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5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教育科学2018年12月02 369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叶美如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樟木林中心小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8 年 12 月 02
369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叶美如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樟木林中心小学,广西 贺州 546807
摘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为了客观了解广大农村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中的实际做法和真实想法,发现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加有效地促进农村家庭教育,提请社会各界对农村小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加以关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B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51(2018)12-0369-01
1 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樟木林中心小学 1-6 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 200 分,回收有效问卷 156 份。调查的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 8%。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从事个体经营的约占 42、5%,务农的约占 57、5%。
2 调查方法与步骤
(1)本次调查针对昭平县樟木林中心小学 1-6 年级的学生家庭进行随机抽取其中的 95 个家庭的孩子作为样本。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专长培养,学生的本身问题及家长对孩子的评价等问题,做出数据统计。
(3)综合谈话记录,作个案分析,探求共性原因。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家长的一般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乡大部分农村家长还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的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现在大多农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而也会导致出现“严而无爱”或者“爱而不教”的极端教育。此外社会的变革,特别是现在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大学生找工作难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家长的观念有一定的改变,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导致对子女的教育有一些错误的行为。
3.2 存在的问题
(1)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底蕴差,大多数农村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家长闲时不看书读报,而是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2)家长期望值过高。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与此相对应,农村家长都舍得投入,他们节衣缩食,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物质上的要求。
(3)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
(4)过分依赖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经常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5)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有的农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另外,由于农村家长外出打工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6)家长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还较为片面。有的认为孩子升高中、考大学,将来当工人、干部才有出息。有的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研就可以“成才”。还有的认为不管孩子将来干什么,只要能赚钱就是人才。
3.3 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3.3.1 教育时间 50%的家长每天用于教育孩子的时间半小时以内,37%的家长所花费的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二者合计达 88%,只 有 12%的家长能拿出一小时以上的时间教育孩子。
3.3.2 所花费用 除孩子上学的费用外,家长每月用在孩子身上的花费以30-50 元居多,占总数的 67%。但即使花在孩子身上最多的,按各档次的中位数计算,平均每月最高的不超过 100 元,占家庭人均收入的 10%左右。
3.3.3 教育方式 调查表明,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农村的家长们教孩子语文、数学等知识和“陪孩子做作业”这两项就占了 58、5%的比重。只有 9、5%的家长经常采用“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活动方式教育孩子。
3.4 农村小学生的专长培养
在调查农村小学生家庭的时候,发现在 95 个农村孩子中只有 6 名参加了专长培训班,占总数的 6%,有 94%的孩子未参加专长培训班。从参加专长培训班的类型来看,以“艺术型”和“电脑型”为集中体现,占参加总数的 87、5%。
3.5 农村孩子自身的问题
42%的孩子在学校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在家庭却从不做家务,18%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玩时,很少有自己的想法,37%的孩子经常不注意讲卫生,在所调查的 95 名孩子中,只有 5人没有上述“不良行为”,占总数的 5、2%,余下的 94、8%的孩子至少具有上述一项“不良行为”。在农村小学生中,普通存在着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问题。
3.6 家长的误区
(1)对待“知识”的问题。有 45%的家长错误地认为趁孩子小时,尽可能多教给他一些知识,为以后打基础,而忽视对其潜能和素质的开发。
(2)“家校分工与协作”问题。83%的家长认为“要使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应多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和身体发育,学校应当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对待“五育并举”的问题。53%的农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并不用太在意”。其实,家长只在乎“智”育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四育”的发展。
4 调查总结论
(1)从调查结果来看,现阶段农村家庭教育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尚未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2)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停留在旧观念中,认为孩子交给学校,教育的责任理所当然地归属学校、老师,自己不必过于操心。
(3)农村的家长普遍不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与新型的教育理论脱节。教育手段缺乏,没有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
(4)仍处于经验教育为主的阶段,这种教育相对于孩子未来面临的时代挑战是远远不够的。
(5)农村家庭教育同样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共同的努力,农村家长真正需要是高质量的,深入浅出的科普。
(6)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也极大制约着家庭教育的活性发展。
总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教育应该引起每一位父母的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更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熊富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J].教育,2016(6):00042-00042.
