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调研报告3篇气象调研报告 气象局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气象工作的调研报告 时间:2008-10-21 发布者:polaris 蒙山县气象局 前段时间,在李永荣副局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调研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气象调研报告
局调研报告关于我县气象工作的调研报告
时间:2008-10-21
发布者: polaris
蒙山县气象局
前段时间,在李永荣副局长的带领下,我们县气象局调研组深入基层,与基层气象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就气象工作进行交流,开展座谈,了解我县气象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形成了今后气象工作的思路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我们县气象局调研组深入基层,与基层气象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就气象工作进行交流,开展座谈,了解我县气象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形成了今后气象工作的思路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气象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气象部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气象部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县领导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将气象事业纳入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加大了气象工作支持力度,气象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一)县领导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将气象事业纳入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加大了气象工作支持力度,气象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二)气象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气象灾害地面自动监测站网的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全县已建成以县气象观测站自动站为中心、各镇自动站为支点的自动气象监测站网。目前各站点运行情况良好,我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局通过加大业务建设,调整和优化人员结构,进一步巩固了气象基础业务工作,提高了气象科技服务能力。(二)气象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气象灾害地面自动监测站网的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全县已建成以县气象观测站自动站为中心、各镇自动站为支点的自动气象监测站网。目前各站点运行情况良好,我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局通过加大业务建设,调整和优化人员结构,进一步巩固了气象基础业务工作,提高了气象科技服务能力。
(三)气象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加强气象服务工作,认真做到每次天气过程不放过,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建设自动气象站防御气象灾害,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通过建设自动气象站,建立一个高密度的中尺度气象站网,对准确、实时地监测各类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时做出气象灾害的预警,减少各类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气象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加强气象服务工作,认真做到每次天气过程不放过,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建设自动气象站防御气象灾害,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通过建设自动气象站,建立一个高密度的中尺度气象站网,对准确、实时地监测各类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时做出气象灾害的预警,减少各类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6 年下半年开始,县气象局开始在本县各乡镇建设自动气
象站。目前,蒙山县各乡镇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已经完成,共在长坪、新圩、西河、文圩、夏宜、黄村、汉豪、陈塘等乡镇建成象站。目前,蒙山县各乡镇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已经完成,共在长坪、新圩、西河、文圩、夏宜、黄村、汉豪、陈塘等乡镇建成 8 个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至此,蒙山县所有乡镇自动气象站已建设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将有利于对我县各区域气象进行实时监测,更有效地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防御能力。同时,为服务群众的需要,线气象局开通了气象短信服务、个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至此,蒙山县所有乡镇自动气象站已建设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将有利于对我县各区域气象进行实时监测,更有效地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防御能力。同时,为服务群众的需要,线气象局开通了气象短信服务、12121 气象服务等,切实为群众利益着想。
(四)
依法行政逐步走向规范化。我县气象局通过实施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各类文书档案的归档编排工作,进一步优化公文管理系统,各类公文上传下达均比较畅通,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外服务更加便捷。我县气象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按照自治区、梧州市和我县相关文件通知要求,忠实履行防雷安全管理职责。每年都组织开展针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安全执法检查,对全县烟花爆竹厂、加油站等重点行业进行了防雷安全检查,针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发放整改通知书,责令不合格企业限期完成整改工作。我县气象局还依据《气象法》和中国气象局第七号令等法律规章,加大对气象探测依法行政逐步走向规范化。我县气象局通过实施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各类文书档案的归档编排工作,进一步优化公文管理系统,各类公文上传下达均比较畅通,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外服务更加便捷。我县气象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按照自治区、梧州市和我县相关文件通知要求,忠实履行防雷安全管理职责。每年都组织开展针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安全执法检查,对全县烟花爆竹厂、加油站等重点行业进行了防雷安全检查,针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发放整改通知书,责令不合格企业限期完成整改工作。我县气象局还依据《气象法》和中国气象局第七号令等法律规章,加大对气象探测
