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6篇

时间:2022-11-11 08: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6篇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 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关系研究◇黄邦姬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森林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必须要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6篇

篇一: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

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关系研究◇黄邦姬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森林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必须要保持各方面相协调发展, 合理地保护与开发森林资源, 才能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森林资源 森林保护 生态旅游  森林旅游业是生态旅游的主体, 作为生态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 旅游在林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在每年外出旅游人数中, 有 50%以上的人们到大森林中去旅游, 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森林旅游业前景十分看好,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是保护与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 、开展生态旅游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1.增加经费投入, 加大保护力度。

 森林旅游是我国生态旅游的主体之一, 为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 国家建立了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的森林保护体系。截至 2008年底, 全国共建立各级森林公园 2277处, 总经营面积 1629.83万公顷。基本形成了国家、省级和县级相结合的森林自然保护区体系。但由于我国建设森林自然保护区起步较晚, 大多数森林自然保护区面临着投入不足、经费缺乏的问题。

 开展生态旅游可以增加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收入, 加大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 促进森林自然保护区不断完善和发展。例如 2008年, 辽宁省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 直接收入 5.9亿元。2.开展环保教育,提高保护意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对地方群众和游客开展生物多样性、环境教育。旅游者通过生态旅游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其求知、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 还要学到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知识。同时, 旅游者通过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中的生态旅游活动,会被大自然的美与伟大所感染, 陶洽并激发出其“热爱大自然、保扩大自然”的思想。森林自然保护可以开展恢复生态的旅游活动, 如让游客参加植树、清理侵入物种、治理水土流失等环保活动, 旅游者会因为参与环保工作而感到自豪,并产生一种成就感。开展森林生态旅游, 进一步唤起人们热爱森林,保护环境意识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责任。3.促进经济发展, 开展有效保护工作。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显示出其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的巨大功能。不少地方依托林区兴办各类山庄、景点和众多“农家乐”, 直接或间接创造了各种就业机会, 使不少林区的农民群众摆脱了贫困。同时, 通过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旅游, 使不少边远地区交通、运输、商贸、电信、餐饮、娱乐等行业得到发展, 并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完善城市文化配套设施的重点工程来建设, 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 有力推动了当地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地方村民通过参与生态旅游活动而直接受益, 提高了地方村民的自然保护意识, 支持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工作。   二 、保护森林资源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开发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把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只有保护好森林资源,才能有利于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对森林资源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干扰,如超负荷的游客量会使森林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森林覆盖率下降, 物种减少,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事业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没有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但是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高度敏感性、人为破坏性以及森林生态旅游是一个融观光型、参与型、休闲型旅游于一体的高雅娱乐方式,所以要求森林资源要具有高度的保护性。   三 、保护与合理开发森林资源, 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开发和保护相协调。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是相对于开发而言的, 开发与保护的原则是开发应服从保护, 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要使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就必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使原有资源得到妥善保护, 开发才能得到持续、收益才能得到持久。开发取得的收益反过来又可促进保护工作。但是, 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应拥有绝对否决权。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促进森林自然生态的保护为宗旨, 各森林生态旅游区应建立在当地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 由小组牵头, 自然保护区、生态科研机构、环保部门、旅游主管部门等多家机构合作, 实验性地组织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通过试点, 摸索再逐步推广。2.开发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生态旅游吸引游客的最大亮点是, 旅游景观、景点的自然形态和野趣。所以, 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与整个生态区的环境相协调, 这样既有利于突出各旅游资源的特色, 又可以构成集聚旅游资源的整体美, 使游客观后感到舒适、自然。为此, 要制定完备的生态旅游开发规划, 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后, 建立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 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盲目开发。尽力做到不破坏自然景观, 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物种生存和繁衍, 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完整。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生态旅游在保护的前提下,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资源与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 并产生综合效益。森林旅游资源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为基地, 丰富的人文资源为灵魂, 多样性组合为特点, 是森林与人文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相互结合而构成的。森林生态旅游为旅游者提供积极的体验, 同时作到了环境上适宜、经济上可靠、社会文化上可以接受。森林生态旅游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 创造持续就业的机会,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结合与持续发展, 实现开发商、游客、地方和居民共同分享利益,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资源利用方式。4.加强生态旅游立法与科学管理。由于生态旅游区涉及生态系统脆弱敏感地区, 因此要加强立法与科学管理。在现有的森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立法的基础之上, 迫切需要建立有关开发和生态旅游监管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旅游区的开发管理上, 应加强开发的审批管理和环境监管, 避免开发的无序状态。

 要避免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做好科学管理是关键, 而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因此, 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综上所述, 保护森林资源不仅保存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同时又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优越的旅游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不仅有利于保护森林, 同时促进了整个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合理地保护与开发森林资源, 才能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穆宪菊.中国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 粟维斌.森林生态旅游环境[ 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3] 马妍.浅谈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 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10(8).253经济论丛

篇二: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

森林公园建设调研报告 发挥资源优势创 新 新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黄河 故 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 - - -对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 建 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黄河故 道 道地质森林公园是我市重要 的 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将其 潜 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 的 的产业优势,促进经济文化 旅 旅游强市建设是摆在我们面 前 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日, 市 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市旅游局 和 和先锋路街道办事处就如何 加 加快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 建 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建 设 设地质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 、 、总体思路、目标定位、保 障 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 思 思考,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 ,供参阅。

 一、黄河故道 地 地质森林公园保护开发现状

  据历史记载,我市境内的 黄 黄河故道为秦汉时期黄河河 道道,现经 8 个乡镇办事处, 长 长约 70 公里,面积约 13 万 万亩。其中,先锋路街道办 事 事处辖内的黄河故道地质森 林 林公园是目前原始风貌保存 最 最完好的黄河故道,占地面 积 积近亩,公园内沙丘起伏, 蔚 蔚为壮观,明清时期栽植的 1 10000 余株古椹树,郁 郁 郁葱葱,多种灌木类野生植 物 物杂生其间,黄河故道下面 蕴 蕴藏着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 , ,是名副其实的“秦汉古河 道 道,明清椹果园”,是春季 踏 踏青、夏季采摘避暑、秋季 登 登高、冬季寻古访幽的良好 去 去处,具备开发为生态休闲 旅 旅游精品景区的

 基础条件。

 经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黄 河 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得到了 有 有效保护和初步开发,取得 了 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启 动 动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的 旅 旅游精品景区,潜在的资源 优 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 产 产力。

 从管理体制上看。

 临 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 土 土地为郭堤村集体所有,土 地 地和椹树由村民承包经营。

 通 通过招商引资,由台商进行 投 投资开发,后因台商资金不 足 足等原因,开发未能继续。

 古 古黄河开发公司接管临清黄 河 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该公 司 司系民营企业,为了便于统 一 一开发,从开始着手土地、 椹 椹树承包经营权的接收。目 前 前,已初步形成了所有权与 经 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体制。但 客 客观上讲,“政府主导、市 场 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 与 与”的市场化体制还未真正 建 建立,存在产权、经营权多 头 头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 题 题。从产权上看,园内土地 、 、椹树产权属村集体,而基 础 础设施产权却一部分属先锋 路路办事处,一部分属古黄河 公 公司;从经营权上看,公园 经 经营权属古黄河开发公司, 但 但园内土地、椹树的承包经 营 营权却属村民。这种多头所 有 有、多头管理的体制在一定 程 程度上制约了公园的发展。

 从规划编制上看。规划是建 设 设的基础,今年 4 月初,邀 请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陈 国 国忠院长对临清黄河故道地 质 质森林公园进行了资源考察 , ,拟委托编制《黄河故道地 质 质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规 划 划编制是今后招商引资、开 发 发建设的重

 要保障,这项工 作 作进展较慢,规划编制工作 还 还没有真正开始,必须集中 精 精力,抓紧抓实,加快推进 。

 。

 从基础建设上看。市委 、 、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故道 地 地质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 设 设,在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 关 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黄河故 道 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浓厚 氛 氛围。先锋路办事处和古黄 河 河开发公司投资近 300 万 元 元进行了初步开发建设,开 展 展了古树保护、水渠开挖、 沙 沙地保护等工作。前段时间 , ,先锋办事处会同交通、建 设 设、水利等部门开展了园外 旅 旅游公路、园内水渠引水工 程 程、停车场、园内游步道、 游 游客服务中心、园内滑沙、 戏 戏沙、亲水等娱乐项目基础 设 设施建设等工作。经过积极 努 努力,前期必要的基础设施 已 已基本建立,但这种建设是 最 最基础的,是低层次的,与 打 打造休闲旅游精品景区的建 设 设标准还相差甚远。

 从市 场 场营销上看。包装推出了郭 堤 堤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旅 游 游招商项目,通过参加深圳 文 文博会、烟台旅游北交会等 旅旅游投资洽谈会、网络招商 等 等多种形式开展了项目推介 。

 。先后邀请了国家科技部创 意 意研究院文丰院长等专家、 港 港中旅等旅游投资机构以及 数 数十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前来 实 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为尽 快 快启动该旅游项目,近期举 办 办了“首届黄河故道地质森 林 林公园椹果文化采摘节”, 与 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合作, 联 联合举办了“采摘节”开幕 式 式和文艺演出,采摘节期间 约约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中 国 国旅游报、大众日报、山东 电 电视

