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调研报告3篇

时间:2022-10-26 09:15:05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调研报告3篇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调研报告 交通秩序整治调研报告 篇一: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调研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调研报告3篇

篇一: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调研报告

秩序整治调研报告

  篇一: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摩托车、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等逐渐在农村家庭普及。同时,中央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道路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摩托车、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等逐渐在农村家庭普及。同时,中央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道路“ 村村通”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农村群众购买微型车和摩托车财政予以补贴,刺激了机动车消费,农村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迅猛增加。然而,一方面是机动车辆的数量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农民长期养成的习惯和管理上的不到位,农村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形势不容乐观,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此,县政府办、县交通运输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农村群众购买微型车和摩托车财政予以补贴,刺激了机动车消费,农村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迅猛增加。然而,一方面是机动车辆的数量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农民长期养成的习惯和管理上的不到位,农村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形势不容乐观,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此,县政府办、县交通运输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 xxxx 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道路交通基本情况

 xxxx 县版图面积 3859 平方公里,东西横距 66 公里,南北

  距 纵距 81 公里,山地较多,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东为丘陵、平畈,西为高山、河谷,西部为海拔公里,山地较多,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东为丘陵、平畈,西为高山、河谷,西部为海拔 750 米以上的山地,最高峰过风垭,海拔米以上的山地,最高峰过风垭,海拔 1500 米;中部和东南部多为海拔 200—6o0拔 米的低山丘陵;东北部为海拔 200 米以下的平原岗,境内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天气多变,省道及乡村道路的交通条件十分复杂,道路交通险工险段多,是全省山区公路大县。米以下的平原岗,境内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天气多变,省道及乡村道路的交通条件十分复杂,道路交通险工险段多,是全省山区公路大县。

 “xxx” 以来,xxxx 县公路建设以提升干线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构建农村公路网络为重点,着力县公路建设以提升干线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构建农村公路网络为重点,着力“ 等级路”、 、“ 断头路”、 、“ 扁担路” 建设,“一线串珠、循环到村、连接到组、辐射镇村一线串珠、循环到村、连接到组、辐射镇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和辐射状、循环式、网络化的公路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全县的农村公路网络和辐射状、循环式、网络化的公路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全县 11 个镇(区)的 282 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建设总里程累计达到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建设总里程累计达到 2366.7 公里。截至 2012 年底,全县拥有公路总里程年底,全县拥有公路总里程 3844.2 公里,其中列养公路 607 公里,其中省道公里,其中省道 4 条 条 240.4 公里,县道 17 条 条 366.6 公里,非列养公路公里,非列养公路 3237.2 公里,其中乡道 1277.2 公里,村道 1960 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常年行驶在 xxxx 县农村道路上的重载车辆、拖拉机、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小汽车等各类车辆不低于县农村道路上的重载车辆、拖拉机、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小汽车等各类车辆不低于 10 万辆。2012 年全县共发生交通事故 34 起,死亡起,死亡 10 人,受伤 25 人。其中农村道路交通事故 12 起,占34 %;死亡 4 人,占 25 %;受伤 14 人,占 31.11%。数据表明,%。数据表明,xxxx 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和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运行机制落后、安保设施投入不足,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和制约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和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运行机制落后、安保设施投入不足,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和制约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㈠安保设施不够完善,道路安全隐患严重。由于受历史条件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公路道路普遍狭窄,坡陡弯急,等级低下,平交路口多,无标志、标线和安全警示标志,基本没有修建安防设施,一旦遇到雨、雾、雪、冰冻恶劣气候,极易发生车辆翻车坠崖事故,只要发生事故就是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另外,维修保养差,行车困难,也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㈠安保设施不够完善,道路安全隐患严重。由于受历史条件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公路道路普遍狭窄,坡陡弯急,等级低下,平交路口多,无标志、标线和安全警示标志,基本没有修建安防设施,一旦遇到雨、雾、雪、冰冻恶劣气候,极易发生车辆翻车坠崖事故,只要发生事故就是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另外,维修保养差,行车困难,也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2012 年,xxxx 县开始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由于省市计划有限,资金投入不足县开始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由于省市计划有限,资金投入不足 300 万元,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万元,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㈡行驶车辆构成复杂,安全性不高。农村机动车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低速载货汽车、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种类繁多,车辆既用作生产,也用于代步。特别是摩托车作为山区群众代步工具,十分普遍、且数量较多。据不完全统计,㈡行驶车辆构成复杂,安全性不高。农村机动车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低速载货汽车、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种类繁多,车辆既用作生产,也用于代步。特别是摩托车作为山区群众代步工具,十分普遍、且数量较多。据不完全统计,xxxx 县西南山区东巩、巡检、板桥等镇、村群众的摩托车拥有量高达县西南山区东巩、巡检、板桥等镇、村群众的摩托车拥有量高达 5 万多台,几乎一家一台以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群众所购的车多数质量低、性能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为拼装车辆或报废车辆,而且一些车辆长期不上牌办证,不进行年度检验,不维修保养,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现象万多台,几乎一家一台以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群众所购的车多数质量低、性能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为拼装车辆或报废车辆,而且一些车辆长期不上牌办证,不进行年度检验,不维修保养,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现象

