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3篇

时间:2022-10-29 12:00:06 来源:网友投稿

会计毕业论文3篇会计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会计 评 阅 人: 目 录 摘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毕业论文3篇,供大家参考。

会计毕业论文3篇

篇一:会计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会计

  评

 阅

 人:

 目

 录

  摘要:

 ................................................................................ 3 关键词:

 .............................................................................. 3 Abstract:

 ............................................................................ 3 Key Words:

 ........................................................................... 3 一.应收账款的概述 .................................................................... 4 (一)应收帐款的定义 ................................................................ 4 (二)应收账款的功能 .............................................................. 5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 5 三.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 6 (一)外部因素 .................................................................... 6 (二)内部因素 .................................................................... 6 四.应收账款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潜在危害 .............................................. 7 (一)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 7 (二)增加企业风险成本 ............................................................ 8 (三)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 .......................................................... 8 (四)影响企业的营业周期 .......................................................... 8 (五)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 8 (六)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 .......................................................... 9 五.应收账款管理目标以及实现此目标的措施和对策 ........................................ 9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 9 (二)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 9 1.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 10 2.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 11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 12 六.结论 ............................................................................. 13 参考文献 ............................................................................. 14

 致

 谢 ............................................................................ 16

 3

  浅谈中小企业应收 账 款管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收入中不确定的部分。如果企业应收账款积累过大且不能及时收回就会影响资金的周转和使用,会造成企业的现金流危机,尤其对于融资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应收账款

 财务管理

  Abstract:

 :

 Accounts Receivable proves the paramount component in enterprises’liquid

 capital and the uncertainty ingredient in enterprise’S revenue.If accounts receivable

 presents

 excessive

  accumulation and could not withdraw ,that will influence fund’S circula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will give rise to enterprise’S currency flow crisis,especially for medium —sized enterprise,whether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could withdraw turns out the crucial factor affecting it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The essay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accounts receivable in medium ——sized enterprise and present the related solutions as to those problems.

  Key Words:

 :

 Medium —sized Enterp rises,

 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e Management

 4

 浅谈中小企业应收 账 款管理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一 、 应收账款的概述

 应收账款的发生是激烈的商业竞争、销售与收款的时间差距及内部财务控制不力等原因所引起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随着竞争加剧,企业经营面临一个重要挑战就是销售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能够以赊购的方式交易,从而获得融资,销售企业则面临两难选择,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提供赊销会减少产品的销售,降低市场占有率,提供赊销又可能面临来自客户的信用风险。因此在当前信用环境比较恶劣、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应收账款的存在不可避免。

 ( ( 一) ) 应收 账 款的定义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所提供的服务或售出的产品需要在以后一段时期内所回收的款项。应收账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包括应收销货款、分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账款,或者主要指应收销货款。本文论述的应收账款是从狭义上来说的。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和代垫的运杂费,它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而形成的债权性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然经济社会中,人们自给自足之余,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去转让和交换。刚开始是物物交换,当货币产生后,这种交换方式也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不存在应收账款问题。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条件下的赊购赊销逐渐成为一种商业惯例——当然这也是以一定的“信用”为基础的。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产品和物资是统购统销,在部门和企业之间统一划拨。资金也是通过银行统一划拨,因而也很少产生应收账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收账款业务自然地被广泛运用,而且,赊销也是一种常用的促销手段。这种由于商业交易而

 5 产生的应收账款,实质是收款人向付款人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

 (二)应收账款的功能

 应收账款的功能是指它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增加销售的功能。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进行赊销的企业在实际上是向顾客提供了两项交易:a、向顾客销售产品;b、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向顾客提供资金。虽然赊销仅仅是影响销售量的因素之一,但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的促销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在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赊销更具重要意义。

 (2)减少存货的功能。企业持有产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就不需要上述支出。因此无论是季节性生产企业还是非季节性生产企业,当产品成本存货较多时,一般都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为应收账款,减少产品的存货节约各种支出。

 二 、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逐渐的中小企业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它不仅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对民生问题也意义重大,是我们应该始终关注的经济增长动力。但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适应性强,但其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思想落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风险预防意识弱,这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应收款数量较大、变现能力较差、周转速度较慢等问题,并隐含着大量的坏账损失,影响了企业整体资产质量,导致企业虚盈实亏。高额的逾期应收账款,大部分已经形成实际的呆账坏账,却长期得不到处理,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

 总的来说,大多数企业的现状是应收款占资产、流动资产的比重居高不下,甚至逐年增高,死账、呆账严重,已造成严重阻碍我国中小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改善经营管

