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9篇

时间:2022-11-01 11:50:05 来源:网友投稿

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9篇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人社局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人社局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目前,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r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9篇

篇一: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局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社局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目前,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使我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xx 县地处渝东南,总面积 5173 平方公里,人口总数84.48 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户籍人口总数 61.36 万人,占总人口的 72.6%,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 38.8 抑 7 万人,占总人口的 46% 并 。

 耕地面积 171 万亩, 邸 人均耕地面积 2.02 公顷 倦 。xx 县属于农村劳动力资  源大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谤 。XX 年地方财政收入 16 铴 .2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  支配收入 15293 元,农 癖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347 ┐ 元。

 二、我县农村劳动力  转移就业现状 我县农村劳 芊 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截 咫 止 XX 年 6 月,我县新增农 逖 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208 诠 人,其中男性 2514 人, 铿女性 2694 人;20 岁以 蒌 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5  47 人,21-30

 岁转移 胆 就业 2161 人,31-4 杰 5 岁转移就业 915 人,4 脾 5 岁以上转移就业 585 人 撒 ;文化层次分布以初高中文 竺 化程度为主,其中拥有初中 偿 以下文化程度有 2383 人  ,拥有高中或中职文化程度 蛙 有 2257 人,大专以上文 履 化程度的只有 568 人;我 种 县农村转移就业主要分布在 蜃 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 厨 从事第二产业的有 2891 濮 人,第一产业有 1258 人 纺 ,第三产业有 1059人; 传 转移就业地域分布趋向市外 珑 、县外市内,其中向市外转 晖移就业 3949 人,向市内 坦 转移 1279 人。

 我县农 陌 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特 厩 征。

 1.我县农村劳动力 趟 转移总数呈持续上升趋势。

 涮 XX 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觳 总数 248000 人;XX  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26 玫 4520 人;XX 年农村劳 丹 动力转移总数 268049 骛 人;XX 年农村劳动力转移  总数 269846 人。

 图 诶 1:XX—XX 年 xx 县农 透 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单位:人 寝

 2.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 地域分布由以市外为主逐步 冀 转为以市内为主。XX 年我 褂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 酤 172572人转移到市外 蒋 ,占总转移人数的 70%; 柰 XX 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⑾ 总数中有 180305 转移 兑 到市外,占总转移人数的 6  8%;XX 年我县农村劳动 祠 力转移总数中有 13694 菱 5 转移到市外,占总转移人 Ы 数的 51%;XX 年我县农 挛 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 10 诒7109 转移到市外,占总 拚 转移人数的 40%,至 XX  年 6 月,我

 县农村劳动力有  110195人转移至市内 坪 就业,有106537人转 金 移至市外就业,市内就业人 乐 数首超市外就业人数。

 图 蛟 2:XX—XX 年 xx 县市 杜 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及比 坊 重 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 豳 西部经济的崛起加上 XX 市 俞 大力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 迮 业,转移到市外的农村劳动 镔 力比率年年下降。

 3.工 粑 业是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殿 第一选择。工业是我县农村 灸 劳动力跨省转移的主要选择  ,其次是建筑业和服务业。

 鞠XX 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级 到第二产业 178801 人 嵴 ,占转移总数的 72%;X  X 年为 186479 人,占 桅 转移总数的 70%;XX 年 始 为179017 人,占转移 惝 总数的 66%;XX 年为 1 氰 79983 人,占转移总数 愫 的 67%。

 4.我县农村  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季节 镢 性。目前,我县农村转移出 饱 去的绝大多数劳动力还保留 袤 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 镣 了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 铥 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务农 ぼ 务工兼具。一般而言,家庭 蛋 劳动力较多,从事劳务收入 湮 又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 璩 长,反之则短。农忙季节主 芩 要在 9、10 月份,一方面 街 回家安排孩子读书事宜,一 鞒 方面务农。

 5.我县农村 广 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展趋势 湟 。当前,我县农民劳动力转 集 移就业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 蚣 地区,以长三角、珠

 三角、 ň 京津唐为主,主要是沿海地 妄 区工作机会多,工资高,经 忠 济效益好。近年来市上鼓励 烹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并且 涮 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各区 搁 县也陆续建立起很多返乡创 呱 业园区。小部分农民工因为 帼 回家照顾家里方便、当地工 流 资呈上升趋势,选择回家创  业或者是就近就业,农民工  形成了就近就业、返乡创业 膘 、多渠道就业的格局。

 当 蛇 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璃 的问题。

 1.我县农村劳 蕤 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就业竞  争能力较弱。我县农村劳动  力文化程度以初高中文化程  度为主,年龄集中在 31- 润 45 岁之间。XX 年在外出  务工的 26.98 万人中, 宦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有 76 莽 204 人,占外出务工人员 呷 的比重为 28%,初中及以 卞 下文化程度的有 19.36 趋 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 攒重为 72%,同时,外出务  工人员中,接受过专业技能 贵 培训和教育的不足 18%, 缪 大多只能靠体力劳动务工, 擂 致使务工收入低下,年人均 屙 收入不足 3000 元。对技 ⑿ 能要求高、劳动报酬高的行  业或企业望而止步,同时我 魔 县缺乏技能的劳动力又供大 划 于求,随时有下岗的危险。

 2.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环  境不宽松,影响就业稳定性 m 。部分企业还存在歧视性用 扃 工行为,一般只选择招用 4 旁 0 岁以下的人员,导致我县 赳 年轻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  40 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群 甚 体多被排除在用工范围之外 宽 。再加之农民工在

 户籍、社 萄 会保障、住房、子女上学以 扫 及养老等方面农民工无法得 眵 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和  待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 同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农 竭 民工缺乏长期安心在某一城  镇就业的信心,就业稳定性  差。

 3.输出模式单一, 痂 我县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率 苏 低。我县外出务工从 90 年 榍 代开始至现今,85%以上 脏 的务工人员都是一种自发的 杆 ,依赖亲带亲、戚带戚的外 ┿ 出模式,表现出某个村寨甚 窃 至某个乡镇的劳动力外出后 !

 都集中分布在一个地点或一  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务工。

 菝 工作经费紧张,农村劳动力 铀 组织转移推进较难,结果是 矿 组织松散,随意性大。这样 n 的信息不对等,造成农民工 轼 寻求的工作有很大的不确定 右 性,不稳定性。大部分农民 俄 工依然是靠血缘、地缘、人 侣 缘“三缘”关系的自谋输出 黝 ,加上很多农民工缺乏技能 病 ,有的盲目外出找不到合适  的工作,增加了务工成本。

 盏

 三、推进我县农村劳动力 邬 转移就业工作的措施 拓展 朦 转移新途径,以旅游产业带 讣 动县内转移。近年来,我县 ヅ 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一 鹏 主四辅”特色景区:伏羲洞 痄全线开放,酉州 XX 开街迎 莓 客,二酉山旅游文化创意园 扩 区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龙 棉 潭古镇,龚滩、酉水河、阿 胁 蓬江景区,龚滩古镇入选首 氪 批“中国最美小镇”,酉水 叁 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 3A 级 闷 景区。“世界上有两个桃花 屹 源,一个在您心中,一

 个在 嫣 xx”旅游宣传口号叫响全 撙 国,成功获批“xx 国家地 塬 质公园”,获得“中国十佳 鲔 城市慢游地”殊荣。16 个 鹅 驻外营销集团共签约旅行社  1302 家,组织旅游团队  1080 批次,重点景区门  票收入增长 78%。全年共 懒 接待游客 465 万人次,实  现旅游综合收入 15 亿元, 莞 同比分别增长 78.5%和 鼯 79.9%。由此形成了旅 纾 游商贸集镇,依托旅游业, 戛 增加了我县农村 xx 余劳动 分 力就业途径,实现农村劳动 瞍 力有效转移。

 建立健全农 税 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显 。

 1.注重信息服务。通 理 过建立就业信息发布平台, 锐 确保寻求就业者了解情况,  及时了解政策和市场信息, 蜴 有针对性的实现转移就业。

 择

 2.注重人才服务。要以 串 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采取 茨 宣传引导、政策优惠、税收 罾 减免等措施,吸引有技术、 汞 有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本 墩 县创业就业,兼顾本县的产 抑 业发展同时提高本地区的有  效转移就业率。

 进一步加 榔 强转移培训,实现就近就业  。

 依托人力资源培训中心 砍 、职业中学、成人夜校,就 谑 业培训,岗前培训等各个部 疖 门和学校,采取长期培训和 笠 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  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转移培 琛 训机制,着重培养农村劳动 皲 力的职业技能、就业观念、 烙 法律法规等方面。

 通过培训 戈 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 蕴 素质,解决农民工就业技能 ② 不强,缺乏竞争力的实际问 甏 题,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的 正有效转移。

 优化返乡创业 伽 就业环境。

 我县本身处于 吒 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刚刚 魇 起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  业发展的规模都不及经济发 妨 达地区,当也要借助市上大 轭 力回引政策,优化我们的就  业创业环境,实现农村xx  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以及返 怼 乡创业。为此县政府创建了 嘭 市级“返乡创业园区”—小 漤 坝全民创业园区,为农民工 叔 回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 赕 境,引导创业人员走规模发 ¤ 展、聚集发展和集约发展之  路,以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 否 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檗 此外,板溪工业园区、龙江 黩 工业园区、麻旺物流园区都 倬 为返乡创业就业提高了很多 吓 机会和政策优惠,有利于农  民工就近就业。XX 年各个 钴 园区实现吸纳就业人数 11 特 117人。同时建立孵化基 帘 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放 嗔 低微企扶持门槛,为返乡创 ⅶ 业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篇二: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1 镇是农业大镇也是农民工输出大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因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停工停产,造成返乡农民工全面滞留。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部分企业在达到复工复产的条件后,开始陆续复工复产,我镇立刻全面摸排,2 月 22 日启动“春风行动”将 30 名农民工采取包车方式送到浙江诸暨,后期协调卫生院加大办理健康证明力度,助力农民工外出务工,累计有 6000 余名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但我镇目前仍有部分农民工未就业,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岗位稳定性差,失业风险大。农民工多从事简单重复、可替代性强的体力劳动,当用人单位面临经营困境,农民工将被“优先”裁员;农民工再就业难度大,受疫情影响,农民工工资水平有部分程度的下降;二是返岗就业率同比下降。疫情对多行业、多地经济和就业产生影响,劳动力流动受阻,产业链运转不畅,外贸外资面临下行压力,需求走弱,造成短期内就业人数减少,就业总量压力加大;三是自主经营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尤其外出经营的较为明显,本地非农自营人员受影响较大的是住宿餐饮业和零售批发业,外出自营几乎涵盖全行业,经济压力较大;四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劳动力市场大范围重新匹配,制造业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加速了大龄低技能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矛盾有所上升;现根据我镇工作实际情况,向市委、市政府建议:

 一、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

 政府要及时准确地通过媒体、网络、报刊等平台,提供和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让外出务工人员尽快找到工作。同时,政府还要为寻找工作机会的农民工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做好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服务工作。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以应对疫情稳定后可能产生的就业需求反弹。

 二、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稳定。

 在同等条件下,政府应优先受理因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出口制造业企业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和在职培训补贴的申请。虽然新冠肺炎疫情

 发生以来,服务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但在线服务业却在疫情期出现了井喷。因此,可以引导农民工向服务行业转岗,由线下生产端适当转移到线上物流配送端。

 三、调整农民工就业结构,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积极引导制造业、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农民工稳定就业与产业升级良性互动。以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为抓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开展对返乡农民工、农村创业青年的电子商务培训,让更多的农民在农产品电商发展中获益。

