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6篇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XX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玉明2011年7月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玉明 2011 年 7 月 6 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资金、科技、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综合运用水利、交通、信息等社会资源,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拉动财政增长、提高农民组织化经营程度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
一、XX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产业内部结构日趋优化。畜牧、核桃、马铃薯、蔬菜等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花卉、中药材、水产、水果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增长的农业产业体系,”十一五”末,实现农业总产值 39.54 亿元,年均增 21.55%。畜牧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达 104 个、规模养殖户达 49186 户,畜牧产值达 22.27 亿元;薯类种植 68.03 万亩、产值 9.09 亿元;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达 100 万亩;种植蔬菜 35.91 万亩、实现产值 5.6 亿元;种植中药材及花卉 1.64 万亩、实现产值 1.06 亿元;养殖水产 5.52 万亩、实现产值 1.13 亿元;种植水果 5.8 万亩、实现产值 0.78 亿元。
(二)龙头企业逐渐成长。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企业 48 家,从业人员 906 人,年销售收入 1.86 亿元,实现利税 2300 万元,其中:以销售马铃薯、乐业辣椒、优势畜产品、地方特色水果、杂粮系列产品为主,年销售收入 100 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有 15 家。
(三)经营模式多元发展。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以”合作社+农户”、”专业协会+农户”为主的中介组织带动型和专业市场带动型经营模式多元发展,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带动,全县种(养)、营销大户发展至 756 人,种植规模 30亩以上的大户 137 人,面积达 2.9 万亩,实现销售收入 3740 万元,养殖规模 50 头(只)以上的大户 619 人,养殖量达 18.5 万头(只),实现销售收入 1.5 亿元。形成产业化经营组织联结基地 40 余万亩,带动农户 11 万户,促进户均增收 400 元。积极引进和培育企业发展本地农业特色产业,引导农户发展订单生产,2010 年全县共有 15 个乡(镇)有县内外企业发展订单生产 4.07 万亩,总产 5 万吨,收入1.2 亿元,产品涉及马铃薯、蔬菜、花卉、中药材等 10 多个品种。
(四)品牌打造快速提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扎实推进,通过多年试验、示范,《XX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合作88 号、会-2 号马铃薯商品薯生产技术规程》等七个技术规程和《乐业辣椒生产技术规程》、《乐业辣椒辣椒干》等两个技术规程,先后于2006 年、2008 年批准为云南省地方标准。2010 年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验收,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称号,(全省 6 家,全市 2 家)。当前全县已通过国家无公害农
产品认证 17 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5 大类 81 万亩,马铃薯、玉米被认定为”A 级绿色食品”,荞麦、燕麦、荞茶炒粉、生苦荞粉、燕麦炒面等产品被认定为有机转化食品。XX 大洋芋、乐业辣椒、火红黑山羊、盐水石榴、XX 宝珠梨等农产品通过云南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品质鉴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目前我县大部分产业缺乏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大量农副产品得不到就地转化增值,”龙头带动”这一环节运转不够理想,如畜牧、马铃薯、蔬菜、核桃虽有广阔的生产基地,但龙头企业偏少,生产规模上去了,产品出路严重困扰农民,同时流通载体缺乏,现有的农户产品批发市场区位差,容量小,交易不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规模小,流通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结构调整拉动力不足。
全县还没有一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小而散、档次低,经济实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很难发挥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农企联结松散,生产与营销脱节。多数企业是由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发展起来,营销手段落后,各自为阵,基本没有固定的生产基地,大多是随行就市,哪里便宜就到那里收购,农企关系不稳定,利益联结不紧密,不利于企业的做强做大。三是加工产品单一,缺乏知名品牌。多数企业加工工艺简单,产品品种单一,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理念和品牌意识,不注重产品研发,大多以销售原料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缺乏拿得出、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四是发展
资金短缺,企业基础设施薄弱。大多数企业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自有资金少,负债的多,赢利的少。同时,企业融资渠道少,金融部门怕担风险不愿支持贷款,部分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广告宣传等方面基本无资金投入,厂房、仓库等硬件设施简陋,加工和仓储条件不具备规模生产的能力。
一是起步阶段,农民在农业产业化这个大蛋糕中,分到的利益相对有限,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数量虽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各自为阵、无序竞争、相互制约、缺乏整合。三是特色农业虽初具规模,但缺乏精深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综合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名牌产品总量不多,市场竞争力弱。五是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低。
三、对策及建议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农民和企业利益联结是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拳头产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加强这”四要素”的建设,对实现农业产业化至关重要,尤其对泗阳县现代农业发展壮大更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柱,
(一)做强做大龙头。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起中心环节作用,龙头企业经营的好坏,实力的强弱,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规模、稳定性和成效。龙头企业一旦确立,就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企业的新型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经营机制,
真正发挥作用,不断壮大实力,振兴企业。
健全融资方式,促进企业发展。一是引导龙头企业加快自有资本的积累,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以良好的信用和经营业绩寻求金融机构支持;二是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改造、合作合资经营等形式整合资金;三是县财政继续安排一定预算资金,采取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重点扶持;四是鼓励国有工商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兴办各种农业产业化的加工、流通企业和各类市场,通过资金、设备、土地、技术等入股方式,参与龙头企业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实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扶持有规模效益、有市场竞争力、有辐射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地方配套农业产业化基金制度,强化科技投入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使用扶贫贷款的条件。农村信用社应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展评级授信,给予贷款支持,在贷款利率上实行优惠。
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要按照”扶优、扶强、扶持、扶大”的原则,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较低的人力成本,通过用活、用足上级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制定税收优惠办法,减免相关费用,协调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大力培育发展加工型、流通型、外向型辐射带动能力强
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大龙头企业规模,实现优势企业集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水平。引导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对同一产业带上的同类龙头企业,通过组建企业集团,集合资产,做强做大企业。重点抓好以优质肉牛、黑山羊、猪肉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以马铃薯全粉、淀粉为主的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水果、蔬菜保鲜为主的贮运营销加工企业;以乐业辣椒系列产品开发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干果系列开发与加工企业。通过培育和扶持,努力建成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集群体系,形成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产业链。
(二)增强农企联结。一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强化对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双向约束,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建立形式多样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合作社、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按照统一的产品标准、统一的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形成千家万户联手闯市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新格局。三是制定扶持政策,搞好服务引导。对龙头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为龙头企业排忧解难,让其发展壮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坚持农民主体。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各种力量合力的结果,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市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社会组织的调节和农民个人的积极参与。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业产业化目的之一是实行产销一体化,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
