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村经济状况考察,供大家参考。
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村经济状况考察
[摘要] 长期以来关于中世纪晚期英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问题,国内外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通过对中世纪晚期农民土地占有面积、 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粮食产量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的考察, 认为该时期英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在长期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显著提高, 为其首先叩开工业革命的大门奠定了丰富而稳固的基础。
[关键词] 中世纪晚期, 英国, 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 K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3)02-0054-05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家, 而中世纪晚期是其工业社会的孕育和启动时期。
众所周知, 农业是工业革命的基础, 那么, 中世纪晚期英国农业发展水平如何呢?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没有达成共识, 而且争议颇大。
本文拟对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土地占有面积、 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粮食产量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考察, 希望通过以上分析, 透视英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发展轨迹, 以期深化对英国社会转型的动因和历史进程的认识。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公元 14—15 世纪, 特别是黑死病爆发以后, 由于英国人口大量减少,
土地资源充裕, 农奴制逐渐解体, 庄园组织名存实亡, 农民获得土地的条件变得相对有利。
领主为了吸引更多的佃农耕种土地, 放松了 租赁条件。如, 伍斯特主教地产由于降低了进入税, 租种土地的佃农增加。
除租赁土地以外, 农民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取得土地:
从其他佃户手中购买, 与拥有土地的寡妇结婚, 直接获取死去领主的土地或者是佃户因为迁徙而放弃的土地等等。
达勒姆郡考普柏雷的威廉姆· 怀特, 1480 年从其父亲那里继承了 30 英亩土地, 2 处茅舍, 1482 年通过买进, 他的土地数量从 60 英亩增加到 80 英亩。
萨福克郡伯姆费尔德的约翰· 迈尔, 1461 年继承了 48 英亩土地, 通过购买和租赁, 1478 年他的持有地增加到 150 英亩。
①
许多学者对于 12、 13 世纪农民的土地占有情况进行了判断与分析,一致认为, 这一时期英国农村社会中多数农民土地占有数量不足 15 英亩。如希尔顿估计, 虽然当时英国有的土地持有者拥有 12~15 英亩或更多土地, 但大多数是在 5 英亩之下。
②戴尔对 1299 年克里夫教区的土地占有情况进行了调查, 显示占地少于 15 英亩的农户平均在 42%~45%之间, 并估计人口稠密的东盎格利亚达到 80%, 而整个国家的持有小块土地(15 英亩以下)
的农户平均是 50%。
③以上研究结果大致相当。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13 世纪末持有 15 英亩左右及以下数量土地的农民属于乡 村社会中占多数的中间阶层。
然而, 14 世纪以后, 持有 15 英亩以下土地的农民则变成了乡 村社会中相对贫穷的少数阶层。
如, 米德兰的大部分村庄, 1500 年多数农户至少持有 40~50 英亩的耕地, 虽然小土地持有者仍然存在, 但人数少多了 。①另一个佐证——考古发掘也可以反映出中世纪晚期农民土地持有的规
模, 赫里福德郡的科德考特发现了 15 世纪末一户农民的两个谷仓遗存,每一个都超过 60 英尺长, 可以储存 160 英亩的谷物。
②戴尔研究了英国中东部地区两个村庄的土地持有情况, 对 13 世纪中期和 15 世纪中期两个时段农户拥有土地的数量和比例进行了比较, 通过此表, 可以进一步了 解农民持有土地数量的变化情况。
尽管这时英国农民持有土地数量的变化存在地方性的差异, 但是多数农民土地面积扩大的趋势十分明显, 户均占有土地的面积普遍增加, 小土地持有者数量减少。
波斯坦同样认为, 在英格兰农耕区, 平均半维尔格特惯例土地持有者可以满足一户农民家庭的生活之需, 这是维持一个普通家庭最低生活标准的土地占有量。
④经过史家反复考证, 到 1480 年, 在英格兰中部地区大约 3/4 的农户拥有足够数量的土地满足生活所需。⑤显然,中世纪晚期多数农民的土地拥有数量超过了这一标准。
对于农民来说, 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 增加土地的拥有量是提高其生活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如果没有土地, 人们无以为生, 而土地则需要农民的精心管理和利用才能更多的转化为人们所依赖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中世纪晚期是英国农耕制度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
12 世纪时, 三圃制被引进到英格兰, 到 14 世纪, 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实施。
