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8篇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2016.12语文学刊小古文的文体特点及其教学策略———以小古文《菊》为例○高媛(杭州新世纪外国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16.12语文学刊小古文的文体特点及其教学策略—— — 以小古文《菊》为例○高 媛(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浙江 杭州 310002)[摘 要]小古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与其他文体相比,小古文总是那么古色古香、纯朴典雅。学习小古文,有助于小学生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熏陶,培养高雅而脱俗的审美观。而小古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死角”,更有探讨的必要。本文结合小古文《菊》的案例对小古文的文体特点、教学价值和教学策略进行简要的阐述。[关键词]
小古文;文体特点;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H 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12-0156-02[作者简介] 高媛,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教师。文言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可谓字字珠玑,千百年来,它以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文言文是古代通用的,蕴藏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深厚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了解古代文化,就有必要学习文言文,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现代社会中文言文仍然受到重视,初中和高中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阶段,文言文在课文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关于文言文教学,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道: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小古文在文言文学习阶段处于启蒙阶段,让小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语言特色及其蕴涵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小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诵读积累文言文的良好习惯,能够为此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小古文教学的“不毛之地”迫切需要一线的语文教师勇于“拓荒”。一、小古文的含义我国古代的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书面语的文言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大,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文言文是指“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相对于现代文来说,古代人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简言之就是古文。“小古文”这个概念,最初是2006年由《小学语文教师》原主编李振村先生在他领衔的一个叫“新经典诵读”的国家级课题中提出的。经典诵读里涉及到文言诵读,文言包括古诗词和古文。古诗在各学段教材中安排较多,相关的研究比较广泛,但古文的探索不多见,于是提出了“小古文”这个概念,即适合儿童阅读的,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例如《小古文一百课》中汇编的《放风筝》、《雨》、 《芦花》、 《乡村》、 《雪》等短文与一些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其实是文白夹杂的现代短篇古文。二、小古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小古文在继承古代文言特征的基础上又有个性化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可基于其特点尝试采用教学策略:(一)节奏鲜明,读出韵味从朗读的感受来说,文言句子节奏感强,读起来大多朗朗上口,富有韵味。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尚无意识,不一定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后进行必要的范读,范读前,也需提出倾听要求:注意停顿、重音、语气和节奏,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以《菊》为例,最后一句“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正确的断法是“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在“惟”后面要停顿,要是生硬地停顿只会破坏文言美感,正确的读法是把断点之后的字音延长, “惟—— — 菊—— — 独盛”,声音延长时要稍轻,并试着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语感。这篇小古文句式短小,每句二至四个字,读起来层次分明,节奏感强。对于这样的小古文,范读后学生对朗读古文的方法已有了初步的感知,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比如学生自读、指读、齐读、师生对读、男女生赛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熟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文章大意,感受古文的语言特色。等到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后,教师可以在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引领学生体味情感、感悟意境、感受古文的魅力。于永正先生谈到古诗文教学,有句话说得好:
“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腾出时间、想尽办法让学生读起来,直至熟读成诵。小学生的兴趣在“读”上,不在“解”上。既然如此,那就充分挖掘“读”的情趣,让儿童乐在其中。(二)言简意赅,熟读成诵新课程选入古文是一种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为了适应小学生认知水平,所选的教育理论与方法156万方数据
语文学刊2016.12语文学 刊也是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古文。低段的阅读资料选用《三字经》一类的经典诵读篇目,中段选用寓言故事及状物、趣事的小古文,如《雨》、 《芦花》、 《乡村》等,篇幅不足几十字,甚为短小;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高段难度逐步增加,如《学弈》、《两小儿辩日》都是上百字的小古文,故事情节较为简单,结合小学生的成长历程,符合小学生学习的需求。同时,小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诵读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明悟,句句领会,只要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可,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诵读积累上。语文老师可以抓住教育的契机,利用儿童时期较强的记忆力,要求学生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为之后的语文学习与素养积淀打下扎实的基础。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以及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要注重朗读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小古文篇幅短小,因此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本蕴涵的意义和思想感情。在朗读中完成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叙事性文本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致内容,描写性文本需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描写对象的特点,说理性文本则需要引领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并交流文章蕴含的道理等。学生从对内容的概括提升到对蕴涵意义的认知,也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升华。(三)字义艰涩,多法解读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文中的许多字词义也发生了变化,要准确掌握和理解其含义就形成了一定的困难,小学生更是如此。从文言句式的表达来看,言简意赅,多是单字成意,字少意丰。即使是浅显易懂的小古文,也会碰到深奥难懂的字,对知识浅薄的小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方法为学生搭台阶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以下结合小古文《菊》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常用的理解词义的方法:1.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学生在自由朗读环节提出不认识、不理解“赭”这个字,但是可以联系前文“其色”即菊花的颜色,列举了黄、白、红三种颜色,结合下文菊花的“种类繁多”,自然得出这个字表示菊花的另外一种颜色。2.借助图片理解词义。“其瓣如丝,如爪。”生活中我们对菊花花瓣的认识容易固化为最常见的一种形状,但是“如丝,如爪”的花瓣就不常见了,这时候需要等学生进行一定的想象之后补充图片资料加以介绍说明,便于理解、加深印象。3.从现代汉语反推词义。比如《菊》中的“或” “其”等字,一字代两字甚至一字顶一句,而且不影响句意的表达。这堂课也是有侧重地选讲了“其”字。先找学生猜猜看,想想现代汉语中含有“其”的成语,比如说:某个人长得不漂亮叫—— — 其貌不扬;把自己的话说得没有漏洞叫—— — 自圆其说;每个人都得到了他需要的东西叫—— — 各得其所……很多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意思保留了古文中的语意成分,所以可以反推“其”的意思是—— — 它的,这里指—— — 菊花的。4.组词扩词明晰词义。
“性耐寒”,这里的“性”是什么意思?可以先叫学生给它组个词,学生会脱口而出—— — 性格,这时需要稍加引导,人可以说什么样的性格、性子,而菊花作为植物,说“品性”比较恰当。5.借助字典释义。“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严霜降临,其他花儿凋谢了,只有菊花还在寒风中独自盛开。整句的意思不难理解,而对“既”单个字的理解就有较大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字典中的三个释义叫学生结合古文内容选出恰当的意思。①已经:既已如此、既得利益。②既然,常跟“就、则”连用。③跟“又,也”等配合,表示两方面同时存在:既勇敢又机智。学生们经过比较,不难找到正确的义项。以上是结合小古文《菊》的教学设计,简单介绍了五种理解字义的方法,一定的特殊性当中也包含了较强的普遍性,适用于其他文章的解读。当然,小古文释义的方法不胜枚举,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找到合适的释义方法。(四)含义深刻,拓展理解作为语文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言文的特点,加强文言文教学,进而教育青少年关心他人和社会,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个人品质。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感、精神、智慧、哲学等。小古文虽都是篇幅短小、文言简练的文章,但其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毋庸置疑的,需要学生细细体会品悟。对于文言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做必要的拓展延伸。或是抓住关键文句,或是进行朗读感悟,或是进行对比、想象,或是进行讨论、表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还是以《菊》为例,这篇小古文看似写菊,实则喻人,通过描写菊花傲然挺拔、不畏严霜的品性,赞扬英雄的独立品格和铮铮傲骨。疏通文意后补充陈毅元帅的一首诗《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教师带领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仔细揣摩诗歌蕴含的道理,触类旁通,理解小古文的深刻主旨。教师在学生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恰当地拓展、延伸,也是对学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使课堂“小语文”向生活“大语文”转化。以上是结合小古文的文体特点思考出的教学策略,但是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最佳策略还是兴趣。在积极推进小古文教学的大背景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减少学生对文言的畏难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何观照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从教材的选择上,把一些语言规范,内容幽默,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素材作为学习的首选材料。除了直观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有趣,开放新颖的学习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比如《菊》这课中用猜读法猜一猜字义;从精美的图片欣赏中感受大自然的奇特;在比赛诵读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关键的一点是在学习的过程不断让学生得到成就感。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在教学环节中设置合理的学习梯度,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读,能说,能诵,甚至能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仿写文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笔者曾经执教的小古文《菊》,尝试在循序渐进的环节引领中设置可供学生借力的阶梯,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课堂上,学生很快地从香、形、色、性四个方面领略到了菊的魅力,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将这篇小古文理(下转 174 页)157万方数据
2016.12语文学刊(上接 157 页)解背诵,并且尝试迁移运用,用雅致的文言文描写了美丽多姿的桂花、喇叭花和郁金香,学生们获得了充分的成就感。小古文对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给学生压力,以多种学习方式将其变得有趣生动,摒除学生畏难的情绪,使之沉浸于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享受学习经典文化的乐趣。小古文简约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深远的意境,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小古文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小古文,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在小古文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本文依据小古文的特点浅谈的教学策略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实际操作还需要有重点、有区别、有层次。对教师而言,还需夯实古文功底,探索符合文言规律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王雅辉.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模式”[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7(12C).[2]梅俊莹.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第21期[3]于志强.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共识[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5).[4]陈怡.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5(6).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点燃了智慧的火花,学生感悟到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视大自然为朋友;作者从众朋友悟出了启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灵魂,要深深地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又如, 《在山的那边》一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诗歌常识,学习并理解象征手法,通过意象表现诗歌主题,我借助多媒体设计画面,学生通过直观视图发现:山那边并不是海,随着画面的推进终归看到了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诗歌的意蕴原来通过意象来表达。文中的意象“山”、 “海”分别指“困难”和“理想”,主旨的凸显水到渠成。(二)巧借视听艺术,强化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为优化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提...
