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检察工作者诗歌5篇歌颂检察工作者诗歌 !!#$前线!$%%%年&月,机构改革的春风掀开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院牌上的红绸,也翻开了&r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颂检察工作者诗歌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歌颂检察工作者诗歌
quot;"! #$" 前 线 !$%%% 年 & 月,机构改革的春风掀开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院牌上的红绸,也翻开了 ’( 岁的新任检察长叶上诗工作经历中新的一页。从 $%)& 年就任丰台区主管公、检、法工作的常务副区长到任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 载阴晴风雨,叶上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足迹。如今受命于年近花甲之时,有人劝他以“守成”为本,平平稳稳地站好这最后一班岗,也好给自己的从政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出人意料的是,他上任后非但没有躺在往日的成绩上高枕无忧,反而大刀阔斧、锐意改革,使一分院工作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一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可在检察系统素有“将才”之称的叶上诗走马上任时最为关注的却正是自己手下这支百十来人的队伍。原来,刚刚成立的一分院的干警队伍是由市检察院和原检察分院的人员组成,素质参差不齐,思想状况不够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质量和效率。如何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建立一套适应新时期检察机关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机制,成了萦绕在叶上诗心头的一个大问题。$%%% 年盛夏时节,叶上诗亲自带队,到本市西城、海淀检察院进行学习调研,又组成考察小组走出去,分兵几路到河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东北等 *个省市的先进检察机关虚心求教,回来后又重点对本院审查起诉二处的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做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掌握了大量基层工作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以叶上诗为首的一分院领导班子下定决心,以当时不少单位都实行的岗位责任制为基本形式,以中央下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检察院和干警提出的“五好”标准为主要内容,在全国检察机关中首创了一套符合检察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的五好目标量化岗位责任制。这套责任制的独特之处在于把检察业务工作分解成了可以量化的考核目标,以按月随机抽查、调卷审查、跟庭考察等方式,对办案质量和效率定出标准进行评分,按季度在全院公布评分结果,并向处室反馈发现的差错问题,达到把各类案件差错解决在处内,解决在承办人、主诉检察官手中的目的。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就在叶上诗动员全院搞制度建设之时,也有一部分中层领导干部和干警对此持消极观望态度,特别是几个负责行政处室工作的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与业务处室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很难进行量化,因此产生了抵触情绪。为了解开同志们思想上的疙瘩,叶上诗多次把各处室负责同志找到院里来,和他们一起探讨量化的标准和条件,叶上诗坚定地指出:“量化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目标只有量化,才便于科学公正地考核评价,才能使目标管理责任制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体现科学管理的本质特征。”他带领同志们把各目标、子目标、项目,按实现的难易及重要程度,分别赋予量化的分值。对本刊记者 谭 丁公 仆 剪 影!"#!$%&’(#)’#!一个 老检 察长 的追求 和情 怀——— 记 北 京 市 人 民 检 察 院 第 一 分 院 检 察 长 叶 上 诗! " !"! "!"’+!前 线 !""! #$"凡能量化的一定量化,变软标准为硬指标;对确实难以量化的目标,通过定性分析,制定完成时限,完成标准规范,分出档次,再赋予分值,以利于考核评价,便于具体操作。像办公室这样的行政部门,量化考核目标分为工作业绩好和社会形象好两大部分,其中包括了信息工作、上传下达工作、会议组织工作、办案协调工作、档案工作、为处室服务工作等十六项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被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如信息工作的考核标准即为上级转发信息的条数和文字标点的差错率;而档案工作则以归档完整率等为考核标准。这样,行政工作量化考核的难点迎刃而解,使同志们坚定了搞目标量化考核责任制的决心和信心。目标量化考核把一分院的管理工作纳入了一个全新的轨道,但也有个别人凭老“经验”推断,制度落在纸上,不一定就能落在实处,落在所有人身上。