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山的由来3篇五老山的由来 南普陀寺文化 南普陀寺文化 一、名字由来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老山的由来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五老山的由来
陀寺文化南普陀寺文化
一、 名字由来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 初称“泗洲院” , 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 。
明末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 殿堂院舍齐备, 住僧常达百余众, 清初又废于兵祸。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 年) , 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 捐资修复寺院旧观, 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 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 更名为“南普陀寺” 。
至民国初年, 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 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二、 历史溯源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 初称泗洲院。
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
元废。
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
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 殿堂院舍齐备, 住僧常达百余众, 清初又废于兵祸。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 , 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 捐资修复寺院旧观, 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 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 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 经历代主持景峰、 省己、 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 至民国初年, 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 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历来是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
民国十三年( 1924 ) , 喝云派裔主持转逢和尚将寺院改为十方丛林, 并按丛林规制, 推选云门派裔会泉和尚为首任方丈。
第二年, 又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
会泉和尚退任后选聘当代高僧太虚大师为继任方丈, 主办学院。
从此, 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 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 一时佛门称盛, 名闻中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地方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
文革十年动乱, 寺院历经浩劫。
文革后, 国家落实宗教政策, 政府重视寺院复建。
十多年来, 不仅旧有殿堂翻修一新, 还新建多座楼堂亭院。
现有建筑总面积已超过原有将近一倍。
复办后的闽南佛学
院, 规模设施也在成倍增长。
古刹盛世重光, 梵呗钟磬不绝, 佛苑法缘殊胜, 宏法利生并传。
二、 历史溯源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 初称泗洲院。
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
元废。
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
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 殿堂院舍齐备, 住僧常达百余众, 清初又废于兵祸。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 , 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 捐资修复寺院旧观, 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 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 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 经历代主持景峰、 省己、 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 至民国初年, 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 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历来是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
民国十三年( 1924 ) , 喝云派裔主持转逢和尚将寺院改为十方丛林, 并按丛林规制, 推选云门派裔会泉和尚为首任方丈。
第二年, 又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
会泉和尚退任后选聘当代高僧太虚大师为继任方丈, 主办学院。
从此, 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 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 一时佛门称盛, 名闻中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地方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