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使农民富裕起来,农业产业化的最大受益者必须是农民。要切实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提升和强化农民的民主管理和参与程度,让农民参与、让农民做主、让农民在发展和管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二)建立特色产业风险保障制度。认真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对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经营原则、保险责任、保险利率、理赔办法、政府对农业保险补贴等问题作出规定,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三)延长产品链条。XX 农产品精深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充分挖掘并使用这些潜力,努力形成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综合素质,增加附加值。切实在以猪肉、优质肉牛、黑山羊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以马铃薯全粉、淀粉为主的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以水果、蔬菜保鲜为主的贮运营销加工;以乐业辣椒系列产品开发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干果产品开发与加工等个领域下功夫、深挖潜。
(四)强化品牌支撑。拳头产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兴盛与否的生命线。一个有品牌、有质量保证、经过权威认证(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或符合原产地域产品认定要求的产品在拓展市场、占领市场方面必然具有优势。创建与树立一定数量的品牌、名牌产品是形成一个有优势的主导产业的必然要求。要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创建一个名牌,激活一个企业,带动一片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省部级名牌农产品,打响”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
产地品牌”。在巩固提升乐业辣椒、XX”大洋芋”、火红黑山羊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同时,新创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名牌。提高科技含量。
(五)强化科技支撑。狠抓科技创新上档升级,培育壮大科技核心竞争力。一是继续发挥农广校、农函大、成人学校等教育网络的作用,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培训计划,造就一大批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完善引进高新科技机制。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减耗减本增效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三是引进竞争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技术水平。四是引进有效载体。引导和引入龙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体。
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含量。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各龙头企业要联合科研机构,要面向生产,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关键技术,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农技推广人员,要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技术合作;同时,切实开展好对农民的教育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市场、法律、信用和质量标准意识,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参与到产业
化经营中来。
XX 是一个农业大县,没几个有特色、上规范、上档次的农业精品园区,虽然也有”“、”“、”“等几个品牌,但这些品牌效益反应相当有限。我们餐桌上的菜以及水果大部分是从外地购进,
“低、小、散”是我们现在农业产业的真实写照。低是农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力不大;小是农业产业规模过小,市场竞争力差,品牌效应不明显。散是农业产业遍地开花,产品雷同,没能走上集约化、集团化的现代农业道路,生命力不强。
篇二: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 圆园17 年第 20 期摘要 本文通过对诏安县自然地理经济文化概况 尧 农业结构特征与农业产业化现状调查 袁 分析指出目前诏安县农业产业化所处的成长初期阶段及其在农业产业结构 尧 农业生产力水平 尧 农业劳动力资源建设 尧 农业基础设施 尧 资金 尧 观念与经营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袁 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袁 以期为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遥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曰 调查 曰 现状 曰 问题 曰 建议 曰 福建诏安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渊2017冤20-0252-02诏安县农业产业化现状调查及建议吕新放渊福建省诏安县农村环境保护能源站袁福建诏安 363500冤收稿日期 2017-07-07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袁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出现了重大转变 袁 广大农村迅速涌现出大批家庭农场 尧 专业大户 尧 农业合作社 尧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袁 把农产品生产与生产资料加工 尧 流通相结合 袁 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生产力水平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主体 遥 如何顺应新形势要求 袁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1-2] 遥本文通过对诏安县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 尧 农业产业结构及其产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袁 旨在为加快诏安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提出建议 袁 为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遥在调查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文献调查法 尧 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 遥1 诏安县自然地理与经济文化概况诏安县隶属漳州市 袁 地处福建省最南端 尧 闽粤交界处 袁有 野 中国青梅之乡 冶野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冶野 中国长寿之乡 冶 和野 海峡硒都 冶 美誉 袁 土地总面积为 1 293.6 km 2 袁 其中耕地面积为 21 933 hm 2 袁 园地面积为 23 333 hm 2 曰 辖 11 个镇 尧5 个乡及2 个工业园区 曰 人口 66.5 万人 袁 其中农业人口约 52 万人 袁 是传统农业大县 遥 诏安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袁 光 尧 热 尧 水资源丰富 遥 年平均气温 21.3 益袁 无霜期 349 d 以上 曰逸10 益 积温为 7 628.8 益遥 年降水量 1 447.5 mm袁 台风暴雨为境内农业主要自然灾害 遥 诏安县生态环境优美 袁 是国家生态文明县 袁 森林覆盖率达 65豫袁 县内主河流东溪水质属全福建省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遥2015 年诏安县地区生产总值 189.21 亿元 袁第一 尧 二 尧 三产业比比例为 20.7颐44.2颐35.1遥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1 292 元 遥 公共财政总收入 8.03 亿元 袁 农林水事务支出6.94 亿元 遥 诏安县被评为 2016 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遥2 农业支柱产业及其产业化现状2.1 粮食2015 年诏安县粮食播种面积 1.82 万 hm 2 袁 总产量 11 万 t遥粮食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 袁 粮食生产机械化 尧 集约化 尧 规模化 尧 产业化程度低 遥2.2 水果2016 年诏安县水果种植总面积 25 500 hm 2 袁 总产量11.23 万 t袁 总产值 5 亿元 遥 其中青梅面积 8 500 hm 2 袁 总产量4.5 万 t袁 产值 0.9 亿元 曰 荔枝 尧 龙眼面积合计 11 650 hm 2 袁 产量 5.5 万 t袁 产值 1.05 亿元 曰 其他水果面积 6 700 hm 2 袁 总产量7.2 万 t袁 产值 3 亿元 遥青梅产业是诏安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遥 诏安县有青梅产品加工企业 106 家 袁 其中规模企业有 24 家 遥 青梅加工产业实现了由粗加工向精细加工拓展 袁 有话梅 尧 青梅晶 尧 青梅酒 尧 梅仁丹等 20 多种系列产品 遥 青梅产品以出口日本为主 袁 部分产品在国内销售 袁 产品供不应求 遥野 红星青梅 冶 是福建省著名商标 遥2016 年度诏安县青梅制品类工业企业总产值 35 亿元 遥 截至 2016 年底诏安县有工商登记注册的经营青梅 尧荔枝 尧 龙眼 尧 台湾青枣等各类水果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400 多家 遥2.3 蔬菜2016 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 11 200 hm 2 袁 总产量 29 万 t袁产值 6.5 亿元 袁 以种植叶菜类 尧 白菜类 尧 根菜类 尧 茄果类 尧 葱蒜类为主 袁 品种十分丰富 曰 大棚等设施蔬菜种植面积 1 900 hm 2 袁总产量 8.5 万 t袁 主要种植辣椒 尧 甜椒 尧 苦瓜 尧 番茄和茄子等反季节蔬菜 袁 总产值超 4 亿元 遥 全县有 47 个生产蔬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 120 个家庭农场 袁 有超大集团诏安蔬菜基地 尧嘉禾百利种苗有限公司 袁 建有蔬菜速冻库 2 万 m 3 遥 新鲜蔬菜销往全国各地 遥2.4 茶叶诏安县是福建省乌龙茶的主要产销地 遥2015 年度全县茶叶种植面积 3 467 hm 2 袁 产量 8 000 t袁 茶产业综合产值 4 亿元 袁 茶叶从业人员 4 万人 遥 全县拥有茶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1 家 袁 初制厂 尧 茶庄 尧 茶店 尧 茶艺馆 100 多家 遥 茶产品主销闽 尧粤 2 个省 遥 主要种植品种为诏安县八仙茶 袁 面积和产量均占90% 以上 曰 主要产品有八仙乌龙茶 尧 八仙功夫红茶 遥 有省 渊 部 冤尧市 尧 县 3 级龙头企业共 8 家 曰 茶叶农民合作社组织 26 家 袁 茶叶家庭农场 16 家 遥 诏安县茶产业发展主要存在茶园分散 尧建园标准低 尧 经营实体规模普遍较小 尧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尧品牌不突出 尧 销售区域相对较小 尧 制茶工艺水平不高以及高端茶产品产量少等问题 遥2.5 富硒农业特色产业诏安县硒含量 逸0.4 mg/kg 的富硒土地面积有 5 万 hm 2 袁富硒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和禽肉蛋产品硒含量大都达到富硒标准 遥 其中 袁 诏安县红星乡土壤平均硒含量为 0.744 mg/kg袁富硒土地面积 1.2 万 hm 2 袁 占该乡土地的 93.55%遥野 十二五 冶期间 袁 诏安县立足富硒资源优势 袁 大力发展富硒特色产业发展 袁 成功开发出富硒青梅 尧 茶叶 尧 大米 尧 鸡蛋 尧 水果 尧 蔬菜 尧中药材 尧 海产品等 8 类富硒产品 袁 年产值 10 亿元以上 袁 初显252该文档是极速PDF编辑器生成,如果想去掉该提示,请访问并下载:http://www.jisupdfeditor.com/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4 06:56:39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278.S.20171024.0656.290.html规模 [3] 遥2.6 畜牧业2015 年度诏安县肉蛋奶总产量 26 070.39 t袁 实现畜牧业产值 5.3 亿元 曰 出栏猪 24 万头 曰 牛 1.1 万头 曰 家禽 400 万羽 袁 其中鹅 231 万羽 遥2015 年底诏安县存栏情况 院 猪 14 万头 袁 其中母猪 2.2 万头 曰 牛 1.2 万头 曰 禽 125 万羽 袁 其中鹅114 万羽 遥诏安县养殖业以农村散养与规模养殖相结合的饲养模式 遥 全县生猪存栏量 250 头以上规模养殖场 62 个场 袁 存栏7 万头 袁 占生猪存栏量的 40.2%曰 鹅专业养殖户 465 户 袁 出栏120 万只 袁 占 89%曰 全县有 2 个 500 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 遥 近2 年来 袁 