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的措施3篇

时间:2022-11-06 12:50:06 来源:网友投稿

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的措施3篇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的措施 2017年5月第5期49医家之言随着医保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医保基金支出不断加大,因医院对参保患者不合理收费导致的医疗费用总量过快增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的措施3篇,供大家参考。

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的措施3篇

篇一: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的措施

17年5月第5期 49医家之言随着医保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医保基金支出不断加大,因医院对参保患者不合理收费导致的医疗费用总量过快增长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不合理费用的产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引起医患矛盾,甚至造成一些地方医保基金亏损,严重影响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本文就2015年济南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城镇职工住院费用存在的不合理收费反馈情况进行了调查汇总,调取我院HIS系统中相关患者费用数据,回顾分析不合理费用的发生人次、条数、科室、类别、占比、产生原因,为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保管理,减少不合理费用,降低参保人医疗负担,提高医院竞争力提供依据。1 不合理费用统计结果2015年,济南市医保经办机构反馈本院城镇职工住院费用中存在的不合理费用共计77768.57元,182人次,费用明细713条。医院医保办通过提取相关病历,并积极与市医保办相关部门沟通解释,最终查实的不合理费用共计18152.02元,占反馈总金额的23.34%;87人次,占反馈总人次的47.8%;费用明细221条,占反馈总条数的31%。1.1 不合理费用项目类别分析经过对查实的不合理费用的项目类别及条数进行归类分析,扣除费用明细条数最多的是治疗费,其次是护理费;扣除费用金额最多的是手术费,其次是治疗费。具体数据见表1。医保住院患者不合理医疗费用分析及改进措施——以山大二院为例晁 琳(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济南

 250033)【摘要】本文对 2015 年济南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我院反馈的城镇职工住院不合理费用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举例剖析不合理费用产生的原因,建议从加强培训、建立病历审核制度和医保员管理制度、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的沟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不合理费用的发生。【关键词】医保 ;不合理费用 ;费用分析 ;办法【中图分类号】F840.684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3830(2017)5-49-3doi:10.19546/j.issn.1674-3830.2017.5.011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Unreasonable Medical Expenses of Inpatients With Medical Insurance -- a Case Study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Chao Lin(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33)【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unreasonable expenses feedbacked by Ji"nan Medical Insurance Agency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in 2015,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solving unreasonable expenses. Suggestion: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establish a medical record review system and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edical insurance agency,etc..【Key words】medical insurance, unreasonable cost, cost analysis, solution【收稿日期】2017-3-20【作者简介】晁琳,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保管理员,主要从事医保费用审核工作。

 China Health Insurance, May 2017, No. 0550〉 〉 医家之言医疗文书不健全,有收费无依据的不合法收费。违规收费费用明细有19条,占总明细的8.6%。1.2.4超限用药:超限制条件违规使用药品。超限用药费用明细有8条,占总明细的3.62%。2 不合理费用产生原因分析2.1 因不熟悉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和收费标准(以下简称收费标准)而导致的误收费对医护人员来说,收费标准不是专业学习内容,医院对医护人员熟悉收费标准的要求也不像对掌握医疗规章制度那样严格,且内容零碎繁多不易掌握,医护人员有时候会凭借经验甚至想当然收费。加之医护人员流动及新员工的加入,掌握相关项目的收费标准需要一定的时间,常常是边工作边领会,有了错误收费的教训才知道标准要求。例1:收费标准中明确了各项收费的“计价单位”,包括“次、项、单侧、每小时、部位”等,但是经常会出现忽略计价单位而造成的多收费。如“经支撑喉镜激光声带肿物切除术 1400元/次”,此手术费用明确是按“次”收费,不管手术中是否是切除两侧的声带肿物都只能收取一次的费用,否则将作为多收费给予扣除。例2:收费说明中有明确要求,但因忽略要求而造成的多收费。如收费标准规定“已收取特级护理和重症监护费的,不再收取气管切开护理费、气管插管护理费和一般专项护理费”,违反上述规定的将作为多收费给予扣除。2.2 因工作疏忽或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不合理收费比如,医务人员在整理住院病历时,往往套用病历常规模板,然后根据患者差异化病情及治疗过程进行修改完善。如果工作疏忽或责任心不强,未针对患者差异化病情及治疗过程进行认真细致修改,已实施的医疗服务措施未在病历中体现,则会导致不合理收费。例1:所收取的主要手术费用及其他手术费用都需要记录在手术记录的“手术名称”中,并且在“手术经过、术中发现的情况及处理”中体现有关手术的过程。同样,收取的主要麻醉费用及辅助麻醉费用都需要记录在手术记录的“麻醉方法”中。没有在手术记录中体现的费用,将视为不合规收费给予扣除。例2:如果手术需要在“临床操作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或“临床操作的CT引导”等类似服务下实施的,则需要在手术记录中的“手术经过、术中发现的情况及处理”加以体现,否则仅有收费无体现将1.2不合理费用扣除原因分析经过对查实不合理费用的扣除原因进行归类分析,相关数据见表2。1.2.1不符收费:主要是由于不熟悉或不理解医保收费标准导致,包括错误理解及掌握价格收费标准不到位收取的不合理费用。不符收费费用明细有150条,占总不合理费用明细的67.87%,占比最大;金额9726元,占比最大,为53.58%。1.2.2误收费:主要是指医护人员因日常工作中计价操作失误或工作交接遗漏造成的重复收费。误收费费用明细有42条,占总明细的19%。1.2.3违规收费: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医护人员受经济利益驱使,为增加医疗收入,通过为参保患者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或分解收费、多收费等手段收取的费用。二是有诊疗措施,但医保目录中无相应收费标准,找相似替代收费造成的;三是因表 1

