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10篇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泰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情况报告 泰山林场1948年正式建场,总面积18万亩,地跨济南、 泰安两市,与4个区、6个乡镇(办事处)、68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情况报告泰山林场 1948 年正式建场,总面积 18 万亩,地跨济南、
泰安两市,与 4 个区、6 个乡镇(办事处)、68 个行政村接壤,
森林覆盖率 90%以上,林木蓄积量 86 万立方米,现有古树名
木 18100 余株,其中 23 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2 年,泰山
林场被原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9 年,山东省人民
政府确定泰山林场为生态公益型林场。
一、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实施情况
按照省、市林业主管部门要求,泰山林场 2010 年 12 月份
自己编制完成了森林经营方案。2013 年,为申报全国森林经
营方案实施示范林场,在原方案的基础上,与省林业监测规划
设计院对原方案进行了修订。2014 年 3 月份,国家林业局组
织专家对森林经营方案进行了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我们
对方案又进行了修改完善。
泰山林场林木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在方案编制时,我
们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森林采伐管理的政策,对林木只进行抚育
采伐,对防护林实行卫生伐,对特用林实行景观疏伐,对中龄
林实行生态疏伐。以森林经营方案为遵循,目前,泰山林场森
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抚育等各项工作,正在按计
划实施。
二、森林经营方案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森林防火方面。
问题:森林火灾预防、控制和扑救能力亟待提升。
国家、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泰山森林防火工作,近年
来,林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逐年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全面提升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实现了连续 27 年无较大及以上
森林火灾。目前,一是泰山周边林缘火险隐患多。泰山地跨济
南泰安两市,与 4 个区、7 个乡镇(办事处)、68 个行政村接
壤,林缘线长达 150 公里,加上泰山、泰城山城相依,周边学
校、企事业单位多,周边常住人口数达 23 万余人,情况复杂,
不可预计因素多。林缘及林内坟头多达数万个,分布广,战线
长,管理难度大,清明节、农历十月一及祭日等上坟人员多,
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二是进山游客火源管理难度大。近几年,
每年进山游客达到 400 余万人。每逢节假日,日进山游客多达
近十万人,难以对每位游客实行检查,火种流入景区难以为济,
林场防火面临巨大压力。三是驴友违规从非旅游线路进山,正
成为泰山森林防火的最危险隐患。近年来,泰山成为众多驴友
的首选活动地之一。泰山进山路口多,驴友进山大多不走正常
旅游线路,吸烟、野炊等违规用火现象时有发生,已经构成巨
大的防火隐患。四是故意纵火、玩火引发森林火灾事件时有发
生。泰山在人们心目中位置崇高,部分对社会不满人员将泰山
作为制造影响的首选场所报复社会,到泰山故意放火的人数上
升,加之,周边乡村疯傻痴呆、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员玩火引发森林火灾事件屡有发生,这些都可能随时引发森林
火灾。五是林内可燃物载量大。泰山自上世纪 50 年代造林以
来,经过 60 余年的抚育管理,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 82.6%,
植被覆盖率 92.6%,林木蓄积量 90 多万立方,林内可燃物载
量大,已超过森林大火发生的临界值。
建议:《泰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森林防火方面,着力构
建泰山林场“六网”(瞭望网、水源网、阻隔网、通讯网、道
路网、指挥调度网)、“四化”(系统化、专业化、立体化、设
施化)的森林防火体系,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目标,确保泰山防火安全。《方案》中规划新建视频监控点 15
处、维修新建工队瞭望哨 21 处;防火道路建设方面新建防火
支道 16.8 公里、防火支道 166 公里;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方面
规划改造林内防火隔离带 146.3km,改造林缘防火隔离带
160.9km;通信与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方面规划建设固定基站 22
个,购置数字对讲终端 200 部;以及加强消防专业队伍建设,
购置灭火机具等,规划总投资 5400 多元,鉴于林场资金困难,
目前防火规划实施难度大,建议上级财政给予资金支持。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方面。
问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不足,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潜
在威胁增加。
目前林场常规林业有害生物个别虫种发生基数偏高,极易
造成大的危害;林场对外开放程度高,距松材线虫疫区近,松
材线虫病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极易入侵泰山,对泰山松林将构
成严重危害,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建议:为全面提升林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维护泰山
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依据森林经营方案,应全面展开泰山林场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生物防治,以及加强检疫站
点、测报站点建设、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等,总投资 1076 万元,
需要上级财政给予支持。
(三)森林抚育工作方面。
问题:森林抚育工作相对滞后。
森林抚育间伐一般为每 10 年一个间伐周期,泰山林场森
林面积大,有许多偏远林片,近 20 年未进行过抚育,林分密
度较大,由于山高坡陡,人工抚育成本高,完成每亩森林抚育
工作需要 300 元,这项工作资金投入大,预计需资金 5000 余
万元。建议上级财政给予资金支持。
另外,《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规定,一级国家级公益
林原则上不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严禁林木采伐行为。泰山为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按照划定标准,泰山森林属一级国家级生
态公益林,不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严禁林木采伐行为。泰山
林场森林属人工林,经过 50 多年的自然演替,人工林先天不
足的问题显现出来,如密度的问题、树种配置、混交结构等,
如不进行抚育间伐,泰山森林质量将会下降。因此《国家级公
益林管理办法》关于一级国家级公益林的上述规定,不符合实
际,对一级国家级公益林的抚育不应“一刀切”。
(四)林场确权发证工作
问题:林场确权工作跨区、跨市调处困难。
泰山地跨济南、泰安两市,与 4 个区、6 个乡镇(办事处)、
68 个行政村接壤,林权争议问题非常突出。1965 年—1966 年、
1990—1991 年,按照“三定”、“四至”要求,虽进行了两次
林地置换调片,但部分国有林和集体林确界不清,插花地、插
花林较多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这部分林地情况复杂,跨区、
跨市调处困难。建议省政府成立协调机构,协调解决泰山林场
位于济南市区的林权确权发证工作。
2014 年 8 月 17 日
篇二: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章总
论 一、 项目概况 1、 项目 名 称 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2、 建设单位及性质、 法人代表 该项目 由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负 责建设。
法人代表:
黄 兴 洲 3、 项目 批准单位 镇巴县林业局 4、 主管单位:
镇巴县林业局 5、 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6、 建设期限 该项目 计划从 2011 年开始建设, 计划一年内建成。
7、 建设内容及规模、 投资及资金来源 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工程共五段, 全线长 17314 米, 平均宽 3.5 米。
1 号道路起点为松树桠口 , 终点为黄草坪, 全长 4634 米; 2 号道路起点为分水岭, 终点为响水滩垭口 , 全长 2106 米。
3 号道路起点为大龙洞, 终点为混人坪,全长 3268 米。
4 号道路起点为黑水池, 终点为五根树桠口 , 全
长 4300 米。
5 号道路起点为倒载窑, 终点为燕窑坪, 全长 3006米。
五段道路采用 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行车速度为 20 公里/小时, 道路平均 3.5 米宽。
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 级, 最小平曲线半径 15 米, 最大纵坡 9%。
项目 总投资为 100 万元, 资金来源单位自 筹解决。
二、 项目拟使用林地概况 拟使用林地涉及本场管理的国有林地。
该项目 建设是修建防火道路使用林地, 道路长 17314 米, 平均宽 3.5 米, 面积共计 6.0599 公顷, 其中:
有林地 3.0310 公顷,疏林地 3.0289 公顷。
1 号道路起点为松树桠口 , 终点为黄草坪, 全长 4634 米,使用有林地 1.6219 公顷, 2 号道路起点为分水岭, 终点为响水滩垭口 , 全长 2106 米, 使用 疏林地 0.7371 公顷。
3 号道路起点为大龙洞, 终点为混人坪, 全长 3268 米, 使用 林地 1.1438 公顷,其中有林地 0.3570 公顷, 疏林地 0.7868 公顷。
4 号道路起点为黑水池, 终点为五根树桠口 , 全长 4300 米, 使用疏林地 1.5050公顷。
5 号道路起点为倒载窑, 终点为燕窑坪, 全长 3006 米,使用有林地 1.0521 公顷。
该项目 初步设计、 环评等工作已完成, 并着手办理使用 土地使用手续, 尚未开工建设。
三、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的依据 1、《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森林法实施条例》
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2、 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 镇 巴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4、《 镇 巴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
5、 国家、 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政策规定及技术标准、 规程、 规范。
6、 项目 区域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7、 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标准和方法。
8、 项目 建设单位申请。
9、 林权证明。
第二章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
一、 项目背景及提出过程 镇巴县位于巴山腹地, 是陕西省重点森林分布区, 森林资源相当 丰富, 南与 四川省主要林区相连, 东、 西与 汉中的主要林区相接。
多 年来, 在历届县委、 政府的重视下, 镇巴县林业发展形式良好, 特别是天保工程启 动后, 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是该县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建立于 60 年代,几十年来, 保护森林资源, 合理利 用 资源是该场形成了 良好的经营理念, 经营面积 35 万亩, 现在森林资源结构合理, 特别是保留了 天然分布, 长势良好的巴山冷杉林分 1 万余亩和天然分布的大面积巴山木竹林, 近年来, 林区道路失修, 道路破烂不
堪, 行车困难, 本场 35 万亩及周 边近 200 万亩森林资源火灾危险加大, 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该县确定对原有道路进行维修加宽。
该道路建设已完成测量, 由巴山林场负责建设。
二、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
自然环境
1、
地理位置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 地处汉中市东南隅, 大巴山腹地,地理座标介于东经 107° 25′ 30″ —108° 16′ 42″ , 北纬 32°08′ 54″ —32° 50′ 42″ 之间。
东西长 80. 5 公里, 南北宽约 77公里, 东邻安康市紫阳县、 汉阴县相连, 西北与 西乡 县毗邻,南与四川省万源市、 通江县接壤, 有陕西“南大门” 之称。
2、 地貌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 西部, 米仓山东段。
境内由大巴山主脊和星子山主脊形成地貌骨架。
巴山 主脊将全县分为 南北两半,星子山又将北坡分为东西两区。
巴山南坡属嘉陵江水系 , 巴山北坡属汉江水系 。
海拔一般为在 2534—425 米之间, 相对高差2109 米。
3、 气候 镇巴县地处川陕两省交界、 米仓山 主脉地带, 气候受半封闭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影响, 就同一地区而言, 由于海拔高度、阴阳坡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总的特征是: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水热同季、 四时多云, 变化较大。
据县气象局 观测记载, 县年平均日 照时数 1349. 8 小时, 平均气温 13. 8℃, 极端最高气温37. 8℃, 最低气温-10℃, ≥ 10℃积温 233 天 4394℃, 无霜期矮山区 236 天, 年平均降水为 1250 毫米。
4、 水文 镇巴全县大小河流沟溪 854 条, 总长 2224. 57 公里, 巴山南坡属嘉陵江水系 , 主要河流有伊家河、 青水河、 渔水河及渔洞河。
巴山北坡属汉江水系 , 主要河流有泾洋河、 楮河, 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 735. 5 毫米, 平均径流量 25. 5 亿立方米, 六大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21. 94 亿立方米, 地表水丰富, 但利用困难。
全县岩湾泉水出露 344 处, 汉江流域 205 处, 嘉陵江流域 139 处, 径流量 4. 6 亿立方米, 是该县今后可利用的主要水资源之一。
5、 土壤 据土壤普查, 全县共有 5 个土类,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 1000米以下的河谷和沿岸阶地上, 黄褐土主要分布在 1000 米以下的缓坡地区, 黄棕壤主要分布在 1100-2300 米的山梁及缓坡; 石渣土主要分布在半山的陡坡区; 1600 米以上的山顶平地, 以生草黄棕壤为主; 紫色土集中分布在简池和三溪。
6、 植被 镇巴县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差异, 森林垂直带谱明显, 树木种类繁多。
2100 米以上为巴山冷杉林带, 1200-2100 米为含有
常绿阔叶林的落叶阔叶林, 1200 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 树木种类以松栎类分布最广, 其次是硬阔叶树木。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 柏类、 华山松、 铁坚杉、 杉木、 巴山松、 杨类、 椴、 椿、桦类, 还有药用 树种辛夷、 黄柏、 杜仲、 厚朴、 山 茱萸、 樟树以及鹅掌楸、 青檀、 银杏等珍贵树种。
竹类共有 10 种:
野生竹以木竹为多, 栽培竹以班竹、 金竹、水竹为多。
7、 野生动物 镇巴县在地理位置上属北亚热带, 森林植被和水热资源丰富, 给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 优越的自 然条件。
据 1998 年全县对野生动物普查结果, 县境内分布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 4纲 18 目 46 科 178 种。
其中列入国家Ⅰ 级保护动物的有云豹、豹、 金雕、 林麝 4 种, 列入国家Ⅱ 级保护动物的有猕猴、 鬣羚、斑羚、 豺、 黑熊、 水獭、 大灵猫、 小灵猫、 金猫、 鸢、 赤腹鹫、雀鹰、 隼类、 鹰类等 33 种。
8、 矿产资源 镇巴县地下矿藏资源丰富, 有煤、 板石、 锰、 矾、 钡、 硫磺、 铁、 石膏、 碳石等 25 种, 目 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 板石、锰、 矾、 钡、 石膏等, 其中, 煤储量为 3325. 2 万吨( 剩余储量)、板石 30000 万立方米、 锰 74. 2 万吨、 矾 15 万吨、 钡 180 万吨、石膏 43. 4 万吨。
已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煤、 锰、 板石、 灰岩等。
(二)
森林资源概况 全县总土地面积 512 万亩,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433. 47 万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 84. 7%。
在林业用地中, 其中:
有林地面积306. 25 万亩, 灌木林地面积 92. 27 万亩, 其它林业用地面积34. 95 万亩; 在有林地中, 其中:
天然林 273. 22 万亩、 人工林32. 70 万亩。
活立木总蓄积量 808 万立方米;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 59. 9%; 林木绿化率为 78. 1%。
(二)、 社会经济概况 1、 2010 年及“十一五”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 24. 87 亿元, 同比增长 15. 1%; 完成财政收入8793 万元, 同比增长 53. 9%,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500 万元, 同比增长 48. 3%;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 17 亿元, 同比增长 40. 8%;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达到 8. 08 亿元, 同比增长 18. 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715 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13850 元, 分别增长 23. 3%和 15. 6%。
“十一五” 末, 全县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 2. 6 倍; 地方财政收入是“十五” 末的 3. 4 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五” 末的 2. 8 倍和 2. 4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五” 末的 2. 6 倍; “十一五”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8. 7 亿元, 是“十五” 期间的 2. 7 倍。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产业化推进有效。
粮、 油、 菜产量稳中有升, 2010 年, 粮食总产 9. 76 万吨, 油料总产 1. 02 万吨, 蔬菜总产 7. 95 万吨。
五年累计输送劳动力 28. 67 万人 ( 次),
创收 19. 85 亿元, 其中 2010 年输送劳务 6. 1 万人( 次), 创收5. 62 亿元。
2、 工程区人口 数量、 密度、 就业状况。
全县共辖 21 镇 221个行政村, 总人口 28 万人, 平均人口 密度 82 人/平方公里。
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 位, 累计增加就业岗 位 3898 人, 下岗失业人员 再就业 1072 人, 开发公益性岗位 310 个,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 9%以内。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五年共发放粮食综合直补等涉农补助 3. 76 亿元。
稳步推进“民生八大工程”, 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逐步解决了 广大群众最关注的教育、 医疗、 住房、 养老、 就业等热点、 难点问题, 狠抓了 城乡 基础设施、 新农村建设、 扶贫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 有效提升了 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水平。
3、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
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行业、 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
农民实现“零” 负担,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 教育、 卫生、 社会保障、 机构改革等有序推进。
完成了 全县 354 万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 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
4、 社会保障日 趋完善,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养老、 医疗、 失业、 工伤、 生育和城乡 低保制度稳步实施, 覆盖面逐年扩大。
2010 年, 全县养老保险参保 6760 人、 医疗保险参保 13412人、 失业保险参保 4820 人、 工伤保险参保 6226 人、 生育保险参保 6707 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
别达到 91. 2%和 94%, 233096 名 农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