 6 理、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问题。

 三 、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由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比例过大会给企业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影响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就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为什么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所占比例过大,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总的来说,企业内部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管理机制效率低下,管理意识淡薄是造成应收账款比例过高的主要原因。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外部因素

 1、商业竞争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是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以此提高销售数量,但同时也引起了大笔大笔的赊销业务发生,应收账款也由此增加。

 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由于结算方法的缘故,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导致应收账款的形成。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

 3、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正常流动资金被大量的应收账款所挤占企业资金紧张,融资困难,购货企业将赊购作为融资的一种手段。

 4、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社会普遍缺乏诚信。

 (二)

 内部因素

 1、企业防范意识淡薄。由于企业自身政策导向错误,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尤其是在当前买方市场形成的条件下,饥不择食,对客户不分青红皂白迁就让步,产品赊销既不签订合同,也不签订分期还款协议。一些企业的经营者由于对客户资信状况调查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普遍只重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应收账款责任部门不明确,对账不及时,催收不力。

 7 2、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不到位。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给销售人员下达任务指标,工资按绩效销售数量提成来诱使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盲目采取赊销、折扣回扣等促销手段争取客户、争夺市场,片面追求高利润,却忽视了应收账款的大幅度上升及应收账款潜在的损失,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收账费用。企业内部分工协作不合理,职责不明,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企业虚盈实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十分缺乏,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3、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失当。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日常行为不规范、对应收账款的及时记账、清理、催收,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的工作不到位,且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赊销业务的发生也没有严格控制等因素都是导致企业自身承担风险和蒙受损失的导火线。更有甚者,心怀叵测、蓄意加大应收账款以暗中捞取好处。

 4、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意识不强。外加目前缺少政府对中小企业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且司法程序繁琐,对中小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也跟不上,中小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在企业遭遇恶意拖欠账款时,因为法律诉讼的成本费用高、裁定执行效果不好,难以用法律手段捍卫权利。无奈之下或者求助于民间的“讨债机构”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方式强行要债,或者转而靠拖欠其他企业账款弥补漏洞,形成恶性循环,企业的问题解决不了,还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四 、 应收账款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潜在危害

 应收账款除了能在量上增加销售、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减少库存、降低存货成本以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等方面外,它对企业的潜在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收回,而销售已告成立,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量的销售业务损益、销售税金的

 8 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会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的现象,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导致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

 (二)增加企业风险成本

 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赊销时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营业收入”和“应缴税费”科目,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收入。根据谨慎原则,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在实务中,为了便于纳税,税法规定计提比例一般为 3‰-5‰。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就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对可...

篇二:会计毕业论文

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6000 字以上

 聊

 城

 大

 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题目: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指导教师:

 学

 号:

 1411386

  姓

 名:

 刘杰

 2016 年 12 月 31 日

  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资产减值问题已经引起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因此,笔者认为研究资产减值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入手,对其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依据与适用范围进行探讨。其次,研究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确认、计量的相关内容,这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问题。再次,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实务应用研究,从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并引出存在的问题。最后, 针对前文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和实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若干建议。

 关键字:资产减值;资产减值会计;新会计准则

 Accountant analyzing of the property depreciation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complication of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changing of technology, accountants and researchers have already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assets impairment. Therefore, I think it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s that researching on its theory and practical problem. At first, this paper draws from the theory question of impairment of assets, discusses the correlation concep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second part, the paper analyse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impairment of assets in the identification, measurement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is part is the core question of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In the third part is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practices applied research. The paper finds problems from the full process of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record and disclosure on impairment of assets. Finally, the paper introduces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improving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in our country against the former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norms and practic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of asset impairment,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目录 一、关于资产减值的基本问题 ............................................................ 1 (一)资产减值基本概念 ............................................................ 1 1.资产 ....................................................................... 1 2.资产减值的含义 ............................................................. 1 (二)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理论依据 .................................................. 1 (三)新准则适用的范围 ............................................................ 2 二、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和计量 ............................................................ 2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 .......................................................... 2 1.资产减值会计确认标准 ....................................................... 2 2.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基础 ....................................................... 2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 .......................................................... 3 1.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属性 ..................................................... 3 2.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标准 ..................................................... 3 三、资产减值会计应用存在问题的研究 .................................................... 3 (一)资产减值确认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 3 1.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 3 2.资产减值转回问题 ........................................................... 4 3.资产组施行问题 ............................................................. 4 (二 )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问题 .................................................... 4 1.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定夺 ..................................................... 5 2.处置费用不易确定 ........................................................... 5 3.现金流量现值难以确定 ....................................................... 5 (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问题 ......................................................... 5 (四)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问题 ....................................................... 5 四、完善资产减值会计 .................................................................. 6 (一)不断完善和修订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 6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6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 6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6 (五)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 7 (六)完善经营者考核和激励的机制 .................................................. 7 参考文献 .............................................................................. 8

