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10篇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 摘要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社会治安问题也不断增多,综合反映的治安热点与难点比较突出,有的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
当前,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加快, 农村的社会治安问题也不断增多, 综合反映的治安热点与难点比较突出, 有的治安问题还比较严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8 0 %的人口在农村, 没有农村的稳定, 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没有农村的小康, 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所以,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力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保持农村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查阅、 综合本地区及全国其它地区相关文献,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的表现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因地而异"。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在不同的地区、 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农村社会治安存在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充分认识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把维护农村稳定纳入我国改革开放战略之中去思考、 探讨。
严厉打击各种犯罪, 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
以保障我国农村社会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关键词:
农村社会治安; 问题; 综合治理
A b str a c tP r e se n tly ,a lo n gw ith th e r e f o r m a n do p e n p o lic y u n c e a sin g ly th o r o u g ha n d so cia listm a r k e te c o n o m ysy ste ma d v a n cem en tq u ick en in g , th e co u n try sid eso cia l o r d e rq u e stio na lsou n cea sin g ly in crea ses, th e sy n th e sisr e f le c te dth ep u b lic se cu r ityh o tsp o ta n d th ed if f icu ltyq u itea rep r o m in e n t, so m e p u b lic se c u r ity q u e stio nq u iteis a lso se r io u s. O u rco u n tr yis ala rg ea g r icu ltu r a l n a tio n , 8 0 %p o p u lm io nin th eco u n try sid e, d on o th a v e th eco u n try sid e sta bility,d o e s n o t h a v e th e n a tio n a l sta bility ; W ith o u t co u n tr y sid e w ell—o f f ,d o esn o t h a v e en tir eso ciety‘S w e ll- o f f . T h e r e f o r e , str e n g th e n s th eco u n try sid e c o m p r e h e n siv em a in te n a n c e o fp u b lic secu r ity ,m a in ta in sth eco u n try sid ew ith a ll o n e ’ Sstr e n g thth e so cia lsta b ility ,reg a rd in ga d v a n c e s th e r u r a le c o n o m y so cietyth eh e a lth y d e v e lo p m e n t, m a in ta in sth ec o u n tr y sid elo ng - termh a r m o n io u s sta b le so cia l e n v ir o n m e n t, c a u se s th ep e o p letoen jo yag o o da n dp r o sp e r o u s lif e, sp eed s u pth eco u n try sid ew e ll- o f fso c ie tya d v a n c e m e n tw a tersh ed .T h is a r ticleth r o u g hth ec o n su lt, sy n th e siz e sth is lo ca l a n d th e n a tio n a lo th e r a reac o r r e la tio nlitera tu re, u sesm e th o dw h ic hth eq u a n tita tiv ea n a ly sisa n dth eq u a lita tiv e a n a ly sisu n if y , a n df o rm s th e r ea so n to th e c u r r e n tco u n try sid eso cia l o r d e r e x iste n c eq u e stio np erf o rm a n cech a ra cteristictoc a r r yo nth ea n a ly sis, p ro p o sesth ec o r r e sp o n d in gc o m p r e h e n siv e p r o g r a mo fp u b lico r d e rco u n term ea su re. B u t O u rco u n try co u ntry sid eso cia lo r d e rq u e stio nb e c a u seo fd if f er en t; A sar esu lt o fth e so cia le c o n o m y d e g r e eo fd e v e lo p m e n to n e, th e co u n try sid e so cia l o r d e rq u e stio nin d if f eren tlo c a l, d o e s n o t d isp la yth e d if f eren tch a ra cteristic in th e id en tica l lo c a l d if f e r e n td e g r e eo fd e v e lo p m e n t r e g io n . T h eco u ntry sid eso cia l o r d e r e x iste n c ep r o b le mf o r m u la tio n r ea so nisv a rio u s. T h ef u ll u n d ersta n d in gco u n try sid eso cia l o r d e rq u e stio nc o m p r e h e n siv eprog ra mo fp u b lico r d e rn ecessity ,m a in ta in sth eco u n try sid etoin teg ra tein O u rco u n tryr e f o r ma n do p e np o lic y str a te g ytop o n d e r sta b ly ,th ed isc u ssio n . A tta c k s e a c h k in d o f c r im e se v e r e ly ,c o m p le te s th e e d u c a tio ng u a r dw o r k . T r e a ts th esy m p to m sa n dth ec a u se s, h e a v yisef f ectin gap er m a n en tcu re. S a f eg u a rd sO u rco u n tryc o u n tr y sid eso cia lsta b ility ,p r o m o testh er u r a le c o n o m yd e v e lo p m e n t, sp e e d s u pth eso cia lismn e wr u r a l r e c o n str u c tio nstep .K e yw o r d s:
la wa n do r d e rinr u r a lso ciety ; Q u estio n s; G en er a l m a n a g em en tII
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日学位论文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固聊M 粥. , .●指导教师签名:
马墓。
拯日期:
—爷- 笤‘震矽邮编:
[ !丝上Z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关于农村社会治安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在国外广泛存在于政治学、 社会学、 法学等学科领域, 尤其是在关于农村社区的研究中, 对农村帮派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农村特殊群体( 如偏差青少年、 越轨人群)的研究是主要关注点。
但在西方发达国家, 由于已经很难找到传统的乡村, 加上乡村地区的社会秩序总体状况比较和谐, 所以现在对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治安的研究已不成其为重点, 部分可借鉴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 世纪中后期以前, 如埃德温・勒默特的《社会病态》 ( 19 51)、 《人类的越轨、 社会问题和社会控制》 ( 19 67 ), 霍华德・贝克尔的《局外人:
越轨社会学之研究》 ( 19 63), 赛林的《文化冲突与犯罪》 ( 19 58 ), 科恩的《亚文化群体》 ( 19 55)等等。
这些学者们的考察和洞见为分析我国当前的农村社会问题提供了借鉴。在国内, 由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社会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 社会问题接踵而至。
农村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 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屡屡出现。
因此我国目前对农村社会问题、 农村治安状况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比较热烈, 这是时势所需。但综观国内学者们的研究, 大多只是针对农村的一些或普遍或特殊的治安问题而展开的一般性阐述, 泛泛而谈者居多, 深入分析和全面分析者很少, 发表的研究成果也多刊登在一般性的期刊杂志上, 而写成的学术专著国内几乎还没有, 可以供我们参考的多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出现的文字总结, 如河南省农调队的《河南农村社会治安调查报告》 、 《山西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思考》 等, 这些报告和总结大多缺乏深入而有系统性的研究, 在研究思路方面也多受国家倡导的主流路线影响, 未能更多地考虑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农村治安问题的复杂性、 多样性。
另外, 在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绝大多数学者仅仅是就事论事, 没有对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 发生发展的机制、 控制的措施等进行系统的分析, 理论层面的分析同样非常缺乏, 这就使得很多人在看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时流于形式, 未能抓住根本。针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解决措施, 值得欣喜的是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单从法律角度加强打击的力度和范围是不完整的, 而应从现实出发, 采取多种渠道进行综合治理。
一般来说,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条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它是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运用政治的、 经济的、 法律的、 行政的、 文化的、教育的乃至传统风俗道德习惯的多种手段, 整顿社会秩序, 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保障社会稳定, 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过程。
但是, 具体应该如何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采取哪些手段,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工作人员, 其意见和看法远远没有达成一致, 这也使得我国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重道远。
东北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问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 研究的理论价值近些年来, 关于农村社会治安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已经成为政治学、 社会学、 公共政策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许多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但对其进行系统化研究并进行相关理论探讨的几乎还是一个空白, 成果较少。
因此, 本研究通过系统地探讨我国目前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表现、 特征以及成因, 并就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原则和具体措施展开丰富讨论,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当前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
因此,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够提供理论指导。2. 研究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可以在社会学、 法学、 犯罪学、 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视角下探讨我国农村社会治安的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对我国历来采取的治理农村社会治安的政策措施是一次综合的评价与反思, 也是对我国日后如何更好地进行治安管理、 发展农村经济、 构建和谐农村、 实现公平、 正义的农村社会进行政策与制度上的探索。
其应用价值就在于可以对我国农村的治安现实状况有一个更深入、 更全面的了解, 并努力从多渠道、 综合治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农村的和谐,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绵薄之力。( 三)本论文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对我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在当今的表现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概括我国农村社会治安表现出来的突出特征, 并就出现各种社会治安问题的原因进行理论上和现实领域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2)研究内容①探讨在当今我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表现、 特征和成因。②提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和具体措施。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1)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两点:①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及其综合治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理论分析、 研究。②本文提出对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应着眼全局、 立足实际、 采取多种手段加以综合治理, 为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解决提出一条新的思路。( 2)本研究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包括: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深入分析, 联系社会学、 政治学、 法学等学科已有的理论成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果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 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解决措施的全面分析和通盘考虑, 以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可借鉴之处。( 四)国内外的相关研究1. 我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界说“治安” , 《现代汉语辞典》 将其解释为“社会的安宁秩序", 这个词中的“治” 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意是“治理” , 单用的时候很少, 多数是与其他语素一起组成合成词。“治安” 这个词的“治"不能作“治理” 解释, 而应该解释为“社会安定’ ’ , 类似于“天下大治"“长治久安” 等词中“治"的意思Ⅲ。
所谓社会治安, 是指国家通过法律、 法规和运用警察职能以及治安行政管理手段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口1。
农村社会治安顾名思义就是在农村地区建立的社会秩序。
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利用法律、 法规、 社会规范等手段和方式来控制和约束农民的行为, 建立稳定安宁的农村社会秩序, 治理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社会治安是一个历史的、 政治的概念,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一个国家社会治安的内容和范围, 由这个国家的性质所决定。
不同性质的国家, 同一性质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 其社会治安的内容和范围是不一样的。
我国社会治安也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范围。
它是由刑事法律和治安管理法规所规定的。
我国《刑法》 规定,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都是犯罪口1。
"犯罪活动是社会治安工作的主要内容, 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杀人、 抢劫、 强奸、 爆炸等重大恶性案件对社会治安是严重威胁¨ , 。关于农村社会治安及其综合治理的学术专著国内几乎还没有, 可以参考的多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出现的文字总结, 如河南省农调队的《河南农村社会治安调查报告》 、 《山西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思考》 等, 这些报告和总结大多缺乏深入而有系统性的研究, 在研究思路方面也多受国家倡导的主流路线影响, 未能更多地考虑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综观目前现有的文献, 我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表现可以说十分突出、 十分严峻哺3。2. 我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表现武星亮等人通过调查总结出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五大表现:
有的地方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较为猖獗; 治安和刑事案件数量有所攀升; 宗族和流氓恶势力比较突出; 群体性事件呈增多趋势; 种植罂粟现象比较严重嘲。
邵红桥称目前农村仍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包括:
因土地征用、 移民搬迁、 环境污染、 民间纠纷等原因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较多; 刑事案件数量有所增加, 案件种类多样化; 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较以往更为严重; 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农村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等。
这些不稳定因素就构成了对农村社会治安的威胁口1。
刘强等人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治安现状概括为“整体稳定, 局部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波动, 隐患颇多, 任务繁重", 并从六个方面描述了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表现:
农村偷盗现象严重, 并且偷盗事件曾逐年上升趋势; 手段越发恶劣, 违法犯罪分子越发大胆妄为, 侵犯人身犯罪现象增加; 农村的邪恶势力有所抬头; 农民对偷盗分子的愤怒导致刑事案件多发; 赌博及不健康的活动较为盛行; 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睛, 。3. 治安问题的理论解释社会治安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 同时也是理论界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没有相关理论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那么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治理就会缺乏指导。
在法学、 管理学、社会学、 政治学等社会科学中, 对治安问题的理论关注至少表现为三个方面。( 1)犯罪学理论违法犯罪是治安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 对于违法犯罪的理论认识主要集中在犯罪学的领域。
在西方, 主要的犯罪学理论流派分为犯罪社会学理论和经济犯罪学派的犯罪学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 或称社会学流派的犯罪学理论, 其理论核心是“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认为犯罪的原因不只在于罪犯的人体生理特征, 更重要的是在于社会因素, 因而主张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研究犯罪。
菲利( E . F erri)作为犯罪社会学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了著名的个人因素、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三元犯罪原因说"。
后来, 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 E . W . B u rg ess)在...
