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调研5篇

时间:2022-11-05 12: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调研5篇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调研 关于全省禁毒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毒工作情况的报告,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于10月上旬至1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调研5篇,供大家参考。

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调研5篇

篇一: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调研

于全省禁毒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毒工作情况的报告,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于 10 月上旬至11 月中旬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常委会副主任周农先后主持召开会议,听取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12 家省禁毒委成员单位和衡阳、邵阳、郴州、永州 4 市禁毒工作情况汇报,并到邵阳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调研组先后赴省司法厅强制戒毒管理局麓山强制隔离戒毒所、519 医院,长沙市及天心区、湘潭市及湘乡市、邵阳市及邵东市的部分街道社区、特殊人群涉毒收治中心、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中心等实地调研,与乡镇(街道)、社区负责同志及人大代表、基层禁毒工作人员、律师、市民代表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赴云南进行考察学习,并委托株洲、常德、湘西三个市州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开展相关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禁毒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全省各级政府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全面落实《禁毒法》及实施办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禁毒工作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打击涉毒违法犯罪,强化戒毒工作等,禁毒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阶段性效果。

 (一)领导有力,机制不断健全

 全省各级政府及禁毒委成员单位始终把禁毒工作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全面加强禁毒工作组织领导。家毫书记、达哲省长多次对禁毒工作作出批示。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 4 次专题研究和部署全省禁毒工作。省禁毒委成员单位以及市(州)、县(市、区)通过多种形式,研究部署本单位本区域的禁毒工作。二是全面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制。各禁毒委成员单位紧紧围绕禁毒工作任务、目标和要求,签订禁毒工作责任书,确保禁毒工作责任到位。目前我省市、县两级政府已统一由政府一把手任禁毒委主任,在全国首创禁毒工作主要由地方党委书记、政府一把手、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四长”负责制度。三是强化禁毒工作督导考核。各级政府将禁毒工作纳入政府绩效、平安创建、文明创建考核体系,并加大禁毒工作在综治考评中的权重。今年,省禁毒委部署禁毒委成员单位联点督查被挂牌整治的县区,督导其抓好整改,提升禁毒工作水平。目前,全省 19 个被挂牌整治的县区,已有 11 个通过验收摘帽。

 (二)严厉打击,重点更加突出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涉毒刑事犯罪。三年来,全省公安机关共侦破毒品刑事案件 2.52 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2.93 万名,缴获各类毒品 6.69 吨。全省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2.2 万人,提起公诉 2.46 万人。全省法院共审结毒品案件 2.04 万件,判决 2.62 万人。全省监狱系统共收监收押涉毒罪犯 2 万余

 名。2018 年,我省缉毒执法绩效考核居全国第二。

 二是多措并举开展系列专项整治。省公安厅联合云南、广东、浙江等地公安机关开展治理外流贩毒专项活动,外流贩毒人数从2017 年 3175 人下降至 2019 年 1657 人。株洲、邵阳、衡阳等地公安机关在云南等地建立情报工作站,提升打击精准度。省交通运输厅以公路、水路堵源截流为整治重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在全省高速公路设立 25 个入省营运客车、涉毒及危险物品运输车辆检查点,10 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途检查点。省邮政管理局协调省民航局建立案件联处机制,对拦截的航空涉毒包裹,实行倒查追责。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娱乐场所、网吧“春雷”、“利剑”专项行动,检查娱乐场所 2503 家,移送涉毒线索 28 件。

 三是加强对毒品原植物种植、易制毒药品、化学品等的管控。永州市强化对毒品原植物种植监管,该市在 2019 年国家禁毒办卫星遥感监测铲毒行动中被评为毒品原植物“零种植”地区。省市场监管局加强对生产、批发精神类、麻醉类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等高风险品种企业的日常监管,防止有关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三)强化帮教,成效不断显现

 一是强化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三年来,全省不断加大对吸毒人员的排查发现和戒治管控力度,共查处 14.26 万名,其中新发现 5.52 万名。共决定强制隔离戒毒 5.43 万名,根据《戒毒条例》关于强制隔离戒毒分段执行的规定,其中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执收 45689 名,司

 法行政部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收 27480 名。加强社区戒毒(康复)与强制隔离戒毒等其他戒毒措施对接,共执行社区戒毒(康复)3.29 万名,平均执行率达 95.72%。

 二是积极探索自愿戒毒康复工作。我省戒毒康复试点单位白泥湖戒毒康复所,截止今年 9 月,已累计收治自愿戒毒康复人员 8700 余人。

 三是强化对吸毒人员救助和安置帮扶工作。通过定期约谈、与吸毒人员家庭联系、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发放救助金等方式,做实做细救助帮扶工作。岳阳市将 2102 名社区戒毒(康复)对象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为其有效回归社会提供经济资助。

 四是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三年来,已完成全省禁毒工作大数据一期工程和省级实验室提质升级、乡镇街道戒毒康复站工作站“五有”标准建设等工作。建成病残涉毒人员收治中心 29 家,床位 2562 张。新建和改扩建强制隔离戒毒所 45 家。

 二、当前我省禁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禁毒工作虽然取得新的成效,但禁毒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摇头丸、K 粉、麻古等新型合成毒品日益泛滥,外流制毒贩毒现象严重,外流贩毒人员排名全国第二,在册吸毒人员 41 万余名,且年新增超过 2 万名,新吸毒人员呈低龄化趋势,涉毒人员犯罪率、累犯率居高不下。当前,我省禁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和禁毒委成员单位没有把对禁毒工作认识提高到应有高度,少数地方政

 府及禁毒委成员单位对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科学研判,对禁毒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有的甚至把禁毒工作作为一般性工作安排。

 (二)宣传教育还不够到位。

 一是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禁毒宣传教育经费安排少,财政专项资金安排比例低。

 二是针对性不强。群众对毒品类型、危害等方面的认识仍然有差距,特别是青少年对新型毒品分辨和抵御能力差,对毒品的危害性缺乏清醒认识。

 三是协调配合不够,形式单一。不少地方未建立禁毒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宣传教育形式单一,有的仅仅停留在打横幅、贴标语、办宣传栏等简单形式上。