篇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
守的孩子多一点关爱鹿邑县马铺高中
司庆帅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消费水平也随着相应的提高, 人们的攀比思想严重, 但由于农村经济的相对单一和单薄, 迫使家庭中担负养家糊口的青壮年走出家门去外地淘金, 家中只有老弱病残留守大本营, 由此出现了寄养式的方法, 有劳动能力的倾巢出动, 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甚或邻居, 留下相应的钱粮, 但他们托付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意识的但缺乏自制力的孩子, 而不是一个个只知吃喝拉撒睡的家畜和猫狗。
尤其去年豫东发生涝灾, 很大一部分土地没有适时播种, 以至很大一部分家庭选择外出打工。
有相对充足的给养没有约束而缺乏自制力的孩子, 很易放纵自己, 年老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经历了那些忍饥挨饿的老一辈人很容易在物质上满足与放纵孩子, 孩子们对父母的候鸟式的迁徙也习以为常, 他们不能与父母进行交流, 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教导, 在心理上与父母渐渐产生了隔阂, 容易养成他们孤僻、 冷漠、 仇视的心理, 经常使他们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由于长期的放纵, 他们逐渐淡化了纪律观念、 集体观念、 荣誉观念、 道德观念, 逐渐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滑脱到一个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学生, 经济上的贫穷是很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改观和改善, 但一个问题孩子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血汗钱, 他们也许不知道父母在外的劳累、 辛酸与屈辱, 归巢的人在外忍受的饥迫与无奈, 辛酸与苦楚, 是不会在别人面前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提起的。
我
们家访时, 一位打工回来向我们谈了他们的感受:
人都是讲究体面的,有苦有泪背地里留, 打碎了牙肚里咽, 离家在外讨生活, 这不能称为生活, 只能称之为生存, 这也是在家里不能体会的, 身体上困顿、 疲乏、 劳累是可以忍受的, 最不堪忍受的是心理上与价值的评判上, 尤其是城市人看我们的眼光, 还好我们现在有了 一个正式的身份与称呼:
农民工。
不象以前的称呼那样带有浓重的鄙夷、 厌恶的味道, 我们不能给孩子讲述那些屈辱的景况, 只是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好好读书, 将来不再象我们一样出力不挣钱, 即使在学业上没有太大的建树,也会有一技之长, 也不会象我们一样在城市里盖起了 一座座高楼大厦, 在那里却没有我们的立锥之地, 城市面积越来越大, 我们也离城市越来越远, 看着城市人一家三口, 他们皮肤白皙、 润泽, 衣着整洁得体, 欢乐快活地在我们夜以继日培育的草地上嬉戏玩耍, 忍着他们的奇怪的眼光, 那个父亲竟然比我还大好几岁, 而我看起来却比他要大十几岁, 一股酸涩, 一阵屈辱, 回家一定讲给我那孩子听听, 可回到家, 看到别人衣冠楚楚地, 我又不忍心, 又不愿吐出口了, 别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阴影了, 别让他背上如此沉重的精神负担与枷锁, 但愿他能够理解我们, 理解我们的苦楚与不公平待遇。
我们的学校规模不大, 通过问卷调查, 他们的父母的年龄都在三十岁至四十五岁之间, 单亲或双亲外出的竟然有三分之二, 有的跟着年老的爷爷、 奶奶, 有的跟着外公、 外婆, 有的跟着叔伯婶娘, 有的只是托付给邻居照看。
他们普遍的或多或少心理上有一些偏差, 有的已经显露出严重的心理疾病, 有的整天郁郁寡欢, 对任何事物都没有
兴趣, 患有浅度忧郁症和自闭症, 有的过度的放纵自己, 饮食起居毫无规律, 有的几个同病相怜的生活在一起, 整天暴饮暴食, 整夜的电视与不良的光碟, 白天上课无精打采, 恹恹欲睡, 模仿电视和光碟里的人物, 奇装异服, 染彩色头发, 引以为荣, 拉帮结派, 成绩急剧下滑, 渐渐没有了荣誉感, 集体观念、 公益心, 变得与人交往、 沟通、困难, 与人疏远, 反映迟钝, 与老师产生抵触情。
虽然他们内心有强烈的交往需求, 让人注意, 但自闭的心理封锁了交往的信心、 勇气和渠道。
“师者, 传道、 授业、 解惑也”。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我们要做得更高更远, 不仅要使他们的心智得到开发提高, 还要培养、 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心理、 人文精神、 和谐、 团队精神、 创新精神。我们要从关心他们, 关心他们的生活、 关心他们的精神, 关心他们的进步、 关心他们心理起伏, 从细节入手, 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荣辱观,引导他们树立积极、 昂扬的人生态度, 让他们感受关爱, 学会关爱,掌握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 如何面对困境与磨难, 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学会自控、 自律。
我们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 举行各种活动关注他们, 举行座谈会, 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 帮助他们挥去情感上的疑惑与阴影, 如何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 学习状态, 心理情绪,采取一加一, 多加一的形式, 并适当减免他们的负担, 多次家访, 与他们的家长建立书信或电话联系; 对寄宿生我们平日里送去温暖与问候, 给他们送去温情、 亲情, 使他们切身体会到学校与社会的温暖。
学校食堂给他们专门配餐, 安排生活教师对他们的生活起居进行细心的指导、 安排、 照看, 夜里值班教师多次查寝, 给他们掖好被角。
气候急遽变化时, 提醒他们适时增减衣服, 多次给他们买保暖的衣物。孩子在生病时,心理上更会感到孤立无助, 更渴望别人的关怀与帮助。学生生病时, 我们都亲自照看。
有一次, 三、 一班王韶华感冒发烧,适逢我值日, 我与其他教师把他送到学校西面的卫生所, 给他输液,我们轮流照看他,直到他病愈。
他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说不出话来:老师胜似父母。
他父母回来后, 专程到学校来致谢, “把孩子交给您们, 我们在外面也放心了 。” 我们要精心呵护、 关爱他们, 使他们自尊自重自爱, 把握住人生航向, 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利、 健康、 快乐地成长, 尊重父母, 尊重父母的选择, 尊重父母的劳动, 成为一个对家庭、 对社会有用的人, 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们也要关注留守的孩子, 给他们多一点关爱, 与他们携手共同走向未来。
篇三: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
X 大学毕业论文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姓
名:
__________
2014 年 6 月 25 日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 家庭教育的一般情况