篇二: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
治安形势分析调研报告文档仅供参考 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 ?
余庆县 X 20XX 年 年 1 1- -3 3 月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 ?
我县针对 X 20XX 年 年 1 1- -3 3 月以来社会治安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研判,现将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
? ?
一、社会治安总体情况
? ?
( ( 一) ) 刑事案件立破情况
? ?
1 1 、X 20XX 年 年 1 1 --3 3 月,共立刑事案件 8 138 件,其中:杀人案 1 1 件占立案总数的% % ,伤害案 3 3 件占立案总数的% % ,强奸案 1 1 件占立案总数的% % , “ 两抢一盗 ” 案3 93 件占立案总数的 %( 抢劫案 4 4 件、盗窃案 8 88 件、抢夺案 1 1 件) ) ,诈骗案 5 15 件占立案总数 的% % ,毒品案 2 2 件占立案总数的% % ,经济犯罪案 8 8 件占立案总数的% % ,其它案件 5 15 件占立案总数的% % 。
? ?
2 2 、X 20XX 年 年 1 1- -3 3 月,公安机关共破刑事件 8 128 件,破案率% % ,其中:杀人案2 2 件,伤害案 2 2 件,强奸案 1 1 件, “ 两抢一盗 ”案 案 5 115 件占破案总数的 %( 抢劫案7 27 件、盗窃案 8 88 件) ) ,毒品犯罪案 2 2 件,经济犯罪案 0 10 件,其它案件 6 6 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 9 29 人,逮捕 8 38 人,起诉 9 59 人。
? ?
( ( 二) ) 治安案件受理查处情况
? ?
1 1 、X 20XX 年 年 1 1- -3 3 月,全县共受理治安案件 6 236 起,其中:扰乱公共秩序案0 10 起,妨害公共安全案 2 2 起,侵 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案 7 187 起( ( 殴打她人案0 90 起、故意伤害她人案 5 15 起、盗窃案 8 28 起、诈骗案 4 4 起、故意损毁财物案 22起、其它案件 8 28 起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 7 37 起。
? ?
2 2 、X 20XX 年 年 1 1 --3 3 月查结治安案件 6 236 件,查结率 100% 。
? ?
( ( 三) )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
? ?
1 1- -3 3 月,全县各级各部门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 9 219 起,比去年同期减少% % 。其中以农村土地、山林、水利等纠纷较多,排查出 9 49 起,占总数的 %; 其次是婚姻家庭纠纷,共排查出 5 45 起,占总数的 %; 邻里矛盾 5 35 起,占总数的 16%; 交通事故纠纷 8 28 起, 占总数的 %; 人身伤害纠纷 8 18 起,劳动争议和经济合同、金融各 借贷纠纷各 5 5 各 起,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城乡建设管理、消费者维权纠纷各 4 4起,医疗卫生纠纷 5 5 起,学校教育纠纷、房产物业纠纷各 4 4 起。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共化解 6 216 起,其中二起引导进入诉讼程序,调解成功率达% % 。
? ?
二、存在突出治安问题
? ?
1 1 、 “ 两抢一盗 ” 侵财型案件居高不下。据县公安局报表分析,今年 1 1- -3 3 月“ 两抢一盗 ” 刑事案件 3 93 件占刑事立案总数的% % ,其中刑事盗窃案件 8 88 件占刑
文档仅供参考 事立案总数的% % 。治安盗窃案 8 28 起占受理治安案件总数的% % 。财物损失总价值达万元,几乎每天都有盗窃案件发生。
? ?
2 2 、殴打她人、故意伤害她人等侵犯人身权利案件攀升。据公安机关报表统计,今年 1 1- -3 3 月,我县共受理殴打她人案件 0 90 起,占受理治安案件总数的% % ,故意伤害她人案 5 15 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侵犯人身权利案件增幅达% % 。
? ?
3 3 、违法犯罪人员呈现低龄化。今年 1 1- -3 3 月,我县共抓获刑事案件作案成员9 29 人,其中青少年 6 16 人占总数的 %; 查处治安违法人员 0 190 人,其中青少年 95人点总数的 50% 。
? ?
4 4 、违法犯罪人员文化程度低。在 1 1 月 --3 3 月抓获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 %;在 在 1 1- -3 3 月的查处治安违法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违法人员总数的% % 。
? ?
5 5 、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村、组一级基层治保组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 群防群治的局面没有形成; ; 新建设的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约 0 400 个视频探头,涵盖了县城区和各乡镇集镇的重要部位,但有效使用与管理力度不够,难以为案件侦破和城市管理提供有力证据。
? ?
6 6 、各类矛盾纠纷处于多发态势。第一季度我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9 219 起,其中土地、山林、水利等纠纷较多,占总数的 %; 然后是婚姻家庭纠纷占总数的 %;其次邻里矛盾 5 35 起占总数的 16% 。如小腮 镇哨溪村村民曾令国的邻里矛盾纠纷,经县镇村三级调解组织多年多次调解,其仍不满意,多次到县相关部门上访。
? ?
三、导致社会治安问题存在的原因
? ?
1 1 、 “ 两抢一盗 ” 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
(1)“ 两抢一盗 ” 具有作案面广、发案率高、流动性大等特征,防控和打击难度大 ;(2)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村寨 “ 空壳化 ” 和家庭 “ 空巢化 ” 造成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被犯罪分子乘虚而入; ; 集镇沿街商户防范意识不强,因生意冷淡经常聚在一起打牌娱乐,造成门面内无人看管被顺手偷盗; ; 单位小区社区 无安保人员或安保人员值守巡查工作不到位,造成防范漏洞。
(3) 部分乡镇吸毒人员增多。这些人为筹集毒资,不惜以身试法,不择手段,作案猖狂 ;(4) 一些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案和流动人员回流作案,加剧了案件的发生 ;(5) 对接赃、销赃渠道及窝点打击不力,赃物变现容易 ;(6) 警力不足。一线警力特别是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顾此失彼,影响案件侦破时效 ;(7) 村居、组寨的义务治安巡防队伍建设不完善,未开展切实有效群防群治工作。
? ?
2 2 、青少年违法犯罪高发的主要原因。
(1) 受不健康的社会文化、不良风气影响,当今社会的电视 节目、络信息、电子游戏中能轻易看到大量低俗、暴力、
文档仅供参考 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水准低、法制观念淡薄, , 沉迷崇尚武力、迷恋色情,没有得到及时帮教,讲哥们义气,争强好斗,轻则打架斗殴,动辄持刀互相砍杀,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由于青少年受社会上众多诱惑,容易形成相互攀比,沉迷络游戏,造成囊中羞涩,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类犯罪在盗窃、抢劫等侵财型犯罪人群中发生的频率很高。
? ?
3 3 、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遇到土地、宅基地、家庭、婚姻、邻里等矛盾纠纷时,不能冷静思考,不能克制自己,不懂寻求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而更多的是争强好胜,双方在 “ 评理 ” 过程中一谈不拢就拳头相向,刀棍相见,殴打她人、伤害案件时有发生,但当犯罪既成后, ,被告人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深深的悔恨和自责。
? ?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议
? ?