全县对生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 袁 同时关闭了 2 000 多家生猪散养户 袁 使生猪养殖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 遥 家禽养殖业以中小规模养殖为主 遥 诏安灰鹅是诏安农业一大支柱产业 袁 养殖规模达到全年出栏量 230 万羽 袁 却没有肉鹅产品加工企业 袁 产业链不完整 袁 影响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遥3 农业产业化发展评价当前 袁 诏安县经济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型时期 遥 农产品加工企业 尧 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创新型经营实体迅速发展壮大 遥 截至 2016 年底 袁 全县有省 尧 市 尧县 3 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 91 家 曰 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71 家 尧 家庭农场 716 家 遥 根据波特 叶 竞争战略 曳 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渊 同样适用于产业 冤 分析 袁 诏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上处于成长初期阶段 袁 具有产业内经营实体众多 袁 但规模相对较小 袁 产业化发展速度快 袁 技术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袁 产业结构不平衡 袁 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的特点 遥成长初期的战略目标是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袁 并持续到农业规模化 尧 产业化成熟期的到来 袁 主要战略路径是发展优质产品的市场营销 [4] 遥4 存在的问题4.1 农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体现在畜禽养殖业规模较小 尧 有提升空间 袁 种植业中荔枝和龙眼占种植面积 1.2 万 hm 2 尧 总产值仅 1 亿元 袁 因而有必要淘汰 尧 盘活其占用的宝贵土地 遥4.2 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2015 年全县农业机械保有总量为 13.6 万 kW遥 除了蔬菜和水稻生产外 袁 水果及其他农作物的生产主要为人力耕作 遥4.3 农业劳动力资源建设亟待加强农业产业青壮年劳动力不足 袁 劳动力素质较低 袁 新型农业实体业主缺乏管理经验 遥 缺乏成本会计核算和风险控制 袁安排生产常凭个人经验或跟风为主 遥4.4 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水利设施 尧 田间道路建设滞后 袁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不到耕地和园地面积之和的 1/2袁 田间机耕路里程短 尧 路况差 袁中低产田占比大 遥4.5 农业产业资金存在瓶颈诏安县是贫困县 袁 农业产业化原始积累较少 袁 导致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 袁 农业产业化实体规模普遍较小 袁 抗风险能力差 遥4.6 观念与经营模式创新不足以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为主 袁 生产上过度依赖化肥 尧 农药 袁 将其作为提升产量的手段 曰 种植业与养殖业脱节 袁 市场信息不畅通 遥5 建议5.1 立足资源优势 袁 突出主导产业 袁 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粮食产业 尧 重点发展蔬菜 尧 水果 尧 茶叶 尧 富硒 尧 畜牧业 尧 中药材等产业 遥 同时 袁 发展冬季设施蔬菜做大南菜北运产业 遥 减少荔枝 尧 龙眼种植面积 袁 增加青梅种植面积 袁 突出青梅产业 遥 增加八仙茶 尧 名优杂果 尧 中药材种植面积 袁 培育壮大特色富硒产业 遥5.2 在区位布局上 袁 重点打造 3 个功能区一是西北部的富硒功能产业区 袁 含红星 尧 太平 尧 官陂 尧秀篆 尧 霞葛 尧 金星等 6 个乡镇 袁 着力发展生态农业 尧 富硒农业 曰 二是中南部的绿色高优产业区 袁 含深桥 尧 西潭 尧 白洋 尧 桥东 尧 四都 尧 梅岭 尧 梅洲 7 个乡镇 袁 重点发展高优蔬菜 尧 绿色农业 曰 三是西南部的现代农产品综合物流产业园区 袁 含深桥 尧 南诏 尧 白洋 3 个乡镇 袁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 尧 农产品物流园区 遥5.3 构建 野 两园 尧 四带 尧 四基地 冶 优势产业群野 两园 冶 包括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园 袁 建设以太平 尧 红星为主的青梅加工园区 袁 以白洋乡与工业园区为主的休闲保健食品加工区 曰 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综合物流园 袁 建设以深桥 尧白洋 尧 南诏为主农产品物流园区 袁 形成辐射全国的农业产业化营销网络 遥野 四带 冶 包括绿色水果产业带 尧 绿色蔬菜产业带 尧 茶叶产业带 尧 绿色休闲生态体验带 遥野 四基地 冶 包括富硒农业开发基地 尧 高优蔬菜发展基地 尧富硒水果产业基地 尧 生态茶叶示范基地 遥5.4 深化改革 袁 完善政策 尧 资金 尧 科学技术保障实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袁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袁 引进知名农业龙头企业 曰 加大财政与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的支持 袁 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农产品商业保险制度 曰 构建农业产业化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袁 完善产业链集成技术体系 遥5.5 内外开拓 袁 促进市场保障具体做法 院 积极扩大国内外市场范围 曰 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 曰 加强品牌建设 曰 健全市场信息化服务 曰 健全农业产业化队伍 袁 健全服务保障 曰 健全制度 袁 建设法治保障 曰 强化管理 袁 提供规划实施保障 [5-6] 遥6 参考文献[1] 张荣天.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评价及空间分异[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袁2015袁36渊2冤院111-117.[2] 姜松袁王钊袁周宁.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演进尧个案解析与现实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袁2015袁36渊1冤院30-37.[3] 张海鹏袁曲婷婷.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家庭经营模式创新[J].经济学家袁2014渊8冤院83-89.[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袁2017.[5] 顾宁袁余孟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识别[J].农业经济问题袁2013袁34渊9冤院58-64.[6] 张红宇袁张海阳袁李伟毅袁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院目标定位与改革创新[J].中国农村经济袁2015渊1冤院4-13.吕新放 院 诏安县农业产业化现状调查及建议253该文档是极速PDF编辑器生成,如果想去掉该提示,请访问并下载:http://www.jisupdfeditor.com/
篇三: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 现代化转变, 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做大优势产业,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 县委政研室就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 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 随着县委、 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 5” 工程的逐步实施, 立足农业结构调整, 狠抓基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以开发本地资源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 全县农村经济来势较好。
(一)
加工企业明显增多, 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全县目前已发展年产值 100 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174 家, 形成了竹木制品、 葛食品、 肉类食品、 茶叶等几大类农产品加工链条, 20xx年这些企业实现产值 8 亿多元。
其中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 产值 100 万元以上的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已达 140 多家; 葛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 4 家, 新上了“竹乡 ” 、 “庆发” 、 “凌氏”三家企业; 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缓慢, 目前全县有一定影响的茶叶加工企业有 4 家, 注重品牌建设的新上企业有鸬鹚渡镇的金山茶
厂, 另外 3 家分别为雪峰山茶厂、 天问茶厂和仙圣山茶厂; 去年全县共发展牲猪 119. 7 万头, 出栏 70. 6 万头, 存栏 49. 1 万头,分别增长 21、 20. 6、 21. 5, 形成了石牛江、 花果山、 水口山、泗里河等 12 个瘦肉型养殖小区, 养殖小区的饲养量占全县总量的 70 以上。
全县涌现各类养殖专业户 2512 户, 其中千头以上牧场 15 个; 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仍以“腊大哥” 、 “牛魔王” 、 “桃花江土鸡” 为代表。
去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 84. 87 万亩, 增长24. 48; 总产量 30. 6 万吨, 增长 27. 6; 总产值 4. 2 亿元, 增长45; 粮食加工企业有品牌影响的有“德辉” 米业和修山面业公司。
(二)
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目前, 全县共有 54 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 并打造出了系列农产品品牌, 如“春秋” 凉席、 “探坦” 葛食品系列、 “竹乡 ” 葛食品系列、 “德辉” 米业、 “犇腾” 牛肉系列、 “腊大哥” 中猪系列, “乡 里红” 粉丝、 “美人窝” 茶叶、 “桃花江” 土鸡等品牌。“牛魔王”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犇腾” 牛肉系列开发了 30 多个品种, 被国家内贸局授予“中国肉类食品十佳放心品牌” ;“春秋” 凉席获得了 20xx 年湖南省第四届农博会金奖; 罗家坪竹胶板厂的“新花” 牌竹胶板被评为省级名牌; 南方国立阳光木业生产的“华春” 牌产品获得了中国环保产品标志认证。
同时,一些企业为做强品牌, 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姻, 聘请技术人才, 加大产品科技含量, 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 提高产品质量,
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
如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薪聘请 2 名教授, 年薪达 7 万元, 与湖南农大、 天津营养研究院进行了联姻, 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 提升了品牌形象。
(三)
营销网络比较健全, 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一方面, 我县农产品具有“桃花江” 这一大品牌效应, 又适应市场的需求, 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 另一方面, 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外地建立了近 300 个销售窗口, 建设了一支近 600 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网络, 部分农产品加工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有的农产品加工品种还打入了国际市场, 如“春秋” 牌凉席在浙江、 长沙、 深圳等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热销, 在一般凉席仅为 90 元的情况下, 这一凉席销售价达到每床 200 元以上, 该厂产品去年还出口到东南亚和韩国等一些国家, 今年出口的订单已占该厂产量的一半, 达 7500 床; “牛魔王” 建立了企业网站,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产品信息, 收到了阿联酉等一些阿拉伯国家每月订购 10 吨产品的订单。
(四)
牵引能力逐渐增强, 带动了农民增收。
