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3篇

时间:2022-11-09 11:30:05 来源:网友投稿

县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3篇县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协的工作安排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邀请市农委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县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3篇

篇一:县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的工作安排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邀请市农委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组 在市政协副主席陈亲恭、 魏职勤的带领下会同省政协《关于提升我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调研组分别对永登、榆中、皋兰七里河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听取汇报走访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等形式重点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兰州市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石把投入、科技、信息、人力等产业要素的集中作为提高产业质量的主要手段把延长和完善产业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建设完善产地批发市场和开拓外销市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坚持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大力推广规模化种养、 标准化生产、 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推动养殖、蔬菜、百合、玫瑰、西甜瓜、红提葡萄等主导、优势、特色产业发展。2009 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 50.43 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 30.5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001 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特别是实施 “促农增收六大行动” 以来 成效显著 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1、特色主导产业及其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近几年我市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坚持发挥市场优势和比较优势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逐步形成了 35 个产业基地和 4 大休闲农业园区支撑 5 大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实现了主导、优势、特色、设施和休闲五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 40 万亩优质专用小麦、10 万亩啤酒大麦、45 万亩全膜双垄玉米、8万亩饲用玉米和 45 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2009 年全市粮播面积 199.5 万亩总产 38.79 万吨。优势产业中高原夏菜产业形成了榆中宛川河流域、皋兰西岔川、永登庄浪河流域、红古湟水河流域、七里河与西固的平台地等 6 大基地。蔬菜种植 71.65 万亩总产 186 万吨外销 80 万吨。奶牛、生猪、肉羊、禽兔各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0 个肉类总产量 3.09 万吨鸡蛋产量 1.5 万吨牛奶产量 6 万吨饲养量中奶牛 1.96 万头、生猪62 万头、羊 79.24 万只、禽类 369 万只。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建成了榆中县小康营、永登县秦王川、皋兰县西岔、红古区花庄和七里河区西津坪 5 个千亩设施基地年总面积宁区桃园、西固区坪台果园、皋兰县什川梨园 4 个规模较大、经营较为完善的大型休闲农业园区。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一是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壮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从 2008 年起连续采用了评优、奖励、授牌、外出考察学习及集中培训等扶持措施并在每年重点扶持发展 10 个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和 10 个龙头企业提高经营主体生产、贮运、加工和经营能力及辐射带动能力 推动形成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 “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运营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二是农产品加工有了新突破。一批如伊利乳业等颇具实力的加工企业落户兰州漳州东亚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与我市企业合作建设速冻蔬菜生产企业为我市畜牧业和种植业初级产品加工增值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泡菜、酱菜、百合粉等深加工项目对当前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确保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很高的导向性价值。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 120 多家资产总额 56.98 亿元年销售收入 48.2 亿元净利润 2.5 亿元带动本市及周边地区农户 50 余万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 66 家其中国家级 2 家省级 20 家市级 44 家。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截止 2009 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71个其中经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272 家带动农户 9 万多户占全市总农

 户的 30%。全市蔬菜保鲜企业 47 家其中保鲜库 475 间总面积达到了 13.9 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榆中、皋兰、红古等地年吞吐量已达到 150 万吨以上为蔬菜冷藏外销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我市将扶持创办农产品经纪人行业协会筹划成立各特色产业行业协会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提高种植户和经销商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进程。

  4、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 。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围绕标准化生产制定各类标准 101 项充实完善 93 个监测检验站点形成了市、县监测机构监督抽检与产地和流通市场开展日常检验检测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质量监测检验机制。二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开展了种植业产品、生鲜乳、饲料、兽药及残留、水产品、农资打假、"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 7 个专项整治行动。三是抓好了农资打假行动。重点围绕春、秋两季对种子、农药和化肥、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机具及配件、渔药及渔资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 保护了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抓好监测检验。全市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检验样品 13 万个农药残留超标样品 810 个超标率为 0.62%合格率为 99.38%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猪肉样品 10140 个兽药残留超标率为 0合格率达到了 100%。五是抓好认定认证。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到期复查换证产地面积74.8 万亩绿色产品监控面积达到 5 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到 178 万亩无公害农产品新认证和到期换证 34 个产品总数达到 178 个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养殖规模达到41 万头只 。

