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干部调研文章3篇

时间:2022-11-13 15:15:08 来源:网友投稿

县财政干部调研文章3篇县财政干部调研文章 县财政局关于行政政法单位经费调研县财政局关于行政政法单位经费调研 根据晋财办行[20xx]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市财政部门的要求,我县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财政干部调研文章3篇,供大家参考。

县财政干部调研文章3篇

篇一:县财政干部调研文章

财政局关于行政政法单位经费调研 县财政局关于行政政法单位经费调研

 根据晋财办行[20xx]1 号文件精神, 按照省市财政部门的要求, 我县财政局于 20xx 年 7 月 4 日—10 日利用一周的时间,抽调专人对全县行政政法单位的经费保障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并重点对我县的人大机关、 政协机关、 人事局、 法院和凹底镇政府等六个单位进行了抽查,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政收入状况

 20xx 年实施“十五” 计划以来, 闻喜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十五” 争先发展新目标, 突出了“科技调产、 培育亮点、 加速民营、 主攻城建” 重点, 科学处理改革、 发展、 稳定三者关系,促进了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

 全县 gdp 增长迅猛:

 20xx 年 18. 84亿元, 20xx 年 22. 8 亿元, 20xx 年 29. 6 亿元, 20xx 年 40. 13 亿元, 20xx 年 46. 52 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 25. 36。

 我县 gdp 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的飞速发展而拉动的, 20xx 年第二产业实现 gdp2. 14 亿元, 到 20xx 年就达到 36. 84 亿元, 占当年 gdp的 79. 2。

 五年来我县的第二产业年均增长率高达 34. 04, 而第三产业的所占比例和增幅都很小, 这并不是一种合理的结构。(见图一)

  我县财政总收入由 20xx 年的 1. 38 亿元, 以年增亿元的速

  度快速增长, 20xx 年完成 2. 65 亿元, 20xx 年完成 4. 24 亿元,20xx 年完成 5. 27 亿元, 在全市 13 个县(市、 区)

 中位居第二,跻身全省财政收入强县行列。

 五年来年平均增长率达 39. 79, 创造了闻喜财政史上的最好水平。

  但我县的财政收入同样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 历年来我县的县级财力增幅很小:

 20xx 年 1. 06 亿元, 20xx 年 1. 48 亿元,20xx 年 1. 83 亿元, 20xx 年 2. 25 亿元, 20xx 年 2. 77 亿元, 年均增长率仅为 27. 12, 与财政总收入的 39. 79 有很大差距。

 在县级财力中除去上级补助收入后, 我县的县级收入更是增长缓慢(见图二)。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几年我县第二产业发展很快, 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总收入的增长, 但来自第二产业的主要税源——增值税, 其上解比例很大。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 增值税中央集中 75, 留给地方的 25 又分别被省、 市集中了 8. 75 和 8, 县级仅留 8. 25。

 20xx 年—20xx 年, 我县上解中央收入为 9. 14 亿元, 上解省收入 1. 17 亿元, 上解市收入 1. 05 亿元, 五年来共上解收入 11. 36 亿元, 占财政总收入的 74. 5。

 所以 gdp 的高速增长并未使我县的县级财力得到大幅增长, 却使县财政收入步入“财政总收入增长快, 可用财力增幅小” 的怪圈。

  二 20xx 年—20xx 年我县行政政法单位人员及经费基本情况

 (一)

 人员情况

 我县财政供养人员总数:

 20xx 年 10648 人, 20xx 年 11118

  人, 20xx 年 11532 人, 20xx 年 11765 人, 20xx 年 11462 人。

  我县行政政法单位人员总数:

 20xx 年在职 2262 人, 离退402 人; 20xx 年在职 2510 人, 离退 435 人; 20xx 年在职 2125人, 离退 481 人; 20xx 年在职 2077 人, 离退 532 人; 20xx 年在职 2361 人, 离退 563 人。

  行政政法人员占财政供养人员比例:

 20xx 年 25. 02, 20xx年 26. 49, 20xx 年 22. 60, 20xx 年 22. 18, 20xx 年 25. 51。

  (二)

 经费投入情况

 我县财政支出情况:

 20xx 年 1. 18 亿元, 20xx 年 1. 56 亿元,20xx 年 1. 85 亿元, 20xx 年 2. 25 亿元, 20xx 年 2. 79 亿元。

  我县行政政法支出总数:

 20xx 年 3113 万元, 20xx 年 5256万元, 20xx 年 5816 万元, 20xx 年 4912 万元, 20xx 年 4718 万元。(注:

 含上级补助及其它收入安排的支出)

  我县行政政法支出中人员经费部分占有较大的比重:(见下表注:

 仅为财政对行政政法单位支出, 且不含离退休费)

  行政政法历年来支出情况表

 单位:

 万元

 年度

 行政政法支出

 其中

 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例

 人员经费

 公用经费

 20xx

 2512

 1430

 1082

 56. 93

 20xx

 4499

 2114

 2385

 46. 99

 20xx

 4274

 2116

 2158

 49. 51

 20xx

 3889

 2052

 1837

 52. 76

 20xx

 4718

 2435

 2283

 51. 61

 经费来源分析表

 (抽查的六个行政政法单位 20xx 年数据)

 单位:

 人、 万元

 单位

 人员

 财政预

 算安排

 上级补助经费

 其它收

 入安排

 公用经费支出

 备注

 支出

 总计

 公务

 用车

 会议

 支出

 通讯费

 招待费

 人大

 44

 128. 04

 2

 74. 51

 13. 03

 13. 1

 25. 32

 6. 98

 法院

 99

 248. 64

 6

 113. 04

 14. 87

 5. 81

 3. 26

 8. 81

 政协

 23

 71. 96

 44. 42

 16. 37

 3. 45

 1. 37

 8. 04

 人事局

 18

 46. 20

 17. 41

 3. 48

 1. 05

 0. 12

 2. 23

 司法局

 37

 43. 99

 10. 1

 1. 81

 1. 01

 0. 49

 0. 71

 凹底镇

 政府

 55

 60. 00

 40. 3

 3. 60

 1. 50

 0. 60

 1. 50

 从上表可以看出, 我县行政政法单位经费来源单一, 收入有限。

  (三)

 办公用房及设备等情况

 我县行政政法单位办公用房五年来增长较快, 20xx 年办公用房总面积为 104516m2, 到 20xx 年增至 216480m2。

 但办公设备差距较大, 尤其是一些现代化办公设备还很缺乏。

 20xx 年我县各行政政法单位共有公务用车 208 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县级财力增长乏力, 制约了财政对行政政法的进一步投入

 20xx 年以来, 受县级财力增长乏力影响, 我县财政支出压力很大, 至今省出台的 170 元地方补贴我们只执行了 100 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加大了对行政政法单位的投入力度。以 20xx年为例:

 当年财政支出 2. 79 亿元, 其中基建支出 1068 万元, 占

  年初预算的 100; 城市维护支出 1153 万元, 占年初预算的 81. 5;而行政管理和公检法司的支出分别为 3006 万元、 1442 万元, 占年初预算的 110. 6 和 149. 9。

  但是, 这几年工资大幅增长, 受人员经费增长较快以及行政政法单位的公务增多、 办公现代化等因素, 我县的行政政法单位仍普遍经费吃紧。

 下面以县法院为例说明:

  县法院 20xx 年实有人员 99 人, 各种车辆 28 辆。

 年办案量在 20xx 件以上, 需要公用经费 200 万余元。

 20xx 年县财政拨入经费248. 64万元。剔除人员经费135. 60万元, 公用经费为 113. 04万元, 缺口达 80 余万元。

 公用经费只能维持基本办案开支, 警用车辆落后, 无法及时更新, 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办案积极性。

 (二)

