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1 书法艺术的殿堂,非碑林莫属。 碑林位于西安市城墙内,是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文化艺术宝藏。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这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名胜古迹。在历史的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参观西安碑林作文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1
书法艺术的殿堂,非碑林莫属。
碑林位于西安市城墙内,是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文化艺术宝藏。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这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名胜古迹。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等。他们的书法各成一体,将*书法文化推向高潮,他们留下的字帖、文集,是书法文化的瑰宝。在碑林的第二展室,我看到了我最喜欢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墨宝《集王羲之圣教序碑》。这个石碑不是王羲之亲手所书,是唐代的怀仁和尚,从王羲之行书中集成而来的,这个碑文完全展现了王羲之书法飘逸,行云流水的特点。我了解到,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他在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边,都摆着笔墨纸砚,没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赶快写到纸上,他废寝忘食的联系书法,最终成为一个书法大师,
书法是*古人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我的字写得不好,我非常惭愧,我要向书法家门学习,好好练字,争取写出漂亮的汉字。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2
国庆长假,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书法艺术宝库——西安碑林。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距今已有930年的悠久历史,以碑石荟萃而著称。碑林馆藏宏富,总藏石4000余方,碑石时代序列完整,被誉为“历史文化的宝库,书法艺术的殿堂”。碑刻的种类齐全,书体完备,真草篆隶行均有,居*古代碑石收藏之冠。
当我面对一件件书法名作,讲解者清脆的声调会帮你更深刻地理解原作的`精神;走在古代碑碣刻石之间,讲解者郎朗的诵读声,会引发内心的怀古幽思。观赏一件件碑刻碣石,听着讲解就像聆听一场精彩的演说,听那些关于哲思、书法、博物一系列娓娓动听的故事。面对丰碑碣石,仿佛与古人对话,与先贤交流,如同一树花,增一瓣香,润一片心,使人们的视野愈加开阔,想象更加丰富斑斓。它展现的不仅是古与今的融合,师与生的融洽,更是心与神的融汇,思与行的融化。
碑林,中华文明的寄托!我爱碑林,我爱我的祖国!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3篇扩展阅读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3篇(扩展1)
——西安碑林的作文10篇
西安碑林的作文1
国庆“十、一”假期,我和几个同学约好一起去碑林。在路上我听阿姨介绍:“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的一座艺术宝库。而且西安碑林不仅是*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呢!”
来到了碑林,我们请了一位讲解员,讲解员先带我们来到石台孝经,石台孝经是在一个漂亮的亭子里摆着,亭子中间写着两个工工整整、黄色发亮的“林碑(碑少一撇)”讲解员说:“这个碑它不是错别字,它是异体字,是古人为了*行,所以去掉了这个撇的。这两个字要从右往左读,那就读作——碑林”我们又走近看,讲解员说:“这个碑最上面的是碑额,中间的是碑柱,最底下是碑托。”我仔细一看,哇碑额做工好精致呀!每一笔都是精刻细雕的。碑上的字大大小小都是从右向左读的。
我们还去了碑林展室,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碑林,上面刻着很多大书法家所刻的精致书法。
过了一会,我们来到了一个有很多刻画精致的墓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像古代宫殿的一个棺材,听讲解员说:“这是一个古代小公主的棺材,大家本来都很爱她,但是她因病而夭折了,她的妈妈很伤心,就把她之前住过的房间缩小成了棺材,人们发现它时,发现里面有她的尸体和四百多件金银财宝。”我们都吃惊极了。
这次游碑林,让我知道了更多的古代的悠久历史,看到了更多的精美的书法刻碑。
西安碑林的作文2
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去,是雨前。那时,西安正值夏季,炎热不已。而进了展馆中后,更是闷热无比。使我们一行人的参观始终兴致恹恹,只是迷茫的跟着人流移动。突然间,一块儿异常高大的字碑,闯入了我的眼帘。我赶紧跑上前去,驻足观看,那是宋代梦英的篆书字源碑是古代的篆书大字典。里面的字都可以通过这个字典,拆开来研究,有点像我们现在的会意字和象形字。比如这个字,就可这么解释,旁边有两根木棍,中间是一块木板,这不正好是舟字吗?再如这个字,就是一个会意字,屋顶(宝盖头),下面是一头猪(豕),就是家了,当你站在这些字的面前,仿佛看到我们*时学的字都动了起来,也禁不住地为梦英喝彩,同时也感到了汉字的魅力。
可惜机不逢时,刚刚看到一块儿好呗碑,时间便到了,保安们驱赶着人群出了大门,我们就这样离开了。
回到宾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得入眠,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碑,那许多碑石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结晶与见证。
于是,最后我和妈妈决定重游碑林。
一入碑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方形石碑,这就是被称为三帝文的石台孝经碑,碑额由唐肃宗题写,内容是文帝孔子的《孝经》,由唐肃宗用隶书抄写,其字体风流力劲,笔触细腻,变化无穷,华美之中又不失质朴,体现了古人们刚健质朴的精神。
第二块儿使我记忆深刻的碑是卫夫人的《笔阵图》,这是她总结出的书法奥义,她在《笔阵图》中说:写字就要像打仗一样,字的结构就是谋略,运笔就是吉凶,出入就是号令,曲折就是砍杀。写点应该像高空坠石,可以感受到它的质量。写横应像千里阵云,隐隐然而有其形。写树如万岁枯藤,拉不断,很坚韧。写努如百均弩发,钩如屈铁断金,要体现张力之强。写捺如崩浪奔雷,力量里涌现出力量。
正因为有如此细致透彻的研究,卫夫人才能成为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女书法家,第一个女书法理论家,蔡邕笔法的第三代传人,并对今后的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一个,是宋徽宗赵佶的皇家书法碑刻,上面是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楷书
所谓瘦金体就是一种瘦直挺拔的书体,横画收笔带钩,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所谓如屈铁断金。但这字虽然好看,但写的越好越福薄。最终北宋也断送在赵佶手中。唉,赵佶,误国兮,不爱江山爱书画兮。
参观碑林后,我感到碑林不只是*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更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书法与许多个人的爱恨情仇与国家的兴衰荣辱都有关,这里面包含着一种无法言传的绵长的情感。
古人的智慧真的是登峰造极,他们一步步走来,也一步步撒下文明的种子,这些种子应该被信息时代的我们所拾起,珍惜,而不是一味崇洋媚外,抛弃传统。
所以珍惜文化,从学习写字开始。
西安碑林的作文3
在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座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那就是碑林文化艺术博物馆。它收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从东周列国到清历代的碑石、墓志和名画,加起来,一共有两千三百多件艺术品。所有的这些,都出自于各个朝代的出类拔萃的雕刻家、画家、书法家之手,各个精美绝伦。——这就是碑林。在坊间,流传着有关许许多多关于碑林的的轶事,让我对碑林万分敬佩。而今天,我看到了碑林。
首先,我们进入了第一展厅。这里陈列了开成石经,内容包罗12本经书,是唯一一套完整的经书。其中的字体颇有一番气度不凡,爽朗秀丽,清晰大方而又横*竖直。典雅秀丽,隽永如斯,而刻痕又不深不浅,力度刚刚好,令人惊叹叫绝。
怀着敬畏之心,我们走进了第二展厅。其中包括了忠臣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僧怀仁集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的多塔宝碑、颜家庙碑等历代书法家各种精美的作品。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其字体爽朗,像刀锋一样尖锐,又像柔水一样阿娜多姿。悠荡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气,让我十万分的尊敬。
随着太阳的西垂下来,我们也离开了碑林,这个艺术文化的芳香之气漫游天地的碑林。
西安碑林的作文4
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
一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哇哦,好高好大唉!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达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
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12部经书,共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
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碑》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从地下发掘。此碑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的盛况,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
第三室的石碑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第三室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秦代李斯的篆书见于《峄山碑》;汉代隶书见于《曹全碑》;东晋王羲之手书见于《大唐三藏圣教碑》,此碑文字是后人从他的遗墨中拼集而成,人称“千金碑”。还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等……
这些大书法家都要经过几十年的苦练,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写出一手好字。我们现在就要努力,不断勤学苦练,以后也能写出一手好字。让我们加油吧!
