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6篇

时间:2022-11-06 17:00:05 来源:网友投稿

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6篇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 1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建设的突破口。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行政审批局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6篇

篇一: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建设的突破口。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行政审批局模式是地方政府对“如何实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探索与创新。从2008年的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到2014年的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局完成了从地方自主探索到依法授权试点的转变;从2015年3月《相对集中许可权试点工作方案》中河北、天津、浙江等8个省市试点到2017年底全国地级市和区县(含开发区、自贸区等)共180个行政审批局的成立,① 行政审批局模式实现了由“点”向“面”的铺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聚焦于放管服改革这一重大的“政府自我革命”,而行政审批局恰恰具有这种以放管服改革的整体目标为主要职责的天然改革属性。② 本文通过梳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历程,结合对邯郸市市、区(县)两级审批局的调研,从放管服改革的视角,探究改革的纵深推进对行政审批局模式的塑造及其对改革的反向推动作用,试图把握行政审批局模式在时间阶段和空间区域上的适应性特征,并提出其进一步发展思路。一、中央与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的两条脉络行政审批是政府管理最直接和最直观的方式。③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行政审批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逐步开启。综合这两条线的改革历放管服改革视角下行政审批局模式的再思考●赵志远

 贾义猛——基于邯郸市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的实践作,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法定化水平。第三,发挥体制优势。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调整优化了编委领导体制,编办归口组织部管理,这是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和机构改革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步将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党管干部、党管组织的全流程中统筹谋划,严格执行请示报告、业务工作统筹、日常工作指导、重要岗位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强化“组织口”意识、体现“组织口”标准、彰显“组织口”作风,加大统筹干部、机构编制资源的力度,更好落实党管干部、管机构编制原则,切实把归口管理的体制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作者系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

 理论研讨13程,我们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探索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阶段(1982 — 2001年)2001年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分别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同方面积极探索。1982年到1998年,中央政府进行了四轮大规模机构改革。改革焦点从精简机构、压缩编制逐步转向调整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关系和转变管理方式。1988年改革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各部门对职能进行分解,明确对其进行下放或保留、强化或弱化、分离或转移等。可见,行政审批制度的调整已经开始体现为横向部门和纵向层级间的职能调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是聚焦经济领域,减少具体审批事项和对企业进行放权;二是通过权力下放,进行纵向间政府权力的划分。同时,地方也在寻求发展机遇。1985年,广州市形成“外经贸事务总汇”,将12个单位集中于东方宾馆的办事窗口为外商提供相关服务 ④ 。这可能是国内“一站式”服务模式最早的体现 ⑤ 。1995年,深圳市成立“外商投资服务中心”,被学术界视为国内最早的专业性联合审批机构。⑥ 1998年9月,65个拥有行政审批权的政府部门和机构进驻浙江省金华市政府集中办事大厅,直接向法人和公民提供服务。这些创新举措带动了横向、纵向链条式改革,启动了相关制度在地方政府层面的学习和扩散。这一阶段,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层面的调整,都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核心。一方面,表明行政审批制度的调整,是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变化倒逼政府进行自我改革的过程;另一方面,也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启动和法制化阶段(2001 — 2012年)2001年9月24日,国务院成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标志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中央层面的正式启动。2001年到2012年间,中央政府共开展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前三轮改革,针对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滥的问题,共清理事项1772项,其中取消1604项,调整168项;后三轮改革,清理事项总数大幅下降,共684项,其中取消425项,调整259项。2004年7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旨在引导行政审批制度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行政许可法的出台,为进一步深入改革奠定了基础。在地方层面,从2001年起,四川、吉林、安徽、甘肃等省陆续建立了省级行政服务中心。行政许可法出台后,行政服务中心的数量迅速增加。据统计,2005年底,全国已有县级以上地方行政服务中心或公开办事大厅3300多个。⑦ 同时,行政服务中心的定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绍兴市明确规定,政府相关部门要向“中心”进行充分授权,保证其审批权限,避免“中心”成为收发室。四川省眉山市和江苏省镇江市的“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就是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这种理念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金华市政府的经验教训,其集中办事大厅由于窗口授权不足难以为继。这一改革趋势也成为后来行政审批局模式从“物理集中”向“化学融合”转变的重要基础之一。(三)从“审改”到放管服改革的纵深推进(2013年至今)2013年5月,国务院成立机构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同年6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牵头单位由监察部调整为中央编办,并设立国务院审改办。2015年4月,机构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的名称调整为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职业资格、收费清理、商事制度、教科文卫体6个专题改革组和综合、督查、法制、专家4个功能组。各小组发挥专项优势,在统筹指导和督促落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始从顶层设计和局部调整两个层面同步发力。2018年7月,为深

 14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将其更名为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小组下设精简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激励创业创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改善社会服务5个专题组和综合、法治、督查、专家4个保障组。其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办公厅。至此,改革小组完成了三次“变身”。从“审改”到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粗放式改革逐步精细化,改革力度也随之增强。此外,中央政府在这一阶段特别注重相关体制机制创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两个清单”,开始自上而下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2015年,《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立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将责任清单提上日程;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合理设置和配置各层级机构及其职能……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权责清单制度的定位基本确立。同时,各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2014年5月,天津市滨海新区成立了行政审批局,首次实现了“一颗印章管审批”;2015年3月,天津、河北等8个省市被选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行政审批局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2016年年底,浙江省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旨在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方式,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服务流程、带动政府内部改革。据统计,2014年到2019年,行政审批局模式在地级市、县级政府(县、县级市、市辖区)以及功能区大幅扩散,其累计数量如图1所示。根据罗杰斯对政策创新扩散采用率提出的S曲线模型可以看到,行政审批局的扩散已经初具规模。尤其在数量相对庞大的县(市、区),扩散进程正处于“大多数采用者”阶段。不难说明,行政审批局模式在帮助执行性和实践复杂性更强的县级政府解决问题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数字政府的建设使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纳入放管服改革的整体性框架中,其内涵也更丰富。行政审批局作为典型的模式创新,在价值和技术层面上寻求更具适应性的发展路径。图1 2014-2019年各类行政审批局数量资料来源于张郁:“行政审批局模式的创新扩散问题研究:基于政策学习视角的考察”,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二、邯郸模式:放管服改革框架下行政审批局的新发展放管服改革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一个整体性的改革。它要求政府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政府效能,优化政务服务,保证政府有效履责。通过对邯郸市市、区(县)两级行政审批局的调研发现,这一模式在放管服改革框架下发生了新的变化。(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局的改革属性简政放权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逻辑起点。它既包括政府向社会、市场放权,也包括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放权。2004年,邯郸市政府被河北省纪委列为首批权力清单工作试点。2005年,历时6个月,完成行政权力清理工作,邯郸市政府对外公布了包含2515项各类行政权力的全国首份权力清

 理论研讨15单。⑧ 随着权力清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展开,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中,由于清单具有列举这一天然属性,使得数字思维不可避免地成为改革阻力之一。一方面,传统政绩观具有数字导向的特征。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难免有政府陷入数字思维,单方面追求事项数量最少化,忽略权力调整的阶段性与过渡性;另一方面,简政放权是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相关利益部门往往通过改变行政权力名称或利用“其他权力”这样的灰色地带,通过数字游戏避免利益受损。权力的分散化与碎片化,使得简政放权在实践中遭遇了困难。纵向的行政主导与横向的部门主义,加剧了权力调整的复杂化。邯郸市行政审批局于2017年3月9日成立,首批共承接了市直27个部门划转的317个审批事项。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审批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与各政府部门的磨合与接洽。对于一个旨在剥离原部门审批权限的新部门,“条条”对其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并不高。尽管如此,邯郸市长期作为相关改革的典型地区为其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地方政府领导的改革决心也为改革注入了坚强动力。行政审批局集中行政许可权后,以全面下放和定向下放相结合为原则,通过取消、下放、委托等多种方式对审批事项进行处理。行政审批权集中在市、区(县)两级政府,其中行政许可事项主要集中在市级行政审批局,区(县)级行政审批局则主要承担面向自然人的便民服务事项。由行政审批局内设的“放管服”处牵头承担权责清单的编制工作,也是审批局模式下的新选择。权力整合是行政审批局的特色之一,这意味着它有助于改革跳出数字思维,促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出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的路径依赖 ⑨ ,真正从权力属性的角度推进简政放权,实现制度破旧立新。此外,调研中,邱县行政审批局的走廊墙壁上挂着的各种改革主题的漫画也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以简政放权为主题的漫画均出自农民漫画家之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已经得到群众和企业的积极反馈,这是对行政审批局具有天然改革属性这一判断的再次印证。(二)放管结合:以行政审批局模式带动部门改革在行政审批局探索初期,天津市就形成了“市级审批处+区级审批局”的新模式,尝试将行政审批权从纷繁复杂的各项政府权力中剥离出来。在放管服改革框架下,行政审批局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撬动了“放管结合”这一概念下的两对关系:一是从“管”到“放”,即从“谁审批、谁监管”到“审管分离”。二是从“放”到“管”,即从“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到“审批标准化,监管刚性化,权责清晰化”。审管分离后的一大阻力是行政审批局与原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在审管一体化阶段,职能部门从头管到尾。随着审批权限的剥离,原职能部门还未能在监管方式、监管标准、监管技术等方面形成一套成熟的监管体系,在监管理念方面更是滞后于改革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由重审批向重监管的转化阶段,特别需要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政府监督体系。⑩邯郸市行政审批局从行政审批局责任和“审—管”责任关系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在行政审批局的审批责任方面,它建立了内部、外部、纵向三维监督保障体系。首先,实行内部解剖式监督,行政审批局法制处定期定量抽查审批卷宗,做到审批环节严把关。其次,实行全方位外部监督。一方面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特邀监督员,结合新闻媒体进行专业监督;另一方面开通短信、电话、网站等线上投诉平台,建立“局长面对面”的线下机制,为监督提供多种渠道。最后,在纵向上建立市、区(县)联动机制。截至2019年5月,共对县级审批局督导检查7次,组织业务轮训30余次,组织审批业务经验交流会3场,不仅在审批技术方面形成了上下贯通的体系,上级指导作用也明显加强。对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问题的症结——“审—管”责任关系,邯郸市探索从技术层面加以破解。以邱县行政审批局为例,通

 16过建立云政务监察OA系统,行政审批局与监管部门之间形成了审批与监管信息双向告知机制,通过短信推送和业务办理情况的全程电子监督管理,实现了履职过程有记录、责任追究有依据的良性互动状态。事实...