文革十年动乱, 寺院历经浩劫。
文革后, 国家落实宗教政策, 政府重视寺院复建。
十多年来, 不仅旧有殿堂翻修一新, 还新建多座楼堂亭院。
现有建筑总面积已超过原有将近一倍。
复办后的闽南佛学院, 规模设施也在成倍增长。
古刹盛世重光, 梵呗钟磬不绝, 佛苑法缘殊胜, 宏法利生并传。
四、 文化遗产
千年古刹, 几经沧桑, 但却为后人留下许多文物古迹, 发人怀古悠思。
1、 南普陀宗教文化
南普陀寺历史上属于临济宗喝云派裔, 民国 13 年(1924 年) 由住持转逢和尚改为十方丛林迎纳各方高僧大德, 并于次年开办闽南佛学院。
民国 17 年(1928 年) , 当时的方丈太虚和尚赴欧美讲学, 成为中国首个赴欧美宣传佛教的和尚。
弘一法师曾在 1928 年至 1942 年期间多次驻南普陀寺协助闽南佛学院整顿僧才教育, 并于 1934 年与和今法师一同创办佛教养正院。
2、 文物珍藏
五老峰前的摩崖石刻, 镌下古今许多名人的诗书佳作。
西山门内, 八方乾隆御制的记功碑, 更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八方乾隆御制的记功碑寺中珍藏文物, 有北魏、 唐、 宋、 以迄明、 清的古佛造像:
其中有来自缅甸的白玉石雕大小佛像二十八尊; 还有泰国、 斯里兰卡、 柬埔寨、 印度送藏的各种佛菩萨造像:
此外有与清初施琅建寺同时新铸的大钟、 造於宋元时期的七佛宝塔。
还有明代比丘、 比丘尼刺血书写的《妙法莲花经》 和珍版的《大藏经》 多部。
3、 梵行禅修
修禅学道和弘法利生, 是寺院住僧的生活要务。
南普陀寺自 1985 年恢复丛林管理制度以来, 在妙湛方丈的主持下, 重整清规, 严肃戎行。
全寺 200 多位住众和学僧, 均能自觉遵守丛林规戒律仪, 除坚持日常早晚课诵和参禅修学外, 还启建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普利法会:
创设宣弘佛法的通俗讲座和经书流通处, 组织慈善基金会, 举办各项慈善公益事业。
4、 学院传灯
闽南佛学院一九二五年创办至一九三七年停办前的十多年间, 一度由当代中国佛教领袖大虚大师担任院长, 将佛院作为他改革中国僧教育的实验园地, 成为中外知名的佛教高等学府, 培育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
现尚健在的这些当年学僧, 大都成为名山长老或佛学大师。
如当代中外知名的经论大师印顺长老, 曾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的竺摩法师, 皆出自当年学院门下。
一九八五年学院正式复办。
在院长妙湛和尚的主持下, 教育设施、 教学素质以至学院规模均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 成为全国僧教育的重点学院。
复办后学院分设男女两个院部。
女院设在万石莲寺(现设在金榜山紫竹林寺) , 两部各设预科、 本科两个班级、 现有来自二十一个省市的在院男女学僧二百五十多名。
至一九九二年已有三局本科生毕业, 共男女学僧一百九十四名, 分赴各地担任寺院主持或职事, 有的到各佛学院任教、 或佛教会任职。
5、 供需利众
南普陀寺原为海内外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 近年来又发展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热点。
在成千上万的游客中, 有不少是欧美各国到中国旅游访问的贵宾, 其中有国际知名人士和友好国家的首脑要人, 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日本驻华使节吉田等。
他们在访问中, 不仅对庄严的寺院和秀丽的风光表示好感, 对中国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给寺院带来的兴隆景象更是深有感触。
为方便旅游、 观光和信徒活动的需要、 寺中开办各项服务设施, 如购物部、照相部、 茶室等。
五、 历代名人
南普陀寺的殿堂、 楼院、 门廊等石柱上, 均镌有出自文人高士撰书的楹联。
联文中或托景物以抒怀, 或寓掸机以寄悟, 巧对佳联, 各得其妙。
还有许多古今诗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吟咏, 其中有不少佳作, 不仅格调清新, 意境高越, 还赋有时事记实的内涵, 令后人在吟味中获得史疑佐证的契机。
如宋人尉滕翔在咏无尽岩的诗句中, 如实地反映了 当时无尽岩下还是波浪翻滚的大海, 以及山中野寺荒寂的情景, 反证了所谓鹭岛全面开发前的中唐,即有人献地五十余亩以建昔照寺殿堂的误传。
又如晚明与重兴普照寺诗僧党光和尚同时的鹭岛名士池显方, 在题《五老山》 诗的起句中, 即以“十年古刹几残灰, 重见天花散讲台”
, 点出觉光大师重建普照寺的史实。
妙湛(1910-1995 年) , 法名续林, 辽宁东沟县人。
1939 年出家, 后到湛山寺佛学院学习, 依倓虚法师习天台宗。
1942 年赴高旻寺依来果老和尚学禅。
1957 年后到南普陀寺卓锡, 深谙佛理, 戒行庄严。
翌年, 僧众推为监院。
1966 年至 1978 年, 南普陀寺佛教活动被迫停止后, 他转到南普陀寺管委会去当职工。
1979 年, 寺院恢复宗教活动后, 妙湛法师核复监院职务。
他发愿“庄严殿宇” , 在海内外信徒的帮助下, 重建了天王殿, 修葺了钟鼓楼、 兜率院, 新建了普照楼、 正命楼、 方文楼、 正定楼、 正业楼、 闽南佛学院教学楼和师生宿舍楼、 太虚图书馆、 客堂等, 并依地势修建了 万寿塔、 水榭事、 苏亭、 庐亭、 衡阳亭、 清水亭、 敬业亭, 还建造了 景峰和尚与喜参和尚塔墓、 太虚大师和广洽法师纪念塔。1993 年以来, 又建造了大禅堂、 班首察、 慈善大楼等建筑, 并以白石筑成东西山门, 1000多米石构围墙将全寺环抱, 形成气势宏伟、 布局严谨的寺院建筑整体。
六、 建筑文化
南普陀寺的殿堂楼院分散建于地形复杂的山坡上, 又以其实际使用不同, 各具形式。
但在整体布局中, 均能以中轴线上的主殿为中心, 高低俯仰相从, 参差错落有致。
所有建筑, 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 饰以杏黄琉瓦, 使之统一协调。
再以石构围墙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 如散珠承盘, 形成一个整体。
重视环境建设, 是近年南普陀寺建筑重的新趋向。
纵观寺院内外到处有菩提嘉树垂荫, 艺圃百花争艳, 还在寺前山后的碧荷池畔和林泉幽壑之间, 建造亭台、 水榭、 曲桥、 花坞, 使信众游客, 在朝参名山古刹之余, 领略山水林园的佳趣。
天王殿
天王殿屹立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 歇山式重檐飞脊, 轩昂宏伟。
殿前为入寺正中大门,两只威武的大石狮雄踞门廊东西两侧。
跨门进殿, 两侧四大天王怒目环视。