全院人的眼睛都盯着一把手叶上诗,而他的回答掷地有声:“检察机关的制度应该具有很强的‘刚性’,决不能仅仅是一纸空文。”某业务处室的一位副处长,对本处室管理松懈,办案不力,几次考核落榜,怎么办?班子做出的决定是:撤。面对来说情的人,叶上诗耐心而又坚决地晓之以理:“在考核面前领导干部和普通干警必须一视同仁,不合格就得动真格的。”而对于考核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的干警,叶上诗则不拘一格提拔任用。办公室才来院三年的年轻人荫春涛就是在这样的用人机制下成为信息科最年轻的科长的。三年来,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考核,全院案件差错率逐季度大幅下降,案件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他们曾成功地起诉了轰动全国的成克杰、李纪周等大要案。在去年的“严打”整治斗争中,批准逮捕 !!! 件 %&! 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 和 $*(+) ;提起公诉 ,%% 件 +-*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 和 %&(%) 。自侦部门同样以“严打”的姿态加快进度,立案侦查平均比上年同期缩短了," 天,侦破了北京市金融系统最大的腐败案霍海音等 $! 人贪污、挪用公款案和鞠建太受贿 %" 万美元案以及中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总经理王永安挪用公款 %""" 万元案,共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 亿多元人民币。其中,原北京市公安局七处预审员曾岩徇私枉法案的办结,还开创了该类案件在“零口供”情况下,罪犯被处以最高刑期和先于原案作出判决的先例,成为反贪战线的一把锐利尖刀。目前,以机制明确导向、以导向形成风气、以风气培育人才、以人才促进检察事业发展的良性运转正在形成。!""$ 年 &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将一分院《探索检察工作规律,创建科学管理机制》的经验总结转发给了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进行学习,市检察院也作出了关于在全市检察机关推广一分院 “目标量化考核责任制”管理经验的决定,为全市检察机关步入科学管理做出了贡献。二树欲静而风不止。检察机关处于与贪污腐败分子、形形色色的刑事犯罪分子斗争的第一线,也就必然处于腐蚀与反腐蚀斗争的前沿,一双双窥视的眼睛、一只只拉拢的黑手、一股股涌动的暗流,无时无刻不在向检察机关伺机渗透、寻找着缝隙。一分院成立的第一年,在检察院工作多年的二审处某检察官受老同学之托,和一个二审被告私下接触,为其出谋划策逃避法律审判,事发后,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并被清除出检察机关。面对发生在身边的违法违纪事件,叶上诗的心情十分沉重,也引起了深刻反思。在党组会上,他拍案而起:“涉案腐蚀是检察机关的心腹大患,是公正执法的天然之敌,是廉洁从检的隐蔽战场。只有从制度上进行创新,使我们的执法机制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才能从源头上抵制涉案腐蚀,端正执法作风。”叶上诗在一分院主办的刊物 《新世纪检察》上撰文《抵制涉案腐蚀,确保公正执法》,文中他得出一个结论: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不仅要以高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还要以有效的监督机制筑起一道防腐倡廉的钢铁长城,变事后查处为事前规范和预防监督。从 “加强检察人员涉案纪律专题教育大讨论”到以“抵制涉案腐蚀”为主题的大讨论,他和党组成员们因势利导,组织干警围绕 “影响公正执法的涉案腐蚀手段和渠道有哪些?”“发生涉案腐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涉案腐蚀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如何有效抵制涉案腐蚀和消除枉法隐患?”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在这个深化思想认识的“课堂”上,同志们摆现象、找症结、查原因、论危害、定措施,全面分析涉案腐蚀的各种现象、手段、渠道、方法,深刻认识涉案腐蚀的危害及严重后果,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制定出了涉案纪律和预防措施 !"" 多条。在此基础上,纪检组、监察处对之进行汇总提炼,制定出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人员抵制涉案腐蚀工作规则(试行)》讨论稿,印发给各处室,组织干警讨论,并要求提出修改意见。讨论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干警达成共识的过程。针对个别同志认为自己不办案,与涉案无关的思想,叶上诗亲自给全院干警上党课,他语重心长地赠言:“劝君防未然,勿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他多次主持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到各处室,与一线办案干警进行探讨,广开言路,博采众议,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并亲自修改,字斟句酌地反复推敲。经过几上几下、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正式的《抵制涉案腐蚀工作规则》及附件 《检察机关可能发生涉案腐蚀的非法公 仆 剪 影!"#!$%&’(#)’#!! " !"! "!"’’
