问:如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村庄 人居环境 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