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8篇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 摘要:在不断进步的新时代环境之下,人们逐渐投入其关注于教育之中。在教育领域一度流传着这一句话“时代和教育始终要保持着共同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
要:在不断进步的新时代环境之下,人们逐渐投入其关注于教育之中。在教育领域一度流传着这一句话“时代和教育始终要保持着共同进步的方向”。这句话表明了:教育同样具有时代的属性,即教育也需要不断往前发展。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讨当社会各界的人们对教育投予了关注的同时,其对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对一个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当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能学到有益于提升自己以及用于建设社会的知识,才能表明教师执行了有效的教学。而纵观中国的教学现状,我们会发现始终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收效甚小,这样的教学不仅耗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意义。然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其能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一、了解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教学法是教师实施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其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导路灯”。毫不夸张地说,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或是否能有效地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法有极大的关联。教学法作为教学过程的一大决定性的因素,其也需要依据时代的特点不断革新。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法比较固守,学生们都是在教师固守不变的教学中进行学习,这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始终不能提高。也就是说,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在学习时间内高效地掌握知识,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并未得到提高。一个优良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有益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还要使学生提高其能力。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之下,很多教师都开始着力探寻优良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高中教师。在高中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秉承着提高学生成绩的信念进行教学。在教学任务繁杂且教学时间有限的条件下,采用优良的教学法的确能助力于教师的教学。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一直走在探求优良教学法的道路上,但仍然有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并没有使其付出得到回报,其学生的语文成绩并没有得到提高。教学法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因此应采用适合于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法才是最有效的。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总是竭力去找寻优良的教学法,而忽略了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分析。对于高中生而言,经过了小学和初中多年的语文学习务必会导致其语文学习情况有所差异。面对语文学习情况各有差异的学生,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只有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方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因此在探寻任何优良的教学法之前,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只有语文教师能深入地了解所教学生的语文情况,其所采用的教学法才能行之有效。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即使每天都在认真执教,但并没有去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这导致很多学生和教师虽然都认真参与教学,但效果极其不佳。为了避免“出其力,无收效”现象的产生,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要有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意识。我们都知道高中的语文教学较繁难,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如:字、词、句、阅读、写作以及各种文学体裁的学习。分析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们会发现他们可能在语文学习的某一部分比较薄弱。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方法就是辅导学生薄弱部分的学习,让他们有所进步。可能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并没针对学习情况做深入的分析。深入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需要语文教师倾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上课的参与情况、作业情况以及考试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很多学生都有语文学习薄弱的部分,因此教师分析情况后应进行备注以免遗忘。只是一味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进步,而应该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学习其薄弱的知识。高中语文教师分析学生语文学习薄弱部分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只有采取相应的教学法辅助学生学习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如若大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师应在授课中多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如若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测试中失分严重,教师应给学生讲解阅读的技巧;如若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写作不理想,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写作教学法来辅助学习学习写作。二、开展和语文相关的活动在高中时期,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行教学和学习。巨大的压力不仅不会使学生奋发学习,还会击压学生学习的激情。据大多数高中生反映,他们的高中生涯除了学习便没有开展任何活动。很多高中教师认为学生在高中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学习,开展活动只会浪费学习学习的时间,虽然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我并不建议在高中时期不开展任何活动。开展活动的确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但如果开展和学习有关的活动就能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因为经过了小学和初中多年的学习,大多数高中生对学习已经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并且在高压的环境之下,参与学习的学生反而少之又少。因为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高中语文是一件无味的事情。针对这一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应在班上经常给学生开展和语文相关的活动。开展和语文相关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参与进学习中,还能让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乐趣。据相关资料显示,高中生仍然乐于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开展和语文相关的活动,能保证学生学习语文的参与度。以我的教学经验为例,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的热情要明显高于在固守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的热情,开展和语文相关的活动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下足功夫,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效果。备课时教师需要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相关的活动联系起来,保证活动和知识的契合度。为了使学生更加牢靠地掌握字、词、句的知识,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字词句讲解”活动。即教师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字词用便条的形式进行备注,每一个学生去讲台处抽取所要讲解的字词的便条,抽取便条后,每个学生均有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当学生准备好之后,就按照抽取顺序依次到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讲解此字词的含义、用法并造句。为了使学生们学习的知识更加丰富,便条上的字词应不重复。在学生讲解字词后,教师应根据其表现做相应的点评,如若有学生不能讲解或讲解有误,教师应代替学生讲解此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深入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这样才能使教师所探寻的教学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经常举办和语文相关的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语文知识。参考文献:[1]熊媛媛.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探讨[J].南北桥,2016(7):78-78.[2]田军.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探讨[J].东西南北:教育,2017.(指导老师:阆中中学校 尤青)摘 要: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创新意识成为了体现一个人价值所在的关键。为了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大力开展数字化教学,借助科技的力量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但在经济发展较弱的农村地区,使用数字化教学似乎还有些困难。本文就如何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教学,做出一些相关思考。关键词:数字化教学;农村教学;初中历史科技的诞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社会在各个方面的进步。但是它并不是只有好处的,随之而来的还有对人才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习型人才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现在的时代真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也正是数字化教学集中培养的人才。农村的经济虽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但是作为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师,我们仍然要跟随改革的脚步,极大限度地利用教学环境,应用数字化的教学方式。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科技的进步是非常迅速的,从科技中衍生出了许多新式的教学方式,它们影响着现代的教育理念。不过在农村地区的教育中,接触新式教学方法的机会并不多,而农村教学的质量一直都难以提高。除了因为教学环境及教学设备的落后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理念的教学落后。很多农村的教师信息素养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他们不会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这也导致了数字化教学进度的落后。所以要想彻底改变农村教学的质量,就需要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始改革起,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去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人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作为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师,我们要想着把互联网技术和教学联系在一起,跟上新时代的脚步。可能有人会问,初中历史的教学能和互联网扯上什么关系?其实初中历史课本的内容只是众多历史中的一部分,它只笼统地介绍了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并没有对它们展开描述。而书本上那些内容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文字,只要学生用心去看就能够把它们完全记住。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扩展一些课外的知识。作为初中的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比学生更清楚真正的重点是什么。其实历史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更多的是讲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这些对学生来说是更有吸引力的。而这些“野史”所记载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利用互联网去查询。现在许多教师都喜欢用课件的方式来讲课,这个方法历史教师也可以试一试。科技这么发达,很多教学信息在网上都是共享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完善自己的课件,给学生讲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这样也是对于数字化教学的一种促进,从某个层面来说,它也推动了整个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二、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以前农村初中历史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总是教师在讲台上说一些考试的重点内容,让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张国勇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讨四川省阆中市水观中学校 何 佳数字化教学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考课堂聚焦| 教法实践周刊讵 151中学生作文指导学生用笔勾画下来。遇到难懂的地方时,教师才会停下脚步,仔细地给学生讲解。而那些考试不考的内容,很多历史教师为了节省时间,通常都会直接略过。初中教学的任务繁重时间紧张,在农村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理解。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如果初中历史教师继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甚至还会耽误学生的未来发展,这些都是不可预计的。虽然说农村的教学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差,但是基础的教学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初中的历史教师就可以利用简单的多媒体设备,展开数字化的教学模式。有些历史事件保存了真实的影像资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内容播放给学生看。教师的讲解和视频的震撼力是不同的,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某个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这样对他们的记忆也是一种加深。所以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师,要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去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减轻不少。对于农村的初中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家境都不算好,所以他们接触高科技产品的机会也不多。而多媒体在学生的眼里就是一件非常新奇的东西,如果教师上课能够多使用多媒体,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会变高很多。其实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我们都可以根据课堂上的内容给学生播放一些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认识历史。很多学生对历史都是有误解的,认为历史的学习就去翻阅一些枯燥的书籍。而课前利用多媒体展示,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迫切地想要了解这个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上课的时候就会更加想要听教师讲课了。三、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新时代既然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要求,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只要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才能够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而数字化的教学就给教师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上文提到利用多媒体技术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学生自然就会自发地进行学习。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把更多地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提问来解答他们内心的疑惑。农村的教学环境不完善,如果有微机室的话,教师就可以利用电脑来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也能够及时地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其实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只需要在每节课结束之前,给学生引入一些新的信息,勾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去收集信息,这样也帮助学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现在的历史也是人们根据古籍记载推理出来的,有些内容或许也有一些差错。学生如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教师要做的不是第一时间去否认他们的发现,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去收集更多的信息。即使结果是错误的,也要培养学生这种探索的精神。不过作为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字化教学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教学手段。虽然说课本上的内容是简单易懂的,但是对于没有整体的历史框架的学生来说,它还是比较复杂的内容。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数字化教学为辅,在两者的巧妙结合下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农村的教学环境有待改善,但是这并不是农村教学质量难以发展的全部原因。只要教师能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开展数字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不是难题。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属于关键时期,如何把握好这个关键期就变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已经步入正轨,那么作为学习语文的开端,识字理所当然的是重头戏。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 “多认少写”的教学方针,提出了“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识字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是作为教师...