从家长和学生在一起的情况看, 大多数同学只和母亲长期生活在一起, 还有部分同学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由于我校处在“城乡 结合”地带, 大多数学生家长务农或者外出打工, 父亲很多不在家, 只有母亲在家, 这样就很难保证孩子的学习情况, 更不用说谈心之类的活动了, 因此, 学生的家庭教育很难保证。农村地区, 家长的文化程度、 教育观念、 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低, 再加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缺失甚至空白。
比如说因为工作忙, 没时间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的占 32%, 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教育孩子的占 52%; 有 15%的农村家庭, 特别是贫困、 单亲、 残障等特殊家庭, 迫于生活压力, 根本无暇思考、 顾及家庭教育; 有 17%的家长说虽然有时间, 但孩子对自己的教育充耳不闻; 60%的农村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 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 在学校。
二、 家庭教育观念
在家庭教育观念上, 调查结果显示:
接受调查的所有父母都已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家长们缺乏与孩子和老师的沟通; 家长们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和身体健康比较关心, 而不太重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 家长们大多注意从多种途径了解家庭教育知识, 但是目前家长学校对家长们的教育是不够的; 家长已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有很大影响, 并且热切地希望改变自己现在的教育观念, 更希望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
三、 家庭教育行为
调查结果表明:
家长大多缺乏与孩子的交流, 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
要教育好孩子, 首先就要了解孩子, 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许多家长认为, 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 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有一大半的家长很少检查孩子的作业, 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 问孩子学校里的事了。
有的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用来喝酒、 抽烟、 打扑克, 对孩子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
四、 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强
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 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 因此, 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
但是, 调查显示, 大多数的家长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 只有很少的家长是通过老师与家长的电话和书信联系进行了 解,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极少。
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
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 、 老师承担, 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 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 效果还不够理想。
由此可见, 加强家校联系, 提高认识, 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 赢得家长的配合, 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提高育人质量, 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 结论
1、 由于种种原因, 家庭教育普遍受到重视, 但受到文化程度、 教育观念、 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许多家长难以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相当一部分家庭的未成年人教育处于缺失、 半缺失状态, 家庭教育仍属于当前教育的薄弱环节。
2、 受传统观念影响, 家庭教育内容单一, 重智轻德, 教育方式传统简单, 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3、 过高的学业期望值使得学生承担了 过重的学习压力, 而他们在兴趣、 特长、 智力等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充分发展。
4、 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 但是溺爱型、 权威型和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
学生在极端教育方式的影响下, 道德价值观、 个性心理等方面极易受到扭曲。
5、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不协调。
六、 我们给建议家长的建议
1、 提高认识, 重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父母必须重视家庭教育, 把自己的亲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迁移到未成年人的心里,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拓展他们的精神世界。
2、 更新观念, 树立现代家庭教育思想。
家长要改变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的传统观念, 积极培养孩子科学与民主、 自立与自强、 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要改变重智轻德、 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
际关系协调能力, 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 提高素质, 努力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广大家长不仅要切实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时时刻刻、 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为孩子做出榜样和表率, 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
4、 多学习, 与孩子一起成长。
要紧跟时代发展, 不断吸纳新思想、确立新观念、 研究新方法, 努力提高了解孩子、 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以及科学评价孩子的能力, 做智慧型的家长。