西安碑林的作文5
在这个假期里,我和我的家人们走进了碑林,一起去探索了中画五千年的文字秘密,收获了文字的果实,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到无比的开心与自豪。原来,中华民族的文字秘密是多么神秘,多么奇妙。不妨跟我去看看走进文字的秘密里去探索。
西安碑林建于1087年,至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碑石收集最多得地方,石碑如木,众多石碑如林。所以才以碑林成名。我最喜欢的还是魁星点斗图,它是画,不如说它是画又是字,它源于1862——1874年马德昭绘图。古代科举以五经取士,每经首选一人成为“魁”所以当时学宫多筑有魁星楼,塑造魁星点斗像奉祀,此图以“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组成小鬼,一脚立在“鳌”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我还喜欢“石台孝经”它立在碑林博物馆的大门口,人们一看到它,就会庄严起来。《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与孔子的交谈语录,主要讲的是孝、悌之道。此碑碑身由四石合成,上有浮雕云纹碑额,下有刻饰精美的三层石台,造型宏伟庄重,玄宗的隶书雍容华丽,世称“开元体”。这个碑志距今已经有九百余年,是碑林最早的藏品之一。
探索了两个上下五千年的*碑志,你们也有所感受吧,也可以去碑林在探索一下,也写一遍感受吧!
西安碑林的作文6
碑林,是书法爱好者的天堂,各地著名的碑刻都汇集于此。关于碑林,我早有耳闻,这一次是我第二次去碑林了。
走进碑林,在亭子下有一座碑刻,这就是有名的石台孝经。唐玄宗就是用这部经书来治理国家的。接着,我们看了第一展室里著名的开成石经,与其说它是碑文,不如说它是古时候的课本。这里面包含《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那时的人们文字不好记载,就刻在石上,形成碑文。碑林除了碑刻之外,还有浮雕墓志等等,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都在碑林,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因为这些碑文墓志太宝贵了,所以就有了拓片。我看见一位叔叔正在向碑刻上做拓片,把墨画在碑刻上,再贴上纸,凹进去的字没有墨,就是白色的,这样人们就可以看见碑文的内容。在碑林,名碑的拓片能买到成百上千元。
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碑刻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古人对待写字十分认真,不需要打线就能写的很漂亮。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一辈子都投入在书法的练习和钻研上,才留下了流传千年的优秀作品。而如今,写得一笔好字的人寥寥无几,而对书法有独特见解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学习书法,不仅是使字变得好看,更可以陶制一个人的情操,提升一个人的修养。我应该向古代书法家学习,习得一笔好字,传承祖国千年的文化。
西安碑林的作文7
一个细雨纷飞的早上,我和妈妈去了国内闻名的碑林。碑林大致结构是围绕着一条中央大道四周围绕着四个区域。共有七个碑亭。始建于宋朝1087年,藏品约四千多件,是目前全国收藏石碑最多、跨朝代石碑最多的博物馆。
主要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时期分被*定西北内乱,*定一个地方,就做一方碑主要以叙事为主。第一方碑是为成功*定回不而立的整个碑是由满、汉两种文字组成的。整个博物馆有七个这样的碑,主要是*定准格尔、泾川、青海和*定大脚泾川。
我们第二个看的是碑林唯一件青铜器:景明钟,整个种重达六吨,下口成六角弧形,景明钟是用焊接法制成的,还可以看见焊接的痕迹,钟一共分成两部分一是正前方的偏题铭文。钟鼎是龙的九个儿子中的一个,叫蒲牢,它非常胆小,但是声音却很大,一直住在深海里面可是又害怕海里的鲸鱼。
我们还看见了一方由王羲之的字编出来的一方碑,妈妈连声赞叹,还对我说:“杨书涵,你有没有觉得古人很执着。”是啊!古人为了一方碑,不惜花多少金子,都要干这件事,的确令人敬佩。
我们参观的太多太多,在那里面学习了一个多小时,收获越来越多,当然,无古不成今,没有古人给我们留下财富,我们可能就永远学不到了,所以,不要破坏它们,好好保护它们吧!