篇二: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
dquo;内化式” 班级管理模式在农村初中的实践与思考 “内化式” 班级管理模式在农村初中的实践与思考摘要:
所谓“内化式” 班级管理, 就是通过班主任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工作, 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在” 的东西“内化” 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内化” 为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简言之就是“内化观点, 外化行为” 。
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心理学、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 人区别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只有当人们真正理解和接收了某种思想, 人的行为才具有自觉性、 持久性、 内需性。
反之, 若仅靠外在力量约束 ,个人的行为就有强制性、 暂时性、 表面性。
因此, 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班级管理模式; 内化式
一、 背景、 目的与意义
(一)
当前班级管理的现状与反思
当前, 农村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普遍存在思维陈旧的现象,在管理上表现为“家长制” 、 “保姆式”(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初中),在观念上认为:
①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最大任务就是保证学生不出事;②追求分数与中考升学率。
对学生的教育以及班级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忽略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具体表现为:
缺乏对学生的全面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研究, 缺乏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忽略了学生个人的主动性、 积极性、 创造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培养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与义务感, 不利于
养成民主、 平等待人的行为习惯。
表现在:
①班主任通过运用管理的特权, 成为“保姆式” 的“全管” ,“警察型” 的“全控” , 民主性、 自治性管理变成专制性的管教。
教育的过程变成“我说你听, 我说你做” 的过程。
②旧的管理理念支配下的班级管理。
不少班主任认为, 用严格的班规、 班纪管学生是最公平、 最省事、 见效最快, 从实际效果上看能扭转班级管理中松、 秩序乱的局面, 在制度管治与民主性管理之间只强调了制度管治, 忽视了民主性的理。
在人的主体意识、 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 只用苛严的制度, 死板的规章去管, 治标却难以治本,逆反心理一产生, 越治越乱。
(二)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现状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 学生来源决定了学生总体上难以管理的特点, 在农村, 人的总体素质不如城市人, 学生家长经商, 务工, 挣钱,一直来从时间上和精力上对孩子教育不够, 缺少温馨的家庭教育, 老师家访也难以见到家长, 而部分家长存有“有钱就有一切, 识字不多,挣钱不少”
的思想观念,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当发现学生学习、表现退步后, 不是从根本上与学校配合找教育对策, 有的反而为学生开脱。
凡此种种, 决定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难以管理, 出现师生关系不和谐, 如顶撞, 辱骂, 甚至殴打老师现象。
学生与学生关系矛盾不断。
出现了一些诸如:
学生进网吧, 考试焦虑问题, 学生冲突问题,青春期问题等一系列新问题。
为此, 探求一种更新、 更符合学生特点、 时代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 是摆在广大一线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为此, 我们据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提出了新形式下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
二、 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
所谓“内化式” 班级管理, 就是通过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 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在” 的东西“内化” 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内化” 为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简言之就是“内化观点, 外化行为” 。
(一)
“内化式” 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1. 明确核心目标――“主体” 和“发展”
(1)
发展:
班级管理的最终追求是实现学生、 教师、 行政管理人员的发展, 以实现所有个体的发展为目标, 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为目标, 以实现每个个体的终身发展为目标。
(2)
自主:
学生主动性的最高水平是能动。
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 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这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最重要标志。
具体目标是:
通过建立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 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民主意识及管理能力, 提高班级日常生活质量, 把班级建设成富于生机与活力的舞台, 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2. 制定《班级管理公约》, 体现充分体现“内化” 管理思想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分析当今学校教育管理的弊端时, 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有的学校、 班级管理效益低, 重要的原因是权力过分集中, 领导事无巨细, 统统亲自出马, 亲自决定, 忙得不可开交, 焦头烂额, 最后集烦于一身, 集怨于一身。
的确如此, 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权力过分集中, 抑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
学生往往只是作为消极被动的对象或客体在班级中接受“教育” ,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是主人, 不是主体, 而是一个“受教育者” 或“旁观者” 。
魏书生认为, 由集权制向分权制发展是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 学校管理、 班级管理应该彻底转变观念, 把民主与科学作为管理的根本。
民主管理,就是人人参与的管理, 是使班主任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构成一个立体的管理网, 在管理中发挥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的管理。
而在民主管理中, 学生参与教育管理, 必定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在” 的东西“内化” 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有关规定, 实现核心目标, 制定班级管理条例, 具体思想如下:
⑴正确认识自我, 把握自我, 战胜自我, 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学会做人, 三思而行, 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⑵明确目标, 树立信心, 学会求知, 勤奋刻苦, 在学习中提高素质、 在学习中学会生存。把握每一次机会, 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⑶班级兴衰, 我的责任。
<!--endprint--> <!--startprint-->
如果说《班级管理公约》 是班级的“根本大法” , 那么学生常规管理就是“大法” 的补充与细化。
制度的制定重在落实, 贵在实施、 质在
检查。
如在“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考核日志表” 的实施过程中做到“三保证” “三落实” 。
即人员保证、 内容保证、 时间保证; 计划落实、 考核落实、 奖惩落实。
而这一切的体现都在于检查评比的结果。对学生行为检查评比, 难度是较大的。
例如在学生卫生常规管理中, 我们边实践边反思, 探索出适合富春第三中学学生管理的新路子――抓习惯教育。
因为我们坚信, 人的好的习惯积累多了, 人的素质就提高了。
如果说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在于不断地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话, 那么, 对学生思想、 行为的引导,促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乃至形成一个人的良好的综合素质, 无疑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试想学生随手扔垃圾前, 不可能认真思考该怎么扔, 往往只是随手一甩, 一切都是因为习惯的不良:
“行为播种习惯, 习惯播种性格,性格播种生命” , 基于此, 我班提出“对学生进行习惯的教育, 教师具有教育的习惯” , 把三月分定为“习惯教育月” , 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学会走路、 学会上下楼、 学会说话” 活动, 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同时, 使之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通过实施各项活动, 使班内学生人人有事干、 事事有人管, 在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 培养了 学生的责任意识。
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班风、 学风、 校风的根本好转。
不过, 利用“内化式”
《班级管理公约》 模式时还应注意以下基本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充分利用集体氛围约束个人行为; 学会和掌握批评的艺术等。
(二)
“内化式” 班级管理模式重点建设两项制度
1. 学生岗位竞选制和岗位轮换制
对学生, 实行人人参与的岗位竞选制和岗位轮换制, 就是把活动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就传统班干部产生程序而言, 符合中学生的选举办法, 也为广大学生、 教师、 家长所认可, 但在实际操作中, 却发现存在不少弊端。
如从选举程序来看, 在初一年级时, 候选人往往由教师提名, 让学生表决, 看似民主, 实际上更多地受到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从教师角度出发, 希望能选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助手, 便于开展班级工作。
由于班主任老师特有的权威性, 使得对班干部的产生与
使用往往能如老师的愿, 这样, 就自然产生了 班干部在培养、 选拔、使用上的不平衡, 难免产生"终身制"。
虽然一部分班干部品学兼优、能力过人, 但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 这方面的能力没有机会得以锻炼与施展。
同时, 就学生干部本身而言, 在长期缺乏竞争与监督的环境下, 不少在位的学生干部能力也提高不快, 甚至出现了一些工作上发号施令、 盛气凌人、 欺上瞒下等小“官僚主义” 的倾向。
我们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也就走入了误区。
另外, 教师对干部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干部的理解。
遗憾的是, 一部分教师对班干部的理解是片面的。
表现之一:
只要学习好。
导致一些学生干部只顾自己的学习, 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
表现之二:
只要能力强。认为班干部是教师的左膀右臂, 谁能干,能替代教师的一部分管理工作, 谁就是学生干部, 这样就导致了能力强的干部不断得到锻炼, 能力越来越强, 当他的能力无可替代时, “终身制” 就产生了。
重视了人才的使用, 而忽视了人才培养的职责。
表现之三:
只要学生乖。
这一现象往往表现为教师的能力很强,他只希望班干部能按自己的旨意行使, 不要添乱。
因此乖巧的女孩子往往就受到青睐。
表现之四:
只要家长好。
某些教师出于某种目的与学生家长达成默契, 让孩子担任班干部, 尽管是极个别现象, 但严重影响了班干部的形象和教育的声誉。
凡此种种, 反映了部分教师对班干部理解的片面性, 在缺乏有效监督与竞争的环境下, 导致了一些“小官僚” 的产生, 职权也往往被滥用, 班级管理效能和教育功能被大大削弱了。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生活、 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 则教育之效果定能事半功倍。