 台等 40 多家新闻媒体 进 进行了报道。通过宣传推介 , ,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 园 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明 显 显提高。但这种知名度和影 响 响力还不够广泛深远,抓好 市 市场宣传营销仍是今后的工 作 作重点。

 二、黄河故道地 质 质森林公园建设的总体思路 和 和目标定位 临清黄河故道 地 地质森林公园建设是当前和 今 今后一段时期临清发展旅游 产 产业的重点项目,是建设经 济 济文化旅游强市的重点工程 和 和重要突破口。

 总体思路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 照 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企 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 则 则,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发 展 展理念,加大招商力度,拓 宽 宽融资渠道,整合相关资源 , ,理顺体制机制,努力实现 景 景区建设管理运营的新突破 , ,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 产 产业优势。

 目标定位。力 争 争到,将黄河故道地质森林 公 公园建设成为占地面积 30 0 00 亩,集休闲度假、田园 采 采摘、温泉养生、沙地健身 、 、特色竞赛、农家体验等为 一 一体的多功能的国家 aaa a 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山 东 东、河北、北京、天津、河 南 南、山西等区域内“老百姓 的 的度假天堂”、“自驾游的 快 快乐营地”,年接待游客实 现 现 1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 入 入达到万元。

 三、黄河故 道 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保障 措 措施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 新 新。一是旅游管理体制创新 。

 。针对旅游资源条块分割、 多 多头管理、制约发展的现状 , ,成立专门

 的市旅游管理委 员 员会,委员会在市旅游局下 设 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地质 、 、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保 护 护开发建设的管理,形成统 一 一、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 , ,以便于推进黄河故道地质 森 森林公园和全市旅游资源的 保 保护开发和利用。二是景区 开 开发机制创新。以公园旅游 资 资产或经营权出租费用为资 本 本设立旅游开发公司,以公 司 司为融资、合作平台,采取 合 合资、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开 发 发机制。三是景区运营机制 创 创新。积极引进专业旅游管 理 理机构,以联营、出租、托 管 管等多种形式进行景区的管 理 理、营销,走政府与企业协 作 作,智本与资源结合,企业 管 管理与市场开发一体的路子 。

 。

 坚持多元化的建设投入 。

 。旅游是高投入、高回报的 产 产业。近几年,临清黄河故 道 道地质森林公园坚持分期投 入 入、逐步推进的方式,有了 一 一定的基础,但要建设为功 能 能齐全、设施完备、有强烈 吸 吸引力的精品景区,还必须 要 要毫不动摇地加大投资力度 。

 。一是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 资 资。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 两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主 要 要用于规划的编制、项目手 续 续的申办和交通、水、电、 环 环境治理等必要的基础设施 建 建设。完善的手续和必要的 基 基础设施,会极大的增加项 目 目对投资商的吸引力。二是 加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像抓工 业 业项目招商一样抓好旅游项 目 目招商,想方设法大力引进 有 有实力的旅游投资商,进行 战 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景区 功 功能,提升景区档次。三是 认认真研究国家有关政策,抢 抓 抓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向 上 上级

 争取无偿资金和长期低 息 息优惠贷款。四是鼓励引导 本 本地企业、社会资金投向公 园 园开发项目,动员各界人士 尝 尝试采用“认领古树”等办 法 法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坚 持 持突出自身特色。特色是旅 游 游景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临 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 建 建设应突出“四个特色”, 打 打响“四个品牌”。一是突 出 出“沙漠”特色,打响“秦 汉 汉沙漠古河道”品牌。临清 黄 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与周 边 边的黄河故道相比,最大的 特 特色是完整保存了起伏的沙 丘 丘,连绵起伏的沙丘使人仿 佛 佛置身“沙漠”之中,面积 之 之大,保存之好为周边数百 公 公里所罕见。因此,无论是 在 在编制《黄河故道地质森林 公 公园景区规划》时,还是在 项 项目建设中,都要突出这一 特 特色,从而实现与同类旅游 产 产品的差异化。项目建设要 体 体现“亲近自然、放飞心灵 ” ”的主题,开设沙漠观光、 沙 沙地排球、沙地足疗、滑沙 、 、嬉沙等项目。二是突出“ 休 休闲养生”特色,打响“明 清 清颐寿椹果园”品牌。当前 , ,旅游业已由原来单纯的观 光 光型旅游发展到以休闲养生 为 为主的旅游。因此,项目开 发发要大打休闲牌、养生牌。

 开 开展“椹树祈寿”活动,大 力 力宣传“百年椹果”的养生 作 作用,使“要养生、食椹果 ” ”的观念深入人心。在项目 建 建设内容上,也要突出休闲 、 、养生特色。如温泉开发、 度 度假区建设等。以不破坏景 区 区内生态环境为前提,在现 在 在的公园边缘区域建设与公 园 园风貌和谐、特色明显的度 假 假区和室内温泉洗浴设施, 同 同时也可在适当地段开发露 天

 天温泉,营造一种在软软沙 土 土地、郁郁椹林中享受温泉 养 养生的环境。三是突出“群 众 众”特色,打响“咱老百姓 洗 洗得起的温泉”品牌。温泉 和 和度假区建设既要有高端产 品 品,同时,更要走平民化道 路 路,以“让老百姓消费得起 的 的温泉”为市场定位来实施 项 项目开发建设。四是突出“ 文 文化”特色,打响“名人” 品 品牌。在挖掘文化附加值上 下 下功夫,提升景区内涵,这 也也是投入少、回报高的有效 手 手段。临清人杰地灵,名人 辈 辈出,有明代文学家谢榛, 抗 抗日名将张自忠,国学大师 季 季羡林等。临清还是著名的 京 京剧之乡、书画之乡、山东 快 快书的发源地,与临清有渊 源 源的名人甚多。要充分挖掘 、 、利用名人效应,把名人文 化 化与百年椹树有机结合起来 , ,从而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 合 合,丰富旅游的内涵,起到 以 以文化促旅游的作用,增加 对 对游客的吸引力。

 坚持做 好 好市场营销。目前临清黄河 故 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还 还不高,今后在景区建设的 同 同时,要加大促销力度,加 强 强区域合作。一是继续举办 大 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活动,如 “ “椹果文化采摘节”、“山 东 东沙地足球年赛”等等,邀 请 请专家、领导、媒体、演艺 等 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提高 知 知名度,聚集人气。二是坚 持 持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 的 的原则,设计景区宣传口号 , ,树立旅游品牌。三是加强 区 区域合作,扩大客源市场。

 目目前聊城、冠县、高唐、夏 津 津都在做黄河故道、温泉旅 游 游项目,特别是冠县、夏津 的 的景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 度 度,各地

 的资源尽管类似, 但 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优 势 势,要与这些市、县加强合 作 作,形成同类资源的多元产 品 品,形成合力,努力打造国 内 内著名的鲁西黄河故道旅游 线 线、鲁西温泉旅游线。

 做 好 好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旅 游 游产业关联度非常高,要发 挥 挥景区的带动作用,转移劳 动 动力就业,增加收入,为老 百 百姓带来实惠。一是开发农 家 家乐旅游,黄河故道地质森 林 林公园景区位于村落间,借 助 助景区的人气,促进农家餐 馆 馆、农家旅店等建设。二是 做 做好椹果、农副产品等的深 度 度加工,生产特色旅游商品 。

 。三是在节庆活动期间或在 固 固定位置,组织农产品的展 示 示和销售,拓宽农产品的销 售 售市场,优化产业结构。

篇三: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

位 代 码 :

 1 0 3 8 9学

 号 :

 3 1 1 0 2 0 3 3福 建 农 林 大 学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森林 文化 旅游 资 源开 发 与 利 用 研 究― 以 福 建 三 元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为 例专 业 类 别 :

 农 业 推 广 硕 士专 业 领 域 :

 林1业研 究 方 向 :

 森林 生 态 旅 游研 究 生 :

 张 健指 导 教 师 :

 洪 伟 教 授完 成 时 间 : 二

 0 ― 四 年 十 月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c o d e :D e g r e e

 o f

 s e c r e t s :U n i t

 C o d e : 1 0 3 8 9S t u d e n t

 n u m b e r : 3 1 1 0 2 0 3 3P r o f e s s i o n a l M a s t e r

 T h e s i s

 o f

 F u j i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y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C u l t u r e

 a n d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i n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S a n y u a n

 N a t i o n a l

 F o r e s t

 P a r k

 i n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a s

 e x a m p l eS u b j e c t

 c a t e g o r y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E x t e n s i o n

 M a s t e rS u b j e c t

 f i e l d :

 F o r e s t r yR e s e a r c h

 a r e a :

 F o r e s t

 e c o - t o u r i s mN a m e :

 Z h a n g

 J i a nA d v i s o r :

 P r o f .