我县有以石牛江、牛田、 高桥、 灰山港、 浮邱山等为主的优质商品粮基地 10 万余亩, 以修山、 石牛江、 武潭等地为主的葛基地 5000 亩, 优质茶叶基地 400 多亩, 竹资源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县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这些基地农民结成了利益联结关系, 如“德辉” 米业去年与农户签订 8000 亩优质稻收购合同, 其中 80 已兑现; 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与基地 30 户农户签订了 300 亩葛根
收购协议; 金山茶厂“美人窝” 茶叶建设了 100 亩规范化栽培良种茶园; 雪峰山茶厂形成了 200 亩优质茶园; “牛魔王” 投入30 多万元用于更新品种、 提供种牛等基地建设, 与栗山河、 乍埠等 10 多个乡 镇、200 多户农户签订了 1000 多头牛的收购订单。
二、 不容忽视的问题
桃江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目前,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规模小、 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 技术装备落后、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容忽视, 具体表现为:
一是缺乏引导, 发展方向不明确。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上,各自为政的多, 通盘考虑的少; 计划经济的手段多, 市场经济的成份少。
在主导产业、 产品的培育上, 顾及眼前利益的多, 考虑长远利益的少; 小而全、 大而全的多, 突重点、 突出特点的少。在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配置上, 盲目实施的多, 以市场为导向的少。
形不成特色, 形不成规模。
二是产业趋同, 建设项目重复。
资源趋同的地方形成了产业趋同, 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尤为突出。
竞相办的小竹木胶板厂、 小茶厂、 小纸厂, 势必造成资金分散、 资源浪费, 企业规模上不去, 产品也缺乏竞争力。
三是利益分割, 产业链条脱节。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 部门分割和利益分割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 加上法制不完善, 市场机制不健全, 参与产业化生产的各个方面, 从农
民中介组织再到工厂或销售商, 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 相互之间,既有共同利益的一致性, 又有利益分割的对立性, 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又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 产业化链条就会发生扭曲乃至脱节。
如为搞活企业, 不少企业不惜以降低产品价格为代价, 造成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 最终步入恶性循环, 我县竹木胶板产业就是一个深刻的例子。
竹胶板在刚发展时, 售价高的每立方米达到4000 多元, 去年降到 2480 元; 木胶板从 20xx 年的每张 120 元,降到去年的 60 多元。
四是科技掣肘, 整体水平低下。
当前, 科技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表现为“四低” :
1、 科技普及率低。
由于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的推广应用。
2、 产品优质率低。
当前, 农产品优质产品少、 大路货多, 市场竞争力低。
有的品种因推广面大、 生产周期长、 更新速度慢, 已开始退化。
3、 加工层次低。
由于科技应用水平不高, 卖原料、 卖初级产品的农副产品销售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有的产品虽有些加工, 但多数为粗加工, 加工深度不够, 精品不多, 名牌更少。
4、包装水平低。
有些农产品即使是一流质量, 但因是二流的包装,无奈只能获得三流甚至四流的效益。
三、 几点建议
推进农业产业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突出产业特色为原则, 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业产业化的短期、 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 明确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 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
(二)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 加强产品质量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标准体制建设, 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 并力争通过 ISO9000 系列及相当水平的质量体系认证。
二是加快安全(无公害)
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通过与农业科技示范区、 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相结合, 建设安全、 优质、 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
三是实行准入制度, 从规模、 资金、 技术等方面制定标准, 严格控制新上同类产品加工企业, 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
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要把本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引进外商投资同等对待, 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在财税政策上扶持。
对认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在本地政府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并尽可能给予其他税费方面的必要减免。
二是在贷款政策上扶持。
我县许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因缺乏资金, 无力上项目、 扩规模, 自身势力难以增强, 也不能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
建议设立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贷款, 扶持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 由县财政贴息, 企业分期偿还。
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
利用农业、 林业、 水利开发资金和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 “星火计划” 等专项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或与龙
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基地投放, 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创造条件, 利用债券、 股票等筹资。
四是在外经外贸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
加大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 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范围, 扩大利用外资, 发展龙头“三资” 企业。
五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
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 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
六是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软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治理, 对存在的问题, 要以铁的手腕整治, 该处理的处理, 该整改的整改, 以起到震慑作用。
同时, 建议聘请企业负责人代表为软环境监督员, 加强对有关部门、 乡 镇软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由县优办组织, 每月召集监督员召开一次软环境评议会。
(四)
建立健全产加销、 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机制和经营体制。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 把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 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按照自愿互利、扶持基地、 服务农户的原则, 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帮助改善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 发放预付定金、 贴息贷款、 生产扶持金, 内销种苗、 饲料, 提供生产资料、 技术服务, 包销产品部分利润返还等多种途径, 扶持原料基地和农户的生产。
另外, 通过政府补一点、龙头企业拿一点、 从基地农户的销售收入中提一点等筹资渠道,建立风险基金, 搞好自我保护, 当基地农户的产品在市场价格下滑时予以补贴, 使生产者有利可图。
这样既可避免农户生产的剧烈波动, 又可有效地防止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
同时,
利用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章程等方式, 明确产加销各方的权利义务。
当市场价格下滑时, 龙头企业应按照保护价收购基地农户的产品, 不应拒绝收购; 当市场价格上涨时, 基地农户也应按协议价格向龙头企业交售农副产品, 不应拒售。
(五)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品牌效应。
实施品牌战略, 要以宣传开路、 质量取胜。
一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
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业、 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 加强技术改进、 科技攻关, 致力于多角度、 深层次开发生产, 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二是要加强品牌炒作。
由县里有关部门评定我县“十大名牌产品” , 通过电视、报纸、 互联网、 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介, 积极对外推荐和宣传。
企业要借助农博会、 营销会等各种宣传平台, 扩大产品宣传面, 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篇四: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E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STRATEGIESoF AGRICULTUR AL岫USTR砒IZATION MODE INTAISHUNBy-Lai Miao.Miao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Master DegreeSupervised byProf.Zhang Yuan—MingNanj 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5 P.R.ChinaDecember,2013万方数据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敝作者(需亲笔)躲怿 p、多年7自7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农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口,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口。(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导师(需亲笔)签名:x,)年,瑚7日年 月 日≯11一m一]万方数据