  5、农业品牌化建设有了新突破。从“统一包装”入手加快培育“统一品牌” 。自 2006年起在全市推行“兰州高原夏菜”母商标与企业子商标相结合的“子母商标”模式实行“品牌、包装、标准、监管”的四统一管理着力打造“兰州高原夏菜”整体品牌2009 年全市外销蔬菜统一包装率达到了 80%以上。大力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2009 年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在 22 个主销城市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车体及公共场所电子屏广告宣传、播出电台互动专题节目、开展网上新闻发布宣传、邀请外地经销商参加兰洽会等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三年来50 多场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推介宣传活动使推介宣传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化 “兰州高原夏菜”整体品牌形象不断提高农产品外销量不断扩大。在疏通绿色通道、降低冷库费用、整顿产地市场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销环境尤其是在建设营销网络方面积极鼓励扶持经销商、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拓展市场在全国各城市成立外埠市场产销分会由经销主体独自销售逐步向联合统一销售的局面迈进扩展终端市场销售网络。2009 年兰州高原夏菜外销覆盖了全国 89 个市场。

  6、科技传播服务的机制已经形成。

 1建立健全了科技特派员、专家直通车、中心区站、12316 专家热线“四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由每名特派员承包一个村或一个涉农企业、合作社开展一对一、全方位、零距离服务使特派员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 90以上。2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进富硒农产品开发。申报了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制订了富硒农产品开发实施方案建立高原夏菜、甜瓜、玫瑰、果品四个万亩富硒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富硒农产品推进了兰州农业升级换代。

 3狠抓农民主体培训突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仅 2009 年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2200 余期培训农民达 12 万人次。

 4调整种植结构。引进了宝塔菜等 20 多个符合市场需求的新特蔬菜品种调整大路菜与精细菜的比例着力推进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形成了各类蔬菜相互搭配销售、规避风险的局面。

 5加大了对农信息服务。建立了由市、县、乡、企业人员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在重点产区及重点市场建立信息采集点充分发挥农信通及企信通的作用在活信息上下功夫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优势特色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大多都是分散经营还

 不能形成合力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缺乏精深加工技术和资金扶持在发展创汇农产品基地方面尚待新的突破。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育还不健全。龙头加工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科技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低下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不够农产品深加工严重滞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不强部分合作社的组织者发展目标不明确、内部运作不规范、服务层次低没有实现二次利润分配机制和利益共同体。

  三流通体系还不完善。随着农业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推进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明显增强我市的部分农产品凸现出了阶段性和季节性的“卖难”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时有发生。

  四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底子薄、基础差历史欠帐多加上财政投入少、企业和合作社融资困难 好产品、 好项目难以融到足够的资金 许多涉农项目配套资金跟不上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五专业合作组织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发展初期大多属于没有产权关系的自我服务性团体。市场策略、管理水平适应不了形势的变化利益和运行机制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低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农民素质与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农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劳力大量外出留守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人和妇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劳动力的85%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一些先进的经营理念、实用科技、农业模式难以推广。

 1、强化领导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 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 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的一项中心工作用农业产业化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要建立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工作落实问责制切实加强考核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对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对贡献大的要破格提拔重用对于不作为、乱作为和搞政绩工程损害群众利益的要追究其责任直至调离原工作岗位或就地免职。第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正确导向。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提出配套措施。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主攻方向选准切入点。规划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把做强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规划的灵魂。第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用政策手段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信贷等的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人才政策吸引和鼓励有才能、有志向的专家、能人到农业产业化战场上建功立业。第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软环境建设。要把提升服务水平和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创造优良环境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一切服从于、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大局意识要转移视角多关注基层真正为基层办好事、办实事。

 各始终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摆到党和政府重要日程 常抓不懈 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2、进一步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增强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 由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商、 税务、 农委、 财政、土地、银行等部门参与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合力加强对这一工作的指导与服务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以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 扩大 会议提出的"打好六大战役 实现六个突破"重大部署 从兰州农业的实际出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整合资源促增收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

 设施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进一步重视加快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既要加快健全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提升社会化对农业的服务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又要鼓励农户用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服务体...