 H o n g

 W e iD a t e

 o f

 a c c o m p l i s h :

 O c t o b e r ,

 2 0 1 4

 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 声 明 ,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 毕 业 )

 论文 , 是本人在 指 导 教 师 的 指 导下 独 立 完成 的 研 究 成 果 , 并 且 是 自 己 撰 写 的 。

 尽 我所 知 , 除 了 文 中 作 了 标 注 和 致 谢 中 已 作了 答 谢 的 地 方 外 , 论 文 中 不 包 含 其 他 人 发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

 与 我 一 同 对本研 究 做 出 贡献 的 同 志 , 都在 论文 中 作 了 明 确 的 说 明 并表 示 了 谢 意 , 如 被 查 有 侵 犯他人 知 识 产 权 的 行 为 , 由 本人承 担 应有 的 责 任 。学 位 ( 毕业 )

 论 文 作 者 亲 笔 签 名 :

 i i -

 日 期 :

 2 0 1 4 年 1 2 月 1 日本 人 完 全 了 解福建 农 林大 学 有 关 保 留 、 使 用 学位 ( 毕 业 )

 论 文 的 规定 , 即 学校有 权 送交 论 文 的 复 印 件 , 允 许 论 文 被 查 阅 和 借 阅 ; 学 校 可 以 公 布 论 文 的 全 部 或部分 内 容 , 可 以 采 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其 他 复 制 手 段 保 存论文 。学 位 ( 毕 业 )

 论 文 作者亲笔 签 名 :

 % 日 期 :

 牛 年 ! " 戈论 文 使 用 授 权 的 说 明保 密 , 在 年 后 解密 可 适 用 本 授 权 书 。不 保 密 , 本论文 属 于 不 保 密 。

 福 建 农 林 大学 硕 士专 业 学 位 论 文摘 要森 林 旅 游 资 源 是 森 林 生 态 旅 游 的 基础 , 森 林旅 游 资 源 调 查是开 展 森 林 旅 游 的 前 提条件 。

 结 合 资 源所 在 地 实 际 情况 , 进 行 全面 、 系 统 的 调 查 、 规 划 工 作意 义重 大 。

 但 由 于 森林旅 游 尚 处 于 发展 阶 段 , 对 资 源 状 况 进 行 调 查 、 分 析 、 评 价 及 规 划 开 发 策 略 等 都 有 待 于深入 研 究 。

 有鉴 于 此 , 本文 以 森林旅游 学 和景 观 生 态 学 为 理 论 基 础 , 论 述 了 森 林 文 化旅游 资 源 的 涵义 和 特征 , 以 及 国 内 外 的 研 究 进 展 。

 以 国 家 标 准 《 中 国 森林 公 园 风景 资 源 质量 等 级 评 定 》 ( G B / T 1 8 0 0 5 - 1 9 9 9 ) 、 《 旅游 资 源 分 类 、 调 查 与 评 价 》 ( G B / T 1 8 9 7 2 - 2 0 0 3 ) 、 《 森林 公 园 总 体 设 计 规 范 》 及 《 条 文说 明 》 ( L Y / T 5 1 3 2 - 9 5 ) 为 依 据 , 对 森林 文 化 旅 游 资 源 进行 分 类 , 运 用 层 次 分析 法 构 建 了 森 林 文 化 旅游 资 源开 发 的 评 价 体 系 , 并 以 福 建 三 元 国 家森 林 公 园 为 案 例 进 行评 价 和分析 , 阐 述 了 森林 文 化 在森林 旅游 资 源 开 发 中 的 意 义 、 条 件 、指 导 思 想及 原则 。

 同 时 , 对 福 建三 元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森林 文 化 旅 游 做 了 系 统 规 划 。

 内 容 包括 :

 规划 总 则 、 规划 目 标 、 森 林 文 化 旅游 区 布 局与 功 能 定 位 、 景 区 ( 点 )

 规 划 、 旅游 产品 策 划 及 组 织 、 环 境 容 量与 环 境 保 护规 划 、 旅 游 市 场规 划 、 效 益 评 价 、 实 施 规 划 的 保 障措 施 等 。从 评价 结果 可 以 看 出 , 福 建 三 元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旅 游 资 源 特 色 有 :

 区 位 条件 优 越 、 植被茂 盛 , 生 态环 境 佳 、 历 史文化 底 蕴 深厚 , 学 术 和 科 考价 值大 , 知 名 度 高 、 乡 村 民 俗 文化气 息 浓 郁 、 旅游 资 源 空 间 组 合理想 , 开 发潜 力 较大 , 属 优 良 级 旅 游 资 源 , 认 为 在 福 建三 元 国 家森 林 公 园 开 展森 林文化 旅游 , 是 保 护 森 林 环境 与 发 展 经 济 的 最佳 结 合 点 , 是 实现 森 林 文论 旅游 和 森林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最 佳 途 经 和 方 式 。

 但 是 森 林 公 园 景 区 水 电 网 络 、 旅游 服务 设 施 需 要 改 进 完 善 。关键 词 :

 森林 文化 , 旅游 资 源 , 国 家森林 公 园 ,

 发 与 利 用

 森 林文化 旅 游 资 源开 发 与 利 用 研 究 … 以 福 建 三 元 国 家森 林 公 园 为 例A b s t r a c tF o r e s t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a r e

 b a s i s

 o f

 f o r e s t

 e c o l o g y

 t o u r i s m ,

 a n d t h e

 s u r v e y

 o f

 f o r e s t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i s

 a

 p r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f o r e s t

 t o u r i s m .

 I t

 i s

 i m p o r t a n t t o

 m a k e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

 s y s t e m a t i c

 s u r v e y

 a c c o r d i n g

 t o l o c a l

 r e s o u r c e s .

 H o w e v e r ,

 f o r e s t

 t o u r i s m

 i s

 s t i l l

 a t

 t h ed e v e l o p

 s t a g e ,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 r e

 a r e

 a

 l o t

 o f

 r e l a t i v e

 s t u d i e s

 o n

 s u r v e y ,

 a n a l y s i s ,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e s o u r c e s , a n d

 p l a n n i n g .

 O n

 t h e

 b a s e

 o f

 E c o - t o u r i s m

 a n d

 l a n d s c a p e

 e c o l o g y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m e a n i n g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 o r e s t

 t o u r i s m ,

 a s

 w e l l

 a s

 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

 a 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 .

 B a s e d

 o n

 t h e

 n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 “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f o r e s t

 p a r kl a n d s c a p e

 q u a l i t y

 i n

 C h i n a " ( G B / T l 8 0 0 5 - 1 9 9 9 ) ,

 ”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t o u r i s t

 r e s o u r c e s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

 ( G B / T 1 8 9 7 2 - 2 0 0 3 )

 a n d

 " F o r e s t

 P a r k

 o v e r a l l

 d e s i g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

 ( L Y

 /

 T 5 1 3 2 - 9 5 ) , t o u r r e s o u r c e s

 w e r e m a d e

 i n t o

 t h e c a t e g o r i e s , a n d

 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

 w a s

 u s e d

 t o

 b u i l d

 a n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 .

 T a k i n g

 S a n y u a n

 n a t i o n a l

 f o r e s t

 p a r k

 a s

 e x a m p l e s ,

 w e

 d e m o n s t r a t e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c o n d i t i o n s ,

 g u i d e l i n e s

 a n d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f o r e s t

 c u l t u r e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 .

 M e a n w h i l e ,

 w e

 h a v e

 a

 s y s t e m a t i c

 p l a n n i n g

 f o r

 c u l t u r a l

 t o u r i s m

 o f t h e

 F u j i a nS a n y u a n

 n a t i o n a l

 f o r e s t p a r k .

 C o n t e n t s

 i n c l u d e :

 G e n e r a l

 p l a n n i n g ,

 p l a n n i n g

 o b j e c t i v e s , F o r e s tC u l t u r a l

 T o u r i s m

 Z o n e

 l a y o u t

 a n d

 f u n c t i o n

 o f

 l o c a t i o n ,

 s c e n i c

 s p o t s

 ( p o i n t s ) p l a n n i n g ,

 t o u r i s mp r o d u c t

 p l a n n i n g

 a n d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a p a c i t y

 p l a n n i n g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

 t o u r i s m

 m a r k e t

 p l a n n i n g ,

 b e n e f i t

 e v a l u a t i o n ,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o f

 s e c u r i t ym e a s u r e s .A s

 c a n

 b e

 s e e n

 f r o m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e v a l u a t i o n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i nS a n y u a n

 n a t i o n a l

 f o r e s t

 p a r k

 a r e o f

 g o o d

 l o c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

 d e n s e f o r e s t

 c o v e r ,

 d e e p

 r u r a lf o l k

 c u l t u r e ,

 r e a s o n a b l e

 s p a c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

 w e l l - k n o w n

 p o p u l a r i t y ,p r o f o u n d

 c u l t u r e

 a n d

 h i s t o r y ,

 g o o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o t e n t i a l ,

 s o

 i t

 i s

 a

 g o o dl e v e l .