正中弥勒菩萨坦腹露胸, 常开笑口, 给人以欢喜信受的美感, 殿后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 威武异常。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中心, 崇宏雄伟, 殿前石庭平舒宽展, 正中宝鼎香炉巍立, 两侧白石宝塔高矗, 更显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
大殿两侧罗汉堂朝拱主殿。
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
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
大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 也是佛门钟磬长鸣、 法灯不灭的心脏。
大雄宝殿石柱上有副对联:
"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 普光被夏岛对太武以增辉。
"这副对联将寺庙开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说得清清楚楚, 那就是说寺庙在唐朝就有了 。
大悲殿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 奉千手观音。
清初施琅始建,
称大悲阁, 为南普陀改称之由来。
殿立于大雄宝殿后石砌多角形高台上, 中隔两段石阶近三十级。
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 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 造型巧妙, 结构严密, 俗称蜘蛛结网。
闽南信众崇奉观音菩萨, 香火鼎盛。
藏经阁
位于中轴主体建筑最高层, 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
上层藏经, 下层法堂。
阁楼上下层,三面台廊回护, 圈以白石雕栏, 倚栏前望, 三殿巍峨尽收眼底。
仰首后顾, 层峰叠翠, 垂手可攀。
七、 美食文化
南普陀寺的素食珍肴, 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
餐馆名厨调制菜肴, 严守素菜素料素作的工艺, 特别是革除向来素菜仿制晕腥命名的流弊, 坚持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
当代诗人郭沫若题名的“半月沉江” 和赵朴初居士赐号的“丝雨菇云” , 更是形名雅合, 香味相宜, 耐人品赏吟味, 雅趣无穷。
为文人雅士共赞赏。
半月沉江
据说 1962 年, 郭沫若先生来到厦门畅游南普陀寺之后品尝素菜, 当时有一道传统汤肴, 以面筋、 香菇为主料, 烹制技术颇为讲究, 呈桌时面筋、 香菇在汤碗中列为半月形状, 汤漫其上, 口味独特鲜美, 但长期以来都俗称“面筋香菇汤” 。
郭沫若先生品尝后大为赞赏, 据其形状为之命名为“半江沉月” , 并将其咏入游寺的诗作中:
“„„半月沉江底, 千峰入眼窝。
三杯通大道, 五老意如何?” 从此“半江沉月” 不仅是诗坛佳话, 而且成为南普陀素菜中的一道名菜。
X-amyJV) 9lwIU(7jv HT&6iuFR%5h s EQ$4frDP#2eq CNZ1doAMY0bn zLW-amyJV) 9kwIU(7jvHT&6i uFR%5h sEQ$3f rDP#2eqBNZ1doAMY+bnzLW-a myJV)9kwIU(7 jvHS&6iuFR%5gsEQ$3frDO#2 eqBNZ 1doAMY+ bnzLW-amxJV) 9kwIU*7jvHS& 6iuFR% 5gsEQ$ 3frDO#2eqBNZ1coAMY+bnzKW -amxJV ) 9kwIU *7jvHS&6itFR%5gsEQ!3frDO #2epBN Z1coAM Y+bnzKW-amx J V) 8kwIU*7jvG S&6itFR%4gsE Q!3frDO#2ep B NZ1coAMX+bnz KW-alxJV) 8kw IU*7jvGS&6itFR%4gsEQ!3fr CO#2epBNZ0co AMX+bnzKW-alxJV) 8kwIT*7j vGS&6h tFR%4g sEP!3frCO#2epBNZ0coAMX+b nyKW- alxJV(8 kwIT*7jvGS& 6 htFR%4gsEP! 3 frCO# 2dpBNZ0 coALX+ bnyKW-alxJV(8kwIT *7juGS&6htFR $4gsEP!3fqCO#2dpBNZ0coAL X+bnyK W-9lxJ V(8kwHT*7juGS&5htFR$4gsE P!3fqCO #2dpB NY0coALX+bmyKW-9lxJV(8kw HT*7juGS&5ht FR$4gsDP! 3fq C O#1dpBNY0co ALX+bmy KW-9l xJU(8kwHT*7iuGS&5htFQ$4g sDP!3f qCO#1d pBNY0cozLX+bmyKW) 9lxJU(8 kvHT*7iuGS&5 htFQ$4gsDP!3eqCO#1dpBMY0 cozLX+ bmyKW) 9lxJU(8kvHT*7iuGS%5htFQ$ 4grDP!3eqCO# 1dpBMY0cozLX+amyKW) 9lxIU (8kvHT *6iuGS %5htFQ$4grDP!3eqCOZ1dpBM Y0cnzL X+amyK W) 9lxIU(8kvHT*6iuGS%5htE Q$4grD P! 2eqC OZ1dpBMY0cnz LX+amyKV) 9lx IU(8jvH T*6iu GR%5htEQ$4gr D P!2eqCOZ1dp AMY0cnzLX-amyKV) 9lwIU(8 jv HT*6iuGR%5 htEQ$4fr DP!2 eqCNZ1dpAMY0 cn zLX-amyKV) 9lwIU(8jvHT& 6iuGR%5hsEQ$ 4 frDP! 2eqCNZ 1dpAMY0bnzLX -amyJV) 9lwIU (7jvHT&6iuGR %5hsEQ$4 frDP #2eqCNZ1doAM Y 0bnzLW-amyJ V) 9lwIU (7jvH T&6iuFR%5hsE Q $3frDP#2eqC NZ1doAM Y0bnz LW-amyJV) 9kw IU(7jvHS&6iu FR%5hsE Q$3fr DP#2eqBNZ1do A MY+bnzLW-am xJV) 9kwIU(7j vHS&6iuFR%5g sE Q$3frDO#2e qBNZ1doA MY+b nzLW-amxJV) 9 kw IU*7jvHS&6 itFR%5gsEQ$3 frDO#2htFQ$4 gr DP!3eqCOZ1 dpBMY0cn zLX+ amyKW) 9lxIU( 8k vHT*6iuGS% 5htEQ$4g rDP! 2eqCOZ1dpBMY 0cnzLX+amy...
篇二:五老山的由来
陀寺文化 一、 名字由来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 初称“泗洲院”, 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
