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古诗赏析3篇

时间:2023-01-09 19:25:08 来源:网友投稿

《春暮》古诗赏析1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  【注释】  荫:有的版本写作“-阴-”或“茵”。  冉冉:形容绿色*植物在陽光下闪闪发亮的样子。  天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暮》古诗赏析3篇,供大家参考。

《春暮》古诗赏析3篇

《春暮》古诗赏析1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

  【注释】

  荫:有的版本写作“-阴-”或“茵”。

  冉冉:形容绿色*植物在陽光下闪闪发亮的样子。

  天涯:犹天边,极远的地方,此处指大地。

  无声处:指黄莺不再叫时春一光已老。

  【翻译】

  春天过去了,门外的繁花纷纷凋谢,可是已经沒有人再去关心它们了;浓绿的树荫和绿草好像也会行走似的,无声无息地绿遍了海角天涯。山林里黄莺儿的叫一声已随着春天的离去而销声匿迹了,只有草丛和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叫个不停。

  【赏析】

  曹幽(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quǎn),南宋瑞安曹村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这是就视觉角度描写春暮时节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春花在门外纷纷飘落,已经再没有人去关心他它了;那浓绿的树荫、青青的芳草已经绿遍了海角天涯。诗人没有直接说春天如何如何残败,而是以“绿荫冉冉遍天涯”反衬春天已远,因为只有春末夏初才会“绿荫冉冉遍天涯”。另外,“浓荫”已经绿透了“天涯”,谁还会在意门前红颜已老的“落花”呢。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就听觉角度来写春末夏初时的内心感受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黄莺知道春天已过,都离开了山林,没有了往日清脆悦耳的歌唱,只有萋萋芳草地和池塘里到处都是青蛙那浑厚的叫一声。莺儿去了,带走了春天,带走了悠扬,带走了婉转,在诗人心中留下了一抹无形的淡淡的哀愁。然而,无论是“靑草”,还是“池塘”,随处都可以听到浑厚的交响,提示人们夏天已经来到了人间,这又给人一种思索:这是季节的更替,这是自然的规律。

  《春暮》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小诗。花儿谢了,取而代之的是万木葱茏,芳草如茵;莺歌歇了,响彻耳畔的是“青草池塘”的处处蛙鸣。通过两两相对的意象描写,把暮春初夏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表现得生动、清新、明快。

《春暮》古诗赏析2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暮春,植物花卉,杨花,柳絮

  【名句】

  东风尽把杨花剪,吹作满城轻雪飞。

  【出处】

  宋 无名氏《春暮》

  蜂蝶如知春已归,雨余莺亦缕金衣。

  东风尽把杨花剪,吹作满城轻雪飞。

  【译注】

  春风把杨花尽皆剪下,吹的它像轻飘飘的雪花一样满城翻飞。

  【说明】

  此诗写暮春之景,无衰飒残败之气,充满情趣。最后两句“东风尽把杨花剪,吹作满城轻雪飞”写得十分精妙,运用比拟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春风和杨花的赞美。

  【赏析】

  唐贺知章《咏柳》一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二月和煦的春风比作一把剪刀,裁出了这细长青翠的柳叶,手法高超,不落窠臼,由衷地赞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首无名氏的《暮春》很明显是受到了《咏柳》的影响,深得其精髓。贺知章说春风像把精巧的剪刀,裁出了柳叶,而无名氏的《暮春》却说,春风是一把锋利的剪刀,竟然把杨花全都剪了下来,同属比拟,一个是裁,一个是剪,一个说柳叶,一个说杨花,都是对春风的赞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吹作满城轻雪飞”,春风把杨花全都剪了下来,这还不算,还要把它们尽数吹起,杨花满城飘洒,像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无名氏的《暮春》比贺知章的《咏柳》更妙的是,春风不仅有造物者之巧,更有一颗情趣之心,不仅把春风比作剪刀,还要把杨花比作雪花。更多有关柳絮(柳树)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此诗借杨花歌咏春风,同时又借春风歌咏杨花。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把杨花比作雪花,说她是美的表现者,赞叹她装点了春天。诗中洋溢着诗人对春天的欣喜之情,比拟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春暮》古诗赏析3

  原文: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暮春之景。伤春偏逢春暮,浓密的柳荫,已阻碍了游丝的飞度,游丝这里喻指相思心绪。桃花渡口、开满白蓣花的水边,那正是两人分手的地方。下片抒写相思之情。终日枯坐,难觅佳句,缭乱胡琴,夹杂风雨,长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开篇词人即点明时令及自己的心情,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暮春时节是多愁之人最难度过的时段之一,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伤心人对伤心景,难免更增几分烦恼。于是见杨柳柔条上缠绕着的几缕游丝,也会生出几许嗔怪,全忘了柳阴清凉的好处。“偏”字把词人如游丝般浮动的烦恼意绪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传神之笔。

  “天际”二句,抒发了词人对恋人的思念。这两句写天边的小山触发了词人的情思,同想起与恋人间发生的故事。满怀着王献之对待爱妾桃叶般的深情,望着眼前铺满水面的白藏花,他的脑海中呈现出昔时上巳之日恋人水边湔裙的美好情景。那时的大好春光和愉悦的心情是植根于词人心中的珍贵回忆,其情其景与下阌词人感伤春暮的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片眼前之景与旧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词人多情善感的心绪及对恋人无处不在的思念细腻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桃叶步”典故的运用尤佳,今古相融、虚实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下片“竞日”三句,词人把春日的感伤、相思的煎熬都寄托在了忧伤的小词和凄苦的胡琴声中。“竞日微吟”道出了愁情的悠远绵长。而当夜幕降临,伴着昏暗的孤灯和偶随风动的帘影,词人的心事逐渐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呜咽与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无言的诉说。至此,全词的感情达到高潮,最为动人。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浓变淡。当清风送走凄雨,流云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呈现出月华般的朦胧与苍茫。结尾二句,语虽淡而饶富情味,让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词写景、叙事,把由日及夜所见之景、所做之事,与旧日之事和伤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结合,跳跃的诗思中蕴涵着清新*淡的韵味和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含蓄而见波澜,其寄情之景语尤其值得品读。贺铸词多浓艳之语,多慷慨之词,而这首小词颇显清新淡雅,这正说明作者风格的多样性。

推荐访问:古诗 赏析 春暮 《春暮》古诗赏析3篇 《春暮》古诗赏析1 春暮古诗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