!""! #$" 前 线 !行径》,并经党组研究通过印发试行。抵制涉案腐蚀工作规则是一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它像一支拒腐防变的疫苗,为干警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它是一面自我检视的镜子,提示干警明辨是非,增强抵抗力。《抵制涉案腐蚀工作规则》全面实施后,一分院收到的涉嫌违法办案的举报信已由 $%%% 年的 $! 封减少到去年的 ! 封。目前,全院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执法氛围,公正执法得到保证,办案质量和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在这片清正廉洁的沃土上培育、涌现了像方工同志这样的先进模范代表,“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认认真真做事、公公正正执法”在机关里正蔚然成风,这项工作经验又被推广到全市各级检察机关。三!""! 年初,来一分院起诉处办事的人们意外地拿到了一份“告知书”。他们不解地打开一看才知道,“告知书”上详细讲解了检察机关的职能、办案程序、原告和被告的权力以及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规则。别小看这一纸小小的告知书,它打破了老百姓由于对检察机关工作不了解而产生的神秘感和距离感,引导他们以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正是叶上诗在一分院倡导的改进执法作风、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执法理念、实施 《全面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工作规则》的一个切入点。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检察工作的实践经验,叶上诗认为,检察机关从建立那天起,就不单纯行使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任务,同时还担负着保护无辜、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使每个人在法律的基本框架内实现自己合理的要求和愿望的重任。然而,这项职责在办案中往往被忽视,被打击犯罪所淡化,好像只有把被告人送上法庭才是保护了人民的利益。其根本原因,就是一些执法人员头脑中缺乏“以人为本”的现代司法理念,缺少维护和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意识。而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漠视甚至侵害,必然引起这个社会群体对检察机关是否公正的怀疑甚至不满,聚少成多,扩而广之,就会损害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社会形象。所以,全面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是改进执法作风,实现人民群众满意,在检察机关真正落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依照法律给自己下药!”这是叶上诗在全院推行全面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时给这项新制度作的一个注脚。因为他深知,传统执法理念对司法队伍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不少老同志把检察院称作“刀把子”,表面看来,这是对司法机关职能的形象化介绍,实际包含着“程序工具”论的执法理念。这种执法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几代司法工作者。要想改变旧的观念,就必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为了使这剂苦口的“良药”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叶上诗提笔在《新世纪检察》刊物上撰写了《全面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 ,改进执法作风,实现人民满意》一文。他指出:加入世贸组织后,新的形势又对我国的立法、司法领域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我国现行法律面临着立、改、废的更深层次改革,随之而来的必定是执法理念的进一步更新、执法作风的进一步改进。所以树立现代执法理念、执法作风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而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恰恰是实践现代执法理念的有效载体和具体体现。新制度出台前,叶上诗又逐个找各业务处室处长谈心,与他们交流对更新执法理念的看法。在统一思想、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全面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工作规则》讨论稿在全院推出。从党组会上认真细致地斟酌修改到各处室处长和干警们的逐条讨论,从总则的精神、概念和文字的形成到各处室据此制定出的工作细则,修改,试行,考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再修改,再试行。