 。

 (三)基础保障工作还不够到位。

 一是机构设置不统一,没有完全实现实体化运作。有的市县禁毒办设在公安,有的设在政府办,还有的设在政法委,不利于禁毒工作开展。

 二是人员配备不足。有的县区禁毒办长期只有 1 名工作人员。乡镇(街道)禁毒专干“明专实兼”现象普遍,且人员调整频繁。

 三是经费保障不足。据省公安厅反映,目前省市县三级禁毒工作经费预算保障普遍不足,禁毒工作基础薄弱。

 四是干警职业保障乏力。省司法厅反映,因监狱医院条件差、监狱医务人员待遇低等原因,监狱医疗机构无法完成人员招录计划,招录后流失也比较严重。此外,强制隔离戒毒所特殊人群收治中心的专管民警和医务人员职业风险高,但没有发放相应特岗津贴。

 五 是信息化建设滞后。据调研了解,云

 南投入 3.39 亿元建成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近三年收集数据 12 万亿条。仅今年 1 至 9 月,通过“中心”平台辅助破案 3800 多起,缴获毒品 6.82 吨。而我省禁毒大数据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至今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禁毒信息平台。

 (四)在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戒毒工作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一是打击涉毒违法犯罪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打击外流制贩毒、利用互联网和物流寄递渠道进行毒品交易等方面部门协作配合不够。据西双版纳州公安局介绍,2019 年抓获湖南籍贩毒人员 71 人,占全州抓获人数的 14%。在物流寄递方面,云南省提出 “实名收寄、开箱验视、过机安检”三个100%的管理措施,而我省仍存在主体责任不清、甚至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在涉毒刑事犯罪侦查、批捕起诉和审判环节,公检法三家也存在证据认定标准不统一问题,影响了打击力度。湘潭市检察机关反映,目前全市没有一起成功转化公安技侦证据用于指控毒品犯罪证据的案件。此外,对于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和其他严重疾病的涉毒罪犯,还存在刑拘难和刑罚执行不到位,有的甚至已经走入“抓了放,放了贩,贩了再抓”的怪圈。据了解,全省 400 多名罪犯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因种种严重疾病未被收押,其中有 200 余名为涉毒类罪犯。长沙市有 45 名涉毒罪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后,因患艾滋病、肺结核、尿毒症等疾病未被执行实际刑罚,其中多名刑期 10 年以上,一名刑期长达 20 年。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削弱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也给社会

 造成巨大安全隐患。导致这类现象存在的原因,有的是判决后看守所因担心监狱拒收而拒收;有的是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吞食异物,根据有关规定,在收监前应取出异物或者出具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证明后才能交付执行,因没有取出异物或缺乏相关证明,导致未能交付执行;另外还有些犯罪嫌疑人因严重疾病变更强制措施,开庭时不能到庭,判决程序中止。

 二是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有缺陷。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有的市县超过实际需要,有的市县则不能满足要求。分段执行不到位,司法行政部门反映,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方面与公安衔接不畅通,公安机关滞留了部分应当由他们负责接收的强戒人员;公安机关则反映,患有艾滋病等严重疾病和伤残吸毒人员转所收治难。还有部分地方反映,由于场地、医疗条件、涉毒人员病残等原因,一些看守所、强制隔离戒毒部门对上述人员拒收,给社会造成巨大安全隐患。

 三是社区戒毒(。

 康复)工作推进存在现实困难。戒毒人员管控难,报到率、管控率低。一些吸毒人员户籍地和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尿检等管控措施不能及时到位,找不到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出现“脱管”现象。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帮扶工作效果不佳,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家庭难。由于吸毒人员家庭不配合等原因,很多吸毒人员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认为老婆闹离婚、兄弟不愿管,有家回不去,还不如通过复吸回强制隔离戒毒所更有生活保障。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在我省毒情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要打赢新时代禁毒工作人民战争,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全力提升禁毒工作整体水平,努力开创我省禁毒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对禁毒工作重要性认识。全省各级政府和禁毒委成员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禁毒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把握禁毒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清醒认识当前我省禁毒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特点,按照我省禁毒工作面临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禁毒工作长效机制,压实各项工作责任。要深刻把握禁毒工作的人民属性和特殊规律,牢牢把握禁毒工作正确方向,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全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工作人民战争。

 (二)夯实禁毒工作基础,强化禁毒工作保障。各级政府及禁毒委成员单位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切实加强对禁毒工作的各项保障。

 一是强化机构和机制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健全工作领导机构,理顺工作机制,尽快实现禁毒机构实体化运作。

 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重视对禁毒工作的经费保障,把禁毒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根据涉毒案件占总

 案件的比例,相应增加禁毒警力,加强禁毒工作专业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党和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禁毒专业队伍。

 四是强化职业保障。要加大对禁毒工作人员特别是高风险和特殊岗位干警、医护人员的职业保障力度,按规定落实特岗津贴,确保禁毒特岗人员合法权益和禁毒工作队伍基本稳定。五是加强禁毒工作信息化建设。要加大经费投入,尽快建立我省禁毒情报导侦联勤中心,努力提升禁毒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

 (三)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戒毒等工作力度。全省各级政府和禁毒委成员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化禁毒人民战争为主线,以落实各项工作职能为纽带,奋力开创新时代禁毒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化地区和部门协同 ,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提升打击涉毒违法犯罪工作合力。各级政府执法部门要紧紧围绕外流制毒贩毒、互联网和物流寄递渠道毒品交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与云南、广东、福建等毒品来源地的省际联动协作,强化对物流寄递行业的监管,形成打击涉毒违法犯罪合力。公安机关要树立以审判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全面客观准确收集涉毒犯罪案件证据,规范和提高涉毒案件侦查工作水平,确保侦查活动质量。各级检察机关要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加强对涉毒案件立案、批捕起诉、刑罚执行等方面监督的力度,切实维护司法权威。各级法院要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加大对涉毒犯罪行为的审判力度,进一步提高涉毒案件的审判质效,确保司

 法公正。

 二是加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监狱和公安、司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部门要加强有效衔接和沟通配合,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强制隔离戒毒分段执行不到位、患有艾滋病等传染病吸毒人员、重症病残吸毒人员收押收戒难等问题,分步完善我省病犯收押场所建设,有效解决重症病犯和特殊病犯收治难,努力做到移送有序,应收尽收。

 三是进一步夯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基础。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充分调动...

