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在我身边征文3篇

时间:2022-11-16 13: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档案在我身边征文3篇档案在我身边征文 档案与你相伴征文:我的档案工作经历与感悟 “档案——与你相伴”征文选登我的档案工作经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档案在我身边征文3篇,供大家参考。

档案在我身边征文3篇

篇一:档案在我身边征文

与你相伴征文:我的档案工作经历与感悟

  “档案——与你相伴”征文选登 我的档案工作经历与感悟

 作者:

 交通银行大连分行办公室 孙晓玲

 我是一名银行档案工作者,从事此工作近二十年,对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深有感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的发展和日益完善,银行业正在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银行档案工作,作为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

 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银行和客户权益,打击经济犯罪,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

 代的信息支持与保障作用。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把我在档案工作中,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与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加强银行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档案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和问题。由于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金融品种的创

 新,使得银行的业务档案不断增加,档案库房紧张的状况及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确保档案的合规管理,我行采取了切

 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档案基础设施的投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按照国家对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2009 年成立了建筑面

 积为 4677.24 平方米的档案中心,同时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采取防火、防盗、防虫、防霉、防光、防尘、防潮、防有害气

 体等措施,不断改善现有档案保管条件,满足一定时期内档案数量增大的需要,确保

 了档案实体的绝对安全。

 二、理顺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增强监督职能

 近年来,我行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特别重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与其经营管理体制相一致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对档案工作

 实行了垂直管理体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总行把对本系统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列入有关

 部门的职责范围,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统一档案工作标准,对分支机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

 和指导,并组织本系统档案工作经验交流,学术研讨及档案人员的培训等工作。通过档案工作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手

 段创新,确保了各级银行档案部门,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我深刻体会到,通过以上

 体制的改革,加强了系统内各机构对本行各类档案的集中管理,并在银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提供了优质服务。在垂直管

 理体制下,同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检查,进一步增强了对银行档案管理工作监督的有效性。

 三、加强档案综合管理水平

 目前,银行档案不仅数量大,内容丰富,而且门类多,专业性强,随着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与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银行档案

 的类型,载体形态更加复杂多样,既有传统内容,又增加了新的对象。档案工作人员既要适时跟踪新型业务,新型载体的档

 案形成情况,将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纳入到档案工作的范畴,还要实现从注重文书档

 案管理到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并重的转

 变。这种转变,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根据银行当前工作需要和发展趋势认真分析研究,科学划

 定并适时调整银行档案的收集范围,把具有保存价值,应该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避免银行内部机构档案管理各自为政

 ,分散管理,做到档案工作统筹协调,档案实体相对集中保管,档案信息高度集中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监督指

 导。档案工作人员能够科学整合银行内部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整体

 优势的充分体现。

 四、加强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做为一名银行档案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素质,自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无私奉献,艰苦拼搏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要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下银行档案工作的需求

 ,掌握银行档案工作的方法和规律,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和发挥银行信息科技资源的优势,积极

 参加档案教育的各类培训,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瞄准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不断实现银行档案工作的知识更新。提高自

 身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相关技术的掌握。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积极努力的工作,推动自己喜爱档

 案事业得到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水平

 银行档案部门要以各种形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开发银行档案信息资源,为银行的改革发展服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银行

 各项工作服务,离不开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是提高银行档案工作地位,促进银行档案工作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服务

 本企业的同时,还要满足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公检法办案等查档需求。做为一名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

 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对待工作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同时要有耐心与恒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前来查档人员舒心与安心。

 达到上述要求,就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努力提高银行档案工作质量,围绕银行中心工作,主动开展服务,就要树立超前服

 务意识,密切关注银行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有预见性地开展服务,就要树立时效服务意识,善于快速捕捉有用的信息,及时

 找准服务的切入点,提供有效的服务。

 作为一名老档案工作者,我对档案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珍惜与热爱这个岗位。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给银行档案工作带