” 的确如此, 学生一旦明确了自己的职责, 懂得了独立管理, 效果必然显著。
我们要利用中学生好胜心强, 进取心重的心理激发他们独立,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学会负责、 学会做人” 。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 岗位的设计将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
除了一些传统的岗位外, 还可设计一些特别的岗位:
①每班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主要问题设计一些针对性的、 可变化的、 临时性的岗位;
② 每班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 学生喜欢的活动设计一些特长性的岗位、 单项活动中的岗位, 如活动设计专家、 娱乐协调员, 等等。
所有岗位的确立不是由学校说了算, 也不是教师说了算, 我们主要是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 他们对哪些活动感兴趣, 应该怎样组织,需要什么样的岗位。
这是岗位产生的主要途径, 而且也将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2. 建立交流和讨论制度
随着“内化式” 班级管理研究课题的不断推进, 学生将需要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 讨论,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还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地点评价自己的活动成果。
因此, 学校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舞台。
交流与讨论制度的建立是将教师和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和纪律约束中解救出来, 走向自主发展新境界的重要过程, 使学校充满生机活力的必要条件。
为了建设交流与讨论制度, 至少应该考虑以下条件:
① 经常性。
开学初, 月考、 期中考, 学期结束前, 交流时间相对稳定, 每次都有充分的时间保证; 交流地点恰当、 舒适, 基本保证每位学生与班主任有两次正规的谈心交流。
②交流的主题鲜明, 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明确。
③所有参与者应预先准备, 尽量做到每个参与者都发言。
④由参与者的发言中产生问题, 由参与者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交流结果尽快付诸实践
⑤ 每次活动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可以是会议、 电话、 印刷品等。
<!--endprint--> <!--startprint-->
(三)
“内化式” 班级管理模式从两个活动层面展开
1. 校园生活是学生一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内化式” 班级管理研究课题的推进, 以活动为“载体” ,让管理“内化” 为动力,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尤其是学生岗位竞选制和岗位轮换制的落实, 每个学生都将扮演一定的角色, 他们将需要丰
富多彩的舞台。
而校园作为学生一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舞台的建设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所在。
教师应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班主任班级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根据情况和需要, 发动学生,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管理理念是:
人人关注三中, 人人争做三中主人, 开展“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活动――细化,落实, 检查, 成立学生志愿者组织――环保志愿者, 课间秩序巡查志愿者。
开展行为训练, 学雷锋日活动, 清明扫墓, 紧急疏散演习, 广播体操比赛, 文明班级评选, 六一文艺汇演、 元旦文艺汇演等德育活动, 其管理理念是:
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2004―2006 年, 深入开展“告别陋习, 走向文明...
篇三: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
5卷第5期2 0 0 9 牟9 月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o u r n a l o f G a n suL ia n h eU n iv e r sity ( S o c ia l S c ie n c e s)V 0 1. 25. N o . 5S e p t. 2 0 0 9西北落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现状与思考周雪, 张进永(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甘肃兰州7 30 0 7 0 )【摘要】合理利用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 也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完成新课程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西北落后农村一所中学的初中生进行了调查。
旨在了解西北落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在评价目的、 评价策略、 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 评价形式等几个维度上终结性教学评价仍占居主导地位。
据此. 笔者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关键词】
西北落后农村; 初中英语; 形成性评价; 现状; 建议【中图分类号】
G 6 23. 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 7 2—7 0 7 X ( 20 0 9 )0 5一0 116 - 0 4T h eS ta tu sQ u oa n dT h in k in go fJu n io rH ig hS c h o o l E n g lish T e a c h in gE v a lu a tio n in N o r th w e st B a c k w a r d R u r a l A r e a sZ H O UX u e , Z H A N GJin - y o n g( S c h o o lo f F o r e ig n L a n g u a g e sa n dL ite r a tu r e 。
N o r th w e st N o r m a l U n iv e r sity 。
L a n z h o u7 30 0 7 0 , C h in a )A b str a c t:
T h e r a tio n a l u s eo f f o r m a tiv e e v a lu a tio n c a nn o to n ly e f f e c tiv e lystim u la testu d e n ts’ in te r e st inE n g lish le a r n in ga n d e n h a n c e th e ir a u t o n o m o u sle a r n in g . b u t a lso h e lpte a c h e r s b e tte r th e te a c h in gm e th o d s。
c o m p le ten e wc u r r ic u lu mg o a ls・a n d im p r o v eth eq u a lityo fte a c h in g . B a se do nq u e stio n n a ir e sa n din te r v ie w s. asu r v e yis c o n d u c te d tOu n d e r sta n d th es t a t u sq u oo fn o r th w e stju n io r h ig hsc h o o l E n g lishte a c h in ge v a lu a tio n in th eb a c k w a r d r u r a l a r e a s. T h e s u r v e yf in d in g sr e —v e a ls th a t th e te r m in a l e v a lu a tio n o fte a c h in g is still d o m in a n t in th e se v e r a l d im e n sio n s:
th ep u rp o se. stra teg y , su b jects.m a in c o n t e n t s a n df o r m s. A c c o r d in g ly , af e wsu g g e stio n sa r eg iv en .K e yw o r d s:
n o r th w e st b a c k w a r d r u r a la rea s; ju n io rsc h o o lE n g lish ; f o r m a tiv e e v a lu a tio n ; sta tu s q u o ; su g g e stjo n教育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 )中指出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想结合的方式, 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和谐统一[ 1]。
对此, 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这种评价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和阐述, 其中不少论文涉及形成性评价在英语课堂的具体运用。
可是, 很少有人探讨英语教学评价在西北落后农村的适用问题, 而恰恰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 新的评价体系很难融人课堂, 常常流于形式, 不利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以调查和访谈形式对甘肃武都落后农村三仓附中的教学评价现状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一、 形成性评价意义和特点( 一)形成性评价的意义从《英语课程标准》 中可以看出, 新的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应该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但是, 从整体来说目前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仍然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 尽管这种评价方式在特定时间有其自身的优点, 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相反, 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给予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其学习的动机和自信心。( 二)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形成性评价作为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收稿日期120 0 9 —0 6—0 3【作者简介】
周雪( 19 7 0 一). 女。
甘肃兰州人. 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主要从事英语课程教学论、 英语语言学研究。一116 — 万方数据
本” 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具体体现, 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待学生的主体性和入文性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 承认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 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
同时,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人文性表现在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成败。2. 多元性多元性包括评价主体多元、 评价内容多维和评价方式多样。
评价主体多元指形成性评价过程以学生为评价对象, 教师、 学生、 家长以及本人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多维表明评价内容相当全面, 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情感态度评价、 学习策略评价等, 此外, 评价内容多维还突出表现在分层评价或分类评价上, 即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提出难易程度和层次要求不同的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多样指这种评价方式采用互评、 他评、 自评、 个人学习档案袋、 家长反馈等多种评价方式【z]。3. 灵活性和过程性评价的灵活性是指为了学生自主全面发展,教师在自然、 开放、 友好的环境中所采用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同时, 形成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工具,要贯穿于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4 . 定量和定性的互补性在评价过程中除了定量的评价外, 还要采用文字描述等形式的定性评价, 这便于学生更全面、 更客观地了解自己, 改变学习策略, 也使教师获得更准确的反馈信息, 以便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二、 西北落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现状调查西北农村农民素质较低, 学校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学生认为读书只是生存的需要, 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只重视成绩较好的学生, 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放任自流。
