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使命(全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
【摘 要】
文化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 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而且关系民生幸福; 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软实力部分, 而且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承担了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 并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了相应的文化战略。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文化历史; 文化使命
一、 研究党的文化使命的意义
文化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以及中国产党的文化使命这一问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文化举措
毛泽东十分强调文化的作用。
他在《新民主主义论》 一文中科学的分析了 文化与政治、 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指出: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上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而经济是基础, 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文化和政治、 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毛泽东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定义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为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也就是“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
新时期, 党在文化建设方面也紧跟时代的步伐。
当地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叶剑英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科学概念, 并将其纳入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框架中来。“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 抓精神文明建设,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里所说的文明即精神文明的意思。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为我们党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重要使命。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展是第一要务, 对于文化建设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从文化崛起走到文化发展, 再到文化繁荣。
三、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
(一)
发扬传统优良文化
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 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土壤, 中国千百年所形成的民族传统在近代的发展与演化, 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成长都有着内在的思想逻辑, 发扬我国的优良文化对我们党的成长有着重大的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坚持“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的原则立场,倡导有条件、 有选择的续承传统文化、 和发扬和民族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先生再次强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 特别是道德文化与礼仪文化, 我们党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在公民中的
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走到如今的世界大国, 实现了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崛起, 但在国民素质的提高中, 我们却又与其他国家相距甚远。
因此,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是要加强公民的教育, 特别是道德教育, 提高道德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
(二)
建设民主文化
民主制度虽然是西方政治文明的产物, 但却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要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文化就必须使民主本土化, 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文化。
1.
建设民主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我们建设的民主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文化, 要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我们的民主文化建设不能偏离这个指导思想, 不能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 要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文化建设道路, 否则, 就会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2.
建设民主文化要建立健全我国的民主制度
我国的民主是人民大众的民主, 制度建设是政党健全发展的支撑, 也是正当文化建设的有利保证, 它是以政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的。
中国共产党人所要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不仅包括党外民主制度, 也包括党内民主制度。
从党外民主来看, 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 但要完善民主制度却是任重道远, 党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障任免
代表依法履行职责、 发挥作用, 特别是在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同时, 要加强保障行使权利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健全, 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实现以群众为主体, 以民主沟通、 民主管理、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为主要内涵的民主治理, 有效保障和落实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表决权和监督权。
从党内民主来看, 党内民主适当的生命, 对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执政党的文化直接影响了 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 党内民主建设能很好的促进党带领群众建设我国的民主文化。
这就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 新的要求, 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要有突破和创新,“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 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石; 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完善党内权力架构和运行机制; 要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防止和有效遏制腐败。
(三)
发展创新文化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 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 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提高在于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的强化, 并升华为一种主题, 成为一种文化在社会中传播。
创新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有关的文化形态, 它主要涉及两方面:
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 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既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创新文化的过程中要完善创新文化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
创新文化的评价、 奖励和监督机制, 研究探索创新文化理论体系, 建设创新文化宣传普及平台, 使创新升华成一种文化在公民之中得到广泛的传播, 弘扬创新的时代精神, 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使大国成为强国。
要发展创新文化, 重要的是要培养更加突出的人才, 归根结底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机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人才才能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 才能弘扬创新文化。
(四)
整合文化产业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中国的文化建设一直被当作事业来认识与对待, 作为政治与阶级斗争的工具, 文化部门成为政府下属的一个职能部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 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就显得尤为必要, 文化产业在经济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个国家文化产业不发达, 不仅于其经济不利, 而且在思想政治上也会逐渐丧失主动权。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认为,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 通过“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同时, 也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进行文化创新。” 从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提升民族的生存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 由所存在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 而其有相对独立性, 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生产方式, 符合社会需求和发展的文化能加快社会、 经济的发展, 反之亦然, 反动的文化、 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文化能阻碍社会、 经济的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应弘扬不同的文化, 营造
符合和发展规律的良好文化氛围, 才能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才能保证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2] 黄楠森.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3]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使命 共产党人 中国 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