篇二: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

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工作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工作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XX 县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工作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2000 年、XX 年及 XX 年,我县分别进行两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一次行政许可项目专项清理,XX 年 1 至 6 月,我县开展了以建立“批管分离体制、理顺内设机构职能配置、建立高效顺畅的审批运作机制、提升行政服务中心的整体功能”为主要目标的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经过几次改革, 戽 在减少审批、规范程序、提 屐 高效能、加强监管、强化服 鸨 务上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 葳 果。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审批  效率,加快行政审批服务, 弘 深化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 卤 ,对克服当前金融危机下, 粑 我县存在的困境和保持经济  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一、我县行政审批制度 涑 改革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

 (一)构建行政服务中心  阳光平台 XX 年 10 月, 桎 我县建立了以行政服务中心 伞 为载体的行政服务平台,将 辶 大部分县级职能部门办事窗 鸲 口都纳入中心大楼内集中办 鲩 理、联合办理,以方便群众 彪 办理企业注册登记、项

 目审 愫 批、相关证照办理和税费缴 ﹂ 纳等业务。八年来,中心在 吟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 ,紧紧围绕“便民、高效、 媪 公正、廉政”的宗旨,强化 召 “窗口围绕群众转,部门围 靛 绕窗口转,中心围绕社会转 均 ”的服务理念,共办件约 1  00 余万件,办件率为 99  .6%。中心以积极的姿态  、务实的举措,获得了各级 悻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疯 ,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 咨 )前三次行政审批制度改和 驯 行政许可项目专项清理情况 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 鹃 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 骞改进工作作风,创造一流的 悉 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  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 幺 展,2000 年 4 月至 12 荷 月,**县进行了第一轮行 甯 政审批制度改革,县政府各 匕 部门和直属单位把原来10 锨 04 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 叫 445 项,削减率 55.6 螽 7%。XX 年6 月至 8 月, 蓥 **县进行了第二轮行政审 圯 批制度改革,取消、剥离审 失 批特征不明显的事项,将之 蟮 转为政府日常工作,降格行 剩 政审批事项为备案项目,总 假 计达 240 项,保留 205 洫 项行政审批、核准事项,减 蘩 幅率达 53.9%。XX 年 涞 ,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 郗 核心,在原有两次行政审批  制度改革基础上进行了第三 於 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行政  许可项目专项清理,在清理 拄中发现前两轮审改项目统计 奈 有不规范因素,12 月由县  政府发文公布,全县审批、 串 核准事项从第二轮行政审批  制度改革前

 的 445 项减少 汗 到 295 项(其中行政许可 驾 事项 245 项,非行政许可 瀛 事项 50 项),削减率达 3 狍 3.7%。通过改革,取消 臆 了一大批不适应社会主义市 致 场经济发展、不合理、不合 ァ 法的行政审批事项。优化了 赋 我市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为 查 我县全面发展注入了生机和 ぢ 活力。

 (三)第四次行政 鼬 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基本情况 1、明确行政许可实施主体 XX 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 儿 前三次改革的基础上,进一  步明确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 す 。XX 年行政许可项目专项 浈 清理时,确定全县行政许可 瀚 实施主体 32 个。XX 年 5 耥 月,根据省政府公布的有关 押 文件,对全县 40 个具有行 酹 政许可职能的部门进行了核 躇 对,经核实确定有 33 个职 淙 能部门符合行政许可及非行  政许可实施主体性质。具体  为新增 4 个行政许可实施主 菁 体,即增加县经济发展局、 搂 县贸易粮食局、县安全生产 炫 监督管理局、县统计局。减 宛 少县经济贸易局(粮食局)

 呢 ,县财政局与县地方税务局 屈 合并,县人事局与县机构编 媚 制委员会办公室合并。全县 腿 共有 33 个行政许可实施主 翮 体。

 2、清理行政许可项 带 目 XX 年 5 月,县法制办 圉 根据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 窈 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的,由 峙 省政府各系统所公告的由各 烨 县级部门负

 责实施的行政许 甾 可项目,全部完成对全县 4 ň 0 个具有行政许可职能部门 瓮 的项目清理工作。全县共行 佗 政许可事项 385 项,非行  政许可事项 64 项。

 3、 鲨 完善行政机构职能 XX 年 俅 行政职能归并改革,对涉及 谰 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工作 冲 的 40 个职能部门,除县国 庠 税局、县住房中心等 8 职能 猹 部门因各种原因,情况特殊 丧 ,同意其暂缓或不参加实施 魏 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工作以外 ㄆ ,其余县发展和改革等 32 逆 个职能部门向县编委或上级 诤 主管部门提交了“关于设立 略 行政审批科的请示”,并根 诽 据批复,制定出“实施方案  ”,于 XX 年 6 月底前完成 薇 了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工 饔 作。根据各部门上报的方案 晓 ,经县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 卮 革办公室审核,12 个职能 褥 部门对根据本部门职能履行 忒 情况,对行政审批职能进行  重新整合,采用“撤一建一 澌 ”、“并一设一”两种形式 屣 ,单独新设立了行政审批科 呕 ,实现行政审批与监管的分 得 离。20 个职能门,因行政 魑许可项目数量较少,或日常 绶 办件量较少等情况,采用“ 小 挂牌”的方式,将审批项通  过整合统一归并到新调整的 挽 科室。

 4、建立监督制约 ~ 机制 一是实行“阳光作业 躺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 莪 及时将保留、取消等行政审 订 批事项以政府文件形式向社 メ 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二 兕 是建立了新增行政审批事项 台 申报、备案制度。

 凡是新增 妾 行政审批事项,需提供法律 阜 、法规依据,经编制部门审 榕 核后,报县政府审批。三是 纡 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 洧审批事项,按照程序进行严 寅 格管理。四是加强了监督检  查。纪检(监察)、人大把 菰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情况 芩 作为政府廉政建设和依法行 咝 政的重要内容,认真督促检 郊 查,巩固改革成果。五是建 у 立了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 阝 统,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与行 妲 政监察有机结合,实现对行 豉 政审批工作的全方位、多层 咒 次的实时监控。

 (四)第 钻 四次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 阆 取得成效 1、行政职能更  加转变 通过实施行政审批 ざ 职能归并改革工作,将原来 骘 分散在全县 40 个职能部门 邦 内部 93 个科室的审批职能 鳘 集中到各职能部门的一个科  室,将多个领导管审批改为 女 一个领导管审批。通过实施 糯 “两集中、两到位”措施, 黏 即实现职能部门审批职能向 认 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  向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将 拷 职能部门的审批项目集中到  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工作 根 落实到位,职能部门对窗口 它 负责人的审批授权落实到位 馋 ,使得原来分散在各科室的  监管职能相对集中,实现了 跞 项目审批的流程再造,从根 僖 本上克服了审批与监管一体 坭 从而造成的批管不分,以批 囊 代管等现象,实现了审批与 踹 监管职能的分离。

 2、行 达 政审批更加集中

 40 个职 荔 能部门共有 449 项(加上 蔡 其他保留项目 31 项,共4 掳 80项)审批事项,通过实 骨 施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工 伍 作,压缩了 788 个审批环 辙 节,比法定时限缩短了 96 ≥ 8 个工作日。现在常驻县行  政服务中心窗口的职能部门  达 35 个,其中设立独立窗 镡 口 24 个部门单位,设立综 蟾 合窗口 11 个部门单位。设 轱 立分中心 3 个(农业机械窗 冀 口,县公安局的出入境、车 妊 管所窗口),县行政服务中 熙 心、分中心集中办理各类审 彭 批项目399 项(包括其他 沩 保留项目),集中办事率由 缒 原来的 42.9%提高到 8 阮 3.13%,其中受理行政 黛 许可事项 328 项,集中度 陨 达到85.19%,有 23 忪 个职能部门进县行政服务中 恽 心、分中心集中办理的事项 卷 达到 100%。通过此工作 跺 ,审批职能相对集中到县行  政服务中心窗口,简化了办 澍 事程序,进一步加了服务型 仍 政府职能的转变。