( ( 一) ) 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对天工程监控指挥中心的督导工作,确保 0 400 个探头能正常运转,使其最大限度发为侦查破案、城市管理挥作用; ; 二是集镇以派出所民警为 主,乡镇专职巡防队和民兵应急分队为辅,建立完善群防群治队伍巡逻机制,统筹安排时段,按赶集日全天巡、凌晨日常巡、节假日重点巡的要求,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多形式扎实开展巡防工作,实行与民警、巡防员错时运作的勤务方式,织就严密的 “ 巡逻防控 ” ,最大程度压缩犯罪分子的作案时间和空间; ; 三是采用 “ 零点督查 ” 等形式督导重点部位和特殊行业、公复场所和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落实值班守护制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落 落实专职防范力量,确保单位小区院落 4 24 小时有人值勤守护; ; 督促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在各自管理的设施上安装能有效防止 攀爬的防护装置,堵塞防范漏洞; ; 四是紧紧依靠社区、村寨、单位和广大群众,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进一步壮大群防群治队伍,逐步形成 “ 邻里守望、互防联动、协作共防、覆盖全辖区 ” 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 ?
( ( 二) ) 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根据 “7+3” 社会治安整治行动,结合各乡镇实际,采取多种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我县 1 1- -3 3 月以来突出的入室盗窃、摩托车盗窃、集镇农贸市盗窃等治安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提高群众的安全感。
? ?
( ( 三) ) 坚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继续对县里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决策实施社会稳 定风险评估,凡未评估的重大决策事项,不上会、不研究、不审批。
? ?
( ( 四) ) 进一步规范完善镇、村、组三级调解络建设,规范工作制度和台账。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月例会,坚持排查、化解、稳控和处理 “ 四位一体 ”
文档仅供参考 的矛盾纠纷动态管理机制,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立足 “ 早、准、快 ” ,切实把各种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 ?
( ( 五) ) 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是强化落实完善法制副校长和班级法制辅导员制度,加强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她们的法律素质,有效的减 少和遏制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教育成果。二是综治、文化、公安、教育等相关部门对校园及周边吧、游戏厅等治安环境进行集中整治, , 帮助青少年认清这些不良场所对她们成长和学习所造成的潜在的危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三是加强对重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 重点抓好进城务工子女,城县下岗职工子女、农村困难儿童、留守儿童以及残疾青少年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让少年儿童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教育。
? ?
( ( 四) )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教育。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和监所等单位的 协调配合,确保八类刑释人员出监所的接回率达 100%; 加强对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易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各类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工作。针对性解决高危人群的衣、食、住、行和就业、扶助、发展等于 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实现全县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低于 2%的目标。
? ?
( ( 五) ) 强化普法教育。结合六五普法,宣传媒体、各综治成员单位以 “ 建设平安余庆,法治余庆 ” 为主题,把握宣传舆论导向,旗帜鲜明地宣传报道综治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伸张正义、弘扬正气的舆论氛围。
? ?
余庆县综治办
文档仅供参考
篇三: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
化县 农村平安建设调研报告 范文一篇 (通用)农村不仅是城市副食品供应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屏障,而且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区域和重点任务。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平安建设现状,推进农村平安建设科学发展,从7 月上旬开始,我们组织精干力量,运用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村民问卷、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新化县农村平安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平安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新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平安建设工作,坚持把平安建设放在民心工程、基础工程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平安建设,全面落实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平安建设工作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 1. 农村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一是人防打基础。乡镇全都成立了专职治安巡防队,实现了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专职巡防队依托警务室和治安卡点,在交通主干道及案件高发区域开展巡逻防控,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各行政村通过“十户联防”等形式,建立了多
种形式的义务治安联防队,开展“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月”活动,形成了治安防范人人有责、户户参与的局面。二是物防强保障。通过实施“雪亮工程”,村村安装“平安灯”,配备“平安锣”;在主要交通要道及“两抢一盗”案件高发区,建立警亭式样的规范治安卡点,成为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的前哨阵地。三是技放上水平。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多方筹集技防资金,推广视频监控“天眼工程”,镇政府所在地和 80%的行政村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农村技防入户率70%以上。
. 2. 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全部建立了规范化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通过整合综治办、武装部、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信访办、维稳办、计生、工商、土地、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力量,实现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动、基础平安联建、社会管理联创,构建起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防控、法律服务援助、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区矫正等功能为一体的便民利民工作平台。大力加强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和村级综治工作站建设,深入推进警务室建设,落实刑警中队住镇、包镇制度,推动警力下沉和警务前移,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了第一时间打击犯罪。通过深入开展“平安镇”、“平安村”、“平安单位”、“平安家庭”等基层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群众性治安信息员、综治协
管员、治安中心户长、家庭治安联系人等群防群治队伍,广泛动员党团员、民兵、青年志愿者、离退休人员等参与平安建设工作,治安防范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 3. 社会治理创新日趋推进。各乡镇都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工作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依托公安派出所和基层警务室,建立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流动人口的实时登记、实时传输、联网运行、信息共享。通过建立刑释解教人员数据库,切实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核查录入、衔接管控和帮扶救助,做到司法、家庭、单位、社区“四管齐下”,教育、就业、管理、维权、服务“五位一体”,所有刑释解教人员做到了一人一档,妥善安置。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各镇司法所都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站,加强对未成年人、社会闲散青少年、吸毒人员、艾滋病人、邪教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高危人群的教育与管理,建立高危人群数据库,实行资源共享,联网运行,有效防止了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
. 4.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完善。建立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三位一体”、“三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落实了矛盾纠纷领导包案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村级10 天一排查,镇级半月一排查,全县一月一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案逐人建立
台账。通过定期排查、限时报告、错报责任追究等措施,做到了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早知道、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
. 5. “严打”整治斗争取得一定成效。全县农村先后开展了“打黑除恶”、“命案攻坚”、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整治活动,保持严打的声威和高压态势,遏制了各类犯罪的高发势头。与此同时,结合农村实际,坚持“滚动排查、滚动挂牌、滚动整治”和“分级挂牌、分级整治、统一验收”,不间断地对农村案件高发及不稳定地方重点治理,实现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常态化,保证了农村社会治安大局的基本稳定。
农村平安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新化县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普遍持续增收、农村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由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各种利益关系趋于复杂、社会矛盾多发,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村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影响。在农村,因征地拆迁、土地承包、撤制村队等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农民上访和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农村地区治安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大量导入、城市和农村的治安问题相互渗透和叠加、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刑事犯罪和治安问题还比较变出。一些镇村盗窃、抢动、诈骗等侵财犯罪多发、生产假冒伪劣
产品的行为屡禁不绝,赌博活动有所抬头,封建迷信、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沉渣泛起、外来人口聚集地环境脏乱差,外来人员拉帮结派、团伙作案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安全;一些农村基层政权力量薄弱、政府管理缺位、警力配备不足,技防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群防群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农村治保会、调解会和治安巡逻队等社会治安防范队伍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农村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影响了农村发展。社会治安问题是各种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从新化县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规范还比较突出。当前新化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平稳健康,但不平衡性矛盾突出,越是发展基础薄弱的地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也越多,致使经济发展乏力、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一些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镇村,一味追求眼前经济效益,忽视对村“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合同管理不规范,土地违法出租较为普遍,集体资源流失严重,由此带来了很多治安问题;已经实现城镇化的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实力较强,但历史遗留问题不少,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不小、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这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规范问题,是农村治安问题和各类突出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是农村传统社会治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
求。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社会的转型,基层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基层执法和管理力量不足,难以有效适应社会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和直接服务群众的新要求。在农村地区,村级组织经济功能的日益弱化,村民对集体组织的人身依附、经济依赖程度正在减少,集体组织原来惯用的行政命令管理方法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实际,农村管理方式面临从命令与服从的单向“隶属管理”向各方参与、协商决策“依法管理”的转变。在城市化地区,村级组织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有所弱化,村“两委”无论在工作理念,还是在服务管理力量方面,都无法适应城市社区管理的要求。
三是青壮年的迁出致使农村管理力量“空心化”、治安问题“集中化”。传统乡村的“熟人社会”较为封闭,民风淳朴,村民受宗族思想影响和道德约束,一般不容易违法或犯罪,因而社会治安较为稳定。当前“熟人社会”逐步瓦解,农村管理力量呈现“空心化”,以致农村一些地区成为了管理的“洼地”和各类违法犯罪滋生的“温床”。这类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中显得尤为突出。
四是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 变化的背景下, ,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不平衡性较大,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有待解决。部分村级组织缺乏稳定的集体经济和服务条件,无钱办事、无法办事,在群众中的威信受到影响,还有一些村级组织把“村民自治”变成“村官自治”,
滥用职权,挥霍集体资产,致使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普遍存在“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现象;农村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作用弱化,农村“领头雁”后继乏人。
进一步加强农村平安建设的对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对平安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党中央提出对农村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为我们搞好农村平安建设、打造美丽平安乡村指明了方向。现结合新化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 ( 一) ) 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科学发展的问题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夯实农村基础,增加农民收人,从源头上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键在于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潜能,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各个村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集体经济的压力日益增大、可供利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少,因此,
当前不仅要坚持村级集体组织主体地位,调动积极性,激发发展活力,还要发挥好区级层面规划、土地、资金等优势,搭建平台,制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城镇化地区的村级经济组织要加快股份制改革,积极拓展集体经济经营新领域,探索商务楼宇经济等经营新方式,努力使村级经济从实体经营逐步向资源开发、物业经营、招商发展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延伸,促使村级资产获得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工业化地区的村级经济组织要积极探索“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的集体资产经营发展之路,鼓励淘汰老旧企业,整理集体建设用地,盘活集体资产,有条件的镇可在政策扶持下,建设一批标准厂房进行招商,使村级集体土地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农业化地区的村级经济组织要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培育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探索种养结合、农超对接等农业多种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规模化、品牌化高效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对经济相对薄弱村还是要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城乡结对帮扶政策,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力保障水平,保证村级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支出。
( ( 二) ) 重视“城中村”改造问题
“城中村”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它地处城市与农村的“夹缝地带”,是城市发展中的一块“痼疾”。改造“城中村”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治标,整治各类突出问
题,更要治本,加强分类指导,从源头上落实措施加解决。要成立专门班子,设定目标,以“钉子”的精神,敢于直面问题,勇于破解瓶颈,争取每年解决一批。对于征地不动迁的部分村宅,抓紧明确动迁主体,落实项目资金,创造条件予以“拔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于已启动动迁的村宅,一方面要加快农民动迁安置房建设,抓紧解决动迁民长期在外过渡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大动拆迁力度,尽快削减存量拆迁基地,腾出土地建设项目,以利资金平衡,期间还要加强动拆迁基地的各项管理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和治安问题。对于规划已明确绿化、市政等用途的区域,抓住城市化有利时机,舍得投入、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确保规划落地,进一步提高城市功能。对于一时无法实施动迁、改造难度较大的老街老镇,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把改造的主要任务放在加强治安、市场、建筑、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上来、实现流动人口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居住。
(三)深入开展农村治安突出问题的严打整治 当前新化县农村治安突出问题主要是“黄赌毒”问题,强买强卖“市霸”同题,盗窃、诈骗等侵财类案件易发多发问题。整治突出问题、不仅需要“宝剑”系列等突击性专项行动、开展对一些治安顽症的“大扫除”、更需要基层组织把排查发现、整治取缔、挂牌督办、建章立制等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加强镇(社区)社会管理、及早地把问题解决在萌
芽状态。对于农民反映强烈的农村“黄赌毒”问题、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敢于“亮剑”,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允许让这类问题滋生蔓延,养痈成患。对于强买强卖“市霸”问题、要做到露头就打、绝不能让涉黑涉恶势力落地生根,绝不能让欺行霸市行为坐大成势,同时、还要坚持每月一次的黑恶势力排查机制,落实派出所负责人、政法综治负责人“背书”机制,真正把资任落实到人。对于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诈骗等侵财类案件多发易发问题,一方面,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加大案件侦破力度,努力挽回群众损失;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四)切实抓好农村子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在乡镇村建立群众诉求分层分责快速反映和解决机制,继续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按照信访工作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情报报告、归口调处等制度。高度...