 查实的不合理费用项目类别分析项目名称 条数(条)

 条数占比(%)

 金额(元)

 金额占比(%)材料费 1 0.45 6.62 0.04 床位费 2 0.90 90.00 0.50 放射费 4 1.81 1150.00 6.34 护理费 63 28.51 2831.00 15.60 化验费 1 0.45 10.40 0.06 检查费 11 4.98 1090.00 6.00 麻醉费 5 2.26 1350.00 7.44 手术费 31 14.03 7396.00 40.74 药品费 8 3.62 822.00 4.53 诊查费 2 0.90 6.00 0.03 治疗费 93 42.08 3400.00 18.73 合

 计 221 100.00 18152.02 100.0表 2

 不合理费用扣除原因归类扣除原因 费用明细(条)

 条数占比 (%) 金额(元)

 金额占比 (%)不符收费 152 68.77 9743.02 53.67误收费 42 19.00 3177.00 17.50 违规收费 19 8.60 4410.00 24.29 超限用药 8 3.62 822.00 4.53 合

 计 221 100.00 18152.02 100.0

 2017年5月第5期 51医家之言作为不合规收费给予扣除。此外,交接班沟通不细致也可能造成重复收费或少收费。医务人员交接班时以交待患者病情为主,加之工作繁忙,常常因工作疏忽不能细致记录患者的计费情况而引起的计费错误。2.3 因不熟悉限制用药的限制条件或因患者病情紧急错选限制用药造成的不合理收费一般计费操作时,主治医生往往不会直接操作计费,而由其助手代劳。助手如果没能完全领会主治医生的医疗意图及过程,或没有完全掌握患者病情及医保性质,则可能会出现使用超限制范围外药品的情况。例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是限制类药品,工伤患者使用可以报销。如果计费人员不了解患者情况,误选超限用药会导致违规收费。2.4 医务人员因受经济利益驱使造成的不合理收费现阶段医院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仍与医疗收入挂钩,个别医护人员为增加个人收入,可能会通过为参保患者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或分解收费、多收费等手段增加医疗收入;患者作为非专业人员,对实施的医疗服务必要性难以判断,对收费项目所涵盖的具体内容也不可能一一了解,从而导致不合理收费。例1:根据济南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有关规定,只有配制全静脉营养液(TPN,俗称“三升袋”)时,才能收取静脉高营养治疗的费用,但部分护理人员为了增加医疗收入,在患者使用白蛋白注射液时也收取静脉高营养治疗的费用。例2:根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医疗康复项目支付范围的相关规定:“运动疗法每日支付不超过2次,与偏瘫、脑瘫或截瘫肢体综合训练同时使用时只支付其中1项”。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过度强调治疗的必要性,对患者一天治疗三、四次,且收取运动疗法的同时也收取偏瘫或脑瘫肢体综合训练的服务项目。例3:根据济南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有关规定,手术中C型臂术中透视或临床操作的CT引导等相关收费,应以手术期间机器曝光累计时间为依据计费。部分医务人员按照实施手术的起止时间计费,以增加医疗收入。3 建议措施3.1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保政策及收费标准的宣传培训掌握收费标准及学习医保知识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和关键。强化医护人员的医保责任意识,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考核方式,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定期与不定期集中授课、院网通知及个别科室针对性宣教等办法,并对重点掌握内容进行书面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记录员工档案中。通过搭建全方位的学习平台,保证医院上下所有员工对收费标准及医保知识的全面了解。3.2 建立医保病历审核制度医院医保办设立医保病历审核小组,借助于医院HIS系统及电子病历,每天对各临床科室提交的出院病历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反馈,及时修改纠正,把事后查处提升为事前事中监管控制,杜绝不合理费用的发生。3.3 建立科室医保管理员制度每个临床科室推荐一名医护人员做为科室医保管理员,医院医保办将省市医保办反馈的不合理费用及时与科室医保管理员进行沟通,医保管理员将核实的不合理情况及时通报给科室主任及每位医护人员,有效避免违规收费的重复发生。各级医保政策发生重大变动时,医院医保办召集科室医保管理员进行培训传达,科室医保管理员负责将医保政策传达到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并监督落实,大大提高医保政策贯彻实施的力度。3.4建立医保不合理费用的汇总制度定期对各级医保核实的不合理费用进行汇总与分析,查找问题原因,召集相关科室医保管理员进行座谈或深入科室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讨论制定与医保政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杜绝不合理费用的重复发生。3.5建立医保不合理费用的奖惩制度按月对市医保核实的不合理费用进行院网通报,并扣除相应科室奖金。一是提醒其他科室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违规费用的发生;二是告诫不合理费用发生科室引起重视,加强医保管理,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3.6 加强与各级医保经办机构的沟通交流对于各级医保经办机构查处的不合理费用,一是医院医保办设置专人对协查问题进行分析、核实,调取住院病历,与科室相关医护人员了解情况,整理说明材料,积极与医保经办机构专家解释,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是问题多沟通,尽可能取得专家的理解,使因沟通不畅造成不合理费用降到最低。二是因医院自身管理模式或特殊医疗服务情况而造成分歧性问题,及时书写说明材料,提交合理化建议,争取取得医保经办机构的理解与支持,从源头减少医院分歧性不合理费用的反馈。【参考文献】[1] 刘璟,党保丽,徐倩,李洁 .医保病人医疗收费中不合理费用分析及解决办法 [J].西南国防医药, 2012(5):560-561.(责任编辑 :张 琳)