篇二: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21年05期73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学科进展引 言小古文教学与深度学习形成契合和对接,能够生发更丰富的学习启动力。由于学生的古文阅读基础参差不齐,教师要展开学情调查,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教学方法展开深入探究,以提高学生学习小古文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一、设悬竞猜,建立阅读期待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悬疑问题,或者发动学生展开竞猜活动,以成功吊起学生阅读胃口。古诗文中的情节大多比较有趣。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当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时,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以问题进行调度,让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在学习探究中形成学习认知,实现深度学习[1]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设置悬疑问题进行课堂调度。面对有趣味性的竞猜问题,学生自然会给予教学内容更高的关注。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一文时,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图片,并提出问题:“这幅画展示的是哪一个神话故事呢?”“这个故事的情节曲折,一只小鸟用嘴衔西山的木石,要填平东海,你能够猜出是什么故事吗?”“这只小鸟有什么样的精神呢?”学生对这些问题表现出了很高的思考热情。有学生阅读过文本,对相关故事内容也有一定了解,能够讲述其中的原委。还有学生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对故事的深层意义进行延伸解读。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从问题属性特点可以看出,这些问题都带有悬疑性、竞猜性,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形成了新的阅读动力。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便可以爆发无穷的探索力量。教师利用问题展开调度,形成新的教学启迪点,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促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阅读认知。二、文白对照,降低阅读难度对小古文的解读,需要进行文白对照。所谓文白对照,就是利用现代文来解读文言文。教师将文言文译成白话文,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有更清晰的认知。在阅读小古文时,学生会对一些文言句式存在阅读障碍。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白话文,让学生自行对照,学生就可以获得更直接的阅读感知[2] 。文白对照有多种操作形式,但如何才能形成最直接的阅读调度,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思考。古文运用的是文言,其表述特点与白话文有一定差异。学生对文言的认识还较为肤浅,不能自行梳理其基本内容和细节。教师利用译文展开阅读引导,让学生进行文白对照,可以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古文学习,在具体比对中形成学科认知。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进行梳理性阅读,然后提供给学生译文,让学生进行对应阅读。为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教师利用提问检查的手段,让学生对每个文言句子进行翻译。学生通过对照阅读,逐渐掌握了古文基本内容,其语感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在学生逐渐熟悉了文本内容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古文教学策略探析游云娟 ( 福建省福清市音西中心小学,福建福清 350300)摘 要: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意实践的主观意识,利用多种辅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情境,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小古文的主动性。设悬竞猜、文白对照、故事串联、绘本辅学等教学方法都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做好针对性设计,以提升小古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古文;策略探究;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73-02
2021年05期74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学科进展白话文讲述这个故事,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照学习,通过逐一比对的方式,掌握了小古文的基本内容。小组讲述活动具有更强的助学作用。学生要讲述故事,就要对每一个情节都有清晰的记忆,从而巩固和内化所学知识。三、故事串联,提升阅读趣味由于小古文大多是一些小故事,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文本展示和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 。小学生对故事有特殊情结。教师如果能够传授一些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激励和帮助。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延伸,收集其他相关故事进行辅助教学,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利用故事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的接受度更高,其助学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教学《囊萤夜读》这篇小古文时,教师没有先让学生看课文,而是为学生讲述故事:“从前有一位后生,特别喜欢读书学习,白天读晚上读,简直成了书迷。可是他家里太穷了,根本就点不起灯。为了读书,他想了一个办法:找来一个白色的布口袋,将捉到的萤火虫放进去,这样就做成了一个‘萤火虫灯’。他借助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光看书……”学生听教师讲述这个故事,都感觉很神奇,一方面被这位后生的学习精神打动,另一方面也对萤火虫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此时要求学生进行文本学习,让学生观看插图,对文言文进行逐句阅读。学生有了前面听故事的经历,顺利进入阅读环节,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了深入分析。学生对故事有特殊的敏感性。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讲述了有趣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让学生顺理成章地完成了阅读学习。教师在讲述故事时,也有效渲染了气氛,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提示和引导,矫正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故事驱动是一种比较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其助学效果值得期待。四、绘本辅学,强化阅读体验绘本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阅读内容。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借助绘本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和认知[4]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小古文后,利用简笔画勾勒出小古文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小古文故事的理解和印象,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铁杵成针》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文本,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理解文本内容,厘顺文本的基本脉络。在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比较清晰的梳理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比较有创意的学习任务:“本篇课文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而且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理,但教材中没有插图信息。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画笔为课文添加一幅插图,看谁画的插图设计更有创意。”学生听说要为文本添加插图,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设计,对插图的基本构成进行多重探究,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学生开始操作,而教师要及时给予一些技术支持。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先在小组内展示、评选,然后提交班级,进行集中评比。教师为学生设计添加插图的学习任务,这无疑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大多喜欢涂鸦,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成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要想画出比较适合的插图,就要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是教师设计这个学习任务的意图。辅学手段众多,因而教师要精心筛选,以提升教学品质。结
语小学语文中有一定比例的小古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如为学生投放一些悬疑问题、利用文白对照展开阅读引导、讲述相关故事进行助学、借助绘本展开阅读辅助等,从而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由于小学生的古文阅读基础普遍较低,教师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引导,能够生发更多的阅读驱动力,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5] 。[参考文献][1] 杨春柳.让深度学习在小古文教学中发生[J].小学教学研究,2018(11):35-37.[2] 黄雅芳.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古文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9(09):53-55.[3] 范光林.统编教材中小古文教学美育价值的开掘与渗透刍议[J].华夏教师,2020(03):61-63.[4] 周波.小古文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0.[5] 王军.小古文教学内容的研制与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11):64-66.作者简介:游云娟(1979.2-),女,福建福清人,语文一级教师。
篇三: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ptember 2022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读与 写 杂 志2022 年 9 月让小古文教学充满生命的张力—— — 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策略探究倪林燕(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江苏 无锡 214000)摘 要:小学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尊重学生身心特点,真正落实小古文教学,善于结合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小古文的行文特点及历史背景,深入地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还能丰厚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语言魅力,为了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小古文奠定基础。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趣味性;策略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2)09-0106-03小古文之于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非凡的教学意义。在统编版教材小学阶段,安排短小而充满趣味性的小古文教学。教师要能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小古文教学充满生命的张力。1 小古文教学现状分析“小学统编版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多是短小精悍的历史典故,以记人,叙事类体裁为主,弘扬各种美德,能起到求真、向善、崇美的教化作业 [1] 。”综观现状,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并未真正落实到位,存在着“浅阅读”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应试背景下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识记为了应付考试,部分教师将小古文的教学目标集中于古汉语知识,抓效率,图省事,就着一本教参照本宣科,上成字字清楚、句句明白的讲解课。而学生可能体会不到小古文的韵味和魅力,在对注解、翻译、背诵、默写中,泛起对于小古文的畏惧和厌倦。1.2 浅尝辄止—— — 短视和裹足部分教师自身古典文学功底的薄弱、钻研精神不强、教学态度的马虎,致使小古文阅读教学“短视”、“走不远”,或周而复始在注释、识记的浅层面上兜圈圈;或借口“模糊性”撇下学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或迷信权威老生常谈,局限学生思维。1.3 小古文与生活的脱节和割裂视小古文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孤立、封闭了教,纵然分析了、理解了、背诵了,学生始终与古文相隔甚远,情感淡漠,不明白学习这些“老古董”究竟有何意义。由此可见,在日常的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应能够突破“注解”的浅层面,把握思想价值的积极导向、情趣品位的潜移默化、人格精神的熏陶滋养、语感文风的濡染浸润,真正让小古文发挥出更大效益了。2 小学阶段学习小古文的意义2.1 树立正确三观语文教学是为了什么?是应试?不!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部编版教材中选取的小古文《司马光》告诉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果断勇敢; 《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诉学生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书戴嵩画牛》告诉学生做人要虚心求教、尊重事实……这一篇篇小古文,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神,学生的学习过程,便是在实现优秀人格的健全。2.2 建立文化自信曾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教授,其行为作风可以说和当时具有新思想的一批优秀人才是格格不入的,虽然他自小在英国长大,但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他确实过于守旧,但是他身上那股子“文化自信”却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的孩子可能有的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文,这确实是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尽快与社会、时代接轨的良苦用心。但笔者认为,小古文中所具有的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更不能被人们忽视。在小学阶段就进行小古文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文化自信尽早植根。2.3 提高语言素养小古文相比现代文而言更为言简意赅,就如《司马光》一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个故事其106 - -
