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3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1-18 19:35:12 来源:网友投稿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1  本书是在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张舜徽先生课堂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其自序称:“往余为大学文科讲授‘国学概论’,即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叙》四十八篇为教本。”张先生言本书旨在介绍了一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3篇(全文完整)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1

  本书是在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张舜徽先生课堂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其自序称:“往余为大学文科讲授‘国学概论’,即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叙》四十八篇为教本。”张先生言本书旨在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必读历史书籍,替有志研国史的青年们指出一些读史门径和研究方法。介绍常见的必读的书籍,要求作者有广涉博览的.本钱;指点读史门径和研究方法,要求作者有度人金针的诚意,出语不玄。而在这两方面,张先生都堪称出色当行。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3篇扩展阅读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3篇(扩展1)

——世说新语笺疏国学3篇

世说新语笺疏国学1

  余嘉锡(1884—1955),字季豫,后号狷庵,或称狷翁,湖南常德人,著名的古文献学家、目录学家和史学家。十八岁时中乡试举人,后曾任吏部文选司主事,科举废除后回常德师范学校任教。 1928年到北京,在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讲授目录学、经学通论、骈体文等课程。1931年任辅仁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1942年兼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1947年以四库提要辨证一书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后被聘为*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

世说新语笺疏国学2

  《世说新语笺疏》内容极为广泛,但重点不在训解文字,而主要注重考案史实。对世说原作和刘孝标注所说的人物事迹,一一寻检史籍,考核异同;对原书不备的`,略为增补,以广异闻;对事乖情理的,则有所评论,以明是非。

世说新语笺疏国学3

  余嘉锡(1884—1955),字季豫,后号狷庵,或称狷翁,湖南常德人,著名的古文献学家、目录学家和史学家。十八岁时中乡试举人,后曾任吏部文选司主事,科举废除后回常德师范学校任教。 1928年到北京,在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讲授目录学、经学通论、骈体文等课程。1931年任辅仁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1942年兼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1947年以四库提要辨证一书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后被聘为*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3篇(扩展2)

——尚书古文疏证国学 (菁选2篇)

尚书古文疏证国学1

  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别号潜丘居士,祖籍太原,寄籍山阳。康熙中应博学鸿词科,报罢,为尚书徐乾学延为上客,与修《一统志》。生*博通经史,尤精考证,著述繁富。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所列第一人即为阎氏。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的真伪问题,乃中世纪经学史的一大公案。宋代吴械始疑其伪。朱熹虽也有怀疑,但由他集大成的理学,在哲理上据以为孔门原教旨的十六字,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便出自东晋古文的《大禹谟》。元、明时朱子学已成为帝国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若证明包括《大禹谟》在内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都是两*未见的伪作,势必危及帝国的统治学说。因而明代梅鷟著《尚书考异》,虽明斥古文《书》、《传》均属伪作,只是私议而已。

  至清初,阎若璩用了巨大精力,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进行考证,开始全面地证伪,并开始逐一揭露其来源。“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手一书至检数十书相证”,共列举了一百二十八条证据,将孔安国传古文《尚书》判定为伪书,认为《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伪。成书半帙,就得到黄宗羲的肯定;尚未刊行,毛奇龄作《古文尚书冤词》与之驳辩,但亦“终不能以强辞夺正理”,“则有据之言先立于不可败也”;于是这部《尚书古文疏证》的声名大噪。加以阎氏晚年,曾受时为皇四子的雍正帝的礼遇,更使其考证备受学者注目。

  清代汉学吴派的.开山者惠栋继作《古文尚书考》,以后王鸣盛、段玉裁等又续有考证。至丁晏《尚书馀论》,更证明古文《书》《传》的始作伪者是王肃,于是伪古文《书》《传》遂成定谳。因而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被论者称作“祛千古之大疑”。

  黄宗羲、纪昀、钱大昕、梁启超、胡适等学者皆以为伪古文《尚书》的定案实归功于阎若璩,汪中认为阎氏《疏证》是“千余年不传之绝学”。梁启超说阎若璩“不能不认为近三百年学术*之第一功臣”。并认为自阎攻伪古文《尚书》得胜,渐开学者疑经之风。钱穆说:“阎书议论与梅氏同者极多,而多不明引。”

  阎氏在世时,此书仅有抄本流传,后由其孙阎学林刊刻(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此外还有内府藏本(当即四库本)、家刻本(当即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吴氏天津刻本、偃师武亿刻本、杭州局本、《续经解》本、同治汪氏振绮堂重修本等。今传《古文尚书疏证》只有九十九条,其余“有目无文”者十二条、“目文全缺”者十七条。