城市和农村低保人数分别达到 3643 人和 27407 人, 医疗救助、 临时救助 8984 人, 3740 名 五保户 全部纳入财政供养。
5、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夯实稳定第一责任, 持续强化普法宣传教育, 不断深化政务公开, 充分保障了 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第三章
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我队根据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关于该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使用 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委托书》 要求, 组成专业调查组, 对项目 区拟使用 林地的范围、 地类、 权属、 林种、 优势树种, 树种组成、 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补偿指标等进行了 广泛、 深入、 细致和全面的调查规划, 实测了 使用 林地面积, 共计 6. 0599公顷。
并按照有关规范、 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于 2011 年 9 月 完成了 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 为项目 建设单位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审批提供了 真实可靠的项目 区使用 林地的各种基础数据, 为镇巴县国有巴山 林场防火道路项目 建设顺利实施奠定了 基础。
一、 调查等级
项目 区调查采用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 。
二、 技术标准
项目 拟占用 林地采用 《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 中的技术要求。
三、 调查方法 1、
外业调查 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和《使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 及省市有关规定要求, 本次林地面积确定采用 现场勾绘和实测丈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占地面积采用 1: 10000 比例尺地形图, 现场勾绘, 计算机求算面积的办法确定。
树种、 林种、 树高、 林分平均胸径、 郁闭度、 植被、地类、 权属、 起源等林分因子调查采用 标准地调查办法确定,现地记录, 标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10%。
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林木起测直径为 5 厘米, 通过多个标准地计算出平均每亩的林分蓄积量。
平均年龄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 龄组以优势树种龄组表确定; 权属以林权证为准; 平均胸径以优势树种每木检尺计算而得; 平均高在标准地选 3—5 株平均胸径的优势树种,测定高度, 用 算术平均法计算高度。
拟使用 林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 保留 4 位小数。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 采用 查阅文献、社会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动植物资源状况和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分布情况, 以查阅动物志、 植物志及有关调查资料, 并作必要的调查核实。
古树名 木调查采用 复核调查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按
照《全国古树名 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的有关标准, 根据镇巴县林业局古树名 木资源的普查建档成果资料, 对项目 区进行全面复查, 核对所有调查因子, 进行纠 错补缺, 如在普查中发现遗漏的古树名 木, 要采用 社会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补充调查。
景观风貌资源调查采用 查阅 资料和现地调查相 结合的方法。
首先查阅镇巴县人民政府旅游工作发展规划、 有关旅游调查资料, 对项目 区景观资源情况, 结合资料, 采用 实地调查进行详细调查, 查清项目 区内各类自 然景观的类型、 分别区域、景观特色和工程建设对其影响程度。
2、 内 业 统 计汇总 及 图 件编 绘
根据外业现场丈量调查...
篇三: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省■■县林场 森林经营方案 2020
◆ ◆ 省 ■ ■ 县 林 场
◆◆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项目名称:◆◆省■■县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编制单位:◆◆省■■县林场 ◆◆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场
长:
院
长:
设计证号:国家林业局林资证字
号 项目主持:
主要参加人员
报告执笔:
统
计:
制
图:
审
核:
审
定:
2 前
言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
森林经营方案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经营单位依法管理和经营森林的依据。森林经营单位要依据经营方案制定年度计划,组织经营活动,安排林业生产;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据经营方案实施森林经营管理,检查和监督森林经营活动。
■■县林场于
年编制了为期
年的示范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到期后,于
年又编制为期
年的第二期森林经营方案,2000 年,又编制了
年—
年的第三期森林经营方案。本次编案,属于第四期森林经营方案,自 年—
年, 为期十年。
在对
年二类资源调查小班档案进行全面更新的基础上,通过森林主要功能划分,各林种规模确定,森林经营类型组织,构建林场森林经营体系,以及相配套的森林经营措施类型系统, 并将经理期内的规划结果层层加以落实。
本方案由机构沿革与发展历程、林业生产条件分析、上经理期经营状况与评价、森林资源调查与分析、森林经营方针、目标与布局、森林经营体系、森林采伐利用、多种经营规划、基本建设规划、森林与环境保护、科技与教育、社区关系、效益分析等 13 部分和杉木中大径材培育技术要点等十个专题材料及有关附件组成。
■■县林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森林经营方案内容复杂,计算工作量大,编制人员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编
者 年
月
- 1 -
目
录 1
机构沿革与发展历程 ......................................................................................... 1 1.1 机构沿革 ..................................................................................................... 1 1.2 发展历程 ..................................................................................................... 3 2
林业生产条件分析 ............................................................................................. 5 2.1 ■■县基本概况 ......................................................................................... 5 2.2 ■■县林场基本情况 .................................................................................. 9 3
上经理期经营状况与评价 ................................................................................ 12 3.1 执行情况 ................................................................................................... 12 3.2 执行情况评价 ........................................................................................... 13 3.3 存在问题与建议 ........................................................................................ 14 4
森林资源调查与分析 ....................................................................................... 17 4.1 森林区划 ................................................................................................... 17 4.2 林地和林木资源 ....................................................................................... 17 4.3 森林旅游资源 ........................................................................................... 24 5
森林经营方针、目标与布局 ............................................................................ 27 5.1 森林经营方针 ........................................................................................... 27 5.2 森林经营目标 ........................................................................................... 27 5.3 森林经营布局 ........................................................................................... 28 6
森林经营体系 ................................................................................................... 31 6.1 树种选择的理论基础 ................................................................................ 31 6.2 主要造林树种 ........................................................................................... 32 6.3 立地类型划分 ........................................................................................... 33 6.4 森林经营类型设计 ................................................................................... 36 6.5 森林经营类型组织 ................................................................................... 36 6.6 森林经营体系设计 ................................................................................... 37
- 2 - 6.7 造林更新规划 ........................................................................................... 50 6.8 幼林抚育规划 ........................................................................................... 51 6.9 间伐抚育 ................................................................................................... 51 6.10 种苗生产 ................................................................................................. 53 7
森林采伐利用 ................................................................................................... 57 7.1 采伐利用原则 ............................................................................................ 57 7.2 主伐年龄和轮伐期 ................................................................................... 57 7.3 合理年伐量 ............................................................................................... 58 7.4 伐区配置 ................................................................................................... 61 7.5 木材生产 ................................................................................................... 61 8
多种经营规划 ................................................................................................... 64 8.1 森林旅游 ................................................................................................... 64 8.2 钱江源品牌开发 ....................................................................................... 65 8.3 种植业 ....................................................................................................... 66 8.4 林副产品加工业 ....................................................................................... 68 9
基础设施规划 ................................................................................................... 69 9.1 道路建设与维修 ....................................................................................... 69 9.2 房屋建筑建设与维修 ................................................................................ 69 9.3 附属工程 ................................................................................................... 69 9.4 基本建设概算 ........................................................................................... 70 10
森林与环境保护 ............................................................................................. 71 10.1 森林经营活动环境影响分析 .................................................................. 71 10.2 生物多样性保护 ..................................................................................... 74 10.3 钱江源和古田山保护 .............................................................................. 75 10.4 自然环境保护 ......................................................................................... 76 10.5 非木质资源的保护.................................................................................. 77 10.6 护林、防火 ............................................................................................. 77
- 3 - 10.7 森林病虫害防治 ..................................................................................... 83 10.8 林地林木资源保护.................................................................................. 85 10.9 森林资源监测与档案管理 ...................................................................... 85 11
科技与教育 ..................................................................................................... 87 11.1 科技推广 ................................................................................................. 87 11.2 科学实验 ................................................................................................. 89 11.3 教育与培训 ............................................................................................. 90 12
社区关系 ......................................................................................................... 92 12.1 建立沟通机制 ......................................................................................... 92 12.2 参与途径 .................................................................................................. 92 13
效益分析 ......................................................................................................... 93 13.1 营林投资与经济效益估算 ...................................................................... 93 13.2 基本建设与护林防火建设投资计算 ....................................................... 96 13.3 生态效益分析 ......................................................................................... 99 13.4 社会效益分析 ........................................................................................100 专题材料一
杉木中大径材培育技术要点 ..........................................................................101 专题材料二
毛红椿、光皮桦良种推广示范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106 专题材料三
■■县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划(2001-2010)
................................... 111 专题材料四
■■县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122 专题材料五
■■县林场茶园重修剪、台刈技术要点.......................................................132 专题材料六
■■县林场木材生产考核实施细则 ..............................................................134
- 4 - 专题材料七 某某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开发的设想与建议 .................................................139 专题材料八 ■■县林场落实“兴林富民”工程实施意见 ...............................................141 专题材料九
■■县林场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145 专题材料十
■■县林场林业科技人员考核管理办法.......................................................151
附表 1
本经理期前 5 年造林更新小班一览表 ...................................................155 附表 2
本经理期前 5 年幼林抚育小班一览表 ...............
