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7篇

时间:2022-10-29 20:05:05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7篇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长沙县三中 梁艳明 当前,信息化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日新月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7篇

篇一: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长沙县三中

 梁艳明

 当前,信息化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投身到这一变革中去,改革自己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技术,使自己迅速具备和确立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能把它们熟练合理的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技术手段,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的探索与发展,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我参加了 2015 年长沙县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里提升工程培训。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认识。

  1、激发了学生主动探讨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把过去、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首次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 20 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们的

 做法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精读,高一上学期是《三国演义》,下学期是《水浒传》,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研读网页。

  《三国演义》研读网页内容包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全文,专家研究三国的论文,网上有关三国的精彩贴子,三国军事、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有关三国的壁纸、连环画、动画,相关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

  《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年画、漫画,精选网友关于水浒诸方面的帖子,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水浒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

  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以案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大纲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的心理品质,是人的创造力不断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灵魂,它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限的,而利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生动

 的、积极的。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课件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文字、图像中去,深入其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继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让语文课成为“真实”的语文课。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求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文字录入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是“奠定人的精神根底”的教育。现代教育媒体的强大优势已勿庸置疑,它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培养人的精神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善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所长,防止负面效应,方能优化语文教学。

 二、善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1、利用现代媒体的大容量存储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突显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现代教育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颖、有趣、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充分展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突显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2、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独特的认知体验,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元化。现代教育媒体能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展示现象,虚拟现实等手段,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它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认知体验,产生情感,诱发探究动机,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系统。

  三、发挥教学网络的优势,及时进行反馈、评价。

  现代技术兴起,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氛围,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有趣的游戏中完成练习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革新真正体现了教学目标上变“学会”为“会学”,教学策略上变“知识重现”为“意义建构”,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创新,而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前景。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能按顺序调出检测题,选择答案,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当堂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误差。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老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此外由于计算机处理快速,考后即可批改,信息立即反馈给学生,学生立即进行考后小结,找出不足,再加上教师的点评,这样达到的效果是传

 统考评方法根本无法达到的。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优势,恰当运用,优化语文教学,才能使语文教改之路越走越宽。我愿愿意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探讨、实践。

 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篇二: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7 年 12 月 05

 55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

 谢 敏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雁江镇周祠村小学,四川 资阳 641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和教改模式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的创新和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绞尽脑汁打造高效课堂,运用最多的自然是现代教育技术。本文将对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提升课堂效率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化;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7)12-0055-01

 近几年,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连我们的乡镇甚至农村学校都普及了信息化教学设备,教育部门还多次组织我们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如今,我们在课堂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设计多媒体课件,插入录音、音乐、动画和影像资料等,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源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创设了良好氛围,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同学之间协作学习,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增强了;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了。

 1 运用信息化教学创设意境

 信息化教学以声、形、画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利用信息化教学让语文课堂成为色彩丰富的画面,让课堂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自然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自然而然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例如《四季童话》一文,抓住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四季的美丽诱人。这篇课文,语言活泼,文字优美,极富童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季节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大自然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四季风光图片的展示,进行情境教学,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到广西省桂林市去作一次愉快的旅行,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跟我一起上飞机,闭上眼睛。”接着,我播放出飞机的轰鸣声,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让学生感到真的乘上了飞机,来到了桂林。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桂林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漓江的水真清啊„„”“桂林的山真秀啊„„”学生们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信息化教学,达到了“入情入境”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会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2 运用信息化教学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登上企鹅岛》是一篇介绍企鹅的外形、种类和生活习性的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企鹅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了探索南极的美好愿望。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冰天雪地让人惊羡不已,憨态可掬的企鹅更是惹人喜爱„„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认识了不同种类的企鹅,并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企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企鹅很美丽,真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企鹅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能与它们合一张影„„”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企鹅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3 运用信息化教学启发想象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

 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庐山云雾的图片后思考:“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妙在它的千姿百态”有的说:“妙在它的变化多端”„„我又问:“你能想象到云雾还会在瞬间由什么变成什么吗?”孩子们争相发言,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庐山云雾的姿态万千,瞬息万变。这里借助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最熟悉的科目之一,根本不需要刻意的去学习,因为在生活中要使用语文的时候实在太多了。可是要学好语文却是不容易的,要让语文成为学生欢迎的科目也是很难的。自从运用信息化教学后,原本难以说清的重、难点变得好学、好懂,课堂变成了充满欢笑、充满智趣的学习乐园,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师生感情也增强了。

 参考文献

 [1]朱国艺. 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 [2]程晓红. 以字理为基础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3]刘倩.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D].苏州大学,2010.