 乡 镇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影响基层政权稳定

 相比之下我县乡 镇公用经费更是严重不足, 下面以凹底镇为例说明:

  凹底镇是我县一大镇, 全镇人口 2. 8 万, 20xx 年镇政府实有人员 55 人。

 历年来财政拨款:

 20xx 年 21. 4 万元, 20xx 年 30. 4万元, 20xx 年 46 万元, 20xx 年 46. 7 万元, 20xx 年 60 万元。

 其中人员经费:

 20xx 年 20. 4 万元, 20xx 年 28. 6 万元, 20xx 年 44万元, 20xx 年 44 万元, 20xx 年 56. 4 万元。

 公用经费为:

 20xx年 1 万元, 20xx 年 1. 8 万元, 20xx 年 2. 7 万元, 20xx 年 3. 6 万元。

 年人均 472. 74 元, 20xx 年人均 654. 5 元。

  为保障政府基本职能, 镇政府不得已只能从转移支付、 土

  地、 计生等经费中进行弥补。

 但依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迄今历届镇政府已累计欠债 108. 5 万元, 巨额的欠债已成为影响基层政权稳定的一大因素。

  四解决的办法与建议

 (一)

 调整现行财政体制

 提高县级财政收入占地方收入的比重, 通过调整税种和税收分享比例, 提高县财政在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

 对增值税的留成比例, 建议地方留的 25 中, 县留 15, 省、 市留 10。

 增强县级政府对自有资金的控制能力。

 这样就可从根本上解决我县行政政法支出数额过小问题。

  (二)

 加大对行政政法单位转移支付力度, 增加补助收入

 在现行体制难以改变之前, 上级应加大对行政政法单位的转移支付力度, 据统计, 到 20xx 年底, 我县乡 级债务达 5309 万元。

 只有加大对行政政法单位转移支付力度, 增加补助收入, 才能消化乡 镇债务, 化解乡 镇潜在财务风险。

 另外我县公、 检、 法部门装备落后, 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只有增加补助收入, 才能保障我县行政政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篇二:县财政干部调研文章

县提高财政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此后制定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2022 年)》等文件,明确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以及实施路径等。同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近年来,XX 省 XX 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提高财政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一、XX 县乡村振兴投入的现状

 XX 县总户籍人口 X 萬人,辖五乡三镇,有 X 个行政村,属山区农业县。XX 年以来,全县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力度,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大财政投入乡村振兴力度

 全县财政投入乡村振兴 X 万元,具体包括: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X 万元;本级投入 X 万元,其中预算投入 X 万元、XX—XX 年土地出让收入支出 X 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投入 X万元。

 (二)加大金融资本投入

 全县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领域资金需求,积极开展金融线上线下服务,以产业扶贫、精准扶贫为抓手,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扶持三农及小微领域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银行XX 支行“惠农 e 贷”、小企业简式贷、微 e 贷、新上线“纳税e 贷”“微捷贷”等信贷产品不断推出。XX 年,共发放扶贫再贷款 X 元、支农再贷款 X 万元,近 X 户小微企业及农户受益。

 (三)开展农业信贷担保

 XX 县民兴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融资担保 X 笔,累计融资担保总额 X 万元;设立创业担保基金 100 万元,支持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组织发展。

 (四)取得成效

 通过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力度,XX 县乡村振兴取得较好成效。一是建立乡村振兴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印发了 XX 县财政局关于印发乡村振兴工作要点的通知(光财农[XX]X号)、关于印发《XX 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投入保障专项小组工作方案》的通知(光财农[XX]8 号)、关于印发《XX县扶持现代农业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光财农[XX] 16 号)、《XX 县扶贫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光财农〔XX〕44 号)、《XX 县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光财农〔XX〕5 号)、《XX 县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实施细则》《XX 县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实施细则》《XX 县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光财农〔XX〕16 号)等工作机制;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有了较大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XX 县乡村振兴面临的瓶颈 (一)资金投入机制欠缺