篇二: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调研

县开展禁毒专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调研情况报告

  根据县大常委会 XX 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XX 的带领下,法制与民族工委于 X 月 X 日至 X月 X 日,对我县禁毒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活动还邀请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两名、法工委专职委员 X 名和禁毒大队主要负责人参加。这次调研我们采取的方法:一是召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文体局、县教育局、县人民法院等单位领导座谈会并听取关于开展禁毒工作的情况汇报;二是实地考察县戒毒所、县看守所、县拘留所并查阅有关资料;三是深入到XX 等 XX 个镇,召开有关领导、县人大代表、工作人员、村委会干部座谈会;四是查看个别禁毒康复站、走访部分相关人员等。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保证禁毒工作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禁毒有力。一是认识到位。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禁毒工作,每年都把禁毒工作做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全民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禁毒委主任;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担任禁毒委常务副主任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各镇(居)均相应成立禁毒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真正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全县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禁毒人民战争第一责任人”职责,把禁毒工作做为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平安建设”的大局中来统筹谋划,“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有效推进 XX 县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全民参与,提高全社会禁毒意识。强化禁毒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禁毒意识,有力地营造了全民参与禁毒工作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禁毒宣传工作,每年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以集中开展春运期间“禁毒流动课堂”系列活动、“无毒青春• 健康生活—禁毒志愿者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为切入点,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深入开展声势浩大的禁毒法制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禁毒形势教育和禁毒理念

 教育等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禁毒工作、自觉抵制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意识,为禁毒人民战争营造浓厚的氛围,涌现了 XX 民间禁毒英雄——“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周业生等一批禁毒积极分子。我县将大安镇礼乐村等十个村委会作为“平安无毒村”创建单位。

 (三)

 措施有效,打击帮教相结合。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破案攻坚、堵源截流、禁毒严打整治、吸毒人员大收戒、歌舞娱乐场所涉毒问题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特别是加大了零包贩毒犯罪的打击力度,有力遏制了毒品犯罪活动猖獗的势头。XX 年全县共破获现行毒品刑事案件 X 宗,共缴获毒品海洛因 X 克,冰毒 X克、氯胺酮 X 克、吗啡 X 克、冰毒和咖啡因 X1 克,烟酰胺X 克, MDMA 和尼美西泮 X 克,二甲基砜 X 克,麻古 X 克,大麻酚 X 克。特别是破获“12.1”、“12.2”、“12.8”等 4起重特大贩毒案。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开展以来,我县破获贩毒案件达 X 宗,其中特大案件 X 宗、重大案件 X 宗,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 X 人,每年累计排查全县约 X 家快递点、X 家物流点,排查可疑车辆 X 多辆次、约 X 人次、物品 X件次、渔船 X 艘。通过开展集中公开查缉行动,形成对各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强大威慑力。

 (四)推进有序,全县各镇创建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点。我县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以点带面积极扩大社区戒毒(康复)点的覆盖面。全县各镇(居)全部已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配备兼职工作人员 X 名。抱 XX 海 6个省、县两级示范点除了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尿检、谈话室外,还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文件柜等办公设备,保证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正常和有效开展。截至目前,我县共安置 X 名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其中 X 人安置到民营企业工作,X 安置到镇人民政府公益性岗位工作,引导扶持X 人自主创业。

 (五)加大投入,做好禁毒工作有经费保障。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禁毒工作,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不断加大禁毒工作经费的投入,XX 年县本级财政禁毒工作经费投入数额合计 X 万元,同比(XX 年 X 万元)增长 X%。XX 年县本级财政禁毒工作经费投入数额合计 X 万元,同比增长X%。XX年县本级财政禁毒工作经费预算投入X万元,同比增长 X%。XX 年来,已累计投入 X 万元(仅戒毒场所改造经费就达 X 万元)。禁毒经费的大力投入,为我县禁毒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极大地改善了禁毒队伍的装备条件、办案条件和收治收戒场所,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二、禁毒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干部对禁毒工作重要性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特别是镇村干部对禁毒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把禁毒工作同卫生整治工作、扶贫工作等同起来,认为禁毒工作是公安部门的事情,对禁毒工作不积极。经过调研,有个别乡镇派出所同志反映,个别村委会干部不配合派出所同志查处毒品犯罪活动,担心因为揭发毒品犯罪活动而得罪吸毒、贩毒人员的家人,在村里不好相处,或者担心遭到吸毒、贩毒人员的报复。另外,从这次调研情况看,有些单位在收到《调研通知》后,并没有充分、及时准备汇报材料,部分汇报材料出现雷同现象,从中可以看出部分领导干部对禁毒工作并不是重视。

 (二)禁毒工作经费不足。通过这次调研,多数被调研单位、乡镇提出禁毒专项经费不足。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必须“人力、财力、物力”三个到位,由于缺乏刚性的经费保障标准加上乡镇一级财力不足,禁毒工 作专项经费难于落实,给禁毒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今年由于有禁毒三年大会站的任务,这 3 万元经费既要支付禁毒专员工资,又要购买办公室设备,装修禁毒办公室等,根本是入不敷出,禁毒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讯、器材等装备更是难于保障到位,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禁毒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对涉毒违法犯罪分子法律制裁力度不够。由于我县贩卖毒品以零包贩卖为主,一般情况下贩毒罪定罪量刑标准较轻,导致部分人铤而走险,以贩毒为牟利手段或以贩养吸。此外,我国法律规定,对吸毒成瘾严重人员实行强制隔离戒毒,对于那些尚未吸毒成瘾严重的人员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虽然强制隔离戒毒只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但由于其限制了吸毒者的人身自由,对吸毒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还起不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四)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不足。还有些人认为吸食“冰毒”、“K 粉”、“摇头丸”等合成毒品不是吸毒,而是娱乐助兴的一种方式,一种时尚。