西安碑林的作文8
今天我参观了被誉为文化历史宝库书法艺术殿堂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它是由孔庙、碑林和石刻艺术馆组成的专题性博物馆。在此之前,我老爸给我看了有关碑林相关事件及其由来的视频,我才得知它是由孔庙、碑林和石刻艺术馆组成的专题性博物馆。我从昨天晚上以及开始期盼今天的参观活动,说老实话,我其实对碑林并不感兴趣,期盼参观活动其实是为了见到安老师、张老师、陈老师和我的同班同学们,*时上课时老师很严肃,下课时在学校又不能尽情的玩耍,今天终于有人组织了这个活动,这个人就是杨梓安的妈妈,他是多么伟大啊,让我们有了这次课外活动的机会,有了尽情玩耍的时间,我真心感谢他妈妈。
我一进博物馆的门就开始管不住自己了,开始大声喧哗,和小朋友做游戏,和小朋友分享我的美食,这时爸爸走过来,让我站在一个大石碑前,严肃地批评了我,并带我去了每一个展室,我仿佛走到了石碑的森林,到处是石碑,还有石碑上漂亮的刻字,我想这一定是打印机打上去的,否则怎么那么整齐,爸爸告诉我这时刻字刀一个一个手工刻上去的,我感到很惊讶,在石头上刻字我以前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且还像打印的字体一样,真是太神奇了,太佩服了,我被石刻大师的高超技术彻底折服了,走到第五展厅,我看到一个工作人员正在把一张纸贴到石碑上,爸爸告诉我这个叫“拓印”,相当于现在的“复印”,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首先拿出潮湿的宣纸,用嘴巴对着宣纸的一角吹口气,宣纸就打开了,然后贴于需要“拓印”的碑上,用鬃毛刷子刷*整,再用“拓包”沾些墨汁不停地在纸上敲打,浓浓的墨香味使我陶醉,不一会儿,石碑上的字清晰地显露出来,和石碑上的字体简直一模一样啊!真是大开眼界了。
爸爸说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从九百多年前开始,一代代有识之士为使碑石文化不被人们遗忘,他们耗尽心血集藏石碑,并竭尽全力保护它们不受战火的摧残,才有了今天恢宏的碑林。我这才明白为什么这里是一座文化艺术宝库,石碑上的汉字告诉我,古人用最软的笔写出了最硬的字,顶天立地、落落大方,而现代人在电脑出现以后,动手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写一笔好字的人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我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以后要认真听讲、认真写字,改掉我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不好的习惯,我要将*文字的艺术传承下去。
西安碑林的作文9
我参观了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佑二年(1087)经过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数量日渐增多,现已藏自汉代至今的石碑五至四千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长达2000多年。通过第一室到第七室的参观,特别是第三室陈列了以唐代各碑为主,碑文刻工精致的精美作品,走进第六室,相隔很远就闻见一股浓烈的墨香扑鼻而来,那里收藏着各种名家的作品,还有黄河图说张旭的狂草等,令人眼花缭乱。是我们书法的范例。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几千年来的文明,一个个深刻在石碑上的字,是永久的记忆,更是*文化的传承。*的文化如此久远,在石头上留下历史的痕迹,在笔尖与浓墨下汇成名扬千古的传承。这次参观让我感到无限的骄傲和自豪,我是*人,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西安碑林的作文10
国庆的小长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西安市碑林博物馆,我很激动,心想,终于能看到书法名家的作品啦。
走进碑林博物馆的大门,看到了千千百百个石碑,石碑上面刻着古代书法名家的字体。石碑上刻的字有楷书、行书和草书。在耸立的石碑间穿梭着,再看看哪些飘逸的字,仿佛感觉到了情感、激情。
陕西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碑林为我们展示了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这让我感到了震撼,我觉得我们的祖先非常厉害。
西安碑林是汉朝风韵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62年被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次游碑林,让我感受到了唐宋时期的书法家的字体,还让我觉得几百年来人们扩大收藏并且保护碑林、传承书法作品的精神,我以后也要好好写字,发扬文化!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3篇(扩展2)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篇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1
今天,我们去了西安的碑林,我怀着期盼的心情第一个坐上了车,半个小时后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从南门走了进去,一进大门,我就远远地望见了碑林这两个大字挂在门口,但是,令人惊奇的是,碑林的碑,这一个字少了一撇,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字是林则徐写的,他们当时就是这样写的,字的下面有三扇门,有大有小,两边的小中间的大,中间是走状元的,左边是客人,右边才是我们的*民百姓。
参观完大成殿,我们来石经阁,参观分为三个展厅,一共有很多块石碑,都是有许多大书法家写成的,有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等。这些字,一笔一划写得十分精巧,刚劲有力,行云流水,各有所长,让人叹为观止。这一些石碑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小有残缺,但是每块石碑都在不同的朝代记录了不同的历史故事。
看完这些展览之后,我们又拍了许多精致的照片。最后,我提议到商店买一些纪念品回去,可以留着当纪念,大家都说好,于是我就买了许多本书法家写的字。
虽然今天下着雨,天气有点寒冷,但我的内心却十分澎湃,这些精美的书法深深的打动了我,将永远印在我的心里,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争取把字写得更好看。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2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西安游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有“世界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也不是汁水四溢酥脆可口的肉夹馍,而是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汇集了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这让自幼学习书法的我,感觉像闯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一次过足了瘾。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碑”字苍劲有力,非常好看。不过这个字少了一个撇,有人说这是题字的林则徐因为禁烟被朝廷撤职,心情郁闷,所以少写了一撇。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碑字可以不写撇。进了碑林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笔书写并注释的孝经。碑冠刻的是青龙腾空,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隶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说实话,唐玄宗的字写的真不赖,风流力劲,被誉为唐代隶书的典范呢。
碑林里面有许多大书法家的真迹,比如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曹全碑等。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细看,里面却藏着描写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不是很有趣呢?