环境的保护力度,针对相关业主超高建房、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气象行政执法,相继发放了《告知单》和《责令停止违法通知书》,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和梧州市气象局进行了汇报,同时积极协调与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切实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我县气象探测资料的延续性和准确性。环境的保护力度,针对相关业主超高建房、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气象行政执法,相继发放了《告知单》和《责令停止违法通知书》,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和梧州市气象局进行了汇报,同时积极协调与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切实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我县气象探测资料的延续性和准确性。
(五)加大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我县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宣传气象防灾知识,提升市民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在每年的(五)加大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我县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宣传气象防灾知识,提升市民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在每年的 3·23 世界气象日和安全生产宣传日,开展宣传工作。同时发放气象防灾减灾资料,宣传活动起到了预期效果。世界气象日和安全生产宣传日,开展宣传工作。同时发放气象防灾减灾资料,宣传活动起到了预期效果。
二、主要存在问题
( 一) 气象服务工作与人民需求仍有差距。我县气象工作始于上世纪气象服务工作与人民需求仍有差距。我县气象工作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迄今已有 50 多年的
历史,气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历史,气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来相继建成了气象卫星地面接收处理系统、气象信息宽带传输系统、气象监测自动站网系统,在我县防御气象灾害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上述系统建成时间较年以来相继建成了气象卫星地面接收处理系统、气象信息宽带传输系统、气象监测自动站网系统,在我县防御气象灾害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上述系统建成时间较
早,目前设备维持和更新经费没有落实,老旧设备没有及时淘汰,故障率较高,直接影响了气象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气象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气象部门现有的技术装备条件很难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也直接制约着气象工作为我县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早,目前设备维持和更新经费没有落实,老旧设备没有及时淘汰,故障率较高,直接影响了气象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气象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气象部门现有的技术装备条件很难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也直接制约着气象工作为我县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
( 二)气象探测环境破坏严重。我县地面气象观测站是国家气象观测站一级站,承担地面气象观测任务,已建地面气象观测场、地面自动气象站,及气象数据通信传输站;气象探测环境破坏严重。我县地面气象观测站是国家气象观测站一级站,承担地面气象观测任务,已建地面气象观测场、地面自动气象站,及气象数据通信传输站;1954 年 年 1续 月建站至今,已经积累了连续 54 年宝贵的气象记录资料,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随着我县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县地面观测站观测场周围兴建的楼房日益增多,气象探测环境受到的影响和破坏也日趋严重。气象探测工年宝贵的气象记录资料,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随着我县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县地面观测站观测场周围兴建的楼房日益增多,气象探测环境受到的影响和破坏也日趋严重。气象探测工
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气象探测环境受到进一步恶化,直接影响到气象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影响气象探测业务质量、气候变化分析和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影响到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改变我县气象观测场周边探测环境受到严重危害的局面,保证气象资料的准确无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气象探测环境受到进一步恶化,直接影响到气象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影响气象探测业务质量、气候变化分析和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影响到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改变我县气象观测场周边探测环境受到严重危害的局面,保证气象资料的准确无
误,更好地为我县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服务,迫切需要在观测场周边还没建成楼房等障碍物之前,把周边地块购买下来,用来保护观测环境。经过我局与政府、城建等部门沟通协调,他们同意以成本价卖给我们,共误,更好地为我县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服务,迫切需要在观测场周边还没建成楼房等障碍物之前,把周边地块购买下来,用来保护观测环境。经过我局与政府、城建等部门沟通协调,他们同意以成本价卖给我们,共 3 亩,需要资金 50 多万,但由于气象部门属基础型公益事业单位,日常经费大部分为上级划拨,限于财力,我局无法独立支付购买该地块。多万,但由于气象部门属基础型公益事业单位,日常经费大部分为上级划拨,限于财力,我局无法独立支付购买该地块。
( 三)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造成预报预测准确率偏低的原因,除了经费、设备等客观原因外,当然也有气象预报技术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预报预测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意识、激励机制跟不上等原因,都会影响到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升。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造成预报预测准确率偏低的原因,除了经费、设备等客观原因外,当然也有气象预报技术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预报预测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意识、激励机制跟不上等原因,都会影响到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升。
三、今后气象工作思路和对策
气象事业...