 (五)各有关单位之间没有形成合力,造成禁毒工作有结没果。从调研情况看,公安部门打击力度大,效果显著,但和镇村一级没有形成合力,镇一级由一名副职领导具体抓,而且还分担其他工作造成,禁毒工作被其他重要工作冲淡了。我们所到镇调研,只有佛罗镇有镇政府领导汇报,其他镇的政府领导都忙于其他重要事,没空汇报。村一级干部由于责任不够明确也是忙重要工作,而且吸毒犯抓了放,放了抓,村一级干部也就范松意识觉得抓不抓也差不多了,而且新建戒毒康复工作站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禁毒工作到最后是落地无声。

 (六)禁毒工作宣传不到位。从调研情况看,全县各镇村普遍存在宣传不到位的情况。都没有在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宣传栏,有些在禁毒康复点的室内设置根本没有起到宣传效果或者说效果不大,其他宣传也要等到“禁毒日”才进行,这样很难产生威慑效果。

 (七)县戒毒所环境有待改善。近期县政府拨款对戒毒所在床位和食堂方面在做改善,但据县戒毒所领导介绍,还有几方面的情况有待改善:1.污水处理。戒毒所强制戒毒人员 90%是携带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其中还有不少艾滋病患者或者是携带者,他们的排放物没有经过处理全部流入昌化江,对沿江下游造成很大的危害隐患,按规定是要经过处理的。2.生活用水。戒毒所(含拘留所)以及公安干警约 500人,每天的生活用水就靠一口水井用水不足,以后看守所建成(看守所设计没有自来水)人口将近 1000 多人,用水困难问题将更加突出。3.戒毒所(含拘留所)围墙按规定高 5米,但目前围墙仅 2 米多高,很容易出现问题。

 三、建议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机关单位、乡镇要切实提高对毒品危害、毒品违法犯罪的形势和禁毒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把禁毒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来谋划、部署和推动,建起其禁

 毒工作考评、责任追究及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制度。将禁毒工作责任落实到村、村民小组,并列入党员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禁毒工作,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禁毒专项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经费是做好禁毒工作的重要保障,没有经费禁毒工作将难以开展。政府可以考虑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禁毒工作,将禁毒专项经费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将禁毒专项经费拨付到各乡镇、机关单位,要求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同时加强对禁毒资金使用监督,规范禁毒资金使用,确保禁毒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立足毒情,努力构建陆地和海上毒品打防控网络。我县是毒品消费地,目前,零包贩毒活动比较突出,沿海一带毒品消费市场空间较大,因交通便利,毒品流入渠道较广,在县内毒品内流的方式花样百出,防不胜防。因此,要打赢禁绝毒品人民战争,必须在全县范围内努力构建立体打防控网络。

 (四)加大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力度,遏制毒品蔓延。毒品问题之所以发展蔓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贩毒人员千方百计地发展毒品贩运网络,不择手段地扩大吸毒人员群体,从中获取巨额暴利。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严打高压

 态势,全面开展打击涉毒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有效整合资源,打团伙、摧网络、抓毒枭、端毒窝、断通道,坚决打击毒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五)深化禁毒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禁毒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和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是构建防毒网络的基础。禁毒人民战争,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全面营造禁毒人民战争的强大氛围。

 (六)夯实基础工作,拓宽情报信息收集渠道。发挥各派出所社区民警辖区熟悉、群众基础好特点,通过构建“强戒期满人员禁毒耳目”、“民间禁毒信息员”和“驻村民警+村干部”禁毒分析例会制度三条防线,及时跟踪掌握村内吸贩毒人员踪迹、动态,分析研判村内吸贩毒形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防范到位。

篇三: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调研

日期:2011-11-02作者简介 宋琦( 1987-)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军事情报学; 徐军( 1 988-)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军事情报学�我 国 新 型 毒 品 犯 罪 现 状 及 对 策 研 究宋琦徐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廊坊0 650 00 )摘要随着我国打击毒品犯罪工作的不断深入,传统毒品犯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新型毒品因其独特性� 迷惑性以及国家法律规定的缺失, 正逐渐取代传统毒品成为破坏国家稳定� 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因此,认清新型毒品犯罪现状,研究针对新型毒品犯罪特点的对策, 加强国家立法� 队伍建设� 加大新型毒品犯罪打击力度,从各个方面不断努力,尽最大努力消除新型毒品对社会和人民的影响刻不容缓�本文在介绍新型毒品犯罪特点的基础上,以近几年我国禁毒报告为依据,分析新型毒品犯罪的趋势, 尝试提出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的对策�关键词新型毒品趋势分析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 0 2-196 5( 20 11) 0 050-020 引言在国际大力打击毒品犯罪新形势的影响下,从上世纪末起境外毒品源头对我国的渗透不断加剧�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国际毒品犯罪形式和方式途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以海洛因为主的传统毒品在生产�贩卖方面呈逐年递减和萎缩态势, 传统毒品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与此同时,以化学合成兴奋剂�致幻剂类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却迅猛增长,对我国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构成巨大威胁,成为我国打击毒品犯罪的新重点�1新型毒品蔓延局势分析1.1新型毒品的界定在我国,新型毒品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 新型毒品只是相对于鸦片�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而言的一类化学毒品,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新类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的新型毒品有苯丙胺类毒品�氯胺酮� 美沙酮�三唑仑等�1.2新型毒品泛滥形式分析我国早期常见的毒品以海洛因为主, 到上世纪末, 逐渐开始出现滥用新型毒品的情况, 当时的新型毒品以冰毒为主,最近几年除了冰毒以外, 又出现了摇头丸和氯胺酮� 由于其隐蔽的成瘾性和具有迷惑性的娱乐特征,迅速蔓延至大中城市的迪厅� 酒吧等年轻人集中的娱乐场所�根据1998 年中国年度禁毒报告到20 10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在我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决心下,我国打击毒品犯罪中缴获的传统毒品,如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数量有所减少,海洛因从1998 年到2010年甚至减少了50% ; 而以甲基苯丙胺( 俗称冰毒) �氯胺酮�摇头丸为代表的新型毒品犯罪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 0 7年全国共有20个省区市新型毒品缴获量超过海洛因,20 0 8 年缴获甲基苯丙胺的重量首次超过了海洛因这一传统毒品� 使得新型毒品成为侵害我国人民身心健康�危害社会稳定�破坏国家经济的罪魁祸首�2新型毒品泛滥的原因2.1禁毒部门认识不足,打击力度不够尽管新型毒品在国内已经出现20余年,但是近几年对新型毒品的关注程度和打击力度与日益泛滥的新型毒品犯罪相比,无论从过程或是结果都无法让人信服� 当 前禁毒工作仍以传统毒品为主要打击对象,对新型毒品的打击力度,以及惩罚措施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无法适应当前毒品犯罪形势的新变化� 新型毒品具有体积小�便于隐藏的特点,给禁毒查缉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然而,在打击新型毒品犯罪时禁毒执法队伍却仍旧采用应对传统毒品犯罪的方法,在不了解新型毒品犯罪的特点和贩运新型毒品规律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查处毒品,严重影响打击工作的效率,致使犯罪分子愈加猖狂,新型毒品犯罪形势愈加严峻�第30卷20 11 年12月情报杂志JOU RN A L OF IN TE LLIGE N C EV o l.3 0D ec.20 11:::

