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7篇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 2019年11月1日E-mail:jxyglcn@163.com“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
19 年 11 月 1 日 E- mail:jxyglcn@163.com“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被给予很多的关注。这不仅是对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时代要求的回应。当前,在科技突飞猛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部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师应该努力将“育人”融进自己的学科教学。基于教材以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拟出包含六大范畴的育人框架,并且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四种具体的学科育人教学策略,即“深入教材” “创设情境” “丰富活动”和“精选题目”。英语学科 育人框架 策略摘 要关键词一、学科育人是时代的要求弗林效应表明,人类的智力水平在不断提升。伴随着青少年智力的蒸蒸日上,青少年道德水平的发展趋势总体良好,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青少年的价值观出现一些问题 [1] ,例如:有的青少年认为学雷锋并不光荣,只有傻子才学雷锋;有的青少年以当“网红”为追求,不再像过去那样以当“科学家”、“解放军”为荣。这种种现象,都启发着人们思考教育的功能。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后,教育部也出台了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将育人要求融进了学科教学。而在今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表明了改革的决心与信心。《意见》指出:到 2022 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这些顶层决策与文件,标志着“立德树人”应该是基础教育的首要功能。因此, “如何在自己所教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应该是每一位基础教育领域里的老师应该思考的课题。本文的撰写,也正是笔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对于“学科育人”的思考与总结。二、英语学科育人框架的确立新课标在英语课程内容中提出了 3 大主题及其统摄下的 32 个子主题 [2] ,它们为英语学科育人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笔者经过总结,提炼出包含六大范畴的育人框架(见表 1)。关于该框架的应用,教师一方面可以依托单元主题以及单元文本,努力寻找框架内的育人内容,进而有效地丰盈教学目标。例如以人教版教材Book 1 Unit 1 Friendship 为例(见表 2)。另一方面,可以就框架中的某一要素进行教材整合。笔者以人教版教材 5 个必修模块为例(见表 3)。值得说明的是:笔者这里归类的依据主要是文本体现的主流育德因素,而非“支流”。如果二者皆考虑的话,那么同一个单元可以隶属于几个范畴中。例如 Book 1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固然要扩展学生的视野,如了解英语发展的历史,以及世界各地英语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但同样可以在介绍被西方所接受的中国英语之时,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高中英语学科育人框架及实践途径杜 锐(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湖北襄阳,441000)国际视野兼容并蓄、开放平等、尊重多样、取长补短、跨越文化、善于交际、共同发展、命运同体……个性品格自尊自爱、健康自强、志存高远、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责任担当、乐群宜人、团队精神……科学素质尊重知识、讲究方法、保持理性、运用逻辑、善于思辨、乐于探究、敢于批判、勇于创新 ……公民意识文明礼仪、诚实守信、法制观念、民主知识、温和理性、服从素养、自治自制、社会责任……生态文明敬畏自然、共处共融、注重安全、预防灾害、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自觉自律、持续发展……家国情怀重视亲情、行孝感恩、故乡情感、本土文化、家国同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统文化……育人范畴 主要内容表 142 · ·三、英语学科育人的具体策略1.深入教材文本,挖掘育人元素教材是师生教学的主要载体。教材中的文本既是语言学习的范本,也是育德育人的养料。教师要善于从“育德育人”的视角来审视、解读文本,从而将教学染上“育人”的色彩。鉴于 Book 1 Unit 1 以及 Book 1 Unit 2 在上文中有所提及,这里笔者以 Book 1 Unit 3 为例。该单元文本 The Dream And The Plan 叙述了王坤与王薇兄妹俩从制定到实施沿湄公河骑行计划的故事。通过介绍兄妹俩在制定计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系列想法与行动,揭示了两个道理:第一,梦想要通过行动、坚持与充分的准备才能实现;第二,兄妹俩性格上都有优势与劣势,但正是相互补充,最终促成了骑行的实现。教师可以确定育人目标如下:
(1)个性品格范畴:科学计划,充分准备,行胜于言,坚持不懈; (2)个性品格范畴:欣赏别人、团队合作。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文本中的地理描写,渗透“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文本,蕴藉着丰富的德育因子,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教师要努力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审美,锐化自己的思维,进而锻炼出超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只有深入地解读,才能挖掘出不易发现的因子。同是一篇《背影》,有的老师挖掘出“大家庭文化背景下父爱的艰难”,也有的老师探析到“五四自由思潮下一代人的赎罪”。这是由文本解读的功力深厚所决定的。2.创设人文情境,借题落实育人美国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认为,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知识 [2] 。在设置情境时,通常利用的参照物可以是歌曲、图片、音频、视频、实物以及语言等。这些参照物的采取,从“教学法”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育人手段,因为它们可以有效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果能将上述育人框架内的元素渗透在参照物中,则有“锦上添花”之效。在网络资源唾手可得的手机时代,参照物的选择及适时适度地植入,不是一件难事。教师要逐渐从“依托教材教学”走向“自主建构课程”,有意识地搜集相关课程资源,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着力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人格塑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擅长利用图片将学生带入到富有人文气息的情境,正所谓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在讲虚拟语气的时候,利用 Helen keller 的一组图片,迅速将学生带入到“海伦与其老师莎莉文一起克服困难、笑对人生”的情境。在此情境下,引导学生理解虚拟语气这一概念,并且让其输出含有虚拟语气的句子。当然,笔者这里要给予适当控制,让句子含有育人的色彩。Because of my private tutor—— — Anne Sullivan,Ididn’t feel life boring.If I__________(meet)her,I__________________(experience)a sad childhood.If___________________(be for)her love and patience,I_____________________ (learn)to read books inbraille.Most importantly,without her help,I_________________ (develop)an optimistic attitudetowards life.Sometimes,how eager l am to have anormal vision! If I_____ (have)
three days to see,I_____________ (observe)those who care for mecarefully and remember their faces forever.If I_____杜 锐:高中英语学科育人框架及实践途径单元主题及文本 育人要素及教学目标主题:Friendship文本:Anne"s BestFriend1.个性品质范畴:珍视友谊,支持朋友(对友谊的理解,对朋友的支持)2.国际视野范畴:尊重和平、共同发展(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滔天罪行)3.个性品格范畴:积极乐观、自我排遣(在困顿中对生活不丧失信念,通过日记排遣孤独)表 2育人范畴 涉及单元家国情怀 B1U3 Travel Journa国际视野B1U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B2U1 Cultural RelicsB3U5 Canada-The True North B5U2 The United KingdomB2U2 The Olympic Games B3U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B4U4 BodyLanguage B4U5 Theme Park个性品格B1U1 Friendship; B3U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B1U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B4U1 Women ofachievement B4U2 Workingthe LandB4U3 ATaste ofEnglish Humor B3U2 HealthyeatingB2U5 Music科学素质B3U2 Healthyeating B5U5 First AidB1U4 Earthquake B2U3 ComputersB3U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the StarsB5U1 Great Scientist B5U3 Life in The Future公民意识 B5U4 Makingthe News生态文明 B2U4 Wildlife Protection表 343 · ·