篇二: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的措施

省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方案(送审稿)

  为有效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增强改革综合成效,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5〕89 号)精神,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为出发点,以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工作任务,以群众是否得实惠、医院是否得发展、医务人员是否受鼓舞为衡量标准,立足实际,统筹谋划,综合施策,从区域和医疗机构两个层面强化费用调控,根据不同地区医疗费用水平和增长幅度以及医院的功能定位,分类确定控费要求并进行动态调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省各地公立医院每门急诊人次平均医药费用、每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年均增幅不超过 10.7%。定期公示主要监测指标,初步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城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总量

 增幅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较上年度有所下降。到 2017 年底,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不含中药饮片)力争总体降低到 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的卫生材料费用降到 20 元以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参保患者医疗费用中个人支出占比逐步降低,居民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三、工作措施 (一)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推行临床路径管理,采取处方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处方点评、抗生素使用、辅助用药、耗材使用管理等制度。加强中药饮片合理应用监管,建立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和点评细则,促进合理用药。建立对辅助用药、医院超常使用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等的跟踪监控制度,明确需要重点监控的药品品规数,建立健全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明码标价和医药费用明晰清单制度。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等业务收入挂钩。(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分别负责为各部门按职责分别牵头,下同)

 (二)强化医疗机构内控制度。加强预算约束,卫生计

 生行政部门或政府办医机构要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医疗费用控制目标,对医院预算进行审核。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探索建立医疗机构成本信息库。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公立医院病案、临床路径、药品、耗材、费用审核、财务和预算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控制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力争到 2017 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 20 元以下。(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三)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 号)要求以及我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把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严禁擅自增设床位。严格实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加强使用评价和监督管理。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严格控制建设标准。(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负责)