篇二:县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XX

  近年来,xx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528 元,较 XX 年增长 13%,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粮 象 食生产情况

  xx 县 掸 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凰 。XX 年,全县粮食总 鲍 产万吨,连续十年丰产 挞 增收。其中:夏粮单产 比 公斤,居全市第 1位, 羊 连续 7 年超千斤;夏粮 崭 总产万吨,首次突破 1 戎 0 亿斤。XX 年,全县 捞 万亩小麦,总产万吨, 靡 平均亩产公斤,连续 8 医年超千斤,连续 XX 年 主 增产丰收。

 (二)蔬菜 聊 瓜果生产情况

  xx 察 县蔬菜瓜果品种主要包 句 括西兰花、水果黄瓜、 晨 樱桃番茄、苦瓜、丝瓜 菱 、芥蓝、胡萝卜、白萝 腋 卜、白菜、西瓜、甜瓜 螺 等。XX 年,全县蔬菜 大 生产总面积万亩,总产 佣 量万公斤,总产值 24 菌 4405 万元。其中:

 舒 露地菜万亩,产量万公 拯 斤;温室面积万亩,产 焰 量 25190 万公斤; 蔗 大中棚蔬菜面积万亩, 氖 产量 5800 万公斤; 壹 小拱棚万亩、产量 46 原 30 万公斤 26 万亩。

 查

 露地菜 XX 年平均产量 又 为 4200 公斤/亩, 挟 XX 年平均产量 470 鹏0 公斤/亩,每亩增产 宰 500 公斤。其中:付 豪 井、周营、纸店、留福 酪 四乡镇大棚西瓜种植面 诽 积近 4 万亩,平均亩产 比 达 5000公斤。

 (三 猾 )槐山药生产情况

  淋 XX 年,xx 县槐山药 慕 种植面积 XX0 亩,种 胁 植区域涵盖北城、东城 鳃 、白集、新安集、纸店 楚 、莲池、范营等 7 个乡 欣 镇(办事处),以 xx 镐 北城为中心,辐射带动 拘 周口、淮阳、西华、郸 玻 城等县市种植槐山药面 弊 积达 30000 亩。正 项 常年份平均亩产 600 邯 0 公斤,槐山药生产已 崇 成为当地农民农业生产 率 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 帐 四)高粱生产情况

  腥 以 xx 县久酒中梁农业 啥 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 职 XX 年我县开始发展高 汛 粱种植。XX 年,该公 坡 司在 xx 县及周边市、 游 县种植酿酒高粱 12 万 来 余亩,平均亩产 750 梅 公斤,建立了国内最大 孤 的优质酿酒高粱生产基 悦 地,其中在周营、赵德 迅 营等乡镇的 11 个行政 缓 村流转土地 20900 形 多亩,进行生态酿酒粮 沾 食(高梁、小麦)生产 萄 (种植)基地建设,并 掉 在周营乡建设一个与项 吞 目相配套的占地 300 异 亩、建筑面积 4 万平方 萝 米的具有凉晒硬化场地 蚌 ,库房,职工生活服务 豆 设施和分筛、烘干、脱 诊 壳清理、灭菌、包装等 朵 多个车间的加工基地, 稚 与贵州茅台集团、台湾 哗 金门高粱酒厂、泸州老 靡 窖等酿酒企业建立了

 稳 掖 定的供应关系,年提供 桔 酿酒高粱 1XX 多吨。

 梢

 (五)新型农业生产经 件 营主体发展情况

  截 剔 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 基 面积 30 万亩。全县在 逆 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 够 民专业合作社达 113 喇 3 家,其中,市级示范 墙合作社 26 家,省级示 衷 范合作社 5 家,国家级 痢 示范社 4 家。在民政部 支 门注册的专业协会 6 个 毋 。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 豆 达46 亿元,合作社成 已 员 14 万户,行业及生 诣 产经营范围涉及畜禽养 拷 殖、蔬菜、林果、粮食 宣 、秸秆利用、中药材、 怪 农机、沼气服务等多个 铁 门类。在新型农业生产 栽 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 讯 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估 。