(have)three days to see,I________ (enjoy)theprofound nature.If I ____ (have)three days to see,I__________(glance)through those books I love.Mostof us just take life for granted,hardly conscious of ourblessings.If everyone _______________(strike)blindand deaf for a few days in his future,he ___________(become)more appreciative of sight.(答案为:had not met;should have experienced;it had not been for;could not have learned;might nothave developed;had;would observe;had;would enjoy;had;would glance;should get stricken;would become.)除了图片, “视频”也是常见的创境手段。同样是上述虚拟语气的教学,在学生操练阶段,可引入一段名叫“悟空”的小视频。其背景是:美国由于担心中国企业华为公司占领科技领域的制高点,从而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压。但是,华为不急不躁,平静前进。在今年 5 月推出了它的新款手机 P30 以及P30pro,并且顺带推出了一个小视频“悟空”,讲述了一个农村少年为进城看一场电影,不畏艰难险阻,执着向前的故事。笔者有机地结合了虚拟语气的教学和这一视频,引导学生不断生成基于育人元素的的句子,以期达到三方面的育人效果:(1)有信念,能执着,不畏艰难险阻,向前再向前(小朋友一往无前要进城);(2)有远见,能思危,不靠他人发展,静心干实事(华为公司自主研发芯片);(3)有温情,能和谐,与人友好共进,大国显风度(中国的和谐文化,美国的霸权主义)。学生生成的典型句子有:S 1 :If the boy had not courage and perseverance,he couldn’t arrive in the city.S 2 :Had it not been for Huawei’s foresight,itcould not have produced its own chips.S 3 :If American should not develop harmoniousculture in the future,it would lose its own interests.3.丰富课外活动,利用实践育人课外活动是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紧张的课内学习之外,教师可以基于某项育人主题,布置一些形式多样的任务,或是设计、组织一些学习活动,以此来促成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通常课外活动类型有:设计制作型、调查分析型、解决问题型、表演展示型。前三项多以海报、墙报、手抄报等形式展出。教师可以依据德育主题,给学生个人或小组布置相关任务。例如在聚焦饮食健康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份菜谱,并附上自己的理由,以海报展出;在聚焦文化遗产、环保等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室外调查本地的文化古迹、污染情况,并做出旅游导图,抑或给市长写信;在阅读一些难懂文章之时,教师可以让小组搜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材料,以手抄报展出。至于“表演展示型”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就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主题,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歌咏比赛、配音比赛等。当然,这样的大型活动可能一年就 1~2 次。但是,教师也可在自己班级举行类似活动。笔者坚持每周为学生呈上一首富含正能量的英文歌,然后会在每月举办一次英文歌比赛。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常配合教材文本乃至其他学科教学,播放一些蕴藉丰富的电影,例如,在上完教材文本 Anne’s Best Friend,我们为学生播放了《安妮日记》、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电影,配合语文学科中《哈姆雷特》的教学,播放由莎翁戏剧改编而成的电影《哈姆雷特》,以及由此改编的相似电影,如《狮子王》系列,在观影之后,让学生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办一张观后感海报,并就此举办班级演讲比赛。活动的精彩,有时不在规模,不在设备,也不在专业的高度,而在孩子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的热情、合作与快乐。这也是活动育人的要义:育人不仅关涉活动的内容,更关乎活动本身。4.精选语篇题目,利用评价育人高中教学中,练习与测试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平时的小检测、每月的月考,这是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可以将这些练习、测试与德育育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在试题选择与编制上,尽量施予“育人”考量。例如,这篇阅读材料的主题是否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次写作任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等等。当然这一任务一个人完成,肯定有困难,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例如杜 锐:高中英语学科育人框架及实践途径44 · ·
备课组或教研组可以让组织中每一个成员承担一定的搜集任务。这样就能完成“纳育德于练考”的工程。当然,契机的选择没有一定标准。以下,笔者通过三个案例,从三个视角说明练测材料该如何收集。【案例 1】基于教材主题的拓展。人教版教材对“环保”这个主题有多处提及。例如 Book 2 Unit 4Wildlife Protection,Book 6 Unit 4 Global Warming就是直击环境问题。再例如 Book 3 Unit 2 HealthyEating,Book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BooK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 也与自然环境有着联系。笔者观察到高考全国卷,发现每年命题人都会聚焦“环保问题”。于是我们备课组把这些语篇集中起来,配合教材文本,形成一个“1+x”的“主题阅读”。这种阅读以试卷题目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篇二: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
17 年 8 月中学生们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阶段就是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们通过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能够对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行塑造。所以,现阶段的小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去,不仅要深入解读教材内容,还有把教学思想进行融会贯通,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自身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本文根据思想道德品质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高效育人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一 、 丰富教学手段 , 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通过对小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行吸引,来增强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参与度。而要想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丰富,转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因为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照本宣科地对课本进行讲授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往往不容易被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多媒体、插画等教学用具进行利用,以此来对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行调动,这样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对高效育人的教学目标进行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征,就是在每一课的课文中都附带着很多色彩丰富、内容精彩的插画,而学生们又对这些插画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这些插图进行引用,能够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好地激发出来,还能够帮助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对相应的知识深入的进行理解。比如说,在对《合理消费》这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看消费过程的插画,就能够明白怎么理性的消费,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能够顺利的对知识进行获取。