篇三: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学咨询/科技人文

  2021年第13期(总第734期)·262·教学探讨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沈建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

 江苏苏州

 215128)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语文不但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更是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信息化教学被有效运用进实际教学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 当前,新课改的大环境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而信息技术被逐渐运用进教学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还丰富了教学内容。所谓的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管理与科研,注重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高中语文从教者,我们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并认识到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当前新时期下需要学生具备的重要能力,而借助信息化教学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但能有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一、高中语文学科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记笔记的方式开展。过去科技手段比较落后,只能依靠板书的常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而语文这门学科涉及的文字非常多,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枯燥的文字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老师的满堂灌可能使学生从最开始的不会学逐渐成为不想学、不愿学,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活动,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不但需要我们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些在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常规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借助科技手段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从而切实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1] 。二、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进各个行业,教育事业同样如此。所以,作为新时期下的高中语文从教者,我们应该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从而使语文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语文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中的视频及音频播放等功能,让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从而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语文知识。这样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无限遐想,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理解课堂所学知识,以此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这种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三、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时空拓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时空观,从而延伸学生的思维路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感知立体化 [2] 。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延伸学生的思维及所学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比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前搜集一些与廉颇和蔺相如相关的资料,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在观看幻灯片的时候自然会根据文中内容穿越到当时的年代,从而真实地感受教材中的内容及时代背景,这样学生就能立足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文本中的重难点,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课堂所学知识,可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二)借助多媒体,创造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后天养成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驱条件,而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激发出来,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能动性,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课堂上呆板的文字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到学生面前,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影视是一种能为我们带来欢乐的艺术,它包含很多信息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借助影视资源的优势,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彻底激发出来,从而改变常规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另外,这样的方式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生活阅历和感染他们的心灵,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以此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及图像等,将枯燥的文字内容生动有趣地呈现到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进这种能够直观体验的课堂教学情境之中 [3] 。比如,教学《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的视频,从而使学生在视频中充分感受到南方与北方冬景的区别,学生在这种最直观的体验中一定能够深入领悟到文中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三)培养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要求,而新课改的大环境倡导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作为新时期下的高中语文从教者,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当然,教师要先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将各种有关资源充分整合到一起,并在课堂中将其呈现到学生面前。在以往常规的语文教学中,多是教师在讲解,学生被动的听。这样,学生并没有时间展开思考。而将信息技术运用进实际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同时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压力,只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在讲解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搜集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比如,教授《兰亭集序》这课时,我们需要组织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首先要求他们通过网络搜集一些相关资源,然后在课堂中我们再带领学生通读这篇课文,接下再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在阅读时能真实体会兰亭的景致及宴会盛况。学生在课前都做过预习工作,在课堂这样的氛围下自然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万方数据

 2021年第13期(总第734期)

 科学咨询/科技人文

 ·263·教学探讨叹。然后我们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我们来做总结和归纳。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四、结束语总之,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自的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 杨靖.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26):21+33-34.[2] 谭羽箫.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3] 姜双明.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方式探究[J].华夏教师,2017(24):35.信息化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王伟鑫(广东省揭西县凤江镇鸿江小学