 1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也失去了其在工业时代所具有的稳定性,会计应当反映这种盈利能力的变化。因此,资产减值会计越来越受到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2006 年 2 月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在此次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则是最复杂的准则之一,它更加细化和明确了资产减值中的一些问题,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规范,增强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可操作性,但是,在资产减值会计方法的具体运用上还有很多不完善不规范之处,比如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操控利润,发布虚假的会计信息,其报表信息缺乏可信度,致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做出正确决策,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认为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多方面的完善。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对资产减值进行的研究。

 一、关于资产减值的基本问题 (一)资产减值基本概念 1.资产 资产是会计的重要要素之一,几乎所有的会计要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相关。因而,其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予以确认,否则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也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其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因此,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的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2.资产减值的含义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各种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如资产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或自然力作用等原因导致资产的实体发生价值减损。无形损耗如由于科技进步导致资产原有技术的相对落后,或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资产的收益下降而形成的价值减损。然而,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许多企业在购置时无法预料的各种不利影响因素,如经济环境的变化、技术条件的进步、使用方式的改变等,它们会造成资产发生各种不可预期的有形损耗或无形损耗,而资产这部分价值损耗无法得到补偿,它影响资产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造成资产账面价值的损失,这就是资产减值。

 2006 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中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从会计学角度看,资产减值是分别运用历史成本和可回收金额根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谨慎性和真实性的要求,当资产发生减值时,财务会计应当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

 (二)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理论依据 决策有用观是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理论起点。决策有用观是事前概念,认为资产计量主要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强调相关性。对于资产减值而言,一方面涉及到资产负债表来反映其财务状况,另一方面涉及到利润表来反映其经营成果。如果企业不确认资产减值,不披露资产减值信息,就必然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减值时常发生,全面公允地揭示企业资产的现有价值,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从而决策有用观占据主

 2 流,为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提供了理论起点。

 (三)新准则适用的范围 在新准则颁布以前,我国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没有具体准则制度,2006 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将资产减值作为一个独立准则单独颁布。这一准则主要集中对长期资产减值进行了规范,而其他的一些资产减值业务仍由相应的准则规范。在涵盖范围上,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将资产减值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项目,企业的任何资产只要发生了减值情况,都要进行相应的简直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则适用的资产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其他如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等资产的减值适用其他相关具体准则的规定。

 二、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和计量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

  1.资产减值会计确认标准 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的任何一项资产的减值都应当予以确认。但是在会计实务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项资产的减值进行确认,资产减值的确认应当考虑资产减值的可能性的大小。对于什么情况下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这一问题涉及到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目前,主要有三种确认标准:一是永久性标准,是指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公允价值,并且能够判断该状况是永久存在的时候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二是可能性标准,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不能足额收回时即确认其减值损失;三是经济性标准,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公允价值时即确认其减值损失。

 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规定来看,我国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基本倾向于经济性标准。因为经济性标准的特点为只要发生减值就予以确认,确认和计量采用相同的基础,在估算使用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已考虑了各种“可能性”因素,故无须考虑对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也避开了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这样就可以减少资产减值确认时的主观判断和人为操纵,有利于会计的职业判断。

 2.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基础 资产减值的确认,可以按单项资产、资产类别或资产总体等基础来进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资产减值会计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1)资产组的定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中对资产组的定义为,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2)资产组的确定原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中规定: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同时,在认定资产组时,应当考虑企业管理层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如是按照生产线、业务种类还是按照地区或者区域等)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几项资产的组合生产的产品(或者其他产出)存在活跃市场的,即使部分或者所有这些产品(或者其他产出)均供内部使用,也应当在符合前款规定的情况下,将这几项资产的组合认定为一个资产组。资产组一经确定,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3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 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核心问题,体现有关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的一个关键环节。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问题实质上是如何确定资产价值的问题。

 1.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属性 为了计量资产减值,需要一个衡量尺度。有关资产减值计量的主要标准为: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Current-Cost)、现行市价(Current Market)、销售净价(Net Selling Price)、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未来现金流量现值(Present Value of Future Cash Flow)、公允价值(Fair Value)、可收回金额(Recoverable Amount)等。资产减值计量属性的选择取决于资产的本质。资产的本质是为其拥有者提高获取预期经济利益的能力,因此。其价值取决于预期现金流量的流入时间和金额。从纯理论的角度讲,“未来现...