二 、 联系生活环境 , 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小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多元化的教育手段进行引用,有效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染,不要仅仅依靠课本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们的生活环境进行联系,以此来生活化教材内容,这样就能够方便学生们对知识进行轻松地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德育教育进行引入,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对思想品德进行深入地理解,从而对自身的品德进行塑造。例如,学生们在对《保护环境》这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穹顶之下》这个纪录片进行播放,学生们对其进行观看之后,就能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再趁机引入课本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们熟练地对课堂内容进行掌握,教师在适当的环节引导学生们对自己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明确的对现在地球上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解,再让学生们回想自己是否做过污染环境的行为,并思考怎么减轻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够对思想观念进行塑造,对高效育人的课堂教学任务进行很好的完成。三 、 结合实际活动 , 对学生们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在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依据课本内容来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有机的把思想道德理论课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并不只是简单的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自身的道德进行培养、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提高。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拘泥于应试教育的思想,应该注重对学生们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可以利用对话、讨论、辩论等方法来帮助学生们对自己的看法进行阐述。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发明、小创造”的活动进行组织,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对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开发,制造火箭、卫星等物品,教师可以适当的对学生点播,培养学生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培养。总的来说,小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明确,通过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来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对教学问题进行解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有机的对思想道德理论课和实践活动进行结合,促进小学思想道德教学的不断进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实现高效育人的途径探究□ 田 梅(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心小学 ,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 】“ 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 这是小学德育纲要中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 , 现阶段的教育部门应该提倡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 通过课堂教学 , 在引导学生们对知识进行学习 、 对技能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进行塑造 , 引导学生们主动的对科学文化进行学习 。小学思想品德课就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 , 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手段 , 对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 。【 关键词 】
小学 ; 思想品德 ; 课堂教学 ; 育人 ; 途径素 质 教 育41万方数据
篇三: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
高 教理 论 与实践1 9 9 7年 第3期教 书 育 人 工 作 的 途 径 和 措 施武 汉 工业 大 学余 风 满 赵 路 程 新 治摘要本 文 结 合 高 等 学 校 教 书 育人 的 现状,讨论 了 教 书 育人 工 作 的 一 个 中 心、三 个 途 径、五 项 措 施,旨在提 高 教 书 育人 的 质 量.高等 学校培 养 出 来 的 学 生,不 仅 要 适 应 社 会 主 义方式也有 所 不 同。但是,有一 个 基 本 的 共 同 点,就是 教事 业发 展 所 需 要 的 数 量,而 且 要 有 较 高 的 全 面素 质。师 在授 课 过 程 中,向 学 生 进 行 热 爱专 业的 思想 教育 和一 个 学校办得 好 不 好,关 键看 它 培养的学 生全面 素质 掌 握 专业知 识 为 社 会 经 济建 设 服 务的 目 的 是共 同的。如 何。如 何 培 养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合 格人才,笔 者 认 为 同 时,要 注 意 针 对 性 和 渗透性,要根据 不 同 层 次,不 同应 着重抓好 以 下 几方 面 工作:年 级,不 同时期学 生 中的实 际问 题,有 的 放 矢 地 进 行一、围 绕 一个 中 心 教育。为 此,教师要致 力于 提 高 教 书育 人 的 质量。一 方围绕 一 个 中 心 就 是 围绕 党 的 基 本路 线提 出 的 以 面 要 不断 提 高 自身 的学 术 水 平,大 力 进行 教学 研 究,经 济 建 设为 中 心 来 开展教书 育 人工作。教书 育 人工 作 追 求 最 佳教 学效果; 另一方 面要不断 提 高自 身 的 思 想应 服 从 于、服务 于 这个 中 心,把 它 作 为教 书 育人 工作 政 治 素质,严 于 律 己,树立教师 形象,增 强教师 的 责任的 出 发 点 和归 宿。邓 小平 同 志指出: “科 学技 术 是 第 一 感,视 培 养社会 主 义 建设 的 合格人 才 为 己 任,这是做生 产 力”。从根 本 上说,科 技 的 发 展,经 济 的振 兴,乃 至好 教 书 育人 的 基 本 条件,也是 做好 学 生思 想 政 治 工 作整 个 社 会 的 进 步,都 取 决 于 劳 动者 素质 的提 高,而 劳 的 基 础。只 有 这 样,才 能 做好课 堂 教 书 育 人 工作。动 者 素质的提高离 不开 教育。可 见,教 书 育 人工 作在2.课 外 指 导 是 教 书 育人 的 重 要 途 径。教 书 既 包 括整 个 社 会 进 步中 占 有 极 其 重要 的地 位,广 大教 育 工 作教师 的全 部教 学 活 动 和 教 学过 程。因而,教师 教 书 育者应从 这 个 高度来 认识 问 题。人,不 仅 要 在 第 一 课 堂,通 过 系 统 知 识 传 授 进行 教书二、教 书 育 人 的 途径 育人,而且应 通 过 第 二 课 堂,采 取 各 种 形式,进行 育人1.课 堂 教学 是 教书育人 的 主要 途 径。课 堂 教学 是活 动。在 这 方 面,由 于教 师 的年 龄、特 长不 同,课 外指最 基本的教学形式,也是教书 育 人 的重 要 阵 地。因 此,导 的形式亦应 有所 不 同。因此,课 外指 导 应采取多种作 为一名 教 师,要在 课 堂 中处 理 好教 书 和 育人 的 关 形式,大 力组 织 工作 经验 丰富、责 任 心强 的 教师 轮 流系,也就是要 处理好传授 科 学知 识与 向学 生进行 思 想 担 任班 主 任工 作,同时 要 充分发 挥 党 支部 联系学 生 班政 治 教 育 的 关 系,做 到 业务 知 识 与 思 想 政 治的 统 一。级 的 作 用,让 更 多 的 教师 去 关 心 学 生 成 长,让学 生 有应当 看 到, “教 好 书”是 育 人 的 前 提,是育人的 基础。只更 多 的机 会从课 外教学 活 动 中 受 到 健 康 向上精 神 陶有 上 好 课,提高 课 堂 教学 质 量,用 科 学 知 识 武 装 学 生 冶 和 学 习 科 技 文化知 识。有的教师 可 以 通过指 导 科研的 头 脑,教师在 学 生 中才有 威 信,才 能 受 到 学 生 的 尊 小 组、教学质量分析 小组、外语 沙龙、法律 知 识 学 习 小重 和 欢 迎,才 能取 得 育 人 的 资 格。同 时也 要 看 到,我们组、时 事小 组、党 章学 习 小 组、文 艺小 组进 行 育 人 活教 好 书 的 目 的,不 是 为 教书 而 教 书,而 是 为 培 养人 才 动;有 的 教师 可 以 通 过指 导 学 生 开 展 社 会调 查、科 研而 教 书。因 此,要 坚 持 正确 的 政 治方 向,把德育教育 寓实 习、科 研 实 验等形 式, 对学 生 进 行 教 育; 还 可 请 一些于 智育 之 中,潜 移默化 地 通过课 堂 教学 对 学 生 进行 思 学 术 造诣 深在 国 内外 有 学 术 影 响 的知 名专家、教 授定想 政 治 教育。在 这_方 面,由 于 各 门 课 程 的 性质 不 同,内期 向学 生 作 学 术 报 告,使 学 生 知 道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动容 不 同,通 过 传 授、渗 透 思 想 政 治教育 的具 体 内 容 和态,以 此 来鼓 励学 生发 愤 学 习,使 学 生早 日 成 为 四 化5 1建设 的 有 用 人才。应 当 指 出,教师指 导学 生 课外 活 动的形式 很 多,只 要 有 利 于学 生 成 才 的 活 动,教师 应尽最 大努 力 去 组 织 和 指导,这 是 人 民 教师 的神圣职 责,也是 时 代对 教 师的 要 求。3.教师 的 表率作 用 是 教 书 育人 的必要 途径。教 书育人,除 了 第 一 课 堂 的 授课,第 二 课 堂的 指 导,还有 一个途 径,那 就 是教师 所 特 有的 表率 作 用。事实 证 明, 学生 求教 于 教师,不 仅听其言,而 且观其行。作为 一 名教师,只 有 把 言教 与 身教统 一 起 来,做 到 言 行 一 致,才 能起 到 良 好 的 教 书 育人 效 果。