 3、行 鹩 政效率更加提高 实施行政 疽 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工作,破 赅 解了长期以来困扰行政服务 媒 中心的“项目不到位、人员 勿 不到位、授权不到位”三大 / 难题,窗口工作人员从原来 瘩 的 88 名增加到 103 名。

 恢 行政审批科成建制进驻县行 厝 政服务中心后,窗口现场办 婕 理能力由原来的 42.9% 儆 提高到 83.13%,特别 合 是行政审批科科长进驻中心 呖 窗口办公, “一审一核”的 餍 比例由原来的 39%提高到 趴 62.2%。承诺件的平均 腆 承诺时限,由原来的 11 个  工作日压缩到 7 个

 工作日, 狂 其中有 6 个部门的承诺时限 洼 全部控制的 5 个工作日以内 郑 。

 4、行政过程更加透明 混

 通过行政审批职能整合, 鲐 对行政审批流程的再造,减 檠 少了内部一些不必要的环节 烫 ,增加了审批透明度,同时 椟 通过审批与监管的相互配合 秦 、相互监督,形成了部门内 吼 部相互制约机制,极大地方 摒 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实施 戍 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将 灶 服务事项、办事程序、申报 传 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 汰 和收费标准全面公开。行政  审批集中在窗口办理,审批 婺 过程实行程序化管理,办件 ウ 信息即时公布。使审批行为  进一步透明,审批时限进一  步压缩,审批效率进一步提 赌 高,经济软环境进一步改善 谱 。

 二、存在的问题 (一 究 )各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归并 龄 改革进展不平衡 1、有的 躔 部门审批职能分散在各科室 s ,在制定改革方案时态度积 茑 极,但真正实施时阻力很大 矛 ,推进缓慢,部门常办的审 蕊 批服务项目仍以各种理由拖 悴 延进中心,现共有 57 项行 恣 政许可项目未进中心,如环 乏 保局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秦 设施竣工验收”等 4 个审批 舴 项目以日常管理方便为由拒 И 绝进中心,农林局的“林业 狨 生产占用林地许可”项目未 札 进中心的理由是

 办理时限不 忆 确定。

 2、有些许可项目 商 虽然文件规定进中心,但实 瘳 际上还在原单位受理,这类 溆 项目主要集中在设立综合窗 飑 口的部门,有99 项。如海 调 洋渔业局有 25 项行政许可 卢 事项,但一年来没有一件在 橇 窗口受理办件。

 3、有的 俅 部门虽已成立审批科室,但 筋 办理程序依旧,只把受理、 粤 费的程序进入中心,未真正 】

 做到授权到位,审批科室形 Т 同虚设。如建设局的行政审 缸 批科只负责审批事项的受理 拗 、收费和打印证件,很多中 牧 间环节都由其它的职能科室 彻 办理,审批科陷入“什么都 桴 可以管,什么都管不了”的  尴尬境界。

 4、有的部门 阴 改革工作表面化、形式化, ◇ 行政审批科人员东拼西凑, Ⅸ 没有做到定人、定编、定岗  ,进中心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飒 。如卫生局的卫监疾控科撤 壮 消单独成立行政审批科,行 季 政审批科的人员由原卫监疾 接 控科人员、卫生监督所和一 讨 些下属医院借调人员组成, 麇 人员的编制福利还是在原科 ~ 室,科长由原卫监疾控科科  长担任,但在具体工作中, 淄 审批科长还是履行原先科室 绫 的职责,卫生局的行政审批 奕 流程还是按老路子在走,没 祀 有实质性的改变。如农机局 馒 下设行政审批科后,具体工 c 作还是由局下属的农机监理 苄 站办理,监理站人员编制又 满 不属于行政审批科,所谓的 ⑵ 审批科对行政审批事项又撒 欧 手不管,出现了职责不明的 ┝ 情况,严重影响了相关人员 Ё 的工作

 积极性。

 (二)后 湾 续配套管理制度跟进不及时 一些部门在实行内设机构行 款 政审批职能归并后,在实施 谴过程中后续配套制度建设未 滗 能及时跟进,从而无法真正 鹑 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改革任 畀 务的落实,出现诸如行政审 艴 批科职能定位不明确、窗口 拢 与现场踏勘、监督检查人员 遽 的衔接不顺畅、内部流转程 ┏ 序混乱等问题。有的部门虽 嘞 然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礅 ,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执 ε 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存在 射 流于形式、落实走样、执行  失范等问题。

 (三)行政 谖 审批与执法监管分离难度大 实行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原  来职能科室就应该从审批过 渡到业务指导和审批监管, 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 桐 部门原职能科室监管不是很  到位,甚至出现不配合的现 沼 象,行政审批科作为一个新  设立的科室,和内部科室关 V 系紧张,审批和批后监管科 谤 室之间沟通存在问题,没有 碗 形成制约有力的衔接机制。

 (四)审批事项清理还不够 掷 彻底 主要表现:一是原先 交 的清理中漏项目、重复项目  仍然存在。二是有的行政许 珙 可,法律、法规虽规定的有 蜚 项目,但没有许可条件,省 恹 政府或制定机并未公布废止 裣 或停止执行,是

 保留还是停 赠 止执行,因担心上下不对口 买 ,造成了清理中存在盲点。

 际 三是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  ,没有及时调整造成审批的 恪 不规范。四是非行政许可事 诟 项清理还未全面完成。

 ( 莓 五)行政服务中心平台效应 【 还不够明显 1、中心功能 犀 滞后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作 嗅 为职能部门的集中办公场所 蒴 ,审批权仍属于各职能部门 Ⅳ ,行政服务中心只履行监督 蹈 协调作用,没有相应的明确 尘 的职权可以充分支配各个窗 劢 口的审批行为,被称为政府  部门的联合国。日常工作协 他 调比较困难,很多规章制度 隔 流于形式,缺乏强有力的推 瓿 动和实质性的落实,“落实 薪 难、难落实”的问题仍较突 綦 出。

 2、基本建设并联审 毳 批不规范 例如部分牵头部 秫 门未严格按照“...

篇三: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

审批调研报告

 ?

 对我县行政审批的思考与探索

 改善投资环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能有丝毫松懈。软环境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4 4 月 月 2 2- -0 10 日,就我县经济发展软环境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先后两次对行政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在方便企业、居民办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群众的水平明显提高。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此,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探索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些举措,供领导参考。

 ?

 一、基本情况

 ?

 **门 县行政审批中心目前入驻部门 5 35 个,行政审批事项2 172 项,部门窗口工作人员 2 52 人。管理人员 7 7 人。

 ?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了各项审批服务工作的开展。一是细化工作要求,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制发文件,定期召开入驻部门领导协调会、窗口负责人会议等方法,使大多数入驻部门按要求将本部门审批事项、行政许可的证照、收费票据等拿入审批中心集中办理,并为窗口配

 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 。二是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加强了大厅管理。年初以来,审批中心先后制定出台了“各类审批事项管理制度”、“行政许可工作规程”、“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 及“窗口和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 6 16 项规章制度,强化了审批服务监督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根据《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考勤暂行办法》,审批中心采取早晚双签到及定时、不定时对大厅工作人员出勤情况进行检查等措施,保证了大厅工作人员出勤,使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随来随办。三是着力解决了网络化办公问题。经多次请示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与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于今年 2 2 月末为 审批服务大厅安装了政务网和因特网,使因网络问题一直没有在审批中心办件的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林业局、水务局等 等 8 8 个部门,顺利将审批事项纳入审批服务大厅办理。四是创建了网上审批办件管理系统。审批中心创办了《 ** 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网络平台,聘请哈工大中百信集团公司 2 2 名心 高级技师将审批中心 2 22 台电脑全部安装了审批办件管理系统,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使各窗口实现了网上办公,加快了网络自动化办公的进程。五是进一步规范了审批服务工作流程。审批中心为各窗口统一制作了审批流程图,印发了审批事项告知单和服务指南,实施了服务承 诺“八项制度”,推进了政务公开,方便了办事群众。六是加强对入驻部门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监督。按市领导要求,借鉴南

 方经验,已将各部门入驻审批中心情况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并占一定的分值;在发展党员、评先、评优、评模、选拔后备干部、提拔干部等方面,应将审批中心单列并在中心进行考核,使表现突出的窗口工作人员能得到奖励、提拔和重用。七是贯彻落实好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会议之后,审批中心按照上级会议要求,迅速开展工作。中心领导多次深入有关入驻部门,与部门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协商, 就审批项目进驻、人员落实、电脑配置等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在审批中心的积极运作下,有些单位近期将审批项目纳入审批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八是发挥审批中心平台作用,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经过我们确定专人、多方寻找门路、积极运作,已初步与长春一家客商达成投资协议,并在乌鸦泡镇建一木材加工企业,投资金额 0 200 万元。九是认真总结并在全市会议上介绍了我县审批中心建设经验。我县是哈市各县

 ?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创新大河西先导区行政审批管理及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工作的服务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大河西先导区行政审 批试点改革的总体要求,现就行政审批流程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

 一、改革目标

 ?

 通过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力争审批环节明显减少、审批行为得到规范、审批效率显著提高、审批监督机制进一步强

 化,构建科学、规范、透明、高效的行政审批快速通道。

 ?