 此外,由于对新型毒品的认识不足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现状,禁毒部门忽视了对生产新型毒品的原料的控制,使我国的易制毒原料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内外制贩毒团伙的手中,我国也因此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生产新型毒品原料的出口国,我国还两度被联合国禁毒署列为 " 冰毒来源国" , 使我国禁毒工作陷入前所未有的压力�2.2国家立法和宣传力度不足当 制贩新型毒品的犯罪分子归案后,现有法律对其惩罚还缺乏明确的条文� 对于新型毒品犯罪,国内现有法律还未对它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只是列举出若干种新型毒品,这对种类和花样不断翻新的新型毒品来说,明显缺乏有效的法律界定� 根据我国罪刑法定原则, 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新型毒品犯罪的惩治无法可依,从法律上缺乏对新型毒品犯罪打击的依据,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一点,钻法律的空子�虽然2 008 年6 月 1日施行的� 禁毒法�明文规定吸食新型毒品是违法行为,但却没有明确规定吸食何种毒品为违法行为,这样导致对新型毒品的法律惩治依据不明确� 同时人们在面对新型毒品时也十分迷茫,有时人们会误以为新型毒品不是毒品, 或是 " 软性毒品" ,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因而更容易被他人诱骗和自我放纵; 更有甚者,一些年轻人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时尚,是上层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是快乐的助推器,从而导致吸毒的人群越来越多�2.3新型毒品制作简便,花样翻新由于新型毒品的获取不需要种植作物, 可以简单的从化学实验室里合成,相比较传统毒品来说,生产更为简单,原料价格也更为便宜而极易获取,因此成本就非常低� 暴利造成贩毒人员利欲的膨胀, 犯罪分子纷纷将目光转向新型毒品这一又" 安全"又" 赚钱"的领域�此外,制贩毒分子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以及迎合消费对象的需要或者迷惑无知青年,总是绞尽脑汁不断研制开发新的毒品种类和变换花样� 随着境内外制贩毒活动的相互交织勾结,以及传统制毒技术与新技术手段的融合,各类新型毒品的研制将不断更新换代,我禁毒部门在不了解新型毒品的情况下很难辨认这些改头换面的新型毒品,给禁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2.4新型毒品的刺激强烈,成瘾性更大新型毒品的强刺激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就能使吸毒者产生幻觉,出现亢奋�健谈�失控等现象� 对于吸毒者来说, 新型毒品较之传统毒品,更能使他们兴奋和满足� 而且,许多吸毒者认为新型毒品不算毒品,成瘾性�对身体的危害性远不及传统毒品大,服用一点仅属于" 消遣" ,他们为了寻求刺激而把吸食新型毒品当成一种前卫�时尚的行为,在" 朋友"劝教下,或处于好奇尝试这种新型毒品� 而事实上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性没有差别,有的只是反应快慢有所不同,甚至相同剂量的新型毒品比传统毒品的毒性和成瘾性更强烈�不易戒除,即使戒除新型毒品的复吸率也更高�因此在各种诱惑面前, 吸毒者抵抗不住诱惑或出于对 " 时尚"和快感的追求,以及对新型毒品的误解,使得他们吸食新型毒品�3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的对策新型毒品给我们的自 身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一方面,它会严重损害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形成难以逆转的病变,连续使用这类兴奋剂,甚至会导致大脑神经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导致精神病发作,身体的其他系统功能也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 另一方面,吸毒在损害吸毒者自身健康状况的同时,必然影响生活和工作,毒化社会风气,妨碍社会和谐发展,更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对社会的精神文明进程造成破坏� 此外,吸毒者在吸食新型毒品后,自 我约束力下降,同时成瘾者会为筹集毒资铤而走险, 引 发各种暴力犯罪�因此,打击新型毒品犯罪刻不容缓,彻底解决新型毒品犯罪问题,净化社会,保证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3 .1加强立法和宣传力度针对目 前我国对新型毒品犯罪的立法还不够完善,对新型毒品的定罪量刑无明确规定,严重制约了打击新型毒品犯罪力度的现状,在经过专门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必须尽快完善对新型毒品犯罪的立法和相关司法解释� 在符合国内现状的同时,可充分借鉴国外的做法,采取列举的形式将所发现的新型毒品逐一列出� 同时毒犯用来制造新型毒品的易制毒化学品众多,所以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范围和力度也要扩大,必须要从源头上截断新型毒品犯罪的来源�另外,要加强禁毒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 宣传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现状�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讲清其对个人� 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提高全民认识和防范新型毒品的能力� 根据新型毒品以青年人为重点的特点,做好宣传工作,将毒品预防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在各类学校中开设正规的禁毒教育课程,提高他们辨认毒品� 抵制毒品�预防毒品侵害的意识�3 .2加强打击力度,持续开展专项斗争面对严峻的毒品犯罪形势,禁毒部门必须重拳出击,从各个环节打击毒品犯罪� 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坚持不懈地对新型毒品犯罪的查缉打击力度� 从生产�贩运�销售各个环节限制新型毒品犯罪( 下转第 59 页)�15�20 11 年12月宋琦,等: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