5、 改变单一的家庭教育内容,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 注重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一是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 自立能力,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是大力加强挫折教育, 让孩子自己体验成功与失败; 三是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6、 转变教育方式方法。
一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二要尊重理解自己的孩子; 三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并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篇四: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
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镇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对大岗镇的部分农村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形式与内容 (二)调查的结果
1.家庭教育弱化。调查分析发现,我镇有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模糊,他们片面地认为:孩子上学了,其思 席 想、学业等方面的责任 粥 已转移到学校老师,老 孝师是孩子的成长责任人 蛀 ,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 续 家庭教育。殊不知,即 琳 使孩子上学了,子女的 宅 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 肪中度过,况且,只有学 谰 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 锡 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效 央 果。
3.家长不注 岁 重个人言行举止。据调 瓷 查了解,一些家长无视 给 自己对子女的榜样作用 抵 ,在家中不注重个人言 辣 行举止,家庭缺少情感 扮 交流,导致家庭气氛、 咬 家庭环境、家庭习惯差 锁 ,对子女的成长十分不 岳 利。
4.教育内容 窍 与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榨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 剪 学生家庭中,家长只注 诣 重给予子女物质上的满 腻 足,而
忽视了对子女的 习 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 龟 平的教育,忽视对子女 泉 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在 滚 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 有 采用反诘、讥讽、用别 效 家孩子优点与自家孩子 疚 缺点进行比较,甚至实 频 施粗暴教育办法来教育 函 孩子,教育效果差,损 匈 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 把 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 株 信。
5.对子女教 裕 育投入比较重视。调查 辅 发现,不少农村学生家 耻 长为了子女教育舍得投 肢 资,对子女学习需求尽 细 量给予满足,他们心甘 切 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 攒 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 垒 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 诗 习,一切为了孩子日后 帕 能够出人头地。
二、存 睁 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斗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 坟 发展,社会结构正在转 匀 型,农村学生家庭经济 噶 、结构等状况有了较大 苹 变化,一些农村家庭教 狐 育观念仍较落后、教育 椅 方式方法不当、经济环 室 境较差,他们对子女的 驶 家庭教育还对存在着一 显 些不足。
(一)教 谩 育观念比较落后。一些 韧 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 谢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 尧 教育观念未转变,他们 忧 受新读书无用论和当前 进 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 蚁 ,对大、中专毕业生双 遇向选择就业政策不了解 拎 ,特别是对部分普通高 访 中、职校学生,毕业后 痞 外出打工与初中毕业外 宝 出打工,所得回报与教 燎育程度不成正比,导致 似 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 揉 漠不关心。
(二) 阮 苦于教子无方。虽然一 接 些学生家长也觉得家庭 邵 教
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够 ,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较 曲 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 徒 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 里 学习方面,更感到无计 兰 可施,教子无方已使他 猿 们为之烦恼。
(三 械 )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 奉 差。一些学生家长由于 泽 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 样 子女的影响,他们在教 驳 育方式上带有很强的随 尝 意性,并且个人言行不 毁 一致,失信于子女,难 院 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 秤 信。尤其是,当前独生 筋 子女较普遍,大多数处 崭 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 治 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 删 庇护,物质的满足和行 旭 为的自由放纵,使家庭 佯 教育形同虚设。
三、强 累 化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蝶
(一)加大对家庭 叁 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
列 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的港 宴 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 陶 成长意义重大。为此, 处 各级政府及教育等相关 械 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教育 鳞 的宣传,尤其是加大家 釉 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 桃 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家庭 醋 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 筑 会营造重教善育的社会 葵 氛围。