 二、审批原则

 ?

 ( ( 一) ) 集中原则。一是集中受理行政许可申报,先导区管理 委会设置一个专门的政务窗口,统一受理 4 44 项行政许可事项的报批卷宗,统一对外发卷。二是集中统征土地,先导区范围内征用土地,由先导区土地储备( ( 交易) ) 中心统一进行。三是涉及项目建设的行政事业性税费集 中在三个环节收取,即所有土地税费统一在土地呈报批准后、用地审批发证之前收取,商品房项目报建费统一在商品房预售许可前收取( ( 非商品房则仍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收取) ) ,房产契税统一在产权证发放前收取。

 ?

 ( ( 二) ) 公开原则。先导区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流程、项目申报条件、行政许可时限、办理责任人等内容将全部向社会公布,为办事人创造一个公开透明的办事环境。

 ?

 ( ( 三) )行 精减原则。先导区管委会将履行 1 11 个市级行政审批部门 4 44 项行政许可或审批工作职能。先导区建设项目审批以规划审批为主线,国土、建设、环保、房产等审批为辅线 ,其报建总时限利用大部委办公的平台,通过各审批环节的整合、并联,原体外环节的纳入、简化,统筹利用各部门资源来予以压缩,而并非简单的压缩某个办事环节时限,并力争单个审批项目报建总时限在原各部门承诺的总审批时限基础上再缩短 50% 。

 ?

 ( ( 四) ) 便民原则。为减少当事人往返行政审批机关的次数,降低项目报批成本,对当事人申报的行政许可事项所必需的资料,窗口工作人员须一次性告知。根据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对所有行政报批事项均可由先导区土地储备( ( 交易) ) 中心实行全程代理,跟踪服务。

 ?

 ( ( 五) ) 廉洁原则。在行政许可过程中,明确 界定各级行政审批人员的职能职责,保持政策的刚性与连续性,实行电子化办公,建立部门之间、处室之间相互监督办事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效能考核机制,真正做到精减廉洁,公开便民。

 ?

 三、土地征用、转用、供应基本流程

 ?

 ( ( 一) ) 土地征用、转用、供地分三个阶段进行,即用地预审,土地征用、转用报批,土地供应。先导区所有用地均由先导区管委会土地储备( ( 交易) ) 中心【下称储备( ( 交易) ) 中心】统一征、转,统 一储备,统一安置补偿,统一供地。

 ?

 1 1 、用地预审。由储备( ( 交易) ) 中心准备下列资料:

 ?

 (1) 用地、规划申请表

 ?

 (2) 选址意见书( ( 由国土规划部规划处提供) ) 、立项文件( ( 由项目建设部提供) ) 或土地开发利用方案【省级审批部门有要求的即需要该项资料】

 ?

 (3) 1 :0 500 至 至 1 1 :X XX 地形图

 ?

 (4) 土地规划调整批文( ( 若需调整规划的) )

 ?

 (5) 其他相关资料

 ?

 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查,由国土处组织本部规划处、环境资源处进行用地预审,主要审查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是否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是否 符合环保的要求、是否属禁止、限制供地范围( ( 项目用地) ) 等,审查通过出具预审报告,规划条件,划定规划定点蓝线。

 ?

 2 2 、土地征用、转用报批。由储备( ( 交易) ) 中心准备下列资料:

 ?

 (1) 用地预审阶段的所有资料及预审报告

 ?

 (2) 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汇总表及拟占土地权属证明( ( 国土分局承担) )

 ?

 (3)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

 (4) 预征土地公告( ( 国土分局承担) )

 ?

 (5) 听证笔录( ( 有听证要求的、国土分局承担) )

 ?

 (6) 补充耕地验收文件( ( 占用耕地的) )

 ?

 (7)

 相关部门意见

 ?

 (8) 其他相关资料

 ?

 报国土规划部审查,规划处审查合格发《规划用地许可证》,国土处审查合格划调查红线,编制一书四方案,环境资源处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情况及压覆矿产、地质灾害等情况,各处审查合格签署意见后上报先导区管委会、省、国务院审批。

 ?

 3 3 、土地供应。上述地块经省、国务院审查批准后,交土地储备( ( 交易) ) 中心统一储备。根据土地开发进度,由储备( ( 交易) ) 中心协调区级政府搞好土地安置补偿工作。

 ?

 4 4 、土地划拨。地块符合划拨条件的,由项目申请人准备下列资料:

 ?

 (1) 用地申请 表

 ?

 (2) 选址意见书( ( 由国土规划部规划处提供) ) 、立项文件( ( 由项目建设部提供) )

 ?

 (3) 1 :0 500 至 至 1 1 :X XX 地形图、红线图

 ?

 (4) 测量测绘成果表

 ?

 (5) 单位资质证书、工商营业执照

 ?

 (6) 法人委托书原件

 ?

 (7) 法定代表人及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

 (8) 先导区管委会同意土地划拨批文

 ?

 (9) 其他相关资料

 ?

 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查并上报先导区管委会审批后发划拨决定书及划拨土地红线图。

 ?

 5 5 、土地出让。地块进行招、拍、挂出让,由项目建设部就项目准入、投资 强度等问题提出审核意见,由国土规划部规划处尽可能做好该地块的规划要点及控制性详规。规划一旦确定即不再变更,土地招、拍、挂出让后,不得改变土地性质,不得修改容积率,不得减少公共绿地,不得占用公

 共配套设施用地。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由用地人将土地交回管委会重新招、拍、挂。储备( ( 交易) ) 中心根据规划编制土地出让方案,测算土地出让金,测算土地供应后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税费,一并列入土地成本,报国土规划部国土处审批后,上报先导区管委会批准,由储备( ( 交易) ) 中心组织招、拍、挂出让,项目用地单位取得出让土地后在建设过程中不再向行 政管理部门缴纳任何税费。

 ?

 项目用地单位通过划拨、出让途径取得土地使用权,交清所有税费后,准备相关资料报国土处审查,核发《土地使用证》。

 ?

 四、项目建设报批、预售、竣工验收

 ?

 ( ( 一) ) 项目建设报批分五个阶段,即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 ,商品房预售,竣工验收。

 ?

 1 1 、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

 (1) 建设用地规划申请表

 ?

 (2) 土地权属资料( ( 红线图、土地使用证、土地出让合同等) )

 ?

 (3) 总平面图

 ?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经国土规划部规划处审查总平面图,环境资源处审查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规划处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2 2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

 (1) 上一步骤中所有资料

 ?

 (2) 相关设计文件和图纸

 ?

 由建筑房产处牵头,规划处、环境资源处参与,审查合格后签发批复文件。

 ?

 3 3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 。核发两证分别由规划处、建筑房产处牵头,环境资源处参与,同步进行。

 ?

 4 4 、核发《建设工程 规划许可证》。由项目建设人准备各类设计图件报规划处审查,规划处审查上述资料,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各部门同意,签署意见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5 5 、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家投资项目及国有( ( 控股) ) 企业先由项目建设部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社会化运作模式组织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招投标。再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下列资料:

 ?

 (1) 施工项目报批表

 ?

 (2) 中标通知书( ( 非公有制企业不须提供) )

 ?

 (3) 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

 (4) 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核实表及建筑工地计划生育 管理登记表

 ?

 (5) 建设工程施工图技术审查报告

 ?

 由国土规划部建筑房产处审查上述资料,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

 6 6 、商品房预售。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以下资料:

 ?

 (1) 房地产企业《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

 (2) 土地使用权证

 ?

 (3)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4)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5)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

 (6) 审查批准的报建图

 ?

 (7) 工程进度证明材料

 ?

 (8) 商业房预售及物业管理方案

 ?

 》 由建筑房产处审查合格后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

 ?

 7 7 、竣工验收。项目建设部以向符合条件的各级质监、安监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在建项目实行全程监管。项目建设完工后,由项目建设人准备上述流程各项资料,由项目建设部组织,国土规划部各处参与,会同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对竣工项目进行综合验收,发竣工验收合格证书。由国土处发分户《国有土地使用证》,建筑房产处发《房产证》。

 ?