经过三上三下,《全面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工作规则(试行)》不仅在检察院工作中深入人心、得以贯彻落实,也使全院干警执法理念得以更新。过去,执法机关在办理个别案件中,不同程度地发生过拘留犯罪嫌疑人后以种种借口不在 !& 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家属和单位,甚至还有超期羁押的现象。一分院也发生过在搜查犯罪嫌疑人住所时,没有及时填写物品清单,违反工作纪律的情况。现在,自觉维护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实现人民群众满意的执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去年的李志国等 & 人绑架案中,因李的女友及父母在发案后帮助其逃跑,公安机关依法逮捕了其女友一家,家中只剩下一个聋哑弟弟无人照顾。后经村委会反映情况,一分院起诉一处本着挽救家庭、稳定社会的原则,在春节前加班加点办案,使其女友之母得以提前回家取保候审,被告人一家十分感动,把一面“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锦旗送到了起诉一处。王忠华处长十分自豪地对记者说:“自从实行 《全面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工作规则》以来,我们处在办案过程中共收到人民群众赠送的锦旗 $’ 面,比前几年的总和还要多。”这面面鲜红的锦旗如实地记载着他们视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高于一切的坚定理念和严于律己的执法行为。这项重大的工作机制创新,将在全市检察机关推行,作为市检一分院向党的十六大的献礼。!""! 年是叶上诗的花甲之年,他在代表党组述职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别无他求,甘为人梯和铺路石,只求为后来人留下一个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留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队伍,留下一套科学而又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平生足矣。”这就是叶上诗的追求和情怀。
"公 仆 剪 影!"#!$%&’(#)’#!! " !"! "!"()
篇二:歌颂检察工作者诗歌
新闻工作者的诗歌 歌颂新闻工作者的诗歌登山
-----------------
登山
朦胧的山峦
迎来
一批新闻工作者
把辛劳留给台里
携着快乐
去征服天湖山高, 是一种威严
是一种挑战
一种傲然的诱惑力
于是新闻工作者
收藏起娇气
把
自信对准山峰
脚下湿漉漉的石头
把意志和毅力再次磨练山雾弥漫
热汗被雾水揉进洒了一路
最终与云峰对话
是欢乐的微笑和幸福的喘息
他们站在一起
挺立起新闻工作者, 那颗
执着的心
《歌颂新闻工作者的诗歌》 歌颂新闻工作者的诗歌。
篇三:歌颂检察工作者诗歌
集九叶集收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人四十年代后期的部分诗作共一百四十四首。这些诗作在现实主义精神中,融化了现代主义的某些特质,更多地糅进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在内容上,采用概括型、隐喻象征型、鸟瞰型、透视型、诉说型等方式,反映社会现实。不少诗作还体现了西方现代派的思想意识,如现代人在文明社会的精神困惑、心理平衡失重、现代人的孤独感和内心的复杂矛盾。在表达方式上,不少诗作具有表现的客观性与间接性、知性与感性统一,戏剧化结构,语言陌生化等特点。九位作者的诗作既有相近的流派特征,又有各自的独特风格。诗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知识来源:钱仲联等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知识来源:钱仲联等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辛笛辛笛于天津。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在北京、贝满等地教书。193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英国文学。193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一些大学、银行任职。解放战争期间,积极参加民主运动,任《中国新诗》、《美国文学丛书》编委、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秘书,诗歌音乐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转入上海工业战线工作,现任上海市食品工业公司顾问、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国际笔会上海中心理事、上海市政协编译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诗歌创作主要在40年代。有诗集《珠贝集》 (1935)、(1983)、《九叶集》(1981,与穆旦等合集)。此外还有散文随笔《夜读书记》(1948)等。
19121912—中国现代诗人。原名王馨迪,原籍江苏淮安,生
《手掌集》(1947)、《辛笛诗稿》
知识来源:胡敬署,陈有进,王富仁等 主编.文学百科大辞典.北京:华龄出版知识来源:胡敬署,陈有进,王富仁等 主编.文学百科大辞典.北京:华龄出版社.1991. 社.1991.