 (四)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 号),实行药品分类采购。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和非专利药品,发挥省级集中批量采购优势,由省级药品采购机构采取双信封制公开招标采购。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加强对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

 检查。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严厉查处药品耗材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省卫生计生委、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

 (五)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对统筹区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及其所有病种全面实行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鼓励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完善并落实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动态调整支付标准,强化质量监管。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在规范日间手术和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日间手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对高额药品和耗材进入医保目录库进行严格的经济学评价及审查。综合考虑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临床路径,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达到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的 30%,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 100 个。(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分别负责,省发展改革委参与)

 (六)转变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提

 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通过降低药品耗材费用和加强成本控制,留出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切实落实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各项投入政策,保证医保基金按规定及时足额结算,促进医疗费用结构合理化。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力争到 2017 年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下降到 30%左右。(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各市州、仁怀市、威宁县发展改革委分别负责,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与)

 (七)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完善分工协作机制。以患者为中心制定分级诊疗规范,综合运用行政、医保、价格等多种措施,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在统一质量标准前提下,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三级公立医院要逐步减少和下沉普通门诊服务,实现普通门诊占比逐年降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及薄弱地区的中医医院应区别对待。(省卫生计生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八)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加强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实施全民健康促进战略,从源头上控制患病率和医疗费用增长。(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九)严格实施考核问责机制。将控费目标实现情况与公立医院基建投入、设备购置投入、重点学(专)科建设投入、财政拨款预算安排等挂钩。各地每年定期按地区、按医疗机构公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相关排序结果。对于控费目标排名靠前的医院予以优先考虑,对于达不到控费目标的医院核减或取消政府资金补助。(各级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负责)

 将医疗费用控制作为公立医院等级评审准入、新增床位审批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等的重要依据。对未达到控费目标要求的公立医院,暂停上述资格,经整改符合要求后再予启动评审及审批新增床位、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等。(各级卫生计生委或政府办医机构负责)

 将医疗费用控制工作纳入对所属公立医院目标管理、院长年度绩效考核和院长任期考核范围,提高控费指标所占的考核权重,对未按照目标完成费用控制要求的院长,追究其相应的管理责任。(各级卫生计生委或政府办医机构负责)

 公立医疗机构要将合理诊疗行为作为对医务人员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化监管体系,

 把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执行情况与医务人员的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并纳入医疗服务信息化监管体系统一监管。(各级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四、实施步骤 (一)完成基线调查。2016 年 2 月 1 日-5 月 16 日,按属地管理原则,以市州为区域单位(仁怀市、威宁县分别纳入遵义市和毕节市基线调查),由市州卫生计生委会同相关部门,对辖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 2013-2015 年医疗费用相关数据进行摸底(主要围绕国卫体改发〔2015〕89 号中的 21项监测指标),并于 5 月 17 日将基线调查报告及相关数据上报省卫生计生委。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综合考虑医疗费用的历史情况、医疗服务需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及诊疗特点、物价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经科学测算,制定出台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并 2016 年 6 月 30 日前将正式文件上报省卫生计生委。实施方案中要确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的年度和阶段性目标。

 (三)建立监测体系。

 (三)建立监测体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以区域和机构医疗费用增长情况、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医疗收入结构、医疗服务效率等为核心,以国卫体改发〔2015〕89 号明确的主要监测指标为基础,于 2016 年 10 月 1 日前基本建立

 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并明确监督考核办法。各地医疗费用监测体系要以信息化为基础,建立本地区信息化监管平台,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全面。

 (四)公示排序结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费用指标监测情况,按地区、按医疗机构进行排序,每年 4 月前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公示辖区内公立医院上一年度医疗费用监测情况排序结果(以国卫体改发〔2015〕89 号明确的监测指标为主要),省卫生计生委公布全省排序情况。省卫生计生委直属公立医院和省级注册的企业医院按照属地化原则,纳入当地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公开范围。公立医疗机构要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和费用公示制度。

 五、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重要性的认识,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明确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卫生计生委积极发挥牵头作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强化规范医疗、完善医保、改革医药、理顺价格等政策联动,推动实现医疗费用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医保基金运行和群众承受能力相协调,切实有效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