篇四: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

 的调研报告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着力部署推动的重要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xx 市编制市本级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的部门共 x 个(x 个市政府工作部门、x 个直属特设机构、x 个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共有行政权力 x 项,其中行政审批权力 x 项。近年来,xx 市根据中省统一部署,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 改革推进情况及主要成效 ( ( 一) ) 改革推进情况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xx 市成立了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统筹协调。二是大力清理规范了中介服务。公布了第一批清理规范的市政府x 个部门和单位的行政审批及其他行政职权中介服务事项共计 x 项,同时,清理了承担中介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 x 家,撤消了不应由政府提供中介服务、可以推向市场的事业单位x 家,对 x 家部分具有中介职能事业单位核减了人员编制或剥离了中介服务职能,共核减事业编制 x 名。三是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强力有效,审批时限大大缩短。大力实施“四推行一压缩”,即: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推行审批环节合并,推行在线审批,推行并联审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 50%。四是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全面展开。依据“合法合理、清楚细化、便民高效”等原则,实施流程再造工程,全面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保留的 x 项行政审批项目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前置条件和必要条件进行全面清理;对行政审批项目实施要素全面规范;对行政审批流程全面优化;对行政审批全过程实行可视化定制,实现审批机关为各类办事主体提供“无差别服务”。五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施以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进而实现“三证合一”为主要内容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由x项减少为x类x项,

 其余 x 项全部改为后置审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完成效果十分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六是积极推行在线审批。把推行在线审批作为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并联审批的重要抓手,积极对接全国和全省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了市本级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此外还建立了市本级电子监察系统。与此同时,各级行政审批部门依托本部门垂直在线审批系统,积极优化审批流程,不断提高在线审批率,“信息跑路越来越多,群众跑腿越来越少”。七是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xx 市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部门单位进驻率达 x%,其中实现行政审批权“全进驻”的部门单位 x 个,占全市所有行政审批权部门单位的 x%,便民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八是园区审批环境不断优化。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来抓,推动各职能部门落实部分市、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规定,在园区设立部门分支(派出)机构,建立政务服务分中心,对园区项目审批建立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健全全程代办制,推动并联审批,建立重大项目跟踪督办制度,园区审批环境不断优化。

 ( ( 二) ) 主要成效

 1. 进一步激活了市场主体。一是市场主体迅速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投资创业热情,市场主体

 迅速发展。如 xx 市新登记企业比改革前分别增长 x%;企业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比改革前分别累计增长 x%和 x%。二是民间投资活力有效激发。如 xx 市新登记私营企业比改革前增长 x%;民间投资实现比改革前增长 x%。私营企业占全部新登记注册企业总数的 x%,是投资的绝对主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三是促进了创业就业。改革有力推动了创业者意识上的“松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被有效激发。

 2. 倒 逼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一方面,由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刚性要求,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提速方面硬性规定,各级行政审批部门和政务服务中心纷纷主动开展流程再造,积极参与并联审批、在线审批,规范审批要素,编制审批目录和操作手册,加强信息公开公示,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另一方面,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市场主体培育的大背景下,在具体操作层面特别是市县重点项目审批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共性问题,影响了工作的良性开展,倒逼各级行政审批部门自我审视和自我革命,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来势较好。

 3. 有效提升了政府形象。改革推动了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和监管转变,提升了政府工作透明度,改善了政府形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全市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等举措,认为“非常好”的

 有 x 人,占 x%;“比较好”的有 x 人,占 x%,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 x%。

 二、存在主要问题 ( ( 一) ) 思想认识亟待提高。一是“管理本位”思维根深蒂固。个别领导干部对转变政府职能的认识不足,习惯以“管理”取代服务、驾驭市场,迷恋“政府主导”,不能够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是“部门利益”藩篱难以根除。个别领导干部秉持部门利益至上理念,“权力不能旁落、信息不愿共享、地位不可从属”,不能够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审视改革。三是“避险求稳”思想客观存在。由于部门法之间“互相打架”、项目建设求快与行政审批从严之间存在矛盾、行政追责越来越严等情况客观存在,“先上车后补票”“未批先建”等行为增加了审批风险,干部求稳、自保、避险思想渐增,积极性和担当精神受到影响。四是学习宣传亟待跟进。突出表现为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普遍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策的学习研究不够,相关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政策宣传不够,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不高,特别是审批办理人员和企业项目申请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够,直接影响审批制度改革的承接能力和办理效率。

 ( ( 二) ) 改革力度亟需加大。一是统筹协调力度不大。如 xx市具有统筹协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职能的共有 3 个市级领导小组(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8 个协调议事小组,普遍存在协调会议开得不及时、统筹指导和督促落实力度不大、研究具体改革事项不充分等问题。二是职能职责有待厘清。部门单位之间、部门单位内部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扯皮、职责不清等问题普遍存在。如 xx 市改革牵头部门不明确,分别有编办、发改委(局)、改革办、政府办、政府督查室、政府法制办、监察局、政务中心等等,牵头力量分散,主体责任不清,推动力不强。个别牵头单位和执行部门对改革文件内容缺乏系统研究,具体执行和基础数据南辕北辙,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哪些、怎么改”没有一本“明细账”。三是工作开展仍不平衡。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有力,但中介机构清理规范进展欠佳。这其中既有“重清理、轻规范”的问题,如中介服务质量不高、收费随意性大、中介服务缺乏充分监管等;也有清理不彻底的问题,如服务垄断、“红顶中介”隐性化等。

 ( ( 三) ) 信息共享严重滞后。一是在线审批平台信息难以共享。各级各部门的审批、监管等网上电子政务平台为数众多,基本上一个部门有一套系统,工商部门甚至有多套系统,而全市性的平台分别有市发改委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

 台、市监察局的电子监察系统等,各平台间互不兼容,数据无法对接共享,往往需要二次录入,大大浪费了行政资源,增加了审批成本。二是数据标准难以统一。如国土、规划、房产、林业等部门的土地测绘坐标系不统一、标准不统一、要求不统一,“数据打架”现象层出不穷,造成针对同一个项目同一块土地的测绘、同一个场地的同一项验收,需请不同的部门分别进行,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造成换算误差,为将来不可预见的矛盾纠纷埋下隐患。

 ( ( 四) ) 监管机制有待健全。一是事前监管缺位。对大量前置审批事项缺乏统一监管,导致部门间审批“互为前置”的情况十分普遍。如涉及土地的项目立项往往需要规划部门出具规划选址意见、国土部门出具土地预审意见、环保部门出具环境影响审批意见等前置材料,但这 3 项前置材料又需要先立项才能办理。二是事后监管缺失。如商事登记改革取消了年检年审,改为年报备案后,企业往往不年报,而工商部门对此又缺乏有效监管手段。三是内部监管缺少。部分涉及部门众多的行政审批事项,缺乏全流程动态监管,导致一些审批事项何时提交、何时受理、何时出件到具体办理单位、何时办结某一具体流程等情况,往往成为一笔“糊涂账”;部门与部门间、科室与科室间审批流转不畅,缺乏沟通协作,申请人经常来回折腾、无所适从。四是外部监管缺乏。一些部门虽然编印了办事指导手册和工作流程图,但过于简单,

 前置资料准备、事中往来流程、事后备案审查、收费目录标准等语焉不详,导致申请人“拿着流程指南也不会办”,仍需一个一个部门跑、一个一个科室问,发现问题也投诉举报无门。

 三、几点建议 ( ( 一) ) 加强统筹协调, 强力推动。一是加强督查问责。将该项目改革列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党委书记或行政首长牵头抓,调优配强审改办协调力量,对审改办或继续单设,或纳入各级改革办;明确各级审改牵头部门以及改革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层级架构。建立协调议事常态长效机制,研究改革事项、拟定过硬举措、解决具体困难。建立奖惩考核机制,对推进改革不力的组织和个人严格督查问责。二是深化“争、接、减、放、简”五项工作。其一,做好“争取”工作。加强政策研究,对法律规定明确,基层没有自由裁量空间的;只涉及单个审批部门、单个法人或组织,适合办件“立等可取”的省级审批事项,积极争取务实下放,提高下放权限“含金量”。其二,做好“承接”工作。加大市县两级人才、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保障力度,确保中省市下放审批事项“接得起、批得好”。其三,做好“削减”工作。对保留实施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开展新一轮清理规范,对投资创业就业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

 审批事项要坚决削减;对有法定依据,但无实施对象,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审批事项,报请暂停实施。其四,做好“下放”工作。打破利益格局,主动“削骨割肉”,实行“点单下放”制度,而由县市区、园区、乡镇(街道)按权限向上级提出下放事项“点单”申请,经市县部门联合初审,报市县党委、政府审定后列出下放事权清单。其五,做好“简化”工作。切实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和并联审批,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集中审批制、联合审批制和代理审批制。对进驻市政务中心的行政审批科(窗口)进行充分授权,避免窗口职能“虚化”、行政审批“两头办理”等现象。三是建立创新容错机制。科学整合国、省下放和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对在创新审批机制、推进重大项目审批中敢于担责、勇于担当的干部,切实给予包容。四是理顺职能职责。理顺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部门与政务中心、市直部门与两区两园之间的职能职责,着力解决推诿扯皮、互设前置条件、授权不充分、流程重复繁杂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五是加强业务指导培训和公共宣传。

 ( ( 二) ) 抓住关键环节,强化监管。一是建立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机制。合理划分权限,做到相关部门同步下放审批权限;提升基层的承接能力,使得下放的审批事项能够接的住;重点围绕开工和竣工两个重要环节,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二是明确监管责任。对仍然存在审批事项的,采用“谁

 审批谁监管”;对于已经取消审批事项,或审批改备案、改告知承诺的,采用“谁主管谁监管”。三是着力加强中介市场监管。建立中介机构数据库,通过试点“多评合一”中介服务新模式、市场准入备案、业主随机抽签、建立黑名单、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开等措施,切实规范中介服务市场。深化行业协会整治,坚决切断各种协会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严肃查处党政干部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斩断中介市场的寻租空间和利益链条。四是强化信用监管。加快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行项目受理—办理—办结全程一个代码,探索审批事项向审批关联部门和申请人“双告知”制度,实现信用信息全过程监管;依法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引入芝麻信用等第三方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信用信息运用。五是完善内部监管机制。建立全程代办机制,实现审批办件“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建立部门审批事项并联、项目主体单位前期工作并联、审批事项和前期工作并联、项目建设和竣工验收并联的“四并联”审批机制,切实落实和推进并联审批。六是完善社会监督体制。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切实运行各类信访举报平台,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渠道与方式,充分发挥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 ( 三) )。