明末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 殿堂院舍齐备, 住僧常达百余众, 清初又废于兵祸。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 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 捐资修复寺院旧观, 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 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 更名为“南普陀寺”。
至民国初年, 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 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二、 历史溯源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 初称泗洲院。
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
元废。
明初复建, 更名普照寺。
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 殿堂院舍齐备, 住僧常达百余众, 清初又废于兵祸。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 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 捐资修复寺院旧观, 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 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 更名为南普陀寺, 此后数百年来, 经历代主持景峰、 省己、 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 至民国初年, 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 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历来是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
民国十三年( 1924 ), 喝云派裔主持转逢和尚将寺院改为十方丛林, 并按丛林规制, 推选云门派裔会泉和尚为首任方丈。
第二年, 又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
会泉和尚退任后选聘当代高僧太虚大师为继任方丈, 主办学院。
从此, 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 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 一时佛门称盛, 名闻中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地方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
文革十年动乱, 寺院历经浩劫。
文革后, 国家落实宗教政策, 政府重视寺院复建。
十多年来, 不仅旧有殿堂翻修一新, 还新建多座楼堂亭院。
现有建筑总面积已超过原有将近一倍。
复办后的闽南佛学院,规模设施也在成倍增长。
古刹盛世重光, 梵呗钟磬不绝, 佛苑法缘殊胜, 宏法利生并传。
二、 历史溯源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 初称泗洲院。
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
元废。
明初复建, 更名普照寺。
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 殿堂院舍齐备, 住僧常达百余众, 清初又废于兵祸。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 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 捐资修复寺院旧观, 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 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 更名为南普陀寺, 此后数百年来, 经历代主持景峰、 省己、 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 至民国初年, 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 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历来是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
民国十三年( 1924 ), 喝云派裔主持转逢和尚将寺院改为十方丛林, 并按丛林规制, 推选云门派裔会泉和尚为首任方丈。
第二年, 又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
会泉和尚退任后选聘当代高僧太虚大师为继任方丈, 主办学院。
从此, 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 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 一时佛门称盛, 名闻中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地方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
文革十年动乱, 寺院历经浩劫。
文革后, 国家落实宗教政策, 政府重视寺院复建。
十多年来, 不仅旧有殿堂翻修一新, 还新建多座楼堂亭院。
现有建筑总面积已超过原有将近一倍。
复办后的闽南佛学院,规模设施也在成倍增长。
古刹盛世重光, 梵呗钟磬不绝, 佛苑法缘殊胜, 宏法利生并传。
四、 文化遗产
千年古刹, 几经沧桑, 但却为后人留下许多文物古迹, 发人怀古悠思。
1、 南普陀宗教文化
南普陀寺历史上属于临济宗喝云派裔, 民国 13 年(1924 年)由住持转逢和尚改为十方丛林迎纳各方高僧大德, 并于次年开办闽南佛学院。
民国 17 年(1928 年), 当时的方丈太虚和尚赴欧美讲学, 成为中国首个赴欧美宣传佛教的和尚。
弘一法师曾在 1928 年至 1942年期间多次驻南普陀寺协助闽南佛学院整顿僧才教育, 并于 1934 年与和今法师一同创办佛教养正院。
2、 文物珍藏
五老峰前的摩崖石刻, 镌下古今许多名人的诗书佳作。