篇三:会计毕业论文

的本质在于对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核算、以合理方式有效评估组织的经济行为。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作用更加明显,已成为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的有效组成部分。本文整理了 8 篇“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毕业学子们参考研究。

 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8 篇最新范文)之第一篇: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研究

 摘要:企业需要增强自身对于现有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追随经济政策与环境的变动,调整内部经营、管理以及控制方法。会计成本控制与核算是企业需进行的重点工作,会计人员展开核算会计成本的工作,从中获取会计信息,以此来让管理者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营收益水平,同时运用会计信息辅助后续的决策。本文以现代企业为依托,探讨其进行控制与核算会计成本的相关工作。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成,核算方法,控制措施

 我国市场已形成较大的开放化程度,企业面对国内外竞争对手,需强化内控管理工作,形成经营优势。在各项工作的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充分累积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在内部会计管理工作中,加大对会计成本的重视,结合成本管理需求,及时地进行核算,深入掌握会计成本信息之后需展开对其的控制。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会计成本方面的工作上,确定核算成本过程中的不足,确定可行成本控制与核算措施。

 1 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核算方法存在问题。有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缺乏合理性,成本核算的方式过于传统,没能在大数据环境下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成本核算。还有的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对各种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了解的不够全面,不能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核算,存在着核算方法不科学的问题。(2)成本控制范围较为狭窄。会计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是企业高度重视一项工作,会计成本核算应当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但是一些企业成本控制仅仅局限在生产环节,成本控制的覆盖面相对较窄,成本控制没能有效的覆盖到生产、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往往只重视生产环节中的成本控制工作,没能有效的控制其它环节的成本支出,不能做到从全局角度进行成本控制。会计成本控制与监督机制不完善,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不规范,工作人员的随意性较大,例如当前缺乏对材料采购人员的监控,成本控制缺乏全面性,影响了成本控制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2 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以及控制工作的必要性

 无论是核算会计成本还是相应的控制工作,在企业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核算成本能够充分保障企业提升更高的综合利益,不仅创造经济类收益,同时还能够保障企业启用低碳型发展模式,依照具体核算内容来充足资源,提升资源的使用率,改良原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完成会计成本方面的工作,还有

 助于企业形成长远的发展战略,通过提升产品的原有性价比,来进一步强化竞争力;借助成本核算来以更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方式分配经营成果。

 3 企业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

 (1)明确会计成本核算主要内容。企业首先应当确保会计人员能够明确核算的主要内容,以此来提升成本核算与后续控制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可根据核算内容来完善控制机制,解决成本控制层面的问题。负责成本管理与核算的人员首先要全方位地理解重点核算内容,而后以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为准,调整核算内容,找出核算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确保实际的核算工作既精准,同时也较为全面。核算工作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常规的核算事项,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不合理的核算问题,以此确定改进核算空间,补充核算内容,扩充成本核算体系,确保无形资产也可以被有效纳入到核算范围内。实施核算时,还要形成相应的核算范围,设置核算范围时要注重科学性与全面性原则,分析消耗资源的主要计算依据,按照依据来展开相应的核算工作,通过核算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2)调整成本核算系统。通过各种强化措施,对成本核算控制效果实施有效强化,对核算过程中的多种漏洞进行消除,在提升核算质量水平的同时,构建更加完整的核算系统,以系统化的核算方式来解决原来核算不够全面的问题。企业进行的会计核算工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企业本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如果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核算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健全成本控制与核算体系时,首先就应当解决财务管控方面的问题,确保财务人员能够高效且高正确率地完成核算任务,在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展示出极高的能力。

 (3)针对经营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核算。在开展核算工作时,应注意规避片面化的问题,面向经营与生产的所有环节来进行核算,做到全周期核算。核算控制人员应具有正确的工作认识,积极推进全过程管控机制,注意经营细节问题,控制多个阶段的成本过度消耗状况。深入到企业的多个不同的经营活动中,找出消耗过度现象的形成原因;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做好控制成本的工作,以科学规范化的方法展开控制,减少运营在成本控制中受到的影响,借助核算来完善现有的风险防控机制。

 (4)明确成本计算与控制方法。合理的会计成本计算方法是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的需要与工作量选择核算方法。首先,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充分的了解各种核算方法的特点,明确会计成本核算的适用范围,注重会计成本核算中的实际问题。其次,成本核算工作人员要对企业自身情况有基本了解,能够根据实际经营生产情况选择恰当的核算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日常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压力,同时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精准性,确保核算方法的适用性。再次,在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考虑核算方法的问题,确保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稳定性,在选择好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后应当保持核算方式的延续性,不要轻易对核算方法进行改变,从而与会计工作要求保持一致。最后,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大数据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注重在收集相关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修订。

 结束语

 企业必须更多地对会计工作进行重视,本文重点分析会计成本控制与核算方面的工作事项,通过核算会计成本,确定基本的经济类信息,切实地将经营效益提升,完成核算后,还需开展会计成本的控制工作,减少成本管理方面的损失,强化企业内部运营体系。企业应做好会计人员在成本管控方面的培训工作,立足实际,全面提升会计部门的综合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汝吉.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与控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2).