而在这些地区的落后农村更糟, 相当一部分家长崇尚“唯金钱论” , 送孩子上学只是为了长年龄, 从不关心孩子的成长, 而许多学生在学校混日子, 扰乱学习气氛, 破坏学校秩序, 故意为难教师, 以此为荣。
这样, 师生的关系越来越恶化, 甚至影响到教师和家长之间已存在的“疏远关系” 。( 一)测量工具、 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为了了解西北落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实际状况, 笔者于20 0 8 年6 月 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了甘肃省武都资源特别贫乏、 教育思想特别落后的三仓乡一所学校——三仓附中。
问卷调查包括135名学生, 其中七年级4 6 人, 八年级4 7人, 九年级4 5人。
发放问卷135份, 收回135份,有效回收率约10 0 %。
问卷是笔者根据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实施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等设计的五级量表( 1表示“完全不符合” ; 2表示“不符合” ; 3表示“基本符合” ; 4 表示“符合” ; 5表示“完全符合” ), 问卷曾在武都五库附中进行了预测, 对不合适的项目进行了修正。
该问卷包括五个维度:
( 1)评价目的包括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发展、 升学等; ( 2)评价形式包括作业、 学习档案袋、 谈话、 值日生报告表、 课堂活动记录表等; ( 3)评价主体包括老师、 学生、 学生小组、 家长等; ( 4 )评价内容包括语言知识、 能力、情感态度等; ( 5)评价策略包括批评性评价、 统一评价、 鼓励性评价和分层评价——肯定“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其发展, 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其中, 每个维度下包括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项目, 每个项目包括若干道题, 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选项, 选择多项则无效。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地区的英语教学评价现状, 笔者还走访了一些教师和学生。
访谈内容主要包括:
教师的教学兴趣、 专业能力、 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态度及学生对教育和学习的认识。( 二)结果分析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从表l可以看出, 终结性评价均数( 3. 7 5)高于形成性评价均数( 2. 10 ), 并且经双侧配对T 检验, P = 0 . 0 0 0 ( P < O . 0 0 1),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故可以认为西北落后农村初中英语评价仍然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表2显示, 终结性评价均数在评价目的、 评价形式、 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五个维度中比形成性评价均数高, 而且对其经双侧配对T 检验的值都是P = 0 . 0 0 0 ( P < O . 0 0 1), 差异具有显著性义, 表明这些农村过多地依靠终结性评价。具体来说:
( 1)终结性评价目的均数( 3. 7 0 )高于形成性评价目的均数( 2. 20 ), 表明评价主要是为了一117 — 万方数据
决定学生的升学和区分英语的好坏, 而不是激发学生自主发展; ( 2)终结性评价形式均数( 3. 7 1)高于形成性评价形式均数( 2. 0 5), 表明评价主要是以考试为主的单一形式进行的, 而不是多元形式一档案袋、 课堂观察等形式进行的; ( 3)终结性评价主体均数( 3. 9 6)高于形成性评价均数( 2. 13),表明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 而不是多元主体一老师、 学生、 家长等; ( 4 )终结性评价内容均数( 3. 8 4 )高于形成性评价内容均数( 2. 0 8 ), 表明主要只是英语知识记忆的评价, 而非能力和情感态度; ( 5)终结性评价策略均数( 3. 64 )高于形成性评价策略均数, 表明教师经常用批评性的评价方式和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 而不是鼓励性评价和分层评价。通过以上分析表明, 该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几乎沿着原来的教育模式运转, 新的评价体系还没有真正进入这样的课堂。
如今, 西北落后农村英语教学仍然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 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 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接受者, 过分强化了考试分数的作用, 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与淘汰作用。表l西北落后农村初中生英语评价总体情况双侧配对T 检验P 值内容人数平均数 标准差终结性13 53. 7 5O . 27评价0 . 0 0 0形成性13 52. 100 . 39表2西北落后农村初中生英语评价各维度情况双侧配对T 检验I, 值内容人数平均数 标准差终结性13 53. 7 0O . 57评价目的0 . 0 0 0形成性13 52. 20O . 6 6终结性13 53. 7 lO . 54评价形式0 . 0 0 0形成性13 52. 0 5O . 59终结性13 53. 9 60 . 7 3评价主体0 . 0 0 0形成性13 52. 130 . 53终结性13 53. 8 40 . 7 9评价内容0 . 0 0 0形成性13 S2. 0 80 . 53终结性13 53. 6 40 . 56评价策略0 . 0 0 0形成性13 52. 14O . 6 12. 这次访谈的结果这次访谈的结果简单归结为:
( 1)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全面, 大多数老师不能用英语教学; ( 2)对新的评价体系了解不深. 并持有轻微的排斥心里,他们认为这种评价方法“不实际” ; ( 3)教师对教育现状很无奈, 教学积极性不高; ( 4 )许多学生上学一118 一只是为了在学校玩, 一些学生说:
“现在上学不交钱, 有时还发钱, 真划算, 我没有什么损失。
” 可见,学生对教育和学习的真正意义不明确, 思想素质很低。三、 西北落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思考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 笔者对形成性评价在西北落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访谈结果表明, 教师教学兴趣不高, 不易接纳新思想、 新观念, 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论, 改变自己的态度, 从思想上使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成为可能。
然后教师要以“师爱” 为润滑剂, 改变师生的关系, 积极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积极性, 改变“上学只是好玩” 的想法。
英国学者B r o w n 曾强调学习情绪在二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他指出:
“B o tht o o m u c ha n d t o o littlea n x ie tym a yh in d e r th ep r o c e sso f su c c e ssf u l se c o n d la n -g u a g e lea rn in g . ” [ 3]同时,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 改变那种“疏远” 的关系, 鼓励并帮助他们学习, 参与力所能及的评价。
这样的氛围使得教师、 学生、 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成为可能。( 二)教师自我的全面改变教师是教学评价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形成性评价适用中的作用不言自明。
上述问卷分析结果表明, 西北落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仍然依赖于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课堂实施基本上是一个全新的过程, 这使得这些教师“不合格” 。
可见,在西北落后农村, 教师的全面改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入学习形成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探索书刊, 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己教学情景的形成性评价实施办法。(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鼓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师的语言、 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 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 鼓励和赞扬, 使学生在心里上获得自尊、 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诱发其学习兴趣, 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 C 4 2问卷结果表明, 西北落后农村教师经常采用批评性评价方式和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 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不利他们的个性 万方数据
化发展。
因此, 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性、 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使学生敢于评价、 勇于评价, 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 促进他们的全面多样发展。
可是,教师需要把握分寸, 避免鼓励性评价滥用, 否则,会造成不管学生的表述怎么样都不加区分地一味鼓励。
使学生认为评价没有意义。
皮连生也曾指出表扬和奖励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表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表扬和奖励"1511]。现行英语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策略、 情感与文化, 其中有些教学目标或指标, 终结性评价是无能为力的。
而形成性评价的合理利用能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健全、 健康人格的形成。
然而,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制度中还是个较新的领域, 它的实施不可避免出现各种问题, 特别在西部落后农村的实施, 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这需要家庭、 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更需要广大教师勇于实践和大胆开拓。
这次调查的深度不够, 笔者会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调查和探索, 也会从其他视角( 如考试制度改革、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如何有机结合等)探讨西部落后农村英语评价的实施策略。【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幸J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 0 1.[ 2]李桂红. 形成性评价及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J]. 教学研究。
2008. ( 4):
21—22.[ 33H DB r o w n . P r in c ip le s o f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n ga n dT ea ch in g [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 0 4 :14 3.[ 4 3洪云玲.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鼓动性评价[ J]. 新课程教师版。
20 0 7 . ( 5):
123.[ 5]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M 3.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7 8- 37 9.[ 责任编辑:
辛俊武]一119 一 万方数据
...