 W h a t

 n e e d t o b e

 i m p r o v e d a r e :

 w a t e r

 a n d

 e l e c t r i c i t y

 n e t w o r k s ,

 t o u r i s m

 s e r v i c e s

 a n df a c i l i t i e s i n

 S a n y u a n

 n a t i o n a l

 f o r e s t

 p a r k .K e y w o r d s :

 F o r e s t

 C u l t u r e ,

 T o u r i s t

 R e s o u r c e s ,

 N a t i o n a l

 f o r e s t

 p a r k ,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I I

 福 建 农林大 学 硕 士 专 业 学 位论 文目 录m

 ^A b s t r a c t I

 I第 一章 弓 I 言 1l . i 研 究 背 景 11 . 2 国 内 外 研 究 现状 21 . 2 . 1 国 外 研 究 现 状 21 . 2 . 2 国 内 研 究 现状 31 . 3 研 究 目 的 和 意 义 41 . 4 研 究 目 标 和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41 . 4 . 1 研 究 目 标 41 . 4 . 2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51 . 5 研 究技术 路线 5第 二 章 森 林 文 化旅 游 基 础 理论 72 . 1 森 林 文 化 的 含义 72 . 2 森 林 文 化 研 究 范 畴 72 . 2 . 1 森 林文 化 与 旅游资 源 关 系 的 研 究 72 . 2 . 2 森 林文 化 同 森 林 文 化 产 业 的 关 系 研 究 72 . 2 . 3 森 林文 化 旅 游 资源 开 发 与 保 护 的 关 系 研 究 72 . 3 森 林 文 化 与 森林 旅游 的 关 系 82 . 3 . 1 开 展 森林 旅 游是 游 客 对 森 林 文 化 的 体 验 82 . 3 . 2 森林 旅游可 唤 起 游 客 对 森 林 文 化 的 关注 92 . 3 . 3 森 林 旅 游 是 森 林 文 化 的 重 要 传 播 途 径 和 创 作 源泉 92 . 3 . 4 森林 文 化 与 森 林旅 游 相 互促 进 , 共 同 发 展 92 . 4 森 林 文 化 旅 游 资 源 1 02 . 4 . 1 森 林 文 化 旅 游 资源 的 含 义 1 02 . 4 . 2 森 林 文 化旅 游 资源 的 分 类 1 02 . 4 . 3 森 林 文 化旅 游 资 源 载 体 1 1第三章 福 建三 元 国 家 森林 公 园 风 景 资 源 评价 1 33 . 1 区 域 概 况 1 33 . 1 . 1

 S 然 概 况 1 33 . 1 . 2 资 源 开 发现 状 1 43 . 2 森 林 文化 旅游 资源 质 量 等 级 评价 1 43 . 3 森 林文 化 旅 游 资 源 的 S W O T 分 析 1 83 . 3 . 1 开 展 森 林 文 化 旅 游 的 优势 1 83 . 3 . 2 开 展 森 林 文化旅 游 的 劣 势 1 83 . 3 . 3 发展 森 林 文 化 旅游 的 机 遇 1 93 . 3 . 4 开 展 森 林 文化 旅游 的 挑 战 2 03 . 3 . 5

 S W O T 综 合 分 析 结 论 2 0第 四 章 福建三元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森 林 文 化 旅 游 规 划 2 1

 森 林 文化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与 利 用 研 究… 以 福 建 三元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为 例4 . 1 规 划 思 路 2 14 . 1 . 1 指导 思 想 2 14 . 1 . 2 规 划 依 据 2 14 . 1 . 3 规 划 S 标 2 14 . 2 规 划 空 间 布局 与 功 能 定 位 2 34 . 2 . 1 旅 游 空 间 格 局 2 34 . 2 . 2 功 能 和 定 位 2 44 . 3 景 ( 区 )

 点 开 发 规 划 2 64 . 3 . 1 规 划 理 念 2 64 . 3 . 2 景 区 ( 点 )

 开 发 2 74 . 4 旅 游 产 品 策 划 和 旅 游组 织 3 24 . 4 . 1 旅 游 产 品...

篇四: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

省涿鹿县省级灵山森林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_Toc312239809 _Toc312244312 _Toc312246240 _Toc312246637 DHJBZX-2011233

 河北省涿鹿县省级灵山森林公园 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委托单位: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编制单位:达华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1.1东灵山概况 1 1.1.2项目建设地点 8 1.1.3建设规模和内容 8 1.1.4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 11 1.1.5实施进度计划 11 1.2项目单位概况 11 1.2.1项目单位名称 11 1.2.2项目单位简介 11 1.3编制依据和原则 13 1.3.1编制依据 13 1.3.2编制的原则 13 1.4编制范围 14 1.5结论 15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16 2.1项目背景 16 2.1.1省、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17 2.1.2涿鹿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18 2.2项目必要性 20 2.2.1将资源及交通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 2.2.2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保障民生。

 20 2.3项目可行性 21 2.3.1交通区位条件分析 21 2.3.2政策环境条件分析 21 2.3.3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22 2.3.4自然人文条件 24 2.3.5社会经济条件 25 第三章 项目选址、规模与建设条件 28 3.1项目选址 28 3.1.1项目总体思路 28 3.1.2原则 28 3.1.2场址位置 29 3.1.3占地面积 29 3.2项目建设区自然条件 29 3.2.1地形地貌气象条件 29 3.2.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30 3.3建设内容 30 3.3.1索道工程 30 3.3.2公路建设 31 3.3.3登山步道 31 3.3.4供电 32 3.3.5供水设施 32 3.3.6排水、排污工程 33 3.3.7通讯工程规划 34 3.3.8服务设施 34 3.3.9停车场 35 3.3.10服务点 35 3.3.11住宿 37 3.3.12购物 37 3.3.13娱乐 37 3.3.14其他 37 第四章 资源现状 39 4.1森林资源 39 4.2植物资源 39 4.3动物资源 40 4.4昆虫资源 41 4.5蜘蛛等资源 42 4.6菌物资源 43 4.7旅游资源 43 4.7.1自然景观资源 43 4.7.2人文景观资源 48 4.7.3可借鉴景观资源 51 第五章 市场分析 52 5.1现有游客结构 52 5.2市场趋势分析 52 5.2.1趋势 52 5.2.2国内旅游市场存在问题 54 5.3优势 54 5.3.1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54 5.3.2地理位置优越 55 5.3.3客源市场广大 56 5.3.4丰富的建设经验 56 5.4劣势 56 5.4.1基础设施落后 56 5.4.2部分景点亟待保护 56 5.4.3区域竞争激烈 57 5.5机遇 57 5.5.1良好的政策环境 57 5.5.2科普文化旅游的发展 58 5.5.3经济发展的推动 58 5.6挑战 58 5.6.1周边旅游景区带来的挑战 58 5.6.2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58 5.7项目建成时市场客容量与游客结构 59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 61 6.1 环境保护规划 61 6.1.1

 基本原则 61 6.1.2

 环境保护措施 61 6.2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61 6.2.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61 6.2.2

 环境保护工程效益分析 62 6.3 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62 6.3.1 成立环保领导小组 62 6.3.2对施工噪声污染的控制 63 6.3.3对粉尘污染的控制 63 6.3.4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63 第七章 节能 65 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65 7.2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66 7.3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8 7.3.1当地能源供应条件 68 7.3.2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70 7.3.3项目投入使用后的能源消耗 71 7.3.4主要节能措施

  72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74 8.1组织机构与建设管理 74 8.1.1项目组织机构 74 8.1.2实施管理 75 8.2项目进度计划 75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76 9.1劳动安全卫生 76 9.2建筑物防火、防爆 77 9.3电气防火 77 9.4消防设施 78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0 10.1投资估算 80 10.1.1估算依据 80 10.1.2估算范围 80 10.1.3估算结果 80 10.2资金筹措 84 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 85 第十二章 招投标 86 12.1招投标方案 86 12.2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 86 12.3招标范围 86 12.4招标依据 87 12.5招标基本情况表 87 12.6项目投标单位的要求 88 12.7对工程监理部门的要求 89 第十三章 项目效益 90 13.1经济效益 90 13.2生态效益 91 13.3社会效益 93 13.4结论 94 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分析 95 14.1政策风险 95 14.2市场风险 95 14.3财务风险 96 14.4社会风险 96 14.5经营风险 97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99 15.1结论 99 15.2建议 101

  附表:投资估算表

 _Toc260127786 _Toc310299803 _Toc312310182 第一章

 总论 _Toc309985851 _Toc312310183 1.1项目概况 _Toc312310184 1.1.1东灵山概况 景观状况 _Toc308684503 _Toc310857505 _Toc310859839 1、自然景观资源 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自然景观资源独特,主要有妃子溪、桦扮灵山、亚高山草甸、灵山主峰等。

 (1)妃子溪 妃子溪,位于灵山主峰北侧(N:40°03′;E:115°20′;海拔以上)区域,潺潺溪流由桦树沟顺势而下。

 相传明朝崇祯末年两位妃子西游,一路欣赏京西美景。在随从将军的护卫下,两位妃子西游至天云山(今河北灵山),被灵山的迷人风景所吸引,驻留多日,最终在此香消玉殒。为了祭奠两位妃子,将军特修建两座石塔,被后人称为二妃塔,又因溪水流经于此,从而得名妃子溪。

 沿妃子溪而上,风景别致,景色宜人。沿途可观赏桦林,追寻灵山原生气息。漫步于妃子溪畔,踏登山步道,听叮咚溪声,闻自然之气,仿佛整个人都融入了大自然,可以尽情享受灵山妃子溪无私的滋润。走至溪水源头,这时候感受到的是溪水最原生的清澈,享受到的是灵山最原始的清净。面对此情此景,停留在脑海里的只有清与静,那一股清澈,似清风穿透心田,身心的所有疲惫都化为乌有。静静的白桦林旁,溪水叮咚作响错落有致的注入了瓦窑湾。

