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拉动就业能力(精选文档)

时间:2022-09-16 17:1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拉动就业能力(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拉动就业能力(精选文档)

 

 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拉动就业能力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完善就业促进机制,防范化解失业风险,补齐就业服务短板,推进全市就业促进工作。

 一、 着力稳定就业形势,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 建立就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依托全市统一的实名制动态就业服务系统,推进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失业实名登记全覆盖。建立就业形势分析研判机制,持续抓好就业常规统计,完善人力资源市场、重点企业、失业动态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 个专项监测体系,健全市级就业信息资源库,开展网络大数据分析应用,监测劳动力市场变化,掌握劳动力流动趋势。完善区县(开发区)企业规模性裁员风险工作预案,建立响应工作机制,积极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

 加强失业风险管控。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稳步推进失业保险扩围,实现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与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在继续巩固失业保险参保扩面成果的基础上,探索灵活就业、新型就业模式人员参保。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功能作用,建立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科学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着力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市级基金运行体制。到 2025 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249 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289 万人。

 二、 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拉动就业能力 做大做强制造业促进就业。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 19 条重点产业链集群发展,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值过百亿的企业达到 15 家。加快推进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新的就业增长点。围绕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布局产业链,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增强就业吸引力。

 强化服务业就业蓄水池功能。做强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做优文化旅游、现代商贸、健康养老、体育服务、居民和家庭服务等五大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更好地满足各类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做大电子商务、总部经济、人力资源与职业教育培训、法律服务、服务贸易等五大成长性服务业,加快推动新兴服务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比例。

 加快发展农业带动就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做强 3+X现代农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

 业,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备、流通、销售链条,扩大农业吸纳就业规模。做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批乡村文化旅游重点村和旅游民宿集聚区。开展农民合作社提升行动,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农户就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县乡村联动发展,做好产业和就业帮扶,扩大县域就业需求,把乡镇建设成拉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区域中心,培育乡村就业增长极。

 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壮大云计算、区域链、地理信息等数字产业,加快建设西安数字经济产业园、国家地理信息出口服务基地、西咸新区国家级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平台企业,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促进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建设西安高新区等国家电商示范基地。加快产业数字化,支持企业建设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更多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

 巩固提升中小企业就业主力军作用。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政策,推动各项扶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加强普惠金融服

 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投放,落实普惠小微贷款等支持举措,对中小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开展以工代训,按规定给予补贴。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倡导广大企业家强化社会责任和契约精神,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作出更大贡献。到 2025年,全市市场主体数达到 300 万户。

 参考资料:西安市“十四五”就业促进实施方案

推荐访问: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拉动就业能力 高质量 拉动 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