 推进信息共享,提速提效。一是落实信息共享责任。建立统一的审批数据库,分步推进部门审批数据集中审核、

 统一标准、共享共用,依托大数据、互联网+,加快构建行政审批“一张网”;对规避信息共享、私行标准审批等行为的组织和个人,实行责任倒查,解决审批服务业务在同一层级和不同层级机关之间的协同问题,切实落实在线审批。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向省委省政府争取在开展多规融合工作试点,着力破解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部门规划不统一、技术参数指标不统一等问题;争取政策和省级立法支持,推动电子签名、电子公章、生物识别等在线审批技术参数在省市县三级互认。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质升级电子政务管理服务平台,发展“云政务”;建设、推广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引进推广行政审批移动客户端,推进实地审批、全天候审批;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公务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

篇五: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

县行政审批的思考与探索—调研报告

 对我县行政审批的思考与探索 改善投资环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不能有丝毫松懈。

 软环境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4 月 4-10 日 , 县委办、 县政府办抽调人员, 分两个组对含南、 含中经济发展软环境情况进行了 专题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近年来, 我县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了 行政服务中心, 先后两次对行政收费项目 进行了 清理, 在方便企业、 居民办事方面取得了 一定成效,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企业、 服务市民群众的水平明显提高。

 但在实际运作中,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此, 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 结合我县实际, 探索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些举措, 供领导参考。

 一、 主要问题 目 前我县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整体情况而言, 虽然运行较为平稳, 但与 先进发达地区相比, 与 我县经济发展相比, 与投资者、 居民的期望相比, 与县委、 县政府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较大差距, 致使改革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多数企业和市民对行政收费项目 之多、 手续繁杂 wenmi.net 意见较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少数单位认识不够到位, 缺乏改革热情。

 少数单位负责人大局意识、 组织纪律意识淡薄, 过多地强调困难性、 习 惯性, 对县委、 县政府有关审批项目 进驻和办理政策、 规定执行不力、 落实不到位。

 (二)

 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的职能不强。

 行政服务中心与各窗口单位只是一种协调

 服务的关系, 虽然县委、 县政府赋予了 一定的管理权力, 但实际上很难运用到位。

 (三)

 “前店后坊” 现象仍然存在。

 有些单位没有在中心设立窗口进行集中办公、公开办事。

 少数单位为保住自 身的审批权力, 对一些重要的审批事项仍未做到应进尽进, 存在“小权进、 大权不进” , 将重要的服务项目 、 关键的办事环节, 仍放在本单位办理, 把行政服务中心窗口 作为“收发室” , “两头受理、 收费标准不一” 的现象依然存在, 严重弱化了 中心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

 如地税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 窗口, 而国税却没有。

 地税进“中心” , 但税务登记却没有进。

 (四)

 项目 设置不合理, 综合功能发挥不明显。

 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之初, 被片面地理解为 集中收费, 在项目 设置上过多地考虑收费项目 , 行政审批职能相对弱化;极个别窗口单位内部管理松懈, 机制不顺, 前方和后台缺乏衔接; 导致一站式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在项目 衔接上, 出 现“断链” 现象, 集中、 高效、 协同的服务链条和网络还没有完全成型, 未能充分发挥出 集中、 整合的综合服务功能。

 (五)

 普遍缺乏改革的主动权。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置与取消,其权力在于省以上行政机关。

 而县及县以下只是具体的执行者, 根本无权规定或调整上级机关设定的审批程序, 更谈不上取消审批事项或进行其它处理。

 基于这种状况, 改革其实是一种自 上而下的行为, 如果上级机关不给予必要的授权, 县及县以下的行政审批单位只能被动地进行改革。

 少数单位对一些并不需要由其审批的项目 , 其上级主管部门 却要求有其审批意见。

 对同一审批事项涉及前置审批的, 特别是民爆器材、 矿山、 化学危险品的经营审批, 国家有明确的审批条件和期限规定, 一昧地强调简化程序和压缩时限有一定困难。

 (六)

 窗口工作人员 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窗口 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单

 位挑选的精兵强将, 一般都能完全胜任窗口服务工作, 但有的单位人为 弱化窗口职能, 把一些难管理、 素质不高、 业务不精的人派至窗口 工作, 这些人认为自 己是在原单位受不到重用 而被派来的, 再加上“中心” 制度全, 管理严, 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自 然也就不高。

 二、 对策和建议 为有效解决好我县行政审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切实推进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现借鉴先进发达地区, 结合我县实际, 提出 一些针对性建议, 供领导参考。

  (一)

 进一步落实《行政许可法》 、 《安徽省行政许可若干规定》 , 严抓项目 清理。

 紧密结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中心服务项目 管理的通知》 (皖政办[2005]6 号)

 的实施, 按照《行政许可法》 、 《安徽省行政许可若干规定》 精神, 由县法制办、 监察局、 招商局、 物价局、 财政局、 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抽调专人, 对全县各审批和服务单位的服务项目 、 收费依据和标准进行一次全面、 彻底的摸底和清理, 按照审批、 核准、 备案分类登记造册。

 (二)

 建立专门机构主抓此项工作。

 为切实推进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解决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功能弱化的问题, 着力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 切实赋予其必要的审批管理权和监督权, 建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组, 县负责人任正、 副组长, 下设“审改办” , 行政服务中心中心、 监察局、 法制办、 物价局、 财政局等负责人具体协调办事。

 “审改办” 负责清理、 精减、 确定进驻中心项目 , 制定中心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 标、 管理方式等, 由政府颁布实施, 强力推进,为做好服务项目 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起政府主抓项目 进驻, 中心管理协调的运行机制。

 为切实

 (三)

 规范审批项目 运作, 提高审批效率。

 在项目 清理的基础上, 根据中央、 省、市有关精神, 从实际出发, 按照合法、 合理、 效能的原则, 对与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游戏规则不符的县级审批项目 , 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 , 妨碍公平竞争, 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县级行政审批, 坚决予以取消; 能用市场机制代替行政审批解决的问题, 就用市场办法运作; 凡是用 法律手段解决的, 就用 法律手段解决。

 坚决取消各单位自 行设立的行政审批项目 。

 对仍在执行、但明显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或违背市场运行规则的审批事项, 各审批单位也要积极、 主动地向上提出建议和要求, 不能机械、 被动地去加以理解执行。

 对需要保留的审批项目 , 要制定出 科学、 规范、 高效的操作规程, 对审批对象、 条件、 程序、 结果实行四公开, 进一步完善公开办事制度。

 要进一步实行听证制度, 对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审批事项, 实行专家审查、 咨询制度。

 并将结果在新闻媒体、政务公示栏、 便民卡、 触摸屏、 声讯电话上予以公布, 内 容包括审批事项、 依据、条件、 程序、 时限、 监督电话等。

 (四)

 加强服务项目 动态管理, 注重服务项目 的整合和开发。

 对清理后经规范保留的行政许可、 非行政许可和其它公共服务项目 , 按“应进俱进、 一事一地、 充分授权” 的原则 一律进驻“中心” 进行综合管理。

 各部门 不准“截留” 、 “分流” 、“回流” , 不允许该进中心的项目 留在部门, 不允许违背一事一地的原则, 搞两头受理, 不允许项目 进入中心后再擅自 撤回 , 由于客观原因确需撤回 或取消的,必须报经政府审查同意。

 由于受目 前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的有限, 中心的服务窗口数量可以保持在 30 个左右较为合理。

 项目 进驻要分批进行, 窗口 单位和服务项目 实行动态管理。

 从有利于投资、 有利于发展, 着眼于为经济建设提供“一条龙” 服务的角度, 对服务项目 进行认真筛选确定, 把与企业设立登记和群众生

 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 优先纳入中心, 进行认真整合配置, 优化流程, 构建项目 齐全、 灵活高效、 运转协调的服务网络和链条。

 按照“无条件进、 有条件出 ”的原则, 窗口单位依法增加、 取消或变更服务项目 , 应及时向行政服务中心中心备案。

 窗口 单位对有关行政许可项目 提出调整要求, 应经中心提出意见, 政府法制部门审核, 报县政府批准。

 (五)

 进一步优化审批方式。

 1、 为 有效杜绝“前店后坊” 、 “小权进、 大权不进” 等违规现象, 要把各窗口单位的行政审批职能剥离出来, 交至窗口集中行使, 原单位不再受理, 并实行审批领导和股室成建制进驻窗口 、 刻制审批专用章等制度。

 各部门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审批后的监督和管理上。

 建立“一家受理、 抄告相关、 同步审批、 限时完成”的并联审批制度, 变流水式审批为同步式审批, 努力提高办事效率, 对一个审批项目 , 尤其是对企业登记审批和经济事务类的审批, 要实行并联审批制度, 明确由一家有权威的单位牵头全程服务, 相关单位进行联合审批, 减少相互间的推诿、扯皮。

 对一些暂时手续不全的特急的重大项目 , 经有权批准后, 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 , 可以“先上车后买票” , 边建设边办理相关手续。