 来的新问题,新课题,只有依法合规利用档案,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严格执行总分

 行的领导,才能使银行档案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

篇二:档案在我身边征文

档案日主题征文:我眼中的档案

 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我眼中的档案

  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档案工作新手。半年之前,提到“档案”这个词,在我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是一摞摞安静的陈列在档案室里,封存完好,平时从不轻易打开的黄色牛皮纸袋们。而从去年年底被调到办公室,我和档案的接触变的日益频繁,对它也有了更多直观鲜活的认知与了解。

  大学里我的专业是新闻学。说起来,新闻和档案,也算的上是有牵有联,新闻报道了今天的事实,而 猩 档案则留下了历史的印 选 证;档案往往会成为新 牢 闻报道的依据,而新闻 烯 有时也会被作为档案留 古 存。不过不同于新闻新 钙 鲜丰富的大众印象,档 闸 案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严 母 肃而乏味的,曾经的我 抬 也报有这样的想法。但 续 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从 招 每天各类文的收发、 摇 传阅、保存,到对于上 胰 一年文进行系统的归 径 纳、整理,存档,在和 责 档案一步步深入打交道 厨 的过程中,我渐渐觉得 滤 ,档案就好像一个温柔 猪 内秀的姑娘,拥有独特 予 的,让人欣赏的美的特 绎 质。

  真实之美

  作为 悟 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 豁 档案可以说是“清水出 斥 芙蓉,天然去雕饰”的 胁 存在,她是未加修饰的 钙 ,原始的,真实和客观 贞

 是其固有的品质和一直 纺 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驯 档案中那一页页、一行 川 行的文字,是朴实而客 槛 观的记录,这些真实记 城 载了各种重要信息的资 虚 料,为社会和大众信任 揣 与认可,在人们需要的 尚 时候被调取出来,成为 岛 最具有说服力的参考和 颓 凭证。在这一刻,档案 贤 所蕴含的价值得到了充 切 分的体现,而近距离接 锣 触之后,你也会发现, 芯 档案的面貌并不像想象 淫 中的严肃高冷,而是善 陛 解人意,可亲可近,和 今 我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 员 关的。

  积淀之美

  整 欧 理档案的时候,翻阅各 松 类文,翻翻看看的过 攘 程中就会生出感叹:档 绪 案的外表虽然朴实平凡 赛 ,字里行间却皆是是历 赵 史和岁月的留痕。那些 矛 看上去不起眼的,带着 漠 几分陈旧的纸张,可能 咀 是某个人数十年来学习 痰 、工作的历程,可能是 贱 一个集体荣耀辉煌的记 庆 载,也可能是岁月变迁 癣 ,机构改革的见证。岁 曼 月赋予了档案历史的价 辗 值,和一种积累沉淀之 狞 后的厚重美感。还记得 忠有一次到某地档案馆参 牢 观学习,看见一群档案 冤 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整理 续 一批看上去颇有年代感 桨 的历史资料,在一排排 运 整齐的桌面上,那些泛 狐 黄的、陈旧的纸张,被 您 一双双忙碌的手一页页 它 翻过,纸页翻飞间,恍 柑 如时光在指间流淌;而 痘 那些纸张翻动的声音, 蓄 细微又清晰,萦绕在耳 伏 边,仿佛是和时间在对 货 话。

  井然之美

  走近 阀 档案,我开始逐渐意识 豪 到,档案工作讲究的是 旷 “内外兼修”,不仅内 瞅 容资料注重客观严谨, 宝 外在呈现也力求井然有 瓶序。就好像董必武先生 锋 在《题赠档案工作》的 讣 诗里提到的:“规圆矩 解 方,依时顺序”,必须 谗 要秉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项 ,守“规矩”,重条理 肤 。拿整理档案这项工作 敝 来说,从最初的收集分 辗 类,到装订排序,再到 邻 编号盖章、电脑录入、 蝗 编目装盒等等一系列的 招 步骤,都需要以一丝不 虎 苟的态度,有条不紊的 逐 完成。这样严谨而充满 纸 条理的过程,成就了档 辉 案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骋的风貌。在规范了档案 迂 存储,美化了档案外观 请 的同时,更为人们日后 慰 的查阅节省了时间,提 能 供了更多的便捷。而在 瞎 和档案打交道的过程中 很 ,我也受到了潜移默化 黑 的影响,开始逐渐褪去 惮 原先的粗枝大叶和浮躁 素 ,沉下心来,以更从容 枯 细致的心态来面对工作 棉 和生活。