  此书版本今据眷西堂本标点,个别有误字,确然无疑者,径改。附录《朱子古文书疑》多有错文,兹据通行本《朱子语录》校正。

尚书古文疏证国学2

  《 尚书》,“尚”即“上”,“书”即史官所记之史,《尚书》之名起于汉,《孔安国悄书传》说“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经孔于编定,原书有一百篇。西汉初,存二十八篇,就是《 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十六篇,和东晋 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两种。古文即指先秦时代六国的古文字,与汉朝的隶书(即今文)相对。现在通行的《十二经注疏》本《 尚书》五十八篇,就是《 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在本书巾被分割成二十三篇)与伪《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并加上假托孔安国名义的自序所组成的。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3篇(扩展3)

——文心雕龙讲疏国学 (菁选2篇)

文心雕龙讲疏国学1

  本书系在1979年初版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基础上修订而成,并改名为《文心雕龙龙讲疏》,取既有讲话,也有疏记的意思。1946年,王元化先生在国立北*铁道管理学院任讲师时,曾讲授《文心雕龙》。书中的某些观点,即萌发在那时的讲课中。

文心雕龙讲疏国学2

  王元化(1920~2008),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湖北江陵。30年代开始写作。曾任*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主编《奔流》文艺丛刊。抗战胜利后,曾任国立北*铁道管理学院讲师,50年代初曾任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委文学处长,1955年受到胡风案牵连,至1981年*反昭雪后,曾任*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3篇(扩展4)

——学习四讲四有自查总结报告3篇

学习四讲四有自查总结报告1

  近期,按照上级要求,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了“讲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的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了*2015年1月13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认识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要道理,认识到“讲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对于一名党员的重要性,我们要努力争做讲“讲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的模范。

  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17条整改措施,严格按照整改要求,突出整改重点和实效,坚持“做减法”,一件一件的认真对照整改,一项一项的抓好落实。

  一、通过学习,增强了政治立场,作为老师,要自觉讲政治。

  作为一名局长,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如何落实好要做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做好以下三点。

  讲政治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先进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行为操守。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正确的政治鉴别能力,做到方向明确,立场坚定,始终与*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积极工作的良好风尚。讲政治是维护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的根本保证,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它是党生长壮大的“*子“。有了坚定的政治信仰,我们才能始终方向明确,目标清晰,百折不挠,立于不败之地。每个教师,必须自觉讲政治,不断强化党性观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时,我们必须要有很强的敏锐性和识别力,真正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认识处理问题,始终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时刻做到头脑清醒、是非分明、信仰坚定、不失党性。从而,心怀坚定的政治信仰,甘愿扎根于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党的事业默然奉献、创建功业。

  二、通过学习,增强了大局意识,作为老师,要时刻顾全大局。

  顾大局就是要克服本位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克服只要组织照顾,不服从组织安排;只顾个人和小集体利益,不顾全局和整体利益;只管自己心情舒畅,不管别人喜怒哀乐;只强调个人意见和个人想法,不尊重他人意见和集体决定等倾向。以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做到心中有集体,行动顾大局,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肩负的"责任,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古语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始终以党和国家的大局为重。任何人,都要铭记党的培育之恩,时刻怀着顾大局、听指挥、跟党走的博大胸怀,随时听

  从党的召唤。*时,要摆正奉献与索取、得到与失去的关系,真正经受得住“得与失“、“多与少“的考验。那怕面对极其艰险的工作任务,也不能沮丧和忧虑,丧失意志和锐气,而应及时调整心态,不屈拼搏前行。只要怀着“没有跨不过的山,没有淌不过的河“的人生理念,我们就会拥有成功的希望。此外,必须抛弃“名与利“的纠缠,拥有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千万不能“患得失、图名利“思想过重,以免丧失人生的激情和斗志。只要淡泊名利,心怀大局,吃苦奉献,我们的人生旅途就一定会洒满温馨的阳光。

  我有时对待学生和自己的同事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尤其当手头工作稍多,稍忙时,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至自己为学生服务、为同事服务的公仆意识淡化,没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急。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基层的老师也干不了什么大事,没有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至于为群众服务意识的淡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表明坚持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而我却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一切为了群众”是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同事,做到树立党员一面旗的良好形象。

  三、通过学习,明确了懂规矩的重要性,作为老师,要首先懂规矩。

  懂规矩就是要认识新常态,构建新心态,保持清醒头脑,严明政治规矩,确保政令畅通,这里的规矩,就是在政治大环境下制定出的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懂规矩就是讲政治、顾大局的具体表现。

  *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对自己和组织高度负责,必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保持高度一致,真正把懂规矩提升到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做到“十个坚决不”: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喝的坚决不喝、不该玩的坚决不玩、不该去的坚决不去、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送的坚决不送、不该报(销)的坚决不报、不该用的坚决不用、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干的坚决不干。

  作为党员,要先学会懂规矩,做到知晓规矩、认同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将规章制度入脑入心,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

  四、通过学习,增强了纪律观念,作为老师,要带头守纪律。

  守纪律就是要消除庸、懒、散和违纪违法现象,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要认真学习党纪、政纪、法规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和工作纪律;增强遵纪守法和廉洁从教的自律意识。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切实克服纪律松散、作风漂浮、工作推诿、办事不公、为教不廉、违法乱纪等现象,努力塑造公众满意的学校形象。