碑林里各位书法大家的作品,让人如痴如醉。有些书法家的故事也让人忍俊不禁,大家都知道的草书大家张旭,据说一旦喝过酒极度兴奋的时候就会把笔一扔,直接用头发沾上墨来写字,是不是很疯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都曾师法于他,颜真卿甚至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
碑林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如果今后有机会去西安,一定要实地去参观一下哦!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
今天我参观了被誉为书法艺术殿堂的西安碑林。
来到碑林,参天大树矗立在两旁,到处都是碑。我仿佛进入了文字历史的长河中。在九百多年前,人们历尽千辛万苦,就是不让碑林不受战火的破坏,才有了今天崭新的碑林。
上面刻着从秦篆到魏碑,唐宋明清的大书法家的旷世之作。其中有我们所熟知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样的大师。
看完了那么多的碑石,最让我难忘的要数《开成石经》了,如果把碑林的历史比做一名勇士,那么《开成石经》就是他坚硬的骨头。开成石经共刻114石,每石高为两米,均双面刻字,共计288面。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转》等十二部历史名著,共计160卷,65万字,有着“石质图书馆”的美誉。
在我的视线中,我还发现了许多的文字变迁,比如古代的“光”字的写法就与现在不同,是上面一个火底下一个儿,是一个十分形象的象形字。
石碑上的文字告诉我,*书法在世界有着顶尖的名次。可现代,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我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我要将*书法传承下去。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3篇(扩展3)
——游西安碑林作文600字
游西安碑林作文600字1
第三天,我们早上逛完了钟鼓楼,半下午时到达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而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该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碑林中不但有许多名人作品: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王羲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还有各种字体的模范: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这些作品都是文化艺术瑰宝,是*古人书法的精髓代表,可以说是喜好书法者的天堂。
当然在诸多书法作品中也有刻在石头上的精美画作、人物像等,在“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中还陈列着各种雕刻品:汉画像石砖、唐李寿石椁及墓志、昭陵六骏……,不管挑出哪一样都显示了古人精湛的雕刻手法,向*乃至世界展示了古*的风采神韵。
在其中一个馆中,我有幸目睹了如何把石碑上的字体拓下来,首先在石碑上刷上适量的白茗水,将合适的宣纸贴在石碑上,用刷子小心的反复刷使纸紧紧贴在石碑上,可以清楚显现出字迹,拿着拓包稍沾墨汁,在宣纸上拍打,尽量使所有地方的墨色相同、均匀,最后小心取下,注意不要弄破纸,这样一张拓片就拓好了。
碑林不愧为文学圣地,书法艺术的宝地,向世人展示了*的璀璨文明。不但记录了历史的沧桑,还显示了时代的进步。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3篇(扩展4)
——西安碑林导游词10篇
西安碑林导游词1
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们西安碑林是在*古代文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1087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900多年的历史。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国来说是一个最大的碑石博物馆了。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它叫做“太和元气坊”。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中间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桥称泮桥。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古朴独特的门就叫做“棂星门”。在门的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棂星门,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叫“戟门”。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
穿过戟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匹石马,它就是大夏石马了它的雕刻风格属于圆雕形式线条粗旷简洁给人一种古朴与凝重的感觉,大家都知道马的四蹄应该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这匹马的前面和后面之间都有一定石头的处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战马倒塌,大家仔细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这匹战马是唯一的有大夏纪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
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下对面的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在哪听过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点响起的钟声。景云钟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它纹饰非常精美。它分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个中有不同的图案。第二绝就是它的声音清脆悦耳洪亮。第三绝就在于它的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的。李旦曾经写过三处的书法,但是流传至今的只有这口钟上的书法了。所以这段文字非常珍贵。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宣扬这口钟的钟声。另一个则是道教的奥秘了。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广场了。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们可以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他就是由当时著名的大将军林则徐亲自书写的。
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被誉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并且注释,又建立于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想必唐玄宗将这样的孝经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整个《石台孝经》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得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的《开成石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
在我们来到碑林之后,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明确的记载:他一共有65万252字,主要的内容有我们众所周知的《论语》、《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所必读之书。由于在古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误,所以讲经文科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认们校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陈列室了,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谓是精华荟萃之地。在众多的碑石当中,我们着重的来看颜真卿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唐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所著作的。说道颜真卿,相信大家对他的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颜筋柳骨”,颜体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这,我们还可以对照着另外一块碑石—《颜氏家庙碑》,来看一下,这是颜真卿在72岁时所写的。
有这样一个说法: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颜氏家庙碑则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宝塔感应碑的字显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颜氏家庙碑的字,就显的成熟了许多,肥厚了许多。
说道*的书法家,都是“字如其人”。颜真卿可以说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岁的时候,奉命劝喻参加叛乱的淮宁节度使*烈,在以死相胁和*厚禄的利诱下,当面痛斥*烈,并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和祭文,立志以死报国,最终被*烈缢死。颜真卿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书法宗师的气节与风范。
好,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在这里,主要欣赏到的是草书的代表。来看一下张旭的《肚痛贴》、和怀素的《千字文》。说道张旭,他被后人称为“张癫”。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会拿着头发沾上墨汁,挥“发疾书”。
讲到怀素,和张旭是一样的,虽然身为和尚,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两位书法家的字体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都是非常的洒脱、非常的奔放。两通作品都是草书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陈列室当中的两幅图画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关帝诗竹图》,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它并非一幅简单的竹子图,而是由一首五言绝句所组成的。叫做“不谢东君意,甘心独立明。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写照了。整幅图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旁边的《魁星点斗图》,主人公是以一个小鬼的身份出现的,他脚底下踩着一个鳌,手里点着一个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样是由两句话八个字所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都一样会做的到。
在请大家随我这边,我们进入了碑林的最后一个部分——石刻艺术室。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们先来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相传是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彪。拳毛騧,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骑过并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者流匹骏马的思念才诏令立昭陵六骏。但是今天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六匹马当中有两匹马是复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较完整的两匹,一个叫做“拳毛騧”,一个叫做“飒露紫”,他们是1914年被美国人盗走的,现存于美国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造型依就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接触的艺术珍品之一。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但愿今天的参观能带给您一些收获。谢谢大家!