篇四: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农村各种利益诉求交织,矛盾日益凸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农村社会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如何就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谈点个人初浅思考。
一、存在问题
(一)个别地方、单位综治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一些基层综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少数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综治、维稳责任制没有很好落实。一些干部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熟视无睹,关心不够,工作效能低下,作风散漫,能拖则拖,对其合理诉求不积极依法办理,方法简单,甚至推诿塞责,能躲则躲、能抹则抹,致使一些矛盾纠纷长期得不到
解决,甚至激化,导致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基层综治组织和队伍没有发挥好作用。比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群众对有付出无报酬的义务巡防模式认同度越来越小,积极性越来越低,加之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形同虚设。
(二)社会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是农村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激增,不稳定因素凸显。一些部门对流动人口以及其中的高危人群,情况不明、底数不清。镇、村(居)对流动人口管理缺乏具体明确的职责、任务和有效的办法,导致流动人口管理难。技防建设投入不足,由于经费的原因,在农村、社区、居民区的一些路段、重点部位等没有安装探头等监控设施,导致物防技防还有死角,盗窃等侵财性案件依然高发,已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
(三)普法宣传教育力度较弱。特别是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薄弱,村民的法律知识比较缺乏,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出现矛盾纠纷不愿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去解决,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缠访、闹访现象较多。
(四)基层综治经费保障困难 。乡镇运转经费有限,每年只能挤出少量的资金用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村集体经
济比较薄弱,在一些公益事业方面没有资金投入,基层综治队伍建设、治安防范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经费保障。
二、加强农村综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领导责任,牢固树立综治观念。各镇特别是“一把手”要把农村综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要把综治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全面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进一步硬化奖惩机制。在全县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中,评定的综治先进镇,由县委、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排名末位的,实行重点管理,连续两年纳入重点管理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党政主要领导建议给予组织处理。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和激励约束,进一步增强党政领导干部抓好综合治理工作、维护一方平安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夯实基层组织,切实发挥综治作用。
一是要加强对基层综治队伍的教育培训。经常组织开展镇、村综治人员政策理论和法律业务知识培训,强化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完善基层综治网络。继续深入开展综治网格化建设,落实网格化建设专门经费,在重点镇、村全面推开,有效整合基层综治资源,打造“四级网格”信息平台,提升综治水平。
三是要加大镇、村
两级综治经费保障力度。对各镇综治经费按不少于 2 万元落实并纳入财政预算。对镇综治干部适当进行经济补助,每月发放综治津贴。提高农村治保、调解主任、治安中心户长等人员的补助标准,进一步调动广大基层综治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加强基层综治队伍工作考核。重点从作用发挥上严格考核,按等次发放津补贴,真正发挥其解决纠纷、掌握信息、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和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三)抓好隐患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各镇各部门一把手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组织排查化解本辖区、本部门存在的矛盾纠纷,坚持“三抓”、“三前”,即抓早、抓小、抓苗头,防范工作做在矛盾纠纷发生之前、化解工作做在矛盾纠纷发展之前、调处工作做在矛盾纠纷激化之前,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把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把排查化解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明确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对因排查工作不到位,或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未能彻底解决,导致
越级上访、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源头防控。
一要加强高危人群管理服务。要认真加强对私房出租户、外来人口和痴、聋、傻、哑、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等人员的管理、监护,全面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责任制,预防和减少外来人口犯罪和“两劳”释解人员重新犯罪。要组织在各中小学校开展法制报告,举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图片展、禁毒图片展等,加强对青少年的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要进一步强化农村治安防范措施。农村也要要借鉴城区治安防范的好做法,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特别是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治安防范的做法,尽快向农村延伸,在村口、主要集镇安装电子监控设备,采取全方位、全时制的监控,提高农村治安防范的水平和时效。
三要加大严打整治力度。要继续坚持严打整治方针不动摇,适时地在农村开展治安混乱地区、治安突出问题专项严打整治活动。重点打击一批村霸、路霸、市霸等带有黑恶性质的犯罪团伙,坚持露头就打、决不手软。组织开展整治偷盗、破坏农村重点产业如猪苓、西洋参、白芨等专项整治活
动,以达到整治一个、震慑一片、稳定一方的目的,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
四要继续深化“一村一政法干警”、“三官一律”进社区工作。坚持和完善平安建设便民服务卡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到宣传服务进村入户到人,真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坚持政法干警接受群众评价制度,健全干警联系群众措施,推行“一村一政法干警”、驻社区“三官一律”面向群众报告工作制度。
(五)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要把农村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在农村开展有针对性的“送法进农村”活动,采取以案释法,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大力开展农村“院坝说事会”活动,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法制宣传教育中来,形成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五: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
会治安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各位领、 导政协委员:
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它工作都无从谈起。
中央明确提出“抓发展是政绩, 抓稳定也是政绩” ,永清县历届党委政府一致认为:
抓不好稳定工作, 是对党、 对事业不负责任, 也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
只有
抓好稳定工作, 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才能做到为官一任、 保一方平安。
基于上述认识, 我县把维护稳定作为县委、 县政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针对新时期稳定工作既要有效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 又要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还要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实际, 针对过去稳定工作条块分割、 各自为战、 成效不明显的弊端, 我们坚持用改革的思路、 系统的办法, 全面推进稳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我们也发现, 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
表现在:
一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展不均衡, 有的单位和部门对此项工作还没引起足够重视;
二是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政法和行政执法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执法为民的意识、 方法、 手段有待进一步强化。
几点做法及建议:
一、 搞好社区建设, 优质高效服务居民群众
今后, 我们应本着“服务居民、 凝聚人心、 强基固本、 加快发展” 的宗旨, 按照“休闲有去处、 活动有场所、 愁事能解、 难事能帮” 的原则, 以便民、 为民、 富民、 安民为目标, 大胆改革城镇管理体制, 配齐配强居(村)
民委员会, 并广辟筹资渠道, 建立健全功能齐全的标准化社区(村街)
活动中心。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 自治组织和群众组织的作用, 上为党委、 政府分忧, 下为百姓解难, 使社区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 教育群众、 服务群众的新型社区。
在政府职能向社区延伸上, 本着“小社区, 大服
务” 的思路, 组织民政、 劳动、 公安、 计生等职能部门进驻社区,开展扶贫济困、 就业安置、 民事调解、 医疗保健、 政策咨询等便民利民活动, 使部门工作重心下移, 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
党组织覆盖社区, 政府职能延伸社区, 群众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体系配套社区, 使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 群众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解决的速度快了, 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形成了“不进大院进小院, 不找政府找社区” 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逐步使社区成为教育群众的前沿阵地。
一方面, 依托中小学校的场地和人员优势, 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居民、 服务居民,提高了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另一方面, 发挥社区文化阵地作用, 组建晨练队、 秧歌队、 合唱队、 诗歌协会、 书画协会等文体团体, 这样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又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成立扶危济困的基础平台。