 (2)桦扮灵山 灵山主峰东北阴坡由谷底直至山脊生长着近万亩桦树,一棵棵桦树攀附于灵山山体之上,为巍峨的灵山增添秀美与神秘。桦树四季嫩绿、墨绿、金黄、粉白的色彩变化与成簇成团点缀其间的油松、五角枫、北京花楸等交相呼应,向游客展现出了灵山多姿多彩的风韵。为了使游客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观赏大自然的这幅杰作,特在桦林对面山脊上选取最佳地点规划建设一座观景台,位于海拔,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9′45.23″,北纬40°02′34.44″。

 登上观景台,向东南方向望去,呈现在游客视野内的是一整幅巨大的“桦林画卷”,以灵山为画布,大自然在此纵情挥洒,春描生机,夏书活力,秋画色彩,冬写凌寒,四季景观轮回变换,书画灵山经久不息的灵动。春天,桦树早早抽出了嫩绿的芽,给灵山披了一层薄薄的绿纱,像是一个带着希望的使者,将希望之种撒向灵山,唤醒了灵山的春意;夏天,桦树浓密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迸出莹莹光点,微风吹过,灵山似乎是一个身着绿色长裙的婀娜多姿的女子,给灵山带来了活力;秋天,桦树林则贴心地为灵山穿上了一件温暖的秋装,在阳光下,散发着丝丝暖意;冬天,叶子都落光的桦树依旧用自己的身躯为灵

 山抵挡凛冽寒风,当雪花飘落,灵山又套上了一件斑驳的大衣,像是一位老者,依旧翘首遥望。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景观。唯一不变的,就是那片茫茫的桦树林。它们始终与灵山相伴,装扮灵山,庇护灵山,不离不弃,蓬勃生长,从未停息。

 畅游在桦林登山步道之上,穿梭在亭亭白桦之间,闭上双眼触摸一株株桦树,呼吸着清新空气,聆听着鸟儿与溪流的歌声,融入灵山,融入桦林,融入自然,感受属于灵山森林的那份宁静与神秘。

 走进灵山,走进桦林,走进自然。春天,走在林间,看着桦树嫩绿的新芽,顿时充满了活力,陶醉其间舒心恰意,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出桦林登临主峰,豁然间又是一番美景。夏天,阳光透过层层的树叶,将整条步道笼罩在朦胧而柔和的绿色里,微风拂过,步道上星星点点的斑驳疏影也随风摇曳,沙沙的风声与泉声、鸟鸣声此起彼伏,共同演奏一曲属于灵山的夏日之歌。秋天,登山步道上散落着凋零飘落的桦树叶,在金黄的世界里,伴着飘落的黄叶,仰望蔚蓝的天空,攀爬京西第一高峰,秋高气爽,别具一番风味。冬天,满山冰坠树挂似乎将游者带入了魔幻世界,此时步入桦林,如在国画的黑白世界中穿行,冰雪世界里片片桦树,勾勒出不屈的傲意和无限的生机,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它们对于春的那份坚持与等待。

 (3)亚高山草甸 灵山的亚高山草甸是其顶部经过长期的霜雪、冰冻风化作用而表现出许多高山的自然地理特征,使其与四周的中山和低山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自然特征。灵山亚高山草甸分布在海拔以上,如此低海拔的分布在全球都是罕见的, 同时它也是亚高山草甸在我国分布的最东界, 在北京植被资源中占有特殊地位。

 灵山的亚高山草甸分布区域在主峰到雪峰寺之间的地带,中间有一小片松林,草甸总面积有百余公顷。灵山亚高山草甸如灵山草甸以一年生物种为主, 数十种草本在此生长,主要有苔草、嵩草和多种亚高山成分的杂草组成,外貌华丽,季相变化明显。草本植物花色艳丽,观赏性高,常见植物有胭脂花、金莲花、银莲花、沙蓝刺头、白苞筋骨草、银露梅、金露梅、梅蔷薇、大花杓兰等,间杂有鬼箭锦鸡儿灌丛,野罂粟等更耐寒的植物也已经出现,还有小五台特有品种绿花繁缕、小顶冰花等。禾草、苔草、杂类草草甸中,禾草占据群落上层,苔草和杂类草占据群落下层,群落分布虽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灵山有花植物的花期集中在七八月份,其景色独特迷人。

 站在灵山主峰,俯瞰千亩草甸,唯有一片绿海呈现在眼底,放眼望去,很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韵味,又有天涯芳草迷征路,小向花间驻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置身于灵山的亚高山草甸中,仿佛沐浴在一片清爽宽广的汪洋草海中,顿觉春风花草香,让人心旷神怡,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唯美与舒畅。在这里,夏季无酷暑,春季无沙尘,空气清新,绿茵如毯,花草交织,树木繁茂,白云飞渡,天地相连,甸上一望无垠,甸下峰峦叠嶂,浑然一体,宛若天然的大植物园,此谓草甸好风景。芳草依依,山花烂漫,微风拂过,绿浪滚滚,繁花点点,草甸胜景令人目眩神移,叹为观止。

 (4)灵山主峰 灵山主峰海拔,是灵山森林公园的最高峰,也是京西最高峰。灵山原名 “天云山” (灵山主峰南侧的仙姑坟出土碑文为证),取 “云在山中,山在天上”之意,且天、云、山为一体,云走山转天明暗,实为人间仙境。冬日,远望灵山主峰,整座山峰就好像一朵倒扣着的闪闪发光的雪莲,不需要任何美丽的装饰,它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完美的奇迹。

 灵山山体主要由侏罗系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构成,特殊的岩层结构使灵山没有石灰岩质山峰的嶙峋奇特,也没有大理石岩质山峰的陡峭俊秀,却有着北方群山所特有的浑厚感。北方的山是浑圆而厚重的,犹如北方大汉

 憨厚淳朴。灵山主峰便是这类山峰的代表,它高大而不陡峭,毫无棱角却又处处散发着令人俯首朝拜的威势。

 站在灵山山脚,仰望主峰山脊处的石城,遥想当年,“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在此生死角逐,血战沙场,而如今的灵山却是如此的宁静祥和,或许只有那只攀爬了几万年化作巨石的神龟还记得当年黄帝的睿智,炎帝的怀仁和蚩尤的勇猛,也只有它还守望着灵山那不朽的传说。

 登临主峰,俯瞰山川沟壑,遥观山峦叠嶂,仰望蓝天白云,置身于此,时空就此变得遥远、广阔。山之颠,海之角,历来是美景的极致所在,登高望远,或是欣赏一览众山小的美景,或是品味会当凌绝顶的感受,又或是神游天外,随着山风放飞自己的思绪,穿越岁月的轮回感悟人生的真谛。站在的高度,总有一些特别的感触属于你。

 _Toc308684504 _Toc310857506 _Toc310859840 2、人文景观资源 公园内的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雪峰寺、三教观、二妃塔、三清观遗址等。

 (1)雪峰寺 雪峰寺位于西灵山顶峰,海拔处。雪峰寺遗址是一片占地百余平方米的碎石砖块,寺庙墙基犹清晰可辨。雪峰寺始建于唐朝,繁盛于明清。相传雪峰寺内有两座巨大的铁铸大钟,天旱之时,当地民众焚香撞钟,跪拜求雨。钟鸣之时,方圆数十里皆清晰可闻。1900年,因寺中藏了一位义和团首领,后一位知情的恶人为了得赏银,将其出卖,被洋鬼子在一个大雾天凌晨包围了寺院,放火烧了雪峰寺。

 古来就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说,寺院点缀名山胜景,具有极高的游赏价值,是丰富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重建的雪峰寺,要做到构筑精巧,布局合理,与雄伟旖旎的灵山景色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丰富瑰丽的人文景观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2)三教观 三教观是指儒释道三教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宗教建筑。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差异,形成的宗教建筑各具特色,而三教建筑中现存较多的是三种宗教建筑并存一处。三教观里所供奉的神袛主要是儒释道三教的创始人,即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或者孔子、释迦牟尼和玉皇大帝,但是也有的只供奉关帝。灵山的三教观供奉的神袛是: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

 三教合一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但是彼此之间是独立的,只不过相互之间都有影响。第二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主要是三教在思想上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但依然各树一帜。最后阶段才出现了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出现了三教合一后的新成分。

 明代以前基本上没有人使用过三教合一这个词汇。也就是说在明代以前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而只有三教概念的存在。三教合一在明代已经有某种实际形态存在。如到了明代三教共同崇拜的神袛日益流行,其中最为盛行的是关帝信仰。约成书于明中期的《三界伏魔君忠孝忠义真经》称君临三界,“掌儒释道教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再如,晚明的林兆恩甚至创立以儒为主体的三教合一的宗教“三一教”,宣称要通过“炼心”“崇礼”“救济”等手段,“以三教归儒之说,三纲复古之旨,而思易天下后世”,甚至“立庙塑三教之...