  十分严重,存在很大的交通事故隐患。

 ㈢群众安全意识淡薄,驾驶人素质良莠不齐。近年来,尽管交通运输、交警、农机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部分群众受到了一定教育,但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仍然淡薄,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不能认识到违章的后果和危害,占道行车、超速行驶等不遵守交㈢群众安全意识淡薄,驾驶人素质良莠不齐。近年来,尽管交通运输、交警、农机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部分群众受到了一定教育,但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仍然淡薄,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不能认识到违章的后果和危害,占道行车、超速行驶等不遵守交

  通法规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之大多数农村群众驾驶员基本未参加正规的驾驶培训、不学习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驾驶车辆靠经验、凭感觉,心存侥幸,冒然上路行驶,不考虑安全后果,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安全风险。通法规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之大多数农村群众驾驶员基本未参加正规的驾驶培训、不学习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驾驶车辆靠经验、凭感觉,心存侥幸,冒然上路行驶,不考虑安全后果,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安全风险。

 ㈣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基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任务繁杂,警力缺乏,在对农村公路交通进行管理时常采取专项治理方式进行,受时间、地点限制,效果不明显。一旦上路开展清理整顿,违章者、执法者经常上演㈣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基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任务繁杂,警力缺乏,在对农村公路交通进行管理时常采取专项治理方式进行,受时间、地点限制,效果不明显。一旦上路开展清理整顿,违章者、执法者经常上演“ 游击战”,违章者驾车或躲或藏,交警撤退,违章依旧。山区镇交警中队采取划片管理,一般一个中队负责几个镇的交通管理任务,管理面大、管理频率低,对偏远镇、通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鞭长莫及,力不从心。,违章者驾车或躲或藏,交警撤退,违章依旧。山区镇交警中队采取划片管理,一般一个中队负责几个镇的交通管理任务,管理面大、管理频率低,对偏远镇、通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鞭长莫及,力不从心。

 ㈤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交通秩序混乱。由于群众安全意识淡漠、交通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农村道路三轮车、拖拉机等违法载人,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且超载行驶、无证驾驶行为比比皆是,拖拉机无牌无证、超速行驶、酒后驾驶、㈤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交通秩序混乱。由于群众安全意识淡漠、交通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农村道路三轮车、拖拉机等违法载人,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且超载行驶、无证驾驶行为比比皆是,拖拉机无牌无证、超速行驶、酒后驾驶、

  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公路上打场晒粮、晾晒秸秆等占道行为随处可见。由于对农村交通违法行为处罚难度大,往往采取批评教育为主的手段,警告后放行,这样根本没有引起交通违法行为人的重视,交通违法行为得不到根治,致使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形成了恶性循环。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公路上打场晒粮、晾晒秸秆等占道行为随处可见。由于对农村交通违法行为处罚难度大,往往采取批评教育为主的手段,警告后放行,这样根本没有引起交通违法行为人的重视,交通违法行为得不到根治,致使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事关农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与广大群众的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如何顺应农村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着力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中出现监管不严、隐患突出、秩序混乱等问题,努力创造一个秩序好、事故少、群众满意的和谐农村道路交通环境,促进农村道路交通业的健康蓬勃发展,建议如下: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事关农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与广大群众的最直接、最实际的利益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如何顺应农村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着力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中出现监管不严、隐患突出、秩序混乱等问题,努力创造一个秩序好、事故少、群众满意的和谐农村道路交通环境,促进农村道路交通业的健康蓬勃发展,建议如下:

 ㈠建立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工作机制,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关键。强化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仅靠公安交警部门单打独斗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交通运输、交警、㈠建立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工作机制,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关键。强化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仅靠公安交警部门单打独斗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交通运输、交警、cSpeNgBo.COm 蓬勃 范文 网: 交通秩序整治调研报告)农机等职能部门必须整体联动,主动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拟方案、定措施、抓落实,建立农机等职能部门必须整体联动,主动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拟方案、定措施、抓落实,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综合治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一是要研究制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明确相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一是要研究制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明确相

  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行政执法考核事项,实行量化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启动政府问责制,切实把维护交通安全的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特别是要落实到镇(区),使交通安全真正成为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行政执法考核事项,实行量化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启动政府问责制,切实把维护交通安全的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特别是要落实到镇(区),使交通安全真正成为“ 政府民心工程”。二是要落实好各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级定期召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三是要构建县、镇(区)、村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全区域覆盖,建立健全各级道路交通安全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及各单位的力量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共同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二是要落实好各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级定期召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三是要构建县、镇(区)、村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全区域覆盖,建立健全各级道路交通安全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及各单位的力量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共同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㈡大力培育农村客运市场,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题,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交通运输部门要合理制订农村客...

篇二: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调研报告

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调研报告 浅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破解对策及思考【摘要】

 高速公路车速快、 流量大、 承担了全国 70%客运和 40%货运量,是道路交通运输主动脉。

 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

 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大和道路基建设施不完善、 交通管理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

 日益严重。

 近几年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隐患突出、 事故发生率急剧上升、 事故造成的损失严重, 给辖区内群众生产、 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

  【关键词】

 高速公路安全问题危害原因分析破解对策

 2010 年全国发生的 4 起一次死亡 30 人以上的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全部发生在高速公路, 2011 年全国发生的 25 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8 起发生在高速公路,占 32%,同比增加两起, 2012 年年全国发生的 25 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7 起发生在高速公路,占 28%,同比减少 1 起,2013 年年全国发生的 16 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4 起发生在高速公路,占 25%,同比减少 3 起,2014 年至今发生的 6 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虽然没有发生在高速公路, 但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为此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下面结合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 来谈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和破解对策的思考。

 一、 我国高速交通安全现状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和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 高速公路在群众出行、 物流运输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 由于高速公路流量大、 车速快等特点, 加之高速公路路网密度的不断加大、 网格化互通格局的逐步形成, 交通事故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 尽管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交管部门等相关单位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办法, 重特大交通事故有所遏制, 但交通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给国家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 也为事故双方造成了身心和财产上的永久创伤。

 世界上各国也早已对此十分重视, 已经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尽量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率, 以及尽量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我国也出台了不少的措施,但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起步比较晚, 因此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事故发生率和和高速公路事故死亡率方面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有数据显示, 2011 年, 汽车保有量达到 1.37 亿辆的中国, 有 54089 人死于车祸。

 而汽车保有量在 7963 万辆的日本,车祸死亡人数只有区区 4323 人。

 汽车保有量 2.96 亿辆, 大大超过我们的美国, 车祸死亡人数只有 4.1 万人, 照此推算, 我国每一万辆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将近 4 人, 而日本是 0.54人, 美国是 1.39 人。

 也就是说, 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大概是日本的 7.4 倍、 美国的 2.9 倍。

  客观上讲,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是多种矛盾叠加、 若干因素累积形成的, 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缺乏、 道路隐患整治跟不上、 车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近年高速公路发生的涉及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 40.3%因追尾相撞导致, 21.9%为碰撞固定物或静止车辆导致, 侧面碰撞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占 6.7%, 超速行驶、 疲劳驾驶是肇事致人死亡数量多的交通违法行为, 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占高速公路死亡人数的 18.9%, 违法变更车道、违法超车、 违法占道、 违反交通标志等违法行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占高速公路死亡人数的

 5.3%, 增幅超过 15%; 阴雨雪雾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事故上升, 造成的死亡人数同比上升10%。

  二、 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

 人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 人的因素无疑是最主要的, 主要为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所致。

 引起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驾驶员素质底下、 违章行驶、 缺乏高速行驶的经验等。

  1、 中国式走高速。

 因出行快捷, 高速公路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但因为某些交通驾驶员和群众的交通意识淡薄, 高速公路上也频频上演”高速公路上下客”、 ”非紧急情况在高速路应急车道停车”、 ”不按车道行驶”等”中国式走高速”, 甚至还有在高速路大小便等不文明现象。