目 录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第一章文献综述⋯⋯⋯⋯⋯⋯⋯⋯⋯⋯⋯⋯⋯⋯⋯⋯⋯⋯⋯⋯⋯⋯⋯⋯⋯⋯⋯⋯11.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相关理论⋯⋯⋯⋯⋯⋯⋯⋯⋯⋯⋯⋯⋯⋯⋯⋯⋯⋯⋯11.1.1农业产业化⋯⋯⋯⋯⋯⋯⋯⋯⋯⋯⋯⋯⋯⋯⋯⋯⋯⋯⋯⋯⋯⋯⋯⋯。11.1.2产业组织理论⋯⋯⋯⋯⋯⋯⋯⋯⋯⋯⋯⋯⋯⋯⋯⋯⋯⋯⋯⋯⋯⋯⋯⋯21.1.3制度变迁理论⋯⋯⋯⋯⋯⋯⋯⋯⋯⋯⋯⋯⋯⋯⋯⋯⋯⋯⋯⋯⋯⋯⋯。41.1.4交易费用理论⋯⋯⋯⋯⋯⋯⋯⋯⋯⋯⋯⋯⋯⋯⋯⋯⋯⋯⋯⋯⋯⋯⋯。41.2国外农业产业化研究现状⋯⋯⋯⋯⋯⋯⋯⋯⋯⋯⋯⋯⋯⋯⋯⋯⋯⋯⋯⋯⋯51.2.1国外农业产业化研究概述⋯⋯⋯⋯⋯⋯⋯⋯⋯⋯⋯⋯⋯⋯⋯⋯⋯⋯..51.2.2国外农业产业化基本模式⋯⋯⋯⋯⋯⋯⋯⋯⋯⋯⋯⋯⋯⋯⋯⋯⋯⋯..61.3 国内农业产业化研究现状⋯⋯⋯⋯⋯⋯⋯⋯⋯⋯⋯⋯⋯⋯⋯⋯⋯⋯⋯⋯⋯81.3.1国内农业产业化研究概述⋯⋯⋯⋯⋯⋯⋯⋯⋯⋯⋯⋯⋯⋯⋯⋯⋯⋯..81.3.2国内农业产业化基本模式⋯⋯⋯⋯⋯⋯⋯⋯⋯⋯⋯⋯⋯⋯⋯⋯⋯⋯..91.4选题依据⋯⋯⋯⋯⋯⋯⋯⋯⋯⋯⋯⋯⋯⋯⋯⋯⋯⋯⋯⋯⋯⋯⋯⋯⋯⋯⋯..101.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5.1研究目的⋯⋯⋯⋯⋯⋯⋯⋯⋯⋯⋯⋯⋯⋯⋯⋯⋯⋯⋯⋯⋯⋯⋯⋯⋯1 11.5.2研究意义⋯⋯⋯⋯⋯⋯⋯⋯⋯⋯⋯⋯⋯⋯⋯⋯⋯⋯⋯⋯⋯⋯⋯⋯⋯1 1第二章泰顺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132.1泰顺县农业基本概况⋯⋯⋯⋯⋯⋯⋯⋯⋯⋯⋯⋯⋯⋯⋯⋯⋯⋯⋯⋯⋯⋯..132.1.1 自然地理概况⋯⋯⋯⋯⋯⋯⋯⋯⋯⋯⋯⋯⋯⋯⋯⋯⋯⋯⋯⋯⋯⋯⋯1 32.1.2社会经济概况⋯⋯⋯⋯⋯⋯⋯⋯⋯⋯⋯⋯⋯⋯⋯⋯⋯⋯⋯⋯⋯⋯⋯142.2泰顺县农业区域规划与建设⋯⋯⋯⋯⋯⋯⋯⋯⋯⋯⋯⋯⋯⋯⋯⋯⋯⋯⋯⋯152.2.1农业两区规划⋯⋯⋯⋯⋯⋯⋯⋯⋯⋯⋯⋯⋯⋯⋯⋯⋯⋯⋯⋯⋯⋯⋯162.2.2农业两区建设⋯⋯⋯⋯⋯⋯⋯⋯⋯⋯⋯⋯⋯⋯⋯⋯⋯⋯⋯⋯⋯⋯⋯1 92.3泰顺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202.3.1初步建立了农业标准体系⋯⋯⋯⋯⋯⋯⋯⋯⋯⋯⋯⋯⋯⋯⋯⋯⋯⋯202.3.2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初步建成⋯⋯⋯⋯⋯⋯⋯⋯⋯⋯⋯⋯⋯⋯212.3.3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行产业化生产⋯⋯⋯⋯⋯⋯⋯⋯⋯⋯⋯⋯21万方数据
泰顺县农业产业化的模式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2.3.4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l2.4泰顺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212.4.1标准的制修订滞后于农业科技发展⋯⋯⋯⋯⋯⋯⋯⋯⋯⋯⋯⋯⋯⋯222.4.2产业化实施带动不到位农民意识淡薄⋯⋯⋯⋯⋯⋯⋯⋯⋯⋯⋯⋯⋯222.4.3农业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够完善⋯⋯⋯⋯⋯⋯⋯⋯⋯⋯⋯⋯⋯⋯⋯222.4.4政府部门定位的不准确⋯⋯⋯⋯⋯⋯⋯⋯⋯⋯⋯⋯⋯⋯⋯⋯⋯⋯⋯232.4.5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232.4.6产业链条短与企业资金短缺⋯⋯⋯⋯⋯⋯⋯⋯⋯⋯⋯⋯⋯⋯⋯⋯⋯232.4.7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23第三章泰顺县农业产业化模式案例分析比较⋯⋯⋯⋯⋯⋯⋯⋯⋯⋯⋯⋯⋯⋯⋯..253.1浙江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253.2泰顺县主要发展模式构成⋯⋯⋯⋯⋯⋯⋯⋯⋯⋯⋯⋯⋯⋯⋯⋯⋯⋯⋯⋯..263.3泰顺县主要发展模式对农业生产的推进作用⋯⋯⋯⋯⋯⋯⋯⋯⋯⋯⋯⋯..273.4泰顺县农业产业化主要发展模式案例分析⋯⋯⋯⋯⋯⋯⋯⋯⋯⋯⋯⋯⋯..303.4.1“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型⋯⋯⋯⋯⋯⋯⋯⋯⋯⋯⋯⋯⋯⋯⋯⋯303.4.2“公司+基地+专业协会+农户”型⋯⋯⋯⋯⋯⋯⋯⋯⋯⋯⋯⋯⋯⋯⋯一323.4.3“企业+合作社+农户”型⋯⋯⋯⋯⋯⋯⋯⋯⋯⋯⋯⋯⋯⋯⋯⋯⋯⋯⋯343.4.4“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型⋯⋯⋯⋯⋯⋯⋯⋯⋯⋯⋯⋯⋯⋯⋯⋯⋯⋯..363.4.5“农业示范园+农户”型⋯⋯⋯⋯⋯⋯⋯⋯⋯⋯⋯⋯⋯⋯⋯⋯⋯⋯⋯。373.4.6案例总结⋯⋯⋯⋯⋯⋯⋯⋯⋯⋯⋯⋯⋯⋯⋯⋯⋯⋯⋯⋯⋯⋯⋯⋯⋯38第四章泰顺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选择及对策⋯⋯⋯⋯⋯⋯⋯⋯⋯⋯⋯⋯⋯..414.1三种理想的模式⋯⋯⋯⋯⋯⋯⋯⋯⋯⋯⋯⋯⋯⋯⋯⋯⋯⋯⋯⋯⋯⋯⋯⋯。414.1.1“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型⋯⋯⋯⋯⋯⋯⋯⋯⋯⋯⋯⋯⋯⋯⋯⋯4l4.1.2“公司+基地+专业协会+农户”型⋯⋯⋯⋯⋯⋯⋯⋯⋯⋯⋯⋯⋯⋯⋯~414.1.3“企业+合作社+农户”型⋯⋯⋯⋯⋯⋯⋯⋯⋯⋯⋯⋯⋯⋯⋯⋯⋯⋯⋯414.2对策与建议⋯⋯⋯⋯⋯⋯⋯⋯⋯⋯⋯⋯⋯⋯⋯⋯⋯⋯⋯⋯⋯⋯⋯⋯⋯⋯。414.2.1坚持产业化的科技兴县途径⋯⋯⋯⋯⋯⋯⋯⋯⋯⋯⋯⋯⋯⋯⋯⋯⋯424.2.2实施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策略⋯⋯⋯⋯⋯⋯⋯⋯⋯⋯434.2.3实施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策略⋯⋯⋯⋯⋯⋯⋯⋯⋯⋯⋯⋯⋯⋯⋯⋯⋯444.2.4实施加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策略⋯⋯⋯⋯⋯⋯⋯⋯⋯⋯⋯⋯⋯45第五章全文结论与创新点⋯⋯⋯⋯⋯⋯⋯⋯⋯⋯⋯⋯⋯⋯⋯⋯⋯⋯⋯⋯⋯⋯⋯。47参考文献⋯⋯⋯⋯⋯⋯⋯⋯⋯⋯⋯⋯⋯⋯⋯⋯⋯⋯⋯⋯⋯⋯⋯⋯⋯⋯⋯⋯⋯⋯⋯..49致 谢⋯⋯⋯⋯⋯⋯⋯⋯⋯⋯⋯⋯⋯⋯⋯⋯⋯⋯⋯⋯⋯⋯⋯⋯⋯⋯⋯⋯⋯⋯⋯⋯⋯⋯⋯⋯⋯⋯⋯⋯⋯⋯⋯⋯⋯⋯⋯⋯⋯.53万方数据
摘要泰顺县农业产业化的模式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摘 要泰顺县农业产业化实践经历了10多年时间。泰顺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虽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种典型发展模式。但是整体看泰顺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不容乐观,泰顺县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由于区位条件差,交通设施落后,发展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阻碍和延缓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适合泰顺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加以推广,有利于进一步整合泰顺县的优势,合理地配置资源,提升泰顺县的整体档次和水平,提高泰顺农业效益,增加泰顺农民收入,促进泰顺农村经济繁荣。本研究采取典型调查与大范围考察相结合、实例分析与前人成果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这一核心,进行统计资料分析和理论创新。本文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以案例为主线,比较泰顺县五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探索出适合泰顺县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特征的三种农业产业化发发展模式:山友模式(“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利众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模式)、茶叶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勺漠式)。(2)提出了“农业示范园+农户”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附加值高,增值空间大,属精品农业型。(3)根据泰顺县典型的发展模式对泰顺县农业生产的作用,来选择理想的模式,并提出进一步推进泰顺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应策略。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泰顺县万方数据
THE CURRENTSIT蹦TION,PROBLEMS ANDSTRATEGIES 0F AGRICULINDUSnUALIZATION MODE IN TAISABSTRACT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practice in Talshun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1 0 yearsas well.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ly going deep into Talshu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practice,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productionin Talshun has obtained certainachievement.AlthoughTaishun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showingagooddevelopment,in other word,伊atitying achievements,the overall of Talshun see the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is not optimistic,Talshu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nothigh enough,Due to the Poor transport conditions,weak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behind,It’S obstacle to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Therefore,researching on Taishu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ode.Inorder to increase farmers’income and promote Taishun economic prosperity.Therefore,several typical and distinct development pattems have emerged out intheagriculture.To investigate the best mod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in Talshun,flseries of typical survey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The obtained dataset Wasanalyzed by statistical approach,and theresults derived from typical surveys wereincorporated into both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the predecessors’achievements.The finalresults were aS follows.(1)The thesis regards cases as the main line,comparing Taishun five differentdevelopment models.It explores three type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mod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alshu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resource endowmentcharacteristics.Shanyou pattem(Leading enterprises+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peasanthousehold pattern),Lizhong pattem(The company+base+farmers+professionalassociation model),tea pattern(Enterprise+cooperative+peasant household pattern).(2)The thesis put forward a potential development model,"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garden+peasant household”model.Using this model,theadded value is hilgh.TheIII万方数据
泰顺县农业产业化的模式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value。added space islarge,SO itis a kind of the fme agriculture model.Agriculturedemonstration garden-I-peasant household type development mode will certainly comein,to become a main pattern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agriculture.(3)According to Taishun typical development pattern on the advance of agriculturalproduction,select the ideal mode and put forward the further advanceTaishun 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accordingly.Key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developmental model;Taishun countyIV万方数据