篇四: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
要 教育是乡村振兴与发展的动力引擎,对农村中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将其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环。党中央对农村发展、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相当重视。现如今,农村学校的教学方式、思政师资力量等都有了显著改善,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思政工作关系网络,才能实现农村中学生思想品质和政治素养的本质提升以及农村中学思政课程和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of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TANG Chuyi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engin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developmen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rural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ivating theminto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of our country has always attachedgreat importance to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education of ruralstudents. Nowaday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Therefore, only byforming a relationship network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based on the tripartite interaction between schools, families, andthe society, can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ideological qual‐ity and political literacy be improved essentially, and the further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subjectconstruction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be realized.Key words rural areas;middle school students;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中学阶段是奠定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有必要对中学生加强思想指导。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学生的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和政策,以确保农村学生教育的稳定发展。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高度理论化和实践化的教育活动,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与参与。1 农村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现如今,农村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家庭观念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1 教学方式的革新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自2011年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与措施,实施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和“三通两平台”等重要工程。2018年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为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走向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多样性。以吉林省榆树市的武龙中学为例,作者简介:唐楚艺(1996—),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外政治制度。关于加强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唐楚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0)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a.2021.06.0162021 年第 16期总第 532期No.16, 2021Sum No.532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47其通过开展“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活动来摆脱发展困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相对于传统的农村中学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中学教育资源少的问题,而且极大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1]1.2 思政师资力量的增强为应对农村学校思想政治教师资源短缺和专业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我国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教师流动的政策,以鼓励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例如,早于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实施县(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到如今我国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且在部分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自2006年开始我国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支教为我国乡村教育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其中不乏优秀的思政专业毕业生担任农村中学思政教师。这些优秀毕业生经过国家的多年培养,思想觉悟有了质的提升,他们深谙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将深厚的思政理论知识传授给农村中学生。1.3 家庭教育观念的进步农村发展与村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随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的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移风易俗行动的开展 [3] ,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极大的革新,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督促孩子的学习。2 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潜在的挑战。2.1 从学校层面出发首先,尽管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应试教育理念在目前的农村中学中仍有很大的遗留。一些农村中学仍然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足,认为思政课为“副科”,分值占比小,课时量可以适当削减。对思政课的课时安排也具有从属性,一般安排在下午,在学生容易犯困且学习效率不高的时段安排思政课程教学,而其他学习效率高的时段则留给语文、数学、外语这些“主科”,甚至出现思想政治课经常被其他课程挤占的现象。其次,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合理。一般而言,仅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缺乏对学生品行和素质的考查,使学生忽视了对自身价值观、基本技能、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要求,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
[4] 最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弊端。大多数农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仅限于校内,很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2 从家庭层面出发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村人民的思想境界。他们愿意供养孩子上学,也日益关注孩子的教育,但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家长片面地要求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而疏于对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其次,父母自身文化程度、思想政治素养偏低,往往容易给孩子带来不正确的示范效应。最后,农村人员外出务工仍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常态。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更加积极地支持就地就近就业”。
[5] 农村学生的父母在外务工,留守在农村的中学生一般由隔代亲属照看。隔代亲属一般年龄偏大甚至年事已高,难有精力对学生进行细心照顾、严格管教,还与学生存在着“代沟”,造成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是思想道德的滑坡。2.3 从社会环境层面出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5] 。首先,随着农村的开放,多种价值观念渗透到农村地区,其中不乏一些消极观念如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农村社会传播。这些观念严重冲击农村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念,势必影响农村中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容易滋生攀比、虚荣等不良观念。其次,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农村地区不少网吧和电子游戏室仍然违反规定对学生开放。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仍然是腐蚀农村中学生心灵的根源之一。
[6] 最后,基层文化管理部门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对网吧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农村中学生成为网吧的常客。3 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提升农村中学生的思政素养需要做到“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3.1 从学校层面出发首先,农村中学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高度重视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不仅传授思政理论知识,还负责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农村中学的领导班子要切实转变唯升学、唯分数的应试教育观念,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农村中学应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评估的目的并非是要对学生排名次和划分等级,而是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能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查标准,还应强调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育,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指标,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等进行综合的考量。最后,学校以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不仅思政教育48
能够检验青少年学生的思政状况,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将思政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农村中学应积极开展一些以校园文体活动和校外志愿者活动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农村中学生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感悟到思政课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道德素养。3.2 从家庭层面出发首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农村家长群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如“重智育、轻德育”等,深刻影响其子女的价值观。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倾向于创新型人才。为此,农村家长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践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在鼓励孩子学习更多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孩子成为品格高尚的人。针对孩子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不应采取棍棒式的教育,以免导致本就内心敏感的孩子养成反叛或懦弱的个性。应为孩子树立榜样,拥有进取意识,履行教育义务,用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和道德风范感染孩子。必须尊重孩子的想法,正视孩子的个性和爱好,培养孩子自我规划、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其次,农村家长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闲暇时间,适当阅读报纸和书籍,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
[7] 再次,学生家长须积极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有责任与学校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家长不仅应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还要经常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针对孩子的思想道德问题,家长若自己解决不了,应向教师及时反映,寻找稳妥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协同效应,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力结合。最后,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家是爱的港湾,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优良的品行。父母亲情的缺失,极易造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养成敏感、多疑的性格,为此父母应尽量增加回乡探望的次数,或在工作之余与孩子电话联系,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关怀。3.3 从社会层面出发首先,在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新闻媒体必须充分发挥舆论主阵地的作用,致力于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宣传报道工作。例如在传统节日期间,新闻媒体、社会媒介应展示反映社会主流价值、中学生热切期盼的作品。有关部门应多组织开展一些积极向上、愉悦身心的文娱活动,引导中学生参与其中。其次,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1)重点整治校园周边商业的经营秩序。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取缔学校200米范围内的网吧、游戏厅和其他娱乐场所,禁止这些娱乐场所对未成年人开放,并对进入其中娱乐的青少年进行教育。
(2)整顿校园周围的商店和书店。严格查没各种毒害青年学生的不良书刊,禁止售卖含有淫秽、暴力内容的非法音像制品。
(3)整治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乡镇派出所应当与农村中学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巡逻防控,特别是在重点时段和路段加强巡逻,严防发生打架斗殴、勒索敲诈等治安问题。最后,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乡镇派出所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把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纳入对民警的日常考核中,落实责任,明确奖惩。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积极进行定期回访,反馈治安信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 结语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同推进。应从整体层面出发,真正实现农村中学生全面、积极、健康的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参考文献[1] 晁晴玮.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陕北农村“互联网+教育”扶贫实施路径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20.[2] 王哲.农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稳定性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4] 李晓荣 . 新时代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9):73-74.[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N].人民日报,2018-09-27(1).[6] 万锦花.农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与分析[J].广东教育,2012(1):37-38.[7] 万强.中学德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编辑 张效瑞思政教育49
篇五: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