在完善社区文教、 便民、 治安、 救助、 就业、 卫生、 环境、 法律八大服务体系基础上, 广辟门路开展了以党员干部就业指导“一助一” 、在职党员扶贫解困“一帮一” 、 先进分子志愿助残“一联一” 、居民百姓善待老人“一赠一” 、 单位便民利民“一对一” 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 活动, 使群众在生活中感受党的温暖和关怀。
二、 构筑信访工作大格局, 有效调处各种社会矛盾
我们应积极改革信访工作体制, 创新信访工作机制, 完善信访
工作制度, 努力构筑信访工作大格局。
一是组建群众问题调处服务中心, 建强信访工作机构。
过去信访部门编制不够、 经费不足、地位不高、 待遇偏低, 不仅无法应对日益严峻的信访形势, 而且很难协调处理各类信访问题, 导致信访工作陷入被动。
针对这一状况, 我们应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信访力量, 成立大信访办, 集中解决信访问题, 迅速遏制了信访高发势头。
二是实施“六联责任单” , 强化责任落实。
责任不落实、 落不实, 是信访问题久拖不决、 小事拖大的主要症结所在。
我们今后是否能够实行信访“六联责任单” , 对一些重大信访问题和复杂疑难问题,由县信访办代县信访领导小组下达一式份的群众信访问题处理通知单, 分送发案部门主管县领导份, 信访人份, 县委办、 政府办、 县委组织部各份, 信访办备存份, 县领导通知单附信访人反映问题原件, 信访人通知单附主管县领导、 发案部门负责人联系方式。
以此来推动信访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 编织治安防控网络,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我们应把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稳定工作的重点之一, 坚持以“平安创建” 为统领, 狠抓了各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以社区为基础, 完善城镇治安防控网络。
按照干部出机关、 警务进社区、巡防上街面、 联防成网络的思路, 全力做到警力下沉, 警务前移,构建社区警务体系; 按照专群结合、 群众为主的要求, 在社区建
立了专职治安员为主体的群防群治体系; 按照抓薄弱、 抓盲区的要求, 在县城出城口建立功能完备的警务工作站治安卡点, 构建了城乡 共防体系。
从而形成了广覆盖、 全天候、 立体化的防控格局。
二是以平安建设为龙头, 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防范。
针对农村治安防范面大、 警力不足的实际, 强化平安机构建设, 打造农村治安防范网。
结合乡 镇机构改革, 将乡 镇综治办人员单列出来, 解决过去乡 镇没有专门机构抓平安稳定工作的问题。
同时,每——个村设立一个警务区, 村村建警务室,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 治安防范格局。
即:
民警、 专职治安员、 义务联防员三级互
动梯队; 物防、 技防、 卡点、 警务工作站四个互动平台; 自防、协防、 纵向、 横向四层联动网络; 组织、 经费和制度三项保障。三是以强化打击力量为重点, 加强公安基础工作。
选派优秀干警到乡 镇派出所任职。
四、 开展“走千家万户、 解百姓难题” 活动, 积极为群众办好事、 解难事
我们应把转变干部作风, 帮民致富, 为民排忧作为密切党群关系, 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全县干部统一行动, 集中开展了“走千家万户, 解百姓难题” 活动, 并作为长期制度固定下来,
坚持下去。
一是进行拉网式真查实访。
乡 镇负责所辖村、 户走访;县直部门和有关事业单位负责城内社区居民户走访。
做到不漏访一户, 不漏记一个问题。
二是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
“走千家万户” 是形式、 手段, “解百姓难题” 是目的、 根本。
走访主体与被访对象结成帮扶对子, 能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三是随时接受和办理群众意见与建议。
在“走千家万户、解百姓难题” 基础上, 我们还应广辟联系群众渠道, 随时解决实际问题。
如设立党委书记信箱, 每两天查收一次信件, 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
开展“走千家万户, 解百姓难题” 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增强干部对百姓生活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使其心灵受到震憾, 思想受到教育, 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理顺了情绪, 进而维护和保持了全县安定团结的好局面。
五、 强化工作保障, 夯实维护平安稳定的软硬件基础
形成维护稳定工作体系和长效运转机制, 加强基础建设至关重要。
一是强化物质保障。
社区综治建设可采取企业捐一点、 单位集一点、 政策倾斜一点、 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建设省一点、 有关部门赞助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
二是强化队伍保障。
为了便于工作,我们在不增加总编制, 不突破干部配备级别职数基础上, 相应提高稳定工作机构规格。
三是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为调动各级干
部抓稳定工作的积极性, 应在选人用人导向上进行了调整, 明确有信访工作经历的干部可优先推荐为后备干部, 有信访工作经历或从事信访工作半年以上的干部, 在提拔中给予优先考虑。
落实维护稳定工作人员相关待遇。
建立约束制度:
考核制, 将稳定工作目标分解到系统、 乡 镇、 政法部门和社区, 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 并作为相关部门和乡 镇一把手述职的重要内容; 风险抵押金制, 乡 镇、 部门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按相应标准交纳稳定工作风险抵押金, 年终考核, 兑现奖惩; “一票否决” 制, 对抓稳定工作不力的乡 镇和部门, 实行“黄牌警告” , 对其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责任追究制, 对出现重大问题和责任事故的部门和单位领导追究责任, 给予免职、 降职或撤职处分。
以上是我在维护社会稳定、 打造平安永清方面一些有待成熟和完善的想法, 不足、 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多加批评指正。
篇六: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
0 0 2 年第4 期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4, 2002、 ,垒!竺竺!!!:生塑:
!星!堂!璺蔓堡塑!:12竺里型堕垒翌垒型∑2望!旦璺型生2堕旦旦生!皇!!塑鲤望堡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钟娟(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安徽合肥230 0 0 9 )【摘要1作为农业大国, 我国农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治安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一直被在城市开展的各项专项治理工作所忽视; 深刻分析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努力探讨切实可行的对策, 对整个农村的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农村; 治安问题产生; 原因; 合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13631. 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 7 1—510 1( 20 0 2)0 4 —0 0 4 4 —0 3T h e P r e se n t P r o b le m s in th e P u b lic O r d e r in th eC o u n tr y sid ea n dM ea su r es to D e a l w ith T h e mZ h o n gJu a n( C o lleg eo f H u m a n itie s a n dE c o n o m ic s, H e F e i U n iv e r sityo fT e c h n o lo g y , A n h u i H d e i, 2 30 0 0 9 )【A bstra ct】
O u rc o u n tr yis ab iga g r ic u ltu r a l c o u n t r y . U n d e rm a n e te c o n o m y , t h e r ea r ise s ase r ie s o f n e wp r o b le m sin th ec o u n tr y sid eo f o u rc o u n tr y . H o w e v e r , a llth e se P r o b le mstr in gin th e c itie s, T h ise ssa y th o m u g M yd e a lsw ithth er ea scI璐f o rth ed e te r io r a tio no fth ep u b lico r d e rinth e c o u n tr y sid ea n d o m n if ic e n t to th esta bility , th ee c o n o m ic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 th er e a liz a tio n o f th ele a d e r sh ipo fp a r t yin th eco u n try sid e.【K eyw o r d s]T h ep u b lico r d e rinth e C o u n try sid e; C o n su m p tio no fle g a lsy ste m s; P r e c a u tio n s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和农村占地面积均占全国的多数. 农村的社会治安稳定, 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关系到基层政权组织的巩固, 关系到党的领导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形势也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 多种经营的发展, 外出务工的增多. 市场经济意识的确立, 思想意识和观念的变化等等, 都使得现在的农村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 农民的思想和行为更加活跃, 人财物的流动更加频繁, 不安定的因素也随之增多。
因此。
某些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总的趋势是治安形势越来越严峻。
由于多年来的历次严打斗争主要集中在城市, 而忽视了对农村社会治安的专项治理, 导致近年来某些地区农村的治安状况不容乐观。
因此, 研究我国农村的社会治安问题已迫在眉睫, 它对于为全国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维护社会的稳定,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得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全面提高。
广大农民也因此获得实惠, 但是与此同时, 伴随着这种繁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突出, 即农村的社会治安形势也日趋严峻, 就目前来看, 农村的社会治安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违法犯罪案件发生较为频繁近年来. 农村的违法犯罪案件主要集中在盗窃、 抢劫、 强奸、 拐卖妇女儿童、 投毒、 赌博、 制售伪劣产品以及家庭暴力等类型的案件上. 其中以盗窃案件居多, 由于受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
盗窃案值虽然不大。
多为盗窃粮食、 家禽牲畜、 林木等案件, 但是发生较为频繁, 不仅给农民造成了直接的物质损失, 同时也给村民们带来较大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心理。在盗窃案件中, 一旦遇到受害人的制止, 行为人便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 甚至造成伤害或死亡后果的发生, 其行为的性质即转化为抢劫。
农村的强奸案件, 受害人多为偏远山区的中小学生及男人外出打工的“留守女士” , 这类案件往往报案少, 取证难, 甚至有的私下了结。
拐卖妇女、 儿童案件。虽然经过前几年的专项治理, 但近年来又有所抬头, 我省少数较贫困的农村主要是买卖妇女的买方。
受城镇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农村也成了生产、 销售伪劣产品的较大市场。
农民既是这类案件的制造者, 也是受害者。
农村比较偏僻。
造假不易被查觉, 往往被造假者所利用, 城市对伪劣产品【收稿日期]20 0 2—0 7 —19【作者简介】
钟娟( 1哆63一), 女, 安徽滁州人,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法律系副教授。4 4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 0 2・4 万方数据