 另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客运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下客”也频频上演,一年之中, 客运车辆的主要运营收入就是在春运、 黄金假期期间, 客车载客满员, 而其余时间, 客运市场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 客车行驶往往都不是满员, 而在路上能多载几个客,就能多几百甚至论千元收入, 客运车辆车主或驾驶人见到有利益可图, 自己不停车上客, 下一辆就上了, 所以知道违法照样停车。

 在此情况下, 一些客车车主、 驾驶人、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在交通安全与经济效益的选择中, 让经济效益占了上风。

  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1 页[1][2]下一页 2、 机动车超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车辆的增多, 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业的繁忙, 如何预防和减少超载超限引发的事故发生, 成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顽症。

 受市场竞争的影响, 车辆经营者之者相互压价, 造成经营秩序混乱, 形成市场恶性竞争, 运输市场不能按市场规律运行, 当油价等运输成本上升时, 运价上涨, 反之, 则下降。

 现实中大家争抢货源, 相互降价

 , 但运输成本没有下降, 为了维持利润, 只有在运量上增加, 这样就形成了超载。

 且一些车主为了超载, 躲避检查, 擅自改装车辆, 加高车辆的边栏、 加盖篷布、 更换弹簧钢板、加大轮胎, 但由于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对这些个别参数都没有记载, 对此行为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处罚。

 从交通安全管理角度来讲, 车辆的装载必须在符合车辆设计要求, 这样车辆在运行时采取制动措施时, 制动力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车辆才能停下来, 如果车辆超载势必增加刹车的距离, 增加了刹车的距离, 就增加危险, 成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 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事故比比皆是, 而且多为重、 特大事故。这类事故原因:

 一是部分驾驶人自控能力较差, 明知要准备进行长时间驾驶, 仍然照旧打牌、唱 K、 喝酒等活动, 且熬夜后第二天仍正常驾驶车辆。

 二是按规定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 4 小时, 24 小时内驾驶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 中途停车休息时间不得少于 20 分钟, 但是部分长途客运车驾驶人连续开车四小时以上不休息, 24 小时内驾驶时间超过 8 小时比比皆是, 普遍存在疲劳驾驶现象。

 三是部分货车驾驶员为生计而日夜兼程, 休息睡眠不足货车驾驶人往往白天装货, 办事, 晚上行车没有休息时间, 同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连续驾车过度疲劳酿成大祸。

 民警在巡逻中时常发现部分货车驾驶人在前方开车时左右游离, 经询问后发现驾驶人过度疲劳想靠边停车休息。

  4、 超速行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在高速公路行驶的小型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 120 公里, 其他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 100 公里。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其路面状况好, 视野开阔,驾驶人在高速行驶时, 不但对所驾车辆速度不能正确判断, 而且对行人、 非机动车、 其他机动车速度也会低估。

 在超越前车时就易低估对向来车的速度和距离, 同时低估要超越前车的相持距离, 发现情况时紧急措施过迟, 造成车辆撞上护栏、 翻车或追尾的事故发生。

  5、 违法成本低, 查处难度大。

 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力量的薄弱、 警力的缺乏以及科技含量低, 导致许多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无法得以及时查处, 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 对于超高、超载、 超员等明显的违法行为由于其违法的明显性, 相对查处简单, 处罚也相对容易, 而对于疲劳驾驶、 行人上高速等相对查处和处罚难度较大。

 相对国外的执法严厉, 我国交通法对于违法行为处罚相对较轻, 比如”疲劳驾驶”:

 中国:

 罚款 20 元-200 元, 规定罚款 200 元。美国:

 罚款 600 美元。

 英国:

 扣 3-6 分, 处以 1000 英镑以下的罚款; 并被吊销执照一段时间, 情节严重者会被起诉。

 对于行人上高速违法行为的, 管理和处罚有一定的难度, 往往只能对行人进行规劝和宣传教育, 引导其离开高速公路, 而且这些行人见交警劝导就假装离开,等交警离开后又重新在原地候, 违法成本则基本为零。

  (二)

 车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也不断增加, 中国机动化发展迅猛, 截至 2013 年底, 全国汽车保有量为 1.37 亿辆。

 汽车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 驾车出行增多, 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增加, 客观上增加了交通事故多发的不确定、 不安全因素, 给事故预防工作带来更大压力。

 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 制动、 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我国机动车种类多, 动力性能差别大, 安全性能低, 管理难度大。