September 2022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读与 写 杂 志2022 年 9 月实很多学生在学习前就有所了解,但是一般看的都是现代文版本,而小古文版本却用短短三十字就将故事叙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进而产生反思,是否自己在作文时也应该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叙述,让文章语言更凝练,脉络更清晰,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2.4 提升审美能力小古文和现代文一样,也可以进行分类,包括议论文、明志文、记叙文、山水文等等,每一种类型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审美享受。比如,山水文《岳阳楼记》中: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此乐何极!”两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表面是写了阴天、晴天时岳阳楼的不同景致,但其实质也是影射了人生的起起落落,范仲淹借此来鼓励失意之人乐观向上。多读这样的美文,必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作文中有所展现。3 研读教材,打消畏难情绪“‘用教材教’,新课改的这种倡导,包含对教材的再开发、再创造”[2] 。教师要能以法为本,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小古文的一些方法,不同年段有不同的侧重,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教师要能多利用小古文中的空白处,调动学生的想象进行补白。这样故事的内容就能更加具象化,学生学得也就会更轻松。还要善于呵护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小古文的乐趣,真正爱上小古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指出: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对于刚刚接触小古文的学生来说,呵护他们对小古文的兴趣尤为重要。这就要循序递进,观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照应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即使是高年级,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兴趣始终作为引领学生学习小古文的领路人。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他们不仅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而且十分敏锐。教师在教学小古文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要能深入地研读教材,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以及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帮助学生打消小古文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比如,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中,教师不难发现有这样一类课文,明明是一个故事性很强的寓言,却又藏在一篇小古文里。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相矛盾》一文总共七十余字,篇幅短小,文句简单,短句居多,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积累。现代文的《自相矛盾》在很多儿童读物中都有,学生阅读过的几率不小,让学生自己读懂短文,应该不是难事。《自相矛盾》一文既是则小古文,又是一则寓言故事。本文是本册教材中的第一篇小古文。统编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加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分量,除了增加古诗词的数量,小古文的数量也增加了,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各册教材中均有不少于两篇的小古文,本册教材中仍编的是《自相矛盾》和《杨氏之子》。基于这样的编排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小古文已经不陌生了,也应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因此,学习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小古文的方法,理解楚人话语中的逻辑错误,进一步感受小古文精练、幽默的语言魅力以及所蕴含的道理。“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最鲜明的文体特点。《自相矛盾》这则故事简单,楚人“自相矛盾”的话语学生一读就能理解,但故事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因此,教师要能让学生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是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分析楚人思维上的逻辑错误,则是教学的难点。4 理解古文,打造创作支架理解小古文很重要,但小古文的教学绝不是单单的逐字逐句翻译,更重要的是阅读和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小古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这些课文丰富的内涵,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精炼的诗句变得丰盈,让内涵深刻的句子变得通俗易懂。在小古文的教学上,教师要能注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理解词意,悟出情感。小学生对仿写特别感兴趣,课上的仿写效果也很好。其实,对于“写”教师要能做到无招胜有招,不需要过多的指导,只要学生能够写出来,都应该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比如,著名教育家赵谦翔先生曾说:
“学写旧体诗,有利于养成炼字炼句、合辙押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起承转合、布局谋篇的功夫。”这种写的形式有续写小古文、仿写小古文、读白话写古文、读古文写白话等。让学生模仿小古文改编课文是一种将小古文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方式。学生在写作前需对课文烂熟于心,写作后能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一定的文言语感,感受到小古文用词的精妙之处。学生在品尝到仿写的成功后,也会激发阅读小古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小古文时,千万不能咬文嚼字,这样味同嚼蜡的学习,学生是很难爱上的。而在教学白话本时,要能引入相应的小古文。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107 - -
September 2022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读与 写 杂 志2022 年 9 月《秋天》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小古文《秋日》。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找一找小古文中的某一句就是课文中哪些部分所讲的内容。读着读着,比着比着,学生自然就会越来越有兴致。可以借用想象给引入的小古文进行补白,利用每节课课前一分钟的时间,推荐学生读一些小古文。此外,教师在推荐文章时,还可以选推一些学生所熟知的一些小古文小故事。比如, 《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等,因为熟悉,所以学生读起来也不费力。再则,也可以推荐一些有趣易懂的小古文,比如,教学《猫》时,学生读一遍就都把猫想吃缸中鱼,不慎掉落缸的搞笑读懂。这样徐徐图之,学生自然而言地就会慢慢爱上小古文的。5 以写促读,体会古文之美教师要能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进一步亲近小古文。“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统编教材中所编入的小古文妙语连珠,韵律优美,琅琅上口,易于成诵,适合学生用心诵读,可以说小学小古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策略就是诵读了,理解文言、感受文言,读,是重中之重。须当以读为本,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引导学生亲近小古文。链接生活,走进小古文。教材中编入的小古文大多与儿童生活相关联,但毕竟是千年前的古事,所以一定要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在小古文学习中寻找一个链接点,让学生走进文中“古事”的世界。小古文的创作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不是难题,写是为了让学生对古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能力。通过“写”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读”,通过读来进一步体会古文带来的韵味美,让学生感受母语的魅力。5.1 多元诵读,感知音律美古文学习,首先教师要重视读的训练,可以通过流畅自如的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可以通过领读指导学生学会断句停顿、把握节奏、分清轻重音、体会语气的变化;可以通过互读、分角色读、对比读一步步深入文本;可以通过表演读、吟唱读、拓展读等熟读成诵感悟古文字的语言魅力和音律之美。比如,目前统编版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与《经典诵读 300 篇》是相似的,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可抓住小古文与现代文的共性进行对比互读。5.2 悟义解文,感受意蕴美小古文文字凝练,意蕴深长,构词特点也与现代文不同,学习时,不能拘泥,要灵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字,逐词逐句悟,在自悟的基础上整体理解文意;可以在教学中联系已学的古诗文,触类旁通拓展学习解文达意;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代文的语序特点意译古文,了解古文中常见的颠倒语序、通假字的特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文意。教师要能清楚地意识到,古文学习要贴近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不能局限,从而让学生产生畏难和枯燥的情绪,要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感受古文字的意蕴之美。5.3 入境激情,感悟情境美许多小古文的创作凝练了古人的智慧和浓郁情感,如果学习小古文,仅停留在读准读通、解文达意、熟读成诵的层面还远不够,学生不能在心灵的深处留下印迹,产生情感共鸣,为今后向学打下基础。教师要能注意引领学生学文前对这篇文章的背景、出处及作者和写文的成因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文字背后所饱含的情感;还要能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体的介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预设的情境中去品读、感悟、想象、思考,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体会作者的心境和所表达的情感。教师还要能不断地丰富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解读小古文,能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最初是怀有极大的好奇心的,而且他们想象力超丰富。教师在小古文阅读教学中,要能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出发,兼顾学生的独特理解方式和理解能力,丰富课堂形式,发掘学习小古文的快乐,增添学习小古文的趣味性,让学生走进小古文的美好境界,也让小古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总之,在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探索道路上,教师须且教且思、且思且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涵养文字,感受文化魅力。不仅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还要善于关注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情况分析。注重以生为本,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爱上小古文,乐于用古文去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小古文的行文特点及历史背景,深入地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真正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语言魅力,为了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小古文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 倪波.教化类小古文教学应遵循的三重路径[J].江苏教育,2021(35):65-66.[2] 杨久俊.论语文学习的认知图式[J].江苏教育,2020(65):6-12.108 - -
篇四: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代码:10270分类号:G633.3
学号:182606008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统编版 小学语文 “ 小古文 ” 教学 现状 与策略 研究
学 院:
人文学院
专业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
专 业 领 域:
学科教学(语文)
研 究 生 姓 名:
张晓怡
指 导 教 师:
武晓红
完 成 日 期:
2021.05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I
论
文
题
目 :
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学
科
专
业 :学科教学(语文)
学位申请人 :张晓怡
指
导
教
师 :武晓红 摘
要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以儿歌、古诗词、寓言故事、历史神话传说等作为载体进行传播,而“小古文”更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小古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是文言文,但是是指那些篇幅短小、浅显易懂、适合儿童阅读的浅易文言文。在本文中所采用的“小古文”概念,并非是文体概念,而是一种从教学论出发的教学概念。小古文中的“小”,首先体现在篇幅短小,另一方面是指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小”,所以说“小古文”是区别于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在精准把握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段的学生语言学习心理的基础上,行之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才是“小”的深层含义。统编教材相较于地方教材,从三上开始就编排了文言文,可以说,文言文编排的大幅提前化,对学生的学习小古文的策略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都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笔者尝试依据统编教材文言文选篇,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期待,挖掘小古文的教学策略并加以实施,以提升学生对小古文的阅读兴趣,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以引导学生从小学文言学习向中学文言学习平稳过渡,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整理和分析目前统编教材实施以来小古文的编排数量以及出发点,结合所处单元目标以及课后思考题,简析小古文教学目标随着年段的层级递升,不同年段对小古文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其次,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对目前“小古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入手,剖析小古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
再者,以现状分析结果为着力点,以目前统编语文教材为依托,以具体小古文篇目为例,制定提升小学生小古文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此同时,简析七年级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所选文言文教学要求,找到小初衔接的契合点,在小学阶段开展起始阶段的读写、思维、鉴赏等方面的训练。
最后,对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课堂实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实,进行教学案例的实践与反思分析。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古文;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Abstract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TITL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atus and Strategy of "Little Ancient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of Unified Edition MAJOR:Subject teaching(Chinese)
APPLICANT:Zhang Xiaoyi SUPERVISOR:Wu Xiaohong Abstract
Chinese anci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ten used children"s songs, ancient poems, fables, historical myths and legends as carriers to spread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and "small ancient prose"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it.