篇四: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mdash; 1 —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县创建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 10 部委《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油料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发改农经〔2020〕1753 号)要求,充分发挥林下经济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区发展壮大林下经济产业,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扩规模、优品种、调结构、提质量、拓市场、增效益”总体要求,科学规划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布局,促进林下经济向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打造建设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林下经济优势产业,促进林下经济由分散向集聚、低端向高端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发展目标。
二、建设任务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定期将林下经济产出规模大、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优、带动能力强、乡村振兴建设效果好的县遴选命名为“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县”。力争到2025
— 2 —
年,全区建成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县 15 个以上,其中 2021 年2~3 个,2022—2025 年每年 3~4 个。
三、评价标准 申报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县(以下简称“示范县”)要以县(市、区)为单位,立足地方特色,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产业为主导,以林下经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为支点,通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强,县域林下经济产业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充分认可。主要审核评价申报单位以下重点内容(评分标准见附件):
(一)组织机构健全(8 分)
申报示范县是否将林下经济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或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县(市、区)党委、政府是否有部署,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否亲自检查林下经济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是否设立承担林下经济管理的职责职能机构,并配有 2 名以上(含 2 名)具体负责发展林下经济的管理人员。
(二)规划科学合理(7 分)
申报示范县是否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促进广西林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桂政办发〔2016〕163 号)、《关于创建自治区林下经济精品示范基地的指导意见》(桂林改发〔2017〕2 号)等要求,出台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并制定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林地利用和林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重点突出林下道地中
— 3 —
药材和食用菌种植,鼓励发展森林康养等森林景观利用类新兴产业。
(三)规模水平领先(50 分)
申报示范县的林下经济发展规模、产品品种、建设布局应与当地生态承载力相适应,并具有健全配套的保护和管理机制。申报示范县发展林下经济的规模水平应符合以下其中 1 项指标。
1. 林下种植类。林下经济产值占当地林业产业总产值(不包括第二产业)的 10%以上,连续 3 年林下产品销售额 5000 万元以上,并满足下列条件其中之一:当地优势品种林下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 2000 亩以上的项目(基地)达 5 个以上;金花茶、灵芝等较高投入(2 万元/亩以上)且林下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1000 亩以上的项目(基地)达 5 个以上。
2. 林下养殖类。林下经济产值占当地林业产业总产值(不包括第二产业)的 10%以上,连续 3 年林下产品销售额 5000 万元以上,并满足下列条件其中之一:林下养鸡实现年度产值 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合作社)5 家以上;林下养猪实现年度产值 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合作社)5 家以上;林下养牛、羊等实现年度产值 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合作社)3 家以上;林下养蜂等实现年度产值 3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合作社)5 家以上。
3. )
森林景观利用类(林下旅游、森林康养)
。林下经济产值占当地林业产业总产值(不包括第二产业)的 10%以上,年游客总消费(指门票、旅游产品、食宿、娱乐等消费)占林下经济产
— 4 —
值的 50%以上,从事森林景观利用(林下旅游、森林康养)企业5 家以上。建设有森林康养经营主体、有森林康养服务项目、有森林康养运营管理机构、有专业森林康养服务团队、有一定规模森林康养服务接待能力的“五有”森林康养服务体系。
(四)地方支持力度大(20 分)
申报示范县地方财政是否对本地林下经济发展制定支持政策并有一定资金投入;是否结合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引导当地特色林下种养能手、大户实施项目;是否对以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为主建设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予以扶持;是否建立有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种苗供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网络、技术培训等产业链条;是否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 10 部委《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油料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号)要求落实林下经济配套用地、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相关政策。
(五)科技支撑保障有力(8 分)
申报示范县是否在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方面严格执行相关行业的标准或规程;是否鼓励制定区域品种的团队标准、企业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是否与林业、农业、畜牧业等市级以上科研院所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所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基地)是否占总量 20%以上;是否加大新品种引进和培育
— 5 —
力度,切实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是否拥有林下经济产品标准、专利、项目相关成果等。
(六)示范作用明显(7 分)
申报示范县县域内是否至少有 3 家以上已命名的以经营主体为单位的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是否按照“规模发展、特色布局”的要求,使当地林下经济在促进“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取得显著进展,种植、养殖基地带动当地农户发展林下经济 2000 户以上。是否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其产品在自治区内有一定影响力。
(七)成果创新显著(加分项,共 20 分)
申报示范县在申报前 3 年内满足以下条件可获相应加分,并计入总分,最多加 20 分。在当地召开全国或全区林下经济现场会;在全国、全区林下经济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林下经济科技成果奖;县内企业被评选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经验成果在自治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者受到自治区级以上领导批示;林下经济产品获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定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建设有林下经济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辖区内有以林下经济为主业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或国家级林业合作社示范社 1 家以上。
四、申报和评选 (一)积极申报。各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要全面了解所辖县(市、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县(市、区)
— 6 —
申报;各申报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对照相关指标,撰写示范县申报报告、填写申报表,并附相关辅证材料,每年 9月底前上报所在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
(二)遴选初核。各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对县(市、区)报送的有关材料进行遴选、审核,每年 10 月底前以正式文件向自治区林业局申报推荐对象。原则上每个设区市可推荐 1~2 个自评 90 分以上的县作为申报对象。对发生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或因案件被自治区通报的县(市、区),县(市、区)存在列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失信名单的林业企业或 3 年内有违法占用使用林地等重大负面影响的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则不予受理。
(三)评选公示。自治区林业局在各设区市推荐对象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及评分,按照评定分数的高低确定入选名单,数量控制在 2021 年约 2~3 个,2022—2025 年每年约 3~4 个。每年 11 月底前,对入选的自治区级示范县予以发文确认,颁发“广西林下经济示范县”奖牌并优先安排项目补助资金。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创建工作。各市、县(区)要高度重视示范县创建工作,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或发展规划,在财政补贴、金融税收、用地保障、部门合作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周密部署,落实责任,组织抓紧抓好示范县建设工作。在创建示范县的同时,
— 7 —
积极创造条件,视情况稳步推进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市(设区市)创建工作,力争创建 1~2 个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市。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以开展创建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方法和有关政策。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掌握了解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总结、交流、推介先进典型、经验,营造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沟通协作,严格监督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核申报材料相关数据和证明材料,确保材料真实、完整。对于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申报材料造假等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等情形的市县,将予以通报并取消申报资格。自治区林业局每 3 年对已获“广西林下经济示范县”称号的单位开展 1 次复查,经复查合格的,继续保留称号;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拒绝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称号。
附件:1. 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县验收评分细则 2. 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县申报报告 3. 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县申报表
篇五: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I 林 I 论 I 坛浅谈民营林场的经营策划方案 庞 维 峰林 思诚(茂名市林科所 , 广东 茂名 525000) 科 冯 光 钦 摘要:
营林业既是生态公益性事业, 又是基础性产业。
从林改之后出现大量民营林场, 关于目前民营林场经营中种种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 这些问题为 民营林场经营咨询策划 高效益的方法, 进行 了探讨研 究。
关键词 :
民营林场 ; 前期工作 ; 咨询策划 ; 林业发展 :
经营方案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改)后, 民间资本大量 流人林业开发建设。
民 营耕
源为依托经营林业种植业、 苗圃、 农业生态园的企 业机 构等, 下同)大量涌现, 给山地 林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民营林场经营 业主不少是从其它行业进入林业行业的 ,大多数 对林业技术不甚了解, 林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 , 甚 至没有林业技术力量; 对林业市场 、 林业政策法规 不甚清楚。他们只是希望在经营林场的过程中能 够实现较高的 经济效益。
有些非林业行业业主、 投 资者看到别人租山买 山经营 , 种植桉树 、 松树、 杉 木、 油茶等, 也跟风而种。却不重视立地条件、 交通 环境与他 ^林场不同, 没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山场、
林地资源 , 种植的树木植物生长不良, 远远不能达 到预期效果 , 有的甚至经营失败。
薪组建的民营林场 , 往往有以下特征 :
成立 时间短 ; 技术力量薄弱 , 或者没有林业技术力量 ,
或耆认为招聘 n个学林业专业的大中专毕,ll,ee就 以为有了技术力量:经营项 目、经营内容不够明 确 ; 经营思路不清晰, 人云亦云, 跟风经营; 不少只 是概念性的认为经营民营林场有效益 ,至于种植 什么树种 、 发展什么项 目, 技术措施如何保证 , 如 何实现现有~ f-"FT 的比较优势和高效益 ,则思路 比较茫然; 等等。
如何实现民营林场科学合理地利用林地、 林 木资源 ,提高林产品产量和产值,提高投入产 出 比, 从而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 较好的经营效果? 这是 目前影响 民营林场健康快速 发展 的重要 因 素。
针对目前某些地区的民营林场现状和实际 情况,民营林场在选择种植业项 目,确定经营思 路、 方法之前 , 应当进行林业技术 、 政策法规 、 林产 品市场预测等咨询,或者向林业咨询策划专业人 员咨询, 请其帮助策划。
再根据民营林场业主与咨 询策划人员共同研究商定的经营思路 、 技术方案 ,
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划设计 , 然后开展实施。
林业生 产周期长, 这个环节对民营林场的经营非常必要 ,
是关系到民营林场经营效益好差 ,甚至经营成败 的关键因素之一, 很有实际意义。那么, 如何为民 营林场提高经营效益提供咨询策划呢? 根据笔者 近年来为—些民营林场经营思路 、经营方式提供 咨询策划的实例、 实践, 探讨其咨询策划 的基本方 法 , 供交流。
l 需要做好的前期基本工作 咨询策划人应当学习研究 , 具备较扎实的林 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较丰富的林业 实践经验和较丰硕的相关的科研成果; 对本区域 内大多数树种随 物)的生物学、 生态学特性 比较 了 解 , 并有较普遍的感性认知; 不断积累并及时更新 有关林业科研成果、 生产技术资讯; 及时了解掌握 国家和地方的林业产业导向、相关的政策法律法 规 ;及时了解相关林产品市场需求信. 息并能够做 包 括以山 地、 林地资 资源开发、
出有一定预见性的市场预测;具有较为敏锐的观 察能力和刨新能力。
2 咨询策划的基本程序 京) 21 了解业主的基本思路设想如经营思路、 预 期 目标, 现有和能够具备的相关条件, 经营面积,
资本投入规模等等。
22实地踏查 、 调查了解掌握与民营林场经营 相关的自然条件、 环境因素。
如林场所在地的地理 位置 、 气候条件, 山场林地的 自然g~ t-(dz壤 、 水肥 条件 , 现有植被状况 ; 交通状况; 周边地 区自然 与社会环境, 等等。
23 同类林产品生产经营、 市场需求调查拟选 择项 目产品的市场调查分析及效益预测。
24 咨询策划人与业主沟通交流由此实现高 效益经营方式的思路、 方法, 具体经营内容项 目,
及实现目标 的条件等 ,初步提出咨询策划人具有 创新性、 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
2_ 5 制作咨询策划书通过调查研究分析、 与业 主交流后, 确定该民营林场能够实现比 较高效益 的经营思路(方式), 具体的生产经营项 目方 向、 内 容, 然后形成咨询策划书(咨询报告)o
3 强化林业发展的保障 3_ 1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林地使用 权可依法继 承、 转让 、 抵押 、 担保、 入股和作为合 资 、 合作的出资或条件。按照依法 自愿、 有偿的原 则 , 做好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工作。建立健全森林资 源资产 { 钻机制, 建设好林业产权交易平台, 保障 合理流转 , 切实保护林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 调动 经营者投资开发林业的积极性。
3. 2 深化林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要理顺林业 管理体制 , 实行政事、 政企分离, 强化相关职能, 实 行有效管理。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办企业要全部 脱钩, 并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进行改组 、 改 制 , 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增强竞争力。
33 动员全社会力量 大力加强林业宣传教育工作, 不断提高全民的 生 和支持林业工作 。
要 态安全意识。
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 每年开展全民 义务植树运动, 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会造林。
34 多方筹集林业发展资金, 保障林业长期稳 定发展。
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入。
农村信用社要加 强对林业发展的 金融支持, 对个人 造林育林, 要放 宽贷款条件 ,扩大面向农户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 贷 。
35 加强林业法制建设。
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 宣传力度, 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森林的法律意识,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坚持依法治 林 。
3. 6加快科教兴林步伐。加大林业科技投 ^、 ,
稳定、 培养林业技术人员队伍, 建立科技示范点,
积极推广林业更新技术和生产实用技术 ,鼓励和 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 , 参 与林业建设。
3. 7建立林业生态监测体系。加强对森林 、 野 生动植物资源及生态状况的动态监测,开展生态 效益评价 ,及时掌握和定期发布全省林业与生态 情况。
3暑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党委、 政府 要高度重视林业工作 ,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 进一 步增强紧迫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加快林业发展 摆 匕 重要议事 日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林业工作 的领导、 做到认识到位、 责任到位 、 政策到位、 工作 到位。
4 结论 从笔者近年为民营经营者咨询策划几个民 营林场的 经营个案来看, 按上述步骤来操作, 都比 较成功, 经营成本相对较低, 效益比较显著。相对 未能咨询策划的经营者, 差异显著。因此 , 从目前 林业经营者的角度来看 , 经过详细的咨询策划 , 在 国家林业政策越来越有利民营企业或个 人进 ^ 经 营的前提下 , 做好前期的咨询策划, 将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 上接 117 页)善收人分配的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 l】
张成福, 党秀云. 公共管理学I ^ 北京: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 2001.