篇五: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

2:

  关于呼伦贝尔市森林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 森林资源型城市基本情况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森林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天然林面积2. 03亿亩 ( 含加松地区), 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0%,占自 治区有林地总面积的83. 7%, 人均林地74. 9亩。

 森林覆盖率49%。

 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9. 5亿立方米, 占自 治区的93. 6%, 占全国的9. 5%。

 其森林生态系统维系着我国东北、 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平原的生态屏障。

 50年代初期, 为了 开发我市森林资源,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 为完成国家赋予的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特殊任务而成立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 现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 行政隶属国家林业局和内蒙古政府条块双重领导。

 内蒙古森工集团地跨呼伦贝尔市、 兴安盟的9个旗市。

 经营总面积10. 67万平方公里, 有林地面积8. 15万平方公里, 活立木总蓄积7. 14亿立方米。经营面积、 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总蓄积均居国有林区之首, 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

 企业现有林业人口 50万人, 占全市人口的18. 5%, 在册职工21万人, 其中, 全民职工12. 5万人, 大集体职工8. 5万人; 还有离退休职工6. 2万人。

 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 森工集团现已形成集营林、 木材生产、 林产工业、 建筑业、 采掘业、 化工业、 农牧业、 电力和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

 兼有林政资源、 防火、

 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和医疗卫生、 公安、 教育、 广播电视等社会职能。

 目 前, 森工集团下设52个企事业单位, 其中有16个森工公司、 3个营林局、 1个原始林管护局及建筑、 建材、 纸浆、 栲胶、 人造板等10个较大型企业, 具有年生产500万立方米木材、 100万立方米制材、 40万立方米人造板、 30万吨纸浆、 80万立方米集装箱地板材、3万立方米集成材和其他各种林副产品的生产能力; 另 有森调、 设计、 科研、 医疗卫生、 教育等直属事业单位22个。

  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 呼伦贝尔市森林生态保护取得了 显著成效。

 据森工集团的调查, 截止目 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已经实现了 长大于消, 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69. 95%上升到75. 68%, 比实施“天保工程”前增长了 5. 73个百分点, 森林面积达到了 800万公顷, 增长了 8. 94万公顷, 森林蓄积增长了 6468. 27万立方米, 活立木总蓄积增长了 8154. 63万立方米, 人工造林面积增长了 7. 79万公顷, 人工活立木总蓄积增长了 342. 8万立方米, 年度采伐量由1998年的500万立方米逐年下降到现在的229万立方米, 在实现森林面积、 蓄积量双增长的同时, 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大幅增加, 林区森林生态功能得到极大的恢复和加强。

 例如, 经过多年努力, 根河市的森林覆盖率由“天保工程” 实施前的75%提高到目 前的87. 2%, 累计少采伐木材380万立方米, 为社会增加了 近400亿元的生态价值, 生态建设取得了 显著成效。

 截止2005年末, 森工集团总资产119. 1亿元, 负债75. 1亿元,累计为国家生产2. 1亿立方米商品材, 上缴利税及各种费用160多亿元, 是国家同期投资的3. 8倍。

 在有力地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的同时, 一些旗市因为当地森林资源开发而形成、 发展。

 “以林为主”、 “以林建城”、 “以林兴城”成为这些旗市的主要特点。

 牙克石市位于内蒙古自 治区东部, 总面积27590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210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73. 15%, 活立木蓄积量2. 1亿立方米。

 市辖6个镇、 7个街道办事处、 6个办事处; 市境内驻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总部和所属的6个林业局, 呼伦贝尔市辖3个林业局和地方林业局两个林场, 以及一大批森工企业。

 2005年全市总人口 38. 93万人,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 51亿元, 财政总收入2. 15亿元。

 根河市地处大兴安岭北段西坡, 是中国纬度最高、 最北部的新兴林区城市, 是一个典型的“因林而设”“因林而兴”的资源型城市, 森林覆盖率达87. 2%。

 现有人口 17. 2万人( 其中林业人口 占75%), 下 辖 3镇1乡 5个办事处。

 境内驻有隶属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的五个森工公司。

 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 4亿元, 财政总收入7170万元。

 鄂伦春自 治旗成立于1951年, 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

 自 治旗的经济结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51年建旗之初, 为农猎自 然经济状态, 主要是依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扶持为主。

 第二阶段,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 主要是以林业经济为主体, 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财政收入80%来自 于森工企业的税收。

 第三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自 治旗经济开始由单一的林业经济向多元经济发展。

 森林覆盖率97% , 2005年全市总人口 27. 97万人, 所辖8镇2乡 ,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 97亿元, 财政总收入8237万元。

 呼伦贝尔市属地方林业局情况。

 地方林业局管辖6个林业局, 共有83个林场, 施业区经营面积4. 47万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17. 6%, 其中有林地面积3. 40万平方公里, 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28. 1%, 森林活立木蓄积为2. 0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25. 6%。

 有林业人口 5万余人。

 在册职工11968人, 离退休职工3151人, 已一次性分流安置职工4281人。“天保工程” 实施前的1998年GDP为1. 58亿元, 占全市GDP的1. 15%; 2005年GDP为2. 1亿元,占全市GDP的0.7%; 资产总额6. 7亿元, 负债2. 9亿元。

 根据国务院东北办对资源型城市界定的4个定量评价指标和6种特定情况的定性分析, 并将1995年、 2000年、 2003年、 2006年4个年份确定为样本年, 呼伦贝尔市市域内牙克石市、根河市、扎兰屯市、鄂伦春自 治旗4个旗市均符合国家资源型城市定量评价指标要求( 详情见附表)。

 二、 我市森林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 由于森林资源萎缩和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及森林资源开采成本增加, 缺资金和运输瓶颈制约, 森林资源型旗市和驻在大企业围绕发展和民生问题, 结合各自 实际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采取了 各种措施推进林区资源型经济的转型, 取得了 实质性进展。

 1、 林木加工产业初具规模 根河板业集团是内蒙古大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的核心企业, 总资产达4. 82亿元, 固定资产2. 38亿元, 公司员 工2664人。公司拥有四套现代化刨花板、 中密度板生产线, 年产25万立方米优质绿色板材。

 该公司与其他三家森工公司合资组建的内蒙古大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运作, 现已正式登记注册,

 即将进入上市辅导期。

 内蒙古呼伦贝尔中集木业公司是由森工集团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 合作组建, 计划投资10亿元, 分期建设年产60-80万立方米集装箱底板。

 该项目 填补了 国内落叶松深加工的空白。

 项目 全部投产后将实现产值40亿元, 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 实现利润3. 2亿元, 现有10万立方米生产线已达产达标。

 阿里河电工层压木板厂, 经森工集团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改扩建后, 2005年生产能力达到了 2300吨, 实现产值3200万元。

 目 前, 该厂已与全国68家变压器厂建立了 良好的供求关系,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1%。

 玖龙兴安浆纸( 内蒙古)

 有限公司是森工集团与美国中南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 拟投资30亿元, 一期投资9000万元的10万吨扩建工程于去年8月 份正式竣工投产, 并且当年生产8. 3万吨, 实现产值3亿元, 利税7700万元, 二期30万吨浆纸项目 建议书已经编制完成。

 全部投产后将实现产值16亿元,安置下岗富余人员 3000人, 实现利润1. 5亿元。

 2、 非林非木产业发展势头看好 牙克石市大兴安岭乾森公司是以近80万亩国有耕地为依托建立的农业集团公司, 龙头拉动作用显著。

 公司与156户 农民签订了 农作物收购定单, 发放了 6700万元的农用物资, 并且带动了 3个产业化项目 :

 一是与 天津施易得肥料公司 合作投资3600万元、 年产10万吨的测土配肥项目 、 目 前一期工程已投产; 二是投资390万元的内蒙古东部唯一拥有国际先进设备的粮油品质检验基地; 三是合作投资的三个亚麻厂已建成投产, 可年加工原麻2. 8万吨, 产值可达7000万元, 延长了 产业链, 提高了 产

 品附加值。

 鄂伦春旗嵩天集团的4万吨马铃薯精淀粉加工项目 , 已完成投资1. 8亿元( 包括设备投资), 今年收购了 一万吨马铃薯。

 呼伦贝尔民生淀粉有限公司 座落于扎兰屯市呼伦贝尔岭东工业开发区, 面积43200平方米, 固定资产1480万元, 年产“民生”牌精制马铃薯淀粉8000吨, 并已投建2000吨变性淀粉生产线。

 内蒙古金河林业局本着“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的原则, 积极推进的北极狐特色养殖业, 已经成为该局产业化富民的龙头项目 。

 北极狐养殖户 已由当初的40户 , 养殖北极狐712只, 发展到770户 , 养殖北极狐10万余只, 年创产值4000多万元。

 已初步形成了 集北极狐养殖、 繁殖、 种狐和皮张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成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极狐养殖的龙头。

 克一河森林工业有限公司, 利用木材枝桠、 废弃物等培育食用菌, 生产“诺敏山”牌黑木耳、 榛蘑等二十几种真菌和三十余种山野菜系列产品, 年产量达500吨, 实现产值2200万元, 目前已被确定为内蒙古自 治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现正在实施年产1000吨, 产值8000万元的扩建项目 。

 扎兰屯市蒙森森林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扎兰屯市林业局, 注册资金58万元, 固定资产100万元, 企业员 工40人,年加工能力干品50吨, 产 值 600万元, 公司以林下资源开发为主,现已开发的产品包括山珍系列、 山野菜系列、 榛子系列、 保健茶系列。

 呼伦贝尔哈慈制药厂的前身为内蒙古扎兰屯松鹿制药厂,该厂始建于1954年, 是内蒙古自 治区最早成立的医药企业之一,

 企业总资产9400万元, 总负 债5600万元, 全厂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企业曾在2003年开始5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GAP的开发和建设, 申请到内蒙古自 治区50万亩药材基地项目 , 并列为呼伦贝尔市重点龙头企业产业化项目 。