The so-called "little ancient essays" are still classical Chinese in a strict sense, but they refer to those simple classical Chinese that are short, easy to understand, and suitable for children to read.
The concept of "small ancient prose" used in this article is not a stylistic concept, but a teaching concept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teaching. The "small" in the ancient essays is firstly reflected in the short length,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refers to the "sma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which is easy to explain in a simple way.
Therefore, "little ancient essay" is still different from 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 On the basis of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language learning psycholog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specially middle and low-age students, frontline teachers effectively teach classical Chinese, which is the deep meaning of "small".
Compared with local textbooks, the unified textbooks have been arranged in classical Chinese since the third stag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arrangement of classical Chinese has been greatly advanced, and it has brought certain challenges to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of small ancient Chinese and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ies.
Therefore,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and implement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ancient essays based on the selected texts of classical Chinese textbooks, combined with the laws and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ancient essays, master basic reading methods, and guide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o primary school. A smooth transition from classical Chinese learning to middle school classical Chinese learning, to understand and inherit the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the above thinking,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III
First,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number of small ancient essays and the starting poin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unified textbook, combined with the unit goals and after-class thinking questions, and briefly analyze the teaching goals of small ancient essays with the level of age. What’s different about the requirements.
Second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mall ancient prose" teaching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starting 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current state of small ancient prose teaching.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based on the current compilation of Chinese textbooks, and taking specific ancient essays as an exampl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primary ancient essays are formulated. At the same tim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elected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requirements in the seventh grade unified Chinese textbooks, to find the convergence point of the primary and the beginning, and to carry out the initial stage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hinking, and appreciation training in the primary stage.
Finally, carry out the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teaching strategy, realize the implementa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nd carry out the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analysis of teaching case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s of Unified Edition;small ancient writings;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teaching strategy;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 绪论................................................................ 1 一 研究缘起 ..................................................... 1 (一)文言文语言的独特性..................................... 1 (二)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新要求................................. 1 (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必要途径............................. 2 (四)区域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新型探索........................... 3 二 研究现状 ..................................................... 4 (一)有关“小古文教学”的研究............................... 4 (二)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7 三 “小古文”概念界定 ........................................... 8 (一)“小古文”概念的提出................................... 8 (二)“小古文”的概念表述现状............................... 8 (三)“小古文”释义......................................... 8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9 (一)研究思路............................................... 9 (二)研究方法............................................... 9 第一章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小古文编排及文本特征........................ 11 一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古文分布情况 ............................ 11 二 与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变化之处 ................................ 12 (一)数量增多.............................................. 12 (二)学段的分散化.......................................... 12 (三)题材的多元化.......................................... 12 三 统编教材小古文选篇的编排特点 ................................ 14 (一)融入单元主题,体现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14 (二)由易到难,突出训练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14 第二章 小学小古文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19
目录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一 小古文教学中“教”的现状 .................................... 19 (一)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调查研究............................ 19 (二)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20 二 小古文教学中“学”的现状 .................................... 22 (一)小学阶段小古文学习调查研究............................ 22 (二)小学阶段小古文学习现状分析............................ 23 第三章 小学小古文教学策略研究...................................... 25 一 在读写中实现古文语感的梯度提升 .............................. 26 (一)多形式朗读,感受文言韵律.............................. 26 (二)读写相结合,提升文言语感.............................. 30 二 在思辨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螺旋发展 .......................... 36 (一)辩论:在批判中形成文本认知的纵深感.................... 37 (二)演绎:在沉浸中诠释文本内涵的高阶感.................... 38 (三)重组:在思索中优化思维品质的多向度.................... 39 三 在拓展中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营养 .......................... 46 (一)“1+1”式阅读:文言与白话的碰撞....................... 46 (二)群文式阅读:单篇带多篇的拓展.......................... 48 结
语............................................................. 51 参考文献........................................................... 53 附录 A ............................................................. 56 附录 B ............................................................. 59 附录 C ............................................................. 61 附录 D ............................................................. 65 致谢............................................................... 71
...
篇五: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19.12 ·学术2019 年 12 月 语文教学通讯 Dec.,2019第 1074 卷 第 12 期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灾燥造援员园74 晕燥援12李 笋(泗洪县曹庙中心小学,江苏宿迁 223944)—— — 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玩转小古文摘 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短小精悍、语言精粹、朗朗上口,且内容活泼有趣,非常适合古文启蒙学习。就如何开展小古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带领学生感受小古文的韵律,让小古文成为学生思维生长的养料。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古文教学 策略 思维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9)12-0050-03DOI:10.13525/j.cnki.bclt.201912016作者简介:李笋(1977—),江苏宿迁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曹庙中心小学校长,宿迁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宿迁市千名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对象,宿迁市名校长培养对象,泗洪县双百教师培养人才,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常务理事,市作协会员,全国关心班集体建设好校长,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市十佳辅导员。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教艺频道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小古文 40 余篇。小古文教学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传统的古文教学方式是逐字翻译,全文背诵,不仅教学成效不高,还使得不少学生对小古文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对学生思维力的生长更是无益。古文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选编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小古文短小精悍、语言精粹、朗朗上口,且内容活泼有趣,非常适合古文启蒙学习。教师应提高对小古文教学的重视度,引导学生对小古文读、想、品、用,感悟古文独特的韵律与魅力,让小古文成为学生思维生长的养料。本文就如何开展小古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认为“熟读成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即以诵读为主,解释为辅,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小学小古文教学。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小古文篇幅都不长,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只要“熟读”就能“成诵”。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范读领路、多样诵读为路径,带领学生领略小古文的平仄之美。(一)范读领路古人写文章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加上古文中有一些生僻字,而且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出入,导致我们在读古文时觉得很拗口。但只要明白了古文的意思,了解了古文的句读,就会发现古文极具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了解小古文的正确读法。小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加之小古文篇幅较短,教师只需要领读几遍,学生就能掌握小古文的重音、语速和停顿。对于比较拗口的句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跟读,学生就能熟练掌握。例如, 《清平乐·村居》教学中,教师领读第一遍,学生将“乐(yue)、翁媪(w佶ng 伲o)、亡(通无,念w俨)赖(l伽i)”等生字注音,辅助阅读;教师领读第二遍,学生用“/”划分句子,比如“大儿 / 锄豆 / 溪东,中儿 / 正织 / 鸡笼”,断句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这样断句后,学生自然明白了句子的意思:大儿子在河东豆田除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不少小古文中有一些多音字,如《所见》中的“见”念(ji伽n)而不是(xi伽n)。教师领读几遍后,学生就会发现,小古文读502019.12·学术起来朗朗上口,音韵起落有致,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情感,增加对古文的喜爱之情。