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一章文献综述1.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相关理论1.1.1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指以市场作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目标,以支柱产业、产品作为重心,合理组合各种生产资源,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建设规模化、加工系统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可循环的良性发展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l】。农业产业化实质是改造传统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从而实现现代化经营农业的过程。
这种经营模式在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同时,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循序渐进:一是在确定区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区域产业布置;二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产业规模化经营,实现以市场指引“龙头”,以“龙头”带动基地,以基地连接农户链条化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四种,即: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连接型【2】。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1)市场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始点和归属。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是以国内外流通市场作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托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发展经营,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实行一体化经营,改变过去的自产自销、自我供给、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它的资源构成、生产信息、生产因素组成以及产品购销等都是依托市场机制来配置和实现。(2)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农业产业化组织是在同...
篇五: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市场淄蜜县农业产业他泼鹰状浣与对策之溪橱吴中华, 李桂云, 唐进( 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委员会。海安226 6 0 0 )1海安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海安县地处江苏苏中地区. 区位条件优越.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近几年. 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 势头较好. 成效显著。1. 1不断扩大龙头企业规模. 增强带动能力海安县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 家. 其中茧丝绸集团和中洋集团分别是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 12年以来, 茧丝绸集团公司积极加大技改投入. 该集团公司通过“公司+ 工厂+ 农户” 的海安模式. 带动全县10 多万蚕农发展栽桑养蚕业, 创下了蚕茧产量蝉联20 多年“全省第一” 的冠军。1. 2农业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海安县通过改造传统模式、 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和“订单农业” 等方式. 使农业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逐步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
通过改造“企业加农户” 的传统模式.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由农业企业与农户共同兴办饲养小区. 集中饲养、 统一服务、 分户经营, 形成了企业建小区、 小区带农户的新模式。
海安县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 鼓励创办新型的农业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0 11年. 海安县新建了海安县大公果业有限公司、 海安县好福来食品有限公司、 南通市金土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 成立了好福来榨菜协会、 营溪三黄鸡发展研究会、 大公镇生猪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通过支持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成立行业协会和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挥了其在规模经营行为、 价格协调、 利益纠纷调节、 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的作用. 保护了农民和企业的利益。1, 3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各地结合实际. 把农业产业化与壮大县域经济、 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海安县农业资源丰富, 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县。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成为全国著名的“禽蛋之乡” 、“茧丝绸之乡” 。
水产养殖世界知名. 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海淡水河豚养殖基地,亚洲最大的紫菜养殖现代化育苗基地. 年产一次加下干紫菜1. 5万亿张。
条斑紫菜的养殖与加q - 总量分别是全国的1/6和l/5。1. 4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近年来. 海安县除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措施外.还不断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 开通了海安农业信息网. 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及时的政策、 科技、 市场需求、 农产品价格等信息服务。
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 帮助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
许多地方还帮助龙头企业到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实施“走出去” 战略, 开拓国际市场。
南通金土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冬瓜酱油, 由上海外贸公司统销国外市场。全省还开通了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 对鲜活农产品公路运输免除费用, 优先通行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 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海安县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在看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可喜变化的同时. 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当前. 农业产业化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新挑战, 如不加以重视, 将无法回避“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的局面。
笔者就目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2. 1培植主导产业难主导产业是指能支撑区域经济状况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 是农业产业化的源头和基础。
然而, 从目前农业自然资源丰富, 且多宜性强的一些地方情况看, 现在真正能够稳定发展. 可称主导产业的仍然还是几个传统产业,许多市场前景广阔、 自然资源潜力和潜在经济优势大的中国农业信息/20 13. 0 2 4 1黑一L一触一U一盯一JCR惦万方数据
产业. 市场新兴产业. 如特种经济作物种植、 特殊畜禽和水产品养殖搞不起来, 就是搞起来了. 也只是昙仡一现. 形不成规模。
究其原因, 既有技术、 资金上的问题. 义有体制制约、 信息不灵、 销售受阻等问题。
这些问题至今仍未从根本上解决. 也是农业产业化中培植主导产业难的根本原因, 就海安来看. 主导产业仍然是养禽业和蚕茧业两大传统产业. 特种养殖业象鳗鱼养殖. 由于无序竞争和缺少科技含量. 最终不能形成产业优势。2. 2建设生产基地难生产基地是主导产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载体、 龙头企业的依托. 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
离开了基地建设, 龙头企业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从目前已建成的基地情况看, 真正有规模、 够档次、 称得上基地的也并不太多. 大规模生产基地难以形成。2. 3发展龙头企业难龙头企业是指既能带动基地发展. 又能拉长产业链条. 且基础雄厚、 辐射面广的农副产品加T 、 销售企业或企业集团, 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
从目前农副产品加下龙头企业的情况来看. 一是规模小. 二是数量少, i是实力弱, 四是素质低. 农尉产品加T 严重滞后.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海安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能进入省级、 国家级龙头企业屈指可数, 而且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上困难重重。
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明显落后. 目前该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准备水平8 0 %处于20 世纪7 0 , 8 0 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 15%左右处于9 0 年代水平。
从企业外部环境看, 原材料、 燃料、交通运输成本轮番上涨:
不合理负担有增无减; 加工产品销售不畅等等. 使不少龙头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龙头型产业更难以形成。2. 4 拉长产业链条难农业产业化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产品.使农业成为包括种植、 养殖、 加工、 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
产业链条的长短、“链条节” 的多少, 一般决定着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
因此. 拉长产业链条是农业产业化又一个关键性环节。
从横向看, 产品研发能力低. 新开发产品少. 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
从纵向看. 产品加工深度不够, 加T转化和增值率低。
海安县是全国粮油( 双低油菜)、 猪禽茧重要生产基地. 但总体来看, 农产品加1- 率较低. 大4 2中国农业信息/20 13. 0 2万方数据部分停留在初加T 上, 二次深加工率更低。2. 5扩大经营规模难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
目前, 多数农副产品生产、加T 、 储运、 销售都未形成规模, 专业种养大户和加T企业集团少.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所致. 具体表现为“i个分散” 和“i个渠道不畅” 。
i个分散:
农副产品生产上的家庭小生产的分散经营, 农副产品加1二上的村村点火、 处处冒烟的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 农副产品流通上的提篮小卖、 小推、 小贩式的分散营销。
i个渠道不畅:
农村土地流转渠道不畅. 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 三产业转移的渠道不畅. 农副产品交换渠道不畅. 使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成为一个“死结” . 顽固地阻碍着农业产业化发展。2. 6 拓宽销售渠道难农副产品销售不畅主要是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
从目前农村市场发育情况看。
总的是发育滞后,不能适应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流通的要求。
具体表现在:市场建设滞后. 绝大部分农村只有零星、 分散的初级市场. 没有或少有集中性、 大规模、 功能齐全、 辐射力强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 综合市场和中心市场; 只有初级产品市场。