陈敬容陈敬容日战争前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做旁听生,自学中外文学和外文,以蓝冰、文谷、成辉等笔名发表诗与散文。抗战时期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6年曾在重庆任《文史》编辑、文通书局编辑,后从事专业创作和翻译。1948年任上海《中国新诗》编委,同年秋到达北平。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新中国成立后,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1956年调《世界文学》任编辑和翻译工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星雨集》,诗集《盈盈集》、《交响集》、《陈敬容诗选》、《老去的是时间》,后者曾获全国优秀诗歌奖。陈敬容也是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安徒生童话集》、《绞刑架下的报告》、《巴黎圣母院》,并译介了黑尔克、波特莱尔等象征派诗人的诗。陈敬容的诗在现代自由诗的基础上糅合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抒情和寓意相结合,以含蓄、柔和、深沉见长,在国际诗坛享有声誉,其诗作被译为世界多种文字。
(1917~1989),九叶派著名女诗人,四川乐山人。抗
知识来源:夏传才 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名篇选读知识来源:夏传才 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名篇选读·下册.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出版社.2002. 下册.天津:南开大学
杜运燮在实吊远读完小学和初中后,回福州读高中,1945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其后曾任重庆《大公报》编辑,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和华侨中学教员,香港《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新晚报》翻译。1951年由香港到北京新华社国际部工作。十年动乱期间,曾任山西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系主任,1979年初回新华社。任新华社《环球》杂志副主编。高中时开始在报纸副刊发表散文。在西南联大期间,开始大量写诗,多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及昆明 《文聚》杂志,同时与同学创办 “冬青文艺社”。在新加坡期间,诗作多发表于上海《中国新诗》杂志。出版的文学作品有《诗四十首》(1946年),《热带风光》(散文集,1951年),《九叶集》 (与诗友会辑,1981年),《南言集》 (诗集,1984年),《八叶集》 (与诗友会辑,1984年),《晚稻集》(诗集,1986年)。自闻一多编的 《现代诗钞》(1948年出版)选入杜运燮的 《滇缅公路》等四首诗作以来,许多中外新诗选本都选有其诗,包括美国1946年出版的 《二十世纪中国诗选》中的9首。其散文有9篇被收入新加坡出版的《新马华文文学大系》,其中一篇 《热带三友》并曾被选入中学华文课本。近年来,又以 “九叶派诗人”知名。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
当代诗人,1918年生于马来西亚吡叻州实吊远,祖籍福建省古田县。
知识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名人丛书编委会,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编委会 编;知识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名人丛书编委会,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编委会 编;谷向阳,王庆新 主编.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谷向阳,王庆新 主编.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杭约赫杭约赫江苏宜兴人。1936年与孔厥等合办《平话》文艺周刊。1938年到延安,入陕北公学和“鲁艺”学习。1940年入生活书店编《全民抗战》,发表大量诗作。曾与人合办《诗创造》、《中国新诗》等。他的诗继承五四以来自由体新诗的优良传统,吸收外国现代诗的某些表现手法,密切结合现实斗争。是“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诗集有《撷星草》、《噩梦录》、《火烧的城》、《复活的土地》。编有普希金的两部诗选《恋歌》和《高加索的囚徒》。建国后主要从事装帧设计工作,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
19171917—诗人。原名曹辛之,笔名曹吾、孔休等。
知识来源:泰亢宗 主编.二十世纪中华文学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知识来源:泰亢宗 主编.二十世纪中华文学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社.1992.