 平衡政府和网络媒体所掌握的信息量�其次,知情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种人员� 公众知情权的获取能够对政府起到更好的监督�督导作用�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部门要以容忍�务实的态度来面对,接受公众的监督� 事实上,网络已经成为新的民主生长点,能够更为广泛和及时地释放�传播和凝聚民意� 网络言论的自由程度�方向等都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民主程度� 政府应设立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敢于坦诚工作中的失误, 维护公民的知情权� 面对网络的曝光和评论,政府应呈现出冷静�诚恳�负责的态度,迅速检讨,承担责任,获得网络媒体和公众的信任, 积极正面地对网络舆情进行疏导�控制,引导网民了解事情真相,客观地分析问题, 做出理智的判断,减少虚假信息的负面影响�此外,网络也是政府部门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对网络信息事实全时监控,及时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信息,掌握社会治安状况,特别是在敏感时期或热点事件发生后,更要及时掌握网络言论的动向,发现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 充分利用博客�论坛等来掌握与群体性事件相关的信息,及时发现�封堵和查处各种利用群体性事件恶意炒作的信息,防止其蔓延传播�再次,政府还应对网络言论进行正确地疏导� 在公布信息的时间把握上, 应及时快速, 不宜过晚,甚至故意拖延公布的时间� 对于某些事件的情况应分时间段�分批次的发布,在稳定社会秩序的同时使得虚假消息不攻自破� 在进行疏导时,应充分尊重公众的意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扩大影响范围和效用,获得公众的认同�参 考 文 献[ 1 ]黄蜺,郝亚芬.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J ] .新闻知识,2010( 1) :26-28[ 2 ]曾润喜,徐晓林.网络舆情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影响与作用[J ] .情报杂志,2010(12) : 1-4[ 3]张志恒.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积极作用[J ] .新闻爱好者,209 (7) :86-87[ 4]彭知辉.论情报信息与群体性事件预警[J ] .广州行政学院学报,2010( 2) :67-71[ 5]中国知网. 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EB/ OL] . h� � p: / /acad.cn k i.n e � / k n � 55 / de f a� l� .a� p� .[ 6]严立新.危机主体在媒体公关中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策略选择[J ] .新闻大学,2008(2) : 113-11 7(责编:刘影梅)����������������������������������������������(上接第51页)的蔓延,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要强化侦察,不但要查处吸毒者,更要重点打击制贩新型毒品犯罪分子� 与国外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享毒品情报,将新型毒品阻拦在国门之外� 禁毒部门�边防部队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公开和秘密侦查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合力打击吸贩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管控检查各类娱乐场所等新型毒品消费的重点场所� 歌舞娱乐场所是吸贩新型毒品的主要场所,能否有效控制住新型毒品的消费场所是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的重要方法� 这类场所为贩毒分子提供销售场所,为自身谋利益,同样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管住了新型毒品的销售场所,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新型毒品的吸贩活动�3 .3加强禁毒队伍建设,提高打击能力消除毒品对社会的危害,要从严厉打击制贩新型毒品入手,从根源上阻截新型毒品进入国内,避免其毒害社会� 因此,要建设符合新形势禁毒工作的队伍,加强对禁毒队伍的培训,提高禁毒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对新型毒品的识别能力,强化掌握新型毒品犯罪特点�规律的能力,提升发现�查缉吸贩新型毒品活动的侦查能力�同时,由于新型毒品的暴利性,犯罪分子利欲熏心,武装贩运毒品的案例数不胜数� 因此,必须完善禁毒队伍技术设备和装备,特别是提高专业查缉水平的技术设备和装备,提升禁毒队伍的文化素质,熟练掌握各种高科技仪器, 全面提高对新型毒品的打击力度�此外,还必须加强队伍管理,强化队伍思想建设工作,防备禁毒队伍被利益和欲望摧毁�参 考 文 献[ 1 ]刘谋斌.我国新型毒品犯罪发展趋势预测[J ]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 7(8) : 4 6-51[ 2 ]赵留记.我国新型毒品滥用流行原因与对策研究评述[ J ]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7(16 ) : 3 90-3 94[ 3]阮惠风. 云南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形势与对策研究 [ J ] .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 1) :29 -3 7( 责编: 白燕琼)�95�20 11年12月林立瑛,等: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篇四: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调研

图分类号:

 密

 级:

 UDC:

 本校编号:

 10652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 :

 新型毒品犯罪研究

 研究生姓名:

 周小丽

 学号:

 20060301 040559

  校内指导教师姓名:

 梅传强

 职称:

 教授

  校外指导教师姓名:

 职务职称:

  申请学位等级:

 硕士

  学科:

 法学

  专业:

  刑法

 论文提交日期:

 2009 年 4 月 8 日

 论文答辩日期: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获得 西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 西南政法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并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新型毒品犯罪研究

 Research on Crimes of The New Drugs

  作 者 姓 名:

  周小丽

  指 导 教 师:

  梅传强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

 内容摘要 当前, 我国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来势凶猛、 发展迅速。

 一方面是新型毒品的滥用日趋突出, 吸食人群和场所迅速扩大; 另一方面是新型毒品的制造、 走私和贩卖来势凶猛。研究新型毒品滥用以及犯罪活动的现状、 特点和趋势, 并且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 在理论上可以为完善有关毒品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制定相关的刑事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在实践上可以直接指导惩治和有效预防毒品犯罪。

 本文共分三部分, 全文共三万余字。

 第一部分介绍了新型毒品的概念和特点。

 在我国, 新型毒品不是一个法律概念, 而主要是指相对于鸦片、 海洛因、 大麻和可卡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的, 主要指人工合成的致幻剂、 兴奋剂类毒品, 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使人兴奋或抑制, 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一类精神药品(毒品)。新型毒品的特点, 体现在“新” 和“毒” 两方面。