 企业已形成了 “药材基地+ 饮片加工+ 药品生产+ 药品流通”产业链模式和以药品生产为龙头、 以药品流通和药材基地为两翼的产业格局, 目 前企业正在招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牙克石市凤凰山滑雪场项目 :

 凤凰山位于距海拉尔80公里处、 拥有39万人口 、 素有“森工之都”之称的牙克石市境内, 属于大兴安岭林区与呼伦贝尔草原的林草结合带, 草木相连, 河湖流淌, 山体错落, 白桦树与落叶松掩映其中, 景致美仑美奂。凤凰山北欧风情园及冰雪旅游区项目 总投资1. 38亿元, 已建成3条索道、 7条滑雪索道、 16栋别墅、 1个滑雪中心, 可同时接待200人住宿, 500人用餐, 索道每小时运载500人, 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旅游活动。

 目 前正在修建能同时容纳400人的会展中心。

 并且该市依托凤凰山优越的环境条件, 已引 进了 德国博世集团汽车冬季性能测试项目 , 该项目 是迄今中国首家、 亚洲规模最大的冬季汽车性能测试中心项目 , 由博世集团投资3—5亿元人民币 , 在牙克石凤凰山地区建设占地69. 3万平方米的汽车性能冬季冰面试验场和汽车性能冬季陆路试验场及试验车间, 建设期为3年。

 目 前, 由牙克石市政府承担的面积为128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及其配套工程已开工建设。

 成立于1886年的德国博世集团,目 前在世界140多个国家拥有制造、 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列89位。

 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项目 :

 是内蒙古自 治区重点旅游

 项目 , 该项目 于2005年年初由内蒙古自 治区政府提出, 并成立了 由自 治区政府牵头的“阿尔山 ——柴河旅游景区规划 ”领导小组, 初步制定了 《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总体开发建设规划》, 该项目 总体开发建设规划期限为1 0 年, 以建成国际知名 、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为总目 标, 以跨越大兴安岭、 跨越大草原、跨越大森林、 跨越大湿地、 跨越温泉冰雪、 跨越冬夏时空的“六越之旅”为总体特色, 以建立国家生态旅游中心、 国家休闲度假中心、 国家火山科考中心、 国家温泉度假中心、 国际冰雪运动中心、 国际会议论坛中心等“六大中心”为标志性旅游产品, 5年后实现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为设计规模, 打造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区。

 另 外在冶金建材、 绿色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 年产30万吨的绰尔铁矿、 得尔布尔万年青铜矿、 二道河子铅锌矿开采项目 和总投资5亿元的金属冶炼厂项目 正在建设中。

 非林非木产业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提出到“十一五”期末, 非林非木产业产值达到84. 6亿元, 比“十五”期末增长210%。

 目 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经基本形成以人造板、 浆纸、 集装箱底板等产品为主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2005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公司产业总产值501401万元,接续产业产值达175515万元, 占总产值的35. 01%, 其中: 农业产值16206万元; 林产品采集业(人工种植菌类) 产值6596万元; 畜牧业18604万元; 林业服务业1787万元; 采矿业986万元; 人造板制造业42625万元; 桨纸业33118万元; 医药制造业1000万元;热力燃气业1927万元; 交通运输、 仓储业13104万元; 批发和零

 售业15875万元; 住宿餐饮业10307万元; 居民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10911万元; 房地产业2003万元; 旅游业466万元。

 三、 我市森林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 林区的社会稳定问题已成为最大的政治问题

 ...

篇六: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

 录

 一:

 项目背景 (一)

 项目执行单位概况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

 项目建设书编制依据 (四)

 项目市场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二、 项目建设方案主要内容 (一)

 概况 (二)

 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评价 1、 资源类型 2、 资源评价 (三)

 旅游规划 1、 景区划分 2、 旅游线路规划 3、 管理和服务设施布局 4、 环境容量测算和游客量预测 三、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

 水、 电、 交通和通讯等条件分析 (二)

 人力技术条件分析 四、 近期建设项目投资、 资金筹措及使用方案 (一)

 项目投资金额 (二)

 项目投资主要内容

 (三)

 资金筹措方案 (四)

 资金使用方案 五、 经济效益分析 (一)

 旅游营业收入 (二)

 成本费用 (三)

 营业税及附加 (四)

 利税总额及分配 (五)

 投资利润率和产值利润率

 六、 项目实施方案

 一、 项目背景 (一)

 项目执行单位概况 项目执行单位——茂兰保护区管理局, 隶属于贵州省林业厅, 始建于一九八九年, 现有职工二十九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 2 人, 工程师 3人, 助理工程师 9 人。

 管理局下设九个科、 室、 站、 所, 另外还设有森林旅游开发公司, 负责保护区内的旅游开发和建设管理工作, 一九

 九八年开发了 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旅游区。

 到目前为此, 已接待游客两万人次以上, 营业收入近二十万元, 全部用于景区的道路、 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保护区的实验区及周边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该项目的建设将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在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使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旅游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促进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身 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可以增强国民环保意识, 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促进保护区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根据贵州省的“九五” 计划和 2010 年远景规划纲要, 旅游业列为我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荔波是我省优先发展旅游的重点地区; 以及茂兰自然保护区三岔河喀斯特森林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书为依据编制本项目建议书。

 (四)

 项目市场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荔波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一个。

 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区开发始于八十年代末, 首先是小七孔景区的开发, 又相继开发了 大七孔、 地峨宫景区, 九十年代以后又开发了水春河峡谷和樟江风光带。

 目 前, 这些景区已具备“吃、 住、 行、 游、 娱、 购” 一条龙服务的接待能力。

 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开发, 知名度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来荔波旅游的游客量逐年上升。

 据统计, 90 年为 3 万人次,91 年 6 万人次, 92 年为 8 万人次, 93 年 12 万人次, 94 年 15 万人次,到 95 年的 18 万人次; 到 2003 年, 年游客量已达到 25 万人次。

 14 年

 来共实现产值 1. 5 亿元, 营业税 100 万元, 利润 5000 万元。

 产值与投入比为 8. 28:1, 利润与投入之比为 2. 8:1。

 由此可见, 在荔波开发旅游, 前景非常广阔。

 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热门。

 中国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到茂兰保护区考察后, 于 1996 年, 把茂兰保护区的喀斯特森林旅游列为中国二十二条生态旅游路线之一。

 同年, 茂兰保护区又被吸收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其知名度早已蜚声国内外。

 为在茂兰保护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增强了 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也是荔波发展旅游业的特色和方向。

  二、 项目建设方案主要内容 (一)

 概况 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旅游区, 为茂兰保护区的实验区之一, 位于荔波县东南部黔桂边界。

 地理位置东经 108 度 05 分, 北纬 26 度 01 分,海拔 414 米至 880 米。

 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 锥峰、 峻岭 、 暗河、 瀑布、 溶洞、 漏斗、 洼地、 峡谷、 盲谷遍布景区。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年均温度 15. 3℃, 最热月 7 月平均气温 23. 5℃, 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 5. 2℃, 年降水量 1752. 5 毫米, 相对湿度 83%。

 具有春秋温暖、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雨量充沛的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特色。

 总面积 19 平方公里, 集茂兰喀斯特林区的山、 水、 洞、 林、 民俗风情于一体。

 是地球上绝无仅有的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二)

 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评价 1、 资源类型

 (1)

 喀斯特森林地貌景观。

 其独特之处就在于石头上长树、 石缝里盘根。

 所以又被称为“石头上的森林” 。

 按其地貌形态、 类型的差异,又可分为漏斗森林、 洼地森林和槽谷森林三种类型。

 (2)

 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

 茂兰喀斯特地区, 因褶皱扭曲, 断裂及溶蚀等地质现象而形成的奇异的地质地貌如断崖绝壁, 石沟石缝, 石柱石峰、 地下溶洞等等。

 尤其是喀斯特洞穴, 更是景区独具一格的景观。

 已探明有旅游价值的有金狮洞、 九洞天、 神仙洞、 董哥洞、 燕子窟、 沙漠洞、 地狱门等。

 (3)

 水体景观。

 景区内主要有两条河流, 尧所河和洞山河。

 均为茂兰保护区地下河的出口处, 有着种类繁多的地下水露头和地表溪流。形成形态各异的水体景观, 包括地下河出口, 明流暗河, 地下河天窗,地下龙宫, 瀑布, 水上森林等一系列罕见景观。

 (4)

 野生动物植物景观。

 旺牌山、 花峒、 梁在心一带的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其中木本植物 103 科 316 属 883 种, 脊椎动物400 余种, 仅鸟类就有 200 多种, 兽类 60 多种, 爬行类 44 种, 两栖类26 种, 鱼类 30 多种, 昆虫 1300 余种。

 可以称上是生物多样性的最佳去处。

 (5)

 人文景观。

 景区内居住着布依族、 瑶族、 水族、 苗族等少数民族, 由于边远闭塞, 民族遗风尤其浓厚、 鲜明和奇特。

 如布依族的土花布、 水族的银首饰, 瑶族人的洞葬、 苗族的拦路酒等等。

 文物古迹有古战场黎明关、 红七军会师旧址板寨、 抗日烈士全正熹故居、 瑶所古桥、 五眼桥等历史遗迹等等。

 2、 景观资源评价

 根据总规的评价方法, 评价等级共分四级, 特级相当于世界级, 一级相当于国家级, 二级相当于省级, 三级相当于市(县)