 要进一步扩大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 由对外来投资项目 审批扩大到县内 所有需要审批的项目 , 实行“一站式” 审批, “一条龙” 服务。

 同 时行政服务中心要积极组织八个流程, 涉及到办企业的有四个, 即:

 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开业审批登记总体流程、 内 资公司 制企业法人开业审批登记总体流程、 个体工商户开业审批登记总体流程、 下岗 失业人员 从事个体经营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

 涉及市民日 常生活的有四个, 即:

 办理各类户口 流程、 机动车驾驶证办理及审验流程、 办理各类房屋交易和权属登记工作流程、 办理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流程。

 2、 为 减少审批层次和环节, 提高服务窗口就地办结率, 在中心服务窗口普遍推行“三项审批新制度” , 即“一审一核” 制、 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和建设项目 并联审批制等新的审批方式, 建立政府重大项目 快速办理机制, 设立“绿色通道” 。

 进一步解放思想, 与 时俱进, 勇于创新, 善于创 新, 真正达到:外地办得到的事情, 我们应当办到; 外地办不到的事情, 我们努力办到。

 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

 要继续减少审批环节, 简化审批手续, 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 的办理时限, 要在现有基础上再缩短 1/3 以上, 具体方案报县法制办审核把关。

 县法制办要对各单位呈报的办理时限进行认真审核, 确保承诺的时限兑现。

 各有关部门要建立首问负责制、 一次说情制、 限时办结制和失误追究制, 向“零差错行政”迈进。

 3、 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里要实行首席代表制。

 各部门指定一名 负责人作为窗口审批工作的首席代表, 按照法律、 法规的规定, 全权负责申请人提出 审批事项的办理。

 各部门 要赋予首席代表一定的决定权, 对一些经授权可直接办理的申请, 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限, 直接给予申请人以明确答复。

 同 时, 各单位要指定一位主管领导全面负责窗口的审批工作, 定期不定期到窗口指导工作, 及时解决窗口工作出现的问题, 以加强窗口办理工作的管理。

 4、 推行“一事一地” 、 “充分授权” 和“既受又理” 。

 “一事一地” , 是指同一审批事项只能由一个部门 、 在一个地点受理, 凡进“中心” 办理的事项, 不得在“中心” 之外再受理和办理, 凡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和事项, 各部门原设立的服务窗口 、 办证大厅等不得以各种理由继续保留; “充分授权” , 是指各进驻部门向在“中心” 设立的窗口充分授权, 实行“首问” 负责制; “既受又理” ,是指“中心” 既能受理, 又能及时办结。

 在现行机制下, 为 了 让窗口真正拥有审

 批的权限, 甚至给窗口 配备了 审批专用章, 效力与 单位的公章相同。

 (六)

 加大纪检监察保障力度,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约束机制。

 针对行政审批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 不配套的问题, 在加强规范、 约束和监督以及保证落实上下工夫。

 纪检监察机关要全程参与对项目 的清理、 精减, 监督项目 办理和收费行为 ,定期组织督查, 有力地约束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

 各部门不仅要加强经常性的自查, 而且要将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之下。

 人大、 政协对“中心” 的视察调研要制度化, 及时发现和研究问题, 向政府建言献策; 新闻媒体要对拖延办理、 恶意刁 难、 违规收费等行为进行曝光; 经常性地组织群众评议, 及时将评议结果公开, 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建立纪检监察机关、 新闻媒体、 社会舆论、 群众评议“四位一体” 的监督网络, 全程、 立体地约束和规范服务项目 管理工作。

 要聘请人大代表做监督员, 每年坚持向社会发放《征求意见函》 , 办理了 电话 800业务, 设立经济发展投诉中心, 等方便群众监督和投诉。

 制定责任追究办法,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及早出台《含山县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 《含山县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办法》 、 《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等有关政策, 明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应负的责任, 将各单位窗口 工作实绩纳入目 标考核和政风评议范围, 建立各项制度和长效机制, 克服服务项目 管理工作中的反复现象。

 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

 对每个审批项目 , 都要明确审批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制定相应的内部监督措施, 建立社会质询制度和定期检查制度,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实行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坚决克服该审批的不审批, 不该审批的乱审批等行政审批的随意行为 。

 审批机关不按规定的审批条件、 程序实施行政审批, 甚至越权审批、滥用审批、 徇私舞弊, 要追究审批机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特别要强化行政监督, 查处一批行政“不作为” 、 “乱作为” 的人和事, 开展了“万人评议

 机关” 活动, 使机关行政效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企业、 服务市民群众的水平明显提高。

 将“一站式” 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作了 进一步调整, 随需随办, 随叫 随办, 主动上门, 跟踪服务。

  (七)

 配...

篇六: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

圃圜—圜 INVESTIGATION&INNOVATION 进一步深化 林业行政审批改革、优化政务服务 的调研报告 文/李奇彬 }

 (一 ) 领导高度重视 。保 障措施有力 为保证 林业行 政审批 改革顺 利 进行 ,省 、州 (市 )林业部门切实加 大组织领导力度 ,多措并举 、创新方 式、加快改革,省林业厅撤销 “科技 教育处”,新设立 “行政审批处”;

 昆明市林业局设立林业行政审批处 ;

 保山市林业局在政策法规科加挂 了林 业行政审}t Z~- 4;大理州林业局成立了 深化林业行政审批改革优化政务服务 领导组 ,并组建了行政审批办公室 。

 省林业厅、昆明市林业局、保山市林 业局和大理州林业局实行 “一个窗口” 办理、 “一站式 ”服务 ,统一行使行 政审批职责 ,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 许可权改革 ,探索 “一颗印章管审批 模式”,将有行政审批权科室 、单位 的行政审批事项整合 ,交由一个处室 (科 )负责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简 化办事程序 、理清权责关系 、规范行 政审批行为 ,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

 健全完善了林业行政审批与监管分离 制度 ,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二 ) 简化行政权力事项 ,压缩审批时限 以承接落实上级取消下放调整行 政权力事项 为切入点 ,深入推进行政 审批制度改革 ,省林业厅对取消或调 整管理方式 的事项,建立健全监管制 度 ;对行政审批事项 ,逐项制定了服 务指南和业务手册 ,积极完善配套制 度 ,确保权力事项承接落实到位 ,修 订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 。大理州林 业局 201 2年进驻大理州政务服务 中 心 “林业窗 口”行政审批事项 59项,

 201 3年以来先后 6次对行政许可事 项进行了清理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承接省级下放事项 12项 ,下放县(市 ) 行政许可事项 22项 ,其中,行政许 可调整为管理服务事项 12项 ,州级 实现行政许可零审批。大理州林业局 对当场作出行政许可的法定时限为一 个工作 日;对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没有 明确规定的,法律 时限一律为 20个工作 日,办理 时限 一律压缩至法定时限的 50% 以下,

 列入国家重大重点项 目,省委省政府 “四个一百”,地方扶贫 、民生 、基 础设施 、公共事业等项目一律开辟 “绿

 色通道”,并成立专项涉林服务 -r -~$ 组 ,提前 介入 ,全程跟踪服务,有力 支持保障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 ) 办事效率提高 ,群众满意度上升 林业行政审批处室 (科 )的设立 ,

 最大的受益者是企业和群众 。它解决 了过去办事 “多窗口” “多部门”的 问题 ,完善了行政许可事项 《办事指 南 》和 《业务手册 》,促进了行政审 批程序的公开化 ,真正实现阳光操作 ,

 既体 现 了 公开 、公平 、公正 的原 则 ,

 又实现了便 民利民的要求,提高了办 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昆明、保山和大 理等地的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有了较大 的提高。

 目匿 墨墨墨盈_

 (一 ) 深化 “放管服”改革重视不够 思想认识不高 州、县 (市 )行政审批与服务事 项还存在 “体外循环”的现象,未完 (二 ) 岗位设置不科学 权责匹配对应不够 省 、州 (市 )部分下放的行政审 批事项业务性 、专业性较强 ,多数县 市因机构设置、人员等方面原因,权 责不匹配问题较突出,个别县 (市 ) 三定方案中没有设置林政股编制,行 政审批事项由其他股室兼办,承接落 实能力不足 ,存在 “接不住”或 “用 不好”的现象。部分县 (市 )从事林 业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较少,行政审 批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运用政策法规 能力不足 、业务不熟,且不固定 ,主 动服务意识较弱 。比如征占用林地审 核审批专业性强 ,缺乏专业人才和林 业工程技术人员,尤其对一些较特殊 情况把握有所欠缺 ,少数县 (市 )借 调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从事审批工作 ,

 同工不 同酣I,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也 有个别地方弱化行政审批职能 ,让业 务不精或刚参加工作的人员从事行政 审批工作 ,导致对行政审批工作产生 判程序选择中介服务,违背了市场经 济公平、自由选择的原则,加之 目前 中介机构挂靠较多 ,服务质量良莠不 齐 ,低价竞争问题突出。前 几年,个 别 “官办”的林业规划调查单位垄断 了行政审批事项的中介服务,变相把 持了行政审批权 ,干扰了审批管理秩 序 。目前 ,国家放开林业调查资质管 理后 ,新成立的林业调查中介组织技 术力量、技术水平普遍较差,资源外 业调查粗糙 ,内业文本编制不精细等 问题 ,影响了行政审批质量,而且部 分中介组织只管收费,不会服务 ,企 业和群众 、县 (市 )林业局意见较大。