 [2]黄俊芬.试析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控[J].中国市场,2019(21).

 [3]罗蔚.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财会学习,2019(17).

 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8 篇最新范文)之第二篇: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也促使企业更加关注会计工作,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企业更加有效的运转。当前会计的工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做账,还为企业的发展预测、决策的制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中。本文阐述了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会计工作,企业管理,作用

 会计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员工提供财务运作方面的服务,对企业管理中涉及到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核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做好会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会计人员也应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对企业的经济财政进行有效的管理,为管理者决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管理中会计工作的表现

 (一)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会计工作的内容不仅仅包括财务会计,还包括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企业内部管理者通过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成本会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成本信息,计算成本损益,会计工作是围绕资金来展开,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的

 开展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会计,为了增加企业的利润,会计人员应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根据公司的现状制定出合理的经营战略,结合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应根据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处存在的问题,为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会计信息的深入挖掘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做账方面,制定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现实不相符,对会计信息的挖掘也不够深入,为了获得短期对的利益而更改数据,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真实的记录数据,清楚了解企业的运行状态,才能够把控企业的发展状态,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提升会计信息预测价值,如果不进行严格的审核,深入的挖掘,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会计从业人员在近几年增长速度之快,但是却有量无质,高技术人才缺乏,基础从业人员供大于求,导致一些人学了所谓的朝阳行业却找不到好的工作。目前,企业行业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素质欠缺的问题,例如,对待工作消极怠慢,责任心不强,缺乏财经风险防范意识等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财务管理人员安于现状,上进心不够,没有具备新形势下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同时,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责任心,没有本着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去完成工作,就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增加工作时间。所以,提高会计行业整体素质及技术能力的任务迫在眉睫。

 三、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完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财会制度下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将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发展状况都考虑在内,最大程度的使用原始数据,创新会计管理工作的手段与方式,实现各个部门的有效沟通,建立具体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管理状况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更好的对企业的工作进行管理,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完善,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企业财会制度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主动学习信息技术,从而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信息化,降低了信息流失的概率,维护企业信息安全;当时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化管理,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公司的资金进行合理利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将成本

 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合理的编排预算和支出,预测企业未来的收支状况,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在综合分析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平衡好收支关系,从而做到统筹兼顾。

 (二)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想要保障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就要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从而使会计工作更加科学化,遵守法律法规,使会计核算能够有坚实的法律做保障。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物资登记盘存制度,从而使企业能够根据发展状况和市场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按照季度来开展实地盘存;在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上,还应该配有相应的企业内部价格制度,对企业的物资进行合理的管理,制定计划价格制度,方便会计在月末进行核算时,能够对成本进行差异化处理,从而提高核算效率。

 (三)提高员工专业技能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主动学习,企业也应定期安排技能培训,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创新员工管理新模式。将绩效考核与薪资相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各部门的日常成效进行考核,包括业绩、工作热情、团队合作情况,不仅仅是对业务能力的考核,也是对精神层面的考核,半年一周期进行考核,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会计人员也应主动学习新技术,将账目录入到电脑,从而提高信息存储的便捷性,减少损失,也使会计工作的开展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员工提供制度保障,与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其获得规则内的自由。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建立内部控制保障体系,从而更好的保障员工的权益,也使会计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序,管理者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每个环节都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同时该制度的设立也是对员工的监督,监督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质量,帮助员工在短时间内更好的发挥力量;同时也应关注员工对企业的评价,采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监督效率,将监督的反馈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及时改正,并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预防,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五)对企业进行会计监督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从而对企业实行全面的监督,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严格把控资金的使用,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对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遵守《会计法》的要求,遵守基本的会计规则,在填写凭证时也应做到真实规范,从而能够快速的发展问题并及时解决;如有需要也可以设计专门的监督部门,检查监督检查企业的会计账簿是否按照要求进行设计

 和填写,凭证的记录是否真实有效,会计资料的整理是否存在错误,对监督人员的资格也应进行严格筛查,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从而提高...

推荐访问:会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