西安碑林导游词2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方米,陈列面积3000*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西安碑林导游词3
第四展示主要成列史料名碑,这些碑石记述了明清两代陕西人名的苦难生活和奋起反战的历史事实,并保存了地理绘画等材料,其中有《黄庭坚诗碑》、《太极全图》、《达摩东渡图》、《达摩面壁》、《集字魁星点斗图》等等。《集字魁星点斗图》是清代陕西巡按马德昭所画,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以五品取士,每经首选一成为“魁”。“魁”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所以古代很对学府多筑有魁星楼,来供奉魁星,以求金榜提名。碑上刻的形象是鬼一脚翘起托着“斗”字,一脚独立于鳌字之上,一手拿着毛笔直点“斗”字,唐宋时期,皇宫大殿前置有石板,上雕龙和鳌的图案,考中进士站在台阶下迎榜,而状元则站在鳌头之上,取“独占鳌头”之意,同时“鬼字”又由儒家修养的八个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组成,意思是只有按照儒家这个修养标准去努力才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朋友们,由于时间问题,第五第六展厅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石刻艺术。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他征战时骑的六匹骏马,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主持设计并于唐贞观年间十年完成。唐太宗亲自为每匹马写出赞语,遗憾的是“飒露紫”和“卷毛踻”1914年被美国文物贩子盗走,现存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特勒骠”、“青雕”、“什伐赤”、“白蹄乌”也在1918年的一个夜晚被切割成块,准备装箱盗运,幸好被拦截了下来,所以我们才有幸看到这四匹真品。四骏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它们身上,即记载着历史的辉煌,也记载着历史的耻辱。
参观了陵墓石刻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宗教石刻。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而佛教也是随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从而开始了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漫长阶段,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佛教风行,也就推动了佛教造像艺术水*的不断精进。最后我们看到的这件雕像是唐代雕刻的老君像,是当年安禄山为讨好玄宗李隆基特命人在幽州范阳以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汉白玉雕像,它原立于骊山华清宫的老君殿里,是盛唐时期顶礼膜拜的道教造像,老君身穿开领道袍,正襟危坐于石台上,神情庄严雍容,面相丰颐恬静。底座三层,上面刻有变形的`牡丹花和莲花图案,老君像的塑造不仅是统治者政治目的的需求,同时也体现出盛唐时期恢弘的气势。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西安碑林导游词4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西安碑林导游词5
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西安碑林导游词6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
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
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西安碑林导游词7
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书法的艺术,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有着“石质书库”和“书法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耸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们西安碑林是在*古代文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从1087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900多年的历史。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国来说是一个最大的碑石博物馆了。
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孔庙。站在孔庙当中,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座高大的牌楼了。它叫做“太和元气坊”。在上方还有非常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整个太和元气坊,我们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来形容它。
在太和元气坊的底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叫做泮池。中间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桥称泮桥。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资格在泮池里洗笔,并且走过泮桥。
走过泮桥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非常古朴独特的门就叫做“棂星门”。在门的中间可以看到两个大字“文庙”。左边有“德被天地”,右边有“道贯古今”,这两句话、八个字都是出自于《论语》。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棂星门,我们即将跨越的第二道门叫“戟门”。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这个地方要下轿,武官走到这个地方要下马,在两边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见孔子的。
穿过戟门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匹石马,它就是大夏石马了它的雕刻风格属于圆雕形式线条粗旷简洁给人一种古朴与凝重的感觉,大家都知道马的四蹄应该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这匹马的前面和后面之间都有一定石头的处理,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防止战马倒塌,大家仔细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这匹战马是唯一的有大夏纪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贵,属于国宝级文物。
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下对面的另一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我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口钟的钟声。在哪听过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点响起的钟声。景云钟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它纹饰非常精美。它分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个中有不同的图案。第二绝就是它的声音清脆悦耳洪亮。第三绝就在于它的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的。李旦曾经写过三处的书法,但是流传至今的只有这口钟上的书法了。所以这段文字非常珍贵。它讲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宣扬这口钟的钟声。另一个则是道教的奥秘了。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广场了。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们可以抬头看到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碑林”。他就是由当时著名的大将军林则徐亲自书写的。
在“碑林”两字下方,迎面而来的,就是体积最为庞大、制作最为精美,并且最早迁至西安碑林,被誉为“迎客第一碑”的——《石台孝经》。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写,并且注释,又建立于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想必唐玄宗将这样的孝经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来治理天下。
整个《石台孝经》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得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下面请各位游客随我一同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开成石经》。因刻于唐文宗开元二年,而得名的《开成石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书了。
在我们来到碑林之后,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明确的记载:他一共有65万252字,主要的内容有我们众所周知的《论语》、《尔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也是当时所有的知识分子,科举考试所必读之书。由于在古代印刷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为了避免手抄的错误,所以讲经文科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认们校对。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我们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陈列室了,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谓是精华荟萃之地。在众多的碑石当中,我们着重的来看颜真卿的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唐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在44岁的时候,所著作的。说道颜真卿,相信大家对他的字都不会感到陌生,“颜筋柳骨”,颜体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这,我们还可以对照着另外一块碑石—《颜氏家庙碑》,来看一下,这是颜真卿在72岁时所写的。
有这样一个说法: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颜氏家庙碑则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宝塔感应碑的字显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颜氏家庙碑的字,就显的成熟了许多,肥厚了许多。
说道*的书法家,都是“字如其人”。颜真卿可以说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岁的时候,奉命劝喻参加叛乱的淮宁节度使*烈,在以死相胁和*厚禄的利诱下,当面痛斥*烈,并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和祭文,立志以死报国,最终被*烈缢死。颜真卿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书法宗师的气节与风范。
好,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在这里,主要欣赏到的是草书的代表。来看一下张旭的《肚痛贴》、和怀素的《千字文》。说道张旭,他被后人称为“张癫”。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会拿着头发沾上墨汁,挥“发疾书”。
讲到怀素,和张旭是一样的,虽然身为和尚,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两位书法家的字体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都是非常的洒脱、非常的奔放。两通作品都是草书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展现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陈列室当中的两幅图画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副《关帝诗竹图》,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它并非一幅简单的竹子图,而是由一首五言绝句所组成的。叫做“不谢东君意,甘心独立明。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写照了。整幅图充满了诗情画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旁边的《魁星点斗图》,主人公是以一个小鬼的身份出现的,他脚底下踩着一个鳌,手里点着一个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样是由两句话八个字所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说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都一样会做的到。
在请大家随我这边,我们进入了碑林的最后一个部分——石刻艺术室。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们先来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相传是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彪。拳毛騧,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骑过并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者流匹骏马的思念才诏令立昭陵六骏。但是今天有一个遗憾之处,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六匹马当中有两匹马是复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较完整的两匹,一个叫做“拳毛騧”,一个叫做“飒露紫”,他们是1914年被美国人盗走的,现存于美国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造型依就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接触的艺术珍品之一。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好了各位朋友,到这里,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但愿今天的参观能带给您一些收获。谢谢大家!