 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2 x 月 18 日开始,我局组织 5 个调查组,分别由四名副局长和就业办主任带队,深入到四镇五街道及开发区、xx 水库库区,由镇(街道)、开发区(库区)配合,对全县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村总人口数为 469006 人,农村劳动力(男 16-50,女 16-45周岁)总数为 254831 人,其中男 141628 人,女 113203 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数 65683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25.8%。其中县外务工人员 17101 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 26%;县内务工人员 48582 人,占务工人员数的 74%。县内务工人员中,在本镇(街道)务工人员 28936 人,占在县内务工人员数的 59.6%,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44.1%。务工人员中,有工作岗位,春节后继续上岗的 43206 人,占务工人员数的 65.8%。属季节性务工,农忙时在家,农闲时临时打工的 1787327.2%。有岗位和季节性临时打工人员合计占打工人员总数 93%。春节前,因失岗或自愿离岗而返乡的农民工总计 4604 总数的 7%,至调查时,此类人员中已经就业上岗人员311667.7%。

 二、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县部分企业从去年 10 月份开始出现生产减停和裁员问题。但根据我局对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控、定期直报、企业裁员报批等情况,我县没有出现因金融危机造成的成规模的农民工返乡现象。本次调查显示,我县农民工返乡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春节期间集中返乡,回家过节。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绝大多数企

 业放假。农民工不管是长期务工或季节性打工,都选择回乡过春节,这是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所有外出务工的 65683 人中,因为春节原因返乡的 61079 人,占 93%。

 二是因企业裁员失岗或自动辞职离岗。部分农民工因所在企业生产减停、裁员、长期放假,不得不返乡。部分对所在岗位不满意,欲另择岗位或来年另有从业打算的,一般选择在年末之时离岗。本次作为重点统计的此类人员 4604 人。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 7%左右,比 XX 年(XX 年统计失岗返乡人员 3594 人)增加1010 人,增长 28%。

 三是少数农民工自愿离岗返乡。主要是回乡自主创业、回村从事种养业、或因年老不再务工、年轻人回乡结婚等原因辞职离岗返乡。统计此类人员 648 人,占 1%,此类人员无求职意愿。

 三、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形势 我县农民工就业的特点是务工地点较近,一般在本县或在 xx、xx、xx、xx、xx、xx 等周边县市,少数远途务工的大多在 xx、xx、xx、xx、xx 等地。就近就地实现转移的占 50%以上,由于多数离家较近或就工务工,求职就业选择相对灵活。异地远途务工人数少,失岗返乡农民工无明显增多。根据我局春节前对全县企业空岗情况调查统计,全县大中小企业自报空岗 3200 个,目前我县尚未出现无岗就业的状况,虽然我局在节后组织了为期一周的招聘洽谈会和送岗位下乡活动,但仍有部分岗位无人应聘。因此,我县农民工就业未凸现压 一是因为失岗而返乡的农民工无明显增多,因此对就业岗位的需求没有显著的增加。绝大多数农民工虽春节回乡,但未失岗,节后继续上岗从业。

 二是企业发展迅速,提供的就业岗位显著增加。全县新建企业、扩产项目增多,镇域企业、民营经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增加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岗位,仅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今春就比去年同期多 2100 多个。

 三是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一方面,虽遇经济危机房地产业相对低迷,但已具规模尚在苏醒拓展的建筑市场为一大部分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县城及各镇(街道)建成的一大批商业经营房及门店投向社会,吸引了部分求职人员转向自主创业,并吸纳了许多求职人员就业。

 四是企业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去年以来,我们认真实施《xx 县失业预警机制》和《关于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的意见》,强化监察执法,企业用工进一步规范。同时,随着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大中企业积极保障职工利益,虽然出现阶段生产减停,但能给职工发放生活费,有的实行“干一休一”等方式轮休,立足长远,规避困难时期的裁员,为职工保留了就业岗位。

 五是就业渠道畅通。春节前后,我局积极筹备,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发布广告,张贴标语进行宣传,深入企业调查摸底,于节后召开了大型春季招聘洽谈会和送岗位下乡活动,促进了求职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同时,劳动力市场坚持全天候、无休日办公,登记求职人员,推荐聘人岗位。就业办与各镇(街道)保障所使用就业网络平台实现就业信息互联,求职人员网上直报。通过全县村村聘用的劳动保障事务协理员,实现城乡就业县、镇(街道)、村三级联网互通,方便了农民的就业。去年以来,我局在包村过程中,还积极发挥部门职能,将服务农民工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组织实施“送政策、送岗位、送温暖”等活动,服务农村劳动力就业。

 目前,全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已处尾声。调查数字显示的返乡未就业人员 1488人,但其中有求职意愿的 840 人。近期,经过人力资源市场介绍就业或个人自行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员有 433 人。还有极少数求职人员对现有的聘人岗位或工资待遇不满意,还有部分农民工,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或家庭妇女,根据家庭及个人特点,不愿从事固定岗位,选择到劳力自由市场找活打短工。在进行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的同时,我局还同时在县电视台和劳动就业网发布了公告,对未就业人员,由县劳动就业办公室帮助联系就业,公告在黄金时段循环播出一周,但至今无人员联系。目前,县人力资源市场还有企业委托聘任岗位 500 多个。

 四、下步重点解决的问题 虽然面对金融危机就业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我县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企业规模的拓展,加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无需刻意制造“饭碗”。但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显露出的一些问题,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求职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缺乏就业技能或技能素质偏低仍然是制约求职人员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强化对城乡求职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确保人人有技能。对已有一技之长的,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落实对口岗位;对缺少技能的,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培训,推荐岗位;对有就业意愿外出务工的,培训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持证求职。同时,建立境外务工培训服务体系,培训输送境外务工人员。近期,我们将免费对 600 名培训合格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为做好就业培训工作,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对统筹城乡就业培训基地的设施配套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发挥好劳动技校和基层企业

 定点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展好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为企业提供技能型、适用型人才。

 二是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县、镇(街道)、社区、村庄四级互联就业网络,所有就业岗位归口汇总,通过网络互联直到村庄,利用网络送岗位下乡。同时,对求职务工农民工及个人资料,由村协理员、社区、镇(街道)到县就业办,从下到上反馈汇总数据,网络与企业对接,向企业推荐。我们还将通过建立务工求职农民工管理档案和全县企业用工数据档案,随时掌握农民工在岗位就业状态和下岗失业情况、企业用工情况,确保企业用人与求职就业密切有序衔接。为促进农民工就业,我们建议做好与部门包村工作的结合文章,让各部门包村组摸清所包村农民工就业情况的底子,并落实帮扶就业措施,积极帮助农民工找岗位,促就业。

 三是规范完善下岗职工创业园,加大措施扶持创业。由于金融危机造成部分企业效益下滑,部分企业员工工薪相对降低,部分求职人员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下一步,我局将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下岗职工创业园配套建设,强化服务,规范完善,真正建成下岗职工创业的孵化器。同时,建设好创业“项目库”和创业专家指导“智囊团”,并积极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优惠政策,降低工商注册门槛,执行好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创业培训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典型奖励、财政贴息、创业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激励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部队退役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增加创业项目,带动一大批人员实现就业,从而真正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家家有产业”的目标。四是从劳动保障角度充分考虑企业利益,帮助企业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由于生产成本和效益问题,职工保险待遇等不能

 全面落实,致使员工不固定,流动性大。

 下一步,我局将对企业合理进行分类,根据规模效益合理确定社保基金基数,尽量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能够全面落实各项保险,保障职工权益。同时,通过指导企业合理用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篇三: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援助调研报告与就业方式调查报告汇编

 就业援助调研报告

 淞涛社区户籍居民就业情况调查一、概述斜塘街道淞涛社区位于斜塘街道最南端,因毗邻松涛街而得名,社区筹建于 20**年 6 月,于 20**年 11 月正式挂牌成立,由原车坊地区大仓、李家等九个行政村和居委会部分农户居民动迁组合而成。社区下辖淞泽家园一区和二区两个动迁安置小区,占地面积 29.36 万平方米,拥有动迁安置房 134 幢,户籍居民 1142 户,4371 人,其中党员 153 人,流动人口约 8000 多人。随着征地动迁的完成及城市化的迈进,曾经的农村居民一下成为了城镇居民,在离开了自己的土地后,不少居民也从此失业了,曾经靠着种植过着自给自足生活的老一辈们,失去了为生的土地,他们一下成了社区的困难群体,给他们寻找就业创业的机会,成为了社区成立后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成为了影响社区稳定和和谐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目前社区居民的就业情况的调查,来了解自社区成立以 5 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注下,农村征地动迁后居民再就业的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富民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查情况及数据分析本次调查的主要数据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20**年 1 月采集数据。本次调查对象为淞涛社区户籍人口,共计 4371 人。

 (一)、调查数据情况 1、社区户籍人口中,未成年人有 627 人,60 周岁及以上老人有 1070 人,18-60 周岁的人员有 2674 人;社区户籍人口中有 2383 人在业,占总人口的 54%;在校学生 788 人,占总人口的 18%;未就业人员共 1200 人,占总人口的不到 28%,其中退休人员 1172 人,占总人口的 27%,2、就业人员分布情况:在 2383位就业人员中,单位固定就业人员 1728 人,占在业人员总数的 72%;灵活就业人员87 人,占总数的 4%;个体及创业 93 人,占总数的 4%;另有 475 人打临工,占总数的20%。

 3、就业人员学历情况:在 2383 位就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 295 人,占总数的 12%,其中 8 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中及同等学历 587 人,占总数的 25%;初中及同等学历 1225 人,占总数的 51%;小学及以下学历 276 人,占总数的 12%就业人员年龄分布情况:在 2383 位就业人员中,20 岁及以下的有 10 人,占总数的不到1%;21-30 岁(含)的有 438 人,占总数的 18%;31-40 岁(含)的有 612 人,占总数的 26%;41-50 岁(含)的有 885 人,占总数的 37%;51-60 岁(不含)的有 392 人,占总数的 17%;60 岁及以上的有 46 人,占总数的 2%。

 5、就业人员从事行业情况:在 2383 位就业人员中,从事一产的共有 88 人,占总数的 4%;从事第二产业的有 1089 人,占总数的 46%,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等 4个行业;从事第三产业的有 1206 人,占总数的 50%,主要包括批发零售、居民服务、公共管理、运输、通讯等 15 个行业。6、就业人员工种情况:在单位就业的 1728 人中,有 1277 人为操作工、办事员等一线工种,占总数的 74%,有 372 人为中层管理人员,占总数的 21%,有 61 人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 4%,只有 18 人为企业领导层人员,仅占总数的 1%。

 (二)、调查数据分析 1、目前社区户籍人口中未成年人有 627 人,占总数的 14%;60 岁以上老人有1070 人,占总数的 25%。老年人人数较多,除去入学和退休人员,社区在业人员共有2383 人,仅有 28 人未就业,经调查发现,这 28 人中有 15 人丧失劳动能力,有 1 人服刑,2 人出过,仅有 10 人无业。劳动人口就业率超过 99%。

 2、在 2383 位就业人员中,40 岁以上的人员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学历普遍在高中以下,有 1225 人为初中学历, 篇二:就业局工作调研报告

 打造服务平台强化队伍建设优化就业环境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促发展”集中调研活动的通知》(**[20**]1 号)文件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能,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动保障基础平台建设情况。

 1、自**年以来,全县**个乡镇**个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聘用了**名劳动保障协助员,负责收集整理本辖区求职信息,及时向人力资源市场反馈,并随时把招聘信息传达给全县群众。

 2、基层平台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开展劳动保障公共服务过程中,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广泛宣传各类惠民保障政策,增强群众保障意识、维权意识、创业意识,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了解、掌握群众的就业创业愿望与服务需求。20**年,省就业失业管理信息系统将覆盖县、乡镇,将极大提高劳动者实名制管理及应用,劳动者各类信息动态的更新及各类求职企业岗位及时发布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和求职者的对接,并对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起到规范作用。

 3、强化考核,提高运作能力。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基层劳动保障工作职能。为加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管理,建立了年终考核机制,县就业服务局定期对劳动保障协助员进行考核,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增强服务意识,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劳务基层平台的软硬件加强,对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应在强调敬业勤业、增强服务意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协助员业务培训工作,培训中牢牢把握针对性、实用性原则,着力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全面业务能力,努力实现基层平台工作人员一岗多责、一专多能。