篇二:气象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推动气象建设与廉政和谐发展 11 月 13 日至 11 月 17 日, 按照省局党组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 省局党组成员、 纪检组组长朱键带领监审处、 机关党委、 离退办的主要负责同志, 就我省气象部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实施东西帮扶推动和谐发展情况, 赴菏泽市局及所属的东明、 定陶、 单县局, 济宁市局及所属的嘉祥、 金乡、 鱼台、 微山、 邹城、 兖州市(县)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在两市调研期间, 主要采取实地察看、 听取汇报、 召开座谈会、 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在两市局均召开了科级以上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在县局召开了由“三人小组”(正、 副局长和兼职纪检员)
参加的座谈会, 围绕调研主题进行座谈。
在广泛征求意见, 充分了解情况的同时, 调研组积极帮助基层台站梳理分析气象事业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中不符合、 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 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基层台站全面建设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
调研中我们感到, 两市气象部门能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积极主动开展气象服务, 得到当地政府和公众认可。
在经济欠发达, 工作生活环境总体较差的情况下, 干部职工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扎实认真工作, 干部职工队伍总体稳定。
二、 调研分析
(一)
反腐倡廉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但还存在薄弱环节和不可忽视问题
近年来, 两市局气象部门认真落实省局党组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要求, 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积极推进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 狠抓工作落实, 反腐倡廉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主要表现在:
1.制度机制, 逐步健全。
认真执行省局党组关于规范市局纪检组长分管工作的通知要求, 落实县局“三人决策”机制、 兼职纪检员制度以及聘请廉政监督员制度。
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总抓手, 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 齐抓共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
2.宣传教育, 不断创新。
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
采用专题活动、 典型宣传、 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等形式, 塑造心灵, 营造氛围, 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如菏泽市局廉政文化“六进”工作, 内容丰富, 载体多样, 成效显著。
3.源头治理, 作用明显。
积极推进人事管理、 行政审批、 经费预算等改革创新, 以适应新形势下反腐败工作需要。
如济宁市局针对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施的“六分离、 两过度、 三落实、 四保障”措施, 针对性和前瞻性强, 对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4.规范用权, 推进和谐。
坚持集体决策“三重一大”事项, 局务公开、 领导干部大事上报、 述职述廉、 民主生活会、 “三项谈话”等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促进了单位总体稳定和发展。
5.关键领域, 重点防范。
注重对科技服务、 行政执法、 项目建设、 人事财务管理等领域的防范工作, 常敲警钟多提醒, 定期轮岗、 严格要求, 较好地抓住了工作重点, 带动了整体工作的提高。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 面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 新情况、 新挑战, 领导干部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上下力探讨研究工作的新举措新方法不够, 因此无论在工作的创新上还是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上都还存在乏力和不到位等问题, 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基层台站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贯彻落实, 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宣传教育不深入。
调研发现,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局强、 县局弱的现象。
个别县局未将廉政宣传教育纳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 廉政文化载体少, 廉政氛围不浓厚。
2.制度建设有盲区。
多数县局未制定科技服务费用减免、 合同管理、 票据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材料采购管理和用户回访等制度规定。
个别单位“三人决策”机制执行不严格, 项目建设“一工程两方案”(工程建设方案和廉政监督方案)
制度落实不到位。
3.财务管理需加强。
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不强。
多数单位未做到工程合同及时在财务部门备案, 接受监督。
个别单位的支出联签制执行不彻底。
有的单位尚存在职工向科技服务实体虚假投资和单位抽逃注册资本金现象, 事业单位职工“兼职取酬”问题未彻底解决。
4.监督实效待提高。
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多数县局的局务公开档案不规范。
个别单位今年尚未向当地纪委汇报工作。
市局对下属单位串通作弊, 产生“窝案”的监控和预警手段还不多。
廉政监督员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5.队伍素质不适应。
济宁市局的纪检组长由一名副局长兼任。
市局纪检工作人员、 审计人员, 县局财务人员、 纪检员都为兼任, 业务素质不强, 且主要精力难以用在纪检监察工作上,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二)
西部台站结对帮扶工作初见成效, 但还面临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1 页[1][2]下一页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 2 页上一页[1][2]亟需解决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感到, 两市在部门内开展相互帮扶、 促进和谐发展上均有一些探索,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如济宁市局几年前就在全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由经济条件好、 发展较快的县局对口支持条件较差的县局, 县局间的干部交流力度也较大。
菏泽市局和潍坊、 东营等市局结对帮扶, 在资金支持, 设备、 项目建设方面均有实质性进展。
实践证明结对