西安碑林导游词8
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说,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的可藉以补充和订正史*载的遗误,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宝贵资料。如从陕西周至县出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碑》,通高353厘米,宽103厘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唐时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此外,唐《中尼合文之陀罗尼经幢》是我国唐代和尼泊尔人民友好交往的实证;《唐广智三藏碑》记载了一个印度僧人一生在*的经历和*传入日本的师承关系。等等这些都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宗教史的珍贵资料。
《明德受纪碑》上刻有“大顺”、“永昌”字样。这是明未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遗物,记载着当时陕西大旱,粮价昂贵,“小麦每斗二两四钱,米每斗二两六钱”和“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悲惨景象;清刻《张化龙碑》,颂扬了当时领导陕西扶风、歧山一带农民反抗官府的张化龙;清刻《荒负歌》等,也记录了一些遭受官僚、地主压迫剥削的广大农民的苦难生活;元刻《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刘尚神道碑》和清刻《*利教案碑》等,均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清末广大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的事实。
碑林中还记载了诸多历代爱国主义人物,如被誉万世师表的孔子,统一*文字的李斯,对蜀汉忠贞不渝的关羽,两袖清风的郑板桥,慷慨就义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虎门销烟震惊中外的林则徐,历代书法大师王羲之、颜真卿、于右任,以及励精图治的邓廷桢,推行新法的康有为等。他们那忧国忧民,为事业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大量的石经,是碑林中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亲自以隶书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也孔子的问答辞,主要内容讲孝、悌二字),此碑由四块色如黑玉,光可鉴人,高590厘米的细石合成,碑上加方额,额上刻浮雕瑞兽、涌云;额上盖石,盖石边缘刻优美的卷云,顶上作山岳状;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三层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茂盛的蔓草和雄浑的狮形怪兽,两种不相协调的动植物被刻画得融洽无间,整个构图给人以威武、活泼的感觉,为盛唐的艺术精华。《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分写,花费了大约七年时间到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一部石经。其中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和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
计114石,文刻两面,228面,字列八层,共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刻成后立于唐长安城的国子监内,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同时也是读经者抄录校对的标准。此经是我国古代七次刻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它俨然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这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前,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石台孝经》、《开成台经》等名碑,原来竖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今西安市南门外)的国子监内,唐末韩建(大尉许国韩公)缩小长安城后,这些碑连同其它一些名碑都散落到了城外。唐昭宗以及后粱时期,陆续将这些石碑移到原唐代尚书省西隅。到宋哲宗元佑年间(公元1086-1093年),又将全部碑石搬到学府之北,就是今天的碑林所在地。此外,明清两代的《兴学碑》、《修渠记》、《修栈道记》、《修城记》、《修庙记》等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峰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汉熹*石经《周易》残石”,它保存了我国最早的《周易》文句,相传是当时著名学者、大书法家蔡邕以隶书书写,方挺严整,为汉隶之典范。
唐代是*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在唐代书法艺苑中,名家辈出,时有杰作,真、草、隶、篆,百花争妍,犹如璀灿的群星,放射出永不泯灭的光辉。欧阳洵、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创一体,欧阳通、徐浩、史维则、怀素等也都是一代名家。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与其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很相近,结构严谨,书法险劲,是值得珍视的书法名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等,气势雄浑,苍劲有力,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则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此外,宋起佶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帖》等,也是稀有的珍品。
除了书法,在北魏、唐、宋等碑志上,还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图案花纹。如唐刻《大智禅师碑》的两侧,以线刻和减地两种手法并用的图案作为装饰,将蔓草、凤凰和人物穿插布置,使人感到繁丽、活泼、美妙而有生气;《石台孝经》碑头上的浮雕卷云和狮子,碑座上线刻的精致蔓草、瑞兽等,也都表现了唐代雕刻所特有的富丽作风;唐刻《道因法师碑》座垢两侧,用流利的线条,刻出两组人物,共有十多个卷发深目的异国装束的人,牵马携犬,作准备出行状,是不可多得的线刻佳作;北魏的《元晕墓志》四侧,分别刻着有表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空隙中满填流动的云彩,呈现出飘逸而和谐的奇特意境。它们象绿林一样陪衬着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使碑林这座书法艺术宝库,更加瑰丽异常。
碑林能较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是与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的贡献分不开的。宋代时,由于无人管理,珍贵的汉唐碑碣有的被人用做砖甓,有的用于修桥,遭到人为的破坏。元代时,碑林的碑石曾两次全部跌倒。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陕西发生8级大地震,碑林里的大量碑石因摔碰而断裂。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毕沅率同僚到碑林视察,只见房屋倒塌,碑石横卧于荆榛瓦砾之间,环顾四周,满目荒凉,这使他十分震惊和痛心。他与同僚合义,采取修整房屋,整理石,编目著录,组织石刻陈列,建立管理机构和保管制度等措施,重修和保护碑林。在他所著《关中金石记》中说:“前后堂庑,皆鼎新焉,旋于土中,搜得旧刻数十片,遂取《石经》及宋元以前都,编排甲乙,周以栏盾。明代及近人所,则汰存其佳者,别建三楹以存置。其锁钥则有司掌之,设法保护,以冀垂永久。”毕沅对金石文字有浓厚兴趣,整修碑林在于“庶考古者,得以观览也”。(《毕沅在保护关中古迹上的贡献》,文物天地,1983年第二期)他为保护珍贵文物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值得赞赏。
西安碑林导游词9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
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
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西安碑林导游词10
西安碑林は紀元1087年に創建されました。我が国の古代碑石の時間が一番早く、数が一番大きい芸術宝庫です。陳列には漢から清までの各時代の碑石、墓誌が全部で千余りあります。ここは石碑が林のようで,だから碑林という。
西安碑林は内容が豊富で、我が国の古代書道芸術の宝庫であると同時に、古代の文献典籍と石刻図案を集めています。わが国の文化発展の一部の成果を記述し、中外文化交流の史実を反映して、国内外に名を知られています。西安碑林は唐代の石経を保存した上で発展しました。唐代の人の称する石経、紀元745年の唐の玄宗の李隆基の書くことを含みます。
碑林の第一陳列室の前には、専ら陳列のために建てられた碑亭がある。>碑林最大の石碑で、745年に刻まれた唐玄宗の李隆基が自ら書いたものです。孝経は孔子の学生だった。前の部分は李隆基が孝経のために作った序文です。玄宗は孝経の序文を書く目的として、自分が「孝」で天下を治めるという意味です。後は孝経の原文です。小さい字は玄宗が孝経のために書いた注釈です。土台は3段の石台からなり、上には生き生きとした線が刻まれています。唐中期の代表的なものです。上は浮き彫りの巻雲瑞獣です。この碑は4つの石で構成されています。下に石台があります。だから「石台孝経」と呼ばれています。
碑林の第一陳列室は主に12冊の経書を陳列して、計650252字、石114方を使って、両面に文を刻んでいます。清代の「17面3万余字」もここに陳列されています。12冊の経書は封建社会の知識人が必ず読む本です。当時は印刷術があまり発達していなかったので、文人学士たちが経書を書き写す際に誤りがないように、恒久的に保存するために、この12冊の経書を石碑に刻み、手本として、長安城国子監内に立って、人々の校正に供しました。わが国は東漢から7回も経を刻みました。>現在残されている完全な石刻経のセットです。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3篇(扩展5)
——西安城墙的作文3篇
西安城墙的作文1
上回说到*街在钟鼓楼附近,那我们下一站就去钟鼓楼。钟鼓楼其实是两栋遥相呼应的建筑,顾名思义,一栋上面是大钟,一栋上面是大鼓。
登上钟楼,一口巨钟引入眼帘,那象般巨大的铜钟被高高地挂在一个红色的的木架上,光是边上的木杵直径就有二十多厘米。可以想象清晨那古老的钟声是怎样将人们从梦中唤醒。
钟楼整个都是木质结构,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图画,还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我终于见到真正的“雕梁画栋”,没想到那时候的做工就那么精细了。钟楼里还陈列着很多古董和齐白石爷爷的作品,简直就是精美绝伦。站在钟楼顶远眺,整个西安就像立刻缩小了,变成了一张地图。那上面以钟楼为中心的笔直笔直的大路伸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西安的路都是直的?