(二)多样诵读当学生掌握了小古文的读音和读法后,教师可以采用各种诵读形式,让学生对诵读古文更感兴趣。比如打节拍读法,很多小古文都适合打节拍读法,比如《池上》可以这样拍读:小娃撑小艇(拍拍,拍拍拍),偷采白莲回(拍拍,拍拍拍)。拍读法十分有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断句。再比如对话读法,同桌二人共读一篇古文,一人读两句,就像对话一样,这种读法也能减少小古文诵读的枯燥感。对话读法最好选择篇幅稍长的小古文,读起来更有意思,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比如猜读法,比如读句子时猜猜作者的心理,如李清照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的心情。二、激活想象,丰富体验古文之美在于想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生成丰富的个人体验。(一)配乐朗诵小古文语言凝练,字数虽少,表达的意境却非常丰富。想要感悟小古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应适当使用一些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想象。比如,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理解后,可指导学生配乐朗诵,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意境。这首诗短短四句话包含了六景一事,构造了一个清幽的意境,诗人夜半乘船停靠在枫桥边上,站在客船上看到了落月、啼乌、江枫、渔火,领略了江南水乡夜景的幽美,当听到夜半寒山寺的钟声,他不禁产生了羁旅忧愁。结合想象,学生对古文的情感体验满溢而出。(二)情景交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要有情景交融的意识,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展开想象。教师不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仿真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江南》是一首歌咏江南风光的古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诗中情景的图片。当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的江南采莲图时,想象一下子就被打开,仿佛置身江南,看到鱼儿在莲叶间嬉戏,感受到了江南风光的秀美。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很自然地就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古诗,完成诗文赏析的教学目标。(三)规划想象路径小学生的想象力缺乏稳定性,教师如果能为学生指引方向并规划路径,学生的想象才有方向,而不是天马行空。同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其对小古文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而教师的想象路径设计,除了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外,也能挖掘他们对小古文的理解深度。比如, 《池上》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古诗,教师可以为学生规划这样的想象路径:有一个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去采莲蓬,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小娃被抓住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呢?学生听到这里都笑了,脑海中浮现出小娃俏皮可爱的样子,说道:
“小娃划船技术那么好,一定能溜掉的。”结合“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两句诗,学生的想象也算合理,可见大家对这首诗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规划的想象路径发挥了作用。三、联系生活,古今对照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因而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很重要。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对文本进行拓展,使其“生活化”,让学生从中探寻自己与小古文的联系,古今对照,以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内驱力,提升课堂教学质态。(一)认知导入小古文表达的虽然是古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但其与现代人的生活也有相通之处。教师在教学小古文时,可以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感知来理解文本。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认知,以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导入小古文的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
“莲叶、荷花在生活中很常见,当水塘中的荷花盛开之时,那景象已然美不胜收,那西湖的荷花盛开时又会有多美呢?”又如,在教学王安石的《元日》一诗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特别期盼过春节吧,你们知道春节是农历的哪一天吗?不错,是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叫元日,代表一年的第一天。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题目就叫《元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古人是怎样庆祝元日的呢?”51
2019.12 ·学术教师以学生已有的认知导入,同时也介绍了《元日》这首诗的内容,学生脑海中有了初步印象,正式学习小古文时就会觉得十分熟悉,那么认知导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二)生活仿真小古文是古人对当时生活的记录,这些情景自然也会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在教学小古文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对话和表演,也就是把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将生活反映到教学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为课堂增趣。比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演绎诗中的情景。有一组学生表演得十分出彩,一位学生站在椅子上扮演松树,一位学生扮演童子,一位学生扮演采药的隐者,还有一位学生扮演寻隐者的人。学生们在原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待“寻隐者的人”走后, “隐者”采药归来,与“童子”对话。
“松树”虽然没有台词,但形态可爱,惹得观看的学生大笑不已。学生们的表演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与《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的距离,使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加深了一个层次。四、拓展延伸,灵活应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推荐了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诗文对比获得心理、情感上的启迪。(一)课内拓展教材的篇幅毕竟有限,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小古文数量只有三四十篇,这对小学六年的学习来说还很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拓展小古文篇目,以增加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积累。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江南春》一诗后,教师可以找一些与之意境相似的诗歌进行课内拓展,比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朱熹的《春日》都是写春景的诗歌,对比这三首诗有助于学生体会《江南春》中诗人感悟到的历史沧桑。再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两首古诗《石灰吟》和《墨梅》都是写文人气节的,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小任务,让学生自主搜集一些关于文人气节的诗句。在课堂讨论阶段,教师给出了一个模板:于谦说“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学生们争相举手回答—— — 王冕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戴叔伦说“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可见大家在课前深入研读了《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古诗,理解了诗人崇尚的气节,所以才能在课堂上有如此精彩的表达。(二)课外延伸小古文课外延伸重在整体感知,只要把握诗文大意即可,不必逐字研读,更重要的是去感知和体验,在研读中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加,他们对小古文的内涵理解会更加透彻,因而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生字较少、意思清晰且富有童趣的课外小古文,如《江上渔者》《村居》《江南好》等;在中年级阶段,可以学习一些思想感情丰富的小古文,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长歌行》等;到了高年级阶段,就可以学习一些篇幅较长、寓意深刻的小古文,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满江红·怒发冲冠》《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这样的适时、适度拓展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小古文、应用小古文,使学生不再望古文而生畏。思维如人的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小古文的学习需要反复研读、用心体会,多积累,多应用,自然能够增强对古文的感知力。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要不断钻研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学习的篇目,带领学生感受小古文的韵律,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爱上小古文,善于且乐于学习小古文。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思维也会逐渐变得灵活,这将不仅有益于他们的古文学习,而且会给他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参考文献:[1]吴鑫云.小学高段“小古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2]刘昕.小古文教学须重视的三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8(2).[3]仲锦宇.小古文,我们可以这样学—— — 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的实践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7(23).[4]杨丽芬.玩转小古文 轻叩文言大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6). (编辑:李小叶)52
篇六: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22 年 2 月Feb.2022语文课堂YUWENKETANG教师 ・ TEACHER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古文教学策略探究张海英(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中心小学 , 福建厦门 361000
)摘
要 :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常常以寓言 、 历史故事等文化载体来进行传播 , 小古文更是其中的典范和精
华 。
对于小学生来说 , 小古文是学习的难点 , 所以 , 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 以
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 ,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文章对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现状及其文体特征进行分析 ,
提出了巧借故事导入 、 介绍创作背景 、 探究重点字词以及拓展延伸阅读等方面的途径 , 全面地阐述小古
文教学的策略 ,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
核心素养 ; 小古文 ; 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 :
G623.2 文献标识码 :
A 收稿日期: 2021-10-08 文章编号: 1674-1 20X
( 2022 )
04-002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
》 ( 以下
简称"新课标 ” )
中的 “ 课程目标 ” 要求中包含"认识
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
” 文言文记
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 , 小
古文即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
自三年级开始 , 统编版教材
选编了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15 篇。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
的载体 , 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 , 在小学阶段学习小古
文 , 为学生从白话文学习过渡到文言文学习架起了一座
桥梁 , 让学生穿过时间 、 跨越空间 , 与古代先贤智者对
话 , 欣赏古代的花鸟鱼虫 、 河流山川 , 在一篇篇短小精
悍的古文中习得人生哲理 。
因此 , 教师要积极探索基于
核心素养的小古文教学策略 , 力求用最轻松 、 最高效的
方式 , 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爱上小古文 。一 、 小古文教学现状"小古文 ” 这一概念 , 最初是由李振村先生提出的 ,
指的是一些篇幅短小 、 意蕴丰富 、 通俗易懂的适合儿童
阅读的文言文作品 。
古文可分为广义的古文和狭义的古
文 。
狭义的古文是指先秦的古汉语 。
广义的古文 , 就是
现在说的文言 , 用它写成的文章 , 即文言文 。
本文中的 小古文指的就是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 即较为浅白 、 有趣
好玩的文言小故事 。( 一 )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古文教学中 , 经常为了教学
而教学 , 没有在小古文教学中进行重组的准备 , 导致日
常小古文教学方法单一且枯燥 , 从而影响了对学生核心
素养的培养 。( 二 )
)
小古文篇 H H 较少小古文是近些年刚刚兴起的教学内容 , 教材中的篇
章非常少 , 不仅无法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需求 , 还不利
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 无法达到小古文
教学应有的教育效果 。( 三 )
)
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现如今 ,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 各种网络
文化得到学生的热爱 , 导致小古文教学的开展受阻 。二 、 、
小古文的文体特征文体各异 , 教法不同 。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不同 ,
教学中应注意的侧重点也不同 。
因此 , 研究小古文教学
— 定要从文体入手 。( - - )
语吉凝练语言凝练古朴 , 用词讲究 , 一些字词 、 特殊句式与
现代汉语相差较大 , 这让小古文教学具有一定难度 。( 二 )
)
音韵谐美小古文中常见对偶 、 顶针等手法 , 句式整齐 , 富有
节奏感 , 读起来抑扬顿挫 , 朗朗上口 。( 三 )
)
内涵深刻教材中的小古文包含神话传说 、 寓言故事 、 人物故
事等 , 往往通过一个故事表达深刻内涵 , 或弘扬精神 ,
或阐明事理 , 人文内涵丰厚 , 常给人以启发 。三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古文教学策略( 一 )
故事导入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喜欢故事 , 这是由其年龄决定的特征 。
在课
堂中 , 教师用生动形象的故事 , 启发学生的思维 , 这对 作者简介 :
张海英 ( 1975 — )
, 女 , 福建莆田人 ,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中心小学教师 , 一级教师 , 本科 , 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 。024
语文课堂2022 年 2 月学生学习古文大有裨益 。
当前 , 古文学习的最大难题便
是学生"望文兴叹 ” , 缺乏学习的兴趣 , 这就直接导致
古文学习的效率低下 。
故事教学法 , 便是教师介绍文章
创作的时代背景 , 讲述那个时代有趣的故事 , 将知人论
世化为一种无形的教学元素 , 深入学生的心间 。
那么 ,
这些故事的内容和形式该如何解读呢 ? 内容上 , 教师不
可以脱离实际的文本内容 , 要使故事与文本内容形成一
个统一的整体 。
形式上 , 教师可以以让学生自主寻找故
事或者依托自身搜集的资料等方式 , 来打通小古文学习
的新路径 。
例如 , 在 《 扁鹊治病 》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
中 , 教师便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程 。
“ 同学们 ,
我们生病的时候 , 是看中医还是西医呢 ? 大家知道我国
古代著名的医生都有谁吗 ? 他们是怎么治病的呢 ? 老师
也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医的资料 , 一起看大屏幕 !