 1.配套能力弱。XX 县是扶贫开发重点县,县级财政基础薄弱,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尚有较大压力,财政供给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下“三农”投入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财力配套难。

 2.申请渠道窄。目前,只有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的建制村有省级资金补助和列入贫困范围的贫困村有扶贫资金补助,其他建制村的项目难以申请到省级财政补助,这些建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多靠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美丽乡村建设等其他项目资金申请补助的门槛高,数量少。

 3.资金补助少。目前,列入示范的建制村平均年度财政补助是 200 万元,补助年份 4 年。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金每年下达的省级补助资金不到 1000 万元,加上县级配套的 260 万元,平均到村的资金每年不足 20 万元,无论是试点示范村还是其他建制村,这样的资金量投入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

 4.地方整合难。当前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多,由于资金实行分块管理,特别是部门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复和交叉,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一方面,项目资金带有明显部门属性和行业特点,导致整合条件和环境不宽松,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很难根

 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涉农专项资金在下达时,明确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批准规划和方案实施,不得随意改变项目实施内容和地点等“红线”为前提,导致许多项目资金很难捆绑起来使用。另一方面,全县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大部分还是要依靠中央、省级下达资金的整合,由于资金实行分块管理,相关部门在向上申报项目资金时,没能很好围绕乡村振兴重点村、示范点在源头给予重点倾斜支持,造成一些项目和资金分配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多头管理、多头投放、重复投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乡村振兴资金整合难度大。

 5.金融、社会资本投入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乡村居住环境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方向,由于乡村发展项目多数存在项目周期长、经营风险大、投资回收慢、单个项目投资规模较小、建设内容多样、缺乏规模等特征,导致乡村振兴项目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和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二)资金管理不到位

 1.实施项目少。XX 县财政与振兴办虽然联合建立了三年乡村振兴和扶贫滚动项目库,但大多都是一些改变农村面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和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可行性项目以及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少之甚少。

 2.管理不到位。因为项目点多、面广,专业人才缺乏,资金的使用管理不到位。

 3.绩效不理想。近年来,财政加大对村级组织建设投入,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治等,但投入与产出差距太大。其投入不少体现在低水平的重复村庄建设,有的热衷于求大求全求洋,按照城市标准打造,重视房屋立面改造,做统一穿衣戴帽,注重高大上;有的村级公厕按现代城市配置建设豪华星级厕所,热衷搞河边人行道水泥硬化,搞自行车骑游道,千篇一律,同质化,与乡村内涵、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得不够,造成不可持续的结果。

 此外,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人才发挥不到位,当前农村人才缺、思路乏、农村三资运作意识低,农村的土地、林地、闲置校舍等资产资源闲置较多未能盘活。

 三、拓展乡村振兴投入路径的建议 (一)创新投融资机制

 1.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积极拓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资金来源,按照“取之于農、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

 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期间,要坚决贯彻落实逐步实现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逐步达到 50%以上的目标要求。

 2.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县民兴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落实各项政策,进一步解决农村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构建多元财政投入体系。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财政部门要积极引导县直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对接好中央和省里有关扶持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政策以及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更多的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乡村振兴。二是做好地方政府债券文章。除在一般债务限额内切块安排乡村振兴资金外,要全力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来助推全县乡村振兴。要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专项债券工作组,学习借鉴先进县市的典型经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拓视野,形成积极争取专项债券的工作合力;提前谋划项目,提前做好项目策划、初审、可研及项目库建立和更新等前期准备工作,为争取专项债券资金赢得快速反应的时间,以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注重资料准备,要对照申报指南,深入领会申报要求,提前完成入库