 二、提高行政效能,打造一流职工队伍。

 1、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是转变工作职能,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局在加强作风建

 设、提高行政服务能力的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较低;有的形式主义严重、程序僵化、环节繁化、群众办事不便;有的创新意识不强,对新形势,新情况探索不够,缺乏有效的应对之策,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部门形象,降低了行政效能,影响了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2、提升行政效能,加强队伍建设,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三自”、“六不”要求,提高认识。一是不断增强干部职工为民服务素质。对干部职工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传达反馈情况中存在的问题,使行政效能变成每个同志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增强“窗口”意识,树立人社系统“人人都是窗口,时时都是窗口,事事都是窗口”的工作理念,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通过教育培训和学习提高,促使干部职工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坚持引导干部职工“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半年一交流”,掌握开展业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行政法律法规、现代科技知识、业务工作技能和办公自动化等提升工作效能方面的知识。

 三是继续深化干部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通过汇报交流、现场观摩、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等形式,党员干部之间横向比业务水平,纵向比较本部门历年来完成工作的指标成效,看谁进步快,看谁贡献大,看谁为民办实事好事多,综合比创新工作方法、任务完成情况和推动工作开展、服务基层群众的成效,使干部职工鼓足争先劲头,弘扬奉献精神,提升工作层次,推进事业发展。

 三、优化发展环境,创造良好就业氛围。㈠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各项指标均运行良好。㈡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相当繁重。我县人口众多,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我

 县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繁重。一是劳动力供给总量不减,就业压力大。城镇新增劳动力 817 人,与目前劳动力市场需求相比,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缺口在二百人左右。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种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将在相当长时间里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是新的就业矛盾逐步凸显。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速度加快,这些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应对措施。

 三是劳动力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状况需要改变。许多乡镇和部分行业出现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甚至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亟待提高。

 ㈢为全面推动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落实政策,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针对社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利用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并通过社区推广推进;加强就业促进专项资金的预算和运作管理,在资金使用上进一步向社区困难人群就业、失业人员就业以及职业培训等方面聚焦,凸显扶持重点;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功能,面向五个社区开展系统的劳动保障业务培训,使社区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就业、培训、创业等各项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与社区内各类用人单位的联系,挖掘用工信息;做好困难人员重点援助,建立健全台账管理机制,加强对人员情况的动态掌控和及时应对。

 2、切实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补贴资金发放台账,确保就业资金基础管理工作规范,保证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适时加强与审计等检查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开展就业专项资金的自纠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就业专项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3、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从工商登记、税费减免、融资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自主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在创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鼓励扶持他们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营造良好的全民创业氛围切实加强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依托乡镇(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台账,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深化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创新就业服务新模式,为就业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确保有就业需求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5、加强职业培训,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本县橡胶、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生产、有色金属加工六个特色行业,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培养县域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对餐饮、超市、家政服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增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篇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打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为更好的掌握农民工基本情况,探究“求职难”、“用工荒”背后的深层原因,笔者深入广大农村和劳务市场,采取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并就如何科学合理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了一些浅显思考。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截至 20**年底,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13.55 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 22.8 亿元,净收入 14.72 亿元。各类培训机构共组织开展电焊工、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 4994 人次,大大提高了转移就业水平。创新输出模式,抓住“两站”移民建设等大项目、大工程建设契机,开辟多形式的务工渠

 道,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19187 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把开展贷免扶补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作为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就业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0**年,全县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 475 人 2375 万元,带动就业 712 人;全县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 500 人 2500 万元,带动就业 750 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接受问卷调查的 500 名农民工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 72 人,占 14.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 428 人,占 85.6%。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 145 人,占 29%,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 2.2%,获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占 12.2%。薄弱的文化基础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农民工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主要集中在电子加工、服装、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六大行业。

 (二)就业渠道窄,传统观念浓。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受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程度低、发育不健全、服务机制和网络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依靠亲戚、熟人介绍或引导的占转移总数的 77.8%,依靠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占 22.2%。农村劳动力占全县劳动力的 91%,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传统观念浓厚,认为打工无需技能,有力气、有毅力就可以了,参与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职业规划,导致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组织难、开展难。

 (三)工资待遇差,权益保障难。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个体私营企业打工居多,就业单位不稳定。调查显示,在个体私营企业打工的占 59%,从事修理、装修、搬运、摊贩等流动性工作的占 26%,在外资或港澳台资企业打工的占 8%,在国有或集体企业打工占 7%。月均工资收入在 4000 元以上的占 9%,2500 元至 4000 元的占 36%,2500元以下的占 55%。...

篇四: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劳动力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1

 ***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为及时掌握***区的城乡 劳动力具体情况及未就业人员数量, 全面提升我区的就业服务工作水平, 实现城乡 劳动力就业。

 日前, 我们对城乡 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工作, 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劳动力资源就业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城乡 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

  ***局依托辖区*个乡镇, *个办事处, 依据“镇不漏村、 村不漏户、 户不漏人” 的原则, 对城乡 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

 根据统计情况, 我区城乡劳动力户数为****户,人数为*****人, 其中男性为****人, 女性为******人, 第一产业*****人, 第二产业*****人, 第三产业*****人。

 未就业人数*****人, 其中男性****人, 女性****人, 未就业人数中有就业意愿的****人, 其中男性****人, 女性***人, 有参加培训意愿为****人。

 培训专业主要是财会、 电气焊、 服装、 护理、 计算机、 家政、 驾驶、 美容美发等。

 从统计的情况来看, 城乡 就业形势有所缓和, 形势比较乐观, 但未就业人数总量依然偏大,压力不容忽视。

 二、 城乡 劳动力就业的突出问题

  一是从劳动力资源现状分析, 求职总量偏高, 素质普遍偏低, 技工严重短缺。

 从劳动力技能状况看:

 城镇的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的人员, 因技能单一而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导致就业再就业困难; 转移的农村劳动力, 因就业技能单一、 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年龄、 身体等因素, 用工单位很难录用。

 二是从统计的情况来看, 目前, 我区****名有培训愿望的人员中, 申请培训财会、 电脑、 驾驶所占的比例很大, 通过培训后, 实现就业的难度大。

 一方面, 部分专业如驾驶、电脑等专业, 不像过去是一种职业, 而现在应作为一种技能来实现就业。

 另一方面, 申请培训的人员中, 没有从社会所需的岗位选择培训专业, 他们的就业目标还是定位在办公室及后勤等管理岗位, 而通过辖区企业用工需求来看, 企业需要这部分专业的岗位很少, 难以满足这部分人员实现就业。

 三是从统计情况和电话抽查部分培训人员素质来看, 有培训愿望的人员中, “40、 50”以上人员占有一定比例, 没有技能的人员数量也很大, 根据《*****加强就业培训****规划实施方案》 中要求的初级职业技能培训时间为****课时, 其中实际操作培训不少于****, 培训时间短。

 通过召开培训机构负责人会议反映的情况来看, 部分培训专业的培训时间最长为****个月, 费用最高为****元, 这样通过《实施方案》 实现技能提升培训, 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是通过就业资金支付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过低, 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不高。

 就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省、 市有着严格的管理和规定, 地方政府很难对培训费用标准进行调整。

 目前, 培训费的支付标准为初级技能培训****元/人, 中级技能培训****元/人, 高级技能培训***元/人, 创业培训费用为*****元/人。

 其中:

 新成长劳动力的培训费用由区财政

 承担***%, 就业转失业人员培训费用由区财政承担***%, 失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区财政承担***%。

 培训费用难以满足培训机构的费用支出, 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不高。

 五是由于就业渠道的多样化, *****通过电话回访发现, 部分乡镇(办)

 上报的未就业人员有培训意愿的人员已经实现就业, 实际有培训意愿人员数目偏低, 造成了 参加培训班的人员不足, 而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状况很难掌握。

 三、 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从就业资金支付以外的支付渠道来补充培训费用, 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二是人社部门及各镇、 办事处应该边培训边对接, 及时搭建企业与有就业愿望人员对接平台, 将用工对接常态化。

 同时, 每半个月将企业岗位需求信息以电子版的形式发到各镇(办)