帮扶工作在促进西部台站改善落后面貌, 推进全面建设方面确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成效是显见的。
但从西部台站目前现实状况看, 如在结对帮扶的观念、 内涵、 力度上不予以转
变和加强的话, 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台站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调研组所到县局, 除少部分台站面貌、 工作生活环境较好, 创收能力较强外, 多数台站的现代化水平、 工作生活环境距离一流台站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1.地方经济环境差, 财政支持少, 自身创收能力弱。
调研组所到县局, 多数县域经济困难, 不少是全省经济发展后三十名, 基本是吃饭财政。
气象事业发展在地方财政户头及专项资金数额较小。
同时, 也由于地方经济环境较差, 气象科技服务的创收能力较弱, 用于支持事业发展和提高职工收入的经费较少。
2.台站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差距较大。
调研组所到县局, 除兖州、 邹城整体水平较好外, 其他县局台站面貌、 现代化建设各有差距。
其中菏泽的东明、 单县局, 济宁的嘉祥、鱼台县局差距最大。
东明县局的职工已经在三间简易板房中坚持工作了两年, 尽管大家精神状态很好, 对事业发展前景看好, 但工作生活条件确实太差, 冬冷夏热。
单县、 嘉祥县局办公用楼房都是七十年代初期所建, 不论楼房结构还是建设面积都无法满足业务平面建设、 行政办公的需要, 亟待改善。
上述各单位的业务现代化建设水平也难以适应现代气象业务、 行政办公的需要。
3.人员紧张、 人才缺乏, 制约事业发展。
调研过程中, 两市气象部门普遍反映, 县级气象部门存在人员紧张, 人才缺乏, 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菏泽全市 10 个县局中仅有 2个县局有正规本科生, 并且引进毕业生困难。
现有人员中, 平均年龄大, 人员老化, 对现代化知识掌握少, 难以应对日益发展的现代气象业务、 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比较突出的是业务人员和懂财务的人员缺乏。
4.观念更新、 发展思路上还有差距。
在调研座谈过程中明显反映出, 观念、 思路的更新和转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的同志的服务理念还停留在前些年的认识上, 不适应当前公共气象服务理念的要求; 有的县局领导对单位总体工作、 台站的建设、 事业的发展缺乏明晰的思路、 整体的思考; 有的还满足于和当地其他部门横向比较条件不错的现状, 进取意识不强。
这些问题的存在, 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事业发展。
5.科学管理、 文化建设上有待加强。
通过实地查看和座谈, 调研组感到, 有的台站科学管理意识淡泊, 甚至疏于管理。
有的台站体现地域和部门特色的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单位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凝聚力表现不突出。
三、 对策与建议
(一)
以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为重点, 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 针对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问题, 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突出宣传教育。
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气象文化宣传和职工培训的整体规划, 按照入心入脑, 触及心灵, 提高觉悟的要求, 对基层台站不同岗位、 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宣教工作。
教育干部职工算清腐败堕落的“七笔账”(政治账、 经济账、 名誉账、 亲情账、 自由账、 良心账、 生命账), 增强对廉洁从政, 利国、 利民、 利家、 利己重要性的认识。
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 推动廉政文化“六进”, 发挥文化的熏陶、 塑造作用。
2.建全制度机制。
针对基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尽快制定实施基层管理“1+10”制度, “1”即完善提高县局“三人决策”机制, “10”即气象科技服务目标管理制度, 气象科技服务原材料统一采购制度、 合同管理制度、 用户回访制度、 收费减免制度、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印章票据管理制度、 账户和现金管理制度、 领导干部和服务岗位廉政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3.强化措施落实。
通过“四必须、 三严格、 两实行、 一加大”措施,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效果。
“四必须”即重要会议必须强调反腐倡廉, 工作检查必须检查反腐倡廉, 总结汇报必须上报反腐倡廉, 领导谈话必须谈到反腐倡廉。
“三严格”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要严格责任分解、 严格责任落实、 严格责任追究。
“两实行”即考核实行反腐倡廉一票否决, 干部提拔实行廉洁把关。
“一加大”即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在综合目标考核中的分值。
4.规范财务管理。
密切关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对部门财务管理特别是科技服务工作的新要求, 总结推广济宁市局“六分离、 两过度、 三落实、 四保障”做法。
采取有效措施, 尽快解决科技服务实体个人虚假出资、 抽逃资本金以及企业成本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落实好今年全省 87 个审计项目提出的意见建议, 促进财务管理上水平。
5.完善监督机制。
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
规范提高局务公开和廉政监督员工作, 发挥审计检查、 信访举报和查办案件的作用。
在进一步规范并有效利用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的基础上,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 建立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政状况信息库, 探索建立反腐倡廉预警机制, 切实为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6.抓好试点示范。
深入分析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通过课题研究、 开展试点等工作, 努力把握部门反腐倡廉的阶段性规律和特征, 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注意发现和总结基层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通过创建示范点、召开经验交流会、 表奖先进典型等活动, 推广经验, 扩大战果, 带动整体工作上台阶。
7.提升队伍素质。
要求各市局党组切实采取措施, 尽快改变当前纪检审计工作人员由以其他工作为主的人员兼任的状况, 配置一名以纪检和审计工作为主的工作人员。
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指导, 大力支持纪检人员履行职责, 秉公执纪, 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各级纪检干部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 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 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