【 2】
丁煌 西方行政学说i帆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99.
I3l[美】
戴维. 奥斯本 , 特德. 盖布勒. 改革政府一 企业精 神如何改革 着公营部 门
社 . 1996.
[4~ ie Readera. & 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MJ. 郑州:
郑州
大学出版社 . 200 4.
圈王宏钧.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版 社 .200 1.
问刘旭涛政 府绩效管理IM1 . 北京钡械 工业出版社 ,
上 海:
上海译 文出版 上海:
上海古籍 出
2 OO3 .
柏瑛, 祁光华.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Ml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4.
【 8】
张德入 力资源管理【 Ml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
2o02
f9I 美协哩 . 德斯勒. 人力资源管理呻 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02.
【 loi 格罗弗 O斯嗒林. 公共部门管理【
海译文出版社 , 2003.
【 l l】
彭剑锋. 以 KPI 为核心的绩效 管理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1
2】
段 勇. 当代 美国博物馆【
2o03.
上海 上 北京:
中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一155 —
篇六: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县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森林 森林经营方案 (201 3—201 20 年)平罗县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森林 2 01 3 年 8 月
项目 名称:
平罗县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森林森林经营方案 编制单位:
平罗县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森林 场
长:
王
华 项目 负责:
王
华 技术负责:
参加人员:
编制执笔:
于
静
审
稿:
张占明
目
录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
一、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1
二 、平 罗 县 黄 河 湿 地 保 护 林 场 社 会 经 济 结构
…………………………………2 第二章
森林资源与经营评价
………………………………2
一、 森林资源 ………………………………………………2
1、 调查方法 ……………………………………………2
2、 森林区划 ……………………………………………2
3、 森林资源现状 ………………………………………3
4、 森林资源分析 ……………………………………4
二、 经营评价 ………………………………………………6 第三章 森林经营目 标与布局 ………………………………6
一、 经营目标 ………………………………………………7
二、 经营布局 ………………………………………………8 第四章
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8
一、 森林经营类型设计 ……………………………………8
1、 森林经营类型组织 ……………………………………8
2、 森林经营类型措施设计 ………………………………8
二、 造林更新规划设计 …………………………………12
三、 幼林抚育规划设计 …………………………………18
四、 抚育间伐规划设计 …………………………………18
五、 封山育林设计 ………………………………………18
六、 非木质资源经营 ……………………………………19
七、 种苗规划 …………………………………………25 第五章
森林采伐利用设计 ………………………………25
一、 森林采伐类型 ………………………………………25
二、 森林采伐量测算
…………………………………25
1、 测算方法 ……………………………………………25
2、 采伐年龄 ……………………………………………25
3、 采伐方式 ……………………………………………25
4、 采伐强度 ……………………………………………25
5、 合理年采伐量测算结果 ……………………………26
三、 森林年采伐量的确定 ………………………………26
1、 森林采伐原则 ………………………………………26
2、 合理年采伐量的确定 ………………………………27
3、 经理期伐区规划 ……………………………………27
4、 经理期分年度各类森林采伐量、 商品材规模 … … 37
四、 合理年采伐量的分析评价
………………………39
五、 采伐管理 ……………………………………………40 第六章
森林保护 …………………………………………40
一、 森林防火 ……………………………………………40
二、 森林病虫害防治
…………………………………41
三、 护林防盗 ……………………………………………42
四、 生物多样性保护
…………………………………43 第七章
基础设施与经营能力建设 …………………………44
一、 基础设施建设 ………………………………………44
二、 经营能力建设 ………………………………………46
1、 森林资源监测 ………………………………………46
2、 森林经营档案建设 …………………………………46 第八章
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46
一、 总投资概算 …………………………………………46
二、 总收入和规费 ………………………………………48
三、 经济效益分析 ………………………………………49
四、 生态效益分析 ………………………………………49
五、 社会效益分析 ………………………………………51 第九章 保障措施 ……………………………………………52 附件:
1、 各类森林资源统计表 ………………………………53
1平罗县黄河湿地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平罗县黄河湿地林场地处平罗县城东部, 东临黄河, 东以防洪东堤为界, 西靠滨河大道, 北与惠农区接壤, 南与贺兰县为邻。距县城 15 公里; 南北长约 60km; 东西宽约 2~ 4km 不等, 包括所有河流湿地, 总面积为 20734hm2, 涉及河西的通伏乡 、 渠口 乡 、 头闸镇、 灵沙乡 与河东的高仁乡 、 陶乐镇、 红崖子乡 , 共 7 个乡 镇。
项目 区属宁夏黄河河流湿地一部分, 土地权属属国有, 土地经营权归平罗县林业局管辖。
2. 1. 2 地理条件 项目 区域属于宁夏河套平原, 为黄河近代冲积淤积平原, 夹在贺兰山和鄂尔多斯台地之间。
在平罗境内, 黄河自 南流向北。
自 西向东, 大致可划分为 3 种地貌单元, 即: 山前洪积倾斜平原, 面积 5. 12 万 hm2; 黄河冲积平原, 面积 11. 50 万 hm2 和鄂尔多斯台地, 面积 4. 23 万 hm2。
项目 区地形西南稍高, 东北略低, 海拔高度为 1091~ 1096m, 无明显坡降。
该段黄河河面宽阔, 水流平缓, 适宜迁徙鸟类停歇和黄河鱼类生存繁衍。
2. 1. 3 土壤 项目 区土壤类型有浅色草甸土、 灌淤土、 淡灰钙土、 盐土、 白僵土、风沙土、 潮土等 11 个种类。
土壤肥力与理化性质一般。
2. 1. 4 水文 项目 区为引 黄自 流灌溉, 黄河流经县内约 60km, 灌溉系统有扬水泵站和配套的灌排体系。
2. 1. 5 气候
2平罗县属温带草原荒漠区, 春暖快, 夏热短, 秋凉早, 冬寒长, 干旱少雨, 风大沙多, 日 照充足, 辐射量大, 蒸发强烈, 昼夜温差大。
全年日 照时数 3067. 2 小时, 日 照百分率 70%, 全年太阳总辐射量 6103. 3兆焦耳/ m2, 在全国属光能高值地区; 年平均气温在 8. 0~ 8. 3℃, 全年平均日 温差 13. 1~ 14. 4℃; ≥ 15℃积温 2555. 9℃, 无霜期 151~ 171 天。年均降水量在 165. 7~ 188. 3mm 之间, 降水集中于 7、 8、 9 三个月 , 年均蒸发量为 900. 9mm, 平均干燥度为 5。
由于光照长, 热量充足, 加之有引黄自 流灌溉之利, 因此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 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主要自 然灾害有大风、 干热风、 沙尘暴、 洪涝、 冰雹等。
黄河河岸坍塌和贺兰山山洪常常冲坏村庄、 农田、 道路、 桥梁等, 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项目 区属黄河护岸林, 主要森林类型以乔灌木混着混合等为主, 主要优势树种有沙枣、 旱柳、 红柳、 紫穗槐。
经营目 的以湿地保护为主, 在缓冲区和试验区通过实施自 治区黄河护岸林工程营造了 部分人工林, 现有林地面积达到 4000hm2。
二、 社会经济结构和林场基本情况 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 2009 年工业总产值 483 万元, 其中: 竹木加工及制品产值 295 万元, 竹笋及制品产值 118 万元,其它产值 70 万元; 农业总产值 4728 万元。
第二章
森林资源与经营评价
一、 森林资源 1、 调查方法
3本次编案的森林资源数据来自 于平罗县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成果。
2、 森林区划 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采取“林区( 经营区)
-林班-小班” 三级森林区划系统。
全场划为 3 个经营区, 20 个林班, 1312个小班, 3 个护林点。
详见表 2-1。
经营区、 林班区划表 表 2-1
单位:
亩 经营区 经营面积 林班 小班 护林点 上片 61445 5 442 1 中片 115330 10 858 2 下片 68235 5 412 1 合计 245010 20 1712 4
林种区划: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分类经营的规定和 《平罗县林业区划》 的规定及经营性质, 除了 已经区划为重点公益林的小班外, 其它均属黄河护岸林区。
根据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 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今后的经营方向为生态林幼苗繁育基地、生态公益林 ( 黄河护岸林)。
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土地总面积 24. 5 万亩, 其中:
林业用地 11. 53 万亩, 非林业用地 12. 91 万亩, 全场林业用地面积中:
生态公益林地 11 万亩, 幼苗繁育基地 0. 53 万亩 3、 森林资源现状 3. 1. 1 黄河湿地资源
4项目 区为平罗县河流湿地的全部, 包括河流和河岸滩涂和夹河等水域, 总面积 20734hm2, 占全县湿地总面积的 51. 5%。
其中:
河流、 夹河等永久性水域总面积 4400hm2, 占河流湿地的 21. 2%。
其中, 河流面积3300hm2, 占 75%; 夹河、 沼泽等永久性集水部分 1100hm2, 占 25%。
滩涂湿地主要指黄河洪水泛滥期间淹没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 属季节性湿地, 总面积 16334hm2, 占河流湿地的 78. 8%。
3. 1. 2 黄河湿地野生动、 植物资源 ----动物。
黄河湿地有野生动物 28 目 59 科 236 种和 137 个亚种,分别占全自 治区目 、 科和种的 90. 3﹪ 、 70. 2﹪ 和 50. 1﹪ , 均超过自 治黒区总数的一半。
其中:
国家Ⅰ 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鹳 ( Ciconia
nigra)、中华秋沙 ( Mergus squamatus)、 小鸨 ( Otis tetrax)、 大鸨 ( Otis tarda)、鵰白尾海( Haliaeetus albicilla)
5 种; 国家Ⅱ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爬行类有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
1鸊鷉种; 鸟类有:
角( Diceps auritus)、 斑嘴鹈鹕( Lecanus
philippensis)、 白 琵鹭( Platalea leucorodia)、 白 额雁( Anser
albifras)、 天鹅( Cygnus cygnus)、天鹅 ( Cygnus columbianus)、 鸯 ( Aix galericulata)、 鸢 ( Felis bieti)、鵟普通( Buteo
buteo鵰)、 草原( Aquila rapax)、 白 尾鹞( Circus cyaneus)、 兀鹫 ( Gyps
fulvus)、 鹗 ( Pandion
haliaetus)、 猎隼 ( Falco cherrug)、 燕隼( Falco subbuteo)、 红脚隼( Falco vespertinus)、红隼 ( Falco
tinnunculus)、 灰鹤( Grus grus)、 蓑羽鹤( Anthropoides virgo鵰鸮)、( Bubo bubo鸮)、 纵纹腹小 ( Athene noctua鸮)、 长耳 ( Asio
otus鸮)、 短耳 ( Asio flammeus)等 23 种; 兽类有荒漠猫 ( Felis
bieti)1 种; 属自 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 36 种, 其中两栖类 2 种; 鸟类 31种; 兽类 3 种。
----植物。
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森林空气清新, 地势平坦, 草木繁茂, 生物资源丰富。
