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治方案【精选推荐】

时间:2022-09-17 11:4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鼠疫防治方案【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鼠疫防治方案【精选推荐】

 

 鼠疫防治方案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 起的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 属自 然疫源性疾病, 为国际检疫的烈性传染病。

 它原本在啮齿动物中流行,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染疫动物、 体外寄生物(如蚤类)或其他途径, 传染人类, 造成人间鼠疫。

 本病传染性强, 病死率高。

 其临床特征为高热, 淋巴结肿痛, 肺部特殊炎症,出血倾向, 严重中毒败血症等。

 一、 病原学

  鼠疫杆菌属耶尔森氏菌属, 革兰氏阴性, 卵圆形, 短粗杆菌,两极浓染, 在慢性病灶和不同培养条件下呈明显多形态, 无芽胞、 无鞭毛, 不能运动, 但可形成荚膜。

 本菌营养要求不高, 最适生长温度为 27~ 29℃。

 鼠疫杆菌含有内毒素, 也可产生外毒素, 其抗原构造复杂, 至少有 18 种抗原成分, 有些抗原成分是本菌属细菌所共有。

 鼠疫杆菌的 FI 抗原和 VW抗原有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的能力, 另 一种 T 抗原具有较高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并可制成类毒素。

 鼠疫杆菌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

 70~ 80℃下 10 分钟,

 100℃, 1 分钟即可杀死,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数分钟之内可杀灭, 但对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 在脓和痰中可存活 10~ 20 天, 在蚤粪中可存活 1个月 , 在尸体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

 二、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或称储存宿主(保菌动物) 是野鼠和野生啮齿动物如黄鼠、 旱獭、 砂土鼠和田鼠。

 黄鼠和旱獭等为冬眠啮齿动物感染后能保菌越冬, 翌春发病, 而造成传播。

 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往往是褐家鼠属, 肺鼠疫病人是人群间直接传播的传染源。

 (二) 传播途径 蚤类是人间和动物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 在吸入病鼠血液后, 病菌在其胃内大量繁殖, 形成菌栓, 堵塞消化道。

 当再叮咬人时, 病原体随之侵入人体。

 蚤粪也含菌, 可用搔痒而侵入皮肤。

 鼠—蚤—人的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人患肺鼠疫其病原体随飞沫排出体外, 极易造成空气飞沫传播。

 另 外接触带菌患者分泌物和带菌动物的皮毛、 血、 肉时可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

 (三) 流行特征 本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均有发生, 曾造成过三次大的流行。

 在疫源地鼠疫可在鼠类及啮齿动物间呈流行与静止反复交替发生, 野鼠鼠疫可引 起家鼠感染, 家鼠又可引 起人间鼠

 疫。

 鼠疫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 人间腺鼠疫多发于 6~ 9 月 ,肺鼠疫多在冬季,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 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 一)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 6 天, 平均 2~ 3 天, 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短至 1 天, 潜伏期与感染的菌量、 细菌的毒力强弱以及患者体质有关。

 鼠疫发病急, 通常无前驱症状。

 1、 轻型鼠疫 仅有局部淋巴结反应, 症状较轻, 不规则低热。

 2、 腺鼠疫 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型, 表现为严重的急性淋巴结炎, 起病急、 寒战、 高热, 体温 39~ 40℃, 头痛及全身痛, 严重消化道症状, 疲惫, 烦躁不安, 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颜面及结膜充血, 呼吸、 脉搏增快, 可有鼻出血、 血尿、 胃肠道出血,肝、 脾肿大, 严重者周围循环衰竭。

 淋巴结炎症, 多见于腹股沟, 迅速肿大, 疼痛剧烈, 互相粘连, 随即化脓、 破溃,并伴有局部皮肤炎症。

 3、 肺鼠疫 可分原发性和续发性, 但前者多见, 表现为起病急, 症状重, 患者有危重感、 寒战、 高热、 胸痛、 咳嗽、 咳痰, 痰先呈黏液性或带血性, 而后则痰量增加, 呈泡沫血性, 进行性呼吸困难, 皮肤紫绀, 肺部症状明显, 脉搏 120~ 130 次/分, 听诊有干或湿罗音和摩擦音, 很快意识不清进入昏迷。本型病死率极高。

 4、 败血症鼠疫 多继发于原发性肺型或腺型, 起病急、 高热、 极度衰竭、紫绀、 谵妄、 昏迷、 脉搏细弱、 呼吸急促、 血压下降、 中毒性休克、 严重出血倾向, DIC 咳泡沫血性痰等, 以及继发性肺型的脑膜炎型, 不及时抢救可在几天内死亡。

 5、 皮肤型鼠疫 蚤咬处疼痛, 出现红斑, 迅速形成水泡, 逐渐成脓性,表面为黑色痂皮, 无明显毒血症表现。

 此外肠鼠疫、 眼鼠疫、 无症状咽喉鼠疫较少见。

 ( 二)

 诊断标准

 1.

 疑似病例:

 起病前 10 日 内, 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 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

 突然发病, 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 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 1)

 急性淋巴结肿胀, 剧烈疼痛、 出现被迫性体位; ( 2)

 呼吸困难, 咳血性痰; ( 3)

 具有毒血症候、 迅速虚脱; ( 4)

 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 5)

 在没有接种过鼠疫疫苗的病人血清中, 被动血凝试验 1︰ 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 F1 抗体, 或用其他国家级单位认可( 确定)

 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 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2、 确诊病例:

 ( 1)

 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 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 2)

 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 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 F1 抗原或血清 F1 抗体各升高 4 倍以上, 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

 疑似病例加( 1)

 或( 2)

 。

推荐访问:鼠疫防治方案 鼠疫 防治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