  (二)强化部门协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公共卫生、

 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形成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力度,敢于突破原有体制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规范医疗行为,实现合理控费目标。各级发展改革(物价)、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在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财政投入和医保引导调控等方面的作用,注重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附件: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2016 年 6 月 日

 附件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一、主要监测指标 医疗费用相关指标 指标要求 1 区域医疗费用增长 实现各地确定的区域医疗费用控制目标 2 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 监测比较 3 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 监测比较 4 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增幅 逐步降低 5 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 逐步降低 6 10 种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 监测比较 7 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 逐步降低 8 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 监测比较 9 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 逐步降低 10 住院的人次人头比 监测比较 11 手术类型构成比 监测比较 12 门诊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 监测比较 13 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 监测比较 14 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

  逐步降低

 15 检查和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逐步降低 16 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逐步降低 17 挂号、诊察、床位、治疗、手术和护理收入总和占医疗收入比重 逐步提高 18 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 逐步降低 19 平均住院日 逐步降低 20 管理费用率 逐步降低 21 资产负债率 逐步降低

 二、指标说明

  (一)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即区域医疗机构医疗总收入增幅=[(区域内医疗机构本年度住院收入+本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100%,用于反映区域医疗费用年度总体增长情况。

  (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三)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四)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五)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

篇三: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的措施

匿堕壁堡苤查!Q 丛生地旦蒸丝鲞燮型鱼垫』 旦!苎P些!!垒!gQ Q § !望鱼垫!至型翌型i!i塑深受群众欢迎。3. 开展临床用药审核和评价:

 为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 合理和有效, 我院成立了“临床用药督导领导组” , 具体指导临床科学用药。

 通过给医药处方“把脉” 、 “会诊” 、 “挑刺” , 有效地竭止了大处方、 高价药及乱收费行为, 为广大患者创造了优质、 合理的医疗消费环境。

 为积极监督临床医生合理医疗、 合理用药, 尽量减轻病人负担, 我院制定了“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分组管理原则” 。

 将抗生索分成3线, 依据分线使用原则进行管理, 严禁无指征应用抗感染药物,严禁违反抗生素使用原则, 并开展了临床用药跟踪指导与督查。

 坚持每月 一次病历质量考评及对不当处方的行为进行内部点评和公示, 建立了药品使用和用量动态监测制度。4 . 严格规范医疗收费行为:

 为增加医疗收费的透明度, 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医院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新举措:

 一是规范医疗行业收费行为, 注重发挥各项规章制度的作用, 严格落实院务公开制度, 将全部医疗服务收费的项目、 标准和药品价格公布于众, 建立了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查询系统,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是将规范服务收费行为纳入行风建设的重点内容, 严格执行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制” , 送交患者签字知情率100%, 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 实实在在消费, 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加强了手术室, 重症监护( IC U )病房的收费管理, 严禁自立项目、 分解目标、 重复收费等乱收费行为的发生。

 三是按照我省卫生厅下发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 开展自查自纠, 公布投诉电话、 挂设意见箱等, 建立了社会监督机制。5. 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

 一是对常见病、 多发病注重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和治愈好转率, 做到合理检查, 因病施治, 缩短住院时间。

 二是对疑难危重病人, 组织医疗专家和相关科室人员及时会诊、 确诊t使病人享受高质量、 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 通过精心治疗, 合理用药, 尽快使病人康复。

 三是对手术病人, 尽快安排手术, 减少等待时间。6. 积极开展送医下乡活动:

 我院在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 把卫生下乡作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的一个平台, 通过义诊密切医院和群众的联系, 解决部分群众, 特别是农村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 问题。

 自20 0 5年以来, 我院充分利用我省卫生厅无偿下拨给的国家农村巡回医疗车, 抽调内、 外、妇JL 等科室的精兵强将, 组成下乡医疗工作队, 深入农村、 基层开展巡诊医疗, 为群众送医送药, 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责任编辑崔晓东)探讨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赵国华苏海银近年来,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群众也普遍反映“看病贵”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对享有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的人员来说影响不大, 而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和城镇贫困人口冲击很大, 农民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问题比较严重, 如果费用上涨趋势不加以抑制, 将会给社会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 居民医疗服务的有效需求将更加受到抑制。