  1、周口金丝猴 求 乳品农业产业化集群、 鼠 周口永欣生猪农业产业 停 化集群被省政府命名为 馒 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集 溢 群,成功开发了一大批 怀 以优质面粉、糖制品、 促 豆制品、面制品、肉制 忆 品、油制品、饮料制品 至 等为主的广受市场欢迎 惋 的农产品,并逐步建成 珠 了“生产与销售相连接 壳 、本地与外地相沟通、 决 国内与国际市场相接轨 畜 ”的农产品大流通格局 天 ,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 苞 、高效、安全、生态名 酒 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截

 2、付井镇郭岗村是 微 xx 县 177 个重点贫 糙 困村之一。XX年,该 陌 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到 浇 户增收试点村,经村民 鹊 民主评议,将大棚蔬菜 盛 种植作为该村的支柱产 侨 业。截至目前,该村塑 摸 料大棚发展到 800 余 闭 座,占地面积 600 亩 距 ,年可实现纯收入 70 章 0 万元左右。

 3、 陆 北城以种植槐山药为主 缴 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 3 鸿 8 家,合作社种植面积 溜 1XX 亩。

  4、北 行 杨集乡林寨行政村在村 贞 支书林峰的带领下,村 琅 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 饲 了 xx 县林家富种植专 樱 业合作社,对林寨行政 孺 村的耕地实行了整村流 客 转,以发展优质小麦、 笛 优质玉米规模种植为主 醒 ,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绝 。

  5、xx 县瑞丰 若 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乃 在石槽集肖营行政村流 狐 转土地 521 亩,建成 缘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伍 同时,通过招商引资, 菩 吸引山东金乡客商投资 蜒 100 多万元建成了辣 淤 椒加工厂及冷库。

  狄 6、周口市雪荣面粉有 肄 限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 硝 业化龙头企业,在北城 希 、石槽集乡流转土地 1 胀 XX 亩,建立了优质粮 渺食生产基地。

 (六)特 暴 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 霍 规模

  积极引导、强 示 化服务,全县形成了一 冶 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 洋 产业。一是以优质强筋 贞 小麦、油料作物、棉花 舀 生产为主的粮棉油产业 诺 。二是优质马铃薯、棚 甫 菜、槐山药、西瓜生产 骏 为主的蔬菜瓜果产业。

 寅 三是以白术、白芍、薄 赵 荷、桔梗、牡丹、凤仙 忙 透骨草等为主的中药材 奠 产业。

 二、现代农业发 本 展的做法和成效 (一) 砍 抓规模化,夯实现代农 噪 业发展基础

  坚持把 戳 结构优化、规模经营作 踢 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 反

 要求,统筹规划,科学 僳 布局,全力推动农业和 忠 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毡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 辐 时,按照规模化生产、 讶特色化发展、区域化布 莎 局的思路,调整优化种 害 养结构,突出抓好了东 税 部酒用高粱种植、奶牛 房 养殖、牛奶、大豆深加 矾工,中部的订单优质小 腊 麦和小麦良种繁育,西 耕 北部的槐山药种植和南 重 部的三粉、三辣优势产 许 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 聪优势特色产业。

 (二) 帚 抓产业化,提高现代农 皱 业综合效益

  坚持用 咬 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 邑 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 言化经营,强龙头、建基 舌 地、构载体,增强了现 栋 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袜 。以金丝猴为主的牛奶 褐 、玉米、大豆深加工产 氧业链;以雪荣面粉、掌 膛 柜食品等为主的面粉生 拈 产产业链;以三闸纺织 楚 、振东纺织为主的棉花 枚 精深加工产业链;以秋 烟 迪糖业为主的科技产业 科 链。目前,全县市级以 蛋 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宇 34 家,其中省级 6 家 仗 ,带动了近 50%的基 柄 地和 8 万农户走上了产 援 业化经营之路,农民户 斜 均增收近 XX 元。