没有或少有中、 高等级的生产要素市场:
只有现货市场, 没有或少有农副产品期货市场。
市场载体脆弱, 设备落后、 简陋, 有的没有设施, 有市无场。
市场机制不健全. 主要是价格关系不顺, T 农产品比价和农产品内部比价不合理:
市场管理、 市场服务不到位。3海安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对策与建议上述问题的存在. 导致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 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表现。
要解决这些困难, 消除这些障碍, 只有更新观念, 转变方式, 完善设施, 搞好服务, 培育市场,培植主导产业. 拉长产业链,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提高龙头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这也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实现富民强县的根本之路。
具体讲.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消除障碍。3. 1更新观念. 消除思想障碍首先. 要树立大产业思想. 要把农业看成一个大产业. 既让农业包含其他产业, 又让其他产业包含农业.不自我封闭、 互相封闭, 不自绝于其他产业; 其次, 要树立大开放思想. 要从根本上打破产业封闭. 实行产业
大开放, 各产业要互相通开, 以此带动城乡通开、 内外通开, 以致所有制通开和产销通开. 搞活经济. 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再次, 要树立大联结思想, 在传统分工分业的基础上. 要坚持农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 开放发展, 联合发展, 既分工又合作, 在分T 的基础上合作, 在合作的指导下分T , 不离开农业, 不抛弃农业,不损害农业. 拧在一起.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3. 2完善设施. 消除条件障碍一是要同绕培植主导产业、 发展龙头企业、 建设生产基地和农村市场体系.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条件:
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目标.统一制定建设计划, 配套完善、 巩固提高和管好用好现有设施, 加快建好在建设施, 积极研究、 开发后备设施;三是要坚持抓好防洪、 灌溉、 排涝i大体系为主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高起点、 高标准、 高质量开展以改造中低产田、 中低产园、 中低产塘为重点, 实行山、水、 田、 村、 林、 电、 路综合治理的农业综合开发, 提高土地、 山林、 水面等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四是要坚持以交通通讯开路. 尽快建成内外畅通的运输网络和通讯网络. 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化水平. 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3. 3转变方式. 消除技术障碍第一. 要不断更新和改良品种. 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 苗木、 畜禽及水产品品种, 促进种养良种化、 优质化; 第二, 要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 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通过农、 科、 教三位一体等途径, 开展对广大农民的文化教育和科技培训. 在农村培养更多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科技的新型农民。
真正使先进科技进入干家万户. 进入田间地头:
第三. 建立健全技术先进、 设备精良的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体系. 通过发展高质量、 高附加值的饲料工业, 把种养业有机结合, 促进农业由传统的二产业. 市场元结构向i庀结构发展:
第四, 不断创新种养加、 产供销、 农Ii商、 内外贸、 经科教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对1)( 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T 程化开发、 系列化加T 、 企业化管理、 集约化经营、 社会化管理. 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 自我发展、 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3. 4 搞好服务. 消除环境障碍一是搞好政策服务. 切实制定和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优惠政策, 在龙头企业的立项、 申报、 审批以及土地征用、 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切实落实农业科技人员的优惠政策、 各项待遇, 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承包、领办各类农业项目,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嗣:
二是搞好资金服务. 调整资金投向.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人. 特别要集中资金保大项目、 大龙头. 使龙头强, 龙身壮,龙尾长:
二三是搞好农民自我服务. 在发展集体企业。
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 拓宽集体经营服务领域. 建立健全以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为主的农民自我服务体系. 搞好农作物植保、 农机、 农资、 信息、 流通等方面的自我服务。3. 5培育市场. 消除购销障碍首先. 培育市场载体. 坚持以集镇为农村市场的依托和载体. 不断聚集生产、 聚集人口. 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使农村城镇化、 工业化、 市场化三同步发展; 第二. 加强市场建设. 要稳步建立区域性的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 生产资料批发市场, 逐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及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体系; 第i, 壮大市场主体, 通过思想引导、 信息引导、 典型引导等方法, 不断提高农民的商品意识和竞争能力, 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 既较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又拉长农业产业化链条, 拓宽农产品购销渠道; 第四. 规范市场行为, 要理顺工农产品、 农产品内部比价关系, 坚持依法治市, 保证农业产业化健康、 有序、 持续、 快速发展。中国农业信息/20 13. 0 2 4 3万方数据
海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与对策之浅析作者:吴中华,
李桂云,
唐进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委员会, 海安, 226600刊名:中国农业信息英文刊名: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年, 卷(期) :2013(2)
本文链接:
http: //d. g. wanfangdata. com. cn/Periodical_nyxxts201302018. aspx
篇六: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Nong Jia Can Mou 农业经济61 2022.4·下 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甘肃省正宁县为例冯亚妮(中共正宁县委党校,甘肃正宁,745300)摘 要: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应落实好全要素集聚保障集合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培育一批以种养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纽带,以商贸物流为支撑的产业形态全产业链,以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生产基地为依托,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链基地,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2)04-0061-031 正宁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正宁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确定了以肉牛、生猪、苹果、瓜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措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推进,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逐渐延伸,一二三产逐步融合,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推进,为产业兴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1 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近年来,正宁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拉开架势构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提出“两区两带”产业布局(“两区两带”即:肉牛产业区、生猪产业区、苹果产业带、蔬菜产业带),主抓肉牛、生猪、苹果、瓜菜“四大产业”,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大力推广“331+”产业发展模式,制定肉牛、生猪、苹果、瓜菜“1+4”突破提升方案,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全产业链体系正在加快构建。配套制定发展规划、技术标准、“牛十条”奖补、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整合65%的扶贫资金用于陇东早胜牛产业发展。搭建“政银企担”合作平台,发放“金畜贷”1.19亿元。全面推行“农业保险+商业保险”模式,落实农业保险品种13个,提供风险保障金5.2亿元。1.2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嵌入、链条发展”的思路,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产销对接为导向,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实施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示范园设施蔬菜基地、规定范围(合667hm 2 )果畜循环矮化密植苹果示范片带等31个农业产业化项目。2021年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3.26万头,生猪饲养量14.3万头,种植苹果7737hm 2 、瓜菜1121hm 2 、紫苏2648hm 2 、中药材1968hm 2 、烟叶827hm 2 。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去年分别增长10.9%、10.13%。1.3 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增强着力培育壮大“链主”企业,引进东方希望、山东合万家等龙头企业落地正宁,带动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倍增。大力实施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建立入股分红、托管服务、保底收购等利益联结机制,全县累计引培农业产业化企业28家,创建家庭农场199家,建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88家,合作社标准化规范提升程度达到73%。全县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农户2.1万户6.18万人。1.4 推动产业融合稳步发展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度建设逐步推进,建成早胜牛繁育中心、顶旺屠宰加工、禾丰饲料配送中心等上下游端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繁育、育肥、加工、屠宰、饲料生产链、价值链、供应链一体化。引进山东寿光合万家农业企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以“政府投建+企业服务+农户经营”模式,建成日光温室34座,16座大棚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已上市,市场反响和菜农收益均良好。持续开展“魅力正宁 · 全民乐购”产业购销活动,深化电商进农村行动,实现线上交易2000万元以上。