项目 区内复杂的生境条件、 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不仅是进行自 然地理学、 生态学、 生物学、 地质地貌
5学、 水文学以及植物分类学等诸多学科研究和教学实习的基地, 也是普及自 然科学知识, 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和天然实验室。
经调查, 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森林共有维管植物 62 科 161 属 268 种, 其中蕨类植物门 2 科 2 属 4 种, 裸子植物门 3 科 5 属 7 种, 被子植物门 57 科 154属 257 种。
另 外在湿地内还分布有硅藻门、 绿藻门、 蓝藻门、 金藻门、隐藻门、 甲藻门、 裸藻门 7 个浮游植物门 68 属浮游植物。
平罗县平罗县黄河湿地保护林场森林所处地理位置特殊, 湿地植被呈水平带状分布格局。
特定地形和气候条件下, 地下水位的高低, 影响不同水平带土壤水分以及盐分在土壤表层的积聚, 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群落, 这些群落主要不反映气候特征, 称为隐域植被。
地下水位较浅, 土壤盐分较轻和水分适中的河滩地或低洼地, 分布以假苇拂子茅、 芦苇等中生植物为代表的中生草甸群落。
柳树也有自 然分布。
近几年为了 保护母亲河, 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 大量种植了 以杨、 柳、 沙枣为主的护岸林带。
在地下水位浅而土壤盐分较重的部分河滩地及低洼盐沼地, 分别以碱蓬、 小芦草( 芦苇的变种)、 盐角草等耐盐碱的中生植物为代表的盐生草甸群落。
地下水接近或溢出地区, 土壤水分饱和的低洼地或湖沼,蔍分布着以针蔺、草、 水葱、 香蒲、 芦苇、 金鱼藻、 眼子菜等沼泽和水生群落。
地下水位较深, 土壤盐分重的盐土, 分布以盐爪爪、 柽柳、 白刺、 芨芨草、 角果碱蓬等盐生灌丛及盐生草甸群落。
4、 森林资源分析 ⑴林业用 地面积大。
林业用 地面积占 全场土地总面积的47%;
⑵生态湿地比重大。
生态湿地面积占 全场土地总面积的51. 5%;
⑶生态林幼苗繁育基地面积比重小, 幼苗繁育基地 0. 53万亩, 占有林地面积 11. 53 万亩的 0. 46%;
6⑷乔木林中, 优势树种以杨、 柳、 沙枣为主的护岸林带为主。面积 3. 4 万亩、 储积量 206 万立方米。
( 5)
灌木林以红柳林、 紫穗槐林为主。...
篇七: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森林村庄促进人居和谐 ——遂川县泉江镇螺溪村创建森林村庄典型材料
泉江镇螺溪村位于遂川县城东南部距县城不足2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463户1829人。村党总支现有党员38人。该村2009以来根据省委政府提出的“一大四小”工作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上级部门的扶助下紧扣要点、真抓实干坚持“党政领导、部门指导、群众主体、合力共建”的村庄绿化工作方针绿化工作声势浩大成效显著较好地完成了村庄绿化任务连续几年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彰。据统计该村栽种各类苗木3万多株总投资约40万元林木覆盖率达64.8%。
一、领导重视。创建森林村庄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村召开创建工作座谈会成立由原县委副书记肖凌秋担任组长镇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林业技术骨干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还成立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及各组组长组成的理事会担负决策、指导、协调、监督、考核等职能。工作组明确责任成员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的高位推动大力推动了“森林村庄”创建的进程。
二、强化宣传。该村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绿化美化活动引导全
村人民积极加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列中来。据统计该村印发宣传单两千份、出黑板报 13 期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创建森林村庄的重要性、创建进展情况和相关政策措施使创建工作成为全村人民的共识和行动形成了户户共建、人人行动的强大氛围。
三、创新政策。对村庄绿化的扶持政策该村坚持围绕有利于激发村庄绿化建设主体的积极性来制定。该村创新扶持方式采取无偿供应苗木、农户自行种植、产权归自己所有的操作模式制定了按期种树实行“以奖代补”的奖励政策大大激发了农户对工作支持的积极性。在 2009 年元月份发动群众完成挖穴整地 400 多亩在不到 2 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村庄绿化 400 多亩。
四、选优树种。在绿化树种的选择方面以适宜土壤为依据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采用适宜本村种植的树种比如在村休闲广场种植景观树、在道路两旁种植樟树、在房前屋后种植金桔和蜜柚、在河滩种植杨树和苦楝树等增强树木的多样性和观赏性。
五、加强养护管理。
“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树木的后续管理主要靠整体管理。为巩固村庄绿化的建设成果村庄聘请了专业管理员主要负责公共区域内绿地树木的补植施肥浇水、整形修剪避免杂草藤蔓满株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止出现树苗长势差缺株死株现象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
存率。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村的 “一大四小”工程已取得巨大成效。再次走进螺溪你会发现泥泞的道路不见了房前屋后成堆的垃圾运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村容整洁了道路宽敞了生活宽裕了道路绿化了房前屋后绿林幽幽休闲广场大树成荫村在林中的效果已初显端倪主要道路上还安装了路灯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以前人们想逛公园还要到县城如今的公园就在自己家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螺溪得到全新的体现。
泉江镇人民政府 2011 年 8 月 12 日
篇八: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章总
论 一、 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 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2、 建设单位及性质、 法人代表 该项目由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负责建设。
法人代表:
黄 兴 洲 3、 项目批准单位 镇巴县林业局 4、 主管单位:
镇巴县林业局 5、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6、 建设期限 该项目计划从 2011年开始建设, 计划一年内建成。
7 、 建设内容及规模、 投资及资金来源 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工程共五段, 全线长 17 314米, 平均宽 3.5 米。
1 号道路起点为松树桠口, 终点为审核通过, 存档整理。
受控资料, 注意保密!
黄草坪, 全长 4634 米; 2 号道路起点为分水岭, 终点为响水滩垭口, 全长 2106 米。
3 号道路起点为大龙洞, 终点为混人坪,全长 3268 米。
4 号道路起点为黑水池, 终点为五根树桠口, 全长 4300 米。
5 号道路起点为倒载窑, 终点为燕窑坪, 全长 3006米。
五段道路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行车速度为 20 公里/小时, 道路平均 3.5 米宽。
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 级, 最小平曲线半径 15 米, 最大纵坡 9%。
项目总投资为 100 万元, 资金来源单位自筹解决。
二、 项目拟使用林地概况 拟使用林地涉及本场管理的国有林地。
该项目建设是修建防火道路使用林地, 道路长 17 314米, 平均宽 3.5 米, 面积共计 6.0599 公顷, 其中:
有林地 3.0310 公顷,疏林地 3.0289 公顷。
1 号道路起点为松树桠口, 终点为黄草坪, 全长 4634 米,使用有林地 1.6219 公顷, 2 号道路起点为分水岭, 终点为响水滩垭口, 全长 2106 米, 使用疏林地 0.7371 公顷。
3 号道路起点为大龙洞, 终点为混人坪, 全长 3268 米, 使用林地 1.1438 公顷,其中有林地 0.3570 公顷, 疏林地 0.7868 公顷。
4 号道路起点为黑水池, 终点为五根树桠口, 全长 4300 米, 使用疏林地 1.5050公顷。
5 号道路起点为倒载窑, 终点为燕窑坪, 全长 3006 米,使用有林地 1.0521 公顷。
该项目 初步设计、 环评等工作已完成, 并着手办理使用土
地使用手续, 尚未开工建设。
三、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的依据 1、《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森林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2、 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镇巴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4、《镇巴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
5、 国家、 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政策规定及技术标准、 规程、 规范。 6、 项目区域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7 、 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标准和方法。
8、 项目建设单位申请。
9 、 林权证明。
第二章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 一、 项目背景及提出过程 镇巴县位于巴山腹地, 是陕西省重点森林分布区, 森林资源相当丰富, 南与四川省主要林区相连, 东、 西与汉中的主要林区相接。
多年来, 在历届县委、 政府的重视下, 镇巴县林业发展形式良好, 特别是天保工程启动后, 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是该县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建立于 60 年代,几十年来, 保护森林资源, 合理利用资源是该场形成了良好的
经营理念, 经营面积 35 万亩, 现在森林资源结构合理, 特别是保留了天然分布, 长势良好的巴山冷杉林分 1 万余亩和天然分布的大面积巴山木竹林, 近年来, 林区道路失修, 道路破烂不堪, 行车困难, 本场 35 万亩及周边近 200 万亩森林资源火灾危险加大, 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该县确定对原有道路进行维修加宽。
该道路建设已完成测量, 由巴山林场负责建设。
二、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
自然环境
1、 地理位置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 地处汉中市东南隅, 大巴山腹地,地理座标介于东经 107 ° 25′ 30″ —108 ° 16′ 42″ , 北纬 32°08′ 54 ″ —32° 50′ 4 2″ 之间。
东西长 8 0.5公里, 南北宽约 7 7公里, 东邻安康市紫阳县、 汉阴县相连, 西北与西乡县毗邻,南与四川省万源市、 通江县接壤, 有陕西“南大门” 之称。
2、 地貌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西部, 米仓山东段。
境内由大巴山主脊和星子山主脊形成地貌骨架。
巴山主脊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半,星子山又将北坡分为东西两区。
巴山南坡属嘉陵江水系, 巴山北坡属汉江水系。
海拔一般为在 2534 —4 25 米之间, 相对高差2109米。
3、 气候
镇巴县地处川陕两省交界、 米仓山主脉地带, 气候受半封闭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影响, 就同一地区而言, 由于海拔高度、阴阳坡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总的特征是: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水热同季、 四时多云, 变化较大。
据县气象局观测记载, 县年平均日照时数 134 9.8 小时, 平均气温 13.8℃, 极端最高气温37 .8 ℃, 最低气温- 10℃, ≥10 ℃积温 233天 4 39 4 ℃, 无霜期矮山区 236天, 年平均降水为 1250毫米。
4、 水文 镇巴全县大小河流沟溪 854条, 总长 2224.57公里, 巴山南坡属嘉陵江水系, 主要河流有伊家河、 青水河、 渔水河及渔洞河。