 项目债务系统专项债项目“线上”申报的资料准备,以提高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科学分配资金,强化“项目等资金”的意识和“资金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合理分配债券资金使用,避免资金沉淀;强化“月通报”制度,将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情况纳入政务督查的重点内容,动态跟踪债券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并建立必要的约谈和激励机制。三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健全农业担保体系,通过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农业担保公司降低担保门槛,扩大担保覆盖面,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村集体住房抵押、农机具抵押、珍贵花卉苗木抵押,切实增强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额度;完善农业保险机制,重点支持全县特色现代优势农业,提高农业防风险能力;引导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形成财政、金融、保险、担保和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4.引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一是引进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乡村发展。为了打通社会资本流入乡村产业发展的渠道,乡村应着眼于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传统利益分配制度,改善乡村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价值。二是加快金融资本,服务乡村振兴发展。金融部门在保证对传统农业春耕信贷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涉农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三是创新思维,发挥金融

 财政工具作用。金融工具和政策影响范围广阔,影响机制复杂,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需创新思维大胆尝试。

 (二)创新资产资源利用方式,做好村庄资产资源盘活

 村资产资源,如闲置的校舍、办公场所,村集体的土地、林地等,要在清查的基础上,完善机制,在信贷、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着力盘活各类村级资产资源。XX县寨里镇山头村的“三变”模式,即“资产变资源、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成功走出了一条村庄资产资源盘活的路子。近年来,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也为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加快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促进城乡经济循环畅通

 走土地三变模式,为规模经营,招商经营创造平台;扶持规模户,增强带动发展能力;实施一乡镇一加工平台建设,提供仓储、冷链、加工、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加大农产品龙头企业项目引进,增加农业产业的发展后劲。

 (四)因地制宜发掘村庄特色,发展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创新产业代管模式,利用村级资源禀赋,将农民手中分散的特色资源集合起来,“抱团取暖”,打造优势特色主导带动产业。例如,华桥乡吴屯村种植花青素玉米 700 亩,带动该村 29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种植或者产业托管当中,每亩增收 1500 元左右,并为吴屯村村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务工岗位 80 余个,同时为村财带来 15 万元的收入。

 (五)发挥村民的乡村振兴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人的振兴摆在核心位置。在加大硬件方面的投入与建设力度的同时,更要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与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引进等软件建设,提升农民的素质,加大出台吸引农村专业人才回乡创业的激励措施,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构建。

 (六)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培育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村级因村制宜,规划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不搞同质化、不可持续的路子,切实增加村级造血机能,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篇三:县财政干部调研文章

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对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完善财政体制促进县乡 财政平稳运行

 对县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 县按照上级的要求, 调整了县乡 财政管理体制, 对乡 镇实行“划分税种, 核定收支; 超收分成, 短收分担; 收大于支, 定额上解; 支大于收, 定额补贴; 自求平衡,一定三年” 的乡 镇财政管理体制, 总体上看, 体制运行基本平稳,财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但县乡 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运转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 当前县乡 财政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财权与事权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

 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划分横向上“缺位” 与“越位” 并存, 纵向上事权划分不清晰,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无论是年的分税制改革, 还是××年实施的所得税分享改革, 重点都是划分财权, 而对事权和支出范围未作相应界定和调整, 县乡 政府理财自主权不强。

 一些具有收入职能的部门垂直管理后, 地方政府支持经济发展和管理经济活动的手段越来越少, 县乡 政府财力来源渠道趋于狭窄。

 同时, 省、 市对县、 乡 体制确定以后, 存在“上级出政策、 下级掏口袋” 的问题,

 上级出台减少地方收入的政策较多, 县乡 政府难以结合本地实际, 统筹安排地方财力, 加大了地方预算安排的难度。

  (二)

 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 可用财力增长缓慢。

 分税制后的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结构, 从地方税体系来看, 财税收入是大税种的小部分, 小税种的大部分, 税源零散, 征收难度大、成本高, 增收弹性小, 难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分税制改革以来, 该县财政总收入实现了一定增长, ××年比年增加万元, 增长, 但地方财政收入仅增加万元, 增长, 其中农业四税就增加万元。

 非税收入××年比年增加万元, 增长。

 由此可见,地方可用财力增长速度缓慢和增长总量不大, 地方财政收入明显低于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 且增长质量不高。

