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摘 要:
课程改革已经充分意识到学生是教育之本, 是教育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
无论是改变课堂教学思路, 亦或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 他们有着鲜活的生命, 丰富的想象, 放飞的灵感, 敏感的自尊和崇高的理想。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我们在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
求知欲; 历史; 教学灵活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661(2013)09-090-01
思维是智慧的源泉, 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历史效率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重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由教师唱独角戏, 更要重视师生互动。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动性、参与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实现教学目的。
这就需要做一下几点:
一、“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中, 设悬念, 多质疑,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认为: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亚里士多德也说过:
“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多问几个为什么”, 即对教材多发问, 向学生多提问。
多质疑, 设悬念, 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 形成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 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
应以问启之, 以问导之, 讲究设问的时间、 方法和技巧, 适时进行, 科学安排。
设问应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课前预习时,提供给学生问题, 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这类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课堂中设问重在分析教材,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本质特征, 这类问题要有指导性、 剖析性。
如: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其直接原因是什么, 中国为什么进行禁烟运动, 英国为什么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主要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 再加上中英出口对方的商品在对方国家的需要不同。
这样就把鸦片战争爆发跟中国的经济特征和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一支粉笔、 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即使老师口才再好, 如果每节课都是老师的“独角戏” 学生也会厌烦的。
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我进行了 历史专题讨论课的尝试。
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 安排了一节活动课, 让学生就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举行一个辩论会。
那节活动课上, 同学们的表现令人惊叹。他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昂, 立场鲜, 论述充分并不乏个性色彩, 高潮迭起,情绪热烈。
原来, 给学生一个舞台就给了 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给了他们伸展心灵的空间。
除了 这样的辩论会, 还可以组织历史剧表演, 历史歌曲比赛, 历史典故故事会等等。
这些灵活多样的形式,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
正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 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二、 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 是创新的先导, 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
然而, 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 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 的作用, 而忽视了 学生“学”的手段, 这已不能适应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 的教学理念, 树立起“学生中心” 的新理念。
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
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 这抑制了 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因此, 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尊重生命, 体现以人性,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勇于抛弃旧的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 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接轨。
众所周知, 传统的教学理念讲究传授学科知识的单纯性, 过分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教” 的作用, 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
结果是教师惯于“一言堂”, 学生惯于洗耳恭听; 教师只求讲深讲透, 学生忙于强记强背、 被动接受, 全然没有思考与反复认识的余地。
教师不辞辛劳地讲完一节课后, 许多学生对一些重要的知识仍不甚了解。
可见它严重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而教学案教学则与之相反, 它注重让学生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在各种信息中, 锻炼和提
高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因此说教学案教学的理念先进, 生命力强, 应在教学中大力推广。
三、 教学方法灵活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欢快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
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 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 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
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 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 从而迸发思想的火花。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一是结合时事,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是借助实物、 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 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 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引发了 创新思维。
课堂是教育的阵地, 历史课程是对过去的总结, 教好历史是一种责任,是传授知识、 发展能力、 进行情感交流、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 能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 在艺术熏陶中受益,使其乐在其中, 增强学习的兴趣, 推动自主探究, 甚至成为其终身难忘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