教育 者 应先受教育,教师严 于 律 己,言 传 身 教,为 人师 表,以 自 身 的 楷 模 行 为,为学 生 树 立榜 样,这是 教 师 必 须 具备 的 素 质,人 们 尊重地 把 教师 比 作“人 类灵魂 的工 程 师”,其 意义 就 在 这里。三、教书育 人 的 措施1.定期 研 究 教书育 人工作,是 深 化 教 书育人工作的有 效措 施。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教 书 育人 工 作 要 转变观 念,拓宽 思 路,形成 特 色。因 此,对教 书育 人的 研 究要 经 常化、制度化、规 范 化。高 校 已 有 不 少教 书 育人研究 协 会,这 是 一 件新 生事物,对 高 校 教 书 育 人工作 起了一 定的推动 作 用,但力 度 还 不 够。我 们认 为各 高 校应 成立 相 应 的 教 书育人 研 究 室,做 到 有 组 织、有 目 的,定 期 研 究 教 书育人工 作 中 出 现 的 新 问 题,使 教 书 育 人工 作 规 范化地深 入 发 展。当 前,要进 一 步 认 识邓小平同志关 于“科学 技 术 是 第 一 生 产 力”的重要 意义,使 经济 建 设 转 移 到 依靠 科 技进步 和 提高 劳动 者 素 质 上 来,大 力推 进教 书 育 人 的 研 究 工作。2.加 强组 织 领 导,是 落 实 教 书育 人工 作 的 保 证 措施。当 前,教 书育人 工作 还 存 在 一 手 软,一手硬 的现象,只 注 重 教 书、不 注 重 育 人 的 问 题 仍 然 存 在,因 此,要 大 力 加 强组 织领 导 措施,采 取 一 手 抓教 书,一 手抓育人,利用 两 手 的 合 力 来 完成 好教书 育 人工作。教书育 人工 作 是学校 的 根 本 任务,各部 门都 要 围 绕这项根本 任务开 展 工 作。因 此,要采 取 全 校 上 下 齐 抓 共 管 的办 法,并 结合 各 职 能部 门 进行 任务分 解,做 到层 层 落实,事事督 办,使教 书育 人工 作落 到 实处,体 现在成才的 综 合 质量 上。3.制 订 《 教 书 育 人 条例 》, 是完善考 核 制度 的 具体措施。为 了 正 确 衡 量教 书 育 人 的 质量,必 须制 订 《 教书育人 条 例 》,建立 考 核 准 则,以 此 来 规范教 书 育 人工 作者 的 行 为。定 期 考核 《 条例 》 执行情 况,并 把 教 书育 人的考核成 绩与 教 学、科 研 成 绩 同 等 看 待,记 入 档案,当作奖惩,聘 任、晋升职 称、晋级 的依据.促进 教 书育 人管 理工作制 度 化、规 范 化。4.建 立表 彰 制度一,是促 进 教 书 育人 工作深 入 开展的 必要 措 施。交 流 经 验,表 彰 先 进 是教书育人 的 激 励机 制。为 了 做好这方 面的 工 作,一 方 面 各 单位 每 年 在考 核 《 条例 》 执行 情 况 的基 础 上,评 选 出 教书育 人先进工作 者 和 先 进单 位,并推 荐 到学校 评审。学校每 年 教师节 召 开教 书 育 人经 验交 流 大 会,表 彰先进;另一 方面 应 建 立 教书育人 奖励基金,对在教书 育 人工 作中做出 突 出贡 献 的教师 予 以 重奖,以 此 来 推 动教书 育 人 工作的发 展。5.青年 教师 岗 前 培训,是做 好 教 书 育人工作 的基本措施。青年教师从 学 生 走 向 讲 台,是 人 生 进 入社 会的 第 一步,也是 最艰 难 的一 步。也就是 说,作 一 名合 格教 师 必须 具 备 较全 面 的素 质,仅 靠 课 堂 所学 的 知识 还不 够,特别是缺 乏 教 书 育 人 的经验。因 书本知 识 具有局 限 性,需 要经 过 大量 实践,才能把 自 己 锻炼 成 为 合格的 教师。因 此,教师 进 行 岗 前培 训 是 很有 必 要 的。岗前 培 训必 须 有 组 织领 导、有措 施、有 内 容、有考 核 准则。怎 样进 行 岗 前 培训,我 们认 为 要 着重抓 好 五方 面的 工 作:一 是 组 织 领 导。因 岗前 培训 是师 资 队 伍建设的基 本措 施。学 校 校长、书记 对 此 应 高度重 视 并 由有关 部 门 组织 落 实培训 计 划,青 年 教师 必须 取 得 岗前培训 证 书后 方 可 上 讲 台,以 此 来保 证 教 书 育 人 的入 口关,二是 组织经验 丰 富的 优 秀 教师 作 为 岗 前 培训 的任课教 师,用他 们 的 师 表 形 象、渊 博 的知 识 对青 年 教师进行潜移 默 化地 教育`三要 有充实 的 培 训 内容 ( 思 想政 治 工 作 基 本理 论、思 想 政 治 工 作修 养、党 的 基 本知识、师 德 教 育、师 表 形 象教 育、高等 教 育管 理 学、教育心 理 学、怎 样当好班 主 任、怎 样上好 一 堂 课、怎 样作 一名 合 格 的 教师 等 )。四 是 从严 治教,严 格 考核,把岗前培 训工 作落 到 实处。
篇四: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
17 年第 11 期高 教 探 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团体活动:班级育人的重要途径*程肇基收稿日期:2017 -05 -23作者简介:程肇基,上饶师范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教授,博士。(江西上饶/334001)*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青少年体验式道德教育研究”(FEB2505770)的研究成果。摘 要: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防止同一性扩散、促进自我统合都是学校教育和班级辅导的主要任务和关键内容。而以 “活动体验”为载体的团体辅导,对促进大学生个体和班级团体共同成长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考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任务的基础上,以班级建设为导向、以活动体验为载体、以团体辅导为策略的团体辅导新路径,可以促进大学生个体乃至整个班级的共同成长。同时,团体辅导活动还需要把握好辅导理念与成员互动这两个核心要素。关键词:团体活动;体验学习;同辈互助;育人途径“青少年时期”是指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的一段时期。[1]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具有同一性混乱的发展危机 [2] ,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要建立同一性,具体说来就是要帮助其认识和了解自我,思考角色与明确责任以及自身之外环境等问题。所以,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新生,防止同一性扩散、促进自我统合都是学校教育和班级辅导的主要任务和关键内容。可以说,在青少年时期未得到健康成长的心智主题,可以在将来成长的历程中得以修复,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结构式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强这一修复的效果。[3]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是培养人、引领人成长成才的地方,但现实却是学校存在问题,甚至还会伤害人。[4] 因为学校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危机以及其问题行为,往往强调其发展过程中外界力量的注入与挤占。可以说,目前学校育人效果低下,班级活动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教育方法和途径上出了问题。由此,笔者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角色冲突和成长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班级育人的新途径,即以班级建设为导向、以活动体验为载体、以团体辅导为策略的班级团体辅导模式。一、班级建设中团体活动的运行机理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 “自我统一性”理论认为,人格发展过程都有其特有的成长内容,而 “自我统一性的形成是青春期发展的核心任务”[5] 。对此,他还特别强调,在青春期特别需要与同辈加强沟通和交往,从中达成 “自我统一性”。[6] 目前青年学生 60% -80%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环境、学校生活、师生关系和朋辈群体是影响其人格发展最重要的因素。[7] 所以,学校以活动体验为平台,成为青年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一)以活动为逻辑起点,呈现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游戏活动是自然界赋予儿童青少年年龄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是不断引领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动力源泉。当大学生在教师为其提供的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中尽情分享时,他们的思维以及社会性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中国,由于中学生求学经历的单纯性,同一性危机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也很明显。按照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处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要建立同一性。所以,以活动为逻辑起点,精心设置与这些发展任务密切相关的活动进行体验。比如,在学习人际交往活动中,可以为班级团体设· 9 1 1 ·· 教师与学生 · 团体活动:班级育人的重要途径计对话、表达、讨论、感悟等互动环节,帮助同学觉察到良好的人际沟通除了需要真诚、热情、尊重等品质外,还需要获得一些沟通良好的成长策略,以获得相互满足的人际关系。又比如,按照活动进行方式,可以划分为探讨价值观、个人限制、问题处理、自我回顾和个人展望等类型。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关注到同学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思考角色和明确责任,以及自身与周围环境等关键经验的觉察、体验和感悟。(二)以活动为情感纽带,延长同辈互助的友谊期情感的决策模式能够弥补理性的不足,它是一只 “无形的手”,可以帮助我们免于极端,能够让群体合作得更为稳固。[8] 同辈与非同辈之间的情感和友谊,诚然都是通过沟通和交往活动来实现与建立,然而,目前青年学生的生活现实和教育处境,其主要表现是其正常的交往生活被剥夺。诸如,各种电子游戏的开发和使用取代了生活体验;一些不健康的网络视频挤占了纯真的心灵。