 、 社区和村, 让广大求职者不出社区就能了解到最新的就业信息, 真正实现就业岗位进社区的信息平台。

 ******就业办公室****年*月**日

 7654321+-)(*&%$#Z YXWVUSRQPON M KJIHGFEDBAzy xwvtsrqponlk jihgfecba987 643210+-(*&% $!#ZXW VUTSRP ONMLKJHGFEDCBAyxwvutsqpo nmlkih gfedcb 987654310+-) (*%$!#ZYXWUT SRQPOMLKJIHG EDCBAzyxvutsrqpnmlkjihfe dcba98654321 0-) (*&%$#ZYX WVUTRQPONMLJ IHGFE DBAzyxw vusrqponmkji hgfecba98765 3210+ -) *&%$! #ZXWVUTSRQONMLKJIGFEDCBA yxwvutsrponm lkjhgfedcb987654320+-) (* &$!#ZY XWUTSR QPONLKJIHGFDCBAzyxvutsrq pomlkjihgedc ba986543210+) (*&%$!ZYXWV UTRQPO NMLKIH GFEDCAzyxwvusrqponmljihg fedba9876532 10+-) (&%$!#ZYWVUTSRQONML KJIHFEDCBAzx wvutsr ponmlk jigfedcba87 654320+ -) (*& %!#ZYXWVTSRQPONLKJIHGFEC BAzyxwu tsrqp omlkjihgfdcba987543210+) (*&%$!# YXWVU TSQPONMLKIHGFEDCBzyxwvut rqponmlkihgf edca987654210+-) (*%$!#ZY XVUTSRQ PNMLK JIHGEDCBAzywvutsrqonmlkj ihfedcba9765 4321+-) (*&%$#ZYXWVUSRQPO NMKJIHG FEDBA zyxwvtsrqponlkjihgfecba9 87643210+-(* &%$!#ZXWVUTSRPONMLKJHGFE DCBAyx wvutsq ponmlkihgfedcb987654310+ -) (*%$!#ZYXW UTSRQPOMLKJI H GEDCBAzyxvu tsrqpnm lkjih fedcba986543 210-) (*&%$#Z YXWVUTR QPONM LJIHGFEDBAzyxwvusrqponmk jihgfecba987 653210+-) *&%$!#ZXWVUTSRQ ONMLKJIGFEDCBAyxwvutsrp o nmlkjhgfedc b987654 320+- ) (*&$!#ZYXWU T SRQPONLKJIH GFDCBAzy xvut srqpomlkjihg edcba9865432 10+) (*&%$!ZY XWVUTRQPONML KIHGFEDCAzyx wvusrqpo nmlj ihgfedba9876 53210+-) (&%$ !#ZYWVU TSRQO NMLKJIHFEDCB A zxwvutsrpon mlkjigf edcba 87654320+-) ( * &%!#ZYXWVTS RQPONLK JIHGF ECBAzyxwutsr q pomlkjihgfd cba987543210 +) (*&%$!#YXW V UTSQPONMLKI HGFEDCB zyxwv utrqponmljih g fedca987654 210+-) ( &%$!# ZYXVUTSRQPNM L KJIHFEDCBAz ywvutsr qonml kjigfedcba97 654321+-) (*& %!#ZYXW VUSRQ PONMKJIHGFEC BAzyxwvtsrqp onlkjihg fdcb a987643210+- ( *&%$! #YXWVUTSRPONM LKJH GFEDCBzyxwvu tsqponmlkihg fedca9876543 10+-) (*%$!#Z YX VUTSRQPOML KJIHGEDC BAzy wvutsrqpnmlk jihfedcba976 543210-)(*&% $#ZYXWVUSRQP ON MLJIHGFEDB Azyxwvtsrqpo nmkjihgfecba 987643210+-) *&%$!#ZXW VUT SRQONMLKJIGF EDCBAyxwvuts rponmlkjhgfe dcb987654320 +-) (*&$!#ZYX WUTSRQP ONLKJIHGFDCBAzyxvutsrqpo mlkjihgedcba 986543210+) (*&%$!ZYXWVUT RQPON MLKIHGI HGFECBAzyxwvtsrqponlkjih gfdcba987643 210+-(*&%$!#YXWVUTSRPONM LKJHGFEDCBzy xwvutsqponmlkihgfedca987 654310+-) (*% $!#ZYXVUTSRQPOMLKJIHGEDC BAzyxv utsrqp nmlkjihfedcba986543210-) (*&%$#ZYXWVU TRQPONMLJIHGFEDBAzyxwvus rqpon mkjihgf ecba987653210+-) *&%$!#ZX WVUTSR QONMLK JIGFEDCBAyxwvutsrponmlkj hgfedcb98765 4320+-) (*&$!#ZYXWUTSRQPO NLKJIH GFDCBA zyxvutsrqpomlkjihgedcba9 86543210+) (* &%$!ZYXWVUTRQPONMLKIHGFE DCAzyxwvusrq ponmlj ihgfed ba987653210 +-) (&%$!#ZYW VUTSRQONMLKJIHFEDCBAzxwv utsrpon mlkji gfedcba87654320+-) (*&%!# ZYXWVT SRQPON LKJIHGFECBAzyxwutsrqpoml kjihgf dcba98 7543210+) (*&%$!#YXWVUTSQ PONMLKIHGFED CBzyxwvutrqponmljihgfedc a987654210+- ) (&%$!#ZYXVUTSRQPNMLKJIH FEDCBAzywvut srqonmlkjigfedcba9765432 1+-) (* &%!#ZY XWVUSRQPONMKJIHGFECBAzyx wvtsrq ponlkj ihgfdcba987643210+-(*&%$ !#YXWV UTSRPO NMLKJHGFEDCBzyxwvutsqpon mlkihg fedca9 87654310+-) (*%$!#ZYXVUTS RQPOML KJIHGE DCBAzywvutsrqpnmlkjihfed cba976543210 -) (*&%$#ZYXWVUSRQPONMLJI HGFEDBAzyxwvtsrqponmkji h gfecba98764 3210+-)*&%$! #ZXWVUTSRPON M LKJIGFEDCBA yxwvutsqponm lkjhgfedcb98 7654310+-) (* &$!#ZYX WUTSR QPOMLKJIHGFD CBAzyxvutsrq pnmlkjihgedc ba986543210- )(*&%$!ZYXWV UTRQPON MLJIH GFEDCAzyxwvu srqponmkjihg fedba9876532 10+-) *&%$!#Z Y WVUTSRQONML KJIGFED CBAzx wvutsrponmlk jhgfedcba876 54320+-) (*&% !#ZYXWVTSRQP R QPOMLKJIHGE DCBAzyw vutsr qpnmlkjihfed cba976543210 -) (*&%$# ZYXW VUSRQPONMLJI HG FEDBAzyxwv tsrqponm kjih gfecba987643 210+-) *&%$!# ZXWVUTSR PONM LKJIGFEDCBAy xwvutsqponml kjhgfedcb987 654310+-) (*& $!#ZYX WUTSRQPOMLKJIH GFD CBAzyxvutsrq pn mlkjihgedc ba986543210- ) (*&%$!ZYXWV UTRQPONMLKIH GFEDCAzyx wvu srqponmljihg fed ba9876532 10+-) (&%$!#Z YWVUTSRQONML KJ IHFEDCBAzx wvutsrpon mlk jigfedcba876 54 320+-) (*&%!#ZYX WVTSRQP ONLKJIHGFECBAzyxwutsrqpo mlkjihgfdcba 987543210+) (*&%$!#YXWVUT SQPON MLKIHGF EDCBzyxwvutrqponmljihgfe dca987654210 +-) (&%$!#ZY X VUTSRQPNMLKJ IHFED CBAzywv utsrqonmlkji gfedcba97654 321+- ) (*&%!# ZYXWVUSRQPON MKJIHGFECBAz yxwvtsrqponl kjihgfdcba98 7643210+-(*& %$! #YX WVUTSR PONMLKJHGFEDCBzyxwvutsqp onmlkihgfedc a987654310+-) (*%$!#ZYXVU TSRQP OMLKJIH GEDCBAzywvu t srqpnmlkjihf edcba 9765432 10-) (*&%$#ZYXWVUSRQPONML JIHGFE DBAzyx wvtsrqponmkjihgfecba9876 43210+ -) *&%$ !#ZXWVUTSRPONMLKJIGFEDCB Ayxwvutsqpon mlkjhg fedcb987654310+-) (*&$!#Z YXWUT SRQPOMLKJIHGFDCBAzyxvuts rqpnmlk jihge dcba9ba97654321+-) (*&%!# ZYXWVU SRQPON MKJIHGFECBAzyxwvtsrqponl kjihgf dcba98 7643210+-(*&%$!#YXWVUTSR PONMLKJHGFED CBzyxwvutsqponmlkihgfedc a987654310+- ) (*%$!#ZYXVUTSRQPOMLKJIH GEDCBAzywvut srqpnmlkjihfedcba9765432 10-) (* &%$#ZY XWVUSRQPONMLJIHGFEDBAzyx wvtsrq ponmkj ihgfecba987643210+-) *&%$ !#ZXWV UTSRPO NMLKJIGFEDCBAyxwvutsqpon mlkjhg fedcb9 87654310+-) (*&$!#ZYXWUTS RQPOML KJIHGF DCBAzyxvutsrqpnmlkjihged cba986543210 -) (*&%$!ZYXWVUTRQPONMLJI HGFEDCAzyxwvusrqponmkji h gfedba98765 3210+-)*&%$! #ZYWVUTSRQON M LKJIGFEDCBA zxwvutsrponm lkjhgfedcba8 7654320+-) (* &$!#ZYX WVTSR QPONLKJIHGFD CBAzyxwutsrq pomlkjihgedc ba987543210+ )(*&%$!ZYXWV UTSQPON MLKIH GFEDCAzyxwvu trqponmljihg fedba9876542 10+-) (&%$!#Z Y XVUTSRQPNML KJIHFED CBAzy wvutsrqonmlk jigfedcba976 54321+-) (*&% !#ZYXWVUSRQP O NMKJIHGFECB Azyxwvtsrqpo nlkjihgfdcba 987646543210 -) (*&%$!ZYXW VUTRQPONMLJI HG FEDCAzyxwv usrqponm kjih gfedba987653 210+-) *&%$!# ZYWVUTSR QONM LKJIGFEDCBAz xwvutsrponml kjhgfedcba87 654320+-) (*& $!#ZYX WVTSRQPONLKJIH GFE CBAzyxwutsrq po mlkjihgfdc ba987543210+ ) (*&%$!#YXWV UT SQPONMLKIH GFEDCBzyx wvu trqponmljihg fedca9876542 10+-) (&%$!#Z YXVUTSRQPNML KJ IHFEDCBAzy wvuts

篇五: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xx 区疫情期间稳岗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新冠疫情对 xx 市各个方面都造成严重冲击,居民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以来需要重点关注解决的问题。根据省人大“稳就业,服务和保障民生”专题调研工作方案要求,为全面了解 xx 区稳岗就业工作情况,我们召开了视频座谈会,走访人力资源局、发改局、经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部分企业,了解疫情防控形势下我区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采取的对策和取得的效果,全面深刻分析现状,提出应对意见和建议。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区就业工作基本现状、主要特点和工作成效 (一)基本现状 截至 xx 年 xx 月,xx 区总人口 xx 万左右,其中户籍人口 xx.xx 万人,寄宿人口(xx 市其他城区户口,人住 xx)xx.xx 万人,至 xx 年底流动人口xx.xx 万人。从全区常住人口结构分布看,xx-xx 岁的人口占 xx.xx%,xx-xx岁年龄范围人口占总人口的 xx.xx%,xx 岁及以上的占 xx.xx%。

 近年来,我区对稳岗就业工作高度重视。xx 年以来组织 xx 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累计组织 xx 家次企业,提供 xx 个就业岗位,实现意向就业 xx人。注重拓宽线上渠道,帮助企业转变招聘观念,引导更多的企业采取线上“云招聘”模式开展招聘。注重培养技能人才,建立技能人才数据库,录入高技能人员 xx 人,加强与 xx 技师学院的合作,近 xx 年开设技能培训专班xx 次,培训人员 xx 余人次。

 近 xx 年来,我区新增就业人数 xx.xx 万人,扶持创业人数 xx.xx 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 xx.xx 万人,截至 xx 年底,我区个体工商户 xx 户,登记失业率 xx.xx%。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与 xx 年同期相

 比,xx 年一季度 xx 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扶持创业人数、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等一系列就业指标均有显著的下滑。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 xx 人,同比下降 xx.xx%;扶持创业人数为 xx 人,同比下降 xx.xx%;创业带动就业人数为 xx 人,同比下降 xx.xx%。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冲击,xx 区多方举措,加大稳岗力度,获得一定成效。大型企业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短期内迅速恢复生产。个体工商户受到严重冲击,恢复情况不够乐观,截至 xx 年底,xx 区共有个体工商户 xx 户,至 xx 月 xx 日复工复产 xx 户,复工复产率仅有 xx.xx%。

 (二)疫情期间稳岗就业的主要特点

 1.限上、规上企业率先吹响复工就业的集结号。截至 xx 月 xx 日,全区规上工业企业 xx 家(含 xx 家禁止复工的企业),复工 xx 家,复工率 xx%,复岗 xx 人,复岗率达 xx.xx%(复岗率统计以去年 xx 月底企业员工数为基数,下同)。规上服务业 xx 家,复工 xx 家,复工率 xx.xx%,复岗 xx 人,复岗率 xx%;剔除 xx 家负面清单企业,复工率 xx.xx%,复岗率 xx.xx%。限上商贸业 xx 家,复工 xx 家,复工率 xx.xx%,复岗 xx 人,复岗率 xx.xx%。

 2.第三产业吸附性增强,就业形式多样化。在全区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由 xx 年的 xx.xx%调整到 xx 年的 xx.xx%,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贡献度明显提升,其中大健康产业、路桥工程设计、汽车后服务、会展服务等方面成为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持续快速增强。劳动者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同一企业既提供全日制工作岗位,也提供非全日制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受新经济形态和疫情期间线上经济发展的影响,快递、外 卖等与在线经济联系紧密的产业迅猛突起,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从事非全日制工作。在收入多元化趋势背景下,通过自主创业、自主投资为代表的技术型、资本型投入在实际分配中分流了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导的要素分配格局。

 3.信息化手段异军突起。受疫情影响,xx 区部分企业推进人员居家线上办公,倒逼就业模式出现新的变化。如教育系统在疫情期间开辟网络课程,部分管理类、电子技术类工种开启信息化居家办公模式,区政府在全市率先创新开展,疫情期间组织 xx 场线上“云招聘”活动。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线上团购、利用 APP 下单购物等业务发展迅猛。远程办公模式在此期间的崛起可能会在未来改变就业的基本面。

 4.小微企业成为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承担的房租、社保等费用在自身的支出中占比大,生产经营和用工都比较困难。今年为了减弱冲击所带来的影响,渡过难关,部分小微企业采取停产歇业、减员减岗等手段降低固有支出,生存艰难。如 xx 区存量个体工商户在 xx 月中旬复工复产情况仅为 xx.xx%,下一步能否恢复、何时恢复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复工稳岗的工作成效

 1.大力服务企业,推进复工复产。xx 区政府重视复工复产工作,xx 月下旬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复工复产工作,xx 月 xx 日召开全区调度会,之后每天调度、每天部署、每天协调解决问题,并提早发布通告,对企业进行指导,审批提速,加强防疫物资保供。多渠道收集企业问题,于 xx 月 xx 日组织 xx 家龙头企业参加、xx 家大型企业在线观摩“支持企业发展座谈会”,局级领导干部走访辖区重点企业,帮助 xx 家企业解决了人员出行、交通物 流、防疫物品等问题。目前 xx 限上、规上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良好,就业人员稳岗形势好。