1.5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出台《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培育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培育工作细化实化方作者简介:冯亚妮(1980—),女,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农村经济。Nong Jia Can Mou | 农业经济62 2022.4 · 下案》《正宁县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开展乡村振兴“十百千”人才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800人(次),培训生产经营管理人员1100人,建立高素质农民见习实训基地2个。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示范应用和农机装备集成示范推广应用项目,引进新品种10个,建成农机合作社12个,实现了农机合作社全覆盖,累计完成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2668hm 2 。2 正宁县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2.1 农业产业体量较小2021年,全县农业增加值6.56亿元,占全市农业增加值111.9亿元的5.86%。肉牛、生猪饲养量分别是3.26万头、14.3万头,占全市总量的5.83%、11.36%。肉牛专业乡、专业村养殖数量群体少,新建牛棚982个,6头以上养殖户436个。苹果、瓜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是7737hm 2 、1121hm 2 、1968hm 2 ,占全市总量的16.22%、2.33%、16.3%。蔬菜产业设施大棚量少,仅有445座126.67hm 2 日光温室、中小拱棚,“正宁大葱”面积逐年缩减,露地蔬菜在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上成效不显,产业效益一般。苹果产业受疫情、价格跌幅、果园老化、劳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规模和质量呈抛物线态势下行,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2.2 产业化水平较低横向对比,全县规模大、带动强、链条长、名气响的龙头企业少,产加销贯通、农工贸一体化相对欠缺。纵向对比,产业链前中后端衔接不够紧密,多数主体以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精深加工能力弱,从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附加效益上对农户和基地起到示范拉动,促农增收的收效甚微。目前,全县共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具有生产加工能力的企业仅有顶旺屠宰、禾丰饲料、金牛公司3家,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9家。2.3 农业品牌效应不强全县累计认证苹果、大葱、生猪、黄芪、玉米、马铃薯等“三品一标”产品23个,绿色苹果认证面积4002hm 2 ,无公害生猪认证4.6万头,绿色大葱334hm 2 。但在种养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的发展上还是比较滞后。农产品品牌不强不响,缺乏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甘味农产品只入选“惠而灵”紫苏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仅有“正宁大葱”,农产品品牌对市场和产业推动作用还未充分体现。2.4 产业发展融资较难现代农业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较为短缺,融资发展的办法还不够多,机制还不够活,用于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依然不足,参与投入农业产业发展的社会资本数量较少。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县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贷款需求量高达10.62亿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1.38亿元,仅占农民贷款需求量的13%。2.5 乡村从业人数较少正宁县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人才、资金大量流失,“无人种地”、没钱投入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人才老化、弱化、退化“三化”现象严重。据统计,全县有务农人员9.8万人,其中60岁以上务农人员2.37万人,占到24%;40岁~60岁务农人员5.33万人,占到55%;20岁~40岁务农人员2.1万人,仅占21%,农村年富力壮的劳动力短缺,养殖、苹果、瓜菜专业型、技能型人才匮乏,高素质农民数量不足,推动乡村产业面临人才瓶颈。3 正宁县农业产业发展对策3.1 推动优势产业扩量增效推动肉牛产业保种扩繁增量。①保种繁育。利用好“早胜牛”优质资源,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战略合作,建立早胜牛种质资源数据库,组建早胜牛核心种群,完成陇东早胜牛种公牛站、保种站、冻精站“三站”建设,加强早胜牛繁育中心高效运行,保护好、发展好“早胜牛”品牌。②扩栏增量。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肉牛),持续培育专业乡、专业村建设。根据市场导向和比较效益,优化调整奖补政策,选择西门塔尔、安格斯、夏洛莱等“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好”的肉牛品种,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调运牛只补栏增量,增加养牛群体规模,实现肉牛存栏、出栏量翻番目标。推动生猪产业稳产保供延链。持续巩固生猪稳产成果,确保全年生猪保供任务目标完成。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①栽植和改造。在北塬乡镇依托海升、陕果等企业更新栽植高标准矮化自根砧密植园;在南塬乡镇持续开展间伐改造,提升老果园质量。②果园管理。积极探索“企业+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托管模式,建立果园托管服务中心,加强果树修剪管护,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灌溉、无公害防治等措施,提升产出效益和果品质量。③组织销售。全国布设销售网点,开展产销对接会,招引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加工销售等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扩大设施瓜菜建设。发挥“反季错季”市场优势和“高原夏菜”品质优势,推动设施农业建设,着力提高单位产值和产品效益。深度与合万家集团开展合作,以“国有企业投资+专业运营商运营+农户租赁种植+政策性担保”的模式,规划新建设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设果蔬分拣中心和恒温库,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共同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自筹自建自营。
| Nong Jia Can Mou 农业经济63 2022.4·下 3.2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思路,积极引进“链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壮大种养、加工、冷链物流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产销联合、基地扩张、技术改造等方式做大做强。鼓励支持申报认定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规范合作社标准化运营,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增强带动能力。3.3 做好招商引资服务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到各地相关大企业、大集团开展考察对接活动,“毛遂自荐”上门招引;热忱邀请有合作意向的知名企业来正宁县实地考察、对接项目。在广泛招商的同时,在优化农业招商软环境上下功夫,主动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招得来、留得住、建得好、发展快” [1]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精准定位全产业链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单独或配套投资兴建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优惠政策应向精深加工项目特别是全产业链项目倾斜。3.4 推动品牌提升行动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重点的农业品牌发展体系。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推介会、交易会等各类展销活动,宣传推介“早胜牛”“正宁大葱”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东西部协作消费扶贫、直播带货、全国布设优质农产品销售网点(专柜)等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对接大型商超、加工企业、专卖市场,推进“农超对接”“产地直供”。大力推行两个“三品一标”工作(两个“三品一标”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做大做响“福康正宁”区域公用品牌。3.5 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坚持发挥农业部门职能作用和市场化购买服务并重,全面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技农机、畜牧兽医站所建设,鼓励各类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组建专业化的托管服务公司,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乡镇示范性农机合作社畜禽良种区域供应中心、饲草料配送中心,组建专业化动物防疫公司、专业化服务公司(队)和营销服务公司,为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起全过程、全方位、全产业的保姆式服务。大力发展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组织多种形式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大批农村适用专业人才。加大外部人才引进力度,从政府补贴、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职称评定、上升通道、社会评价等方面创新制度和政策,吸引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献身农业 [2] 。3.6 加强政策配套支持3.6.1 财政支持。县财政列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5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3.6.2 金融支持。建立以财政资金主导、金融信贷支撑、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业贷款模式。积极与金控担保集团和省农担公司等融资担保机构衔接,进一步健全完善政银担保合作机制,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提供融资担保。3.6.3 保险支持。以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为目标,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推广新型保险产品,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3.6.4 用地支持。新编国土空间规划全面保障设施农业建设用地,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支持乡村产业发展。3.7 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强化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及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专班作用,完善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专家团队、一套考核体系的“五个一”包抓机制。同时对各乡镇和各部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按年度制定年度计划和方案,推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的工作机制,建立产业发展实际考评体系和定期调度、督查机制,确保工作推动落实见效。4 结束语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参考文献[1] 贺文华.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33(5):58-70.[2] 周金星.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湖南农业,2017(4):6.
推荐访问: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 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