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成长任务及其心理主题,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任务的要求,促进同辈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不只是情感成长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情感体验活动渗透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嵌入群体交往的体验活动,从而拉长同辈群体的友谊发展期。例如,按照活动内容,人际交往活动可以分为———轻柔体操、我爱我家、信任之旅、同舟共济、优点轰炸、聆听与表达等单元活动,通过这些单元活动的沟通、分享、觉察与感悟,培养青年学生的情感生活,丰富同辈群体的情感纽带作用。(三)以活动为育人载体,倡导在体验中的生成意义学校的宿舍、教室以及操场都可以成为班级活动的体验场所,在这些团体活动平台中,鼓励青年学生倾听、感悟、探索乃至生成。一方面促进体验学习和增强生活技能;另一方面,拓展审美视野和丰富日常生活,发展处事、待人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对此,要捕捉同学们的兴趣,开展有利于班集体建设和个体全面成长的各类体验活动。对于具有生成意义的团体体验活动,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正如杜威所倡导的,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个体的经验由坏逐渐变好的历程。其实,班级团体活动能否有积极的意义生成,主要在于对团体辅导四大影响机制的把握与引领。[9]一是要让青年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获得情感的支持。团体活动可以创造出一种安全的环境与理解的场域,从而使参加者体验到自己是 “大家庭”中的一员,并感到有一种温暖、安实的归属感。二是要让班级同学在活动中尝试积极的体验。团体活动中,认同、肯定和鼓励参与者互相帮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体验。这种积极体验,不仅在班级团体活动中可以充分感受,而且还可以扩展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三是要让班级同学在活动中发展适应的行为。团体活动就像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实验室,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个性特点,有选择地寻找仿效对象,模仿适应性行为。四是要让班级同学在活动中重建理性的认知。团体活动营造了一个相互沟通和体验的机会,可以使参与者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与发现同辈,重建理性认知,发展适应性行为。二、团体活动在班级建设中的具体实施与操作本文所探讨的是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及技术,与传统的班级管理、班级活动融合在一起,将高校班级团体作为发展型 “辅导团体”,以班级活动设计并实施为载体,通过创造良好的集体气氛与班级人际互动,借助适宜健康成长的游戏活动,帮助同学重建理性认知,学习社会适应行为,发展良好人际关系,并发掘其潜在能量的教育活动。这一活动又称之为 “神奇的圆圈”,即一群人坐在一起,经过几次密集的互动,每个参与者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改 变,使 之 更 快 乐、更 健 康、更 适 应、更 和谐。[10] 无论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还是积累了一定人生阅历的成年人,团体辅导都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沟通、增强适应、提升能力乃至增进身心健康。青年学生成长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由 “学校人”转变成 “社会人”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有两个特性十分重要,第一个是 “群体性”,正如朱迪丝·哈里斯 (Judith Harris)所认为的那样:青少年成长中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同伴群体。[11] 第二个就是实践性,青年学生就是在体验过程中,尤其是与同辈、同伴的交往体验中成长起来的。因此,首先,在高校班级工作中,要紧密结合同学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其次,在召开班会和开展班集体活动阶段,应更多地设计并安排具体活动来进行,而不是· 0 2 1 ·
· 教师与学生 · 团体活动:班级育人的重要途径生硬刻板的班会课,或者只见信息不见人的网络微信之类的交流。由此,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班会课称为 “团体活动”。(一)分组固定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任何团体辅导的成功都与开始前的精心准备密不可分,那么将班级分组固定便是提高活动实效的有益准备。所谓分组固定,就是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固定的团体辅导活动。在班级团体活动中常常需要将团体分成 6-8 人一组。这种随机的合适的组合方式,不仅有利于形成稳固有序的小团体,而且还会产生积极的促进功能。例如,在大学新生适应团体中,如果按照来源地分组,班级成员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坐在自己周围竟然有老乡,马上会增添几分亲切感,更容易融入班级团体。下面介绍笔者常用的一种 “寻找快乐”组合法:事先准备好与所带班级人数相等的纸条,按照打算划分的小组数目写有与小组数目相等的几种不同的话语,让同学每人抽取一张纸条,抽到写有同样话语的同学即为同一小组成员。另外,还有抓阄、生日、报数、分层、活动等随机组合法和同类、内外圈组合法。[12] 在分组固定环节中,从个别到团体,将为形成契约和共同愿景做好准备。因此,要让小组成员一起共同设计组名、设计标志和制作胸卡,建立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商定团体契约,随后教师请每个组宣读本组的规定,并强调保密、守时、投入、暂不评价等基本原则,最后请每位成员在契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13](二)目标引导培养同学的自主性团体辅导活动是指在一定的目标引领下,通过参与者之间的积极互动,满足其成员心理需求的组织。如果缺乏一个共同的目标引导,就不属于有效团体。因而方向确定之后,目标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团体活动的目标可分为过程目标、一般目标和个人目标。过程目标包括个人探索、实践、让他人认识自己、正确而诚实地回应等;一般目标包括认识自己、发展人际关系等;个人目标因人而异。[14] 这里的目标引导,是指在班级活动过程中提出目标,通过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以及班级内同学的人际互动,运用适合青年学生成长需要的团体辅导活动。一是提出目标为同学指明方向。高校班级团体活动,不只是关心问题学生的辅导,更要注意正常学生的引导。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是非判断能力,应该多为他们确立清晰而明确的目标,既作为引导的依据,也可以提供一个发展方向。具体而言,班级团体目标的设定,可分为主题目标和单元目标,而有效团体目标的特征是具体、可行、可评估、积极、双方都愿意接受的。在目标陈述方式上又可以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其中,结果性目标表现为: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的学习结果等;体验性目标表现为:达到同学的心理感受、体验某种效果或明确安排同学表现的机会等。二是故事分享让同学丰富心理内容。故事分享是同学们最受欢迎的教育活动,结合自己辅导班级的实际需求,笔者精选备用一些经典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与之分享。譬如,针对正确感受自己优点的问题,在班上分享 《胖子第一家》。[15] 故事梗概为,在山谷里有一个七家村,一家四口各自拥有一个大肚皮。村里人起初对这一家不太有善。因为一同坐车,容易坐破轮胎,一同游泳,池水立即升高。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山路上,村里孩子们遭遇狂风滞留山脚,黄家两个小孩,不怕风吹雨打,急跑回村报信使人得救;又有一次,村里老人重病送医,车子到村口陷入泥坑,黄家父母赶来车后助推,使老人能及时就医。从此以后,村里的人不再疏远他们了。听完故事后,并给出四个讨论题,让每一组派代表抽取一个,在小组内进行讨论。(1)如果你是黄家的一分子,你会怎样看待自己?(2)如果你是七家村的居民,你会怎样看待黄家人?(3)你觉得黄家人有哪些优点?(4)你有没有过像黄家人这样的感受?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同学们体验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随后,安排 “戴高帽”的活动,让同学们发现自己,找到了自己平时没有发现的优点,从而增加了自信,愉快地接受了自己。又如,还通过故事《挣脱 “自我设限”》帮助同学们乐观地面对困难;通过故事 《姑娘与水手》帮助同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故事 《饶恕的爱》帮助同学明白 “恨能挑起争端,爱能包容一切过错”等道理……三是付诸行动让同学养成良好习惯。习惯改变了,行为就会得到改变。著名教育家曼恩说过:“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16] 其实培养胜于预防,防治重于矫正。作为团体辅导的领导者,在习惯培养中,应积极帮助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分目标分流程地推进。笔者在辅导过程中,· 1 2 1 ·
· 教师与学生 · 团体活动:班级育人的重要途径每月确定一项习惯养成目标,每周依据分目标设计培养重点内容。譬如,在 “时间馅饼”活动中,主要是帮助同学增强时间管理能力,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请同学根据一天生活的平均活动状况,填写 “时间馅饼”练习表,划分出睡眠、学习、运动、饮食、卫生、上网、娱乐等所占据的平均时间,并将各类所花费时间按比例在大圆圈内画出。在小组呈现各自的时间花费后,惊讶地发现自己有不少时间管理上的问题,有的每天学习时间 10小时,有的上网 10 小时,还有锻炼 1 小时,有的发呆 1 小时……该活动为同学提供了觉察与警醒的机会,通过交流和分享,同学不但看清了自己的 “时间馅饼”,而且还可以学习到别人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及有效率的学习方法。通过 “时间馅饼”活动的体验,促成了同学梳理目前的时间花费,制定今后理想的时间规划,并以 “月”为目标、以 “周”为重点,以 “日”为过程,落实理想期望的时间规划,付...