  低调之美

  颐 “前事不忘后事师,自 淫 来坟典萃先知”。作为 灶 传承文化、积淀文明的 疡 基本载体,档案具有不 翠 可忽视的历史价值。于 契 此同时,作为一种重要 力 的信息资源,它又是现 蝇 实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 筛 工具。档案中所涵盖的 匠 内容,既能成为可靠的 锋 凭证,也可作为有益的 今 参考。档案拥有不言自 蜒 明的价值,但却始终保 索 持低调从容的姿态。平 众 时它总是静默的躺在档 寝 案室的陈列架上,只有 啼当面临需要,获得许可 盈 的时候,才会将丰富的 议 内涵彰显出来,及时为 舔 大众提供帮助,排忧解 帕 难。这种蕴藉而不张扬 抄 的特质,

 确保了档案的 撕 机密性和权威性,也使 吱 得档案在人们眼中平添 眼 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钝

 走近档案,时间不长 扫 ,收获良多。一路走来 逼 ,平凡中发现美,忙碌 忘 中感知快乐,档案在我 崎 眼中,有别样的风采。

 逞 相伴档案,从冬而夏, 匡 长路漫漫且共行,共筑 妨 兰台梦,且行且成长。

 毅

篇三:档案在我身边征文

:喜迎二十大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鱼鳞册”与“流动的土地”—管窥馆藏鱼鳞册价值 大荔县档案馆馆藏清代、民国鱼鳞册是“镇馆”之宝之一,因其稀有珍贵,保存完好,原陕西省副省长、著名历史学家孙达仁自率团参观、题词,给予很高的评价。让我们打开这珍贵的地册,从阎敬铭创行“鱼鳞栉比”、“鱼鳞册”,管窥其在清代土地制度和明清黄河小北干流区域经济研究的价值。

 1 鱼鳞册概览 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一种经过实地测绘的地籍图,是明清时期一项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册”。

 就年代而言,大荔县档案馆馆藏清代、民国鱼鳞册共 43 卷,上自清雍正年间,下到民国年间,时间跨度较长。有清朝康熙年间南乌牛村豁免地亩花名册,雍正七年(1729)《山陕定界河西河东清册》,乾隆年间(1736-1759)赵渡镇和朝邑县沿河各村地亩册、雷村界碑,同治五年(公元 1866 年)营田庄鱼鳞册,光绪二年(1876)雷村豁地粮花名册、光绪十六年(1890)步昌里八甲下鲁坡村鱼鳞正册、民国三十六年(1946)渭滨乡第五保减免水淹地亩册等。

 从修造者来看,有官方和民间之分。官府通过编制鱼鳞图册,进行地籍管理,据以征粮征银。民间亦有小规模的修造鱼鳞册、地册之

 举,用于村庄、宗族、家户的土地清丈、管理、赋税的征收。如光绪十六年(1890)朝邑县《步昌里八甲下鲁坡村鱼鳞正册》即为官方修制。此类地册可分为盖有官印的红册和民间攒造的白册两类。从地册所载土地类型而言,有些单纯记载滩地;有些地册、地籍记载村庄全部土地状况,如民国三十四年(1945)朝邑县《乌牛乡第二保各甲纳粮田赋底册》、《和衷乡第一保各甲纳粮田赋底册》等地籍即是如此。

 鱼鳞册所载内容,十分丰富。地册所记以单个村庄或多个村庄为单位,有的详录一个村庄内部家户土地分配,有的细列各村滩地边界、口岸步数,如民国二十一年(1933)朝邑县《雷村照抄雍正七年山陕定界河西河东六转减名清册》等;一些地册在卷首或卷尾对村庄滩地事务多有详载,其中包含河水泛滥、河道移徙、村庄冲突、滩界划分、生产习俗等丰富的内容。一些地册附有滩地田块、黄河形势图,如朝邑县营田庄《同治五年垦地减名册》,朝邑县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雷村河东减名册、河西鱼鳞册》等,所附地图可以提供空间的直观印象,是研究清代民国黄河沿岸村庄变迁、土地移徙、地权制度及经济社会珍贵的原始资料。