” 教师
随即介绍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我国古代名医的相关
资料 。
"今天 , 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 , 他就是扁
鹊 , 课文中讲述的便是他与蔡桓公的故事 。
大家想不想
读一下 、 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
" 在教师的引导下 , 学生
们的学习热情高涨, 自发了解了我国的中医文化 , 这对
学生理解文章具有积极意义 。
又如 , 在 《 王戎不取道旁
李 》 这篇古文的教学过程中 , 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 , 把积极的学习情感注入课堂中 。
学生喜欢听故事 ,
教师可顺势以讲故事的方式 , 开展课程教学活动 。
"同
学们 , 大家都知道王戎吗 ? 他可是古代一个很聪明的小
男孩哦 , 大家想不想了解他少请大家仔细来看这个动画
片 《 聪明的王戎 》 。
看完后 , 我们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
看谁复述得更好 , 讲得更有情感 。
” 这样 , 学生们便可
以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 。
故事不仅能够带
给学生愉悦的学习情感 ,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
力 。
在学生复述故事后 , 教师便可以引出课程教学内容 。巧借故事导入 , 激发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 , 让小古
文的课堂学习能够在学生主动性特别强的氛围下开展 ,
这样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得以发挥 。
让古文学习
更加亲切 , 让古代文明走进学生的心间 , 这应该成为小
古文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 。( 二 )
介绍背景 , 探究古文文化渊源在小古文学习的过程中 , 知人论世是关键 。
那么 ,
怎样知人论世呢 ?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介绍古文创作的
背景 ,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 明确其中潜藏的时
代因素 , 把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融合起来 , 从人文的角
度学习古文 。
在教学中 , 教师总是以翻译文章内容为重
点 , 忽视对文章创作背景的探究 。
这不利于学生感受时
代文化特色 , 也不利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
因此 , 在课 堂中 , 教师要抽出部分时间为学生讲述那个时代的文化
背景 , 让学生产生探究文化渊源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文
化自信 , 促使学生吸收文化的精华 。
例如 , 在 《 古人谈
读书 》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 教师便可以为学生介绍
相关的历史背景 , 使学生了解那个时代 。
《 论语 》 这篇
文章中讲述了孔子的读书观 , 那么 , 怎样读书呢 。
古人
指明了更好的学习方向 。
从历史年代到文化名人再到国
家政策 , 教师都可以为学生做出详细的说明 。
这样 , 学
生理解古文便有了依据 。
在课堂中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了解历史文化 , 探究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 , 从而让学生
产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介绍背景 , 探究古文创作的历史渊源 , 这不仅能够
增进学生的学习情感 , 还能够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
受历史的震撼 , 感受文化的根基 , 进而积极参与文化的
传播与交流 。( 三 )
)
探究字词 , 突破文本释义难题关注小古文中的重点字词释义 , 能使文本的赏析更
加深刻 , 让课堂焕发新的生机 。
只有这样 , 才可以使古
文学习难题得到逐一突破 。
当前 , 在小古文教学中 ,很
多教师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 , 只关注意译 , 忽视直译 。
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学习态度不够严谨 , 使学生在
学习的过程中 , 缺乏求真精神 。
故而 , 在教学中 , 教师
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古文中的重点字词 , 学会采取直
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
如此 , 学生便可
通过小古文的学习不断提升语言建构能力和审美鉴赏能
力 。
例如 , 在 《 囊萤映雪 》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教
师便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这个故事 , 再引导学生认真分析
和理解其中的重点字词 。
"同学们 , 在这篇小古文中 ,
你觉得哪些词是比较关键的 。
你觉得在翻译的过程中 ,
需要重点翻译哪些实词和虚词呢 ? 将你的观点呈现出
来 , 勾画出来 。
” 这样 , 学生便能够学会运用把握关键
字词的方法来学习古文 。
比如 , 有的学生会选择"盛 ”
作为关键字 , 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怎样去读它 。
这时 ,
教师可以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 让学生分析其含义 ,
进而将其朗读准确 。
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拥有主动权,
使其学会自主赏析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小古文中的字词 , 使学生
养成严谨的习惯 , 让课堂教学在一种求真求深的氛围下
开展 。
这既展现了对古人的尊敬 , 也是探究古代知识的
主要方法 。
语文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对字词句的赏析 ,
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看到本质 。( 四 )
)
拓展阅读 , 丰富古文文化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是有限的 , 因而在小古文教学中 , 教
师要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文化概念 。
比如 , 可以通过拓展
阅读 , 丰富学生文化学习内容 , 让学生在小古文学习中
感受多元化的文化内容 。
就小学生的学习现状而言 , 教
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同一个作者的作品进行拓展阅读 ,也
可以为学生介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 让学
生充分感受古代语言的魅力 , 感受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涵 。
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 , 学生的文化意识会越来越强 , 学
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 文化思想也会深入学生的内心 。
例如 , 在 《 杨氏之子 》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 教师便
可以开展拓展阅读 , 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 , 激励学
025
语文课堂 2022 年 2 月生产生文化探究的兴趣 。
这篇文章中充满着童真童趣 ,
而学生也较为喜欢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
因此教师可以
借助这篇文章 , 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有关古人童年生活
的文章 , 使学生了解古人的处世文化 , 了解他们生活的
空间 。
又如 , 在 《 伯牙鼓琴 》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
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 , 以此拓展阅读 。
这篇文章中提到了知音 , 那么 , 什么是知音呢 ? 教师可
以借此引导学生探寻文化思想 。
再如 , 教师可将 《 世说 新语 》 中的 《 钟氏之子 》 《 咏雪 》 等作为拓展阅读的内
容 ,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 使学生爱上古代文化 。拓展阅读 , 能够丰富学习内容 , 在小古文教学中更
是如此 。
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 , 依据教学内容 ,
为学生设计有效的拓展阅读内容 , 让学生产生拓展阅读
的兴趣 , 使学生在拓展阅读过程中掌握古文学习的方法 。( ( E) 反复诵读 , 逐层理解片文文化介义新课标提出 :
“ 诵读优秀诗文 , 注意通过语调 、 韵
律 、 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
”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小古文 , 通过诵读感受文章
韵味 。
有层次 、 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加深学生对古文的
理解 , 达到"书读百遍 , 其义自见 ”的效果 。( 1
) 读通 , 疏通文字 , 读通句子 。
学习文言文首
先要读准文言古字的字音 ,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 。
例如 , 在 《 杨氏之子 》 的教学中 , 教师要先检测学生对
三个生字词 “ 梁 、 诣 、 禽 ” 的掌握情况 , 特别"禽 ”
字 , 其在课文中没有注释 , 那么"禽 ” 字在文中是什么
意思呢 ? 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者观看教师展示的字体演变
过程 , 学生明白了
"禽 ” 本意是鸟 。
之后 , 教师再引导
学生把"禽 ” 字放回句子 , 理解"家禽 ” 和"禽"的区
别 , 学生便能读好句子"未闻孔雀 / 是夫子家 / 禽 ” 。
文言文诵读还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 本课中"为 、 应 ”
的读音也是重点 。
大多数多音字 , 根据读音不同意思也
会不同 。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 , 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上
下文 , 先弄清楚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 掌握音义的对应
关系 , 从而 “ 据义定音 ” 。
比如 , "为 ” 意为 “ 给 , 替 ”
时 , 应读 "w6i ”
; 意为"回答 ” 时 , 应读 "y
i
ng" 。(2) 读懂 , 疏通文字 , 读懂大意 。
即让学生借助
课后注释 、 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 , 读懂文
章主要内容 , 并根据内容读好节奏和停顿 。
在教学文言
文时 , 教师要把了解课文大意和在诵读中适当停顿结合
起来 ; 在初读课文后 , 要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和
谁之间的故事 , 读懂 “ 君 ” "夫子 ” 所指的分别是谁 ,
再读出文中留白处所指 。
比如"为设果 ” , 其因是承接
上文而来 , 所以省略了主语 。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
思考 :
"是谁为谁设果 ?
” 引导学生把句子的意思读完
整 。
又如"孔指以示儿日" ,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 ,
并结合课文插图 , 想想孔君平指给孩子看的是什么 , 从
而理解句义 。
在交流课文大意后 , 教师再让学生自由朗
读 , 提示学生"诗有诗韵 , 词有词韵 ” , 读古文时要放
慢一些 , 并标出停顿处 , 把课文读流畅 ; 然后 , 指名学 ...