篇五: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
引领创机制立德树人谱新篇
中小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城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党建工作为引领,通过“把方向、带队伍、抓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铸魂立根为主线,着力建设党组织红色堡垒、教师红烛先锋、青年学生红心向党的“三红工程”,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将立德树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学校支部明确新时代育人目标,把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把党建工作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融入教育改革全过程、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六大育人途径方面创新机制,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德育逐步课程化、系列化,不断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推动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党组织研究讨论是重大事项决策的前置程序,涉及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学年度发展计划、重大经费支出项目、教师岗位调整、职称评聘等事项,都经学校党组织集体研究讨论后再
按程序进行决策。学校党支部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党务、校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党员定期评议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学校党支部切实领导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小组建到年级组和教研组。每个党小组既是进行研究教改,保证各科目教学质量的学科小组,还是负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德育团队,每个党小组逐渐成为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一个“小分队”。
学校党支部领导班子、本着“把人的精神树起来,把人心凝聚起来”,思想统一、团结协作,实行“低重心高效率”的管理理念,靠前指挥,走动式管理,敢于较真碰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兼任年级组长,负责管好一个年级,跟班指导,轮流值岗,任教毕业班教学科目,带头参加教研课改,带头学习上好党课,紧密围绕中心任务,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
通过抓党小组打基础、抓班子增活力、抓制度促常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努力使学校党组织打造成为推动教学、服务师生、促进校园和谐的“红色堡垒”。
开展“业务引领”活动,完善实施教师培训制度,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培训,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创建党员示范班。开展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按时组织进行党员教师精品课展示、党员教学竞赛等活动等,提高业务素质,实施党员名师工
程。先后有 25 名党员参加县级课堂教学竞赛获一等奖,或参加州级课堂教学竞赛获一、二等奖。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中获省州级以上奖励。有 12 名党员被推荐成为州级名师工作室成员,或被评为县级名教师名,50%的党员被评为过州县级骨干教师。
支部开展“育人引路”活动,每名党员联系一个班级、联系一名非党员教师、实施“亦师亦友导师制”,联系一名后进学生开展指导活动,成为学生思想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兴趣特长的挖掘者,生活困难的帮扶者,学习习惯养成的督促者,自信自尊的鼓励者,恒心毅力的培养者。每个党小组学年内负责组织一项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和筹办一项校园文化节日活动,每逢开学典礼党员都要进行集体唱国歌活动,每逢校园节日党员都要进行名人故事比赛,红歌比赛,指导学生编排表演《绣红旗》、《西安事变》等剧目。七月建党节都要进行“党在我心中”文艺表演。
篇六: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
39 卷第 6 期2020 年 6 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Vol.39
No.6Jun.
2020D01 :
10.16276/j.cnki.cn51-1670/g.2020.06.00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六大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 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王海滨(绵阳师范学院 , 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 :
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 , 需要构建系统化的长效育人机制 , 形成全员 、 全过程 、 全方位育
人格局 。
为此 , 绵阳师范学院通过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党建引领 ,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课程创新 ,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平
台建设 , 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宣讲模式 , 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改革,务实推进课程思政关爱工程 , 充分发挥党建育
人功能 、 课程育人功能 、 科研育人功能 、 文化育人功能 、 实践育人功能和心理育人功能 , 深入挖掘 “ 思政育人 ” 要素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关键词 :
高校 ; 思想政治工作 ; 六大育人体系 ; 育人功能中图分类号 :
G64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612X(2020)06-0006-05“ 育人之本 , 在于立德铸魂 。
” 习近平同志在
2016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明确提出 ,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
样的人 、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
题 ” ⑷ 。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高屋建领 、 蕴意深刻 , 科
学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 具
有很强的政治性 、 思想性 , 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思想 。
中共中央 、 国务院于
2017 年 2 月颁布了 《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 , 特别强调 , 要加强和改进思
想政治工作 ,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
可靠接班人⑵ 。
如何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的实效性呢 ? 毋庸置疑 , 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
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 形成全员 、 全过程 、 全方
位育人格局 。
为此 , 绵阳师范学院通过构建思想政
治工作六大育人体系;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党建引领,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课程创新 , 统筹推进 “ 课程思政 ”
平台建设 , 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宣讲模式 , 扎实推进课
程思政实践改革 , 务实推进课程思政关爱工程 , 不断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 、 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党建引领 , 充分发挥党建育人功能近年来 , 学校坚持 “ 抓好党建促发展 ” 工作思
路,借力 “ 双带头人 ” 培育工程 , 深化 “ 党建 + 课程思
政 ” 模式 , 课程思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
学校党委
高度重视,将 “ 课程思政 ” 建设确立为 “ 书记工程 ” , 建
立定期分析研判 、 协调推进制度 。
党支部培本固基,
积极实施 “ 双带头人 ” 培育工程 , 推行 “ 党建 + 课程思
政 ” “ 党建 + 师德建设 ” 等 “ 党建 + ” 模式,助力 “ 课程思
政 ” 建设 。
健全 、 完善各项制度,在教师职务晋升和职
称评审中充分考虑 “ 课程思政 ” 全方位育人落实情
况 , 纳入听课环节 , 构建测评机制 , 在精品课程 、 重点
课程的遴选立项等过程中融入 “ 育德功能 ” 指标 , 在
学生评教 、 督导评课 、 同行听课等评价标准中融入
“ 育德效果 ” 观测点 。积极探索实践 “ 专业思政 ” 建设 , 发挥教师党支
部在 “ 专业思政 ” 建设中的引领 、 推动和保障作用 。
“ 双带头人 ” 培育工程推进及时 ,2018 年底前 “ 双带
头人 ” 支部书记选拔方式和岗位实现全覆盖 。
“ 双
带头人 ” 工作室建设扎实有效 ,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
院教工一支部被确定为全国党建工作 “ 样板支部 ”
培育创建单位 , 成功入围 “ 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收稿日期 :
:
2020-04-28作者简介:王海滨 (1962- ), 男 , 山东诸城人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 •
6 6
•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大基层党组织 ” 和绵阳市基层党建 “ 3+2 ” 书记项目
AA 级示范党组织 。
目前 , “ 双带头人 ” 带领教职工
充分融入 “ 课程思政 ” 建设 , 支部在政治引领方面的
主体作用进一步彰显 。
学校逐渐涌现出一批品牌课
程和特色学院 , 实现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师 “ 双
提高 ” 。
同时,课程思政也在催生一支政治素质过
硬 、 业务能力精湛 、 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
伍 , 确保学校把党的建设贯穿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
全过程 。二 、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课程创新,充分发
挥课程育人功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绵阳师范学院紧紧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思政课程主渠道 , 全力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三进 ”