 2 阎敬铭攒造“鱼鳞册” 鱼鳞册源于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官府编制鱼鳞册,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馆藏民国二十年(1931)《朝邑丰图义仓记》载:“光绪十四年,阎文介以经界不正,谷禄不平,函请大吏清丈吾邑地亩,阅四稔蒇事计。阖邑共地七十七万四千三百九十五亩,有奇就中,高原为上,田平川为中田,河滩及沙硵池苑为下田,即以三壤酌定地粮八

 则曰:银铜铁磁滩丁垦军,统计粮额三万二三千两。又以千两为里,百两为甲计,全县共分三十三里三百三十甲,按里甲分造鱼鳞清册,载明地段亩数,粮额编列号码分存城乡备查。虽日后地有买卖,而里甲粮额号数永为定例,丝毫不能变更,经界定而赋役均。而曩时有粮无地、有地无粮及里甲紊乱之弊去矣。先是同治十三年,阎文介商诸邑宰黄照,临拟订常平新章十二条,禀准遇歉年平粜丰年公粜,永不再令乡民领纳仓谷,以免往返扰累,而往昔换仓之弊去矣,然弊去而利犹待兴也。” 光绪十四年(1888),为了使农户按土壤等级纳粮,解决负担不合理问题,同时由于土地买卖久未清理,很多农户纳粮与地亩不符,每年都为此闹纠纷。阎敬铭便建议地方清丈土地,办法是把土地划成若干方块,一一清丈,鱼鳞栉比,造成册子,一式两份,县上一份,各里(乡)一份。如有土地变卖,要办理拨粮印契手续。各里的鱼鳞册装在一个匣子里,里长交手续时,要交匣子。同时,还按土质好坏,庄稼保种保收情况,把土地分为金、银、铜、铁、锡、磁几等,以银粮为标准,予以折合。如盐碱地定为磁粮,五亩只顶银粮一亩来纳粮。

 光绪年间的《朝邑县地粮总说》记载:“光绪十五年(1889)朝邑县对全县土地进行清丈,耕地分为金、银、铜、铁、锡、磁几等,银地、铁地指塬地、磁地为滩地。”朝邑县民(1931)国二十年《营田庄新崩旧崩滩地册》载:“光绪十四年(1888)朝邑县对全县耕地进行清丈,凡地之在外者纳粮,流水者豁免。” 阎敬铭创行“鱼鳞册”,对朝邑全县土地进行清丈,划分沿河村庄耕地、滩地、塬地类型等级,使“经界定而赋役均”。利用鱼鳞册,

 解决了耕种土地纳粮负担不合理问题;避免了地界不清、土地权属变更、地亩与纳粮不符引起纠纷,也为研究清代民国土地制度和赋役征收具有重要的价值。

 3 鱼鳞册里“流动的土地” 2001 年,山西大学历史学博士胡英泽,先后三次我馆查阅馆藏鱼鳞册,经过两个月的查阅抄录,充分挖掘黄河滩地鱼鳞册,结合田野考察访谈,研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环境下黄河滩田下流动的土地,研究明清黄河小北干流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我们从中看到鱼鳞册在研究滩地地权制度、解决滩地纠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

 鱼鳞册大多为黄河滩地册,胡博士用了半年时间把所有地册记载的业主占地信息录人电脑,同一本地册内相同姓名加以合并,将庙田、族田、村庄公田另外统计,获得各家各户占地面积,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时期土地面积,全面地、分层次地统计分析地权状况。

 通过对鱼鳞册的分析,对滩地地权流动状况形成客观实地的研究。把滩地依据地权分为,国家所有、村社公有和家户私有,也就是官产、公产、私产。村社公有土地,比重较大,在朝邑县雷村、营田庄加里庄、辛庄等村的地册中表现突出;家户私有的土地,在朝邑县赵渡镇、东林、广济等村地册反映明显。滩地公有为主,指村社公有滩地比例较大,家户私有占地比例较小,也就是说某一田块为村社公有,按照一定标准平均分配给村庄各家户耕种。以同治五年营田庄地册为例,该村地册有《新崩场垣地册》、《新崩滩地册)《旧崩滩地册》、《一