按照省局党组确立的推动东西部地区气象部门和谐发展的总体思路, 针对调研中两市县级气象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我省气象部门实际情况, 建议在实施东西援助, 推动和谐发展工作中, 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1.确立一个目标。
即经过改造和新建后的每一个基层台站都能代表**基层气象台站的整体水平。
2.明确两个观念。
在实施东西援助, 推动和谐发展工作中, 应当在全省气象部门明确两个概念:
一是对口援助经费是用来改善欠发达地区基层台站的工作条件, 而不是用来改善生活条件、 提高职工收入; 二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气象部门总体落后, 不是因为职工自身工作
不努力, 而是因为地方经济环境制约了事业发展。
通过明确这两个观念, 让全省气象部门的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对口援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让支援者感到理所应当, 心甘情愿;让被支援者也要自我加压,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动力, 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寄希望于对口援助来解决。
3.实施三项援助。
一是建设项目援助。
省局通过组织调查摸底, 进行统筹规划, 对全省欠发达地区最亟待改善的基层台站, 进行立项改造, 利用统筹资金, 逐步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使改造后的基层台站努力达到“一流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二是设备技术援助。
统筹全省现代化技术设备资源、 软件资源, 帮助欠发达地区基层台站进行气象业务、 办公系统改造; 开展业务技术支持, 提升气象部门的科学技术内涵、 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人才智力援助。
主要采取三项措...
篇三:气象调研报告
13年第 4期内蒙 古 气 象内蒙古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武艳娟,张永生,魏学占 ,王鹏飞,李长生(内 蒙古气象局, 内 蒙古 呼和浩特010051)摘要:内 蒙古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做好气象服务“三农三牧”工作意义重大。
文章以自 治区党委安排部署的调研工作为基础, 总结了 2010 年以来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存在问题, 并提出 建议。关键词:
灾害; 防御; 服务; 报告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8656(2013)04-0037-03引 言2010 年中央 1 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充分发挥气象服务‘ 三农’ 的重要作用”[1], 全国气象部门掀起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
建设热潮[2-3]。
内 蒙古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 将“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 年以来, “两个体系”建设对内蒙古粮食减灾保产、实现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成为基层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切入点。2012 年 8 月 7—13 日 , 根据自 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 由农牧办牵头会同农牧业厅、水利厅和气象局组成 3 个联合调研组, 分别深入到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 6 个盟市的 12 个旗县, 重点对 2012 年中央和自治区 1 号文件中关于推进现代农牧业组织和制度创新、农牧业科技推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两个体系” 建设及土地草牧场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4]。调研组听取了旗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 并深入实地察看了解相关情况。
现将“两个体系”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两个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两个体系”建设启动至今, 全区气象部门立足实际、抢抓机遇, 依靠政府主导, 强化部门合作, 不断将“两个体系”建设推向深入, 取得了显著成效。11.1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初步形成由于苏木乡镇、嘎查村没有气象机构,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向旗县以下延伸受到制约。
“两个体系”建设以来, 这一短板得到快速加强。
在 2011 年自 治区政府成立 “自 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与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基础上, 目 前全区 12 个盟市、2 个计划单列市、53 个旗县政府成立了 “人工影响天气与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279 个苏木乡镇政府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 大部分嘎查村设立了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
全区共组建“多员合一”的苏木乡镇气象助理员 、嘎查村气象信息员 13126 人, 覆盖 80%的嘎查村。
自 治区、12 个盟市和 32 个旗县建立了气象灾害防御联席会议制度。
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横向扩展至多部门、 纵向延伸至苏木乡 镇和嘎查村,“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初步形成。1.2 气象灾害综合监测服务能力 明 显提升经过多年来持续努力, 全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已建成由 11 部天气雷达、927个自 动气象站、12 个 L 波段高空探测站、6 个 GPS/MET 水汽观测站、可接收多种卫星遥感资料的气象灾害监测网; 建成了由 117 个生态监测站组成的全国最大的省级生态监测网, 由 29 个农牧业观测站组成的农牧业气象观测网,73 个风能资源观测站组成的风能观测网以及土壤水分、雷电、沙尘暴、大气成分等专业观测网。天、空、地立体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天气、气候、生态与农牧业气象、雷电、人工影响天气、沙尘暴、大气成分等灾害监测和气象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1.3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水平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以提高准确率、 精细化为目标, 得到持续推进和提高。
引 进细网格数值模式, 建立了全区苏木乡镇精细化气象预报系统, 实现了每日 2 次发布;开展农牧业精细化气象服务试点工作,切实增强气象为农牧业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37
2013年第 4期内蒙 古 气 象平。
开展短时(12h)临近(2h)预报预警业务, 对影响全区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实时监测、 预警和区域联防, 提高了预警能力。开展了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定量降水预报业务, 逐步实现天气预报由 定性向 定量的转变。