  (三)

 县乡 财政供养人员有增无减, 增加了县乡 财政支出压力。年底, 该县财政供养人员达到人, 比年增加人, 增长, 仅工资性支出就增加万元, 超过年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由于财政供养人员大量增加, 工资支出比重增大, 导致人均可支配地方财政收入减少, 加重了财政负担。

  (四)

 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发展缓慢, 财源匮乏。

 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农业县, 县乡 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 财源单一。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农业税税率逐年降低、 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来自农业的税收大幅下降, 而二、 三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支柱财源。

 国有企业亏损、 破产大量增加, 为县财政提供的收入大量萎缩, 现该县仅仅剩下三家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有

 盈利, 而乡 镇企业不发达, 对县乡 财政贡献不大, 处在“粮食大县, 工业弱县, 财政穷县” 的状况。

  (五)

 体制不完善, 削弱了县乡 财政实力。

 实行分税制后, 财政收入增益的相当一部分被上级财政拿去, 好收的、 大额的税种被上级财政上划或共享, 留给县乡 的是一些零星税种, 征管难度大, 结算复杂, 县乡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困难。

 该县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年的%下降到××年的%, 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年的%下降到××年的%, 呈“同向” 下降。

 分税制后, 上划中央“两税” 返还补助过低, 该县完成上划中央“两税” 从年的万元上升到××年的万元, 增加万元, 但××年上划中央“两税” 只返还万元, 仅比年增加万元, 占上划增加额的%。

 年实施所得税分享改革后, 该县每年又减少可用财力万元左右。

  (六)

 刚性支出增长过快, 超出承受能力。

 近年来上级出台了一系列增支规定, 如对科技、 教育、 农业、 扶贫、 卫生、 计生等方面的投入都确定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一些工程项目、 增加工资等均规定县乡 财政配套一定资金比例, 仅年和年中央出台增资政策, ××年该县县乡 财政需配套资金近万元, 给县乡 财政支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七)

 县乡 财政包袱沉重, 加剧了财政困难。

 截止年底该县县乡 政府债务总额达万元, 其兄苯诱 駒万元, 主要是世行贷款项目借款万元, 农金会及城信社清理举债再贷款万元, 国债转贷资

 金万元, 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万元。

 每年县财政都要拿出一定数额资金用于归还债务, 导致财政资金调度困难, 县乡 财政运转日趋艰难。

  二、 解决县乡 财政困难的建议

 (一)

 因地制宜发展县乡 经济, 促进经济增长, 培植和壮大财源。

 从县乡 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做到宜工则工、 宜农则农, 形成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一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对于农业大县, 只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富民强县, 才能更好地促进财源建设。

 各级财政应加强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 把水利建设作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中之重, 加大投入。

 调整、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因地制宜发展依托城市的城郊农业、 依托交通的国(省)

 道农业、 依托优势的基地农业。

 二是科学引导, 推进现有企业重组改制, 支持骨干财源。

 要着力抓好结构调整, 实现产业升级, 产品换代; 积极组织引导, 推进企业重组, 促进企业成规模、 上档次、 上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

 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路, 引导农民进城创业、 就业,从事非农产业, 积极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 让千家万户都成为纳税人。

 四是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培植新型财源。

 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 旅游、 房地产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业, 克服对县级地方整体经济增长“瓶颈” 制约, 改善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二)

 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年开始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以当时既定的政府职能划分为前提的, 这个体制已经实施了年, 这期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建立和完善之中。

 现在应适应政府职能的调整(“缺位” 的补进, “越位” 的退出)

 和上下级政府职能交叉情况的解决, 调整完善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大力推进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针对市、 县、 乡 三级管理级次较多的实际情况, 按照精简、 效能的原则, 进一步明确各级发展定位, 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 提高体制运行的整体效率。市级财政应突出中心城市特色, 逐步建成城市财政, 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于中心城市发展上, 收入主要来自于城市经济和城市经营, 支出主要为城市提供公共产品; 通过放权让利, 对县乡 的财政补助保持相对稳定, 并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 壮大其财权财力,切实把县级财政建成实力财政; 积极推进“乡 财县管” 改革试点, 有条件的可逐步取消乡 镇财政。