 (三 摹 )抓标准化,增强农产 骇 品市场竞争能力

  坚 窝 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 早 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 铱 点,不断转变农业增长 元 方式,加快“三个体系 蒸 ”建设,有力促进了农 阵 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双提 卖 高。一是抓好农产品质 战 量检测体系建设。突出 支 抓好产地环境治理、生 眩 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 秋 量检测三个重点环节, 冶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 蓖 运作

 等方式,坚持定期 主 到生产基地、批发市场 麦 、大中型超市进行抽检 寨 ,并配备专业检测人员 控 ,初步构建起了从生产 身 基地到流通市场比较完 农 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 襟 系。二是抓好农产品质 胶 量标准体系建设。使农 菜 业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纳 啃 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

 挎 目前,目前,全县已认 严 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 皱 食品基地 25 万余亩, 锣 认证无公害食品 18 个 踊 、绿色食品 3 个,涉及 待 小麦、高梁、蔬菜、水 哉 果、水产养殖、冰糖、 啡 面粉等产业。XX 年, 陇 全县新增无公害农产品 觉 基地 4 个、产品 4 个、 汪 绿色食品基地 1 个、省 址 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 郁基地 1 个,获得省级“ 苔 放心菜示范单位”1 个 填 。三是抓好农产品监督 创 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对 遭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 砍 检查,深入开展了农产 猖 品专项整治和放心农资 咏 下乡进村活动,并对农 茂 资市场定期专项整治, 衔 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 蹲 利益。XX 年,我县被 猩 省农业厅表彰为全省农 陶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先进 括 县。

 (四)抓投入,为 敲 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成

 xx 县编制了《x 伴 x 县高标准粮田百千万 垣 工程建设规划(XX- 呜 2020)》,计划到 今 2020 年,在全县范 滇 围内建成 40 个万亩方 莫 、188 个千亩方、4 奔 23 个百亩方,集中打 种 造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 珊 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

 粟 XX 年共实施 14 个项 折 目,建设面积万亩,涉 烛 农建设资金(项目)投 契 入亿元。XX 年共实施 后 5个项目,建设面积万 桑 亩,涉农建设资金(项 织 目)投入亿元。

 XX 年 瞩 ,计划建设 6 个万亩方 碎 ,建设面积万亩,建设 裁 资金(项目)投入亿元 仓 。通过项目建设,改善 养 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 栅况,提高了耕地综合生 然 产能力。同时,大力实 坝 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 鹤 程,XX 年,通过农村 烙 劳动力阳光工程项目实 杉 施,培训新型农民 25 涌 10 人,涉及合作社负 悍 责人、种粮大户、农业 杠 生产技术骨干、农村经 得 营管理人员等,全县农 及 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 疏 。

 (五)抓土地流转, 甜 增加规模效益

  XX 代 年 4 月,县委、县政府 危 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 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绩 转的实施意见》(沈政 曾 [XX]28 号),明 稽 确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指 评 导思想、目标任务、基 弛 本原则和推进措施,县 箍 财政每年安排 500 万 长 元作为农村土地流转专 辫 项资金,用于鼓励农村 娥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牌 对于当年一次性连片规 拭 模流转土地面积达到 1 艺 00 亩、有书面流转合 唉 同且流转期限在 5 年以 体 上的,一次给予规模经 蹄 营主体(流入户)1 万 捕元的奖励。以 100 亩 紧 为起点,每增加 100 三 亩,县财政奖励资金增 秤 加 1 万元。截至 XX 年 遏 ,全县共发放土地流转 芭 奖补资金 580 万元。

 郁 XX 年,县政府又下发 仪 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土 脂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 灶 模经营加强新型农业经 耿 营体系建设的意见》( 踊 沈政[XX]21 号) 辛 ,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流 漓 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序 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 奠 设的扶持力度,土地流 是 转奖补资金列入县财政 纶 预算安排,主要用于解 操 决集中连