论坛294 2017年第36期前言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据相关资料显示,城市中学生各项水平都高于农村学生,使学生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农村学生的成长与未来的发展都非常不利,站在实际角度思考,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前社会上教育不公平问题严重,所以说目前一定要有效解决该种问题。一、教育公平视角概述教育公平其本质就是指国家分配教育资源,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保证教育资源分配能够科学合理,与实际要求相符。在当前阶段教育公平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就是要保证所有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第二层就是要保证教育环境能够公正平等 ;第三个层次使教育所能够达到的的标准相等。这三个层次属于循序渐进的,第一层是先决条件,第二层是保证教育效果的主要内容。二、农村中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当前农村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然而和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比较落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且教学设施还不完善,因此导致农村中学教育问题重重。(一)小学和中学教育严重脱节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小学和中学教育衔接不上,所有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并且师资队伍也比较落后,有绝大一部分农村教育都是以教师讲授法为主,缺乏信息技术的使用,因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认识。就从农村中学英语教育为例,有很多农村小学对英语课程不够重视,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小学生升入初中之后,其英语教育形式新颖、内容活泼且知识背景广泛的应有教材将不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给学生的接受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难度。(二)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非常不完善农村中学的经费少,很多学校都没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无论是任何学科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都是讲授法。而且采取的是大班授课方式,班级人数多。基于此,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的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的效率,不能够确保农村中学教学质量。例如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由于该门学科非常难,教师讲授法教学已然给教学效率带来了一定影响,而大班授课方式极大程度降低了教学效率,这样的授课方式教师往往不能够全面照顾到学生,学生就有可能不集中精力听课,导致教学效果差[1] 。除此之外在中学化学和物理课程中,需要进行实验,但是中学硬件设备不完善,所以教师只是根据实验步骤讲解,这种情况会使学生产生疑惑,对学生学习非常不利[2] 。(三)农村中学教师水平低从当前农村教师和中学教师的工资水平以及福利待遇方面看,城市普遍高于农村,在这种情况之下,诸多优秀教师都想要进入城市,导致当前阶段农村中学教师缺失,而且农村教师素质普遍低于城市教师。这种情况就会在实际教学中展现出来。从而给中学生长远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并且较为严重的情况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三、教育公平背景主要原因分析(一)政府角度分析站在政府角度看,制度存在明显偏差,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言,教育公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消除教育歧视情况、去除不均等情形。其次我国明确规定无论是任何种族和信仰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教育均等方面,我国还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中尤以制度引导方面的偏差最为严重,首先我国具有两种二元化结构,即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在教育学习中明确划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这种人为给学习划分等级的情况,给农村中学教育造成很大困扰。(二)学校角度分析在农村中学当中管理存在很大弊病,首先农村学校经费少,但是很多学校不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大肆兴建新媒体教室,忽视录音机、幻灯机的购置,最终导致经费过低多媒体教室成为摆设,从而影响农村中学教学。通过对某学校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多媒体教室,但是对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少之又少。四、农村中教学教育中解决方式(一)有效改进教学设施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教学设施很重要要,因此就需要保证中学教育中硬件设施完善,并且还需有效提升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所以相关教育部门需要给中学教育创造先决条件,配置与之相关的教学设备,同时还需要建立语音实验和多媒体教室,科学合理利用这些教学设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育公平,减少城乡中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二)改进教学内容由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在当前农村教学中需要关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和所学知识产生共鸣去,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学习。据相关资料显示,农村中学生相对比较胆小、害羞,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在农村中学教学过程中,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学生上完初中就可以,没有长远的目标,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学校必须要适时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可以支持教育,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三)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教师是教学的直接指导者,为了能够保证学生接受教育,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目前必须要增加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内容如下。首先要对在岗教师进行培训 ;在中学学校中,必须要有效加强对在岗教师的培训,保证教师的整体水平能够得到良好提升,并且地方相关部门要明确禁止培训不合格的教师上讲台,例如在中学语文讲解《陋室铭》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属于文言文,其难度较大,教师想要保证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课文中,保证教学目的得以有效实现。其次需要引进优秀人才 ;由于农村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到农村来,该情况是导致农村教育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吸引教师到农村来。首先相关部门可以适当调整教师的工资,并且还需要增加福利待遇,这样先进的人才就会愿意到农村来。五、保证城乡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一)减少城乡教育差距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和农村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不过城市比农村发展的速度快,在这一前提下,无形之中加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因此保证教育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减少城乡之间的矛盾,保证共同进步。如果不能够保证教育公平性,那么学生就不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久而久之就会加大城乡的差距,对社会发展非常不利。教育公平视角下农村中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赵广文(云浮市郁南县大湾镇初级中学
广东
郁南
527129)【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农村发展速度缓慢且条件较差,因此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不愿意来农村中学,基于此种情况导致城市和农村教育之间存在了严重差距,因此本文就站在教育公平的视角下,针对农村的现状进行透彻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关的解决方式,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帮助。【关键词】教育公平视角 ;农村中学教育 ;现状 ;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94-02万方数据
综合论坛295 2017年第36期(二)培养优秀人才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只有保证教育公平,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传统的农村中学教育中只关注知识技能,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因此给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不能够保证教育公平,其实际是剥夺了农村学生的学习动力,长此以往必将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3] 。(三)减少社会矛盾在教育公平的背景之下,实际上是给出生不同的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而教育不公平情况将会使这个平台丧失意义,久而久之引发社会矛盾,因此保证教育公平无论是从当前角度上考虑,或者是从长远角度上思考,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六、结语据相关资料显示,农村教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给中学教育效率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之下,必须要对教学设备进行科学改变,并且在中学教育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保证教学目标。参考文献[1] 于丹 . 教育公平视角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对策与研究 [J]. 教育,2014(2):00180-00180.[2] 王伟 . 教育公平视角下拜泉县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3] 金马妮 . 教育公平视角下民办学校推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J]. 基础教育研究,2017(11):11-14.[4] 边婧明 .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 X 市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D]. 辽宁大学,2014.[5] 皮冲 . 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兰州市城乡部分中小学为例 [D]. 西北师范大学,2012.[6] 朱云娟 . 教育公平视角下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J]. 生物技术世界,2014(1):160-160.[7] 曲晓慧,薄丽丽 . 教育公平视角下农村英语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黑龙江省农村 A、B 两镇初中英语教育为例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6(2):229-233.一、概括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 ;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同学们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九年级实施“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主要从开展课堂专题探究、对身边物质进行探究、对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对部分实验进行再开发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化学是一门学科,同时它更是一门科学,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应当注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而这几点,最明显的就体现在我们用化学用语去表达、表述事物以及事物的变化等等这些过程中。例如在描述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现象时,“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生成碳酸钙沉淀”这种表述是不规范的,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出现浑浊,或者说出现白色沉淀,但是我们不能通过肉眼的观察就说这是碳酸钙,这是不严谨的。再以化学式为例,元素的符号是否正确、大小写是否有区分、括号以及数字的使用是否规范等等,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此我特别要提的就是物质化学式中的数字下标,在某次考试中,由于题目特别简单,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就成为阅卷老师关注的对象,而当时不注重表述表达规范性的我就经历了惨痛的失利。我至今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扣分点因为水的化学式中数字“2”的底部没有比字母低,而是写成了“H20”这种字母和数字它们底部相平的形式。三、针对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1.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一个一个地去背去学去研究的话,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学完。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时要有分类的思想,以某种标准将物质归类,研究这类物质的共性,这样碰到新物质时,只要能判断属于哪一类物质,我们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推理出它的一些性质。例如只要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并观察到泡腾片中有酒石酸和碳酸氢钠这两种成分,将酸与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反应的知识迁移过来,就能很轻松地解答。2. 多做实验化学家庭小实验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重形式、轻时效的形式主义现象,影响了其作用的真正发挥。因此,尊重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3.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学习化学时,分类思想对我们研究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万花丛中一点绿”总会使得那一点的“绿”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我们在学习化学时,除了关注物质的共性外,更要记住这些共性之外的特例。例如学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时,要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这一反应稍加关注,因为这一反应不属于我们学习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例如学习碱这一类物质时,除了关注“氢氧化某”这一类物质,还要记得一水合氨也是属于碱的范畴。化学中的特例也是数不胜数,甚至还有人说“学化学某种程。度上就是学那些特例”。这句话正确与否我们不作考量,至少它确实强调了关注特例的重要性。对化学来讲,这是一门新的学科,与别的学科有区别,语文需要多记多阅读,物理需要对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化学与物理一样,与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个人思考刘青昊(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
山东
莱芜
271100)【摘要】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化学是一门学科,同时它更是一门科学,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应当注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而这几点,最明显的就体现在我们用化学用语去表达、表述事物以及事物的变化等等这些过程中,针对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时要有分类的思想,以某种标准将物质归类,研究这类物质的共性,这样碰到新物质时,只要能判断属于哪一类物质,我们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推理出它的一些性质,拓宽知识面,理科中的文科,掌握合理方法记忆“记,化学知识点散,练习必不可少“练”。【关键词】化学 ;问题 ;练【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95-02万方数据
篇六: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1.教师的实验意识和实验技能有待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因而淡化了实验教学,在个别教师心中,做实验与不做实验效果是一样的,在教学中甚至尽量避免做实验。久而久之,教师的实验技能低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个别教师由于不深入研究教材,搞不清教材引用实验的意图,认为一些实验就没必要做。这样,教师养成了长期不做实验的习惯。个别教师还认为做实验绝对是浪费时间,把实验课搬到了黑板上,在黑板上“种庄稼”,用讲解实验代替做实验,让学生听听实验,看看实验。为了省事把学生分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教师实验教学意识淡薄的具体反映。
.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初中毕业会考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大多是在指定的实验探究内容和实验方法上,无法反映学生实验能力的高低,从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验素质的提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对学好物理缺乏勇气和信心,作为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加强实验教学,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经过学生自己动手,
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来。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增强对物理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一般都比较差,实验室短缺,也没有专业的实验员教师,实验员的职能也只是“管管钥匙”,打扫卫生,像我们学校 40 个教学班只配备一个实验员教师,而且还是兼职的。虽然学校”普九”验收时配置了合格的实验室和实验仪器,但是这么多年来,随着合班并校学生的增多,实验器材、实验设施一直没有更新,导致实验教学因器材缺乏和不足不能正常进行。
1.实验室严重不足。20 个教学班拥有一个物理实验室,任课教师由于实验室紧张而放弃对实验教学的设计,只能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或者用多媒体虚拟实验来替代真实实验,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器材短缺并不能及时更新。原来的学生分组实验是以 8套配备的,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器材的损坏自然比较多,致使实验无法开展或很少开展,自然就使教师养成了不做实验的习惯。
.实验员教师责任不到位。就我们学校而言,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由一个教师管理,并且还要承担其他工作,实验管理跟不上,任课教师更没有时间精心准备实验,使实
验教学收效甚微。
根据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提高学校领导的思想认识,切实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足额配备实验员教师,尤其是要保障实验教学的经费投入。要将实验教学管理列入正常教学管理之中。
.增强任课教师的实验意识和实验技能,学校要组织教师走出去交流学习,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提高实验教学专业知识,在校内定期组织实验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相互学习,促进实验技能的提高。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手工制作、物理兴趣小组、创发小组等,在活动中领悟生活,感受自然,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技能的提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物理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可以在课外操作并且没有危险的课外小实验,以此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学生在多做小实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物理原理的认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当然,,随着新课改的稳歩推进和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农
村初中基础设施逐年完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物理教师也深刻体会到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认为,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的,并且严重制约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实验技能,“打铁还需自身硬”,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才能有效地驾驭实验教学,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课外实验活动。学校领导要站在教育发展的高度引领学校的实验教学,为实验教学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朱学正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
[1]庄友情.关于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新课程:中,2015.