(二)创设 倚 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 鹏 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 忍 成长、家庭生存和健康 溢 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穷 作为学生家长,除了加 麦 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 蚊 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 莲 加强家庭成员之间情感 婚 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家 诸 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 驭 重视个人的言传身教, 咆 以身作则,创设一个有 砍 利于子女生存发展的家 扔 庭空间,促进孩子的健 厉 康成长。
(三)运 溪 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家 篱 长要学习一些较浅显的 鞋
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 迹 知识,了解孩子在成长 诫 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 艳 问题,正确应对,采用 社 比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方 队法,共同学习,当孩子 免 的表现未能达到家长的 置 期望值时,作为家长, 添 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 赛 打骂孩子。同时,家长 窝可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 舷 罚的手段,宽严有度, 浦 奖罚分明。
(四) 米 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
捕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堑 为了子女的成长,家长 寅 要加强家校联系,齐抓 贮 共管,形成家庭教育与 瓮 学校教育的合力。因此 河 ,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 茵 得联系,使自己对孩子 侍 的教育与教师教育始终 磺 保持一致。当孩子有了 携 进步,就要热情地鼓励 廖 、肯定,当孩子学习成 彭 绩等方面强差人意时, 涨 就要配合教师做好子女 书 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 红 康成长。
篇五: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
篓浅谈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韩正豹 ( 威宁县东风镇梯 田小学, 贵州 1
威宁553100)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这不仅仅只是一个 口号。
我们知道小学 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 期。
打好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今后中学、 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 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多, 全国有 80%的学生在 农村接受义务教育,而农村的教育条件及水平等远远低于城镇 小学, 这些学生的素质将会影响到全国学生的总体素质。
因此, 农 村义务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作俗话说得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 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 也是 终身教育。
一、现阶段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1. 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家庭普遍的家庭教育观念并未真正形成。大家普遍认 为教育的责任在也教师 ,自己为孩子提供衣食就行了。重养轻 教、 重智轻德、 重身体健康轻心里健康情况严重。不重视孩子的 全面发展, 盲 目认为分数就代表了一切。
这与当前课改要求是非 常不相称的, 也会成为学校新课改继续深入推进的不小阻力。
2. 农村孩子成“ 留守儿童” , 由祖父辈代为管理 , 使孩子失去 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较多, 而把孩子留给爷爷、 奶奶 或外公 、 外婆管带的现象非常普遍,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 较严重。
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 、 “ 中心” 、 “轴心” ,
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 :
过去家庭条件差, 当时的父母极 少宠爱孩子, 现在祖父母把那一份宠爱加倍地给予了第三代, 造 成了溺爱。
有些祖父母在带孙子孙女时担心出差错, 所以对孩子 百依百顺。
同时, 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大部分是文盲 , 在 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 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
隔代教育对孩子个 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 自我中 心” 意识, 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影响孩子个 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而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 ,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 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
家长片面地认为, 只要满足了子女 对金钱的需要 , 孩子就会好好学习, 自己也尽到了责任。可他们 不知失去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孩子被扭曲的 i2 ,灵 和形成的孤僻 、 任性、 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 “拜金主义” 、 “功 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 , 要靠金钱 、 溺爱来补 偿给子女只会适得其反。
3. 家庭教育者文化素质偏低, 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 缺乏科学 的教育方法 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滞后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 育脱节的根本原因。在家庭教育中, 没有意识到教育具有睁 ,