 因此,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就成为社会和每一个卫生工作人员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一、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作者单位; 7 50 0 0 4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如何加快卫生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以满足新时期群众健康需求是摆在党和政府特别是医疗服务人员面前的最迫切的问题。( 一)医疗费用上升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发展的必然性.1. 急危重、 肿瘤、 慢性病人的增加: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其患病率也随之增加, 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污染等, 使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糖尿病、 循环系统疾病、 运动系统疾病等急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及我区城乡居民的常见病、 多发病, 这些疾病一般都是非逆转的退行性疾病, 一旦得病只能依靠药物控制, 治疗周期长、 花费大, 必然加大了医疗费用的开支。

 ・3 4 ・生生医睦壁理盘查£螋§ 笙!Q 旦筮丝鲞增刊鱼; !』 奠!坐皇堕型!!Q 照; Q 堕!兰生丝!垦壁翌旦型婴2. 人们就医需求的提高; 随着改革的深入,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对健康的需求自然随着增加, 除基本的治病需求外, 很多人对健康查体、 健康保健提出了更高的消费要求, 对检查治疗的项目要求全面性、 多样化、 高标准, 这必然带来医疗费用的加大。3. 广泛引进新医疗技术和开展新业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有条件的医院大型检查和诊断设各广泛引进, 先进技术广泛运用,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而可靠的依据和保证。

 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使医院不断赢得竞争优势。

 但新技术、 新业务、 新材料的技术含量较高, 收费价格往往定位也较高, 这就促使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二)医疗费用上升受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i. 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和政府投人亦不足: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 其中还有不少医疗资源利用水平不高, 公众不能享受到优惠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些都阻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势必加大了居民的就医负担。2. 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

 目前, 我国的医疗保险机制尚未健全, 医保覆盖范围和层次相对较低, 发展也不均衡。

 农村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享受不到医疗保险, 其中大部分医疗费用由患者支付, 导致个人就医负担较重。3. 医疗价格机制和补偿机制不合理:

 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受利益驱动, 部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出现了提高自主定价药品价格的倾向, 一些老旧药品价格经过改名和更换包装后价格成倍上涨, 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加快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另外在我国的医疗价格机制中, 由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约占市场份额的60%。

 而医疗器械购销中的高定价、高回扣以及购销中的不规范行为也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之。4 . 医院对利益的追求:

 由于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 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比较低, 使得医院单靠财政低微的补偿难求发展。

 而当前医疗收费中的服务性收费总体上低于成本收费。

 因此, 很容易通过诱导需求来使医院增加收入, 导致医疗费用上涨, 从而加重了患者的负担。5. 药品及卫生材料的虚高定价t药品生产企业为追求最大生产利润。

 普遍存在虚报生产成本现象,同时还将各种宣传、 推广等费用计人生产成本, 为药品出厂价格的虚高提供了定价基础。

 再加上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混乱, 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质量参差不齐, 致使药品生产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 产品结构不合理, 导致市场混乱和恶性竞争, 同时造成了药品销售的虚高定价和高额回扣现象, 直接推动药费的过快上涨。

 另外, 进1:

 1高质耗材料、 一次性卫生材料等在定价上没有统一参照标准, 在使用上缺乏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监管, 导致部分医院过度使用, 这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6. 医院就医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 医院为了适应人们生活水平和人文化管理, 提高对医疗环境、 设施的要求, 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对病房进行建设改造, 完善病房设施, 改善就医环境, 医疗成本相应增加。二、 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办法i.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和共济医疗费用负担风险: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

 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医疗服务公平和效率的保证, 是控制供方行为、 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费用增长的重要制衡力量。

 从我国国情和医疗保障制度现状出发,在城市地区, 要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群。

 同时要创新保障形式。

 逐步将全体城市居民和常驻流动人口纳入医疗保障制度}在农村地区, 要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障所带来的益处。2. 政府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医院是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 国家应对医院提供一定的经费用作购买部分医疗劳务, 并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国民的办法来实现医院的福利职能, 财政应随着财务的增加而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人。

 政府应该把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到保障基本人权的高度, 切实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3. 提高全民对健康投入的认识以增加健康投资的比例; 我们应该加强对健康意义的宣传。

 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做到有病早治、 无病早防。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形成三级医疗网, 充分发挥防疫机构和保健机构的作用。