 多数县 (市 )对林业中介服务监管基 本落空 ,综合监管和事后监管能力薄 弱,监管效果差 、约束力不够 。近几 年,通过省 、州林业部门对 中介服务 组织 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行为进行追 究的事例仍然很少 。

 (四 ) 信息化建设 水平较 低 厌难情绪 ,林业行政审批服务窗口成 集中高效审批有差距 了 “收发室”,存在 “审批难” “审 经过多年的努力,部分州 、县(市 ) 全进入州 、县 (市 )政务服务中心窗 批慢”等问题,工作效率低下 ,企业 已建成 “网上服务大厅”及 “电子政 企业和群众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和群众意见较大,主动服务意识和服 务大厅”,但林业行政审批事项仍烈 项多、环节多、形式多 、质不优 ,

 务质量自然也就不高,政府公信力下降。

 没有实现平台申报 、查询 、流程跟踌 长等问题仍然存在 ,对深化 “放 等功能 ,数据库不能满足林业行政庠 ”改革工作重视不够、热情不高、 (三 ) 批业务的互联互通和部门之间的信患 不深 ,对审批制度改革的认识不 中介服务组织 管理不规范 共享 。

 “网上服务大厅”是林业部『_ , 思想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从 目 业务技术水平较差 的一个门面 、一张名片,少数地州、 事效率 ,办事流程来看 ,部分州、 长期以来 ,中介机构在服务企业 县 (市 )建设水平较低 ,办公环境转 市 )对窗口授权程序不充分 ,企 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 由于市场 差 ,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不便 ,

 群众在州 、县 (市 )政务服务中 发育不完善 、管理不规范 、行业垄断 、 而且 ,个别科室 、单位仍然存在行 业窗口、局办公地点 “两头跑” 收费混乱、利益输送等问题仍然存在 ,

 审批与服务事项没有全部进入州、旦 仍然存在。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 少数县 (市 )在指导业主编制 《建设 (市 )政务服务中心林业窗口的情况,

 本 、方便群众办事创业上,效果 项 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上仍然存 特别是服务事项 ,多数仍然放在本利 够明显。

 在不按照规定履行招投标或竞争性谈 室办理,导致办事人员需往返多个i世

 圈圈圈圈■四啊INVESTI GATION&INNOVATION 一

 ”—一 一 一 _ t&业 扦t 糊 雌 开翻 咐 豉■U 其他扦啦& #删 I 自鼻■ ■■■I生■lt■ ●■t■ 田毫和瞥■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打特许措捕i正挂岌 ■■∞■掂^ ■I■UI -矾 怫 聃 雌 动翱^工 繁-许可 ■■■^ 誊Ⅻ议 报舟 _曩苴_ _气¨ 出口筐寡 - 僳护的或 者进出口国断 々}摊曝 进 出L 的陆 野 生动物或苒 品 审 口高度集中,授权充分到位;各行政 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行政 审批事项网上审批到位。待条件成熟 后,州 (市 )林业局设立行政审批科,

 统一行使审批职能及审批事项受理、 办理的内设机构 ;县 (市 )林业局设 专人从事行政审核审批业务工作 ,州、 县 (市 )林业局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 按照 “应进必进” “应进全进”的要 求,全部进入州 、县 (市 )政务服务 中心林业窗口受理。

 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 高审批服务效率 州、县 (市 )林业 行政主 管 部 要 成立深化 林业行 政审批 改革优 政务服务领导组 ,切实加强领导 ,

 高认识 ,认真做好下放权力事项衔 落实 ,及时组织开展取消下放情况 回头看”,对承接落实情况进行全 检查 ,州 (市 )林业局全面指导县 市 )林业局做好后续衔接工作 ,对 接不住” “用不好”等问题研究提 解决办法,做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 的梳理工作 ,做到 “放管”结合,

 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相 工作 ,做到责任与权力同步到位 ,

 管与服务同步到位 ,并出台本地 区 化林业行政审批 改革,优化政务服 的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 “事权 、人 、 财权’’对等保 障机制,有针对性 加强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及时限 业务培训 ,让基层林业行政审批有 力、有能力承接好审批事项 ,切实 决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问题。

 面梳理行政审批事项 ,明确公开审 事项的审批内容 、申报材料 、审批 件、审批流程图 、审批时限 、审批

 收费等 内容 ,继续压缩办事时限 ,提 高审批效率 ,推进行政审批程序科学 化 、标;佳化和规范化 ;加强行政审批 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 ,强化清单的执 行落实 ,切实把监管责任和措施落到 实处 ,防止监管 “缺位”和管理 “真 空” ;全面落实 “双随机 、一公开” 监管 ,随机确 定检 查对象 和检 查人 员 ,及时公开检查结果 ,避免权力寻 租现象 。以州 、县 (市 )政务服务中 心林业窗口为核心,积极创新审批方 式 ,逐步实现 “一号申请 、一窗受理 、 一网通办”的新模式 ,逐步实现每项 审批事项 “只进一扇 门” “最多跑一 次”的 目标。

 (三 ) 探索创新中介服务方式 规 范中介管理 清理规范本部门行政审批涉及的 中介服务事项 ,探索实行 中介服务事 项目录清单 ,列明中介服务事项对应 的行政审批事项 、中介服务机构资质 要求 、设立依据、服务时限和 收费标 准等 ,并向社会公开 。州 、县 (市 ) 行政审批机构不得 以任何形式要求申 请人委托中介机构开展服务 ,也不得 要求 申请人提供相关中介服务材料 ,

 不得随意扩大范围,更改服务事项。

 要加快推进中介服务机构与行政主管 部 门脱钩工作 ,创新服务方式 ,严厉 打击和治理 “红顶中介”,建立公开 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禁止任何行政 审批机构工作人员与中介机构存在不 正当利益关系 ,禁止在中介机构兼职 任职。要依法加强本行业中介机构及 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 ,如发现违规收 费 、出具虚假证明或报告 、谋取不正 当利益 、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

 一律报有关部门处理 。要积极培育和 引进资质全 、信用好、服务优的中介 机构 ,鼓励具备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 平等介入,彻底取消不合法、不合理 各类强制性中介服务,营造公平竞争, 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促进中介服务 市场健康发展 。

 (四 ) 大力 打造便 民服务新模式 提高 企业和 群众满意度 为快速推进省、州重大建设项 目 顺利落地,州、县 (市 )林业主管部 门要成立省 、州重大项 目涉林审核审 批工作小组 ,开辟审核 审批 “绿色通 道” ,建立全程跟踪服务机制,确保 重大涉林项 目依法使用林地;积极筹 措资金,协调各方资源 ,建设高标准 优质化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包括完 善“网上服务大厅”及“电子政务大厅”,

 努力提升州 、县 (市 )林业行政审批 集中度和审批效率 ,不断规范行政 审 批权 ,增加透 明度 ,方便群众办事和 监督 ;加大人力 、物力和财力投入,

 将两个平台打造成集便 民服务、审批 服务、中介服务组织管理等综合性服 务平台;加强与省林业厅 、州、县 (市 ) 林业局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 ,完 善协调机制 ,密切联动仂、 作 ,打造 同 系统上下级之间同级政府部门之间、 岗位与 岗位之间 、有效互通互联的综 合性服务平台,优化林业行政审批流 程,保障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 ,分级 编制行政许可事项 《办事指南》和 《业 务手册 》,向社会公布并导入网上大 厅流程 ,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五 ) 健全完善保障制度建设 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制定和修改完善州、县 (市 )政 务服务中心林业窗口工作业务流程和 林业行政审批处室 (科 )的管理制度, 包括一次性告知制度 、酋问负责制度、 限时办结制度 、责任追究制度等 ;深 化推进网上审批和联审联批 ,提高工 作效率 ;简化审批流程和制定行政审 批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规定约束工作 ,

 规范行为 ,保障州 、县 (市 )深化林 业行政审批改革优化政务服务规范 、 高效运行 ;对 2013年以来制定的涉 及本部门行政审批工作的相关制度进 行全面梳理 ,列出清单,对不适应新 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要修改完善 ,对 没有规范要求的 ,要制定工作制度规 范 ;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投诉举报 、责 任追究等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职能监 管与监督衔接机制 ,规范问题线索向 监察部门移交工作机制,从严监督行 政审批服务行为 ,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六 ) 有 序推进 “互联 网 +政务服 务”提 升 政务服务水平 建 设 “网”和 “端 ”,推进 一 体化网上政务服务 。通过 “内网”与 “互联网”结合的方式 ,整合各业务 系统 、统筹服务资源 、统一服务标准 ,

 加快建设完善州、县 (市 )政务服务 网络平台,以 “一张网”为核心,推 进州、县(市 )政务服务中心林业窗口、 网上大厅与政务服务网络平台融合发 展 ,努力实现 网上受理 、网上办理 、 网上反馈 、网上投诉和线上线下协同 审批的新格局 。通过 “互联网 +政务 服务”建设 ,实现 “网 +端”一体化 ,

 f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网 上办事 ,移动终端办事效率。

推荐访问:组建行政审批局改革调研报告 行政审批 调研报告 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