 2.落实扶持政策,提供稳岗支持。

 面对疫情期间的不利局面,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意识,积极宣传落实省、市相关稳就业的各项补贴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应补尽补,应补

 快补,助力稳岗就业。一季度,xx 区共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xx 人,金额核计 xx 万元;发放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 xx 人,金额核计 xx 万元。对春节疫情期间防疫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受理一家企业申报,涉及新吸纳人员 xx 人,补贴金额 xx.xx 万元。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将实施审慎包容性执法,延长个体工商户年报时间至xx 年 xx 月 xx 日,对因受疫情影响暂时失联的个体工商户,xx 年 xx 月 xx日前暂不列入异常名录。对个体经营者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以行政指导和服务为重点。

 3.创新招聘形式,实现精准就业。在疫情期间,我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线上“云招聘”,组织 xx 场线上招聘活动,实现意向就业 xx 人次。招聘活动做到了三个转型:一是招聘会由大而全向小而精转型,二是招聘活动由线下向线上转型。三是活动由粗放向精准转型。

 二、稳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劳动力供需存在结构性问题。xx 区第二产业在全口径经济中占比较高,但我区高端的技术型人才本就不足,加之目前第二产业就业岗位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不高,不少原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向第三产业流动,导致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有一定程度的缺工。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就业群众更青睐灵活的就业形式,制造型企业招聘员工困难更大。且受疫情影响,传统制造业效益普遍较去年同期下降,优化员工福利待遇、投入资金实现技术改造难度更大。xx 区部分企业在疫情期间只发放基本工资,对就业人员吸引力进一步降低。

 2.企业产能复苏压力重重。目前复工复产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周转、产品运输、订单接收等方面的问题,复工复产所产出产能,大都是在疫情之前接到的订单,后续产能的保持和提高面临严峻挑战。如 xx 金牛发展公司,原

 材料运进来、产成品运出去存在一定的难度,xx 作为疫区,许多物流司机不愿意到 xx 来,目前采取的方式是原料采取先运到鄂州厂区,然后再转运到 xx 厂区,增加了企业成本。年缴税近 xx 万元的湖北凌志科技集团,目前错过了上半年接收订单的契机,复工复产主要做年前接收的订单,中长期来看,企业发展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对其员工的就业稳定也将产生挑战。

 3.个体工商户受到强烈冲击,复工形势低迷。xx 区 xx 年底存量个体工商户 xx 户,截至 xx 月 xx 日,仅复工复产 xx 户,复工复产率 xx.xx%。受疫情形势影响,部分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批发零售等个体工商户复工期限遥遥无期,而其承担的房租、水电等支出对其形成沉重负担。

 4.部分群体和行业就业、稳岗难度加大。从群体看,春季招聘期正值疫情突发,企业因生产经营萎缩、用工成本提高,用工市场的需求整体下降,线下招聘暂停,原有的应届生招聘计划锐减,高校毕业生受到较大影响;区内建筑项目的农民工群体因无法到岗,影响项目开工建设,农民工的就业也受到较大影响。双职工家庭稳岗问题愈加突出,据统计,xx 区仅小学阶段就有 xx 万余名在校小学生父母是双职工,目前复学期限尚未确定,孩子在家至少需要一人看管,双职工父母的复工存在现实困难。由于工作量减少、岗位削减,工薪阶层特别是临时工和低收入群体的薪资水平随之下降,同时对失业人员再就业也造成了一定困难。从行业看,服务业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大,稳岗压力较为突出。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服务业复工期限推后,其中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批发零售等第三产业受冲击较大,短期内用工需求的急剧减少,用工形式呈现不稳定状态。

 5.大批量开展技能培训存在困难。疫情期间人员不能聚集,线上培训对设备要求高,且部分工种需要现场学习,线上培训无法满足“手把手”教学要求,就业者技能培训还需要再探索。我区职业培训机构偏少,规模偏小,

 职业培训是短板。另外,按照培训政策要求,参加区级补贴性技能培训的企业为中小微企业,该类企业的规模决定了企业员工数量不可能太多;参加补贴性技能培训人员所在企业生产和经营领域不同、参培人员工种不一、技能层次存在差异,大批量、统一型技能培训难以开展。

 三、工作建议 ( 一)

 )

 “稳企业”推进稳就业。企业不稳则就业不稳,针对企业所反映的交通运输、资金周转、订单减少等具体问题,政府应出面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搭建金融业与企业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将区内、市内、省内的订单优先供应给区内、市内、省内的企业,为企业渡过难关提供持续的支持;针对疫情造成的消费下降,政府应继续出台消费刺激政策,组织在大型网络平台的营销宣传活动,如网络直播带货等。针对企业中双职工家庭,要出台政策考虑错时上下班,在确保疫情防控有效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父母复工复产和孩子复学及监管问题。

 ( 二 )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大力支持。目前仅针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租金减免政策,承租非国有资产用房以门店形式经营的无法享受租金减免,尤其以餐饮类企业和个体户反映的问题较多。另外大型总部企业(不满足中小微企业条件的)下设的众多门店均为非法人单位,也无法享受租金减免。政府相关部门要及时拿出“真金白银”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输血”,从豁免登记、阶段减免税费、降低要素成本、提供资金纾困、优化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帮助其克服疫情造成的困难,提升渡过难关的信心和能力。

 ( 三 )拓宽、深挖信息化手段,发扬光大“云招聘 ”、“云培训”、“云办。

 公”等经验。不断积累疫情期间网络招聘会的经验,提高招聘活动的实效性,将线下招聘会与线上 OxxO 网络招聘会同步进行。夯实线上招聘基础,引导

 更多的企业采取线上“云招聘”模式开展招聘。不断提高公共招聘网的使用效率,引导企业、尤其是区内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申请注册,发布岗位。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拓展线上技能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培训机构和学校开设线上课程,为就业者提升素质能力开辟不同渠道。对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不断优化网络技术,优化沟通方式,抓住机会倾斜力量推进信息化建设,挖掘线上办公的潜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 四 )

 优化服务功能,打造“家门口就业圈”。按照“放管服”的要求,推行招聘求职就近办模式。将求职登记和企业招聘信息发布这两项服务事项下放到各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求职群众和企业只需到所在街道就可以就近办理求职和招聘。引导企业开展“职工共享”,解决疫情期间居民就业问题,以及企业对劳动力的结构性需求。以活动为载体,方便群众就近就业。根据春风行动主要服务外来求职人员的特点,就业援助月活动服务城市困难群众就业的特点,就业进社区活动主要服务社区群众的特点,尽可能地在企业周边社区发布多个层面的招聘信息,打造“家门口就业圈”,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

 ( 五 )聚焦困难群体,兜底安置就业。逐步降低就业帮扶政策的申报门槛,消除户籍、年限等非必要限制,打破时间、地域的界限,普及各项稳岗政策,保民生、促就业。在倡导自主创业、全民创业的同时,消除地区之间的差异,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用创业带动就业,实现“稳就业”到“优就业”的逐渐转变。针对目前因疫情失业的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和家庭,全面摸排信息,充分掌握困难群众底数,有针对性对其加大政策宣传和帮扶力度,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努力开拓就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发专项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

篇六: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为认真落实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人劳就发〔XX〕02 号)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XX〕36 号和国发〔XX〕5 号文件,做到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 斥 开局。我们对全乡 筛 **村**个村民 胶 作了深入调查。

 谤

 我们的调查采用 氏 了据实填写“** 掌 县农村劳动力就业 酝 情况调查表”、与 肇 个别在家务农的村 食 民座谈和电话调查 形 个别外出务工农民 嘛 的基本情况等形式 血 。针对农村劳动力 思 就业类型、就业方 影 式、就业区域、就 喉 业工种、就业收入 伶 等作了详细的调查 何 ,掌握了第一手资 易 料,并对增强就业 槛 能力、提高农民工 秦 素质等方面询问了 龚 在家务农村民和外 渠 出务工农民的建议 反 。现作简要分析如 郑 下:

  一、被调 简 查的**个村共有 沉 **人,其中劳动 蚂 力**人(劳动力 芜 系指男 16 周岁至 穿 60 周岁、女 16 挖 周岁至 55 周岁的 溃 农村人员,下同)

 述 占总人口的**% 沤 。经过各种职业培 论 训和参加过正规职 羚 业学校培训几乎没 雏 有。

 二、劳动 押 力在本乡就业共有 近 **人,占总劳动 炕 力的**%。其中 焦 农业生产达**人 执 ,高居**%;从 榴 事专业养殖**人 侦 ,仅占**%;从 描 事农产品经营** 向 人,占**%;从 岗 事专业农产品加工 兴**人,仅占** 尤 %。

  三、农村 膳 富余劳动力在省外 屹 就业共有**人, 潍 占总劳动力的** 铃 %。主要分布在上 岸 海、江苏、浙江( 溅 **人,占**% 扰 )、广东、福建( 返 **人,占**% 郧 )、其他地区(* 颓 *人,约占**% 彝 )等。

  四、被 钟 调查劳动力的就业 遥 方式以“亲帮亲” 痘 、“邻帮邻”和自 版 谋职业为主,有少 臆 量劳动力通过“师 掉 傅带徒弟”的形式 油 就业。

  五、被 惦 调查的农村富余劳 魔 动力中外出务工劳 危 动力就业工程主要 臃 是制造、建筑业, 攒 采矿、其他服务业 秋 ,另有少量人员就 泊 业工种不固定。

 赢

 六、对就业收入 哆 的调查,我们发现 宙 ,文化程度高的月 盘均收入可达 100 宇 0 元以上,而文化 径 程度低的的务工人 害 员月均工资一般为 邀 400 元至 800 涛 元,有的低至月均 鹤 工资 300 元,仅 振有少量劳动力月均 濒 工资可达近 100 揩 0 元。

  综上分 徽 析,我们认为,响 芳 应党和国家“要立 悬 足当前、着眼长远 致 ,统筹安排、科学 育 规划,广泛听取基 础 层和农民群众的意 擦 见和建议,尊重自 瘴 然规律、经济规律 绷 和社会发展规律, 仗 区分轻重缓急,突 撼 出建设重点,分步 匝 实施,扎实推

 进。

 骄 要从农民群众最关 少 心、要求最迫切、 笺 最容易见效的事情 莲 抓起,不断让农民 票 群众得到实实在在 财 的好处。”的号召 师 ,我们建议如下:

 铸

 一、各级政府 怨 部门应加大农业投 宅 入,加快农村基本 锄 设施建设,切实增 铡 加农民收入的同时 研 不断转变农民的就 舜 业培训观念。从调 毡 查中,我们不难发 澈 现,当前农村已逐 饰 渐进入人口老龄化 汇 ,劳动力偏少,同 以 时青壮年劳动力比 剩 例偏低。在家务农 狭 村民多为老弱病残 斟 等农民,对下一代 喳 子女的教育缺乏先 汪 进的理念,以至于 幽 许多学生初中毕业 灿 ,甚至初中尚未毕 尹 业就随父母外出打 清 工,失去了接受职 效 业培训的机会,特 哲 别是失去了正规职 弛 业学校培训的机会 鉴 ,对学生的身心健 这康、就业技能等有 帽 很大的影响。长此 穗 以往,势必导致农 末 民工素质越来越低 蔡 ,不能从事带有技 迹 术性的工作,使就 绎 业矛盾愈加突出。

 谨 基于这个原因,我 寄 们认为各级政府部 挑 门应加大对农业的 通 投入,宣传职业教 唇 育的重要性,加快 舰 农村基本实施建设 决 ,给各级各类职业 鸭 学校以更多更好的 主 优惠政策和资金。

 须 并在此基础上,不 况 断转变农民的就业 谚 培训观念,给予必 证 要的政策,鼓励农 肪 民在适当的时间、 吓 适当的地点参加学 冷 以致用、用以致富 巴 的就业培训,并保 宴 证就业培训的时间 寨和培训的质量,从 汇 而将传统的“亲帮 嗓 亲”、“邻帮邻” 竿 就业方式转变为职 阴 业学校或职业培训 盐 机构,结合政府有 访 关部门成批输出。