基层司法钟娟: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查处较严, 因而这些伪劣产品就往农村转移。投毒案件近年来在农村时有发生, 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由于少数农民文化素质低、 心胸狭窄, 一旦遇到矛盾或纠纷, 便怨怨相报, 投毒杀人。
如近年来我省发生的投毒案件有妻子毒杀丈夫、 有堂弟为夺堂兄之妻而毒杀堂兄; 有妯娌纠纷, 弟媳毒杀兄嫂之父的; 有为泄愤而毒杀别人孩子的;也有为奸情所惑, 梦想做成夫妻而毒杀对方在校子女的等等。
这类案件手段简单, 隐蔽性强, 容易得逞。
而且侦破难度大, 家庭暴力案件在农村也在不断上升, 有的甚至恶化成严重的刑事案件, 如重伤、 虐待、 杀人等。( 二)治安事故多发, 后果严重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
广大农村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生产、 经营中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多, 而农民的文化素质又不能与之相适应, 因此, 生产经营中的安全事故也时常发生, 这些事故主要表现为交通安全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
在使用农用车、 拖拉机等农用工具过程中, 客货混装、 超载、 违章操作等行为, 导致恶性交通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
在建筑施工、 打井等生产作业过程中,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引起机械事故、 电力事故、 森林火灾等情况也屡见不鲜。
当前尤为突出的是私自开采煤窑和违法生产烟花爆竹在某些地方较为严重。
所有这些都给农民的生产、 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群体性事件增多近年来由于家族矛盾纠纷。
厂矿企业与周边群众利益纠纷, 因国家、 集体建设需要征地引起的利益纠纷, 少数基层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滥用权力导致群众不满等种种原因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 少则几十人, 多则甚至几百人, 有的聚众持械殴斗, 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有的冲击企事业单位或机关的生产。
有的围攻执法人员。
有的甚至为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和利用, 发展成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种矛盾的增加和突出, 群体性事件可能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各类民事纠纷增多, 也是诱发治安、 刑事案件的重要因素由于在广大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因为各自的利益, 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念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观念的差异, 农民之问的各种民事纠纷和矛盾日益增多。
如土地纠纷、 宅基地纠纷、 水电使用、 道路通行纠纷、 劳务劳资纠纷、 婚姻家庭纠纷以及民间借贷纠纷等等。
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法律意识淡薄。
这些矛盾和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当的化解, 将会使矛盾激化, 引起双方冲突。
可能导致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发生, 给社会治安留下严重隐患。( 五)非法宗教活动较为突出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农民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彼此独立从事生产和经营, 基层组织对农民的控制力大大削弱, 农民的思想也逐渐活跃, 由于文化水平较低, 辨别能力较差, 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 如干部腐败, 贫富悬殊加大, 个人要求得不到解决等现象不能正确对待, 往往寄希望于其他团体或者组织, 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或寄托,这便使得诸如法轮功、 呼喊派等非法宗教和邪教组织趁虚而人, 而且在农村具有一定的市场, 由于广大群众不明真相, 而上当受骗, 深受其害。
并且在非法宗教组织极少数人的煽动唆使下, 从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二、 产生农村社会治安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导致当前农村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有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深刻认识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我们确定相应的对策, 保证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和政治稳定。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当前农村社会治安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I一)基层政权组织管理职能削弱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由市场调节自然资源的配置, 政府只是通过法律、 政策等对市场进行客观上的调控, 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以家庭为单位, 各自独立自主经营, 政府很少干预农民的生产和经营, 这也就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管理、 控制职能, 因而在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上也出现薄弱环节。
对农村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事件不能及时发现,或虽已发现但也未能予以处理。( 二)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的以权谋私, 也是诱发不安定的因素由于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公仆意识, 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工作中不是为民排忧解难, 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 吃、 拿、 卡、 要, 为自己谋取私利, 这些现象使广大农民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少数农民还以干部利用权力腐败为由,而去实施犯罪以获取钱财, 以求得所谓心理平衡。
少数基层干部对农民的合理意见, 正当要求不是认真听取, 切实采纳,而是采取压制、 禁锢的方法, 造成千群关系紧张, 农民怨气很大。
这些都诱发了不安定因素。( 三)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少数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其所处环境及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 其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 所受到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 科技知识教育和法制教育都较少, 决定了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 适应不了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伴随市场经济产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下, 少数农民由于缺乏法律意识, 往往不择手段。
甚至冒犯国家法律来实现自己的意图, 满足自己的需求,如生产、 销售伪劣产品, 违法制售烟花爆竹、 私自开采煤矿、金矽、 盗伐滥伐天然林木等。( 四)农村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社会治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整体治安防范能力,社会治安防范能力的弱化留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直接导致违法犯罪活动的增加。
近年来, 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
很多地方只剩下妇女、 儿童和老人, 即所谓的“三八” 、 “六一” 、 “九九” 部队, 新的治安隐患不断出现,使农村的社会治安稳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且农村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社会组织化程度大大削弱,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落实, 安全防范机制没有或不健全, 未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调动广大群众治安防范的积极性, 使得违法犯罪分子在少数偏远的农村作案如进入无人之地, 肆无忌惮。
疯狂至极。
如我省某地以张氏兄弟二人为首的犯罪集团, 在20 0 0 年近8 个月 的时间内连续作案350 起, 有时甚至一夜抢十多个村庄, 造成案发地的十几个县、 市人心惶惶, 不得安宁, 该犯罪集团成员供述, 在农村作案所到之处无人站岗、 放哨。
作案30 0 多起, 只遇到一人反抗。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 0 2・44 5 万方数据
・基层司法钟娟: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五)对农村的违法犯罪打击不力, 导致恶性循环基层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 经费有限, 装备落后, 加之近年来~个接一个的各种专项斗争和专项治理, 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在各种专项治理和打击那些挂牌、 督办的严重刑事犯罪上。
往往无暇顾及或者忽视了对农村违法犯罪的打击。
而且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 受到侵害后, 往往不报案或不及时报案。
使得公安机关贻误战机, 形成农村发案多、 破案少的局面。
再者, 公、 检、 法三家对农村犯罪的处理认识不一致, 也使罪犯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例如对农村发生较为普遍的盗窃耕牛案件, 公安机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案件破获后, 检、 法部门认为一头牛价值千余元。
往往作出不起诉或轻判处理。由于对农村犯罪的打击不力, 致使犯罪分子产生侥幸心理,胆大妄为。
继续作案。三、 解决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的对策解决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 就是要千方百计设法预防和控制农村的违法和犯罪行为, 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村犯罪, 就要动员全社会力量, 运用经济的、 政治的、 文化的、 法律的、 行政的手段, 实行综合治理。(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控制和减少贫富悬殊, 两极分化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认为“仓禀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犀” , 这说明经济状况与犯罪现象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预防和控制农村犯罪, 大力发展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经济腾飞了, 物质丰富了, 农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贫富悬殊逐渐缩小, 就可以从根本上缓解社会矛盾, 减少由于经济原因而引发的犯罪。
当经济发展、 生活富裕时, 人们的心态就比较平衡, 就能减少人们的犯罪动机; 当经济不发达, 生活水平较低, 甚至难以维持生计, 尤其是贫富悬殊明显时, 人们就会产生不安、 自危心理,导致社会心态失衡, 违法犯罪现象也就会随之增加。
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是预防和控制农村犯罪的基础和前提。(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首先, 基层乡、 镇的党委和政府要把治理农村犯罪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上工作议程, 要深刻认识农村的社会治安对促进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要密切关注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 并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切实保证农村社会治安形势的好转。其次. 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现象的惩治力度。