巴山北坡属汉江水系, 主要河流有泾洋河、 楮河, 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 7 35. 5毫米, 平均径流量 25. 5亿立方米, 六大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21.9 4 亿立方米, 地表水丰富, 但利用困难。
全县岩湾泉水出露 34 4处, 汉江流域 205 处, 嘉陵江流域 139处, 径流量 4 .6亿立方米, 是该县今后可利用的主要水资源之一。
5、 土壤 据土壤普查, 全县共有 5个土类,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 1000米以下的河谷和沿岸阶地上, 黄褐土主要分布在 1000米以下的缓坡地区, 黄棕壤主要分布在 1100- 2300 米的山梁及缓坡; 石渣土主要分布在半山的陡坡区; 1600 米以上的山顶平地, 以生草黄棕壤为主; 紫色土集中分布在简池和三溪。
6、 植被 镇巴县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差异, 森林垂直带谱明显, 树木种类繁多。
2100 米以上为巴山冷杉林带, 1200- 2100 米为含有常绿阔叶林的落叶阔叶林, 1200 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 树木种类以松栎类分布最广, 其次是硬阔叶树木。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 柏类、 华山松、 铁坚杉、 杉木、 巴山松、 杨类、 椴、 椿、桦类, 还有药用树种辛夷、 黄柏、 杜仲、 厚朴、 山茱萸、 樟树以及鹅掌楸、 青檀、 银杏等珍贵树种。
竹类共有 10种:
野生竹以木竹为多, 栽培竹以班竹、 金竹、水竹为多。
7 、 野生动物 镇巴县在地理位置上属北亚热带, 森林植被和水热资源丰富, 给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据 19 9 8年全县对野生动物普查结果, 县境内分布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 4纲 18目 4 6科 17 8种。
其中列入国家Ⅰ 级保护动物的有云豹、豹、 金雕、 林麝 4种, 列入国家Ⅱ 级保护动物的有猕猴、 鬣羚、斑羚、 豺、 黑熊、 水獭、 大灵猫、 小灵猫、 金猫、 鸢、 赤腹鹫、雀鹰、 隼类、 鹰类等 33种。
8、 矿产资源 镇巴县地下矿藏资源丰富, 有煤、 板石、 锰、 矾、 钡、 硫磺、 铁、 石膏、 碳石等 25种, 目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 板石、锰、 矾、 钡、 石膏等, 其中, 煤储量为 3325.2万吨(剩余储量)、
板石 30000万立方米、 锰 7 4.2万吨、 矾 15万吨、 钡 180万吨、石膏 4 3.4万吨。
已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煤、 锰、 板石、 灰岩等。
(二)
森林资源概况 全县总土地面积 512万亩,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4 33.4 7万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 8 4 .7 % 。
在林业用地中, 其中:
有林地面积306.25 万亩, 灌木林地面积 9 2. 27 万亩, 其它林业用地面积34 .9 5万亩; 在有林地中, 其中:
天然林 27 3.22万亩、 人工林32.7 0万亩。
活立木总蓄积量 80 8万立方米;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 59.9% ; 林木绿化率为 7 8.1% 。
(二)、 社会经济概况 1、 2010年及“十一五”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 24.8 7 亿元, 同比增长 15.1% ; 完成财政收入87 93万元, 同比增长 53.9 % ,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500万元, 同比增长 48 .3% ;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17亿元, 同比增长 4 0.8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8.08亿元, 同比增长 18 .8% ;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7 15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13850元, 分别增长 23.3% 和 15.6% 。“十一五” 末, 全县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 2.6倍; 地方财政收入是“十五” 末的 3.4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五” 末的 2.8倍和 2.4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五” 末的 2.6倍;“十一五”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8.7亿元, 是“十五” 期间的 2.7倍。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产业化推进有效。
粮、 油、 菜产量稳中有升, 2010年, 粮食总产 9 .7 6万吨, 油料总产 1.02万吨, 蔬菜总产 7 .9 5万吨。
五年累计输送劳动力 28.67万人 (次),创收 19 .85亿元, 其中 2010年输送劳务 6.1万人(次), 创收5.62亿元。
2、 工程区人口数量、 密度、 就业状况。
全县共辖 21镇 221个行政村, 总人口 28万人, 平均人口密度 82人/ 平方公里。
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累计增加就业岗位 389 8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07 2人, 开发公益性岗位 310个,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9 % 以内。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五年共发放粮食综合直补等涉农补助 3.7 6亿元。
稳步推进“民生八大工程”, 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逐步解决了广大群众最关注的教育、 医疗、 住房、 养老、 就业等热点、 难点问题, 狠抓了城乡基础设施、 新农村建设、 扶贫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 有效提升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水平。
3、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
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行业、 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
农民实现“零” 负担,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 教育、 卫生、 社会保障、 机构改革等有序推进。
完成了全县 354 万亩集体林地明晰产权、 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
4 、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养老、 医疗、 失业、 工伤、 生育和城乡低保制度稳步实施, 覆盖面逐年
扩大。
2010年, 全县养老保险参保 67 60人、 医疗保险参保 13412人、 失业保险参保 4 820人、 工伤保险参保 6226人、 生育保险参保 67 07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 91.2% 和 9 4 % , 233096名农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
城市和农村低保人数分别达到 364 3人和 27 4 07人, 医疗救助、 临时救助 8984人, 37 4 0名五保户全部纳入财政供养。
5、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夯实稳定第一责任, 持续强化普法宣传教育, 不断深化政务公开, 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第三章
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我队根据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关于该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项目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委托书》 要求, 组成专业调查组, 对项目 区拟使用林地的范围、 地类、 权属、 林种、 优势树种, 树种组成、 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补偿指标等进行了广泛、 深入、 细致和全面的调查规划, 实测了使用林地面积, 共计 6. 0 599公顷。
并按照有关规范、 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于 2011年 9月 完成了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 为项目 建设单位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审批提供了真实可靠的项目区使用林地的各种基础数据, 为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防火道路项目 建设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一、 调查等级
项目区调查采用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 简称三类调查)。
二、 技术标准 项目 拟占用林地采用《陕西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办法》 中的技术要求。
三、 调查方法 1、 外业调查 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和《使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 及省市有关规定要求, 本次林地面积确定采用现场勾绘和实测丈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占地面积采用 1:10000比例尺地形图,现场勾绘, 计算机求算面积的办法确定。
树种、 林种、 树高、 林分平均胸径、 郁闭度、 植被、地类、 权属、 起源等林分因子调查采用标准地调查办法确定,现地记录, 标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10% 。
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林木起测直径为 5 厘米, 通过多个标准地计算出平均每亩的林分蓄积量。
平均年龄以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 龄组以优势树种龄组表确定; 权属以林权证为准; 平均胸径以优势树种每木检尺计算而得; 平均高在标准地选 3—5株平均胸径的优势树种,测定高度, 用算术平均法计算高度。
拟使用林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 保留 4 位小数。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 采用查阅文献、社会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动植物资源状况和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分布情况, 以查阅动物志、 植物志及有关调查资
料, 并作必要的调查核实。
古树名木调查采用复核调查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的有关标准, 根据镇巴县林业局古树名木资源的普查建档成果资料, 对项目 区进行全面复查, 核对所有调查因子, 进行纠错补缺, 如在普查中发现遗漏的古树名木, 要采用社会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补充调查。
景观风貌资源调查采用查阅资料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查阅镇巴县人民政府旅游工作发展规划、 有关旅游调查资料, 对项目区景观资源情况, 结合资料, 采用实地调查进行详细调查, 查清项目 区内各类自 然景观的类型、 分别区域、景观特色和工程建设对其影响程度。
2、 内 业统计汇总 及图 件编绘 根据外业现场丈量调查的结果, 计算机求算面积, 并在拟使用林地现状图上进行标注。
3. 调查结果 (1)、 占地面积及权属 根据现场查验, 经采用万分之一地形图勾绘和现地丈量计算, 拟使用林地用途是防火道路建设; 拟使用林地面积共计6.059 9 公顷。
拟使用林地属于镇巴县国有巴山林场。
1 号道路起点为松树桠口, 终点为黄草坪, 全长 4634 米, 使用有林地1.6219 公顷, 2 号道路起点为分水岭, 终点为响水滩垭口, 全长
2106 米, 使用疏林地 0.7371 公顷。
3 号道路起点为大龙洞, 终点为混人坪, 全长 3268 米, 使用林地 1.1438 公顷, 其中有林地0.3570 公顷, 疏林地 0.7868 公顷。
4 号道路起点为黑水池, 终点为五...