 沽 这不但能增强农民 处 工素质,更能为农 龟 民工解决

 许多就业 篮 咨询、就业法律等 贼 相关问题,节约就 恿 业成本,最大限度 莫 地节约支出,确保 队 农民工待遇的提高 衷 。

  二、抓住地 退 方经济特点,加强 别 引导与培训,开拓 莹 创新,走出一条独 域 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瑰 。比如,某村土地 来 肥沃,宜大力发展 默 种养业。但从以上 肤 调查分析来看,从 鹅 事种养业的劳动力 妒 却很少,而且效益 碘 并不高。这就说明 伪 ,我们的技术还很 毅 落后,还不适应当 笋 地经济的发展。所 艳 以,我们应加强引 泽 导与培训,从种植 溢 养殖入手,用先进 推 技术培训种养能手 牲 ,致富一个,带动 遇 一片。同时,要有 矮 针对性地开展“送 嗡 农技下乡”活动, 壳 不要把农业技术作 墟 为某些人谋利的手 甥 段,而应成为我们 银 农民共同占有的致 蔗 富金钥匙,以此才 滨 能走出一条致富的 闻 小康大道。也只有 换 这样,社会主义新 坟 农村建设也才能真 墩 见成效。

  三、 引 正确引导农村富余 止 劳动力外出务工, 币 并完成真正意义上 犁 的“转移”(我们 陕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 返 的理解是:由农村 折 人口变成非农人口 护 ,要在城镇定居下 水 来,并且有就业场 倡所,下岗、退休后 镣 应享受到城镇居民 性 同等的待遇)。所 僳 以,我们认为,在 圾 我县大力推进“兴 骤 工富县”的新时期 砰 ,政府部门应广开 按 门路,引进资金技 逾 术,开办不同规模 纫 的乡镇企业,最大 炯 限度地吸收农民, 苦 将农村剩余劳动力 榔 得以真正转移。这 悬 才叫“离土不离乡 嫂 ,挣钱最荣光”!

 粟 在吸纳农民工的政 何 策上,政府应加大 符 对企业的奖励,并 坯 鼓励农民工先培训 寞

 后上岗,让企业与 斋 农村劳动力实现“ 处 双赢”。对于外出 潦 务工农村劳动力, 主 政府也应组织相应 鹿 部门专门引导。要 诛 从职业培训、就业 砍 渠道的拓展上下功 氧 夫,要真正地响应 遗 党的号召,帮助农 辐 民富起来,而不是 嘿 把职业培训、拓展 爽 就业渠道作为我们 偷 培训机构、政府部 甘 门盈利的机会和手 潘 段。只有这样,我 袍 们才能说,我们的 叮 工作是求真务实的 容 ,我们是真正做到 鸡了关心农民疾苦、 档 尊重农民意愿、维 表 护农民利益、增进 跳 农民福祉的好干部 牌 、好党员、好公民 腾 !

  四、职业教 悠 育机构应拓展培训 秃 目标、培训方式、 恫 培训时段,鼓励对 漆 青年农民进行长期 复 培训的同时,加强 揣 对中年农民短期培 怨 训。青年农民,特 姻 别是初中或高中毕 行 业不久的农民,应 搁 大力鼓励他们进行 筒 长期职业培训,学 匆 到今后工作的技能 兢 的职业培训。中年 寇 农民民,应提倡进 偿 行短期培训,诸如 耙 外出务工的必知法 岿 律法规,一般行业 碳 技能的培训。对于 汀 这批农民工,我们 哲 应重点加强建筑业 礁 的培训等等。

  鸳 五、解决资金缺口 噶 ,抓好培训技术关 圆 ,为农民工撑起一 邢 片蔚蓝的天。我们 搞 在调查中得知,不 恶 少农民不是不想培 卧训,而是担心培训 涝 费过高、技术不过 堵 硬等问题。鉴于这 峰 些问题,我们认为 腋 政府部门应从解决 啼 “三农”问题,切 豹 实贯彻党的“三农 侵 ”政策的高度,投 镁 入资金,补充职业 波 培训的资金缺口, 雁 并督促各级各类职 台 业培训机构把好培 坡 训质量关,真正解 简 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讥 。

 总之,农村 谐 劳动力培训与就业 述 必须注重实效、真 舀 抓实干,不搞形式 露 主义;同时,要量 熄 力而行,不可操之 因 过急,盲目攀比, 盏 更不能成为个别职 厂 业培训机构和政府 酮 个别有关部门赚钱 干 的手段。我们认为 侦 ,引导农村劳动力 晦 参加培训要遵循“ 北 民主商议,不强迫 滞 命令;要突出特色 学 ,不强求一致;要 打 引导扶持,不包办 张 代替”的原则,政 旭 府部门和各类职业 兄培训机构精心策划 显 、有序组织、合理 人 开展、切实培训就 口 一定能为社会主义 洽 新农村建设和全面 哨 建设小康社会贡献 叁 出最大力量。

篇七: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农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xx0xx 年 xx 月-xx0xx 年 6 月,结合“六个一批”政策梳理,利用基层摸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涪陵区、潼南区、南川区、武隆县、彭水县、酉阳县、巫山县、巫溪县、开县等地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当前经济新常态和脱贫攻坚新背景下,就如何进一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 xx 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与成效 在已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 34.9 万人中,就业主要形式是外出务工,特别是有些贫困群众仍远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打工。从事的主要行业仍是建筑、加工、家庭作坊、高危作业等简单劳动密集型行业。贫困群众创业的主要形式是家庭经营,行业主要是餐饮、零售和家庭种植养殖等,经营规模较小、技术门槛较低,赢利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不难发现,该群体的就业整体水平较低,并显现以灵活性就业为主,保险缺失、劳动时间长、附加值低等特点。

 近期,我市推进就业技能培训民生实事项目,开展需求掌握、生源组织、技能培训、输送就业、补贴申报等全程服务,着

 力破解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和企业技能人才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脱贫攻坚任务以来,我市密集出台政策、统筹部门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精准帮扶贫困群众,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就近就地创业等方面,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成效明显。

 (一)强化劳务对接服务,做好政策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形成衔接有序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市人社局、市农委、市扶贫办等市级部门,改革创新、开拓思路,不断完善政策制度设计,相继制订了《xx 分功能区人口迁移预测与推动人口合理有序转移的对策研究》、《引导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人口向城市发展新区与都市功能拓展区有序转移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xx 市产业扶贫配套政策的实施方案》、《xx 市贫困地区涉农培训实施意见》等文件,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快速形成。二是强化就业服务,搭建贫困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结合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组织专场招聘,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xx0xx 年市人社局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农民工日招聘会”等活动。重点在贫困乡镇、行政村组织专场招聘。组建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实行用工需求及时发布、人员招募高效对接。联盟成员企业已从年初的 1xx 家扩大到近 xx0xx 家。

 (二)坚持扶贫扶技扶能,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 一是整合涉农培训资金。市农委着力做好贫困农民的职业就业培训,确保 8xx00 万元培训资金的 65% 以上用于贫困区县转移就业和新型农民培训。xx0xx 年全市培训 3.07 万人,跟踪扶持 1.8 万人。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 3675个,农户参合率达 51% ,发展家庭农场 xx46 家,发展微型企业 xx3700 个,适度规模经营种养殖大户 xx9559 户。二是实施“3 年行动计划”。脱贫攻坚以来,市人社局大力实施“贫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3 年行动计划”,将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补贴范围扩大到农村建卡贫困户人员。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全市新认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359 家。建立企业用工预报制度,动态发布紧缺工种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培训,并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xx0xx 年全市针对有培训意愿的农村贫困人员开办专题培训 400 余场次,培训 xx 万余人,通过培训后实现就业 1.xx 万名。

 (三)紧盯市场发展前景,引导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 开展 gyb(创业意识培训)、syb(创办你的企业)和微企创业培训,提升贫困人员创业能力。推行创业扶持“政策性贷款+商业性贷款”组合模式,对贫困人员提供担保“绿色通道”,缓解初创期间融资难问题。xx0xx 年,为贫困人员提

 供创业政策咨询、项目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 1.8 万人次,将农村贫困人员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范围,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近 1 亿元,实现创业 0.xx 万人。重点发展“互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xx0xx 年全市建设电商扶贫村 87 个,组建“xx 村游网”,4500 家乡村旅游扶贫接待户开通网上接待业务。

 (四)加大公益开发,实施保障性就业援助 市人社局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无法实现就业的贫困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将公益性岗位补贴由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扩展到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建卡贫困户,按每人每年 5000 元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xx0xx 年以来,全市共开发针对农村贫困人员的公益性岗位 8400 个,过渡安置贫困人员 7300 人,发放补贴 870 万元。各区县结合实际,积极响应、创新思路,取得了实效。如,忠县开发保洁保绿等农村公益性岗位 488 个,全部吸纳农村贫困人员,贫困家庭实现脱贫。

 (五)汇聚社会力量,促进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就业 一是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主动吸纳。举办以“国企助力、精准就业”为主题的全市属国有企业帮扶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专场双选活动。发动 37 家市级集团公司下属 xx0 家用人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就业岗位 3000 余个,涉及金融、能

 源、商贸、旅游、城建、交通、农业等多个行业,入场求职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有 7500 余人,占总数的 88.xx% 。二是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全市 xx0xx 届离校未就业贫困高校毕业生 xx7xx 人,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计划,根据需求主动提供精细化服务。落实贫困毕业生定向培养“全科教师”和“全科医生”各 xx0 名;提供乡镇事业单位招聘贫困毕业生岗位 300 个;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招募70 名贫困毕业生就业;共为贫困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xx56.xx4 万元。

 二、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的难点与问题 当前,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的主要对象是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和新生贫困劳动力。受贫困地区区域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贫困劳动力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贫困人口就业难稳定、创业难成功。主要表现在:

 (一)市场用工需求发生变化。当前,受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企业对务工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受市场下行压力影响,企业减产、用工减少。

 (二)政策制度设计还需完善。一是政策措施还不够精准。对农村人口没有就失业界定,失业保险等扶持政策和补贴资金难以覆盖到农村贫困人口。二是培训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多数技能培训分散在农业、扶贫、人社等部门,培训项目、

 师资力量、组织实施、资金补贴、基础数据统计等方面均缺乏有效统筹,存在重复培训、针对性不强等现象。三是部分政策执行效果不好。如在离校前吸纳贫困毕业生就业,就不能给予岗位补助,企业招用贫困毕业生积极性不高。

 (三)贫困劳动力农村创业难度大。一是风险大。如,自然风险无法预料、技术风险和社会风险不能及时规避、市场价格和供求平衡无法掌控。二是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到农资农药配备,农业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人工和机械高成本投入。三是收益低。国内农业投资回报周期慢、利润低、融资难、见效慢,特别是我市地处山区,土地形不成规模化经营。

 (四)贫困劳动力自身就业动力不足。贫困人口之所以贫困,有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内生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一是自身能力技术欠缺。二是资金等可利用资源缺乏。三是家庭拖累劳动力无法释放。四是“等靠要”等畏难思想束缚。

 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期,高效推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应主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一)加强企业产业带动,增加就业机会

 1、引导当地企业和扶贫产业带动,增加岗位。立足就地就近,差异化发展吸纳就业岗位多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倡导和激励当地优质企业吸纳更多的贫困劳动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公司+贫困户、产加销一条龙等生产经营模式,工厂在区县、车间在乡镇、作坊在家庭,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链上的增值收益。结合产业扶贫,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网货包装、农产品初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捆绑带动贫困户就业。结合民俗经济发展,继续推进电商扶贫和乡村旅游,加快电商进村布局网点和“网上村庄”建设,通过民房租赁等,为贫困户创造新的就业创业机会。

 xx、加大公益岗位开发,拓宽渠道。统筹整合交通、林业和水利等行业领域的公益岗位需求,将农村森林生态护林员、交通道路管护员、中小型水库水塘的养护员等岗位招募,着重向贫困劳动力倾斜,并逐步完善劳务保障制度。建立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的后续帮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促进他们得到更加优质、稳定的就近就地就业。