 第二部分介绍新型毒品滥用及犯罪的现状、 特点及趋势。

 新型毒品滥用的原因是:宣传教育不够、 危害性认识不足; 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压力过大; 新型毒品自身的特点; 寻求刺激和来自同辈的影响或压力; 法律、 政策方面的原因。

 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原因有:

 防范手段落后; 对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有效打击力度不够; 立法滞后,司法解释不完善, 难以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和贩卖新型毒品的高额非法利润; 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不力; 对文娱场所的管理失控; 戒毒工作滞后, 影响了整个禁毒工作的开展。

 第三部分对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提出治理对策。

 治理毒品违法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所以, 应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入禁毒人民战争中。

 具体对策有:

 一是加强对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预防; 二是完善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 三是对吸毒人员的成瘾矫治; 四是掌握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的主动权; 五是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监控;六是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 七是加强禁毒国际合作。

  2 其中, 重点对策是法律政策的完善, 首先, 要从法律层面对新型毒品进行界定。

 新型毒品的范围应该是管制药品的范围, 只要管制药品脱离了法律法规管制就是新型毒品。

 其次, 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数量折算。

 对新型毒品要做含量鉴定, 确定单一型毒品还是混合型毒品。

 如果是单一型新型毒品, 首先要确定一个基准物。

 在我国, 以海洛因作为毒品换算的基准物较为实用。

 然后, 将其它新型毒品换算成这一基准物, 而这一换算的标准是综合考虑各类毒品的滥用和犯罪情况、 毒品依赖性、 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如果是混合型毒品, 要鉴定主要毒品成份及比例, 然后, 把每一种成分都转换成海洛因再累积计算, 如果成分不是管制药品, 则作为量刑情节。

 最后, 再按照上述步骤换算成海洛因的数量。

  关键词:

 新型毒品; 违法犯罪; 现状; 特点; 趋势; 治理对策

  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rimes related to new type of drug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our country. On the one hand, the abuse of new type of drugs is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population and place; On the other hand , the manufacture ,smuggle and traffic of new typ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erocious. A research on the abuse of new type of drugs,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criminal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eory,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idelines to prove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about the drugs and formulate

 policies, in practice, can directly guide and effectively guard against drugs-related crime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having a total of more than 30,000 word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type of drugs. In China, the new type of drugs is not a legal concept, mainly as opposed to traditional drugs like opium, heroin, marijuana and cocaine. Mainly refers to drugs like synthetic hallucinogens, stimulants. They are psycho tropic drugs (drugs) esta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drug control conventions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stipulated in our country, can directly act on human being’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xcited or inhibited, on which people can have a continuous depend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type of drugs are embodied in two-fold-- "new" and "noxious". The second part presents the status of criminal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the abuse and crimes about new type of drugs. The causes of abuse are as follows: Insufficient educational propaganda and little acquaintance of harmfulness;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Social pressure;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type of drugs; Seek to stimulate and from peer influence or pressure; Legal, policy reasons. The causes of crime are: Backward means to prevent; Insufficient efforts to combat effectively; Legislation lags behind, the imperfec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effective law;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the spread of drugs and high illegal profits in trafficking in illegal profits of new drugs; The management of Entertainment Venues is out-of-control; drug addiction Lags behind, which prevents the entire anti-narcotics work.

  4 Part III presents control measures. Control drug-related crimes are the common responsibility of society as a whole, so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ciety, and fully mobilize all social forces to join the people’s anti-drug war. Specific measures are as follows: strengthen the new type of drugs abuse prevention act; improving the corresponding laws and policies is the key countermeasure to the problem; strengthen the treatment on the addiction of drug addicts; Master the new drug-related crimes against the initiative;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places of entertainment;

 Strengthen of precursor chemicals control;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drug control. The most important countermeasure is to improve laws and policies .First of all, definite the new type of drugs from the legal aspects. The scope of the new drugs should be the scope of controlled substances, as long as which is out of control. Secondly, converse the quantity of the new type of drugs. Content identification must be done to identify it is single type of drug or drug mixed. If it is a single type of new drugs, we must first establish a baseline material. In our country, converting to heroin as the drug of the base material is more practical. Then new type of drugs will be converted into the base material, and this conversion is considered by the standard of abuse of drugs and crime, drug dependence, the extent of health hazards. If the drugs are mixed,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the ratio of the drugs, and then put each of the components to be converted into heroin and then do a cumulative basis, if the components are not controlled substances, as sentencing case. In accordance to above steps and then convert it into the quantity of heroin.

 Key words :

 New Type of Drugs ; Criminal Activity ;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Tendency; Control Measures

  5

 目

 录 内容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引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 新型毒品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一)

 毒品的概念、 特征与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二)

 新型毒品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二、 新型毒品滥用及犯罪的现状与趋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一)

 新型毒品滥用的特点及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二)

 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历史、 趋势及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三、 治理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对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一)

 对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预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二)

 法律完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三)

 对吸毒人员的成瘾矫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四)

 掌握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的主动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五)

 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监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六)

 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七)

 加强禁毒国际合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致

 谢 . . . . . . . . . . . . . ...

篇五: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调研

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提示

  一、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分为:基础性理论研究、 应用性专题、 案例分析、 调研报告。

  二、 论文的正文篇幅要求为:

 基础性理论研究论文不低于 2万字, 属于应用性专题, 案例分析与调研报告的学位论文, 不低于 1. 5 万字。

  三、 应用性专题、 案例分析、 调研报告型的硕士学位论文必须要有案例材料作为支撑, 案例材料计算在正文篇幅的字数内。

  注(其余要求见网页):

 西南政法大学网站->研究生部网页->法律硕士->培养要求->关于规范法律硕士学位论文的通知

  提示: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是基础性理论研究论文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参考标准

  法律硕士理论性研究论文 评阅参考标准 法律硕士调研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应用性专题研究论文评阅参考标准 一、 论文的选题意义 一、 论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与司法实践价值 二、 对文献资料掌握的程度 二、 所选案例及调研数据是否紧扣论题 三、 论文所反映出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水平 三、 论述及论证方法是否反映了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四、 论文的创造性 四、 是否针对特定的问题做出了独立思考, 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方法 五、 写作的规范性和逻辑性等方面 五、 不拘泥于理论性研究论文格式, 具有与论文类型相适应的写作规范与逻辑 六、 论文的不足 六、 论文的不足 论文所反映出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水平