  (三)

 完善转移支付办法, 构建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进一步清理省对下的一般性专款, 将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专项资金逐步纳入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范围, 提高专项拨款的科学性、 公正性和效益性。

 实事求是地确定、 降低欠发达地区专项工程的配套资金比例。

 建立健全省、 市、 县转移支付体制, 加大对县转移支付力度。

 探索建立转移支付激励机制, 拿出部分转移支付资金, 将其分配与经济增长质量、 收入增幅及结构、 保工资程度、 重点支出增长比例等挂钩, 变“输血” 为“造血” , 调动各级培植财源、

 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四)

 健全地方税制。

 现行地方税收体系还不完善, 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多集中于中央, 难以适应各地复杂的经济情况和千差万别的税源现状, 难以保障县乡 政府都有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不利于调动地方组织税收收入的积极性, 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应深化税制改革, 调整、 改革税收征管制度, 完善地方税体系, 尽快建立和健全地方税制。

 同时, 中央、 省应加大对县乡 财政转移支付、 补助力度, 保证县乡 财政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

  (五)

 加大机构改革力度, 减轻财政支出压力。

 合理划分政府事权关系, 本着财权与事权对等的原则, 重新界定省以下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 规范财政支出范围。

 积极探索共同事务的经费负担办法, 根据各方面受益程度, 综合考虑县、 乡 财政的承受能力, 确定合理的负担比例。

 在规范政府职能的基础上, 统一预算内外资金, 凡属政府行使职能取得的收入, 应逐步纳入预算统筹安排, 提高政府调控能力。

 进行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精简机构, 尤其是合并乡 、 镇及村级机构, 调整基层教育布局, 走集约化办学路子, 压缩人员、 减少开支, 缓解县乡 财政的支出压力。

  (六)

 积极防范化解县乡 财政风险。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要针对本地实际, 研究制订和组织实施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有效措施, 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控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 对财政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预警监控, 提前发现问题, 及时

 解决问题, 消除风险隐患, 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是加快经济发展, 增强财政实力。

 要加强对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管, 确保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资产不流失、 不贬值。

 要转变政府职能, 着力改善财源建设环境, 加大调整所有制结构力度, 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措施, 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吸附作用, 吸引和拉动银信部门、 企业、民间资金对财源建设的投入; 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基础设施、 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推动经济发展, 以增强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是规范政府行为, 加强债务管理。

 按照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 对政府财政债务实行归口管理, 控制政府债务总量。

 科学测算和制订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中长期还款规划及年度还款计划, 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 增强化解债务的能力。按照法律程序办事, 严格执行政府担保的管理规定, 对市场竞争性项目要采取借款单位与贷款机构借贷直对方式, 财政不予担保; 对需要财政担保的技术性和工业性项目, 一定要考虑实际财力和承受能力, 完善贷款手续, 落实好还款责任和还款资金来源。全面调查政府债务项目和还款金额, 弄清底数, 分清责任, 强化还款意识, 采取单位还款、 预算扣款等有效办法, 加快回收债务资金的速度。

 四是深化财税改革, 提高运行质量。

 进一步加强地方税建设, 建立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使用税等税种为主的财产税体系。

 同时, 适度扩大地方政府税收管理权限, 增强地方组织收入的能力。

 要坚持依法治税, 从严征管, 坚决堵塞收

 入漏洞, 确保各年度财政收入任务顺利完成和年度预算收支平衡, 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在支出管理上,要严格预算管理, 按照“调整结构、 确保重点、 压缩一般、 加强管理” 的方针, 保证重点支出; 全面推行规范化的部门预算、 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 硬化预算约束, 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 大力实施政府采购,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推荐访问:县财政干部调研文章 调研 财政 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