郑敏(女)郑敏(女)系学习。爱好文学和西方的艺术,在大学期间开始发表新诗,主要刊登在《大公报》、 《益世报》和《中国新诗》上。当时在西南联大执教的冯至和卞之琳,很推崇德国现代派大诗人里尔克,郑敏在诗的技巧和形式上而因深受其影响。她的诗中具有画面美和哲理性,如《金黄的稻束》、《村落的早春》、《清道夫》和长诗《寂寞》等。在九叶派诗人中,她以有塑像式的沉思凝想而著称。1948年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诗集《诗集1942— 1947》。建国前夕赴美国布朗斯大学研究院攻读英国诗歌,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著有关于英国诗人约翰·顿的论文。回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同时仍从事诗歌创作,常将丰富的诗情包容在哲理的花果中,诗的感触非常灵敏。香港出版的《九叶集》诗人合集,编进了郑敏后来发表在国内外的一些作品,如《山与海》、 《桥》等,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讲授英美文学史和作品选读的课程,同时继续从事西方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1920.9.181920.9.18—福建闽侯人。抗战初期在西南联大哲学
知识来源:徐知识来源:徐廼廼翔 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翔 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词典·诗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诗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唐祈唐祈诃。江苏苏州人。1934年入南昌豫章中学学习,开始写诗。1938年,考入兰州甘肃学院中文系学习,并在《大公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诗作。次年考入西北联大文学院历史系学习。1942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后在兰州工业专科学校任教。业余写了一些描绘草原风光和少数民族生活的抒情诗。1945年到成都、重庆,在中学任教,加入中华剧艺社,业余从事诗歌创作。1947年到上海,参与创办《中国新诗》,任编委。1949年到北京,在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毕业。从1950年起,先后任《人民文学》诗歌组编辑、小说散文组组长、《诗刊》编辑。1964年下放到江西崇义。1978年任江西赣南文联副主席。次年到甘肃,先后在甘肃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任教,并任《诗探索》编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甘肃分会副会长。主要诗作有:组诗《辽远的故事》,讽刺诗《五星上将》、悼念闻一多遇难的诗《圣者》等,长诗《时间与旗》,诗集《诗第一册》。新中国成立后发表了组诗《寄给埃及的诗》、《水库三章》等。此外,还在《文艺报》上发表了评论公刘、白桦诗歌和李六如长篇小说的文章。1981年,与辛笛、陈敬容等人合集出版《九叶集》。文学史家称他们为“九叶派”。
19201920—19901990
现、当代作家。原名唐克蕃,曾用名唐那、唐吉
知识来源: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知识来源: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社.1991. 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唐湜唐湜等。浙江温州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写作新诗和诗论文章,曾参加《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编辑工作。194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建国后参加上海市文协,在文协外国文学组搞翻译工作。1952年到北京,在中学教书。1954年调中国戏剧家协会任《戏剧报》编辑。1958年错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后,调温州地区文艺创作室任创作员,当选为作协浙江分会理事。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是四十年代末期出现的在艺术构思和创作手法上具有西方现代派风格的九叶诗派的一员。曾著有:抒情诗集《骚动的城》(上海星群出版公司1947年版)、《飞扬的歌》(1949年),十四行诗集《幻美之旅》,叙事长诗《英雄的草原》(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版),叙事诗集《海陵王》(1981年),南方风土故事诗集《泪瀑》等。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深沉,意象新颖,韵味隽永,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与抒情意味。其主要诗作被收入1985年出版的《九叶集》中。他是九叶诗派中的主要理论家,四十年代已写出《严肃的星辰们》、《静夜里的祈祷》、《穆旦论》等一系列诗论文章,后汇编为评论集《意度集》行世。
1920.7.131920.7.13—原名唐扬和,字迪文。笔名有秧河、唐湜、陈洛