 级。

 将景区的十七个主要景点评定如下。

  景

 点

  名

  称青龙潭青龙涧洞山水碧神仙洞~九洞天金狮洞梅林燕子窟沙漠洞~地狱门野兰谷螃蟹沟黄杨沟尧所古桥旺牌山白鹇山板寨黎明关瑶寨民族风情所评等级一一二二一三一二特一特三特特二二一分值77437263969299447

  景区十七个景点中特级景点 4 个, 一级景点 6 个, 二级景点 5 个,三级景点 2 个。

 (三)

 旅游规划 景区总体规划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域、 景观特点、 方便管理和旅游方式等因素, 把旅游区划分为 4 个景区:

 五眼桥景区、 黄杨沟景区、旺牌山原始森林景区和板寨白鹇山景区。

 1、 景区划分

 (1)

 五眼桥景区:

 是一个以观喀斯特河流峡谷、 水体景观和洞穴景观为主的景区。

 旅游景观分为两段, 第一段由青龙潭、 青龙瀑布、 青龙涧、 青龙洞、 银滩、 五眼桥、 洞山水碧等景点组成。

 通过游览可了解喀斯特河流对地表的切割作用, 地下河出口, 喀斯特潭等水文现象的形成和生态特点等。

 第二段由洞山洼地森林、 神仙洞、 九洞天、 金狮洞等景点构成, 可了解洼地风貌、 喀斯特洞穴发育状况和各类滴石景观和流石景观的形成和奥秘。

 (2)

 黄杨沟景区:

 主要景点包括水中林、 螃蟹沟、 拉滩瀑布、 空穴谷、 黄杨沟、 尧所古桥、 抗日英雄全正熹故居、 田园风光、 必达山寨、了望台等景点。

 主要是游览喀斯特地区的水体景观和伴生植物景观,还可以游览布依山庄的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

 (3)

 旺牌山原始森林景区:

 主要是观赏喀斯特的原始森林, 沿途景点包括箬竹林、 野兰谷、 神秘穴居、 树劈石、 树抱石、 九龙蟠、 根瀑、漏斗森林等景点。

 通过游览观光, 可以直观地看到和了解树木是怎样在岩石上生长的, 以及动植物的生态现象。

 旺牌山山脚花峒一带, 溶洞甚多, 而且错综复杂, 险象环生, 是洞穴探险的好地方, 如燕子窟、沙漠洞、 地狱门、 董哥洞、 一夫关、 神秘岩画、 堆雪滩等。

 (4)

 板寨白鹇山景区:

 是一个进行科学考察、 游览人文景观、 领略民族风情的景区。

 景点包括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 黎明关古战场、 瑶寨民族村寨、 黔竹竹海、 白鹇山科学观测站、 白鹇湖及附近一带的原始林区。

 2、 旅游路线规划:

 生态旅游的方式以徒步旅游为主。

 根据路线划分的原则, 我们把景区的旅游路线分为 4 条:

 第一条:

 景区大门——青龙潭——五眼桥——神仙洞——九洞天——金狮洞。

 第二条:

 五眼桥——燕子窟——花峒——野兰谷——旺牌山漏斗森林。

 第三条:

 景区南门——水中林——螃蟹沟——拉滩瀑布——黄杨沟——尧所田园风光。

 第四条:

 板寨——瑶寨——白鹇山——黎明关。

 3、 管理和服务设施布局 (1)

 在青龙潭附近设东大门一座, 设总管理站, 建自然博物馆和停车场。

 (2)

 在青龙潭下游建住宿中心及相应的设施。

 (3)

 修青龙潭至五眼桥——九洞天——金狮洞的旅游步道。

 并在五眼桥和金狮洞各建一休息凉亭。

 (4)

 在五眼桥建一商业服务点和住宿点。

 (5)

 修筑金狮洞内栈道, 以及布设洞内灯光。

 (6)

 在三岔河设景区南大门, 设接待站及停车场, 修筑水中林至尧所古桥的旅游步道。

 在黄杨沟建一休息凉亭。

 (7)

 修建南大门至必达到五眼桥的旅游步道, 并在必达山顶上建了望观景台一个。

 (8)

 在旺牌山杨梅坳设北大门和接待站, 修筑旅游步道至旺牌山顶,在山顶建一了 望观林海亭, 修筑旺牌山经花峒到金狮洞的旅游步道,在花峒建一休息凉亭。

 (9)

 开发青龙潭至三岔河电站的漂流带。

 (10)在板寨设旅游接待站和住宿点, 恢复黎明关和红七军会师旧址,修筑至白鹇山的环形旅游步道。

 (11)

 改造瑶寨民族村寨 (12)

 在东大门、 五眼桥、 花洞、 旺牌山、 南大门、 尧所古桥、 板寨等各建一旅游厕所。

 在五眼桥、 旺牌山、 黄杨沟、 板寨各建一个垃圾转运站。

 4、 环境容量测算和游客量预测 根据 《总规》整个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测算为:

 日环境最大容量为 1349人次/, 年环境最大容量为 30 万人次。

  游客量预测表

 年 度 年游客量(万人次)

 增长率(%)

 逗留(天)

 2004

 0. 75

 1 2005

  1. 2 60 1 2006

  . 1. 39 70 2 2007

  3. 26 70 2 2008

  5. 88 100 2 2009

 11. 75 80 2. 5 2010

 21. 25 20 2. 5 2011

 25. 38 10 2. 5 2012

 27. 92 5 2. 5 2013

 29. 31 5 2. 5 2014

  31. 77 5 2. 5

 营业收入测算

  表

  三、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

 水、 电、 交通和通讯等条件分析 水:

 广西红茂矿在巴格(青龙潭)

 设有水厂, 该水源符合人饮的国家标准。

 住宿中心和管理总部均可使用该水厂的水。

 电:

 在景区东大门和南大门之间有两座水力发电站, 装机容量 940千瓦, 年发电 345 万度, 可供全洞塘乡 各村使用, 并覆盖了景区内各村组。

 旅游区的设施用电量是有保证的。

 交通:

 荔波至金城江的三级油路从东大门旁边通过, 金城江至平寨项目 近期 中期 远期 合计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营业收入 37. 5 60 268. 8 456. 4 823. 2 1645 4230 5067 5584 5862 6154 30196. 9 成本费用

  固资折旧

 45. 3 61. 8 77. 4 92. 3 106. 4 110. 8 115 119 122. 8 126. 4 977. 2 修理

 18. 1 24. 7 31 36. 9 42. 6 44. 3 46 47. 6 49. 1 50. 6 390. 9 工资 18 18 36 36 36 36 72 72 72 72 72 540 可变成本 15 24 107. 5 182. 6 329. 3 658 1692 2030. 4 2233. 6 2344. 8 2461. 6 12078. 8 利息

  58. 7 58. 7

 117. 40 营业税及 附加 27 4. 3 19. 4 32. 9 59. 4 118. 6 305 366 402. 6 422. 6 433. 7 2177. 2 利润总额 19 -49. 7 19. 4 96. 5 210. 6 624. 7 2005. 9 2446. 6 2709. 2 2850. 7 2999. 9 13914. 8 所得税 0. 59

 6. 4 31. 8 69. 5 206. 2 661. 9 807. 4 894 940. 7 989. 9 4608. 4 税后利润 121

 13 64. 7 141. 1 418. 5 1344 1639. 2 1815. 2 1910 2009. 8 9356. 1

 的铁路支线也从景区东大门通过。

 荔波至景区公路 43 公里。

 连接景区内各主要景点、 村寨的四级油路正在施工 , 到 8 月份就能通车。

 通讯:

 程控电话已通到距景区 4 公里外的平寨矿, 广西的程控网已覆盖到距景区 3 公里外的更甫火车站。

 无线电话已覆盖景区的大部份地区。

 综上所述, 在该地区开展旅游的基础条件是具备的。

 (二)

 人力技术条件分析 技术力量:

 管理局现有林业、 野生动物、 地质、 旅游等专业技术人才 18 人。

 其中高级职称 2 人, 中级职称 2 人, 初级职称 12 人。

 项目建设的技术力量是有保证的。

 管理, 服务人员:

 小七孔景区建成已十年有余, 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我局也有人员参加过管理, 后来又派人到有关高等院校进修旅游管理专业, 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知识和管理水平, 一般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我们计划从保护区内的少数民族中挑选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男女青年, 通过培训上岗。

  四、 近期建设项目投资, 资金筹措及使用方案 (一)

 项目总投资结算为 905. 5 万元。

 分两年建设完成。

 2004~2005投资 550 万元, 占总投资额的 60%; 2005~2006 年投资 355. 5 万元, 占总投资额的 40%; (二)

 近期(2004——2005 年)

 要优先建成五眼桥景区、 黄杨沟景区和旺牌山景区的旅游步道, 改造连接这三个景区的景区公路, 完善金狮洞内的灯光设施, 首先在景区开展一日游旅游...

推荐访问:森林资源旅游调研报告 森林资源 调研报告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