鼓楼和钟楼很像。一上去最抢眼的就是一面特别特别大的鼓,那鼓立在那儿足有三米高,一米厚!让人禁不住想去敲两下。再往后接着走,就会看见整整一排的鼓,上面写着二十四节气,好似阅兵似的,特壮观,特气派。鼓楼里还有一面高达十米的大鼓,最奇怪的是那口鼓的鼓面,上面竟然没有任何接缝,哪来那么大的一张整皮呀?
到了晚上,很多盏刺眼的灯光打在钟鼓楼上,钟鼓楼顿时变得金碧辉煌!妈妈说,那在建筑学上叫“光雕”。
钟鼓楼真是古城西安的一大奇观!
西安城墙的作文2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故乡西安,这里已经大雪飞扬。树木、楼房、草地、街道等万物都披上了白色的银装。
我和爸爸一起去参观了西安的钟楼。钟楼是正方形的,外表是用跟城墙一样的灰色大专砌成的,钟楼由三层组成,四面有四个像波浪一样拱起的小屋顶,中间有一个像金字塔型的大屋顶,看起来像用一顶金色的帽子盖上去一样,屋顶的瓦都是绿色的,墙壁和屋檐都红色的。我和爸爸上到钟楼的二楼,远远望去,有四条大街以钟楼为中心,笔直的伸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看起来很么壮观、很雄伟。大街上的车穿流不息,两边商店的霓虹灯灯光闪耀,把城市打扮的更加漂亮,更加美丽,里面陈列了很多古代用的生活用品和古代乐器,里面的墙壁上还雕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壁画,非常优美。四周的房檐挂满了非常大的大红灯笼,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二楼的一个角挂着一个大大的钟,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是用铁铸成的,是古代人用来报时的晨钟。还远远看到一座跟钟楼的形状很相似的,就是鼓楼,钟楼和鼓楼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矗立在西安的市中心。
古老的西安真是多姿多彩,我爱家乡。
西安城墙的作文3
我的老家在西安,它是一座很美的城市,那里的古城墙极具特色。
春天,城墙对面的草地抽出了细芽,空气中好像还藏着冬天的寒气。
夏天,太阳光照在城墙上,原本黑黑的城墙一下子变得比黄金还亮。但是太阳光再亮,那巨大的树木还是挡了阳光,给了行人们一条阴凉的道路。护城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在金光中,我还能看见几条小鱼,那些鱼看着城墙直到傍晚才慢慢离去……到了傍晚,出来散步的人更多了。城墙下的灯亮了,各种各样的昆虫在灯下飞舞,这比白天还热闹。
秋天,中秋节的花灯挂满了城墙,有的像一只雪白的兔子,有的如同巨大的明月,还有的好似又大又圆的月饼。人们拿着灯笼在城墙上走来走去。虽然是晚上,但在这无边无际的灯光中,却比白天还要亮……
冬天,洁白的雪盖住了城墙,护城河结上了一层冰。树上、椅子上和地上几乎都盖上了一层雪。孩子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这座城市好像盖上了一层洁白的被子。
我爱我的.老家西安。我爱它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3篇(扩展6)
——西安的风俗作文3篇
西安的风俗作文1
很早就听爸爸给我讲古都西安的故事,它是一座十三朝古都,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城市。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我期盼已久的古都西安。安排好食宿,我们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大雁塔,它是玄奘法师把从印度带回的经书的存放地,建在大慈恩寺内,有七层,高64.5米,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塔前,仿佛又看到千年以前众僧颂经的场景。游完大雁塔,我们又登上了古城墙,在宽阔的城墙上骑着自行车游玩真是无比的惬意。
第二天,我们去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走进一号坑,里面真大呀,我仔细地观察兵马俑,他们的样子千姿百态,有站的,有半跪着,有跨步的,有穿盔甲的。其中一些挖出来还带有颜色,可惜都氧化了。有些因保存不完好破碎了,真让人惋惜。
西安不仅有很多名胜古迹,还有很多奇怪的风俗,其中有陕西十大怪,它指的是:“帕帕头上戴,锅盔像锅盖,秦腔吼起来,盆碗不分开,姑娘不嫁外,睡觉枕砖头,辣子一道菜,面条像裤带,房子半边盖,不坐蹲起来。”
在古都西安,我不仅看到了许多历史古迹,开阔了视野,而且增长了不少历史知识,真是不枉来一次。
西安的风俗作文2
西安是我的家乡,是陕西的省会城市,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古城。
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物有古城墙、大雁塔、钟楼、鼓楼等很多名胜古迹。
白天的古城墙像一条长龙围绕着西安市,每当夜幕降临,城墙就亮起来了,有灯笼、大射灯、彩灯、龙灯,把整个西安市勾画出清晰的轮廓,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大雁塔高约几十米,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大雁塔南广场有《西游记》里唐僧的青铜像;北广场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每当喷泉开始时,喷泉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千姿百态,忽高忽低的水雾高几十米,把古老的大雁塔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
钟楼、鼓楼更是美妙无比,鼓楼上有几面大鼓,钟楼上有几口大钟,看起来好像全是木头建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它们名字的来历吧!