知识来源:徐知识来源:徐廼廼翔 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翔 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词典·诗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诗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袁可嘉袁可嘉家乡庆德小学教书。1938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外语系,获文学士学位。继在北大西语系任教五年,其后多年从事翻译工作。1957年在中科院文研所和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79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兼任研究生院外文系副教授。1980年赴美讲学,先后担任旧金山州立大学、印地安纳大学、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1982年出任美国全国人文中心客座研究员。1983年晋升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现为中国民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英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并担任《诗探索》编委,《诗选刊》顾问等职。著作主要有《现代派论 ·英美诗论》(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九叶集》(合著,1981年,198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八叶集》(合著,1985年,香港三联书店)。还编辑出版了《外国现代派作品选》(1981—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现代英美资产阶级文学理论文选》(1961年,作家出版社)等学术资料。译著主要有《米列诗选》(1957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试论独创性作品》(1963,人民文学出版社),《美国歌谣选》(1985年,外国文学出版社)等。
1921年生,浙江余姚相公殿(现改属浙江慈溪)人。中学毕业后,在
知识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名人丛书编委会,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编委会 编;谷向阳,知识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名人丛书编委会,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编委会 编;谷向阳,王庆新 主编.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王庆新 主编.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穆旦穆旦宁;出生于天津。曾就读于南开中学,此时就开始发表诗作等。1935年入清华大学,先在地质系学习,后转外文系。抗战爆发后即随学校归属昆明西南联大。受西方现代诗人叶芝、艾略特与奥登等影响甚深。1940年被征调从军,参加过40年代初滇缅一带抗击日军的战斗,当过军队里的中校。这一时期诗作多在西南联大文聚社出刊的《文聚》(1942—1946年)上发表。他的第一本诗集《探险队》列为《文聚》丛书之一,于1945年出版。抗战胜利后诗作大量发表于《诗创造》、《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大公报》、《中国新诗》等报刊。1947年5月自印出版第2本诗集《穆旦诗集(1939—1945)》。第3本诗集《旗》出版于1948年。他的诗借鉴西方现代派诗歌手法,一反传统的诗意,在锐敏的想象中将诗情与玄思交融,产生一种意象繁密,构思奇崛,表达凝重的新风格,为40年代后期形成的新现代派诗人群(“九叶”诗派)中代表性诗人。他的诗“在上海诗人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唐弢《四十年代中期的上海文学》)。1948年8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回国,在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主要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出版有普希金《波尔塔瓦》、《青铜骑士》、《加甫利颂》、《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普希金抒情诗》(一集、二集),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雪莱《云雀》、《雪莱抒情诗选》、《济慈诗选》等。还翻译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及《别林斯基论文学》。也发表过少量的诗歌。出版有《穆旦诗选》。1958年被错定为“历史反革命”,1979年平反。
19181918—19771977
现代作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原籍浙江海
知识来源: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知识来源: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