 3、实施股权化资产收益改革,拓展形式。在贫困地区大力推行股份制、租赁制、委托制、合伙制等资产收益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扶贫产业项目资金股权化改革,促使贫困农民变为

 入股股东,形成丰富多彩的组织创新实践。合作范围由单一的生产合作,不断拓展到资本、资产、土地、金融、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展就业形式,实现贫困户“土地出租挣租金、入园打工挣工资、入股参股挣红利”的全要素收益模式。

 (二)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建立保障机制 1、建立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保障机制。贫困地区要结合新型中小城镇建设战略规划,结合贫困户的数量、结构、分布及贫困现状、原因、特点等情况,构建完善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相适应的贫困群体就业政策体系,深化完善区域性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就业权益保障,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使就业政策和补贴能够更好地覆盖农村贫困劳动力。如,对在城镇工作生活 1 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并优先提供子女教育入学、租住房和社会福利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xx、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金融扶持机制。结合涉农资金整合,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贫困户优先”的原则,支持发展基层互助资金组织,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资金需求。开展“免抵押、免担保、三年期限、五万额度、财政贴息、风险分担”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试点。

 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和贴息贷款,鼓励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突出扶贫项目的带动作用。如,xx0xx 年在市级特色效益农业切块资金中,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责任,项目在贫困村实施、合作在贫困户中产生,着力培育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入驻贫困村,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3、建立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激励机制。一是激励用工企业多吸纳。改变贫困劳动力就业补贴方式,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稳定就业的企业,由市和区县政府按照标准给予财政补贴或是金融信贷支持,鼓励用工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二是激励中介机构多选送。整合行业资源,激励社会培训机构、劳务中介机构等优先培训、输送贫困劳动力,紧密结合供需两方的特殊性,对成功输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由区县政府按照标准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4、探索建立贫困家庭劳动力释放机制。贫困地区应抓住脱贫攻坚战略机遇,结合“六个一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保障贫困家庭劳动力释放就业。一是结合低保救助兜底,探索实施特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的经验做法,释放贫困家庭照顾老人、残疾人和智力不健全人的劳动力。二是结合健康

 扶贫行动,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救治,签约乡村医生,释放贫困家庭照顾病人的劳动力。三是结合教育扶贫工程,提高寄宿学龄儿童的补助标准,释放贫困家庭照顾子女的劳动力。

 (三)提高扶能扶技质量,升级就业服务 1.坚持分类指导,提高培训服务的针对性。一是结合产业扶贫,搞好返乡贫困中青年劳动力就地创业。多数返乡农民都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资金,应积极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社,留转农村闲置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或养殖,重点培训金融信贷、运营管理和新型产业的适用性技术,鼓励就近就地创业。如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二是结合教育技能培训,搞好新生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创业,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积极鼓励新生贫困劳动力进入电商微商等新型行业进行创业,主要培训其筹资融资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能力。三是结合公益岗位开发,搞好高山生态搬迁和就业困难的中青年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公共服务、专业知识、纪律意识等。

 xx.坚持动态监测,提高后续服务的精准性。财政、农委、林业、水利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

 台,免费从产业项目、技术、资金、经营管理等全方位给予信息咨询、政策解读、金融信贷、技术支撑、劳动保障和法律援助,让供需双方无缝对接。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依托人力资源数据库,对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及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和研判,并跟踪监测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稳定性,适时更新知识技能,及时跟进服务保障,完善精准定制服务。

 3.坚持风险管理,提高失业保障的有效性。探索开展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风险管控,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市场保险手段,降低贫困劳动力失业损失和创业风险,及时开展临时应急救助,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人员渡过难关。同时,坚持扶贫扶志,增强内生动力。注重把思想脱贫贯穿就业服务的全过程,引导贫困劳动力树立“主动就业、劳动脱贫”的志向和信心,促使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和自身素质同步提升。

篇八: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城乡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以贵州省为例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上升,大部分人从求温饱变成了求品质,但是也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为了使这个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我国每个省份需要重置劳动力市场。贵州省属于贫困地区,城乡就业差距大,成为贵州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阻碍,进而影响我国发展,需要根据贵州省城乡就业的现状数据进行分析及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贵州省城乡就业差距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使贵州省减小城乡就业差距,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关键词 :

 贵州省;城乡;就业;对策 引言 现如今,我国城乡就业不平衡,差距较大,需要打通城乡就业渠道,将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互相转移,甚至将更多的有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此环节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要条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平衡城乡就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省需要建立且完善新型的城乡就业机制,积极响应。贵州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其中存在不少贫困地区,截止 2019 年,共有 50 个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来经济结构调整,贵州省有大批的企业职工下岗,增加了失业率,使就业率下降且结构不合理,造成经济发展缓慢,分析贵州省城乡就业问题并且针对性提出对策与建议,合理的分配劳动力,促进贵州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速度。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城乡就业不平衡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贵州省更加凸显,贵州省的经济相对其他省市较落后,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由于地势原因,贫困山区还存在不能解决温饱的生存问题,劳动力发展不平衡,收支差距大,如何将城市劳动力转移农村进行带动,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使之解决温饱问题,并且保证城镇与农村就业相平衡,是贵州省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1.2.1 研究目的 为了给农村生产要素再配置的提供机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并且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以及省内外劳动力的流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解决就业压力大,职位少,求职者多,供不应求的问题,重新配置农村劳动力市场,扭转城乡就业不平衡的现状,创造出一个平等的就业环境。打通城乡就业道路,使得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城市劳动力进入农村,提高素质教育,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匹配与能力相对应的职位,充分利用实现人力资源,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建立并完善新型劳动管理体制,创造出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城乡就业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从城乡就业不平衡中寻找问题,详细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所以本文分析了贵州省城乡就业现状,失业率、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农村与城镇的就业情况、新增就业人数,根据数据找出问题。

 1.2.2 研究意义 贵州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的省份之一,需要尽快走出经济萧条,然后迎头赶上。统筹城乡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十九大会议中提出这样一句话,“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需要从农村着手,真正的做到脱贫且不返贫,这其中指的贫困地区则是西部地区,贫困人口使西部地区山区的农民,贵州处于这一范围内,并且还处于核心地位,迄今为止还有五十个国家贫困县,全国的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就占了 3 个。首先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创新城乡就业制度,合理分割城乡劳动力市场与重置劳动力市场,2020 年年初遇到的疫情,无疑给脱贫攻坚战加大了难度,但贵州省也在不断的进行深化改革,驻村扶贫的形势下,当前的就业体制不仅阻碍了脱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产生返贫和表面脱贫的现象,影响农村的发展阻碍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城乡就业体制的改革可以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特长,选择合适的岗位,拥有择业的权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广泛的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劳动力,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城乡就业统筹发展缩小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居民之间的关系,降低甚至消除隔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再次,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为建设文明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要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新农村的建设,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经之路,建立新型城乡就业体制也能够让农民拥有公平参与的机会,体验我国的文化发展,了解我国的现代文明,贵州只有从根本上也就是农村

  3 参与,才能够跟上全国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步伐。因此,完善贵州省的城乡就业体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脱贫与加快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思考并且进行提出建议。

 1.3 研究现状 余兰在 2010 年时认为中国的城镇就业政策和农村就业差距大,国家劳动部门所关注的重点直都在于城镇就业制度方面,而农村就业制度方面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得到与城镇就业制度相同的重视,其制度和政策的明确性和规范性方面都要相对薄弱。

 李文星、袁志刚 2014 年认为中国就业结构失衡中国的城市化率低,农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高。中国农村劳动力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较高,中国农村中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顺利转向城市从事工业或商业,城乡就业结构严重失衡。

 施岩认为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把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同时由于城乡就业相关配套的体制缺失,城乡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和平等就业,城乡就业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民收入的提高,阻碍了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的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贵州省城乡就业的现状,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贵州省城乡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提出对贵州省城乡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论与后续探讨。主要研究的观点及解决的问题,对收集的数据统一口径,对资料进行整理;对贵州省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找出导致贵州省城乡就业不平衡的问题,针对问题结合方针政策给出对策建议。

 1.4.2 研究的创新点 通过近年来贵州省关于城乡就业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从城镇登记失业率,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城镇和农村就业人数,新增就业人数四个方面的数据找出贵州省城乡就业不平衡的原因,观察近今年的发展情况,以此为根据,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方法 本文利用图书馆资料,贵州省统计局数据,国内国外文献,把整体切分为部分,从部

  4 分具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要点,提出建议,把困难的问题简化成多个简单问题,从原因找结果,从结果推测原因,根据原因提出对策。

 1.5.2 研究思路 根据收集到的不同数据,从城镇登记失业率观察近几年的趋势,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城镇和农村就业人数的差距以及新增就业情况分别进行分析,结合贵州省的现状,如经济情况,地理位置,地势特点,教育与科技发展,从而由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提出建议。

 2 贵州省城乡就业现状 2.1 贵州省城乡劳动力市场概况 随着贵州省城乡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农民们也不再局限于土地种植,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因为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资源也逐步的有效利用,企业的用人不再局限于附近乡镇的劳动力,来自其他地方城镇的劳动力也逐步的加入,农村劳动力市场慢慢发展起来。农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企业稳定且长时间的工作。部分农村劳动力也选择离开本村外出工作,其中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如广州、深圳或贵州的省份城市贵阳等。农村劳动力多数自身接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知识偏农学农作物,从而外出工作多从事技术要求低、劳动强度高的行业,如餐饮业、建筑业等,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则是第三产业。贵州省的城市劳动力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他们会选择将个人拥有收益较低的土地转租给企业或者其他私人进行规模性经营,然后他们进入城市寻找工作,第二部分则是城市的待业失业人群,他们拥有城镇户口和城市固定居住场所,有城市的思想和人脉,就业问题相对于其他两类较简单。最后一部分是中专或者大专毕业生,由于他们在高等院校接受专业知识与教育,拥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这部分人群往往具有较高的素质,是大部分企业所需人才,他们那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镇劳动力逐步走向成熟。

 2.2 贵州省城乡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 2.2.1 贵州省城镇就业人口现状分析 2019 年,贵州省总人口达到 3580 万人,全省城镇新增就业 40.98 万人,离全年计划相差较远,只完成了全年计划的 54.6%。整个贵州省失业待业人群中实现再就业有 9.12 万

  5 人,同样低于全年计划,完成计划的 70.2%。省内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4.86 万人,和失业待业人群完成度约同,完成全年计划的 69.4%。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2.07 万人,接近于全年计划,完成计划的 88.7%。全省职业培训 26.36 万人,超出全年计划,完成计划的 119.8%,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 23.26 万人,超出全年计划一半,完成计划的 155.1%。

 图 1

 2014 年——2019 年贵州省城镇新增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年鉴》

 从图 1 中我们可以看出,从 2014 年到 2019 年贵州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呈上升趋势,坡度逐渐平缓,增长最多的为 2014 到 2015 年,2014 年仅有 66.37 万人,至 2019 年就达到 78.49 万人,五年时间增加了 12 万人,按照计算平均每年增加 2.4 万人,随着此增长趋势,预估计在 2020 年将有可能达到 80 万人,且可以看出 2014 年至 2015 年增加速度最快,人数最多,增加人数达到 4 万人,随着时间的增加,城镇新增就业速度变缓,逐步变慢。

 2019 年,贵州省城镇登记失业率 3.62%,2018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 3.16%,上升了 0.46%近 0.5%,在 2014—2015 年,贵州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但从 2015 年—2019 年上半年,失业率逐渐减小,如图 2. 68.37 72.68 75.78 76.93 77.71 78.49 62646668707274767880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城镇新增就业