篇七: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代教育 成长嘉年华·17·传统的古文教学形式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古文成绩,给学生讲授一些考试的技巧,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讲解字词以及句式翻译固化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感到厌倦,对古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改编之后,教材选录的古文具有非常高的学习价值,具有典型性,学习这类古文,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朗读、品读以及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所特有的魅力。由于古人创作文章与现代人创作文章有所不同,导致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古文学习技巧传达给学生,提高古文学习的效率。一、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的现状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古文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观,摆脱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形式,但是在实际的古文教学当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取得良好的或者是预期的效果,首先教师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设备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视野受限,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对古文的了解程度比较浅,只是学会了鉴赏古文的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灵活运用,古文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师过度重视自身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被动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讲解,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自主学习意识比较差。最后,教师没有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割裂了生活教育与课堂教育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无法熟练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得学生认为古文在当今社会没有应用的价值。这种摘要:近些年来,语文教学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古文是语文教材中占据比例较大的部分,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朗朗上口以及活泼有趣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成为小学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提高古文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将古文迁移到生活当中,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当今语文教学中,针对古文教学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感受古文之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和内涵,改变传统的古文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本文笔者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以及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的策略研究等方面出发,重点分析如何进行古文教学。关键词:古文教学;小学语文;策略研究玩转小古文——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策略探究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 / 李适娟错误的思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核心素养。教师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并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意在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二、小学语文古文教学的策略研究改变古文教学形式,丰富古文内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主动学习以及社会实践当中感受古文的魅力。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不断的积累语文学习经验,所以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古文教学中来。既要看到古文教学的特殊性,又要看到古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之间的联系性。(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古文魅力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针对于古文。古人在创作文章的时候,与现代人有所不同,往往容易出现一些生僻字,或者是缺少标点符号的情况,学生要做的就是熟悉字的词性和意思,以及正确断句,充分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然后再深入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深刻的揭示出古文的本质内涵。学生反复诵读古文,主要是为了解决生僻字问题以及断句问题,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学生会下意识地运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对古文进行断句,对古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这个了解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经过这一阶段之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正确的断句以及正确的字词意思,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古文的技巧,这样经过反复的训练之后,学生再次接触到古文,就会遵循教师的指导以及古文阅读的规律,实现正确的解读。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找到古文的节奏,跟着韵律走,探寻字词的真正含义,不要根据现代理解盲目解读字词含义,影响古文理解。(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发挥学生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融入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不再是单纯依靠教师,自主复习,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给学生布置古文预习的计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预习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就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古文讲解的时候,要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作用,边讲解古文边给学生补充和完善有关的知识点,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是人物典故,让学生在学习古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和了解有关人物身上的精神。但要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教师要制定明确的课堂计划,首先要解决学生的读法问题,对学生进行示范,给学生纠正正确的发音,让学生在读准音的情况下,正确的理解字词的含义 同时,古文阅读。。. .。
。
新时代教育 成长嘉年华·18·参考文献:[1] 谢善茹 .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古文”教学策略初探 [J]. 试题与研究 ,2021(20):93-94.[2] 胡艳 . 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1(19):36-37.[3] 雷天兰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策略探微 [J]. 教师 ,2021(18):28-29.[4] 汤美萍 . 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古文”教学策略初探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上旬 ),2021(05):33.[5] 杨蕾 . 试析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1(06):93-94.[6] 张丽 .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策略分析 [J]. 文科爱好者 ( 教育教学 ),2020(06):151-152.作者简介:李适娟(1991 年—),女,汉,江苏徐州人,本科,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也存在着一些技巧,一些古文节奏性比较强,就适合拍读法,一些古文对话性比较强,就适合对话读法。多样化的诵读方式,让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和无聊的,在学生进行文章预习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来自教师的关怀,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三)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创设具体情境现代多媒体具有多功能性,能够满足学生对教学资料的需求,教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音频或者是图片材料,最好是播放一些古人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古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继而学生就会对古人的创作内容和创作方式有更深的理解,在创设具体情景时候,而不是选择不重要的地方进行反复的强调,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了具体的情景,但具体的情境之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针对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进行点评,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古文内容,深入挖掘古文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当然,视频材料的正确使用要与言语讲解相一致,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学生才能对视频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先观看视频材料,然后对文章进行正确断句的方式,这样可以降低古文学习的难度,检测学生对古文的理解程度,让学生扮演古文中出现的人物,在对话或者是情感表达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制作各种形式的 PPT,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便于教学内容的最快切入,直奔主题,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和语文情感共情能力。(四)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增强时空观念古人在创作文章的时候,往往是有感而发,都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一定的愿望,也就是写作存在一定的目的性,一般来说,都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师在讲解古文的时候,要将作者的情感正确的表达出来,将作者生活的背景以及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思想进行结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念。假如学生生活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将表达出怎样的情感,又会创造出怎样的文章,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人生活的情境当中,便于学生对文章解读,同时也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古文创作,让学生真正学会鉴赏古文,创作古文。古人创作文章所运用的词句与现代人有所不同,甚至有些是相反的意思,学生要将这类字词查找出来,与现代词义进行对比和分析考察,为什么字词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对复杂充满魅力的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和分析。生活当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古文现象,教师要善于观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讲解。联系生活实际不仅是找到古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能运用古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优势。(五)扩展古文课堂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古文知识不仅仅是局限于教材当中,或者是语文课堂当中,古文知识非常丰富,教材当中选录的文章只是具有非常好的学习意义,具有典型性,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优质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更多优质的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文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总结古文阅读的经验,甚至还能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学会古文创作的技巧。教师要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暑期或者是寒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到古人故居或者是博物馆中感受来自古人的魅力,让学生置身于同一空间当中,感受时光的穿梭和流逝 结合古文学习内容,体会古人创作的真实意图,实地考察以及社会实践的形式,不仅丰富了古文教学的形式,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学好古文,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这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学生家长要与教师建立双向的合作关系,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古文,而且在家庭环境中也要受到古文的熏陶,这样,学生在双向的渲染下,就会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古文成绩和古文阅读水平。三、结语综上所述,语文古文教学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在古文学习中或者是古文教学中融入自身的特色,充分考虑自身的情况,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音频或者是图片材料,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从而对古人的创作方式有更深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观念,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代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 .。
。
篇八: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课堂YUWENKETANG2020 年 4 月Apr.2020教 0 帀 ・ TEACHER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 以 《 司马光 》 组块教学为例
韦爱珍( 福建省屏南县光华小学 , 福建宁德 352300 )摘
要 :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学生学习文言文 , 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中 “ 文化传承与理解 ” 最直接
的方式 。
小学的文言文教学应该立足于课堂 , 以 “ 读得通 、 读加悟 、 读出味 、 读之深 ” 为四大组块进行教学 ,
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 并与大量的古诗文教学互补互通 , 相得益彰 。关键词 :
小古文 ; 组块教学 ; 文言文 ; 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 :
G623.2 文献标识码 :
A 收稿日期 :
2019-11-03 文章编号 :
1674-120X ( 2020
)
10-0043-02小 古文 , 即篇幅短小 、 语言凝练的文言文 , 适合小学生
阅读 。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本 , 忽视了文言文的编排 , 使得学
生升入中学后 , 对文言文阅读毫无兴趣 , 且学起古文来费劲
吃力 , 品析与鉴赏古文能力薄弱 。
所以 , 引领学生学好文言
文 , 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来 , 文言文的学习日趋低龄化 。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
新教材中 , 陆续引入了 《 司 马光 》 《 守株待兔 》 《 精卫 填海 》
《 王戎 不取道旁李 》 等小古文 ,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古文的好
范本 。
笔者也在小古文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 现以部编
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 司 马光 》 教学为例 , 谈谈小古文组
块 教学 。一 、 熟读成诵一读得通“ 书读百遍 , 其义自见 。
"读 , 一直是语文学习的主旋律 。
小古文的学习 , 首先从读通课文开始 。
《 司 马光 》 是小学阶
段的第一篇小古文 , 对于初步接触古文的学生来说 , 存在一
定的学习难度 ; 对于教师来说 , 既要关注本单元人文主题"美
好品质 ” 的落实 , 又要兼顾小古文学习方法的传授 , 需要采
用合适的模式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上课伊始 , 教师要抽查学生是否读准了课文的字音 ,
并告诉学生读准字音的重要性 。
接着学生默读 , 发现这篇课
文与其他课文不同之处 , 初步感受到古文不同于白话文的特
点一言简义丰 , 并结合课文 注释 ,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
么 故事 。
随后 , 教师在句中画出停顿 , 用范读法教学生进行
逻辑停顿 , 读出节奏和韵律感 , 即要读出一种"声断意连"
的感觉 , 以便学生通过正确的读来轻松读通课文 。
教师可以
划分课文语句的节奏 :
群儿 / 戏于庭 , 一儿 / 登瓮 , 足跌 / 没水中 。
众 / 皆弃去 , 光 / 持石 / 击瓮 / 破之 , 水迸 , 儿
/ 得活 。
当读到长句"光持石击瓮破之 ” 时 , 教师不断范读 ,
学生跟读 , 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初步掌握小古文的节奏特点 ,
体味 学习小古文的乐趣 。小古文第一组块教学 , 可以有各种形式的读 , 如教师范
读 、 带读 , 学生自由读 、 展示读 ,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带着节
奏去读 , 读出小古文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二 、 默读思考一读加悟课堂上除了有琅琅的诵读声 , 也要有静静的思考体悟 。
为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 — — “ 带着问题读 ” , 学生不
仅要对课文熟读成诵 , 还得进行思维训练 。
《 司 马光 》 一文
是第八单元的首篇课文 , 因此默读的训练可以定位在"学习"
和 “ 实践感知 ” 上 , 让学生在默读思考中初步体验"带着问
题读"的学习成效 。本课的教学 ,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 , 以默读训练与思考
问 题相辅相成 。
例如 , 在理解"庭 、 瓮 、 皆 、 迸 ” 等字词的
基础上 , 学生边默读课文 , 边思考古文每句话所讲的意思 。
在理解语句字面意思的基础上 ,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 边读边
展开想象 , 说一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 并把这
种想象与理解通过情境表演展示出来 。情境表演时 , 教师可以适时采访学生 :
"司马光 , 你为
什么这么做 ?