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往往诱发多种不安定因素, 如群体性事件、 集体上访、 非法宗教、 报复犯罪等等。
因此, 为惩治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 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严肃党纪政纪. 强化监督机制, 充分接受群众的监督, 听取群众的意见,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再次. 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 增强基层干部的工作责任心。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执行者, 其本身素质的高低, 决定着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效果。
因此, 要加强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对农村出现的纠纷、 冲突和各种矛盾, 要能依法和按政策及时予以公正妥善处理。
基层干部...
篇七: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
治安形势分析调研报告余庆县 XX 年 1-3 月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我县针对 XX 年 1-3 月以来社会治安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研判,现将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治安总体情况 (一)刑事案件立破情况
1、XX 年 1--3 月,共立刑事案件 138 件,其中:杀人案 1 件占立案总数的%,伤害案 3 件占立案总数的%,强奸案 1 件占立案总数的%,“两抢一盗”案 93 件占立案总数的%(抢劫案 4 件、盗窃案 88 件、抢夺案 1 件), 掐 噶 诈骗案 15件占立案 闪 总 险 数的%,毒品案 2 妹 件占 睁 立案总数的%, 雨 经济犯 养 罪案 8 件占立 踏 案总数的 凛 %,其他案 摊 件 15 件占 芜 立案总数 挟 的%。
2 柳 、X 懈 X 年 1-3 月,公 枚 安 棋 机关共破刑事件 12 秧 佰 8 件,破案率%,其中 驴 镶 :杀人案 2 件,伤害案 绊 娃 2 件,强奸案 1 件, 玄 “ 泄 两抢一盗”案 11 它 5 件 厘 占破案总数的% 龋 (抢劫 湖 案 27 件、盗 愚 窃案88 瘤 件),毒品 讶 犯罪案 2 件 啃 ,经济犯 衡 罪案 10 件, 再 其他案 芒 件 6件。共抓获 博 犯罪 姆 嫌疑人 29 人,逮 铣 捕 扯 38 人,起诉 59 人 录 舌 。
(二)治安案件受理 障 芯 查处情况
1、 弄 XX 旬 年 1-3 月,全 芯 县共受 演 理治安案件 2 否 36 起, 耽 其中:扰乱 腐 公共秩序案 昌 10 起, 道 妨害公共安全 略 案 2 起 波 ,侵犯人身权利 丈 、财 递 产权利案 187 起 椰 ( 名 殴打他人案 90 起、 眨 菇 故意伤害他人
案 15 起 牵 宇 、盗窃案 28 起、诈骗 燥 北 案 4 起、故意损毁财 崎 物 髓 案 22起、其他案 工 件 2 疯 8 起),妨害社 旅 会管理 浴 秩序案 37 起 管 。
2 垛 、XX 年 札 1--3 月查 伴 结治安 张 案件 236 件, 讽 查结 丽 率 100%。
(三 战 寇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 沤 戊 况
1-3 月,全 导 县 似 各级各部门共排查 切 出各 槐 类矛盾纠纷 21 拭 9起, 酒 比去年同期减 蔷 少%。其 批 中以农村土 沮 地、山林、 轴 水利等纠 妖纷较多,排查 欲 出 49 腊 起,占总数的% 诗 ;其 键 次是婚姻家庭纠纷 脂 , 蕉共排查出 45 起,占 楞 拷 总数的%;邻里矛盾 3 帛 笼 5 起,占总数的16% 野 贩 ;交通事故纠纷 28 孽 起 痰 ,占总数的%;人 寨 身伤 磊 害纠纷 18起, 涧 劳动争 厩 议和经济合同 牵 、金融借 耽 贷纠纷各 5 败 起,国有土 懈地上房屋 册 拆迁、城乡建 换 设管理 胺 、消费者维权纠 赋 纷各 煎 4 起,医疗卫生纠 素 纷 拈 5 起,学校教育纠纷 洋 英 、房产物业纠纷各 4 起 剿 妖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 第 袖 同努力,共化解 21 桅 6 攫 起,其中二起引导 处进入 陌 诉讼程序,调解 霹 成功率 介 达%。
二、 厉 存在突出治 却 安问题 糠
1、“两抢 载 一盗 魁 ”侵财型案件居高 洗 不 骤 下。据县公安局报表 技 靠 分析,今年 1-3 月“ 晕 裔 两抢一盗”刑事案件 9 悬 轧 3 件占刑事立案总数 孔 的 晃 %,其中刑事盗窃 侯 案件 醚 88 件占刑事立 罩 案总数 绚 的%。治安盗 拌 窃案 28 筛 起占受理治 式 安案件总数 券 的%。财 惰 物损失总价值 悲 达万元 铡 ,几乎每天都有 绽 盗窃 掂 案件发生。
2 可 袍 、殴打他人、故意伤害 伙 醒 他人等侵犯人身权利案 钾 秩 件攀升。据公安机关 衣 报 愚 表统计,今年 1- 忆 3 月 承 ,我县共受理殴 挞 打他人 寡
案件 90 起, 幽 占受理治 个 安案件总数 笨 的%,故意 智 伤害他人 砰 案 15起。与 液 去年同 塑 期相比,侵犯人 藻 身权 沽 利案件增幅达%。
桂
致
3、违法犯罪人员 昌 鹿 呈现低龄化。今年 1- 圃 钞 3 月,我县共抓获刑 畜 事 置 案件作案成员 29 练 人, 接 其中青少年 16 画 人占总 镀 数的%;查处 蝶 治安违法 驯 人员 190 防 人,其中青 瞒 少年 95 硬 人点总数的 5 兴0%。
肆
4、违法犯 桔 罪 穴 人员文化程度低。在 播 砍 1 月--3 月抓获刑事 三 侈案件作案成员中,初中 沉 礁 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 铡 数 栏 的%;在 1-3月 糟 的查 鼻 处治安违法人员 威 中,初 忿 中以下文化程 根 度的违法 羡 人员总数的 泊 %。
5 竖 、治安 篙 防范体系建设不 哦 够完 檀 善。村、组一级基 与 层 沙 治保组织没有充分发 福 哨 挥作用;群防群治的局 皑 信 面没有形成;新建设的 捡 六 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 夺 约 舰 400 个视频探头 抿 ,涵 苞 盖了县城区和各 酗 乡镇集 徽 镇的重要部位 抿 ,但有效 咬 使用与管理 丘 力度不够, 赎 难以为案 充 件侦破和城市 沧 管理提 旱 供有力证据。
菊
霜 6、各类矛盾纠纷处 劫 陪 于多发态势。第一季度 津 妻 我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 仪 席 纷 219 起,其中土 有 地 止 、山林、水利等纠 狞 纷较 蔗 多,占总数的% 陪 ;然后 享 是婚姻家庭纠 褪 纷占总数 胎 的%;其次 苑 邻里矛盾3 乡 5 起占总 芽 数的 16%。
榆 如小腮 伸 镇哨溪村村民曾 疼 令国 休 的邻里矛盾纠纷, 务 经 辞 县镇村三级调解组织 岿 盔 多年多次调解,其仍不 达 录 满意,多次到县相关部 蛛 槽 门上访。
三、导致 胳 社会 柱 治安问题存在的 搂 原因
欧
1、“两 偶 抢一盗”案 炒 件高发的 詹 主要原因。( 坞 1)“ 贮 两抢一盗”具有 德 作案 焉 面广、发案率高、 天 流 涨 动性大等特征,防控 赏 蜘 和打击难度大;(2) 记 硝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 惧 裹 村寨“空壳化”和家 文 庭 周“空巢化”造成留 险 守在 樟 家的多为老弱妇 园 幼,这 莹 些人受年龄和 罚 身体状况 帧 的限制,自 经 我防范能力 宁 较差,被 踞 犯罪分子乘虚 哲而入; 莹 集镇沿街商户防 译 范意 捅 识不强,因生意冷 彝 淡 燎 经常聚在一起打牌娱 贮 半 乐,造成门面内无人看 蛔 肋 管被顺手偷盗;单位小 辖 华 区社区无安保人员或 摧 安 遏 保人员值守巡查工 延 作不 檀 到位,造成防范 扁漏洞。
香 (3)部分乡 秧 镇吸毒人 鲜 员增多。这 殖 些人为筹集 阀 毒资,不 员惜以身试法, 糯 不择手 嘎 段,作案猖狂; 坊 (4 富 )一些刑释解教人 烁 员 元重新犯案和流动人员 秧 窒 回流作案,加剧了案件 甩 彩 的发生;(5)对接赃 急 歧 、销赃渠道及窝点打 黎 击 搂 不力,赃物变现容 傀 易; 蓖 (6)警力不足 粪 。一线 伙 警力尤其是派 娱 出所警力 啃 不足的问题 撵 更为突出, 殖顾此失彼 之 ,影响案件侦 折 破时效 蠢 ;(7)村居、 泄 组寨 凝 的义务治安巡防队 巩 伍 杨 建设不完善,未开展 弥 予 切实有效群防群治工作 饲 窄 。
2、青少年违 熊 法 伊 犯罪高发的主要原 谚 因。
怔 (1)受不健康 萨 的社会 绞 文化、不良风 拒 气影响, 俱 当今社会的 障 电视节目、 漆 络信息、 折 电子游戏中能 主 轻易看 肛 到大量低俗、暴 沁 力、 丈 色情的东西,强烈 茅 刺 戎 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 韵 衡 力,充满好奇、处于发 篮 徐 育期青少年,尤其是留 晒 徐 守家庭的青少年,是 牧 非 篱 界限模糊、道德水 贩准低 必 、法制观念淡薄 牢 ,沉迷 萄 崇尚武力、迷 报 恋色情, 哆 没有得到及 熊 时帮教,讲 颠 哥们义气 择 ,争强好斗, 势 轻则打 独 架斗殴,动辄
持 柏 刀互 一 相砍杀,走上违法 跪 犯 孝 罪的道路。(2)由 困 哄 于青少年受社会上众多 匣 昂 诱惑,容易形成相互攀 矿 唆 比,沉迷络游戏,造 弧 成 猖 囊中羞涩,就有可 票 能由 帐 内向外,从小偷 糊 小摸到 耶 公开敲诈抢劫 纤 ,甚至杀 蒜 人谋财,走 蚤 上违法犯罪 脓 的道路, 愈 这类犯罪在盗 掸 窃、抢 部 劫等侵财型犯罪 抒 人群 僚 中发生的频率很高 气 。
拯
3、部分城镇居 熬 孟 民和农村群众文化素质 棋 械 偏低,法律意识淡薄 辽 。
哥 遇到土地、宅基地 粉 、家 差 庭、婚姻、邻里 孝 等矛盾 艺 纠纷时,不能 定 冷静思考 讹 ,不能克制 谦 自己,不懂 凡 寻求解决 臆 问题的正当途 槐 径,而 珠 更多的是争强好 蔓 胜, 谱 双方在“评理”过 捅 程 衍 中一谈不拢就拳头相 亦 再 向,刀棍相见,殴打他 崭 绑 人、伤害案件时有发生 挠 众 ,但当犯罪既成后, 艰 被 厘 告人无一例外地表 停 现出 猛 深深的悔恨和自 坚 责。
四 譬 、下一步工 勤 作打算议
脊
(一 孟 )加强治安防控 手 体系 龋 建设。一是加强对 顿 天 沸 工程监控指挥中心的 眨 研 督导工作,确保 400 酗 染 个探头能正常运转,使 祷 一 其最大限度发为侦查 壹 破 泞 案、城市管理挥作 攘 用; 汁 二是集镇以派出 暖所民警 顾 为主,乡镇专 莉 职巡防队 甜 和民兵应急 雅 分队为辅, 猪 建立完善 寞 群防群治队伍 祸 巡逻机 钧 制,统筹安排时 设 段, 靶 按赶集日全天巡、 邮 凌 隐 晨日常巡、节假日重 禹 蝇 点巡的要求,车巡与步 习 候 巡相结合,多形式扎实 宴 吉 开展巡防工作,实行 重 与 诸 民警、巡防员错时 另 运作 俐 的勤务方式,织 望 就严密 鹏 的“巡逻防控 殉 ”,最大 饭 程度压缩犯 熟 罪分子的作 成 案时间和 怕 空间;三是采 肤 用“零 援 点督查”等形
式 穿 督导 造 重点部位和特殊行 林 业 泳 、公复场所和机关、 焚 泉 学校、企事业单位落实 蒸 嚎 值班守护制度,落实各 梗 掺 项防范措施,落实专 幸职 短 防范力量,确保单 疗 位小 鼎 区院落 24 小时 兴 有人值 熏 勤守护;督促 杏 水、电、 骄 通讯等基础 功 设施建设部 熏 门在各自 蛇 管理的设施上 贼安装能 陀 有效防止攀爬的 叛 防护 角 装置,堵塞防范漏 搞 洞 培 ;四是紧紧依靠社区 揭 髓 、村寨、单位和广大群 厦 沛 众,因地制宜采取多种 胯 晶 形式落实人防、物防 稚 、 鸯 技防措施,进一步 萨 壮大 言 群防群治队伍, 赢 逐步形 夯 成“邻里守望 诚 、互防联 滞 动、协作共 贫 防、覆盖全 翼辖区”的 汉 群防群治工作 蔼 机制。
票
(二)开展 骤 严 精 打整治斗争。根据“ 览 形 7+3”社会治安整治 潘 渊 行动,结合各乡镇实际 瞻 擂 ,采取多种切实有效 疥 措 择 施,加大对我县 1 狰 -3 茹 月以来突出的入 磨 室盗窃 蛹 、摩托车盗窃 秧 、集镇农 巡 贸市盗窃等 样 治安突出问 筑 题的集中 师 整治,提高群 散 众的安 剂 全感。
(三 雀 ) 维 坚持社会稳定风险评 钠 伟 估机制。继续对县里的 厅 钥 重大工程、重点项目、 渡 淹 重要决策实施社会稳 驱 定 燥 风险评估,凡未评 斜 估的 铰 重大决策事项, 悄 不上会 负 、不研究、不 樱 审批。
云
(四) 陕 进一步规范完 徐 善镇、 杀 村、组三级调解 早 络建 心 设,规范工作制度 决 和 穆 台账。坚持矛盾纠纷 托 烛 排查调处工作月例会, 樱 沟坚持排查、化解、稳控 掸 晕 和处置“四位一体” 肄 的 训 矛盾纠纷动态管理 刑 机制 输 ,持续开展矛盾 逊 纠纷大 甲 排查大调处工 摘 作,畅通 釉民意诉求渠 阅 道,立足“ 跌 早、准、 糊 快”,切实把 耘 各种矛 讲 盾和问题解决在 狮 基层 音 、化解在萌芽状态 釉
循
(五)加强预防青 意 佰 少年违法犯罪。一是强 泪 忘 化落实完善法制副校 匠 长 遣 和班级法制辅导员 瘩 制度 脂 ,加强学校法制 俘 宣传教 失 育,切实增强 褪 了青少年 镐 的法制观念 银 ,提高了他 胰 们的法律 冲 素质,有效的 喧 减少和 湍 遏制了青少年违 搂 法犯 帐 罪情况的发生,收 另 到 协 了良好的法律教育成 知 撕 果。二是综治、文化、 妓 挟 公安、教育等相关部门 蔬 尔 对校园及周边吧、游 烁 戏 谱 厅等治安环境进行 适 集中 良 整治,帮助青少 雾 年认清 协 这些不良场所 恿 对他们成 虞 长和学习所 谩 造成的潜在 旷 的危害, 灾 为青少年的健 谋 康成长 蛹 营造一个良好的 嗡 气氛 店 。三是加强对重点 札 、 战 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 邮 旬 育和管理,重点抓好进 惭 鹃 城务工子女,城县下岗 旁 爱 职工子女、农村困难 疵 儿 诧 童、留守儿童以及 袒 残疾 蛇 青少年等特殊和 刷 困难群 介 体的关爱帮扶 循 工作。让 划 少年儿童得 矫 到实实在在 讥 的帮助与 虞 教育。