篇九: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案例pptdesign.blogbus.compptdesign.blogbus.com*****************************
主要内 容主要内 容第一部分 编制准备阶段第二部分 外业调查阶段第二部分 外业调查阶段第三部分 文本编制阶段第四部分 讨论评审阶段
一、 编案目 的:
三问三答求解第一部分 编制准备阶段第一部分 编制准备阶段三问为什么要编?编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三答上级管理者:上级部门管理角度林场管理者 林场当前与长远林场管理者:林场当前与长远经营执行者:森林经营生产操作总结梳理, 明确方向科学经营, 提质增效争取项目, 推进改革保护资源, 持续发展编制目的
二、 资料收集与整理第一部分 编制准备阶段第一部分 编制准备阶段
三、 编制提纲与方案第一部分 编制准备阶段第一部分 编制准备阶段1、 落实人员22、 初拟提纲初拟提纲3、 人员 分工4、 时间节点5、 质量管理
一、 开座谈会第二部分 外业调查阶段第二部分 外业调查阶段二、 森林资源数据检查与统计分析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掌握情况、 发现问题、 明确外调重点明确外调重点与会人员、 座谈内容与目的三、 森林资源外业补充调查核实林地、 林木、 经营情况, 确定规划发展方向四、 利益相关者访谈需求与诉求, 尊重与理解
一、 文本提纲与编制要求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文本编制阶段文本编制阶段二、 数据整理与统计(统计软件)三、 专题图制作( ARCGIS)四、 调研讨论, 确保可行
第8章 森林游憩与生态旅游规划第1章 基本情况第9章 森林健康与保护规划第2章 森林资源现状与经营管理评价第10章 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第3章 森林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第11章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第4章 森林功能区划与森林经营类型组织文本目录前 言第12章 林场组织管理与人才队伍建设第5章 森林采伐规划第13章 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第6章 森林培育规划第14章 森林经营保障措施第7章 多种经营规划第 章 森林营方与营标
第1章 基本情况林场建制与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气象水文、 土壤、 植被、 野生动植物区域行政区划与人口、 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状况林场资源概况、 机构与人员、 营林与采伐执行情况、 工程项目实施和科研推广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收支平衡情况
第2章 森林资源现状与经营管理评价2.1森林资源现状数据来源、 数据实效性、 数据真实性各类土地面积、 各类林木蓄积、 分类区划乔木林、 竹林、 经济林资源2 2森林资源分析评价2.2森林资源分析评价森林资源特点动态变化情况森林功能评价2.3经营管理评价森林经营需求与环境分析上个经理期森林经营评价可持续经营评价制定
第3章 森林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
•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保护环境和增强木材生产能力为基础, 以维护林场改革稳定和提高职工收入为中心, 通过科技兴林, 集约经营,维护林地生产力, 提高森林质量, 促进森林可持续维护林地生产力, 提高森林质量, 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3.1 森林经营方针• 经营方针:
以林为本、 分类经营•生态优先、 定向培育、 科技兴林•推进改革、 全面发展
3.2 森林经营原则• ⑴坚持因地制宜, 统筹规划, 适地适树原则;• ⑵坚持分类经营, 分区施策, 生态优先原则;⑶坚持采育结合• ⑶坚持采育结合, 多种经营, 可持续发展原则;多种经营可持续发展原则• ⑷坚持科技兴林, 集约经营, 突出重点原则;• ⑸坚持市场主导, 机制搞活, 共享实惠原则。
• 3.3.1森林经营范围• 3.3.2森林经理期•10年, 即2013-2022年。10年, 即2013 2022年。•2013-2017年经营措施落实到小班;•2018-2022年明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3.3 森林经营范围与经理期2014‐8‐1
3.4森林经营目标⑴森林资源
3.4森林经营目标⑵产品生产2014‐8‐1
3.4森林经营目标⑶经营成效2014‐8‐1
3.5森林经营内容与任务••根据八个结合, 确定经理期建设内容与规模•与国有林场改革相结合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相结合•与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结合与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结合••与林业目标考核工作相结合与农林类政策支持项目相结合••与林场发展定位相结合•与林场十三五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结合与森林提质、 林场增效、 职工增收相结合••
3.5森林经营内容与任务••⑴森林培育工程营造林、 封山育林、 中幼林抚育和森林采伐•⑵森林保护工程森林防火、 林木防盗、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⑶基础设施建设林场标准化建设••⑷森林公园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与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⑸技术培训与科技推广应用培训内容与人员、 科技推广项目•2014‐8‐1
第4章 森林功能区划与森林经营类型组织
• 4.1.1立地质量评价方法根据地貌、 海拔、 母岩、 土壤类型、 坡向、 坡位、 土层厚度、 腐殖质厚度8个主导立地因子, 通过得分加权评4.1立地质量评价价法划分立地质量等级, 并落实到每个小班。• 4.1.2立地质量评价结果将立地质量划分三个等级即Ⅰ 级(好)
、 Ⅱ (中)
、 Ⅲ(差)
。
划分方法:根据立地类型划分依据, 结合林场林木生长规律, 按照适地适树要求, 对各立地类型进行树种适宜性选择的确定。4.1.3立地类型组划分2014‐8‐1划分结果:
分中低丘组、 高丘组、 低山组、 中山组。每个类型组又分别按肥沃程度进行划分, 共16个类型组。
• 4.2.1区划原则与方法1、 《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南方低山丘陵亚区:
在确保众多江河生态安全, 减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 加大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将该区的森林经营培育成为我国重4.2森林功能区划要的商品林生产基地。2、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省三级区划报告》赣东北山地丘陵水源涵养大径材培育区:
重点保护好生态公益林, 培育大径材商品林, 发展森林旅游业和以茶叶为主的非木材资源产业。
4.2.2森林功能区划分结果⑴自然保护区(黄字号黑麂、 瑶里、 青云尖云豹保护区)⑵风景林保护与森林游憩区(森林公园、 瑶里景区)⑶国防及国防设施防护区⑷水源涵养林区(昌江沿岸)⑸水土保持林区(坡度较陡、 水土流失较严重区)⑹工业原料林和用材林区(杉木、 湿地松)
• 4.2.3主要建设措施2014‐8‐1
•4.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类型区划• 4.3.1管理类型区划分级依据: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等文件•严格保护:
国防林、 自然保护区中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森林, 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中生态保护区的森林(纳入国家、 省、 市补偿的重点公益林)•重点保护:
其它特用林和纳入国家、 省、 市补偿的防护林•保护经营:
一般防护林、 用材林中的天然林•集约经营:
人工用材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 经济林、 竹林
•4.3.3主要建设措施• ⑴严格保护类型区:
以封禁保护为主, 仅对防护林可进行适度的林内卫生清理。• ⑵重点保护类型区:
通过轻度疏伐改善森林结构, 恢复地带性森林植被复地带性森林植被。• ⑶保护经营类型区:
天然林择伐、 抚育间伐; 人工林采取小面积皆伐。• ⑷集约经营类型区:
重点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和湿地松工业原料林。
•4.4森林经营类型组织• 4.4.1 原则与依据•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 分类经营、 科学管理原则; 适地适树、 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原则; 最佳效益原则和规模经营原则。• 主要依据:
林种、 树种、 起源、 立地条件、 林木生长状况、 培育目 标、 当今林业科技水平及经营森林的集约程度
•4.4森林经营类型组织• 4.4.1 划分结果类型号类型名称适用对象12344森林经营类型划分表567891011121314
4.5 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设计• 4.5.1森林经营措施类型划分划分方法:
根据林场小班林种、 树种、 起源、 年龄、 林木生长状况和培育目标等因素, 在小班调查的基础上确定2014‐8‐12013-2017年期间的森林经营措施类型。
4.5 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设计• 4.5.1森林经营措施类型划分划分结果:
分12种类型, 全部落实到小班。类型号类型名称适用对象1222014‐8‐13456789101112
4.5.3森林经营措施类型技术措施
4.6 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 4.6.1指导思想•严格保护、 积极发展、 科学经营、 持续利用•增加总量、 提高质量、 优化结构•“采、 造、 抚、 管” 等经营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4 6 2基本原则• 4.6.2基本原则•1、 坚持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探索不同类型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2、 坚持提质量、 优结构, 改善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3、 坚持深化改革, 完善政策, 建立科学经营和严格保护森林资源长效机制;•4、 坚持科学谋划、 统筹兼顾, 实现兴林和富民的紧密结合。2014‐8‐1
1、 遵守法律法规2、 明确林权, 森林经营建档3、 编案及适时修案3、 编案及适时修案5、 树种选择优先乡 土树种6、 森林采伐与更新7、 生物多样性保护多样4.6.3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4、 森林经营作业按照可持续原则, 高效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开发多种林产品2014‐8‐1护8、 林地管理与三防建设9、 森林监测与档案建设10、 森林认证(CFCC)
立地质量评价分级并落实到小班;划分立地类型组, 确定各立地类型适宜的树种, 确保适地适树;根据生态区位及立地条件, 划分森林功能区, 明确各区域森林发展方向;根据立地质量、 立地类型、 森林功能区和林分现状情况, 确定森林经营管理类型, 并落实到小班。根据立地质量、 立地类型、 森林功能区划、 森林经营管理类型和林分情况, 确定森林经营措施, 并落实到小班。
第5章 森林采伐规划●5.1 森林采伐依据● 5.2 合理采伐量原则● 5.6 采伐规划● 5.7 采伐量汇总● 5.3 森林采伐有关技术参数● 5.4 合理采伐量测算● 5.5 合理采伐量确定● 5.8 木材产量汇总● 5.9 采伐要求● 5.10 采伐管理
森林采伐更新办法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5.1 森林采伐依据采伐作业规程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意见等法律法规
5.2确定合理采伐量的原则⑴年消耗量低于年总生长量, 用材林年消耗量低于年生长量⑵年总采伐量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⑶适时采伐各类可利用资源, 不主伐和更新采伐未成熟林分时采伐各类利用资源伐更新采伐未成熟林分⑷有利于优化林分龄组结构逐步形成近似“法正”或递增状态⑸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 不断增强森林生态功能⑹充分考虑林场经济发展需要、 能够获得最佳综合效益⑺培育与利用相结合, 优先安排资源培育性采伐
• ⑴主伐年龄确定5.3森林采伐有关技术参数
• ⑵采伐强度5.3森林采伐有关技术参数
••(3)低产林改造标准5.3森林采伐有关技术参数
••• ⑸出材率(4)抚育间伐对象5.3森林采伐有关技术参数
• ⑹区域林分各树种(组)
生长率计算5.3森林采伐有关技术参数区域:
自然地理条件与经营状况相似区域数据数据:
历年来区域一、 二类森林资源样地调历年来区域类森林资源样地调查成果材料注意:
**省南北、 山地丘陵平原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计算生长率时应尽可能采用自然地理条件相似区域数据。
• ⑹区域林分各树种(组)
生长率计算优势树种合 计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5.3森林采伐有关技术参数合 计马尾松国外松杉 木硬阔类软阔类
5.4合理年伐量测算年皆伐量测算公式的选择在选择皆伐公式时, 通常采用成熟度公式、 第一龄林公式、 第二龄级公式、 按量连续采伐成熟林公式、 面积轮伐公式、 平均生长量公式、 成熟度结合生长量公式对一般用材林年伐蓄积量进行计算, 并进行分析比较, 确定主伐年采伐量。静算森采算缺点:
1 、 静态测算; 2、 与国家森林采伐限额测算不统一。优点:
简单易算模拟计算法按照森林采伐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 根据林场森林资源现状, 使用国家林业局开发并统一下发全国各地使用的 “十二五” 期间合理年伐量测算软件, 采用“模拟计算法” 进行森林合理年采伐量测算。优点:
1、 动态式测算, 更科学; 2、 与国家森林采伐限额测算相统一;3、 采用软件计算方便。
• 5.3.1测算方法•采用“模拟计算法” 进行森林合理年采伐量测算。•5.3.2测算结果经“模拟计算法” 测算, ***林场2013-2017年期间, 森林年采伐5.4合理年伐量测算量合计为 立方米。类型起源合 计主 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其他采伐合计其中:低产(效)林改造合计合计天然人工公益林合计天然人工商品林合计天然人工
• 5.5.1林木年生长量通过分析“十一五” 期间年均生长量, 以及利用现状数据测算的年均生长量, 综合评定林场林木年生长量应大于14. 8万立方米。5.5合理年采伐量确定
•本经理期前5年(2013-2017年)
**林场年森林采伐量确定为立方米。即是根据“模拟计算法” 测算结果。•5.5.2合理年采伐量确定结果•根据**林场的森林资源结构现状和林场所在区域生态建设的需要, 以及**林场改革发展定位, 本经理期后5年(2018-2022年)
年森林采伐量定为 立方米, 为前5年的 %。
总之, 年采伐量低于年生长量, 确定的年采伐量是合理的, 符合长期经营、 永续利用原则。5.5.3合理年采伐量论证
• 5.6.1采伐规划原则•加快采伐利用成过熟林, 避免资源浪费;•重视中幼林抚育间伐, 促进林木生长;•总量控制、 前紧后松、 年度相对平衡5.6采伐规划• 5.6.2用材林主伐•用材林年均主伐量为40155立方米, 规划2013-2017年用材林主伐面积15155.4亩, 年均3031.1亩; 主伐蓄积量139728立方米, 年均27946立方米。
5.6.2用材林主伐•用材林主伐以杉木、 湿地...