 如外部的环境应力、 内部功能应力和运动应力, 以及汽车、 总成、 部件等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 如道路气候、 使用强度、 行驶工况等的不同, 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 或性能参数劣化, 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 承受着各种应力, 部分驾驶员贪图外观和价格, 而缺乏了对安全的着重性, 且在对车辆的保养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常识, 一部车是由上万种的零件所组成的。

 随着使用, 功能性组件(包括润滑油)

 的性能由于磨损、 老化、腐蚀等因素而逐渐降低。

 定期保养的目的就是恢复车辆的性能到最佳状况, 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 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 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

 加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比较快, 而车辆性能更新速度还未能跟上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 车辆高速行驶可靠性差、 安全性差, 导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

  (三)

 路的因素

 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 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道路建设逐步加大, 公路里程增加, 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 交通客货用量增加, 道路结构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 为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打下了基础。

 但是在雨、 雪、 雾等天气条件下,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存在危险性较大, 驾驶员的视线受影响, 车辆难以控制。

 在异常气候条件下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稍有疏忽, 就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 在雨、 雪、 雾天气条件下, 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

 除天气因素以外, 高速公路道路交通隐患也是道路交通安全因素之一, 在一些存在隐患的路段, 往往就是事故多发

 路段高速公路道路安全隐患相当复杂, 既有主观方面、 客观方面的原因, 又有故意方面、 过失方面的原因。

 道路设计的不合理, 道路交通设施欠缺, 高速公路基础建设不够完善, 软硬件设施不健全,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科学、 数量不足、 设置不连续; 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与交通安全混为一体, 设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 所有这些道路安全必然会导致交通事故层出不穷

 三、 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破解对策的思考

 (一)

 对人的管理

 1、 注重源头管理, 重视驾驶员的教育与考核。

 截至 2011 年底, 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2.70 亿人, 其中汽车驾驶人 2.09 亿人。

 从很多典型的交通事故看, 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并不是主要原因, 关键在于交通法规意识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如酒后开车、 疲劳驾驶、超载运输、 肇事逃逸等现象都属此列, 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人命关天”的职业缺乏深刻认识,驾车经历在 3 年以下的驾驶员, 其事故率相对高于 3 年以上者。这里有技术经验方面的原因,但也有心理因素的影响, 所以称这一时期为驾驶员的”多事故期”。

 另外研究发现, 一段时间的事故往往集中在少数驾驶员身上, 这些少数驾驶员称为”多事故”驾驶员。

 对于这些问题驾驶员, 可采取针对性教育, 主要针对”多事故”或处于”多事故时期”的驾驶员进行教育。

 统计表明, 交通事故与驾驶员的驾车年限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要遏制住年年增长的交通事故, 关键是抓驾驶员, 尤其是要抓驾龄在三年以下的新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和道德品质培养, 并提出”当好司机首先要做好人”的严格要求。

 各级交管部门对现有驾驶员队伍要进行一次严肃的、 扎实的整顿, 对交通法规意识缺乏、 事故不断、 作风不好的司机要分别情况清除出驾驶员队伍。

  2、 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让全社会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高速公路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因全封闭、 车速快、 车辆多、 人员杂等特点, 交通事故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程度都远大于城区道路。

 驾驶员是高速交通行为的主体, 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与交通安全意识是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最直接和有效的措施。

 良好的道路行车环境并不能保证其安全能效的全部发挥, 且驾驶人才是主体, 必须通过安全宣传和教育来加强驾驶人的安全意识。

 因此, 首先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严禁酒后驾驶、 无证驾驶、 违章超速超载、 疲劳驾驶等, 严格按照高速公路上的标志、 标线等警告警示标识行驶。

 养成在上高速公路行驶前对车辆进行车况检查的习惯。

 以”五进”宣传活动为载体, 组织民警定期进村入户、 进企业、 进学校,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交通安全示范的作用,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 展出图板、 播放典型事故案例光盘等形式, 开展多层次、 全方位的宣传教育, 把交通安全知...