  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每个教师都因当以法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锤炼自己的品行,确保自己始终身心端正、思想纯洁、一尘不染。要力戒贪欲。贪欲是万恶之“源“。一个人如果利欲熏心,就难免会腐化堕落,成为人民唾弃的罪人。每名教师,都要防止染上贪欲的陋习,坚守住自己的道德操守,无论如何也不要走向腐败的“坟墓“。

  要履好职责。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只有认真履职尽责,才能坚守住人生“高地“,拥有事业成功的希望。要敬畏法纪。身为教师,*时一定要克服“无所畏“、“无所惧“心理,真正敬畏法纪这把“斩头利剑”,时刻从严自律,管住自己,自觉做一名遵守规矩,敬畏法纪的老实人。

  要加强修养。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注重日常细微养成,不断加强品行修养,锻造良好的教师人品形象。从而,使自己能够时刻躬身为师、挺腰做人、干净做事,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时刻“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模范。

  行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风、政风建设的具体表现。加强自身行风建设是保证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的重要保证,是我们××部门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的客观要求,是人民群众对××部门的强烈期盼,是树立××部门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行风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和“*”重要思想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结合党的先进性教育的学习,全面总结了自己近几年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深入剖析,努力做到自我检查,找准问题,对症分析,以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反省、修正缺点的目的。

  只有讲政治,才不会迷失方向、偏离轨道;只有顾大局,才不会陷入名利的束缚,搞以权谋私;只有守纪律,才不会办出格的事,甚至犯错误。树立“规矩意识”,严格按规矩办事,按纪律办事。争做讲规矩守纪律的优秀教师。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3篇(扩展5)

——疏林晚秋作文

疏林晚秋作文1

  这北方不比得南方。南国的树少有枯黄的时候,所以,南人写愁,也都爱写个雨打芭蕉,落红满地,更兼细雨之类。南人抒喜,也莫过于鸟啭莺啼,春日融融,溪清柳绿。

  北方,就大不一样了。

  我曾爬过一座很不知名的山,这山就在家门口,于是得以一窥她四季的韵致了。也就是从这里我明白了那些文人们情怀的出处了。

  若是在春日里,那山不显一点儿绿,可是,请等一等,你能看见那突兀的枝丫间有一双双狡黠的眼睛吗?那是一个玩笑,不知会在哪一天,它们就一下子全绿起来。给你惊诧,给你欣喜。

  嘁嘁喳喳的春接着的是纷纷扰扰的.夏。绿叶吵着要站枝头最佳的位置,春花嘟囔着,极不情愿地落下。闹着闹着,夏就过去了。

  人们总爱说世事一场春梦,人生几度秋凉。仿佛春是留也留不住的,秋却逃也逃不脱。这不,秋就来了。

  为了体验一下独立寒秋的滋味,我秋日里独上昔日春山。

  拾级而上,细密地铺着的是斑斓的叶子。叶子以黄棕色居多,有的是那种将黄而尚未黄,有绿但未尽绿的叶子。叶子以白杨叶居多,也有部分国槐椭圆的小叶。落尽了叶的树木,静默得像谢了顶的老人。都说北方的秋苍凉,可我却感到无比的暖意,这是一个不谙世事的莽撞少年聆听着智慧的老者讲述关于认识的历程。不论是非成败,不论聚散离合,到头来如黄粱一梦随风逝去。

  于是,我恍然明白。这就如同树,走过春与夏的激情与旺盛的生命,到秋还有静默的思考。就如同人生,有得意有失意,到头来,都不枉走过坦荡的一生。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3篇(扩展6)

——读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后感作文

读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后感作文1

  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沉淀,更是几千年来经久不衰流传下来的经典。我们一定要多读国学,因为古圣先贤在国学经典中给我们了太多的启示,在国学经典中记载着深刻的道理。多读多看国学,可以让我们领悟到人生哲理和经世哲学。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这本书,读后,我知道了国学的智慧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中的智慧是无穷的。书中将南怀瑾先生对国学的领悟都记录下来了,让我们聆听大师的精言妙语、感悟温慰无比的人生智慧。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章是:《知识能力就是推动你起飞的风》,在《庄子·逍遥游》中,有几句这样的话: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意思是,大鹏鸟要飞的时候,非要有风不可,如果风力不够,鸟的两个翅膀都没有办法展开,就飞不起来。大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以上,大气层都在它下面。鸟要起飞,下面要靠风力,风力愈大,起飞的时候愈容易,翅膀快速一拍,就起飞了。南怀瑾先生却用这个道理来比喻人生:“年轻人想要做成一番大事业,你的学问、你的能力、你的才智全都要去养成,那就是你的"风。”

  《听南怀瑾讲国学》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的道理,我非常喜欢读它。

推荐访问:国学 提要 叙讲疏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3篇 四库提要叙讲疏国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