” 学生在表演中补白人物的形象与内心世界 。
要注意一点 , 司马 光这个人物的特点 , 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
中自然领悟 , 不可抛开文字漫谈一通 。
例如 , 教师可以让学
生联系生活实际 , 加深思考与体验 :
“ "一儿登瓮 , 足跌没
水中" , 那个孩子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 如果是你 , 你会怎么
做 ?
” 还可以让学生对比"众皆弃去"与"光持石击瓮破之 ” ,
思考司马光为什么选择"持石击瓮破之 ” 的方法 。
这样 , 学
生自然得出司马光富有爱心 、 遇事冷静机智的特点 。回顾以往的古诗词教学 , 学生都是识记诗句大意 , 很少
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
所以 , 小 古文第二组块教学 , 即在教
学中 , 让学生采用 “ 读 ” "悟"结合的方法 , 带入 “ 读通 ”
时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 联系生活实际 , 加深体会 ,
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 提升思维能力 。如果说第一组块的"读通"是教师的导 , 那么第二组块
中的"读加悟 ” 更多的是学生的学 。
当然 , 不同学段有不同
作者简介 :
韦爱珍 (
1975- )
, 女 , 福建屏南人 , 一级教师 , 本科 , 研究方向 :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043
语文课堂2020 年 4 月的语文要素训练 , 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 是小古文教学的
不二法则 。
只有思考了 , 知识才是自己的 。三 、
鉴赏品味一读出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
》 指出 :
"学
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
有较为
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 注重情感体验 , 发展感受和理解
的能力 。
” 小古文与白话文的不同 , 让语文课增添了一道浓
厚的文化色彩 。
针对小古文诵读的停顿 、 重音与"声断意连 ”
的特色 , 教师通过抑扬顿挫与声情并茂的范读 , 基本上让学
生感受到了小古文的魅力 。有了前面读通读顺 、 理解大意的基础 , 还要进行进阶式
学习 , 即读出小古文的味道 , 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 , 去
掉标点读 。
教师告诉学生 :
"古文都是这样没有标点 , 但仍
能读出节奏感 , 你们会读吗 ?
” 学生有了学习的基础 , 读出
停顿不难 。
教师适时告诉学生 , 读小古文时标点藏在自己的
心中 , 再出示竖版的古文 、 隶书体的古文 、 繁体字的古文 ,
让学生一一诵读 … … 这样一对比 , 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用不
同的方式读 , 就能感受到小古文文字凝练 、 意蕴丰富的特色 ,
自然朗朗上口 , 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另外 , 教师指导背诵也有方法 , 可以把课文主要情节分
成几幅图片 , 逐一出示图片 , 让学生配图逐句背诵 。
古文教
学中激趣是很重要的 , 教师可以采用齐背 、 单独背诵 、开火
车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背诵成效 。
朗读到背诵 , 是一种循
序渐进的过程 。
最后 , 在诵读中配以优美的古曲 , 让学生按
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 比如摇头晃脑地背诵 , 边表演动作
边背诵 … … 学生仿佛穿越几千年的时光 , 在古曲中走进美文 ,
品鉴古文 , 玩味古文 。所以 , 小古文第三组块教学 , 是读出味 。
要想让学生读
出古文的味道 , 读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别 , 教师需要去激发
学生的情感 。
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教育 。
把干涩的语言文字
变成有味道可咀嚼的"美食 ” , 是对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 ,
有利于学生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
小古文第三组块教学是与白
话文教学的最大区别 , 不可忽视 。四 、 、
拓展延伸一读之深一篇小古文学完了 , 并不代表结束 , 教师可以在最后一
个组块教学中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 授之以渔 。
师生可以一起小结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
读准字音 、 默读理
解课文意思 、 根据意思划节奏读 、 熟读成诵 。
总而言之一个
字 :
读 。在教学实践中 , 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 改变模式 , 采用不
同的方式进行拓展式教学 。
下面展示运用第四组块的三节课
教学 。教师一 :
引入 《 三字经 》 。
这个教学设计有趣一些 , 比
较适合较为活泼的班级 。
例如 , 学完本文后 , 教师出示四幅
图片 , 让学生根据图片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儿童益智故事 , 即
"司马光砸缸 、 孔融让梨 、 曹冲称象 、 文彦博灌水浮球 ” ,
并出示 《 三字经 》 中"香九龄 , 能温席 。
孝于亲 , 所当执 。
融四岁 , 能让梨 。
悌于长 , 宜先知 ” 的片段 , 让学生说一说
图片中的故事 , 并认真诵读 《 三字经 》 中其他的片段 , 思考
其中讲了什么故事 , 用白话文翻译其中的文字 。教师二 :
关于古代相似的儿童故事 , 这个设计比前面一
个难了一点 , 适合于基础比较好的班级 。
例如 , 教学 《 徐孺
子赏月 》 中的文段 :
“ 徐孺子年九岁 , 尝月下戏 , 人语之日 :
"若令月中无物 , 当极明邪 ? " 徐日 :
"不然 。
譬如人眼中
有瞳子 , 无此必不明 。
" ”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前面提到
的四个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进行预习 , 学生自然能借助注释来
读书明理 。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他们通过角色表
演来达到深层次理解小古文的目的 。
经过了一系列的拓展 ,
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得心应手 , 对文言文的内涵也有了更深
刻的了解 。教师三 :
关于司马光的其他故事 。
教师围绕司马光这个
人物形象 , 引入相关的资料 , 引领学生由对一篇课文的学习
拓展到对一个人 、 对一本书的研究 。
此环节设计重在思考的
过程 , 比较适合爱思考的学生 。
例如 , 教师出示文言文 《 宋
史 • 司马光列传 》 中司马光长大后如何毕恭毕敬地侍奉哥哥
的感人故事 , 提问 :
"用前面学习过的四个方法 , 读一读司
马光长大以后的故事 , 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
” 学
生明确学习任务后 , 加快了学习的进度 。
他们借助注释读出
这个故事 ,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
这篇小古文讲了一个什么小
故事 7 文中的人物有怎样的品质 ? 学生心中越是充满疑惑 ,
求知的劲头越是足 。
此刻 , 教师可以把握好时间 , 适时出示
《 宋史•司马光列传 》 中其他两个资料 , 即司马光小时候认
真阅读 《 左氏春秋 》 的故事和他长大以后如何节俭的故事 。
最后 , 出示白话文版本的 《 宋史•司马光列传 》 , 让学生看
看有关司马光这个人物的评论文章 。
笔者相信 , 喜欢读古文
的学生语文一定不差 , 也许几年以后 , 他们将是 《 资治通鉴 》
的阅读受益者了 。以上三位教师的设计不同 , 但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拓展
学习 , 都是让学生掌握了小古文的学习方法后进行方法的梳
理 , 之后进行类比阅读 ,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所以 , 第四
组块的小古文教学 , 多进行拓展 , 以一篇带多篇 , 变教师的
“ 牵"为"导 ” , 使学生对知识由"点 ” 的接受为 “ 面 ” 的
把握 。
这里需说明的是 , 组块四中的教学 , 只是一种学习方
法的拓展训练 , 也可以说是把课外阅读内化 , 最重要的还是
课内的学习 , 即安排在前面三个组块的时间应更多 , 只有精
读到位了 , 拓展才会有意义 。综上所述 , 小古文的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模式 。
在课堂教
学中 , 教师一定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 ,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
学策略 , 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读 , 自主掌握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
提升语文素养 , 为升入中学学习文言文做好准备 , 这是教学
小古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2.[2]
王蕴杰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古文教学研究 [D], 济南 :
山东师范大学 , 2019.[3]
董承英 . 小学小古文教学实践初探 [J]. 名师在线 , 2019( 19 )
:
17-1&044
推荐访问:浅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 古文 浅谈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