篇三: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调研报告

对我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 xx 区《道路交通安全法》 实施情况的调研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 09 年工作要点的安排, 内务司法工委组织工委委员和部分区人大代表, 在区人大常委会 xx 副主任的带领下, 于 3 月 13 日上午到 xx 交通大队, 对我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重点听取了近年来我区《道路交通安全法》 在宣传、 教育培训、 制度建设和规范执法等方面的情况汇报。

 现将这次调研的主要情况综合如下:

  (一)

 主要成效

 近年来, xx 交通大队在贯彻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做了大量工作:

  一、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一是在主干道、 主要路口通过设立宣传点、 展板、 横幅、 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开展宣传。

 二是成立交通法规宣讲团, 采取“进单位、 进社区、 进学校、 进家庭、进农户” 五进的方式, 开展讲法、 征文、 知识竞赛等活动, 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

 三是聘请法学专家, 举办培训班, 及时对全大队 260 余名民警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 及配套知识的轮训考试, 并实行考核上岗等。

 通过以上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 为《道路交通安全法》 的贯彻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加强执法制度建设。

 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法》 的准确贯彻落实, xx 交通大队依据新颁布的法律以及上级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及时地修改、 制定和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的规定》、《关于强制措施管理和使用的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的工作意见》 以及《绩效管理考核实施细则》 等规章制度, 有效地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的正确执行。

  三、 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明确执法责任, 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 在制定《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的基础上, 成立了大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委员会; 实行了警务公开, 建立了执法档案、 案件审批层级把关等制度, 促进了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的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 实施以来, xx 交通大队执法案件行政诉讼败诉率为零, 执法的准确率达 99%。

  四、 加大投入, 科技强警。

 针对交通管理面积大、 点多、 线长,警力不足的问题, xx 交通大队。

 先后配置了数码相机、 摄相机、雷达测速仪、 酒精检测仪、 笔记本电脑、 录音笔等技术设备,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建立了网上执法办案系统, 既解决了执法中取证难的问题, 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警力不足的矛盾。

 通过网络比对的技术手段, 在近年来专项打击盗抢机动车犯罪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五、 严格执法, 力保交通畅通。

 xx 大队本着依法管理、 方便群

 众的原则, 严肃查处了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 行为。

 为保障道路交通有序、 安全和畅通做出了 积极地努力。

 仅 20xx 年 xx大队就依法拘留严重交通违法人员近 500 余名, 有效地遏止了因严重违法行为而引起的重大交通事故的产生。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而由此引起的复杂交通环境, 科学安排警力, 合理增设交通标志和护栏, 优化施工路段上的公交车及长途客车的发车频率和间隔等, 较好地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

  (二)

 道路交通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对《道路交通安全法》 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还不够。《道路交通安全法》 颁布实施以来, xx 大队虽然在法律宣传和教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 仍有不少市民对该部法律及相关法规的了 解和认识还不够。

 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 的行为还时有发生。

  二是部分路段的交通信号灯、 标识及护栏的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的道路交通信号灯、 交通标识及护栏的设置不够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如 xx 街沿街的文华、xx 中学门前红绿灯的设置, 虽然保障了学生出行的安全, 但在学生上课期间, 不时亮出的红灯不利于车辆的通行; 有的路面较宽, 绿灯时间设置只有 15 秒, 经常在斑马线上出现行人与机动车抢道的现象; 有的路口信号灯不亮或被车辆撞损、 有的车辆通

 行标识不够清晰或设置位置不合理, 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交通的畅通; 再者, 泊车矛盾较为突出; 隔离护拦高度太低, 容易发生因行人翻越护拦而出现的交通事故。

 三是少数公交巴士闯红灯、 争道抢行、 越线超车等违规行为影响了道路交通秩序, 群众时有反映, 意见比较大。

  四是“套牌车、 麻木、 黑的” 的非法营运现象依然存在。

 在市区的小街小巷不时有运营的麻木从身边穿行而过; 在行人较多的车站、 码头和路口, 经常有黑的招揽生意; 套牌车辆违法上路现象依然存在。

  五是在少数交警中仍然存在着执法用语不够规范、 执法态度不够文明等现象。

  (三)

 几点建议和意见

 1、 区政府、 各职能部门和单位以及社会团体要多形式、 多渠道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法》 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法制课的教育内容,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和青少年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2、 加强调查研究,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科学合理地设置交通信号灯、 交通标识及交通设施, 妥善解决好泊车难的问题, 在以人为本的同时, 进一步确保道路交通的畅通。

  3、 加大对套牌车、 麻木、 黑的等车辆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

 度, 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道路交通有序和畅通。

  4、 建议区政府应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的相关要求, 尽早设立我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 以利于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的救治, 促进社会的和谐。

  5、 按照公安部“严格、 公正、 文明、 规范” 的执法要求, 加强执法检查, 进一步落实内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不断提高干警的素质和管理道路交通的水平, 使交通执法工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得到进一步的认可。

推荐访问: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