 片流转土地 1 瓣 00 亩以上、流转期限 啤 5 年以上的流转大户区 耳域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禁 建设。

 三、现代农业发 吩 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 儒 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 姓 现代农业有了较快的发 栈 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尿 ,但总体上仍处于传统 宇 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 甄 段,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扭 ,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 好 题。

 (一)主要矛盾

 副

 一是农户超小规模经 眉 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 芥 产之间的矛盾;二是农 终 民的恋土情结与土地规 逻 模经营的矛盾;三是分 囚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 昭 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 拌 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 怨 。

 (二)存在问题

  琼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侄 ,防灾减灾能力不强。

 洁 水利化程度不高,高产 愉 稳产农田建设比例相对 困 较小,耕地质量和产出 掳 率低,防灾减灾能力不 匣 强,机械化水平较低, 筑 农产品交易、仓储、物 猿 流等设施不全,滞后于 交 生产发展。

  二是结 灶 构调整速度缓慢,农业 顾 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长 顷期沿袭了传统的种养模 哪 式,地方特有资源没有 脓 得到很好挖掘,分散、 臆 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 中 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歉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铬 ,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 汛 能力弱,只凭本地市场 譬 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项 沟 目,经济效益偏低。

 喳

 三是群众文化素质偏 羌 低,现代农业发展认识 猪 不足。部

 分农民文化水 暴 平不高,接受现代农业 券 生产技术水平的能力弱 埔 ,对新兴产业持观望态 刚 度,不想发展、不敢发 酬 展、盲目发展的现象不 咒 同程度存在。农村青壮 逸 年劳动力相对缺乏,农 姻 村农业劳动力不足。

 械

 四是缺乏产品价格保 志 护体系,农民承担较大 撑 的市场风险。当地的农 弧 特产品(如:槐山药、 浆 中药材等)由于缺乏价 天格保护体系,随行就市 训 ,市场价格波动大,价 涣 好之年增产增收,价廉 蛔 之年丰收不增收,挫伤 牲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箍

 五是农产品产销大 乘 户少,利益联结机制不 钧 紧。农产品加工企业数 野 量不多,受生产设备简 斥 陋、技术落后等因素的 劲影响,总体规模和吞吐 桑 量小,品种单一、质量 纯 不稳定、包装不标准, 炕 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有限 惟 。同时,受市场影响, 臻企业与农民的订单诚信 榷 度不高,缺乏利益联结 宾 机制,生产与销售脱节 锭 。

  六是资金投入不 涕 足,推广体系建设滞后 抑 。由于财政困难,无更 隅 多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 惟 和办公经费投入,公益 忻 性服务体系运行举步维 抱 艰,办公条件落后,农 蜕 业技术推广手段单一, 傅 且单项技术多、集成配 侩 套少,成果转化率低, 粟 造成农业技术存在着技 伴 术棚架问题。

  七是 朽 扶持政策尚不...

篇三:县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东良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调 研 报 告

  东良乡政府乡长肖五星 为了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改革的精神, 按照县大讨论活动推进方案安排部署和县领导要求, 近期我们利用半个月时间, 深入各村及部分合作社, 通过现场走访、 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对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东良乡 是一个农业大乡 ,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有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是我乡 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件带有方向性、 全局性的大事, 对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 现代农业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标志, 一个地区产业化发展水平越高, 现代农业发展就越快。

 新形势下, 农业改革对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营机制。

 新形势下,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围绕农业改革要求, 树立以下理念。

 一是树立大产业理念。

 城乡 生产要素相互流动, 农业功能不断拓展, 各业形成交融发展格局, 这就要求必须把农业产业置于整个产业系统发展之中, 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基础和效益功能, 拓展到生态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二是树立一体化理念。

 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 大力提高农民的

 组织化程度, 以利于延伸拓宽农民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纵向上使农民能够参与产业的产前、 产中、 产后各个链条, 横向上使农民能够参与一、 二、 三各个产业领域。