 步桃园地册》、《新分四百三十步地册》、《河东垦地册》、《简明清册》、《鱼鳞册》、《垦地简明册》、《大粮地册》,类型达 10卷,表明河道西侵,冲蚀土地,村庄西迁,但村庄对于河水侵蚀的土地,延续维持着各类土地转化为滩地的耕作权力。从国家田赋来看,可能大部分滩地蠲免了田赋,根据国家律例它属于国家所有的“官荒”,垦熟之后,又成为升科之地。对于村庄而言,不论入水成河还是淤出成滩,滩地是村庄土地权力自然的延伸。村庄最初的土地属于家户所有,经历了河水冲蚀、政府蠲免、村际冲突之后,滩地地权由最初的家户私有逐渐转化为村社共同所有了。

 据对鱼鳞册的分析,对滩地土地计算和分配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乾隆元年(1736),朝邑县令勘查沿河各村滩地清理的数据显示,这些村庄新垦滩地面积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在滩地,一为入水地,入水地指河水淹没的滩地。据朝邑县同治五年《营田庄垦地减名册》载“乾隆二十年(1755)营田庄河西界内计地南北阔步 1356 步,迨入黄河入水冲崩多年,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地复滩在河东。”据同治五年(1866)〈营田庄村北社鱼鳞册〉载:同治五年村庄滩地为“波涛者十之五六”,受其影响的村庄在分配滩地时,部分田块的面积没有定数,“从北畔依次而南,始排北头号垦地及南十一号止,又从南界挑西旗角地十三分,中间余地为小官地,无定数,西俱及河。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土地计算和分配原则。一些村庄滩地采取通通畛,不计东西长短,只论南北之阔,正如康熙年间《朝邑县后志》卷八载:“一尺之地,种数十里”。一些村庄把滩地田块分为几区,部分有定数,但临河田块却无定数。

 在黄河小北干流变化莫测的环境里,滩地属于不稳定的土地资源,面临河道移徙、河道游荡而挪移,面积因河身丰瘦而盈缩,村庄土地边界四至系乱不清容易引发边界争端,即使确定了清晰边界,也可能因为河水崩理,泥沙淤漫等变动因素使原有边界迷乱或发生改变,产生新的问题、冲突甚至械斗。政府要根据河道移徙造成的土地变化进行蠲免、升科,并要平息河道移徙引起的土地争端和边界纠纷,进行划界,从而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秩序。村社有管理滩地秩序协调内部冲突为的滩地组织。据朝邑县营田庄民国二十年《新崩旧崩滩地册》载:雷村等有滩地的 9 村组织龙王庙会,在处理 9 村滩地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光绪末年,背田庄与加里庄两村因滩地兴讼,未及定案而朝代更选。延至民国十五年,在龙王庙九村的调处说和下,将营田庄鱼鳞册中所包胥姓之地与加里鱼鳞册中之党经理地兑换耕种,永远为业,最后才解决了两村的争执。鱼鳞册是针对滩地一类不的土地资源而采用的一种比较科学、相对准确的对“流动的土地”的记录,对安定农户生产,鼓励农耕生产,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的益处。

 在黄河小北干流两岸的生态背景下,充分挖掘鱼鳞册所载信息,为史学家提供了研究清代民国土地制度、土地资源与地方社会公共事务建构之间关系,清代至民国北方乡村经济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今天黄河沿岸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篇二:喜迎二十大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 黄河,心向往之 作为一名北方人,对于黄河自然是有着别样的情思。

 她自西向东,奔腾不息,洋洋洒洒,浩浩荡荡,在秦晋交互之地,壶口陡崖上又是倾泻而下,激起百丈浪花,声震数里,让多少华夏儿女为之神往。她承载着中华民族在岁月中的历史变迁,更迸发着中华民族复兴强盛的磅礴力量。