西山门内, 八方乾隆御制的记功碑, 更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八方乾隆御制的记功碑寺中珍藏文物, 有北魏、 唐、 宋、以迄明、 清的古佛造像:
其中有来自缅甸的白玉石雕大小佛像二十八尊;还有泰国、 斯里兰卡、 柬埔寨、 印度送藏的各种佛菩萨造像:
此外有与清初施琅建寺同时新铸的大钟、 造於宋元时期的七佛宝塔。
还有明代比丘、 比丘尼刺血书写的《妙法莲花经》 和珍版的《大藏经》多部。
3、 梵行禅修
修禅学道和弘法利生, 是寺院住僧的生活要务。
南普陀寺自
1985 年恢复丛林管理制度以来, 在妙湛方丈的主持下, 重整清规, 严肃戎行。
全寺 200 多位住众和学僧, 均能自觉遵守丛林规戒律仪, 除坚持日常早晚课诵和参禅修学外, 还启建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普利法会:
创设宣弘佛法的通俗讲座和经书流通处, 组织慈善基金会, 举办各项慈善公益事业。
4、 学院传灯
闽南佛学院一九二五年创办至一九三七年停办前的十多年间, 一度由当代中国佛教领袖大虚大师担任院长, 将佛院作为他改革中国僧教育的实验园地, 成为中外知名的佛教高等学府, 培育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
现尚健在的这些当年学僧, 大都成为名山长老或佛学大师。
如当代中外知名的经论大师印顺长老, 曾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的竺摩法师, 皆出自当年学院门下。
一九八五年学院正式复办。
在院长妙湛和尚的主持下, 教育设施、 教学素质以至学院规模均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 成为全国僧教育的重点学院。
复办后学院分设男女两个院部。
女院设在万石莲寺(现设在金榜山紫竹林寺), 两部各设预科、 本科两个班级、 现有来自二十一个省市的在院男女学僧二百五十多名。
至一九九二年已有三局本科生毕业, 共男女学僧一百九十四名, 分赴各地担任寺院主持或职事, 有的到各佛学院任教、 或佛教会任职。
5、 供需利众
南普陀寺原为海内外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 近年来又发展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热点。在成千上万的游客中, 有不少是欧美各国到中国旅游访问的贵宾, 其中有国际知名人士和友好国家的首脑要人, 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日本驻华使节吉田等。
他们在访问中, 不仅对庄严的寺院和秀丽的风光表示好感, 对中国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给寺院带来的兴隆景象更是深有感触。
为方便旅游、 观光和信徒活动的需要、 寺中开办各项服务设施, 如购物部、 照相部、 茶室等。
五、 历代名人
南普陀寺的殿堂、 楼院、 门廊等石柱上, 均镌有出自文人高士撰书的楹联。
联文中或托景物以抒怀, 或寓掸机以寄悟, 巧对佳联, 各得其妙。
还有许多古今诗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吟咏, 其中有不少佳作, 不仅格调清新, 意境高越, 还赋有时事记实的内涵, 令后人在吟味中获得史疑佐证的契机。
如宋人尉滕翔在咏无尽岩的诗句中, 如实地反映了 当时无尽岩下还是波浪翻滚的大海, 以及山中野寺荒寂的情景, 反证了 所谓鹭岛全面开发前的中唐, 即有人献地五十余亩以建昔照寺殿堂的误传。又如晚明与重兴普照寺诗僧党光和尚同时的鹭岛名士池显方, 在题《五老山》 诗的起句中, 即以“十年古刹几残灰, 重见天花散讲台”
, 点
出觉光大师重建普照寺的史实。
妙湛(1910-1995 年), 法名续林,辽宁东沟县人。
1939 年出家, 后到湛山寺佛学院学习, 依倓虚法师习天台宗。
1942 年赴高旻寺依来果老和尚学禅。
1957 年后到南普陀寺卓锡,深谙佛理, 戒行庄严。
翌年, 僧众推为监院。
1966 年至 1978 年, 南普陀寺佛教活动被迫停止后, 他转到南普陀寺管委会去当职工。
1979 年, 寺院恢复宗教活动后, 妙湛法师核复监院职务。
他发愿“庄严殿宇”, 在海内外信徒的帮助下, 重建了天王殿, 修葺了 钟鼓楼、 兜率院, 新建了 普照楼、 正命楼、 方文楼、 正定楼、 正业楼、 闽南佛学院教学楼和师生宿舍楼、太虚图书馆、 客堂等, 并依地势修建了 万寿塔、 水榭事、 苏亭、 庐亭、 衡阳亭、 清水亭、 敬业亭, 还建造了 景峰和尚与喜参和尚塔墓、 太虚大师和广洽法师纪念塔。
1993 年以来, 又建造了大禅堂、 班首察、 慈善大楼等建筑, 并以白石筑成东西山门, 1000 多米石构围墙将全寺环抱, 形成气势宏伟、 布局严谨的寺院建筑整体。
六、 建筑文化
南普陀寺的殿堂楼院分散建于地形复杂的山坡上, 又以其实际使用不同, 各具形式。但在整体布局中, 均能以中轴线上的主殿为中心, 高低俯仰相从, 参差错落有致。
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 饰以杏黄琉瓦, 使之统一协调。
再以石构围墙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 如散珠承盘, 形成一个整体。
重视环境建设, 是近年南普陀寺建筑重的新趋向。
纵观寺院内外到处有菩提嘉树垂荫, 艺圃百花争艳, 还在寺前山后的碧荷池畔和林泉幽壑之间, 建造亭台、 水榭、 曲桥、 花坞, 使信众游客, 在朝参名山古刹之余, 领略山水林园的佳趣。
天王殿
天王殿屹立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 歇山式重檐飞脊, 轩昂宏伟。
殿前为入寺正中大门, 两只威武的大石狮雄踞门廊东西两侧。
跨门进殿, 两侧四大天王怒目 环视。
正中弥勒菩萨坦腹露胸, 常开笑口, 给人以欢喜信受的美感, 殿后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 威武异常。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中心, 崇宏雄伟, 殿前石庭平舒宽展, 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矗, 更显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
大殿两侧罗汉堂朝拱主殿。
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
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大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 也是佛门钟磬长鸣、 法灯不灭的心脏。
大雄宝殿石柱上有副对联:
"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 普光被夏岛对太武以增辉。