 优( )

 良( )

 中( )

 差( )

 论文写作水平

 优( )

 良( )

 中( )

 差( )

 该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

 是否同意该硕士生参加论文答辩

 论文所反映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

 良( )

 中( )

 差( )

 论文写作水平

 优( )

 良( )

 中( )

 差( )

 该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

 是否同意该硕士生参加论文答辩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获得 西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 西南政法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并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country"s new drug-related crimes research

  作 者 姓 名:

  罗思英

  指 导 教 师:

  周国文

  副教授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 内容摘要 毒品不仅严重摧残人们的身心健康, 还易诱发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危害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

 毒品犯罪作为当今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犯罪之一,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已成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打击和防范的重点。

 在传统毒品犯罪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 新型毒品犯罪又作为一门全新的课题摆在众法律工作者的面前。

 目前, 我国对新型毒品犯罪的立法少之又少, 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针对该种现状, 本文试图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 沿着对新型毒品犯罪的定罪量刑问题这一视角往下思考和扩展研究, 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新型毒品犯罪若干问题进行阐述,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第一,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的范畴、 特点及成因。

 主要介绍了新型毒品犯罪的6大特点以及从吸毒者和贩毒者两方面对新型毒品犯罪的成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对新型毒品犯罪作一个全面的介绍。

 第二, 新型毒品的危害。

 从新型毒品对人们身体和精神的危害, 以及对国家、 社会的危害方面来简析新型毒品的危害, 并配以个别实例, 以求达到实事求是, 使本文更具有说服力。

 第三,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的定罪量刑问题。

 定罪量刑问题是新型毒品犯罪若干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作为重点阐述。

 相对于传统毒品, 新型毒品的毒害性和药物依赖性较为缓和, 社会危害性也相对较小。

 因此对于新型毒品犯罪应当确立更为严格的追诉标准, 谨慎处理罪与非罪问题, 此罪与彼罪问题, 并综合考虑影响新型毒品犯罪量刑的因素(包括数量、 纯度、 行为性质、 立功、 特情引诱)

 , 从而解决当前新型毒品犯罪的量刑失衡问题。

 第四, 我国对新型毒品犯罪是否适用死刑问题。

 我国对毒品犯罪适用的具体刑罚以重刑为主, 特别是适用死刑较为频繁和普遍。

 但由于新型毒品的毒害性和社会危害性相对于传统毒品要小, 根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型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除法律规定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外, 一般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该部分充分地体现出笔者提倡对毒品案件判处死刑应谨慎的态度, 也符合立法者的立法本意和世界各国人权保护主义。

  关键词:

 新型毒品犯罪; 定罪; 量刑

  1 Abstract Drugs not only destroy th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ut also easy to induce other illegal and criminal acts against law and order in society, corrupt our social values. Drug-related crimes as the dangers in today"s society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rime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nstitute a major threat, has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world focused on the fight against and prevention. In the traditional drug-related crimes that have not yet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new type of drug-related crimes and as the subject of a new legal workers on the front of the public. At present, China"s new legislation on drug-related crimes is extremely rare, far can not meet the real needs. Against the status quo,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bine the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long the new sentencing convicted of drug-related crimes perspective problem down and consider the expansion of research,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f the new drug-related crimes on a number of issu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proposals: First, the scope of new drug-related crimes,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Introduce a new type of major drug-related crimes, as well as the 6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addicts and drug traffickers from two new types of drug-related crime to conduct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new drug-related crimes for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Second, the new drug hazards. From the new drugs on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 as well as the country, the hazards to society of new drugs against Analysis, and with individual examples of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to achieve, so that a more convincing in this article. Third, China"s new drug-related criminal convictions question sentencing. Problem sentencing convicted of drug-related crimes are a number of new questions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drugs, new drugs are more toxic and drug-dependent relaxation, and social harm is also relatively small. Therefore, a new type of drug-related crimes should be prosecuted to establish more stringent standards,crime or not deal with the issue of care, the crime with another crime, and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new sentencing factors of drug-related crimes (including quantity, purity, acts of nature, meritorious service,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 temptation) to resolve the current penalties for drug-related crimes new imbalances.

  2 Fourth, China"s new drug-related crimes the death penalty is applicable. Drug-related crimes on our country specific penalties applicable to heavy-based, in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are more frequent and widespread. However, because of new drugs toxic and harmful to society as opposed to traditional drugs is smaller, according to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to adapt the principle should be to minimize the new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on drug-related crimes. In addition to the law must be the immedia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he death penalty is not imposed immediately. Fully reflect that part of the author advocated the death penalty for drug-related cases should be cautious, is also in line with the true legislative intent of the legislators and human rights around the world protectionism.

 Key Words:

 New drug-related crimes; Conviction; Sentencing

  1 目

 录

 引

 言 .................................................................................................................................... 1 一、 新型毒品犯罪的范畴、 特点及成因 ................................................................................ 2 (一)

 新型毒品的界定 ........................................................................................................ 2 (二)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的特点 ........................................................................................ 2 (三)

 导致新型毒品泛滥的原因 ........................................................................................ 3 二、 新型毒品的危害 ................................................................................................................ 4 (一)

 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 4 (二)

 严重损害精神健康 .................................................................................................... 5 (三)

 严重危害国家、 社会安全 ........................................................................................ 6 三、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的定罪量刑问题 ................................................................................ 6 (一)

 定罪 ............................................................................................................................ 6 (二)

 量刑 ............................................................................................................................ 8 1.数量 .................................................................................................................................. 8 2.纯度 ................................................................................................................................ 10 3.行为性质 ........................................................................................................................ 12 4.立功 ................................................................................................................................ 14 5.特情引诱 ........................................................................................................................ 16 四、 我国对新型毒品犯罪是否适用死刑问题 ...................................................................... 18 (一)

 从犯罪性质上来看 .................................................................................................. 19 (二)

 从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效果来看 ...................................................................... 19 (三)

 从国际通行惯例来看 .............................................

推荐访问: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调研 毒品 调研 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