克拉潘强调“在公元 1300 年时, 可以肯定地说差不多都采用了三圃制”。
⑥所谓三圃制, 就是将土地分为三部分, 1/3 休耕, 1/3 秋天播种小麦转年夏初收获, 还有 1/3 在暮春播种燕麦、 大麦或豆类, 秋季收获; 耕地以三年为期轮作。
与二圃制相比, 三圃制的实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这是农耕制
度的一大进步。
14—15 世纪, 英国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三圃制又逐渐被谷物轮种制所替代, 休耕土地进一步减少。
1268—1269 年诺福克郡南沃什汉姆伯爵地产上出现了 废除休耕地的最早记录; 从 14 世纪开始, 其他各地减少或废除休耕地的记载逐渐增多。
据考证, 1350 年后的 80 年中, 诺福克郡的 18 个地产上休耕土地的平均面积只占全部耕地的 13. 5%。
⑦原来的休耕地不再抛荒, 或者减少休耕年限, 将每 3 年一次改为每 4~6 年一次。
利用原休耕地种植饲料作物, 如豆类、 苜蓿、 芜菁等, ⑧充分利用地力, 合理地进行各种农作物的轮作。
休耕地的减少进一步增加了 土地的耕种面积, 农民随之采取劳力密集投入的方式加强了 田间管理, 例如多次耕作、 大量施肥,除了自己羊圈里的粪肥以外甚至还用船从诺维奇运来肥料。
①这种新的耕作方法在三圃制的基础上, 又进一步提高了粮食和饲料的产量, 而且比单一种植粮食产生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14 世纪中期之后, 随着农民持有土地面积的扩大和粮食收获量的增加, 米德兰和南部地区实行了 农牧结合的土地轮作制, 到 16—17 世纪这种方法成为大租地农场主采取的主要耕作制度。
由于土地耕作面积增加,肥料的作用变得突出, 为了使土壤有足够的肥力而避免贫瘠, 土地持有者往往将土地耕作几年之后改为牧场, 用于放牧, 过几年之后再变为耕地,畜牧与农耕依次轮换。
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 30 年代以后, 当大陆上部分地区还存在食物危机时, 英格兰的饥荒基本消失了 。
②轮换耕作制的实施,使英国从 15 世纪就开始了从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牧结合的近代农业过渡。
在新的耕作制度得到广泛推广的同时, 中世纪晚期先进
的生产工具——重犁代替了传统的轻犁在英国普遍使用。
重犁是一种装有轮子的新型犁具, 在轻犁来回犁耕几次的土地上, 重犁只需深耕一次反而翻地更加彻底; 重犁的使用还为土地的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在中世纪晚期英国人口下降, 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 重犁的使用优势明显, 既提高了耕作质量, 又节约了 劳动力。
重犁的推广使用, 提高了 对畜力的要求。
作为效率较高的挽畜, 马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耕生产之中。
与传统的牛耕相比, 马具备耕作速度更快, 劳动时间更长的优势。
13、 14 世纪以后马的使用数量有了 引人注目的增长。
在伍斯特的 3 个庄园, 马在挽畜中的比例分别是 17%、 60%和 70%,③显然这里已经大量使用马进行农耕生产。
有些地区使用马、 牛混合的犁队进行农耕, 如, 1291 年, 在圣· 贝内特修道院的瑞德汉姆和劳恩德地产上, 有 2 头牛和 2 匹马组成的犁队; 在阿克尔地产上, 3 匹马、 4 头牛组成了两个犁队。
在土质干燥和疏松的地区, 耕牛已经比较少见, 而专门用马进行农耕生产, 如 1343 年, 在斯瑞特比庄园中, 持有 26. 5 英亩的农户拥有 3 匹马, 其中 2 匹马犁耕土地, 另一匹马则用来耙地, 该庄园附近的地区也有类似的记载。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
这一时期, 农民还采取了 其他一些田间管理的先进方法:
土地的精耕细作, 多次深耕, 一年中至少实行三次犁耕(春、 秋、 冬); 科学合理的施肥, 充分利用植物肥料、 牲畜的粪肥和富含矿物质的天然泥灰来提高地力; 利用密集播种来抑制杂草生长等新的生产技术, ⑤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这一切极大地推动了 英国农业的进步, 提高了粮食产量。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 英国农业土地产出率于 14、 15 世纪发生了 明显变化。
根据西方史学家对中世纪土地亩产量的估算, 我们对比 13至 15 世纪, 可以清楚地看出中世纪晚期农作物产量变化的轨迹。
关于 13 世纪英国的粮食产量, 许多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大体一致。英国 19 世纪的历史学家罗杰斯考察了英格兰大量的庄园账簿, 估计 13 世纪小麦的亩产量是 8~9 蒲式耳。
⑥卡洛· 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 一书中估计, 13—14 世纪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小麦收成是种子的 3 至 4 倍, 也就是大约在 7. 2~9. 6 蒲式耳之间。
⑦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英国 13 世纪的粮食亩产量大约是 8~9 蒲式耳, 与欧洲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
14—15 世纪农作物产量逐渐提高。
当代三位中世纪农业史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伦纳德对 15 世纪英国农作物的亩产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肯特郡的埃蒂萨姆:
小麦 12 蒲式耳, 大麦 16 蒲式耳, 燕麦 20 蒲式耳;哈特福德郡的安斯蒂:
小麦 8. 25~8. 5 蒲式耳, 大麦 26. 5~26. 7 蒲式耳,燕麦 9. 25~9. 5 蒲式耳。
①坎布尔通过对诺福克郡进行考察, 得出的结论为:
14 世纪平均每粒种子的产出比例:
小麦:
1:
5. 6, 裸麦:
1:
4. 4, 大麦:
1:
3. 4, 燕麦:
1:
2. 8; 粮食平均亩产量:
1300—1324 年, 小麦 14. 9蒲式耳, 裸麦 10. 0 蒲式耳, 大麦 16. 1 蒲式耳, 燕麦 13. 3 蒲式耳; 1325—1349 年, 以上各项分别为:
15. 6, 10. 5, 17. 2, 15. 0; 1375—1399 年分别是:
12. 9, 10. 0, 17. 3, 14. 0; 1400—1424 年分别是:
12. 7, 9. 9,14. 9, 13. 9。
②克拉克对小麦的亩产量做出的估算是:
1300—1349 年, 12. 0蒲式耳; 1350—1399 年, 12. 5 蒲式耳; 1400—1449 年, 13. 0 蒲式耳; 1450—1499 年, 13. 6 蒲式耳。
根据各项统计数据计算, 1450—1650 年英国小
麦亩产量增长了 大约 30%。
③英国的小麦亩产量明显高于同期欧洲其他国家。
15 世纪末期, 英国为 275 市斤, 法国为 183 市斤, 意大利为 207 市斤。④
由于土地产出率提高, 农民有节余, 中世纪晚期英国的粮食市场一直比较活跃, 全国中小集镇中都设有专门的粮食市场。
除满足国内需求外,粮食大批出口, 莫尔在《人民英国史》 一书中描述, 14、 15 世纪根特和布鲁日等佛兰德尔地区的城市人口依靠英国的小麦过活, 否则, 势必至于饿死。
⑤到 16 世纪英国已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 伦敦也成为全国的粮食集散地。
粮食产量的增长,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 为他们生活状况的改善提供了保障。
同时, 粮食的节余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 促进其他产业生产的发展。
土地持有面积的增加与粮食产量的提高, 为农业经营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条件。
13 世纪以后畜牧业在农民经济中的作用日趋突出。
特别是养羊业逐渐成为农民重要的经营手段, 而且在经济上的前景日益可观, 发展为这一时期英国封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畜牧业的兴起与发展为农民增加了现金收入和食物来源, 还为生产提供了畜力和肥料。
英国因为拥有最好的牧畜地区, 具有优越的放牧条件, 而且羊毛质量优良, 所以, 农村中的各个阶层几乎都热衷于养羊。
在威尔 特郡税收账册上记录, 西海茨的威廉姆· 德· 普特在 1225 年饲养的牲畜有 1 匹马, 6 头牛, 4 头奶牛, 4 只小牛, 1 头猪和 52 只羊。
剑桥郡的低地地区在 14 世纪早期就有农民饲养 200只家禽与 300 只羊的记录。
⑥
14 至 15 世纪畜牧业有了 更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坎布尔对 1250—1850年诺福克郡农业问题的研究, 可以看出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牲畜饲养结构的变化、 饲养能力的提高和牲畜数量的增加。
据考证, 1300—1500 年, 东诺福克地区的诺维奇修道院地产上的羊群数量提高了四倍。
黑死病后, 在米德兰一些村庄, 拥有 300 只羊群的约曼极为平常, 许多普通佃农平均拥有 30~60 只羊。
有些农民只耕种少量的土地, 把经营的重心转向畜牧业。约克郡斯特伦塞尔的托马斯· 维卡斯于 1451 年租种了两块土地用于耕种,但是他的主要利润则来自饲养的 799 只羊、 198 头牛和 92 匹马。
还有些农民专门从事畜牧业, 以向市场出售为目的。
如, 理查德· 斯科拉斯每年支付给教区 20 英镑的租金, 以苏塞克斯郡被遗弃的村庄为牧场, 饲养了 多达 4366 只羊, 获得了超出租金的高额利润。
⑦
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加强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 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与生存能力, 扩大了 他们的收入来源, 而且畜牧业在英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据统计,1357—1360 年, 出口的羊毛多达 45 个品种; 对英国人来说, 13、 14 世纪的出口贸易跟羊毛是同义词。
爱德华四世时期的法案也表明英国的羊毛生产构成这个王国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农产品”。
①
从 15 世纪起, 养羊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以呢布业为龙头的乡 村工业的广泛兴起, 英国工业重心呈现出向农村转移的态势, 为农民提供了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机会, 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14 世纪中叶至 15 世纪末百余年间, 农村织布业产量翻了 14 倍强, 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 而且还衣披半个欧洲, 成为英国产业和贸易的重要支柱。
由于呢布纺织业深入农村, 生产规模扩大, 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 ...
推荐访问: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村经济状况考察 英国 经济状况 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