工作 , 大力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 , 实现专业课程与
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 多措并举培育课程思政,推动思
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 不断探索既符合新时
代国家对思政课程和思政课程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
新使命 、 新标准 , 又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的思政
育人新路径 , 形成以 “ 载体丰富 、 圈层育人 ” 为特色
的思政课程 、 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 推动 “ 三全育人 ”
落地落实 , 使思政课程真正 “ 活 ” 起来 、 “ 动 ” 起来 、
“ 鲜 ” 起来 、 “ 红 ” 起来 、 “ 实 ” 起来 。
二级学院开展课
程思政教学改革活动 ,108 门专业课程被纳入 “ 课程
思政改革示范课程 ” ; 组建由 “ 双带头人 ” 重点参与
的 “ 课程思政 ” 宣讲团 , 遴选 30 名思政课程教师与
16 个学院 108 名专业课程教师 “ 结对子 ” , 开展 “ 课
程共建 + 任务共谋 + 难题共解 + 成果共育 ” 的协同活
动 , 共同研讨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 。从 “ 专业课教师只教好专业 , 育人是思政课教
师的事 ” 到充分认识既要 “ 教书 ” 又要 “ 育人 ” 这一核
心理念 , 正是得益于以名师专家团队为引领,大力推
进课程思政建设 。
校级 “ 教学名师 ” 孙玉希教授领
衔的 “ 物理化学 ” 将 “ 格物 、 致知 、 明德 ” 作为教学理
念 , 经过两年的不断充实完善 ,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 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等诸多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
贴切地结合在一起 , 引导大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德行 ,
将德行转化为信仰 , 深受学生喜爱 。
四川省学术和
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绵州育才计划专家王正惠教
授领衔的 “ 教育心理学 ” 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 “ 四有
好老师 ” “ 四个引路人 ” 和 “ 四个相统一 ” 为指导思
想 , 融合 “ 课程思政 ” 基本理念 , 促进教师教育专业
学生未来成为具有 “ 品格 、 品行 、 品味 ” 的 “ 大先生 ”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 校级 “ 教学名
师 ” 韩晓娟老师领衔的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课程从
教学内容 、 教学形式到教学方法上逐步建立起由
“ 三典融入 ”
“ 三段渐进 ”
“ 三法强化 ” 三种教学模式
构成的新式教学体系 , 即 “ 三三三式 ” 教学体系 , 在
全校树立了思政课程建设标杆⑷ O三 、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平台建设 , 充分发
挥科研育人功能学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程 , 在构建全员 、
全过程 、 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过程中 , 统筹推进各二级
学院 、 相关职能部门作好整体设计 , 根据不同专业人
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依托 “ 一学院 、 三
中心 、 一基地 ” 平台 ( 简称 “ 131 ” 平台 。
一学院指马
克思主义学院 , 三中心指四川新时代党建创新研究
中心和纪念场馆教育 、 抗震救灾文化研究中心以及
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 一基地指绵阳市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 )
, 发挥科研育人功能 , 优化科
研环节和程序 , 完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 改进学术成
果评价标准 ,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的转化应
用 , 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 价值取向 、 学术
导向 , 培养全校师生 “ 至诚报国 ” 的理想追求 、 “ 敢为
人先 ” 的科学精神 、 “ 开拓创新 ” 的进取意识和 “ 严谨
求实 ” 的科研作风 。学校加强课程思政课程群建设 , 积极培育 “ 双
带头人 ” 为团队带头人 , 撰写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40
余篇 。
吸纳思政课程建设新元素 , 及时把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有机融入课程教
学 , 结合绵阳地域特点 , 开设抗震救灾精神 、 “ 两弹
一星 ” 精神等专题讲座,开发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等系列校本课程 , 有计划地编印一批有绵阳师范学
院特色的校本教材 。
立足区域 , 打造以地震纪念馆
为主体的 “ 红色文化 、 传统文化 ” 两类场馆教育实践
体系 ; 以 “ 四个一 ” 为总体要求 , 全面落实思想政治
课教师全员社会实践制度 , 即专任教师每年必须参
加为期不少于 1 周的集中社会实践 , 提交 1 篇调研
报告,编制 ] 个教学案例 , 每年举办 ] 次展览评比表
彰活动 。
通过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和课程思政研究中
心示范课展示 、 学术沙龙等方式 , 搭建多学科背景相
• •
7 7
• •
王海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六大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互支撑 、 良性互动的课程研讨和培训平台 。
由 “ 双
带头人 ” 、 教研室主任和教育教学管理系列教师组
成科研团队,提炼工作经验 , 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 达
到研教互哺的效果 。目前,全校共撰写调研报告 400 多篇 , 形成案例
400 多个 , 汇编文集 7 本 , 编有 《 用红色精神引领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 抗震救灾精神理论与实践研
究 》 等系列著作 。
其中 , 纪念场馆教育与抗震救灾
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 关于加强抗震救灾先进典
型宣传的建议 — — 以四川省长宁县抗震救灾为例 》
受到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领导批示 。
批示中 , 省委
宣传部领导对调研报告给予了高度认可 , 对建议中
加强先进典型宣传等诸条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 、 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宣讲模式 , 充分发
挥文化育人功能学校积极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浓厚氛围,形成了
党委统筹 , 上下联动 , 全校协同 , 全体参与的工作机
制 , 统筹抓好课程 、 课堂 、 教材和课程思政工作 , 营造
“ 课程有示范 、 教师有榜样 、 成果有固化 ” 的浓烈课
程思政氛围 , 发挥 “ 春风化雨 、 润物无声 ” 的环境和
全员育人作用 , 注重队伍建设,打造 “ 教学共同体 ” ,
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
一是加强团队建设 , 形
成了课程思政管理 、 教学 、 科研三大团队 , 搭建多学
科背景平台 , 聘请优秀专家学者 、 地方党政领导 、 时
代楷模和代表人物担任特聘教师 , 定期开展课程思
政报告会 , 打造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品牌 “ 右
木讲坛 ” 和文化传承弘扬平台 “ 国学讲堂 ” 。
二是开
展思想政治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 “ 结对子 ” 活动 , 一
方面 , 使思想政治课教师深入了解专业课程,促进思
想政治课具有思想性 、 理论性的同时 , 更具亲和力 、
针对性;另一方面 , 使专业课教师从 “ 不想讲 、 不敢
讲 ” 到 “ 主动讲 、 放开讲 ” , 努力形成 “ 课程门门有思
政 , 教师人人讲育人 ” 的思想政治教学新风尚 。
三
是强化示范引领 , 通过评选表彰师德标兵 、 教学名
师 、 教学良师 、 教学新秀等先进个人,选树课程思政
优秀示范课堂和优秀教师,举办师德建设座谈会 、 课
堂教学集中展示 、 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 , 开辟优秀教
师 “ 两周一星 ” 专栏等方式 , 形成示范效应,大力宣
传敬业奉献的新时代优秀教师形象 。课程思政的深入改革 , 让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
们热情高涨 , 忙碌而又充实 。
他们励志讲好中国故
事 , 发出时代强音,将思想政治课堂搬到了校外 , 自
觉接受社会民众的检验 。
学校借助学科优势 , 打造
特色品牌,组建教师专业宣讲团 , 教师政策宣讲团 、
结合每年的时政热点 , 在校外掀起一轮轮宣讲热潮 ,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 弘扬正能量 , 凝聚师生人
心 。
积极探索 “ 宣讲 + ” 模式推动宣讲入脑人 L 、 , 提
升宣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在宣讲中穿插知识
竞赛 、 有奖问答 、 微视频展示 、 微党课等 , 吸引大学生
和基层群众自觉参与 ,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 引导
大学生和群众感恩党的关怀 、 凝聚团结力量 。
选派
课程建设负责人和 “ 双带头人 ” 赴上海 、 广州等地培
训调研 , 学习先进经验,回校采用专题汇报方式进行
宣讲 。
近年来 , 学校共组织开展各类宣讲 400 场
( 次 )
、 受教育人数达 2 万人 ( 次 )
o五 、 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改革 , 充分发
挥实践育人功能学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改革 , 从学校顶层
设计到二级学院 、 职能部门协同 , 再到教师层面分类
制定实施方案 , 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 路径
与方法 、 手段等研究工作 ,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 以人
才培养为契机 ,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 , 不断探索课
程思政融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 , 坚持理论教
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 ,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一方面 , 秉持 “ 立足绵阳 、 面向四川 、 辐射西部,
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理念整合实践
资源 , 拓展师生实践平台 , 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
践 、 创业实习基地 , 为课...