"这副对联将寺庙开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说得清清楚楚, 那就是说寺庙在唐朝就有了。
大悲殿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 奉千手观音。
清初施琅始建,
称大悲阁, 为南普陀改称之由来。
殿立于大雄宝殿后石砌多角形高台上, 中隔两段石阶近三十级。
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 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 造型巧妙, 结构严密, 俗称蜘蛛结网。
闽南信众崇奉观音菩萨, 香火鼎盛。
藏经阁
位于中轴主体建筑最高层, 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
上层藏经, 下层法堂。
阁楼上下层, 三面台廊回护, 圈以白石雕栏, 倚栏前望, 三殿巍峨尽收眼底。
仰首后顾, 层峰叠翠,垂手可攀。
七、 美食文化
南普陀寺的素食珍肴, 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
餐馆名厨调制菜肴, 严守素菜素料素作的工艺, 特别是革除向来素菜仿制晕腥命名的流弊, 坚持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
当代诗人郭沫若题名的“半月沉江” 和赵朴初居士赐号的“丝雨菇云”, 更是形名雅合,香味相宜, 耐人品赏吟味, 雅趣无穷。
为文人雅士共赞赏。
半月沉江
据说 1962 年, 郭沫若先生来到厦门畅游南普陀寺之后品尝素菜, 当时有一道传统汤肴, 以面筋、 香菇为主料, 烹制技术颇为讲究, 呈桌时面筋、 香菇在汤碗中列为半月形状,汤漫其上, 口味独特鲜美, 但长期以来都俗称“面筋香菇汤”。
郭沫若先生品尝后大为赞赏,据其形状为之命名为“半江沉月 ”, 并将其咏入游寺的诗作中:“……半月 沉江底, 千峰入眼窝。
三杯通大道, 五老意如何?” 从此“半江沉月” 不仅是诗坛佳话, 而且成为南普陀素菜中的一道名菜。
篇三:五老山的由来
华区西翥自 来水厂建设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建设单位:
昆明通用水务自来水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 2834 号 二 O 一三年九月
目录
1 总论 ............................................................................................................................ 1 1.1 项目由来 ....................................................................................................................................... 1 1.2 项目概况 ....................................................................................................................................... 2 1.3 建设内容及规模 ........................................................................................................................... 2 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4 1.5 选址合理性分析 ............................................................................................................................ 5 2 评价区环境现状 ..................................................................................................... 10 2.1 评价标准 ..................................................................................................................................... 10 2.2 环境质量现状 ............................................................................................................................. 11 2.3 评价范围 ...................................................................................................................................... 12 2.4 环境保护目标 ............................................................................................................................. 13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 16 3.1 施工期 .......................................................................................................................................... 16 3.2 运营期 .......................................................................................................................................... 28 3.3 社会影响分析 .............................................................................................................................. 37 3.4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 39 3.5 环境监测制度 .............................................................................................................................. 