 广东揭阳

 515400)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师逐渐关注到信息技术的价值,进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有力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促进自身教育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目标,更能通过信息化教学来完成新形势的教学变革。教师应在综合多种因素的前提下,制定更科学的教育方案,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生动的探究平台,从而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数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又抽象的课程,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将比较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传授的课程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采用合适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达成新课改要求,提高教学效益,推动课程有效性。一、信息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在小学基础教育学段,学生在认知上还处于初级水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大多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理解起来存在难度。信息化教学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网络信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促进相关教学资源的传播及读取,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好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传统教学中未能关注到学生呈现出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基础与认知水平的差异,都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单方面的教学灌输,无法指导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层面、深层次的探索和运用,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与深度体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好动性、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对此,教师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方式,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形象、生动、立体,够创设出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有效性。三、信息化应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由老师讲解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单一,而信息化教学能够利用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境,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兴趣 [1]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做模型,摸一摸,切一切,比一比,小组合作交流,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此举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表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数学学习变成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二)信息化教学补充课程知识量小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覆盖全体。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教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制作基础课件和延伸课件,扩充数学课堂知识点;普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优质学生增加补充;普通学生夯实基础,优质学生增量补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立足实际情况提高小学生参与知识探究和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 [2] 。例如,在行程问题教学中,小学生对“地点、时间、方向”等关键词,以及“相遇”含义难以理解,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可运用动画技术,模拟课题中出发、相遇的情境,让学生直观接收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在遇见行程问题中,边读题边想象运动关系,让题目“动起来”。(三)增加交流机会,提升教学效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为学生交流互动提供更多机会,能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生成新知识,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益,改变陈旧的授课思维和讲解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索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在“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定时分组讨论,将学生随机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发现知识的共同点、不同点,各组结束时进行归类总结,此举能增加学生之间交流与互动的频率,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四、结束语数学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制定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索,构建高效课堂,优化学生的数学课堂体验。参考文献:[1] 李蕾.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激情——信息化视角下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8):142.[2] 周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融合策略探析[J].试题与研究,2019,20(28):188.万方数据

篇四: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要:将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与信息媒介有效结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媒介的高效应用进行综合思考。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媒介;高效应用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0-0152-01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141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为我们创造了更加便利的生活,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校园中, 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语文是一门充满无穷乐趣和具有丰富情感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其影响尤为明显。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正处于由简单到困难的过渡期,因此充分激发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化媒介的高效应用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运用信息媒介让初中学生充分融入语文学习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经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首要环节就是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进而能够很好地融入语文学习中。

 在了解语文的过程中信息化媒介的应用会对其产生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以此向学生展示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什么样的魅力,这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了解还不够准确,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信息媒介让初中学生充分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在带领初中阶段学生了解语文和融入语文知识学习时,可以充分应用信息媒体,积极搜集与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学习相关的具体信息, 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先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且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先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文本资料,再运用信息媒介为学生展示, 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些作品不仅在语文课本上有详细的展现, 在对应影视作品中也有着相应的体现。这样让学生对语文就具有一个形象的了解,让初中阶段学生能够充分融入语文学习中。二、运用信息媒介让学生更易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初中阶段学生虽然在想象思维方面和智力发展方面虽然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在困难的知识学习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在语文知识的学习方面,因为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白话文知识,还要学习较难理解的文言文知识。

 这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一定的阻碍,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信息媒介让学生更易进行语文知识学习,降低语文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效率。例如,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神龟虽寿》,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虽然身处暮年,但是其雄心壮志依然不减。这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作品, 曹操作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其雄心壮志和伟大政治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对古代历史知识了解甚少,同时对文言文的理解相对困难, 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作者的思想及文章内容的理解相对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媒介让学生更易进行语文知识学习, 针对此篇文章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媒介向学生展示此文章所作的历史背景,之后再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针对此文章的具体内容展开对作者思想的理解, 以此来降低文章的学习难度,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拓展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本学习上,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 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那么不仅不会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发展,而且还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造成阻碍。

 因此在教育改革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媒介拓展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积极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四、结语信息化媒介高效应用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同时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能显著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对信息化媒介的应用加以注意, 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化媒介,以使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媒介高效应用的思考苏炳林(福建省安溪县铭选中学,福建 安溪 362300 )参考文献:[1] 闫恪民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媒介高效应用 [J]. 信息记录材料,2018 ( 4 )

 .[2] 郭蕾 . 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信阳师范学院, 2016.[3] 杨帅 . 信息化背景下烟台市区初中语文课堂板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 鲁东大学, 2015.[责任编辑 薛晓静]作者简介:

 苏炳林( 1975.1 — ),男,汉族,福建安溪人,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信息化技术与高效语文课堂的关系。2019年 4月第 10期学周刊LEARNINGWEEKLY信息技术与教学Apr.2019Vol.10152 - -

篇五: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反思 四川省苍溪县高级职业中学

 吴春燕 【摘要】本文针对近些年出现的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就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引起的质变、 怎样充分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验等方面, 提出自己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的理解。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正文】