想不到 自己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在日常的生活 中不注意言行, 行动鲁莽, 语言粗俗, 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 长的风范, 受父母影响, 孩子慢慢也滋长了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 现于言行举止上。
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 传统的家庭 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 绝对权威, 家长主义 、 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 严重束 188 @画 国 囝 国 。
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 “ 可怜天下父母 心” , 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 、 不期待子女成才的父母, 祖祖辈辈生 活在农村的家庭更是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期待他们 能跳出“农门” , 光宗祖耀。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 但没有具体的 行动, 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 任其自然。农村家长素 质低、 习惯差, 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 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很 大。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 打扑克、 喝酒 , 很少看书读报。
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 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 有的 是一片空白。
因此 , 孩子的作业经常没完成, 孩子也容易犯错 , 一 旦孩子犯错, 家长则严加管教, 轻则痛斥一顿, 重则狠打一顿。
家 长对子女的关爱、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 , 可他们对子女 的爱、 期望、 教育与新时代格格不入。
4. 家庭贫困, 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 尤其是贫困地区, 由于教育投资少 , 学校导致其子 女失学、 辍学。另外 , 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职业教育极不发 达, 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 使得农村出现 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一些家长认为, 与其让孩子读书, 还不如 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 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 受家庭财力的制约, 对教育的需求也很 微弱, 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 也就限 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5. 缺乏交流, 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 ,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不协调 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 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
同时, 农村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 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 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
许多家长认为, 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 子吃穿, 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在农村, 许多家长认为 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 , 教育属于学校的事 ,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培养和教育孩子属于学校 的应尽之责。
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 , 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不闻 不问。在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中,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 育缺乏配合和协调, 致使学校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
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村的家庭教育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农村 教育的支持作用。本来家庭是人才的诞生地,是培养人才的摇 篮, 也是人来到人间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可是当下的农村家庭教育不 仅根本没有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反而是在湮没人才。前苏联著 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放任 自流,是一 件‘ 悲哀的事情” ’。
二、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 才能让孩 子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 1. 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孩子成长的良好氛围 农村留守孩子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我过国社会转型时期综合 发展的一个特殊问题。温家宝总理曾指示“ 同在蓝天下 , 共同成 长进步” ,要求各级人员都要关心那些流动和 ( 下转第 190 页)
N 莹
2 0 1 4 年 第 2 9 期 (总 第 2 5 7 期 )
不严谨的。教材的编写毕竟是在课程和教学专家、 学者的科学、
严谨的工作下完成的, 其基础性、 系统性和典型性是其他任何教 学资源都不能比拟的。但是, 无论教材编制得如何尽善尽美, 它 都不能完全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教学情景 、地方特有的教学实 际和教材使用者的个性化教学经验。科学的教材使用态度应该 是以一套教材为教学主线, 根据学情实际, 采用教材“二次开发” 的策略, 在“基于教材, 超越教材” 的原则指导下, 我们可以把适 合学情需要的有关教学资源补充到教材中来,或者把教材中的 不合时宜的内容做以调整和替换,延伸或缩略教材当中的某些 内容, 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四、 英语教材“ 二次开发” 的策略 1. 优化整合策略 教材“优化整合”策略是教材“二次开发” 的实质性途径。两 者具有内在和外在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教材的“ 优化整合”势 必关系到教材的“二次开发” , 而教材的“二次开发”必须依托教 材的“优化整合” 才能够实现。教材的“优化整合”策略是依据课 程标准, 结合学情、 教情实际, 通过分析和筛选 , 把那些合适的教 学资源按照教学规律和学情实际进行优化和重组,使之有效的 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 有的教材听说和阅读方面处理得 较好; 有的在在词汇和语法学习设计上很有特色。这样 , 通过优 化处理和合理的整合、 彼此借鉴就会极大的提高教学实效。