39 3.6 环境管理制度 .............................................................................................................................. 40 4 公众参与 ................................................................................................................. 42 4.1 公众参与调查方式 ...................................................................................................................... 42 4.2 调查结果 ...................................................................................................................................... 43 4.3 公众参与公示 .............................................................................................................................. 44 4.4 结论 .............................................................................................................................................. 44 5 环评结论 ................................................................................................................. 45 6 联系方式 .................................................................................................................. 46
附图目录:
附图 1
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 3
净水厂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 4
项目环评工作布置图
1 总论 1.1 项目由来 五华区于 2011 年 5 月 28 日正式挂牌成立昆明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暨五华区西翥街道办事处, 将原沙朗、 厂口两办事处合并, 包含沙朗、 桃园及厂口三个片区。
在省政府召开云南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后, 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被列为山地城镇化建设的试点。
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的成立为五华区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五华区承托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昆明五华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规划(2011-2030 年)》。
该规划于 2013 年 1 月 31 日通过了昆明市城乡 规划委员会的同意。
该片区原属昆明市自卫村水库水源保护区的一部分, 由于沙朗河长期水质超标, 为了昆明市饮用水源安全, 沙朗河流域已由昆明市政府于 2011 年调出自卫村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 市政府安排该片区的水源调配工作。
本项目即是为满足片区水源调配设立, 利用通过该片区的掌鸠河引水工程输水管线, 引掌鸠河水作为项目自来水水源, 以满足片区供水需要。
由于该片区已设立为昆明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 项目供水规模按满足西翥片区规划需要确定,按近期(2015-2020 年)
供水规模 4.0 万 m3/d, 远期(2020-2030 年)
供水规模8.0 万 m3/d 确定。
本次工程项目按远期供水规模设计, 部分建构筑物按远期建设,本评价也针对近期规模进行。
2013 年 5 月 20 日, 昆明市五华区发展和改革局下达了“关于同意开展西翥自来水厂建设工程前期工作的函”(五发改投资【2013】89 号)。
昆明市给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 《五华区西翥自来水厂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 2013 年 7 月 18 日通过了在五华区政府由五华区发改局主持的评审会。
本项目位于昆明市五华区沙朗乡 三多大村西侧空地, 包括原水输水工程、 净水厂工程、 主配水水管 3 部分。
其中净水厂建设规模 4.0 万 m3/d; 原水输水管 (掌鸠河引水工程输水管至净水厂管线)
1.4km; 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 26.71km, 主要建设供给沙朗、 桃园、 厂口三个片区的三条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 片区内的支次管建设不在本工程范围内。
其中沙朗片区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全长 13.11km
(其中隧洞 2.36km, 管道 10.75km), 桃园片区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全长 4.7km,厂口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全长 8.9km。
1.2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五华区西翥自来水厂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
昆明通用水务自来水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五华区西翥街道办事处三多大村西侧, 坐标纬度 25° 11′ 44.6″ ,经度 102° 41′ 21.3″ ;
