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磁性》教学反思3篇

时间:2023-01-09 20:40:04 来源:网友投稿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1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磁铁”的过程,使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磁性最强的地方是它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知道磁铁在生产生活中作用广泛。  2.指导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磁铁磁性》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磁铁磁性》教学反思3篇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1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磁铁”的过程,使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磁性最强的地方是它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知道磁铁在生产生活中作用广泛。

  2.指导学生经历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用多种不同方法研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活动过程,培养他们观察、记录,交流倾听的习惯,并能提出一些问题。

  3.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磁铁的兴趣,乐于与人合作、交流。

  本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多种不同方法研究磁铁两端和中间的磁性强弱是否一样。至于磁铁有磁性,磁铁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是学生本来就知道了的。

  二、本课的难处

  1、内容的选择。《磁铁的磁性》上过这课的专家不计其数,就拿我们学校来说,蒋峰,许新上的都很精彩,听过此课的老师自然很多。和他们相比,自然相形见绌。

  2、磁铁的选择。现在学校拿到的磁铁都是假冒的磁铁,包括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都是在一块铁的两端镶嵌上2块磁铁而已,这种磁铁做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磁极互相吸引是看不出猫腻的,可是做磁铁的磁性实验是不行的。因为这种磁铁就2端有磁性,其他地方没有磁性。为了借到比较大的条形磁铁,跑遍了新安江的小学,也才借到6块。心里不免对现在教学仪器的厂家产生“深恶痛绝”之感,真是岂有此理啊!

  三、教学效果

  1、学生开始比较腼腆,经过交流渐渐熟悉起来,能够主动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但是对于我前面提到的,没有老师的提示不能动桌子上东西,在设计实验时,没有打开蹄形磁铁的盒子。

  2、小组合作意思得到提高,能够比较合理的分工,合作,使实验设计越来越多样。

  3、在学生小组汇报用各种方法来证明磁铁的两端和中间磁性对比后,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打开,这是我期待的,虽然他们并没有完全遵守老师布置的小组汇报时候,要学会倾听。

  4、学生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达到了预期效果,这对学生是1个极大的提高,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良好开端。

  最后感谢提供给我们这次展示机会的学校。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2

  磁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熟悉是因为它是同学们课余的一种玩具。不熟悉是学生*时只是利用它玩,当然,玩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认识,如:它能吸铁钉、文具盒;如果把铁钉放在桌子上,磁铁放在桌子下,可以通过磁铁来控制铁钉。了解了这些后,我设计了本课时的教学。现在回头想想,这节课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我首先通过一个游戏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再拿出他们*时玩的磁铁问他们想不想玩?如果你有一块磁铁你会怎样玩?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即本课要体现的科学概念上,而且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实验”二字,由“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并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事实。

  1、收集事实。首先让学生自己说用一块磁铁可以怎样玩游戏,并让学生观察提供的材料,尤其是几种金属,为后面的整理作铺垫。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两种玩法放手去玩,同时将游戏结果记录下来。

  2、整理事实。同学们填写完记录单后,小组成员之间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整理。如第一种玩法后,学生们将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开放,发现被磁铁吸引的都是铁质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都不是铁质的,得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这一事实;而再第二种玩法结束后,学生通过将游戏后磁铁隔着物体吸引的物体进行整理,得出隔着一些薄的物体能吸铁质的物体,而隔着厚的物体不能吸铁的事实。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3

  优点:

  一、强调材料的结构性与使用的高效性。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强调材料的结构性与使用的高效性。把“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两个验证性的实验,利用同一组材料进行研究。使课堂环节紧凑,科学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材料的频繁更换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调整、组合实验顺序,清晰、紧凑进行探究。我把原教材中“探究得出磁铁有磁性——识别铁制品——探究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过程,调整为“探究得出磁铁有磁性——探究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运用概念1和2来识别铁制品”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材料的安排,更是因为生活中的物品组成的材料比较复杂,仅凭磁铁能吸铁的单一知识难以解释钢芯镀铜的5角硬币等现象。所以调整教学顺序后,不仅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得到训练,也保证了科学概念和科学解释的严密性。

  三、注重习惯指导着眼素养的提高。整个课堂可以看到、听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倾听”、“分工合作”、“仔细观察”等等,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刚刚接触科学课,这些良好学习习惯显得多么的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孩子的一生成长起至关重要作用。

  四、教学语言丰富。教师的注重教学语言的设计,使整个教学流程顺畅,各环节过渡自然,使整个流程显得顺畅而富有节奏感。

  缺点:

  1、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老师只注重师生互动,而忽略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2、教师一直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而老师自身有没有做到“认真倾听”?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认真倾听到学生的闪光发言,有没有及时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中汲及到的知识,教师都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如“司南”经考证,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实物,如“磁悬浮列车”,目前技术还很不成熟,并没有做到老师说的“快速安全”。

推荐访问:磁铁 磁性 反思 《磁铁磁性》教学反思3篇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1 《磁铁的磁性》教学反思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