 建立一种与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低成本运行的农村医疗体系, 尽快提高乡、 村两级的医疗人员技术水平。4 . 医疗机构应确立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约束机制; 首先要强化医疗服务的经济意识, 加强病种成本核算、 项目成本核算和科室成本核算的研究。其次, 要加强医疗费用的控制措施, 在考核中, 既要

 生坐匿匿萱理盈壶垫塑生!Q 旦星丝益塑塑鱼也!丛!璺巳△堕型!!堕; !业!望生丝:

 E !塑旦韭受!强化医疗服务质量、 数量指标和人均医疗费用、 床日平均费用等费用节约指标, 又要改变将经济收入指标和科室、 个人收入挂钩的做法。5. 实行单病种限价收费:

 单病种费用的构成, 是在严格控制药品、 化验、 检查项目和次数, 以及不必要的大型仪器检查的基础上, 按照科学的临床路径和质量控制标准, 参照卫生部病种质量管理办法及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计算出每个单病种的费用总和, 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单病种收费标准, 达到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6. 加强对一次性卫生材料的管理:

 在符合业务需要的情况下, 合理确定一次性卫生材料的使用范围, 将一次性卫生材料纳入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范围, 并对使用的一次性材料集中招标采购, 减少流谈看病难看病贵黄光玉“看病难、 看病贵” 一直是群众就医就诊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

 同时, 也是一个综合性、 体制性的社会问题。

 对此。

 仅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管见。一、 “看病难、 看病贵” 的成因我们从医疗工作的实践中可以看出:

 老百姓“看病难、 看病贵” , 反映最强烈的不在难, 而在贵。

 我认为, 导致群众在大医院看病难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找好医生难f 二是就医环节多。

 以上这些问题。

 经过努力, 都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关键还在于“看病贵” 。

 导致“看病贵” 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I. 药贵:

 药价虚高, 处方“肥大” 是造成“看病贵”的一大成因。

 众所周知, 药品是医疗服务的必需品,由于没有建立科学完整的药品生产流通管理系统,加之中间流通环节过多, 造成了药品的虚高定价。2. 过度医疗; 由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 加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规定“举证责任倒置” , 这都加重了医务人员的心理负担。

 医务人员为了避免举证和免责, 即以多让病人作检查的方式来减少不良后果, 从而加重了看病者的经济负担。3. 投入少:

 白医疗制度改革以来, 国家对医疗单作者单位。

 4 4 3002湖北宜昌市, 三蛱大学第三帷床医学院葛洲坝中心医院通环节, 降低高值医用耗材料费用, 减轻患者负担。7 . 规范药品采购招标制度:

 一是应建立全区统一的药品采购招投标机构; 二是扩大招标药品的品种和数量; 三是加强对药品采购招投标的监督和监管, 在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指导下, 建立由企业代表、专业性消费者协会代表等共同参与的价格听证制度, 形成互相制衡的约束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 规范招投标行为; 四是医保定点医疗单位要备齐备足医保用药, 保证医保用药的需求。总之,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解决需要政府、 社会、 医院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共同协调, 需要深化改革、 加强管理、 制度创新来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崔晓东)位的投资逐年减少, 特别是企业对企业职工医院的投入更少, 这就使医院不得不创收, 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二、 遏制“看病贵” 的对策1. 管住源头是关键:

 实践证明, 耍缓解百姓“看病难、 看病贵” , 难点还在于。

 药价虚高” 。

 而药价虚高,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源头虚高” 。

 这就是说, 中标价往往比招标价还高。

 为降低药价,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医疗单位在采购药品过程中, 应与药品供应单位约法三章, 明确规定药品供应单位不得以回扣来促销药品, 否则一切后果自负。2. “对症下药” 是手段:

 ( 1)用药“防火墙” 即收费软件拦截问题处方。

 大处方是导致“看病贵” 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用药“防火墙” 是遏制大处方的有效手段。

 这种办法已在少数医院率先使用, 并被证明是有效的。

 它是对每一张处方、 每一次患者用药进行监督、 审核, 防止大处方的产生。

 一旦发现问题, 系统将自动报警, 提示医生开的这张处方属“问题处方” , 以杜绝大处方的发生, 卡住乱收费。

 ( 2)为患者提供低廉优质的服务。

 为了让患者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合适的医生, 医院可向患者免费提供自制的“就医名片” 。

 在这张“就医名片” 上, 有针对各种症状选

推荐访问: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过快增长的措施 增长 过快 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