 我时常羡慕那些住在黄河附近的人们。他们可以经常领略黄河的旖旎风光,宏伟气势。更能感受母亲河日夜不息,奔流到海的不竭动力。站在高山之巅,向下俯瞰,一条蜿蜒巨龙几经流转,那汹涌澎湃的河水,时而汹涌滔天,击打着每一块顽石,又时而静悄悄的一泻千里,裹挟着泥沙,奔向东南。

 每每如斯,不觉遗憾。自己虽然作为一名北方人,更确切的说是一名老陕人,但却没有去黄河边上看一看,走一走。闲时听着《黄河大合唱》那高亢的声音问道,“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心头就难免有些触动。都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以此来表明自己为人做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和立场。再看看自己,则是心未死,人未去,去黄河看看就是萦绕心头的执念,不去不行。

 曾经在求学的时候,学校安排师范类的毕业生实习。有一个实习点就在山西省芮城县的风陵渡中学。对此,我是极度希望学校能将自己调配过去。因为风陵渡中学就在风陵渡口附近,正是因为风陵渡而得名。而风陵渡又是黄河上最有名的渡口,单不说它与大禹渡、茅津渡并列为黄河三大古渡,就金庸老先生在《神雕侠侣》中所说的“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经典说辞,也能让风陵渡世人皆知。黄河岸边,风陵渡口,一位正值碧玉年华的少女,只因为见了那断臂

 大侠的惊世容颜,便再也忘不掉了。而又因为他许下的三枚金针之约,从此这姑娘便误了一生芳华,终生未嫁。这虽是金庸老先生杜撰,但也让人们记住了这郭襄与杨过的绝美故事,同时也更让人们知道了黄河岸边还有这么一个好去处。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秦晋豫三省的交通要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此诗说的就是风陵渡口,若是站在这渡口之上,眼见群山,落日余晖尽照,船夫撑舟划波而过,自有一番景象。然而世事总是不能得偿我愿,实习调配出来,我被安排去了另一个地方。至此,这去黄河岸边走一走,去风陵渡口看一看的愿望又落空了。虽不曾像郭襄那样有“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的无奈和苦楚,心中却也难免抱憾。何日能去黄河看看的执念便又加深了一层。

 后来,又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了陕北延安。本是堪访革命故地,踏足枣园寻春,而朋友却说,既然来到陕北,何不去宜川壶口,看看黄河壶口瀑布,也好遂了你的愿?的确,这壶口瀑布就在延安宜川县的壶口乡,为秦晋两省的共有景区。黄河奔流至此,两岸夹壁高悬,河口收束如壶口,故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说法。

 虽未曾亲见,但也早已有所耳闻。多少人都因为壶口瀑布而慕名前来,要一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盛景。我自然也是不例外的。据说,这黄河壶口瀑布还有八大奇观,分别是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旱天惊雷,冰峰倒挂、十里龙槽。单单听名字就已经引人入胜,若是再亲眼目睹,不知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更加激发了我内心的渴望,想要了此牵挂,不再抱憾。于是,

 话不多说,我同意了朋友的提议。可惜的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得到消息,由于壶口冰棱封堵,已有数日不化,景区只好暂时关闭。我跟朋友只好作罢,此次亲赴黄河,目睹盛景的愿望又落空了。

 若是挂念某人某物久了,想必睡着也会梦见罢。由于再次赴黄河一观的愿望落空,心中萦绕的执念愈来愈重,以导致有时候睡着都会梦见自己在黄河岸上,观浪听涛,或是撑舟渡河,中流击水,甚是快哉。不过醒来却又发觉自己还在睡塌之上,有些可笑。看来必须得把这个愿望了了,不然自己都有可能魔怔。

 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在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趁着元旦与同事去了一趟韩城。这韩城也正是黄河流经之地,属黄河西岸,且有黄河最著名的景点龙门。这龙门是黄河的咽喉,大禹治水之所,处在山西河津西北与陕西韩城所交接的黄河峡谷出口处,两边山石环绕,黄河居中,狭隘非常,间距不足四十米,古时流传唯有神龙可跃,故曰龙门。再者,人们所谓的“鲤鱼跃龙门”也指的是这里,旧时据传每年三月冰消,黄鲤群集于此,竞相跳跃,过者化龙,云...

推荐访问:档案在我身边征文 在我 征文 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