 一、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语文课的学习要求语文课老师把四十五分钟的“小课堂” 与信息迅速扩展的“大社会” 有机结合起来。

 研究表明, 大脑吸收语言信息量与形象作息量之比为 1:

 1000。

 因而有人形象地比喻:

 一个靠耳朵听 60 年课的老人吸收的知识信息量, 只相当于一个小孩 6 年中靠眼睛接受的形象知识信息量, 而大脑吸收的文字信息也是极有限的, 因而信息技术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应该说取得的显著地成果。

 近几年出现了一大批语文学科的软件, 反映了设计者和制作者们十分可贵的探索, 从中可以找到许多有益借鉴, 也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这些思想。

 但大多仅是书本搬家, 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 做纸制品的练习本子, 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 做练习、 视频、音频、 图片、 动画的直观、 形象、 立体等, 较多考虑的是怎样方便教师占有文字材料, 因此还很难对课程整合发挥显著作用。

 若在课件设

 计时并没有让信息技术深入语文课程的课堂设计的内核发挥作用, 而只一味追求花里胡哨, 那就本末倒置了。

  二、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包含两个意思:

 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

 去整合学科课程, 即它是“整合” 的手段, 同时信息技术是“整合” 起来的课程的有机构成要素。

  作为汉语词汇, 不可忽略“整合” 中“整” 这个语素, 它包含了调整、重整、 整治、 整改等丰富内涵。

 用“整合” 一词, 比用“结合”“组合” 都更加准确, 因为它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 强调了改革的力度。

 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 经过一番整治, 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

 就语文学科来说, 则意味着语文学科的一番重大改造。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它与过去大家所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很不相同, 它表明信息技术不再是一般的辅助工具了, 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 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

 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 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 或勉强“掺合”。

 如果信息技术不屑于关照语文教学的特点, 就会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

 对整合理解的片面, 实质上是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在语文课程实施层面引发深刻变革的认识的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将引

 发语文课程五大“质变”。

  1、 教学环境的变化。

 教学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以后, 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 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 交互式、 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由学校建筑、 课堂、 图书馆、 实验室、 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 而是包括学习资源、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学习氛围、 人际关系等要素, 它与教学活动共存共生, 随着教学活动进程的展开, 教学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发生变化。

  2、 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以“教” 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基本上是在 300 多年前的工业化社会初期形成的, 这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 社会节奏和社会发展步伐缓慢、 知识增长较慢、 教学手段落后紧密相关。

 在多媒体、 网络的教学环境下, 以“学” 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 为中心逐渐向以“学” 为中心转变。

 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个别化教学、 小组教学、 班级授课制、 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 和“意义建构” 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3、 教学过程的转变。

 传统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序的传递知识的过程。

 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环境中, 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 而是通过情景创设、 问题探究、 协商学习、意义建构过程, 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

 在自我探究、 自我发现、 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

 从而, 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 动态的生成与转化、 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4、 教学媒体的转变 。

 传统教学媒体所呈现的基本形态是“教科书+黑板+视听媒体”, 视听媒体缺少互动功能, 只能做到单向传输。在信息时代, 传统的教学媒体正逐渐向现代教学媒体(即“教科书+多媒体+网络”)

 转变。

 教学媒体不再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 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创设情景、 激发和引导学生交流、 自主探索知识、 延伸自己潜能创造条件。

 5、 师生角色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协调者、 设计者、 开发者、 社会文化的诠释者、 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

 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讲授, 而要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 计划、 组织、 协调, 促进学习网络的形成, 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主动建构的知识主宰、 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应被看作是待点燃烧的火把, 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以平等、 开放的心态与教师互动、 交往, 在和谐、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 形成积极、 丰富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怎样才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教师对整合的理解不深入,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成果了解不多, 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成果开展教学研究。

 当前, 一些发达地区有代表性的语文教改试验, 探索出了一些新

 型的教学模式, 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1、 多媒体、 网络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 取得的教学成效也最为显著。

 各地探索出了许多阅读整合模式, 如“主题探索式阅读模式” 等等, 尽管这些教学模式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 但基本都包括四个教学环节:

 一是创设情境, 即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创设情境”, 营造特定氛围, 激发学生情感, 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 二是自主学习, 即让学生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个体学习探索, 它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 三是建构应用, 即学生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把所学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四是效果测评, 即及时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回来, 并通过多媒体、 网络对学生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等做到有效把握,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 多媒体、 网络与写作教学整合。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 与传统写作教学相比,把多媒体、 网络引进写作教学, 明显提高了写作教学的质量。

 当前,已摸索并建构出一些新型写作教学模式, 如强调思维加工的“思维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 既重视教师主导作用, 又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双主作文教学模式”, 以及“看图作文三维教学模式”, “命题作文三维教学模式” 等。

 这些教学模式多由创设情境、 搜集素材、 表达修改、 评议发表几个环节组成。

  3、 多媒体、 网络与口语交际教学整合。

 目前, 把多媒体、 网络与口语交际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 尚不多见。

 已有的一些研究也仅局限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主要是通过多媒体、 网络来创设生动、 活泼、 有趣、 愉快的说话情境, 包括现场演示情境、 实物情境、 图像情境、 声音情境等, 来激发学生说话兴趣。

 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像、 动画, 随后分组讨论发言, 教师对学生说话中不完整、 不规范的地方, 随时指导纠正, 培养学生正确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

 在多媒体、 网络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是, 前者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模拟情境, 学生能在这一情境中, 交流互动, 真正在“活动” 中操练口语, 学会表达, 传递信息和情感。

 4、 多媒体、 网络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当“对话” 教学逐渐取代“传话” 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 为新型的课堂生活提供了可能。

 通过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 师生与作品对话, 师生与历史、 现实、 未来的对话, 彼此感受作品、 交流感情、 沟通心灵、 形成观点。

 形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十种模式:

 专题研究模式、 纵向深入研究模式、 横向比较研究模式、 非指示性研究模式、 网络的课堂研究模式、 网络的调查研究报告模式、 趣味研究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 文学创作模式、 网络教材编写模式。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就是把语文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 理论与实际、 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

 这种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整合。

 这种整合的未来发展是个别化语文教学, 电子化语文教材, 虚拟语文教室的有机统一体。

  21 世纪, 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 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 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 影像等多种媒体, 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参考文献】

 1、《新课程、 新整合、 新探索: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探索》 华东师大教授 叶良文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整合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 陆懿

篇六: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前沿 190

 2017 年 2 月 06 浅谈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杨静芝 四川省开江县长岭中心小学,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以教授课程知识为主要内容,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如今,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且运用十分普遍。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如何更好地将语文知识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更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手段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34;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7)02-0190-01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设计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具有明显的优点,如利用 PPT 能够将生动的图片、音乐、动画等加入到课堂中,这些东西是传统的黑板教学无法呈现的,它不仅能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事物,还能增加学习的乐趣,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1 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聊,以至于出现开小差、走神等现象。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利用多媒体创设新颖有趣的学习情景,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声音、颜色、动画等很感兴趣。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正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结合起来,放在大屏幕上,更加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看视频听音乐看文字的时候,将要学习的知识融入进去,对于学生来说就显得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趣,教师在教授的时候也更加轻松与自在。

 2 巧用多媒体和网络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面对学习目标中的重难点问题,很多老师总是寄希望于教学的生动性和板书的简洁些。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学生对于重难点的理解还是过于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化等教学手段,就能事半功倍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演绎、引导,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更快速低接受、吸收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变得易于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对“失重”这一抽象概念理解起来太过困难,这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地心引力》等太空片的电影片段来演示失重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失重”这一概念就会变得容易很多。除此之外,教师还能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宇宙方面的图片,将太空中的其他物件呈现出来。

 3 运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是它区别于其他知识性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必然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要有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动画、视频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真正感受进而展开联想,让学生进入角色,塑造学生多元化、具体化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信息化教学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信息的多样性呈现鼓励学生多想象,多思考。