篇七: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
瓶颈, 寻求创新, 饮水思源——对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瓶颈及其对策的几点思考高红蕾( 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甘肃天水7 4 10 0 0 )摘要:我国西部的农村英语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 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旨在寻求制约当代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瓶颈. 并在此基础上探求瓶颈的成因. 最后提出改变西部农村英语教学现状、 突破教学瓶颈的建议。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瓶颈追因建议步入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我国农村英语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笔者植根西部, 对西部城乡英语教学进行了多年研究. 现总结西部农村英语教学研究成果. 以期为西部农村英语教学提供些许帮助。一、 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西部农村是初中英语教学发展的荒芜之地, 其问题体现在:( 一)学生方面:
兴趣缺乏、 积极性不高。追本溯源. 西部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先天不足. 他们严重缺乏英语学习的社会背景, 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太了解, 视英语的初期学习为儿戏。
缺少英语语言文化的传播.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缺少英语学习的基础。
产生断层。
再者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制约着学生学习的发展。
学习没有收到预想效果, 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偏难, 产生畏难情绪, 缺少自信, 最后失去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成绩难以得到提高。( 二)教师方面:
教师数量和素质的不足。教学首先要保证师资力量。
对于学校教学, 师资有流入、流出的问题。
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待遇较差, 教学条件落后, 导致在西部农村师资不足。
流入学校的老师都是转岗教师, 素质偏低, 缺乏英语教学经验。
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 知识陈旧, 教法一成不变。
流出方面, 师资存在大量流失的问题。
来到西部农村任教的老师. 经过一两年时间的锻炼. 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后, 都把目标转向城镇。
随着职称的提高, 进入城镇中学, 到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任教。
有些地区, 师资力量的流出大于流入, 导致英语教学青黄不接, 出现很大问题。( 三)教法方面:
“应试英语” 阴云笼罩。
教育观念和方法停滞不前。中国式的“哑巴英语” 和“书呆子英语” 一直被“应试英语”的阴云笼罩。
在西部农村英语教学过程中。
可以说贯彻始终的只有读和写两个方面。
由于英语师资力量的缺乏。
班级人员过多, 英语教学存在困难。
常常不能完成预定的课堂教学内容,这严重挫伤了老师上课的积极性。
没有任何的师生互动, 英语学习的效果自然会大加折扣。
英语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二、 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瓶颈成因( 一)意识方面:
学生先天不足合并后天障碍。在西部农村英语教育中。
学生由于从学习英语开始. 没有良好的开端. 导致后来英语学习存在困难. 失去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英语成为学习中的一个瓶颈。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 降低了学生英语的学习效率, 不断消耗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硬件方面:
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落后合并教师积极性受挫。教学设备落后和教学手段落后是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学生被迫长时间待在教室, 接受老师的灌输。
新的教学手段轻易不会被采纳使用, 新的教学设备成为摆设, 久而久之新设备老化, 出现教学设备落后的问题。
另外教师待遇低. 这一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优秀英语教师的流失, 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缺少优秀英语教师, 英语教学质量自然无法提高。
提高教师待遇. 留住优秀教师. 在西部农村初中学校显得尤为重要。三、 关于改变西部农村英语教学现状、 突破教学瓶颈的建议针对西部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瓶颈问题. 下面从资金投入、 师资力量提升、 学生引导这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一)投入带动发展:
注入资金为西部农村英语教学发展增添活力。一方面, 增加学校建设经费, 完善西部农村学校现代教育设施, 引入英语教学需要的计算机, 视频设备等。
另一方面. 提高学校老师待遇, 争取能够长时间留任优秀英语教师。
通过教师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整合, 使先进的设备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充实的英语课程教学资源不但可以调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为教师发展插上翅膀:
一翼引入教师资源。
一翼培养现有力量。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师资力量的加强有两条途径. 一是不断引进具有一定英语专业水准的教师,二是加强对现有老师的培训。
在加强师资力量的同时. 要转变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 改变教师一贯的教学方式。
教师也要勤于学习. 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 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悉心育苗:
将英语教学的理念植根在学生心中。学生首先要转变对英语的学习态度. 改变学生英语学习的习惯. 帮助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其次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其中,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方法概括如下:
尊重学生个体.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创造英语环境, 感受课堂乐趣; 运用英语知识, 巩固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正确, 保持永久兴趣。
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改进, 学习英语的效果显著增强, 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参考文献:[ 1]韦美福.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J]. 教育发展与研究, 2009, 12.[ 2]余晖. 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及思考[ J].学理论. 2011. 02.[ 3]李梅, 高志军. 信息技术与西部农村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现状[ J]. 课程整合, 2011, 12.9 7万方数据
突破瓶颈, 寻求创新, 饮水思源——对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瓶颈及其对策的几点思考作者:高红蕾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甘肃天水, 741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 卷(期) :2013(40)
本文链接:
http: //d. g. wanfangdata. com. cn/Periodical_kszk201340088. aspx
篇八: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
探微 教学探微2021年 10月第 29期(总第 766期)2021年 10月第 29期(总第 766期)· ·“十个手指各有长短”,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学困生,而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衡量教育与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自本人成为农村初中英语学科一线教师以来,深感农村初中英语学科与城市间的差距。虽然近几年农村小学也逐步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了英语课程,但师资的匮乏以及学校对升学率的考虑,英语学科在农村小学并没有受到重视。我担任七年级教师时,曾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连二十六个字母都默写不出来。由此可见,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可谓是零基础。对于教师而言,要想帮助农村初中的学生顺利地考上一所好的高中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我曾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学困生进行帮扶,但实践了一段时间,发现收效甚微。因为学生都是住宿生,对于基础薄弱的农村初中生来说,在校的学习和课业压力已经非常重了,如果每天要再抽出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来接受辅导,他们就会完全失去自己的休闲娱乐时间,会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到底用什么方式可以帮扶到他们呢?我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停课不停学”要求教师积极进行线上教学给我提供了一个新想法。在一年多的操作中,我有了以下的实践和思考。一、利用线上教学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帮扶的实践过程(一)帮扶前线上教学准备工作1. 对学生进行民意调查及动员由于线上教学利用的是学生周末及寒暑假时间,征求学生的意愿是非常有必要的。学困生不是固定不变的,学困生的产生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本次调查针对的是整个班级。主要调查的内容有学生拥有手机的人数、对教师在假期进行线上教学帮扶的看法以及是否支持、觉得自己英语学习跟不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希望线上教学模式是一对一还是小组模式、希望教师在假期的哪个时间段进行教学等。通过调查发现,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拥有手机,并且对于教师线上教学帮扶这一举措感到非常新颖和支持,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学习跟不上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没打好,导致后续学习跟不上、听不懂、不想学,学生更希望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教学,希望在晚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间段进行线上学习。线上教学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帮扶的实践与思考— —以 QQ 群课堂线上教学为例蔡小芳1黄 盛2(1.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塘步镇第一中学,广西 藤县 5433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第八小学,广西 藤县 543302)摘 要:2020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教育部要求各学校延期开学。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展开线上教学。为了适应线上教学,各式各样的线上教学平台及软件不断涌现,如钉钉、腾讯会议、QQ群课堂等。如今,随着疫情的缓解,全国各地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线上教学的热度也消退了。