2. 教学设计策略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为教材“二次开发”提供了充分的 理论解释和实践的支撑。
在实施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 教学设 计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策略可以起到理论指导的有效 作用。
“ 二次开发”的本意其实就是“再次设计” , 教材的第一次设 计是专家学者的心智成果, 是国家课程标准的统一体现。
由于教 材第一次设计具有很强的“普适性”特点, 所以, 在教材发放到具 体地区、 具体学校时,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 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
势必会产生许多的无效教学。
3. 集体智慧策略 教材“二次开发”是课程与教学理论在实践发展过程中的新 壳 论 坛
。画 国 回 鸥 @
产物。
教材“二次开发” 的实践包含许多理论和实践的复杂因素。
因此 , 实施教材“二次开发”活动必须要依靠教师们的集体智慧 和专家的指导, 这样才能够确保教材“二次开发” 不会发生偏差。
集体智慧策略就是通过教研组或科研组老师们的群策群力 , 以 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 把教材“二次开发”的工作科学的、 理智 的、 有程序的做好。
参考文献 :
【 1】
程晓堂.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 杜 . 2002.
[2]付宜红. 毪 lJ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 学科教育,
2002 , (12).
[3】
郭晓明. 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U 】
. 课程研究, 2001, (3).
[41 俞红珍. 论教材的“二次开发”一以英语学科为例【 M】
. 华东
师范大学 , 2006.
【 5】
沈倩. 开发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D 】
. 中小学英语教 学与研究, 2006, (3).
[6】
蒋秋阳.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使 用教材U1 . 中小学 外语教学 , 2003, (6).
(上接第 188 页) 留守的孩子。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 、 生动活泼 的亲子活动,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趣味, 排除他们的心 理障碍, 使他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积极营造全社会共 同关心留守孩子成长的氛围,应争取通过政府部门和一些社会 组织 , 丹煨 关注留守孩子的专项活动, 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 温暖与关爱。
当父母的照顾与关心缺失时, 适当地补偿留守孩子 情感方面的需要和接受道德教育的需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家 庭和对其监护人的教育指导和培训工作。
2. 举办“家长学校” , 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举办定期的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 训 , 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 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 、 “关爱的” 、 “ 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 , 使 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 、 “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 促 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
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要求家长 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 , 帮助孩子形成 自
觉学习的态度。
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 认真当好孩子的第 任老师, 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 、 健 康地成长, 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 加强家校交流, 建立互通机制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庭配合的学 一190 校教育永远不能完成教育任务, 没有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孤掌 难鸣” , 两者相互促进, 密不可分。
可以通过适时召开家长会或让 教师家访 , 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 让家长了解孩子 在学校的表现 , 能加强学校与家庭、 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加深家 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在家长没有意识到两者配合协调的重要 性时, 学校有责任主动和家长联络, 从学校走出去加强和家长的 交流, 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
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制定一个具体 的和家长交流联系的方案, 形成学校制度性的决策 , 将加强与家 长的联系作为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 将学校的温暖、 教育理 念带给学生的家长, 以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农村的家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需要家庭、 学校、 和社会 的共同关注, 只有这样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 , 才能为孩子的健康 发展和农村的和谐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施光明, 俞晓东主编. 学校教育科研过程与方法[M】
. 新华 出版 社 。
2002.
推荐访问: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研 家庭教育 调研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