 三是树立特色型、质量型发展理念。

 用超越的眼光、 发展的眼光探索、 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律, 走特色型、 质量型产业发展路子, 发展无公害产品、 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培育做大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四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挖掘和保护传统农业的生态功能,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提升改造, 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解决“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突出矛盾。

 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目前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规模化、 标准化、 集约化的要求, 成为制约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小生产” 与“大市场” 矛盾的焦点在于土地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 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集合起来; 另一方面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健全流转市场, 通过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模式, 在群众依法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有偿流转, 实现土地的规模集约经营。

 (三)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探索建立新的农企互动机制。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主体力量。

 在建设新农村、 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 二者不能孤立发展, 应按照城乡 统筹、 产业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同时, 积极探索土地合作、 利益联结、 社会化的村企合作机制。

 二、 我乡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

 以粮食种植为主, 五大特色产业为辅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了畜禽养殖、 金银花, 核桃, 莲藕, 绿色无公害小麦等五大特色产业。

 一是畜禽养殖产业。

 已初步形成大市口生猪生产基地、 干言山生态养鸡基地、 安中养鸡基地等分布格局。生猪存栏达到六万头, 生鸡存栏达到十万只。

 二是金银花种植业。目前, 全乡 金银花种植达到六千亩, 每年给农民增加两千多万元收入。

 三是核桃种植, 仅周村一个合作社核桃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五百多亩, 全乡 达到了两千亩, 亩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四是莲藕种植, 以泽畔莲藕合作社为中心带动邻村莲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已形成了品牌效应, 亩均收入也达到了万元以上。

 五是以金田源合作社为中心发展了万亩以上的绿色环保农业, 该合作社已成为全国示范合作社。

 (二)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初步发展。

 全乡 注册合作社 140家, 真正发挥作用的有 16 家, 其中周村核桃合作社已打进了石家庄高端市场, 每斤卖到了 35 元, 带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泽畔莲藕通过品牌效应也给农户大幅度提高了 收益, 每斤卖到10 元钱。

 金田源的绿色小麦每斤比其他小麦提高了 2 角钱, 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

 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共流转土地 7 千多亩, 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增加了农民收入, 也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 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全乡 普遍推广。

 (三)

 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 乡 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成立农业改革领导小组的同时, 还在转变干部思想, 帮助农业大户开阔发展思路方面做了 大量工作。

 主动邀请各涉农部门上门指导, 协调涉农部门根据各自实际积极支持配合, 认真落实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从 2012 年起, 共争取涉农项目

 资金 7 千多万元, 土管局整治土地 4 千亩, 水利局节水灌溉 3 千亩, 农业局水肥一体化 5 千亩, 并及时兑付了各类农业补贴, 减轻了农民负担。

 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培养技术能手和农业科技示范户, 部分农民成了有市场意识、 有生产技能、 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生产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三、 我乡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逐步推进, 我乡 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农业规模化、 标准化经营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家庭承包经营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一面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矛盾; 农民的恋乡 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 城乡 二元化影响农民整户进城难与土地流转的矛盾;土地增值预期与土地流转的矛盾。

 如何通过对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是缺乏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基本没有农业现代化企业, 金田源合作社的石磨面技术含量也不高, 没有市场营销经验, 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 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

 所有农业企业还处于农业生产初级阶段, 没有向二、 三产业延伸, 普遍规模不大, 不利于我乡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

 同时, 农业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制约因素。

 三是农产品优质化水平不高。

 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仍然较低, 大而不优、 优而不大的问题比较突出, 缺乏市场营销观念。金银花规模大而散, 缺乏同统一管理, 没有技术含量, 品质低,

 受市场影响大, 储存保鲜能力有限致使增值空间小, 核桃、 小米等几个合作社都缺乏科技投入, 产品特色不明显。

 又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 产品打不开市场, 影响了规模化经营。,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滞后, 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在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组织开展绿色食品、 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和省级无公害基地认证方面的工作还不够扎实, 致使优质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育滞后。