气象预报准确率达 80%以上, 预报服务满意度达 90%以上。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水平不断提高, 为加强农村牧区气象防灾减灾创造了条件。1.4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不断增强全区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业务系统建设, 广泛利用社会媒体传播资源,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不断增强。
构建了全区三级小区广播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手机短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与移动公司合作建设农村大喇叭 4496 个, 通过部门合作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 474 个; 建设农村牧区气象信息服务网站 121 个、电子显示屏 411 块, 气象预警收音机在牧区成功推广。
多地将气象信息服务站与 “乡务通”、“草原 110”、政府门户 网、联通信息港、党建网等进行对接, 扩大了气象信息服务面。呼伦贝尔市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 阿拉善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手机短信发布被列为盟市政府 2012 年为民办实事之一。1.5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是有效防御气象灾害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得到了不断强化。
全区 42 个旗县开展了气象灾害风险调查,18 个旗县建立了灾害风险数据库,15 个旗县编制了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51个旗县政府组织编制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其中 22个已发文实施。
21 个旗县政府颁布实施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81 个乡镇和企事业单位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
针对2012 年巴彦淖尔罕见的 6 ·25 暴雨洪涝灾害, 自 治区气象局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国土资源数据、地面调查相结合方式,对暴雨洪涝灾害中的农业损失进行了定量评估,评估结论得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兴安盟将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纳入政府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气象部门开展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评估鉴定气象灾害的流程。1.6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不断提升全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已从传统的季节性抗旱、防雹转向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水库蓄水、 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等多领域、 多目 标作业, 作业效益不断提升。
全区用 8 架增雨飞机、283部新型火箭、592 门防雹高炮实施常年化作业, 从业人员达 2300 多人, 目 前 425 个高炮作业点完成标准化建设。截至 8 月 15 日 , 飞机增雨 115 架次, 飞行作业 300 小时 29 分;地面火箭增雨作业 1001 次, 发射火箭弹 8169 枚; 碘化银烟炉燃烧烟条 726 支; 高炮防雹作业 653 次, 发射炮弹 17040 发。飞机和火箭增雨影响区域 60×104km2以上, 年增加雨量约 20 亿吨; 高炮防雹保护面积 2.67×104km2, 覆盖主要农区,年均减少雹灾损失约 3 亿元左右。
特别是在历次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和重大活动保障中,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7 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工作得到 加强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工作是达成“社会参与”的基础, 近年来得到加强。全区建立气象科普展厅 23 个、科普教育基地 9 个、 科普示范村 9 个、 科普宣传栏108 个, 部分旗县发放了 “气象灾害防御明白 卡”和“气象服务明白卡”。
各级气象部门组织编印气象灾害防御手册、气象灾害避险常识挂图等科普读物, 编印报纸专版、专题信息 200 多期, 向中小学校、嘎查村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农牧民群众免费发放。部分地区气象与司法部门联合将《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纳入“六五普法”培训内容。各级气象部门每年利用世界气象日 、 防灾减灾日 、 安全生产日 等活动, 会同有关单位年均举办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600余次, 发放宣传材料 10 余万份。1.8 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逐步加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逐步加强。
气象灾害敏感行业和部门接收气象监测预警信息纳入自 治区安全生产考核,“两个体系”建设纳入本次党委专题调研,自 治区政府将国办发 33号文件纳入专项督查。
自 治区级和盟市级《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由部门预案上升为政府专项预案,71个旗县政府将《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纳入政府预案体系,263 个苏木乡镇政府出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把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目 标考核体系,全区 10%的旗县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府或组织部门的年度目 标考核,全区有2 个旗县将气象助理员、信息员补贴纳入预算,6 个旗县将气象预警发布信息费纳入预算,3 个旗县将气象信息服务站维持经费纳入预算, 三年来各级政府“两个体系”建设匹配资金总计达 1377 万元。2 存在问题2.1气象防灾减灾机制 有待加强目 前, 部分旗县、苏木乡镇气象防灾减灾组织机构和相关工作制度尚未健全, 政府主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部门联动尚未常态化, 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尚未完全建立, 部门联动程度有待提高;农村牧区气象助理员、信息员队伍发展机制不够健全, 农牧民防灾减灾意识薄弱、自 救互救能力有待提高, 社会参与程度有待增强。38