  6

 图 2

 2014 年——2019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年鉴》

 2015—2018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逐渐降低,上下波动,幅度较小,2018 年城镇失业率为近五年来最小值,降低到 3.16%,但是,一年时间,增加了近 0.5%,使得 2019 年为五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最高值 3.62%,2016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24%,相比 2015 年的3.29%下降了 0.05%,2016 年为 3.24%,比 2017 的城镇失业率 3.23%降低 0.01%,下降坡度平缓且比上一年降低较少,但也处于下降趋势,也是好的现象,并且接着在 2017 年至 201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近五年来下降最多的一年,降低 0.07%,从 2014 年开始,2018 年为止,波动幅度不大,降低了 0.04%,但是一年时间,使得失业率增加 0.35%。

 3.27% 3.29% 3.24% 3.23% 3.16% 3.62% 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城镇登记失业率

  7

 图 3

 2014 年——2019 年贵州省城镇乡村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年鉴》

 从图 3 可以看出,城镇就业人口从 2014 年到 2019 年逐渐增加,五年内增加了约 310万人,平均每年 62 万人,增长相对稳定。2015 年,有 739 万人口,比去年增加了近 500,000人,2016 年为 793 万,比 2015 年增加了 53 万,2017 年为 854 万人,与 2016 年相比增加值约 60 万,2018 年达到 925 万,与 2017 年相比增加了 70 万,2019 年就业人数超过 1000万,达到 1003 万,2014 年至 2018 年,可以看出,贵州省城镇从业人员逐年增加,新人数量逐年增加。

 农村 2014 年就业人数高达 1219 万人,逐年下降,2015 年 1207 万人,相比去年减少12 万人,2016 年 1190 万人,相比 2015 年,减少 17 万人,到 2017 年有 1169 万人,相比2016 年减少 21 万人,2018 年就业人数有 1113 万人,相比 2017 年减少 56 万人,到了 2019年,农村就业人口相比去年减少近 70 万人,降低为 1045 万人,农村就业人口逐步减少,2014 年—2019 年,五年减少总人数 175 万,平均每年减少 35 万人,城镇就业人口除了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其他劳动力的加入,使得城镇劳动力增加数值高于农村减少数值。

 2014 年农村就业人数达到 1219 万,同比下降,2015 年为 1207 万,比去年减少 12 万,690.26 739.41 793.15 854.23 925.29 1003.78 1219.41 1207.24 1190.56 1168.97 1113.21 1045.62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城镇就业人数 农村就业人数

  8 2016 年为 1190 万,比 2015 年减少 17 万,到 2017 年为 1169 万人,2018 年的就业人数为1113 万,与 2017 年相比减少了 56 万,而到了 2019 年,农村就业人口与去年相比减少了近 70 万,为 1045 万人,农村就业人口正在逐渐减少。从 2014 年到 2019 年,五年期间的总人数减少 175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35 万人。城镇就业人口的增加除了农村劳动力的进入,还有其他劳动力也同样涌入,使得城镇劳动力增加数值高于农村减少数值。

 2.2.2 贵州省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 2014 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为 1171 万,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仅为 291 万。第三产业有 447 万人。第一产业的人数几乎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总数的两倍。三次产业就业分布严重失衡。2015 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比 2014 年减少了 100,000 人,而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则有所不同,分别增加了 315 万和 469 万。2016 年,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上年减少 250,000,为 1,136 万人,降幅相对较小,但降幅大于去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员工总数为 850 万。

 2017 年,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为 365 万人,不到第一产业从业人数 1121万人的三分之一,比例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也高于...

篇九: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3 3 篇供借鉴

 根据局党委的部署,在局机关内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在第一阶段,透过学习有关文件、主题讨论,以多种形式在全体民警中开展学习,透过学习讨论,使全体民警更牢固掌握各项纪律规定,增强了法纪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深刻认识到民警违法违纪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性,从中吸取了教训,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改善了工作作风,透过这次纪律教育整顿学习,使全体民警深刻体会到在我们公安队伍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在公安机关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透过学习教育和深入思考,我个人对纪律作风整顿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刻对照工作实际,作如下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虽然,过去在自我的公安本职工作中做得也不错,但也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

  2、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此刻:对待工作有时不够主动、用心,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对业务知识钻研不够,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认为只要按时完成工作就算了事了。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3、纪律松散、作风拖拉。表此刻:上下班有时不守时,开会学习不认真听讲,不做学习笔记,消极应付。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必须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造成。在这段时光,自已结合理论学习,对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也多次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浅薄,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个性是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没有深刻地领会,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因而不能准确把握形势。

  2、业务水平不高,不够钻研,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业务水平要有提高,必需要对业务钻研,而自我在业务方面存有依靠性,认为领导会有指示,我不用先急着干,害怕自我先做做不好。而且自我尚未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故在开展工作中有时比较盲目,缺乏必须自信。

  3、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我份内的事做好就能够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我的工作带来动力。

  三、今后的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纪律教育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不仅仅要学法律、公安业务知识,更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精读有关重点文章,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我的头脑,提高自我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我的政治信念。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纪律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度的职责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以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2、要用心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锻炼,努力提高自我办案的本领;要讲究方法,注重实际,加强自我工作潜力和修养;要开拓创新,用心进取,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随时随地的将“五条禁令”表此刻行动上。明确自我的身份,告诉自我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以中国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彻底改正自我毛毛糙糙的毛病,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每一个人。

  4、加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夯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

 请教。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案,努力做到对国家对人民负责。

 就业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3 3 篇供借鉴

 按照 XX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XX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迅速会同市发改委、乡村振兴局转发通知至各区(市、县),组织全市人社、发改、乡村振兴部门力量,对全市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截至 8 月底,全市脱贫人口 14339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 96177 人。96177 人中有劳动能力和务工就业意愿的 60497 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市内务工就业人数 18718 人,市外省内务工就业人数 17872 人,省外务工就业人数 10327 人,公益性及公益类岗位安置就业 13548 人,实现创业 32 人。组织脱贫劳动力开展各项就业培训 3021 人,培训后实现就业人数 1712 人。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和省外转移就业人数均超过 20xx 年年末人数。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一是持续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加强与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相关部门、用工企业的对接,依托“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等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收集和发布当地企业用工信息,优先输送脱贫劳动力到浙江、广东等地务工。二是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增收工作。建立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加强与市发改委、乡村振兴局相关

 信息数据比对复核,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员实行实名制信息化管理,提供分类精准就业帮扶。截至 8 月底,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397 人,其中什邡市 13 人,中江县 2384 人。2397 人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2388 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市内就业 218 人,市外省内就业 931 人,省外就业 787 人,公益性岗位安置 452 人。三是大力培树劳务品牌。将建设特色劳务品牌工作纳入市政府《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内容持续推进,。整合人社、商务、住建等部门优势资源,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实际,分项目、分阶段、分对象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升劳务品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依托定向劳务基地,与用工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定点定向开展劳务输出。截至目前,仅“中江表嫂”“家道家政”“江建筑”“聚佳劳务”输出脱贫劳动力等城乡劳动者 7.8 万余名,年增收 12 亿余元。

  二、主要做法和特色亮点工作

  (一)“一个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局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局机关、局属有关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3 次,专题研究全市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突出问题。制定《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班子成员指导推动区(市、县)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包区(市、县)指导推动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各区(市、

 县)也分别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加强与市发改、乡村振兴部门脱贫劳动力的信息对接,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三项制度”拓宽脱贫劳动力就业渠道。一是建立延伸就业服务制度。在广东、浙江、北京、重庆等我市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建立 13 个“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在市内 8 个用工大户企业建立“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直联站”,直接服务农民工累计达13.5 万余人次,拨付补助资金 31.5 万元。二是建立帮扶就业兜底制度。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将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再提高 100 元/月。今年 1-6 月,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5788 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 1483.02 万元。三是建立灵活就业促进制度。制定《德阳市创建新型灵活就业引领项目管理办法》,对全市从事居家、服务、经营、网络平台和综合等五类灵活就业,规模达到 20 人至 50人以上的,按每月 200 元/人、每个项目一年不超过 20 万元的标准给予项目创建单位补贴,切实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组织引导和带动,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等城乡劳动者就业。罗江区制定印发《关于做好脱贫户、监测户省外务工交通补贴工作的通知》,对到省外务工的脱贫户、监测户给予 200 元/人的一次性交通补贴。20xx 年 1-6 月,全市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用于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支出 1551.82 万元。

  (三)“五大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一是劳务协作输出一批。加强与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相关部门、企业用工对接,依托“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等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收集筛

 选当地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德阳人社服务微信公众号、乡镇老乡群等网络平台和举办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等,及时精准向脱贫劳动力推送。今年春节前后采取引导“错峰返乡”、走访慰问、关心关爱“三留守”人员等举措,鼓励在外德阳籍脱贫劳动力留在务工地过年,稳住就业岗位。截至 8 月底,全市脱贫劳动力省外就业 10327 人。二是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和稳定一批。紧贴市场需求和脱贫劳动力的培训意愿,结合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大力推进项目制培训,采取“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模式,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广汉市坚持把建阵地与做强产业特色相结合、把聚名师与加快产业培育相结合、把建课程与对接产业需求相结合“三建三结合”工作机制,依托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布局,打造扶贫培训教学主阵地。什邡市积极推动项目制培训与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产业”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开展民宿服务与管理、新派川菜、雪茄种植等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20xx年 1-6 月,全市组织脱贫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 3021 人,培训后实现就业 1712 人。三是鼓励就业帮扶载体吸纳一批。依托全市现有的 29个就业援助基地、114 个就业扶贫基地、143 个就业扶贫示范村,帮助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截至 8 月底,全市就业帮扶基地(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 2408 人。深挖农业产业就业潜力,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通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企业+农户”“产业园+贫困户”“党支部+专合社+贫困户”“星级农家乐

 +贫困户”等模式,帮助脱贫户获得“租金收入+务工收入+超产分成+二次返利”等多重收益。中江县富兴镇刘氏农场流转 4 个村近 1000亩土地,将养牛与种植青花椒相结合,用牛尿灌溉青花椒,形成产业链,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吸纳 12 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 2000-3000 元。同时,吸引近百名脱贫劳动力到种养区采摘花椒,人均 70-150 元/天。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 17922 人。四是返乡创业带动一批。全面落实省、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24”条措施,加大返乡创业人员的服务、指导、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的倍增效应。中江县李怡返乡创办绿环养殖有限公司,构建了现代化绿环养殖创新创业模式,通过生猪养殖,带动庞彩兰等 3 户脱贫户微创业,实现增收致富、奔向小康,累计吸纳并带动本村村民实现就业创业 400 余人。今年来,全市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 7885 人,创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7885 个,实现总产值 26.52 亿元,带动脱贫劳动力等就业 7.9万人。五是公益性岗位安置-批.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立和上岗前公示等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对因自身残疾或需照顾残疾、重症家庭成员无法外出和通过市场难于实现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实行兜底安置,并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新增和腾退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的大龄、残疾和家庭特别困难的脱贫劳动力,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作用。20xx 年 1-8 月,全市通过公益性及公益类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 13548 人。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脱贫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差,失业风险大。脱贫劳动力从事保洁、服务员、一线生产工人等工作岗位的占比较大,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工资收入低,因此就业不稳定、失业风险大。

  (二)脱贫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意愿不强。从参加技能培训人数占比来看,脱贫劳动力参与人数少,培训意愿不强,扶贫专班推荐就业成功率也较低。

  (三)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不足。脱贫劳动力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技能的现状,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有创业意愿的又面临缺乏经验、资金、技术等难题,创业成功率低。

  四、意见建议

  (一)加强返贫动态监测和就业形势研判。密切关注国内外新冠疫情、经济发展形势等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定期分析研判脱贫劳动力就业形势,加强对易返贫致贫劳动力动态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失业返贫的底线。

  (二)出台脱贫基地管理办法。建议出台全省脱贫基地(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对已认定的扶贫基地(车间)进行考核,根据吸纳和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的情况给予一-定补贴。新认定一批吸纳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基地(车间),给予 2 万-10 万的一次性补贴。...

推荐访问:城乡居民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城乡居民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