篇七: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
15.01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课程育人,活动育人。
为了实现课程育人,我们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为了实现活动育人,我们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德育课、实践活动课等课程形式—— — 我们试图通过课程、 通过活动完成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 — 这些理念成为近年来新乡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思想。一、课程育人思想的重要意义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与此相应,学校的育人职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汲取现代教育史上的智慧资源,立足新的实践,对课程和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间的关系做出了系统性的阐述和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二、课程育人功能发挥的相关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自觉强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意识,切实加强课程教学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教书育人,授业传道,积极探索各学科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把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牢牢建立在校长、教师对各学段育人目标了解尤其是自己所处学段育人目标的深度理解之上, 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各自特点的深刻把握之上,牢牢建立在学科间配合以及一线教师对课程育人专题的研究之上,要积极借助于德育课、活动实践课等课程形式,并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认真践行育人职责的制度和机制。1 、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应该牢牢建立在校长、教师对各学段育人目标了解尤其是自己所处学段育人目标的深度理解之上课程功能的发挥,需要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开展校长专项培训与研修,提高校长统筹学校各项育人活动的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要避免有的学科客观存在的一些内容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2 、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应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和学科各自特点的深刻把握之上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 是在以真理的力量征服人的过程中、基础上对人的价值引导,离开真理的力量,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就失去了可依托的载体, 这是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特点所在。
在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方面,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和方法,要因课程而异,结合各学科自身的特点予以精心设计。
我们应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
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3 、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应牢牢的加强各学科间的配合学科交叉处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也最容易产生创新型人才。交叉学科又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因而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和全球问题。
我们应该认真处理各学科交汇知识,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其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不竭动力。4 、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应牢牢加强一线教师对课程育人课题的研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就学习内容遴选、学习程度要求等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就推进学科课程实施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开展应用研究;跟踪国外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就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开展中外课程教材比较研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课程育人:
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 吕庆生 许豪杰研究前沿8
2015.015 、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更要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认真践行育人职责的制度和机制各级教师培训与研修要在以本学科为主的基础上, 应该注重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的制度和机制。此外, 还应注重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教师践履育人职责的考评制度,将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形式多样的思想熏陶、言行一致的教态教风、切实可感的教学效果等作为教材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融入教育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全过程,从而将教书育人确立在科学、可靠的制度安排之上。三、课程育人思想在我校的实践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了基础教育的最真实现状。
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很难通过传统的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来实现。1 、课堂改革,课程育人的突破方式如果不改变课堂的课程改革,恐怕只能是镜花水月,教育的问题集中暴露在课堂上,基于“教中心”、“师中心”的课堂根本不可能实现新课改理念。
教育首先发生在课堂上,没有课堂的革命就不可能有教育的革命。
在很多人看来,当下教育诸多的问题都是源于课堂,唯有坚决摒弃“教中心”、“师中心”,转而在新课改框架下建构“学中心”、“生中心”的课堂,才能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
因而,当下传统教育从根源性上看,患的是“课堂并发症”。唯有找到课堂这个“支点”,才能撬动全局。解决了课堂问题,其他问题自会迎刃而解。自 2011 年 11 月份以来,新乡市一中初中部(南区)借鉴山东省昌乐二中“ 271 高效课堂”模式开始了课堂改革试验,通过临模、入模,最终出模,进而形成特色鲜明的适合新乡市一中情况的的高效课堂模式—— — 两年来 , 我们所得出的最大经验就是“参与”理论—— — “参与”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参与”也是“正确使用滤镜来寻找真理”的哲学中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也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理念的贯彻需要学生的参与,课堂模式的采用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好的教学评价体系无疑能使师生乐于参与—— — 这也是 “参与” 理论的的核心理念—— — 也是我校“ I ’ min ( 参与 ) ”课堂模式的基本理论支撑。“ I ’ m in ( 参与 ) ”课堂模式有 3 个抓手:组织抓手是小组、流程抓手是模式、教学目标抓手是导学案。
高效课堂的小组有别于传统的小组,高效课堂的小组理念是“同质结对、异质同组、组内分对”,小组是作为“独立学习组织”而存在,我们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小班化”。
高效课堂的模式基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广泛意义上也就是“ ① 预习自学,完成学案;② 分组讨论,展示点评; ③ 总结升华,当堂达标; ④ 训练应用,拓展提升”,这套模式较之于一般的“教学模式”不同,它不是从学科教学的知识规律本身出来的,而是基于学习者对学习、生活的认识和成长规律总结出来的, 因而适用于所有学科和所有学段。
高效课堂的导学案不同于教案、“讲学稿”,它是“引导学习的设计”,是学生自学的“路线图”,是课堂教学的“施工图”。我们以“全面铺开,突出重点”为原则,将模式采用、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审、班级文化建设和快乐阅读按前后顺序列为各个学期的重点,始终抓住模式采用、导学案编审、小组建设不放手,事实证明我们的设想是在正确的。2 、活动育人,课程育人的有效形式,课堂育人的有效补充教育部规定: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课时或学分;学校应最大程度的在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运用和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的行使自主权。
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基于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实践, 以 “和而不同”为道,新乡一中初中部(南区)构建课程特色课程,树立文化育人思想,实施 " 四类一体 " 课程体系—— — ① 基础学科类(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上足呈优,打实学生发展基石; ② 活动技能类选修课程,异彩纷呈,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 ③ 人文修养类必修课程,初一年级进行“道德、礼仪、规范、习惯”教育,重在养成;初二年级进行“学习方式教育”、“励志教育”,意在砥砺品质、锻炼能力;初三年级进行“目标激励,放松心情”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养德促智,成人成事; ④ 社会实践类必训课程, 拓展教育空间, 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研究前沿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