但是,本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于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仍保持着极高的兴趣。本人在周末以及寒暑假运用 QQ 群课堂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进行了授课帮扶。经过实践探究,发现线上教学对于农村初中学困生能起到一定的帮扶作用,线上教学可以成为培养农村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助力于乡村振兴。关键词:线上教学;QQ群课堂;农村初中学困生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3052(2021)29 - 0055 - 03收稿日期:2021 - 8 - 19作者简介:蔡小芳,藤县塘步镇第一中学教师;黄盛,藤县第八小学教师。55教学探微 教学探微2021年 10月第 29期(总第 766期)2021年 10月第 29期(总第 766期)· ·2. 组建班级 QQ群,建立线上帮扶学习讨论组此次线上教学主要依托于 QQ 群课堂,首先要建立QQ群。QQ聊天工具在中学生当中非常受欢迎,使用 QQ群课堂可以省去学生下载其他 APP 以及注册的步骤,并且学生对于 QQ 的各种操作也非常熟悉,培训起来降低了难度。其次要识别学困生,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听课状态以及作业反馈情况,最后再结合测试成绩进行识别。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不能进行大班教学,以5~6人为小组进行教学效果最佳。3. 对线上学习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课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如何进入群课堂、教师进行线上教学时如何参与互动以及如何完成线上课后作业等。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自己对 QQ 群课堂的操作非常熟悉,因此本人对 QQ 群课堂线上教学的教师端和学生端都展开了探究学习,通过录屏的方式制作了 QQ群课堂操作短视频,以及图片展示,并结合教师讲解对学生进行了课前培训。(二)开展线上教学线上教学课程和传统课程一样,同样要求教师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及批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与激励等。1. 精心备课。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线上教学,我们和学生彼此看不见、摸不着,教师无法通过学生的表情来获得教学反馈,就更要求教师要花心思去备好线上教学课程,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此我在备课时准备了大量与教学相关的英语微课、数字故事等数字化资源,以及一些英文歌曲、英语电影片段在教学时活跃课堂气氛。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这一成因,我的主要备课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知识,主要用到的教学手段为 PPT课件教学。开展线上教学的一个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线上帮扶让学生夯实基础,使其能够跟得上学校正常的上课进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乃是教学生。”因此线上教学的另一个目标则是教会学生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针对这一目标我主要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学习 APP 及网站,如学习强国里面的“看教育、看慕课、听英语”等栏目都非常适合学生去自学,丰富自己的知识与视野。2. 课堂教学。关于线上课堂教学,我建议老师们使用电脑来进行,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但同时要在手机上下载 WPS用于播放课件。考虑到手机辐射对眼睛的影响,建议课堂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之内为佳。线上教学的课堂模式主要有录播课和直播课两种模式,录播课主要指教师通过视频录制工具对课程进行录制及剪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但不足之处是无法与学生进行互动。而直播课则更加贴近线下教学模式,可以监控效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产生互动和火花。QQ群课堂虽然是线上直播教学,但在线的同时也可以选择录制课程,在完成在线直播课程后还可以导出刚刚的上课内容进行剪辑,然后发送给学生反复学习。因此我主要采取直播+录播的方式对学困生进行帮扶。QQ群课堂的互动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自由模式(小组成员可自由发言)、主持模式(教师发言,可与学生连麦)、麦序模式(学生需排队发言)。通过实践发现,主持模式更适合线上教学,在教师抛出问题时学生可通过留言板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如果问题较为复杂,学生可申请排麦回答或者教师点名学生进行排麦回答。教师该如何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呢?QQ 群课堂提供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演示 PPT,另一种是分享屏幕。本人更喜欢分享屏幕这一方法,分享屏幕在打开 PPT 课件的同时也可以打开其他软件,更便于在课堂中向学生穿插展示微课、数字故事、电影或英文歌曲等资源,更有利于教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3. 作业布置及批改。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课上知识点的一种方法,一般称为家庭作业。作业的布置主要是对课堂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及巩固,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那么线上教学该如何布置作业及批改呢,与线下教学一样,同样要求有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QQ 群课堂线上教学的课堂作业我主要呈现在 PPT课件中,每讲完一个英语知识点或语法点就在 PPT 中呈现相关练习,做到当堂检测当堂讲解。因为授课时间有限,所以课堂作业是远远不够的,想达到巩固的目的,课后作业必不可少。针对英语的学科性质,我把课后作业分为了听、读、写三大类。在 QQ 群中可以添加一个“作业”的应用,这个应用中有一个语数英朗读听写练习,并且可以自动批改,教师也可以再次查阅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复批。应用中还有一个自定义作业功能,主要用于单项选择题型以及填空题的布置。点开自定义作业功能后可以看到五个图标,分别是图片、视频、录音、自定义作业模板、乐乐课堂在线56
教学探微 教学探微2021年 10月第 29期(总第 766期)2021年 10月第 29期(总第 766期)· ·微课作业。这五种作业布置方法中我常用的是自定义作业模板和乐乐课堂在线微课作业。4. 课堂评价与激励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线上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课堂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也应该多元化,不应只停留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还要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二、利用线上教学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帮扶的思考经过一年多的线上教学与学习,大部分学困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可以跟上教师在学校课堂的教学进度,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践,我发现线上教学帮扶农村初中学困生,无论是对学校、老师、学生、乡村振兴都能产生重要影响。(一)对学校与教师的影响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比如没有形成完整的校园数字化资源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通过对学困生线上帮扶这一行为,可以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们会在线上教学中尽己所能制作 PPT、微课、数字故事、录制视频,开设直(录)播课等,从而提升业务水平,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快资源库建设步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二)对学生的影响“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学生”,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诸多,其实每一位学困生都想学好,可惜没有得到有效的帮扶。学困生碍于面子不好总是直接求助于老师,在学校不是上课就是休息,想与老师促膝交谈非常困难,节假日又无所事事、沉迷于手机或电脑。线上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促进了教育公平,让学困生可以在周末或节假日不需要与老师面对面也能得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三)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 2017年 10月 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振兴理所当然包括乡村教育的振兴与乡村人才的振兴。人才从何而来?除了吸引外来人才,更要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更应对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进行培养。线上教学帮扶学困生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村初中学困生的产生,可以有效地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提高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提高农村人才 的 素 养 ,为 职 业 教 育 和 普 通 高 中 输 送 更 多 的 优 质学生。三、对线上教学培养农村学生的展望时代在发展,作为农村教师的我们不应该安之一隅,自我满足,更不应该自卑、自我放弃,不去学习不去进步。随着义教均衡的推进,全国各地也开始迎来了优质教育,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备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尤其是信息化教学设备,我们只有去学习去使用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教学设备来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使信息化教学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对于线上教学这一新的模式,很多教师都持批判的态度,不愿意去接受新事物。但线上教学属于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利有弊,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一年半的线上教学实践,使我对运用线上教学培养农村学生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参考文献:[1] 罗良,胡丹阳,魏勇等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4(03):92-94.[2] 郑晓钰 .课堂教学评价的五个要素 — —以一堂初中英语课为例[J].海外英语,2021,{4}(12):216-217.[3] 康小燕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4}(16):127-128.[4] 王胜利 .线上教学背景下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新课程,2021,{4}(14):28.[5] 韩琦生 .新时期农村初中线上教学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2020,{4}(49):6.[6] 林金德 .农村中学化学线上教学工具的优化整合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4}(93):117-118.[7] 毛永利 .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8] 袁爱秋 . 浅析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4}(20):656.57
推荐访问:农村初中教学工作的思考 教学工作 初中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