篇四:歌颂检察工作者诗歌
检察机关重建 30 周年诗歌 闪光的翅膀--- 为 为市人民检察院建院 30 周 年 年而作 鸟儿掠过村庄 星 星 星照亮迷茫 你眸子里的炊 烟 烟 生动了千里画卷 你领 上 上的徽章 缤纷了万里长天 你佩带着太阳赐予你的刀剑倾吐对党对人民无限的眷 恋 恋 你从枝桠纵横的密林里 动 动身 你从蜚短流长的小巷 里 里迈步 你从昼夜相连的赤 道 道上行军 你从险象迭生的 浪 浪尖上起航 你跋涉、你穿 越 越、你飞升、你出击 你静 穆 穆、你燃烧、你坚守、你抗 拒 拒 你的翅翼拍打着白浪滔 天 天的险滩 你的脸庞挂满岁 月 月的雪雨霜寒 鹰隼试翼, 稚 稚嫩的目光不乏坚定 老骥 伏 伏枥,年轻的丹心依然刚毅 君不见,操练场上健步如飞 整 整齐划一
君不闻,林荫道 上 上警笛长鸣声震天地 所有 的 的花蕾都向往开放 所有的 磨 磨砺都期待拼搏 当朔风渐 渐 渐强劲了你的翅膀 你敢于 挑 挑战的心开始摩拳擦掌 你 目 目光如炬,洞察猎物的蛛丝 马 马迹 你凛然正气,婉拒诱 惑 惑的甜言蜜语 你钢筋铁骨 , ,撑起清明的碧海蓝天 你 谦 谦虚谨慎,汲取知识的玉露 琼 琼浆 你扇动全面发展的翎 羽 羽,从《诗经》的扉页里凌 空 空 你摇撼麻木愚钝的铃铛 , ,自《离骚》的高原上奔突 你叫醒所有的耳朵,倾听春 天 天生动的脚步 你铮铮警魂 向 向苍茫的宇宙递出爱的宣言 你爱,爱脚下的每一方热土 那里有你的父老乡亲你的梦 你 你的根 你爱,爱枝头的每 一 一声鸟啼 那里有你的理想 抱 抱负你的血你的泪 你爱, 爱 爱那清冽的每一泓泉 那里 有 有你最真最纯的私语和灵魂 的 的安宁 你爱,爱所有值得 你 你爱的事物 无论它们回报 你 你的是冷风还是冰雨 你生 命 命的钙质就是飞翔
宁静的 港 港湾虽然温柔,却容易销蚀 你 你搏击风雨的能力 周围的 风 风景虽然诱人,却容易掠去 你 你手中长剑的锋芒 为了心 中 中的梦想,为了那份沉甸甸 的 的承诺 你选择了凌空的姿 态 态 在拒绝柔情蜜意的同时 , ,你还要擦亮眼睛 小心防 备 备身后的冷箭暗枪 熠熠生 辉 辉的盔甲哟,那么坚硬,又 那 那么闪光 你最亲近的村庄 , ,有你最牵肠的目光 你的 坚 坚定你的立场,是保护村庄 的 的绿墙 惟有你拨乱反正, 才 才有绿墙内美丽健康的鱼米 之 之香 惟有你浩然正气,才 有 有绿墙外和谐安宁的幸福之 光 光 弯下身子吧,面对你血 脉 脉里尊贵的王 没有比侍奉 自 自己的帝王更天经地义 没 有 有比跪拜自己的爹娘更理所 应 应当 金黄的麦子更懂得感 恩 恩,老练的你更明白肩上的 分 分量 那些隐蔽的鬼魅干着 偷 偷天换日的勾当 他们擅长 鱼 鱼目混珠,更精通偷梁换柱 他们是寄生在村庄里的蛀虫
白天,他们衣冠楚楚,人 模 模人样 一旦夜幕降临,他 们 们立马就变了模样 你看到 村 村庄累累的伤痕,你听到帝 王 王无奈的叹息
你手中的剑 鞘 鞘愤愤而鸣,你胸间的火奔 涌 涌流窜 出击!你对自己说 。
。使命的光照耀着幽蓝的夜
冲破山峦的层层阻隔 挣 脱 脱乌云的重重枷锁 你劈荆 棘 棘、过险滩、闯蛇穴,侠肝 义 义胆 任风声呼啸成铁马冰 河 河的爪牙 任雨点澎湃成四 面 面埋伏的铁阵 你无暇顾及 个 个人的安危 你无惧外在压 力 力的肆虐 为了让阴霾的天 空 空重现亮丽,你庄严地昂首 屹 屹立 鸟儿掠过村庄,婉转 悠 悠扬 星星照亮迷茫,清新 欢 欢畅 你眸子里的炊烟 挥 毫 毫三千里多娇长卷 你肩上 的 的徽章 闪烁八万里壮志豪 情 情 哦,人民检察官,你收 拢 拢闪亮的翅膀 微微笑着, 落 落在共和国和平的书页里
篇五:歌颂检察工作者诗歌
院“中国梦检察情”诗歌朗诵会优秀原创诗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梦醒时分
恍恍惚惚
耳边的喃喃细语
一遍又一遍
重复着这个问句
你为什么会在钦州?
昔日的同窗问
不解的亲朋戚友问
好奇的新伙伴问
一次又一次
我只是一笑而过
可是别人的问题可以逃避
自己那一颗需要答案的心却无法忽视——
为什么?
我在这里,为梦想,为爱情!
梦,是为中国梦奉献一份力量的想!
爱,是对检察官满满的憧憬之情!
检察官可以是威严的
也可以是温柔的
耐心的解答
温和的言语
贴心的抚慰
同样能听民声、排民忧、解民难!
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嗯,是的,因为我要为自己的检察梦编制翅膀!
一年又一年
岁月的流逝却未带走我对检察工作的激情
钦检三楼深夜的灯光
办公桌上厚厚的案卷
会议室里思想碰撞的案件讨论
被害人家门前抚慰的微笑
公诉席上嫉恶如仇的指控
多少次挑灯夜战的坚持
多少回风雨无阻的路程
我无怨无悔
因为我明白
………………
一排排窗口灯光闪烁,照亮了夜空。
一个个背影往来穿梭,留下了汗水。
一张张白纸写满字迹,书写着奉献。
一册册卷宗铺满桌面,述说着执着。
沉默寡言的钦江,见证着六十余载雨雪风霜。
钦州的小路上,留下了你们一生的热望。
你们用汗水谱写了检察事业的赞歌,
用忠诚书写下检察官的红专本色,
用生命点亮了时代的正义之光!
公正为是,廉洁为本,
何惧挑战深且长!
无私为依,关怀为靠,
我辈普渡驾慈航!
今天的钦检人焚膏继晷,百花齐放;
未来的检察官努力学习,茁壮成长。
与时间赛跑的钦检人,
正大踏步的走在钦检巨变的征途上!
看着被害人及其家属沉重的脸庞
我们把公平和正义在心中拽紧
捧着一份份沉重的判决与裁定
人民的意愿时刻不敢忘记
当一个灵魂即将坠入深渊,迷失呐喊
我们愿向我投出了一片无限的真诚与温暖
当罪恶把正义任意践踏
我们坚决提起公诉
无所畏惧
我们愿意用青春与热血
续写检察事业的辉煌
勇克难关
我们愿意用激情与汗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微薄的力量
脚踏实地
我们愿意用对中国梦的执着追求
坚守公诉人的誓言----努力使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生动实践,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