 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属于没有产权关系的自我服务性团体, 市场策略、 管理水平适应不了形势的变化, 利益和运行机制不规范, 抗风险能力低,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大多数合作社其实是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不是合作互助组织。

 农民对合作社的作用和模式还不太了解, 入社积极性不高, 缺乏各种合作社的管理人才, 还没有合作社能把农民大规模的组织起来搞规模化经营。

 同时也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和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 农户难以分享产业化带来的增值。

 五是农民科技培训力量不足。

 农民就业技能贫乏, 往二、 三产业转移数量少, 影响土地流转, 现代农业经营知识更少, 农民接受培训的机会也相应较少。

 缺乏培训设备, 农民科技培训仍然以举办培训班、 田间地头授课为主要形式。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设备还没有普及, 特别是村级没有固定的技术培训场所, 大范围开展声像教育困难很大, 使科技培训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 乡 政府聘请的部分专家由于时间匆忙, 准备不充分,讲课千篇一律, 和当地实际联系不密切、 指导性不强, 使农民操作起来很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无序培训, 浪费了培训资源。

 四、 促进我乡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 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我乡 农业产业化正处于改

 革的起步期, 因此, 必须创新发展模式, 全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

 (一)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方向, 以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规模经营, 发展组织、 调整结构、 合理规划, 突出特色,引进龙头、 建设基地, 科技引导、 强化培训” 的思路, 通过市场引导、 龙头带动、 合作共赢、 政府服务, 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准入能力、 合作组织能力、 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 推动我乡 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 显著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 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精心培育一批优质、 高效、 安全、 生态名牌产品; 按市场化原则创新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强化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撑, 创造农业产业化领域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发展环境.

 (二)

 推动合作社发展, 促进规模化经营。

 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业或优势产品为基础, 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按照“规划引导, 农民自愿, 差别发展, 政策激励” 的原则, 加快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大力开展农民引导性培训、 技能培训、 自主创业能力培训, 促进企业与村集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共赢。

 加快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促进土地、人力资源合理流转, 推动农业规模化、 集约化经营。

 针对东良乡实际情况, 探索推广以下几种合作社模式:

 一是由社员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发展成比较规范的合作制农场, 以公司化的方式经营,

 可延长产业链。

 二是合作社负责提供生产中的统一服务, 各家负责自家的田间管理, 可解决统购统销和机械服务。

 三是合作社部分人负责管理, 其他成员按入股的土地分红, 可解决规模化经营和保障入股农户的土地收益。

 四是合作社把土地流转给大户或公司经营, 收取租金按股份红, 这种方式可保障双方利益并能增加土地。

 五是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与公司企业联营, 可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引进技术和资金问题。

 有利于建立现代农业, 提高收入。

 六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公司提供特殊产品, 种植技术, 管理服务, 产品回收等, 合作社作为桥梁协调双方利益。

 (三)

 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 扶持培大当地企业。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 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 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一是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 引导扶持乡 外具有市场运作能力强和自律性强的大型企业进入农业领域。

 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合作等模式, 与广大农民之间结成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创造条件, 集约发展。

 引导同行业企业通过兼并、 合股、 合作等方式, 实行资金联合、 技术联合、 品牌整合, 建设行业龙头企业。

 二是企业必须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 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 铺摊子。使龙头企业向大(带动面大)、 高(技术含量高)、 长(产业链条长)的层次发展。

 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 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 以市场引导生产, 以流通带动生产。

 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 实行定点培植、 重点引进, 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四)

 加强科技创新, 强化技术培训。

 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以提高农业科

 技创新能力、 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引进、 开发和推广。

 从科技院校聘请专家,为全乡 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

 发挥乡 土人才、 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优势, 给予各专业村种植、 养殖大户技术指导补助, 促使其带动周围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乡 政府建立农业服务科技信息中心, 为全乡农业发展提供思想理论支撑, 农业发展方向预测, 土地流转信息,科技先进技术信息, 农产品市场信息, 先进的农业企业管理经验,农产品营销策略等等, 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搞好全方位服务。

推荐访问:县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