篇十: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4 卷第4 期20 0 9 年12月河北林果研究瑚聊jO IIIlN A I. O FF O R F S T R YA N DO R C H A R DR E S E A R C HV 0 1. 24 N o . 4D e c . 2 0 0 9文章编号:1007- 4961( 2009)04- 0d X Y 2- 03塞罕坝林场森林经营示范体系建设与发展构想刘国权1, 常伟强1, 张力华1, 薛冰冰2, 王欣莹3( 1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河北围场0 6 8 4 6 6 ; 2河北省林业局机关服务中心, 河北石家庄0 5IX )8 I;3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保定0 7 10 0 0 )摘要:
以全国首批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之一的塞罕坝林场为研究对象, 在总结以往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林场在生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以及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结合林场发展方向, 对森林经营示范体系建设与发展构想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塞罕坝; 森林经营; 示范体系; 建设与发展中图分类号:
S 7 57 . 9文献标识码:
AC o n str u c tio n a n dd e v e lo p m e n to fth e f o r estm a n a g e m e n td e m o n str a tio nsy ste min S a ih a n b aL I UG u o - q u a n l, C H A N GW ei—q ia n 9 1, Z H A N GL i- h u a l, X U EB in g - b in 9 2, W A N GX in一妒ng( 1 S a ih a r d o a M e c h a n iz e dT r ee F a r mo fH e b e i, W e ic h a n g0 6 8 4 6 6 , C h in a ;2 A u th o rities S erv ice o fH eb ei P r o v in ceF o restry B u rea u , S h ijia z h u a n g0 50 0 8 1, C h in a ;3A g r icu ltu r a l U n iv ersity o f H ebei, B a o d in g07 1000, C h in a )A bstract:
In岫paper, S aihanbaM e c h a n iz e dT r e eF a r m 。
o n eo f th e 6吼n a tio n a l f o restm a n a g e m e n tm D d e la m o n gth esta te—o w n e df o restf a r m s. w a sstu d ie d 如th e r e se a r cho bject. Insm n m a r iz in gp r o d u ctio n m a n a g e m e n lo f th ep a stex p erien ce,th e m a in issu esa risin ginth ep r o d u ctio no ff o restry , a sw e ll鹪th em a in f a cto rsth a th in d e rth eird e v e lo p m e n tw e r ea Ila ly zed .Inco m b in /n gf o restd e v e lo p m e n t. th eid ea s o ff o restm a n a g e m e n td em o n stra tio nsy ste mf o rco n str u ctio na n dd ev elo p m en tw e 恐d iscm se d .K e y w o rd s:
S a ih a . n h a ; f o rest m m m g e m e n t; m o d e l sy stem ; co n str u ctio na n dd e v e lo p m e n t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 近年来, 林场以“生态立场、 营林强场、 产业富场、 人才兴场” 为发展战略, 创新经营模式, 培育精品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实施可持续经营和产业化建设, 充分发挥了森林的多种效能, 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场” 、 “中国沙产业十大先进单位” 、 “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 和“容器苗造林”及“防沙治沙” 等先进单位。
20 0 9 年1月 , 林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之一, 森林经营工作如何建设和发展, 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了林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从林场实际出发,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 提出了初步构想以资研究探讨。1森林资源及经营现状1. 1资源现状各类土地面积全场总面积9 . 50 7 万h 砰, 林业用地面积8 . 7 4 7 万h m 2, 占总面积的9 2%; 非林业用地面积O . 76万晡, 占8%。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6. 983万hm 2, 其中商品林2. 751万肼, 占39, 4%; 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4, 232万肼, 占6 0 . 6 %。1. 1. 1林分面积有林地中以落叶松、 樟子松、 云杉为主的人工林4 . 28 9 万h m 2, 占林分的61. 4 2%; 以白桦、 山杨等为主的天然林l。
8 8 1万h 叠, 占林分的26. 93%; 天然、 人工混合林面积0. 814万晡, 占林收稿日期:
20 0 9 —10 —29 ; 修改稿收期:
20 0 9 —11—10基金项目:
河北省林业局, 森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作者简介:
刘国权( 19 "/l一)。
男, 河北平泉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森林经营。 万方数据
第4 期刘国权等:
塞罕坝林场森林经营示范体系建设与发展构想4 0 3分的11. 65%。有林地中幼龄林面积2. 10 1万l衄2, 占有林地的30 。
0 8 %; 中龄林面积2. 9 9 2万h m 2, 占有林地的4 2. 8 4 %; 近熟林面积1. 6 4 3万h 矗, 占有林地的23. 52%; 成熟林面积0. 223万膳, 占有林地的3, 20%; 过熟林面积O . 025万蔚, 占有林地的0 , 36%。1. 1. 2森林蓄积量全场森林总蓄积量为6 8 7 . 2万矗, 其中活立木总蓄积6 8 4 . 7 万m , , 枯倒木蓄积2. 5万矗。
其中商品林资源2. 7 51万l皿2, 总蓄积37 7 . 9 万m 3; 公益林资源4 . 232万l蚰2。
总蓄积30 9 . 3m 31. 2经营现状’多年的生产实践形成了塞罕坝独有的一整套经营模式和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流程:
整地一造林( 荒山或次改、 低改迹地)一幼抚、 踏实一割灌( 草)一定株一修枝一抚育间伐一强度间伐一经济成熟伐、主伐—迹地整地一更新造林。1. 2. 1造林据统计, 至19 9 6 年林场所剩宜林地大多为纯沙地、 石质山地及裸岩滁地, 造林进入攻坚阶段。
为此, 塞罕坝创造性的进行了柳条筐培育容器苗造林实验, 取得成功。
19 9 9 年, “京津风沙源治理” 、 “再造三个林场” 、 “坝上生态农业工程” 等项目在本场启动后, 容器苗在工程造林中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工程造林质量多次被各级部门树为样板。
现在林场每年实施人工迹地更新等造林0 . 1万}蚰2左右。1. 2. 2营林主要实施定株、 透光伐、 修枝、 下层疏伐、 低效林改造、 主伐等作业, 每公顷保留株数多在2250 至330 0 株, 此后每隔4 。
5a 遵循下层疏伐原则进行一次抚育间伐, 直至每公顷保留到7 50 株。近年来, 林场每年中。
幼林抚育任务在0. 4万拼左右, 皆伐和抚育间伐蓄积消耗量大体持平。2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2. 1主要经验总结林场森林经营取得的主要经验有六点。
一是有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投入渠道; 二是塞罕坝人艰苦奋斗、 甘于奉献的创业敬业精神; 三是塞罕坝人攻坚克难、 创新突破的求是精神; 四是始终保持经营理念的前沿性; 五是坚持全过程、 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六是有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2. 2存在问题2. 2. 1公益林补偿标准过低公益林面积过大,20 0 2年林场分类区划时对公益林补偿期望过高, 划定公益林时求大求多, 而后期经营中管理制度和投资机制分离, 国家规划的经营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每公顷7 5元的补偿标准与实际所需差距过大, 制约了公益林的经营管理。2. 2. 2公益林经营问题急需解决林场多数中、幼龄天然公益林每公顷株数在30 0 0 株以上, 郁闭度极大, 种间、 种内竞争激烈, 林木分化严重, 林下枯落物、 病、 枯死木很多, 林地卫生状况很差, 且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
由于不能及时抚育或抚育强度过小,造成林分质量和生长量下降, 低效残次林增加, 林分生态效能低。2. 2. 3林场中幼林抚育经费负担沉重林场为提高整体林分质量, 加速后备资源生长, 每年需进行大面积的定株、 修枝、 透光伐、 林下清理等抚育作业, 因作业难度大, 成本高, 除试点、 示范项目外, 财政上对此没有专项资金投入, 所需经费由生产单位全额负担, 长此以往, 必将制约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
再者规定立木以5咖为起测径阶计算消耗蓄积, 致使抚育时不能及时清除被压木、 枯立木和Ⅳ、 V 级木, 也增加了以后抚育的作业成本。主要造林树种单一, 良种应用率低华北落叶松、云杉、 樟子松为三大造林树种, 受高海拔等气候和立地条件制约, 致使林分抗逆能力和后期生长速度下降, 虫害频发H J。2. 2. 4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十一五” 末期大量林分集中进界到近、 成熟林, 造成资源结构失调。目前全场的抚育间伐高峰期已过, 今后每年需进行一定面积的皆伐作业来调整林龄、 树种和林种结构。2. 2. 5材种结构不合理林场始终注重培育中小径级材, 未能提前规划培育大径材。
目前大部分人工林每公顷株数在7 50 株左右, 每公顷蓄积在16 5m 3以上, 郁闭度大, 生长旺盛, 应进一步培育大径级材, 以充分发挥地力和商品林的经济效益。3森林经营示范体系建设与发展构想3. 1发展方向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 以打造“京津生态屏障、 华北避暑胜地、 河北资源宝库、 林业产业基地” 为定位, 继续实篪“生态立场、 营林强场、 产业富场、 人才兴场” 的发展战略, 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 加大科技支撑和生产结构调整力度; 狠抓经营理念、 管理机制、 技术措施创新, 坚持在保护中经营, 在经营中利用, 在利用中 万方数据
河北林果研究第24 卷培育, 在培育中开发, 大力实施集约化经营、 产业化建设和全过程、 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高标准经营培育优质、 高效、 健康的森林资源, 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能。3. 2建设原则一是坚持从林业多功能出发, 多样化布局, 多目标发展, 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 - 是坚持分类经营和生态多样性的原则, 改造人工纯林, 营造混交林, 保护天然林, 优化资源结构; 三是坚持自然化经营, 最大程度地提高林地生产力, 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实现木材生产、 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发展以人为本的区域经济, 实现人与森林的和谐共处。3. 3经营措施依据森林资源现状, 从自然保护、 经营利用和观赏游憩三大功能一体化经营出发, 针对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 木材生产等经营实践, 科学系统地制定经营措施, 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改善资源状况、 提高资源质量, 以林场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2】
。3. 3. 1按自然属性培育后续资源按适地适树原则大力培育和应用本源树种, 同时依据物种基因的一脉性, 从东北等地选择与塞罕坝物候条件相近的林区遴选、 引育良种, 通过丰富造林树种, 在采伐迹地和宜林地上营造混交林, 培育速生、 健康、 高效的后备资源。3, 3. 2按进展演替规律经营管理天然林遵从自我恢复、 自我调控的自然发展原则, 对林相杂乱、 低效残次林分以择伐取代皆伐改造, 采取适度的人工干预措施,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 全面提升公益林的生态效能和景观的异质性和可视性。3. 3. 3有计划、 可持续地采伐利用在提高森林生态整体功能、 提升森林景观品位、 保持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的前提下, 科学、 周密地组织木材生产, 兼用近自然林业、 集约经营、 木材市场成熟、 法正异龄恒续林调整等理论的科学观点指导采伐利用。4 建设内容与示范项目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以示范促发展出发, 高战位、 高标准地谋划、 启动三大经营工程八个示范项目。4 . 1启动精品后备资源培育示范工程通过引育速生日本落叶松、 冷杉等良种, 优化和改良造林树种, 科学培育轻基质优质容器苗, 按适地适树适种源原则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和没计初植密度, 缩短培育周期, 培育速生、 健康、 高效的后备资源。
谋划启动采伐迹地容器苗更新造林、 冀北山地高效造林技术、 樟子松嫁接红松培育果材兼用林、 珍稀树种培育四个示范项目。4 . 2启动人工林近自然化经营和改良示范工程针对大面积同龄人工纯林的物种单一、 长势下降、 景观单调、 土壤酸化及病虫危害严重等现状, 计划采取机械疏伐、 低保留抚育间伐、 定向目标伐、 块状皆伐、 引阔人针等经营作业, 在调整资源结构和培育大径材的同时, 促进林下灌、 草生长和诱导异种进入, 通过天然化经营, 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 加速林地“自肥” 和物质循环, 使森林的各种成分( 乔木、 灌木、 草本、 地衣苔藓、 动物、 微生物等)均处于均衡有序状态, 全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簏uJ.启动实施落叶松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示范项目。4 . 3启动公益林近自然经营示范工程遵从自我恢复、 合理干预的原则, 对林相杂乱、低效残次林以择伐取代皆伐, 对进入经营管理期的天然林、 次生林、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采取适度的人工干预措施, 进行割灌、 定株、 清理、 修枝、 疏伐等抚育作业, 为保留木个体生长创造空间和条件, 加速林木生长; 对大密度人工公益林采取大强度抚育间伐,提高林下植被盖度和物种组成, 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提高森林景观的异质性和可视性, 充分发挥公益林的多种效能。
谋划启动了公益林中幼林抚育、 天然风景林改良、 生态疏伐等示范项目。通过工程项目带动, 将有效增加塞罕坝森林资源数量、 全面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发挥森林多种功能, 为探索现代林业经营模式、 发挥国有林场骨干示范作用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经验和依据。参考文献:[ 1]曾伟生.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提高我国森林质量的可行途径[ J].林业资源管理, 2009 ( 4 ):
6—11.[ 2]赵亚民, 张海, 阎晓林, 等. 塞罕坝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探讨[ J]. 河北林果研究, 2003( 4):
322—324.( 编辑刘彦琴) 万方数据
...
推荐访问:森林经营方案示范林场申报材料 林场 申报材料 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