20 13年第 4期内蒙 古 气 象The Investigation Reports o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Defens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untry and PasturingArea and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Inner MongoliaWu Yanjuan1,Zhang Yongsheng1,Wei Xuezhan1,Wang Pengfei1,Li Changsheng1(Inner Mongolia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ner Mongolia Hohhot010051)Abstract: Inner Mongolia Region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s important for the area. Based on the research work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rty,it is summarized that the major achievements and the issues o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efense system of countryand pasturing area and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ystem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nd table a proposal.Key Words: disaster; defense; service; reports2.2 气象灾害防御与 气象服务综合能力有待提高“两个体系”建设成果及其作用 尚未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有待加强。
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仍不能满足气象防灾减灾的需要, 特别是突发性局地强对流天气、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落区预报能力需着力提升。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够完善, 亟需进一步加快从气象灾害危机管理为主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为主的转变。2.3 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有待完善部分地区尚未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政府职责体系和绩效考核, 大多数地区尚未将气象助理员和信息员补助、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经费、气象信息服务站维持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 发展与投入保障的长效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3 建议3.1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各旗县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 负责本地区气象灾害防御的统一指挥, 并依托本级气象主管机构组建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指挥中心。
各苏木乡镇政府要组建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 设立专职或兼职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 制定和落实本级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社区嘎查村设立气象信息员, 承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传递与灾情收集上报, 参与社区嘎查村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普宣传和应急处置。3.2 全面提升气象灾害防御综合能力需进一步强化边远地区和监测站点稀疏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 建立和完善主要气象灾害及衍生次生灾害观测体系。
各级气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报准确率, 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各盟市和旗县人民政府应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在城乡规划编制和重大工程项目 、 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建设前, 要严格按规定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 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调查、分析评估和认定工作, 加快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并将其纳入政府风险管理范畴。各级广播、电视、通信运营商及社会媒体要配合气象部门及时、准确、无偿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减少审批环节, 建立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
要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 纳入当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 救互救能力。3.3 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把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政府职责体系和绩效考核, 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发展与投入机制, 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为苏木乡镇气象助理员、嘎查村气象信息员配备必要装备, 必要的经费补贴要纳入财政预算。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 发展力 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EB/OL]. (2009-12-31)[2012-10-23]. http://news.cnhubei.com/hbrb/hbrbsglk/hbrb03/201002/t942429.shtml.[2]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 (2010 -04 -02) [2012 -10 -23]. 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1zhuant/20111214/2011121405/201112/t20111219_156901.html.[3]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0 -04 -02) [2012 -10 -23].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1zhuant/20111214/2011121405/201112/t20111219_156900.html.[4]内 蒙古自 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为"三农三牧"服务工作的 通知[EB/OL].(2010-04-16)[2012-10-23]. 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NMZB201006015.html.[5]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 实 施 意 见 [EB/OL]. (2012-03-21)[2012-10-23]. http://guoqing.china.com.cn/gbbg/2012-03/21/content_24952258.htm.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