西安的小吃更是多种多样,最具有特色的有羊肉泡馍、美味可口的肉和汤,泡的是锅盔馍,馍泡的越小越好,还有米线、凉皮、裤带面……更是美味无比。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西安来观光旅游,热情好客的西安人一定盛情款待您!
西安的风俗作文3
当你的耳边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时,那一年一度的春节就到了。北京要泡腊八蒜、乐山要吃饺子,西安也不例外。现在,我就介绍西安过春节吧。
每到春节时,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从桃木刻*形挂在门旁用以辟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吉祥、幸福。
每到春节时,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是从吃连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之情,又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每到春节时,最让孩子们开心的就是发压岁钱。但拿压岁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必须磕三个响头,给长辈说几句祝福的话,这才能得到压岁钱。
每到春节时,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擦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是谐音。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暴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西安的春节还有许多习俗,如: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不能扫地;正月十五逛庙会;有些日子还有扭秧歌儿。
西安春节的习俗说也说不完,就等你来看。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3篇(扩展7)
——写西安的小学作文3篇
写西安的小学作文1
前段时间放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安参观了大雁塔,我高兴极了。
大雁塔美丽极了!
大雁塔共分七层,每层都装有四个小巧而精致的小窗户。一层有个禅房,禅房里放有佛经、佛像,其中有如来佛像和观世音菩萨的佛像等。
大雁塔的门框上,有优美的线条雕刻着唐代建筑图案,美丽大方,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的"重要资料。大雁塔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爸爸对我说:“大雁塔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汗水,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结晶,我们现在要是不珍惜它,不保护它,怎能对的起我们祖先呢?”
顺着楼梯向上攀登,到了第七层,举目远眺,西安市市容尽收眼底。看,前端是西北最高的建筑物——电视塔,左端是规模宏大的小寨饭······。整个大雁塔气势雄伟,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的佛像,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我仿佛看见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着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兄弟三人斩妖捉怪,击退了妖怪们一次次的进攻,保护着师父最后终于取得了真经。
参观完大雁塔后,爸爸妈妈还告诉我西安还有许多像大雁塔的古建筑。我觉得我们陕西有那么多名胜古迹,真是了不起,作为陕西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3篇(扩展8)
——古老的西安作文3篇
古老的西安作文1
有人去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有人去过富饶的`西沙群岛,而我去过古老的文明之都——西安。
来到西安,就会看到举世闻名的古城墙。走到城墙脚下,我抬头仰望,只见高大的城墙像一位全身皮甲的威武战士,正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
西安有各种各样的美食。走在*街,你能够品尝到好吃的肉夹馍、羊肉泡馍、油泼辣子面……客人们可以大饱口福。
西安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我最爱去的是大雁塔音乐喷泉广场。夏日的夜晚,来到这里,你会看见无数的泉眼,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在五光十色的灯光下,合着节拍偏偏起舞。有时像绽开的花儿,有时像垂下的杨柳……我光着脚丫,跳向水中,那珍珠般的水珠洒落在我的身上,甚是凉爽!
我爱古老的西安!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3篇(扩展9)
——走进西安碑林作文 (菁选2篇)
走进西安碑林作文1
今天,我们去了西安的碑林,我怀着期盼的心情第一个坐上了车,半个小时后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从南门走了进去,一进大门,我就远远地望见了碑林这两个大字挂在门口,但是,令人惊奇的是,碑林的碑,这一个字少了一撇,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字是林则徐写的,他们当时就是这样写的,字的下面有三扇门,有大有小,两边的.小中间的大,中间是走状元的,左边是客人,右边才是我们的*民百姓。
参观完大成殿,我们来石经阁,参观分为三个展厅,一共有很多块石碑,都是有许多大书法家写成的,有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等。这些字,一笔一划写得十分精巧,刚劲有力,行云流水,各有所长,让人叹为观止。这一些石碑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小有残缺,但是每块石碑都在不同的朝代记录了不同的历史故事。
看完这些展览之后,我们又拍了许多精致的照片。最后,我提议到商店买一些纪念品回去,可以留着当纪念,大家都说好,于是我就买了许多本书法家写的字。
虽然今天下着雨,天气有点寒冷,但我的内心却十分澎湃,这些精美的书法深深的打动了我,将永远印在我 的心里,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争取把字写得更好看。
走进西安碑林作文2
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
一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哇哦,好高好大唉!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达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
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12部经书,共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
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碑》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从地下发掘。此碑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的盛况,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
第三室的`石碑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第三室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秦代李斯的篆书见于《峄山碑》;汉代隶书见于《曹全碑》;东晋王羲之手书见于《大唐三藏圣教碑》,此碑文字是后人从他的遗墨中拼集而成,人称“千金碑”。还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等……
这些大书法家都要经过几十年的苦练,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写出一手好字。我们现在就要努力,不断勤学苦练,以后也能写出一手好字。让我们加油吧!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3篇(扩展10)
——西安的春节作文
西安的春节作文1
爸爸说,我们是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老家村里的乡亲会聚在一个庙堂里,祈求新的一年里众人*安的话语。
在老家过年,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时候了。看着大家团聚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大家在烟雾环绕的庙堂里,听着长辈们祈求*安的`声音,看着庙堂的昏暗光线,有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上完香后,准备放鞭炮的时候,我赶紧捂上耳朵,跟一群小孩跑出庙堂,准备看放鞭炮。大人们把鞭炮铺好后,大伯拿起火机,往点火线上一点,不一会,漫天都是一片红红的颜色,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鞭炮放完后,一些胆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烟散了,就在其中寻觅没有点完的鞭炮,拿着香触碰了引线,也来不及看到底有没有点着就跳开背过去,听着后面一声爆响,真是惊心动魄啊。
过年时去别人家串门总是很让人高兴的,叔公叔婆……一个个叫着,红包那个多呀,收的我那个心花怒放啊。
过年的放烟花也总是让人兴奋的,放一种叫冲天炮的烟花时只有我一个人把它们插在沙堆上玩,我一个人点火速度不够快跑去找哥哥姐姐他们一起点,但是他们都不敢,玩完烟花后他们还一个劲地夸我胆子大。
过年的饭菜丰盛得能让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谓是山珍海味样样俱全呢,五彩缤纷,色香味俱全,在这里呆上几天,吃上几天就胖了好几圈。
关于客家过年的习俗其实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推荐访问:碑林 作文 西安 参观西安碑林作文3篇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1 参观西安碑林的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