( 榆 四) 睹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 涛 服 剃 务管理教育。综治办 啤 仪 、派出所、司法所和监 藻 个 所等单位的协调配合, 疡 忌 确保八类刑释人员出 烬 监 删 所的接回率达 10 油 0% 敏 ;加强对刑释人 脯 员、社 跳 区矫正人员、 胺 易肇事肇 守 祸倾向精神 红 病人、吸毒 啃 人员等各 粱 类特殊人群的 旱 服务管 痛 理和教育工作。
重 针对 庭 性解决高危人群的 鹰 衣 阵 、食、住、行和就业 董 蒋 、扶助、发展等方方面 拓 咋 面的实际困难,实现全 太 牢 县解教人员、社区矫 郎 正 眩 人员的重新犯罪率 长 低于 校 2%的目标。
拥
(五 脂 )强化普法 酞 教育。结合 蚁 六五普法 晋 ,宣传媒体、 役 各综治 御 成员单位以“建 屡 设平 鹅 安余庆,法治余庆 循 ” 殆 为主题,把握宣传舆 致 酚 论导向,旗帜鲜明地宣 黔 矗 传报道综治工作,在全 歇 十 社会
营造伸张正义、 寨 弘 淮 扬正气的舆论氛围 薄 。
余 乔 庆县综治办
篇八: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曾是公安机关主导的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对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由于居住分散,各种治安监管手段(包括见警率和科技手段)等缺乏,治安防控难度较大。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农村建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村民提供更好地人文环境服务,必须将现代化手段与队伍建设结合,培养出一批能借助高科技,高效率地完成治安防控任务的专业化、智能化队伍。
一、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状
1.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属于农村地方的公共产品,主要包含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公安机关为专业及主导机构,拥有执法权;地方政府对辖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负总责,但无执法权,主要任务为协调地方各职能单位或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推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这一公共产品的建立健全。
2. 提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主体分析
在当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再是公安机关单打独斗,已成为政府负主责,公安、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协同参与的公共产品。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格局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向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迈进,各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理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效应,农村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才能持续增强。农村社会治安预防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体。
(1)政府。在农村社会治安预防体系中,政府对辖区内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负总责。政府因对各村级自治组织有直接管辖权,可以直接安排村级整治各类治安乱象,通过资金扶持等渠道帮助村级提升村级治安防控综合能力。
(2)公安及相关职能部门。公安部门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依然是最专业的部门,其建立的“六张网”(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四项运行机制”(情报信息预警机制、警务实战指挥机制、实战勤务运行机制、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大大提升了治安防控体系的科技化、专业化、效能化建设水平。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及时解决农村暴露的问题,以免事态扩大产生治安问题,或在治安问题发生后,与公安机关协同作战等,即在治安问题的防范和控制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农村来说,因执法力量薄弱,各类监控网络和情报机制在农村地区覆盖度不够,这些监测手段的触及度仍十分有限。
(3)村级组织。村级组织组建的治安巡逻队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上非常重要。政府、公安及相关职能部门精力和人员有限,无法监管到村级的所有场所。此时,就需要村级组织组建治安巡逻队,对辖区开展常态化治安巡查,以补充政府、公安及相关职能部门精力和人员的不足。村级组织针对常态化治安巡查的动态情况及各领域凸显的问题或矛盾,每周研判辖区内的重要治安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不了的,迅速提请乡镇政府协调解决。这样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小的治安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不演变成大的社会乱象,以免事态最终不可控,确保政府、村级组
织长久公信力的维护。
二、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问题
1. 农村防控的整体力量薄弱
农村由于由于居住分散,各种治安监管手段(包括见警率和科技手段)等缺乏,而村级组建的治安巡逻队,并没有执法权。而拥有执法权的基层民警力量薄弱,只能在村级组织发现治安问题或接到举报电话后被动维护治安秩序,工作中的预防性不够,更多的体现在控字上。公安机关在治安防控上的前瞻性不足,治安防控的成 效不显著。
2. 防控队伍的专业化不高
村级组建的常态化维护治安秩序的治安巡逻队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在治安防控技能上极度缺乏,也没有执法权,对社会治安乱象的威慑力度甚微,导致在维护村级治安秩序方面的成效微薄。同时,治安巡逻队员未佩戴显著的标识标牌,专业能力和专业标识的缺乏使得治安巡逻工作留于形式,未真正起到治安防控的效果。
3. 农村防控的科技化不够
因城镇人员密度大,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优势,更容易爆发各类治安问题,使各级政府对城镇的治安防控建设更
加重视,资金扶持等力度较大。使城镇拥有高密度的“雪亮工程”,各个物业小区的建设更加科学规范,高频率的街面见警率,并建设有中心警务站。这些科技和人员优势,对治安乱象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相较而言,农村对治安乱象的科技防控水平较低。
三、强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措施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各级政府应提升防控社会治安全局的能力,以信息化为引领,以建强基础队伍建设为根本,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 強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网格建设
(1)建强乡镇(街道)和村级治安防控队伍。建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由综治中心负责,整合多方力量,强化综治中心管理平台建设,形成坐镇指挥中心能够远程调度的工作模式。配齐配强基层民警力量,实现一村一警,确保民警能够下沉到村,主动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在农村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招聘专业网格员队伍,培养具有治安防控技能和精准识别能力的网格员队伍,并佩戴标识标牌,推行精细化管理,协助乡镇(街道)派出所和驻村警务做好治安防
控工作。
(2)优化防控力量布局的全面性和重点性。根据人员密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由驻村警务现场调度安排村级所有治安防控力量,优化防控力量布局。提升村级治安防控的联动工作机制,确保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及社区服刑人员、扬言报复社会人员、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有效管控。
(3)常态化开展治安防控培训。必须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治安防控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设施配备。要将网格员、村义务巡逻队都培养成具有专业治安防控技能和精准识别能力的队伍。确保在治安问题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及时采取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准确精准处置,确保事态及时有效控制,确保防患于未然,对辖区内形成震慑效应。
2. 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的科技水平
(1)优化“雪亮工程”建设。目前为止,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密度还不足,有的农村重要场所还未全面普及;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还不够,未达到精准识别的效果,仅能模糊地呈现动态图。因此,优化“雪亮工程”建设,不仅需要多方位普及其触角,也需要提高其建设标准,为精准识别铺路。
(2)强化资源共享及多方应用。整合“雪亮工程”、综合执法系统、公安系统等,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系统资源的共享,以便创新治安防控手段,确保对各类潜在或已暴露的治安问题进行全程监控,与相关部门及时联动解决。
3. 三治融合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 控体系建设
(1)自治为基增强社会协同。坚持以人为本,引导社会组织、村民主动参与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强化村级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通过群防群治队伍对村民防范意识、防范知识的宣传,使村民提升治安问题的辨识能力,畅通治安问题的举报渠道,真正实现群防群治,社会协同。通过这种形式,可增强基层群众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的参与度,让各类治安乱象无所遁形,社会也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2)法治为本推进依法治理。加大对重点治安问题的打击力度,运用法律手段集中力量解决治安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进同类型治安问题的顺利解决。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整治各类治安乱象,整顿基层治安秩序,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和群众基础。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围绕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
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3)德治为序弘扬正气。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建道德法治宣讲团,常态化开展道德法治讲堂,评选道德楷模和文明家庭,道德楷模和文明家庭進行经常性宣讲,引导村民崇德向善,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开展四季文化节,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渲染,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建立诚信档案,以百分考核机制,对村民的行为进行分数上的评价,作为参军、入党等个人重要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以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道德文化的层面上潜移默化地减少治安问题的发生。
篇九: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推荐访问: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 调研报告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