占地面积:
本工程占地面积合计 24.93hm2。
其中输水工程区 17.18hm2、 净水厂占地 7.75hm2。
输水工程区为临时占地, 净水厂占地为永久占地。
则项目永久占地面积为 7.75hm2。
总投资额:
项目总投资 41982. 74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 410 万元, 环保投资约占总投资额的 0.98%。
1.3 建设内容及规模 ①工程内容 项目工程内容包括建设净水厂一座, 原水输水管一条, 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三条。
②规模 (1)净水厂项目净水厂规模近期供水量 4.0 万 m³/d。
(2)管道本项目内管道包括原水输水管和三条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线, 片区内支次配水管不在本工程范围内。
原水输水管:
为从掌鸠河引水工程输水管线项目引水口至净水厂管道。
起点为掌鸠河引 水工程三多乡 厂口 隧洞出 口 , 沿着沙朗河铺设至净水厂, 全长1. 4km。
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
三条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为净水厂供水至沙朗、 桃园、 厂口三个片区的管线, 其中:
沙朗片区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建设线路:
沙朗片区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包括西翥片区与主城供水系统联网管及项目净水厂供水至沙朗片区管两部分。
起点为西翥水厂送水泵房, 主要沿沙朗河铺设, 经过三多大村、 竹箐山庄、 花山铺、龙潭村、 北村、 东村、 西村、 大村、 兴南村、 水节箐, 全长 13.11km(其中隧洞2.36km, 管道 10.75km)。
桃园片区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建设线路:
起点为西翥水厂送水泵房, 沿桃园公路铺设, 经过三多大村、 三多破头、 顺发砖厂、 桃园小村、 桃园大村、 昆鹏耐火厂, 全长 4.7km。
厂口片区成品自来水主输水管建设线路:
起点为西翥水厂送水泵房, 沿昆肖公路铺设, 经过三多大村、 黄灰坡、 水保村、 烟子哨、 干塘子、 青龙水库、 庄子、 平地下, 全长 8.9km。
③工艺 项目 净水厂自来水生产工艺为:
原水→管道→配水井→斜管沉砂池→汽水反冲洗滤池→加氯消毒→清水池→送水泵房。
④产品质量要求 项目净水厂自来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要求。
项目主要建、 构筑物见表 1-1。
表2-1
项目主要建、 构筑物一览表(一期)
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 1-2。
表 1-2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单位
万 m3/d总用地面积(红线面积)
绿化面积 道路面积 管网 原水输水管长度 配水主管长度 配套生活设施 综合楼 序号 一 1 2 3 4 项目 净水厂 设计处理规模 数量
4 775009300 7000
1.4 26.71 800m2备注
为一期工程
m2 m2 m2
km km
m2 绿化率 12%
二 1 2 仅为主管建设
三 1 综合楼内设办公室和化验室。
2 值班室 工作制度 劳动定员 投资 工程静态投资 工程建设动态总投资 铺底流动资金 工程建设总投资 m2 d 35m2 365 35
四 五 六 1 2 3 4 24h/d 人
项目职工不在厂区内食宿
41832.74 41832.74 150 41982.74 元 元 元 元 1.5 选址合理性分析 1.5.1 净水厂建设区环境状况及卫生防护距离分析 项目选址于五华区西翥街道办事处三多大村。
建设场地内现主要为梯坪地,厂址周围 200m 范围内无村庄, 亦无工业企业分布。
净水厂建设无相关法规规范明确其选址要求, 按环评分析, 净水厂选址周边不会对净水厂生产安全造成影响的污染物排放, 环境状况能满足净水厂对外环境要求。
由于项目 在运营过程中有无组织的散逸的氯气, 根据本环评报告中对卫生防护距离的预测, 本项目需设置 50m 的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内无村庄等环境敏感目标, 能满足卫生防护距离需要。
1.5.2
线路及厂址比选 1.5.2.1
取水口位置选择 根据取水点的选择应尽量靠近供水点的原则, 选取掌鸠河输水工程距离西翥片区较近的地面构筑物为备选取水点, 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上魏家箐结合井、 上魏家箐钢管道、 厂口隧洞、 黄灰坡隧洞、 三多结合井、 三多沟埋管、 五老山隧洞,均在西翥片区范围内, 再往上游和下游距离西翥片区太远, 不宜作为本工程的取水点。
其中, 五老山隧洞、 三多沟埋管、 黄灰坡隧洞、 厂口隧洞因埋于地下, 作为取水点将使取水工程工程量较大, 同时对主体工程的影响也较大, 需停水较长时间。
取水品位置比选见表1-3。
表1-3
取水口位置比选表 最低水位(m)(Q=1m3/s)
取水点
最高水位(m) (Q=10m3/s)
构筑物底板高程(m)
取水方式及投资 上魏家箐结合井 1976.69 1974.5 1965.914
从结合井底部开口取水, 对结合井结构破坏较大, 投资较大。
厂口隧洞出口检修支洞 1966.83 1963.82 1958.488
从堵头进人孔直接接管引水, 投资较小 三多结合井 1965.99
1963.8 1956.531 从结合井底部开口取水, 对结合井结构破坏较大, 投资较大。
根据可研单位分析从三多结合井及上魏家箐结合井取水, 需从结合井底部开口取水, 对结合井结构破坏较大, 对掌鸠河输水管线影响大, 投资较大且上魏家箐结合井距离厂口隧洞出口检修支洞约11km, 两者水位相差不大。
而从厂口隧洞出口检修支洞取水, 可从堵头进人孔直接接管引水, 取水最简单, 取水工程投资最小, 取水口位于沙朗、 桃园、 厂口三片区的中间, 有利于供水布局。
因此,本工程考虑从掌鸠河引水工程输水线路上的厂口隧洞出口检修支洞开口取水。
上述比选从工程角度出发进行, 从环保角度, 主要考虑不对掌鸠河引水工程输水线造成大的影响, 因此, 比选结果采用从掌鸠河引水工程输水线路上的厂口隧洞出口检修支洞开口取水也符合环保要求。
1. 5. 2. 2
净水厂位置选择 根据项目可研, 净水厂厂址进行了三个备选方案的比较, 具体为:
方案一:
三多大村内 方案一厂址位于三多大村内, 目前厂址内大部分为村民房子, 现状地面高程在1945~1975m 之间, 规划水厂设计高程约1950~1954m, 水厂出水高程1945m。原水可重力自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