 4 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不再满足于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更倾向于在课堂之外通过网络来获取、学习知识。以前,学生自己找课外书和课外资料是件头痛的事情,但如今只要打开浏览器,通过百度搜索即可找到很多资源。这种方式获取知识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信息量丰富,选择面广,极大地刺激了学生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没有个体的针对性,学生回到家中只是完成作业,不能满足全部的需求,而网络则正好填补了这个不足。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有针对性地学习或弥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就是所谓的自主式学习方式。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推进,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方式更受到学生的青睐,进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课件提前放于网上,让学生在家通过互联网进行预习和准备,在课堂结束后学生能够查找、弥补课堂学习中的未理解的部分。事实证明,在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氛围,转变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不但是学生日后对其他课程和知识理解的基础,还是学生发现兴趣培养兴趣的第一步。在微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语文教学这门艺术焕发勃勃生机,的确是每一位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文英.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51-52. [2]于海玲.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01):52. [3]陈华芳.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灵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3):126-127. [4]才芙蓉.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5(04):84. [5]汤冬梅.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探析[J].现代阅读,2013(01):208. [6]徐建民.谈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学刊,2015(06):169-170.

篇七: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2020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应用在课堂上将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和新的课程改革环境可以极大地改善这种教学状况。这就要求教师亟须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并将其用于教学指导过程中,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语言教学氛围,以创建有效而充满活力的教室。一、信息技术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影响最大,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改善教学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现如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网络教学资源来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使用各种教材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吸引力,从而让学生感到有趣,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以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此外,作为全球的信息中心,互联网还提供语言教学上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互联网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有特色,教学资源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互联网为师生获取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互联网上接受和学习知识更符合当前的社会现象。由于信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高效的学习资源,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教学内容的不足,同时对于后期的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一)单一教学模式语言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基于文本的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及其他科目,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尽管有些教师会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但教师的解释将毫无意义,而且最终的教学效果也没有提高,这就表明有必要相应地改变或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二)教学内容存在缺陷总体而言,面向小学的语文教科书的学习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科学而系统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小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水平。但是,就当下的一些教学来说,某些授课内容过时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一些书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小学 种 晓【摘 要】作为教师,必须主动学习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合理高效地将其应用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极大地改善教师的传统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融合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2-0046-02Reflections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imarySchool Chinese Teaching(Wulan Primary School, Jingyuan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ONG Xiao【 Abstract 】

 As a teacher, you must actively learn and discover the deficiencies in teaching, and then enrich the classroomcontent through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s.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gradually accelerat‐ing. The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classroom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greatly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teachers, and great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effect.【 Keyword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ntegration理 管理 科 研46

 TIANJIN EDUCATION作为教师,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然后与书本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述,并在生活中有效应用。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删除学生年龄以外的文章内容,以此减小学习难度。三、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实施策略(一)激发学生兴趣在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教师的实际教学风格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并且会发生重大变化。大多数小学生的想法新颖,富有创意,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这也是保持学生对课堂兴趣并激发对所学知识兴趣的关键。语言教学活动是在传统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学生需要记录并记住教师描述的大量内容,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善了教学方法。(二)推进实践教学首先,应该在小学阶段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稳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进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创造条件。作为教师,最紧迫的任务是更新学生的思维概念,弄清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具体的行为表现,然后采取系统化的计划,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改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教师的职责是扮演“向导”的角色,就是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提高学习过程的准确性,从而使学生充分参与实践。(三)增强师生互动尽管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果教师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渐渐就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注意力,最终自然无法保证其教学效果,这表明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着重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学的时候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并有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程。另一个就是引起学生注意并充当“指南”的作用。之所以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能够有时间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交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再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分析,最终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答案供其参考,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为后期师生之间继续开展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四)促进学生创新培养创造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会使学生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所学,在此过程中就会想要查询更多的信息,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扩大教学范围,同时也有助于创建更多的思考问题,在提出自己的想法后进行信息的搜集,在这种假设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思维训练,并补充课堂内容,以赋予新课堂以活力。(五)小组合作小组活动是学生互相交流的一种方式,学生可以谈论他们的学习经历,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主动与他人合作,利用空闲时间来搜集与在互联网上学到的内容有关的信息,在小组中展示和解释,并为建议提供支持。课堂实践证明,基于信息技术引入教室往往更符合学生的特点,并且教学的重点和困难可以清楚地呈现给学生。之后,教师将指导学生讨论出现的问题并包括最终结论。对于表现良好的团体和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四、结语总之,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课堂使用的信息技术,并着重确保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发挥最大作用。这也有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将汉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参考文献:[1]王利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2]万生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探索[J].小学时代(奥妙),2020(07).(责任编辑 袁 霜)管理 科 研47

推荐访问:关于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信息化 语文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