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菁选2篇

时间:2023-01-28 10: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论文1  有人云:“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菁选2篇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论文1

  有人云:“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开端,但要落实于行为习惯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婴幼儿时期最该重视的,这才是习惯教育。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要了解良好习惯得先知道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从小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可以让人受益终身。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为今后升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结合自己的幼教工作谈一点个人意见。

  一、习惯的养成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将每种习惯的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各项教育之中,其目的是,使各项教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系统教学、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五种途径,遵循“将每种好的行为先让幼儿认识,再产生情感、端正态度,然后通过培养其能力和技能,最后变成幼儿自觉自愿的行动——即形成好的习惯”的原则,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真正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幼儿本身,要调动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自我约束自己,能自觉按照各种行为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如针对洗手卫生习惯的养成,一是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隔夜变质的洗手水,知道洗了手的脏水放上一两天会变混浊、有味,而一盆清水放一两天它仍然是清澈的。二是让幼儿结合看录像、听故事,有关不讲卫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然后吃了肚子疼的图书、图片和有关资料,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三是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先挽起袖子,用自来水把手打湿,然后抹上香皂,手心手背轻轻的来回搓,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把手擦干)。为了增强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我在教室门口创设了一个“我是值日生”的小栏目,把幼儿分成五组,分别在星期一至星期五做值日(摆椅子、分筷子、整理图书、倒垃圾、午餐管理等),每个幼儿都有劳动的机会,到了周五请幼儿评出最佳值日生,并发小奖品以示鼓励,还把照片粘贴在“勤劳的小蜜蜂”一栏中。通过这样积极鼓励的方法孩子的信心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养成了。

  二、习惯的养成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随机教育和提供必要的条件。

  1、不同年龄的孩子,应注重不同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美观,而应是看幼儿是否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推动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的思维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大多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这是因为年龄越小,生活经验越少,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协调自己行为的能力都较差。而且小班幼儿非常的好动,喜欢摆弄,注意力和兴趣都不能持久,因此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环境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创设能满足幼儿操作的环境,激发幼儿情感的体验,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托班、小班应以生活卫生习惯和语言为主,因为幼儿初入园,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较弱,应注重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同时,在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对他们进行礼貌教育,即教育幼儿从小讲礼貌、尊敬师长、能够谦让,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老师早晨好!”“老师再见!”等。,如针对小班幼儿不肯自己走着上幼儿园的情况,我们把儿歌《宝宝爱上幼儿园》作为晨间谈话内容,通过短小,有趣的儿歌来教育幼儿。针对一些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的孩子,我们结合故事《猪猪变干净了》,暗示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在中班应以健体习惯、劳动习惯和审美习惯的培养为主。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自我服务的同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加强身体锻炼,通过种种手段来感受美和表现美。针对大班孩子生活习惯不好的现象,我在墙上还设计了《看谁先到终点》的生活棋,幼儿通过在反复玩棋的过程中了解到哪些习惯是好的,该学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不该学的。大班还应以学习和社会交往为主。在小朋友之间出现一冲突、矛盾也是很正常的,要解决好矛盾,就要学会交往。同时大班的幼儿面临升入小学学习,要搞好幼儿衔接,应注重学习习惯养成。

  2、结合个体差异。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灵活对待,如:有的幼儿发育比一般幼儿较晚,协调能力差,到了中班才能画出较流畅的线条、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3、在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我们十分注意随机教育。例如:有的孩子在饭桌上对着碗咳嗽,我们看见了就会马上告诉他这样做很不卫生,并教他们转过头去捂着嘴咳嗽。诸如此类的行为习惯,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做起,严格要求,有的放矢的进行随机教育孩子,孩子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侧重对孩子进行了自我服务教育,也就是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例如:循序渐进的教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上床睡觉将鞋子摆放整齐……等。坚持一贯、常抓不懈,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慢慢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4、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提供相应的条件,有助于孩子较快地形成习惯。比如,要求孩子饭后用餐巾纸擦嘴、用淡盐水漱口,每次吃饭时我们提前为他们准备好餐巾纸和对好的淡盐水,刚开始他们还要老师的督促和提醒,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就养成了饭后擦嘴和漱口的习惯,吃完饭就会自觉自愿地去做。

  三、通过表率的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好模仿*习惯,*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示范。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以及行为习惯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幼儿园,老师不小心踩了小朋友的脚,老师主动向幼儿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在幼儿入园时,老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问声“小朋友好!”“小朋友早!”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有的过程看似很*淡、很多余,但孩子在这个环境里生活,他们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形成好的习惯。

  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因此,我也常常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四、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一起找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的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我们班有个别幼儿进餐特别慢,究其原因,原来是挑食。在幼儿园进餐时,老师有时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所以教育未能取得明显效果。于是我们设计了进餐表请家长配合,关注幼儿在家里的进餐情况,同时指导家长不要过分训斥孩子,或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而一定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坚持每天根据“进餐表”的内容给孩子打分。同时,老师和家长对幼儿的点点进步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愿望,激发幼儿的动力。每天,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进餐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孩子的进餐状况,调整教育方法。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孩子从原来的挑食到样样食物都爱吃,从进餐速度慢到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吃完,老师和家长都感到欣慰。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教育落实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论文2

  摘要:习惯是一种极其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坏习惯则会使孩子终身受害。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就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幼儿园将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入手,运用灵活、有效、规范的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一日生活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其实就是一种重复性的日常行为规律。当人们一再重复同一种行为后,这种行为就变成了习惯,然后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支配我们,把我们变成它的奴隶。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园将从小班幼儿入手制定科学的一日作息安排,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及条件,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现状分析

  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幼儿入园前接受教育的各异,导致幼儿的能力参差不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家庭环境优越,幼儿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一个孩子少则两个家长进行教育,多则5-6个家长围着转,由于父母、长辈过分的娇惯和溺爱,无形中养成了幼儿动手能力较弱、适应能力较差、任性、怕吃苦,以自我为中心等现象。

  (2)如今的80后、90后父母生活优越,自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太好,很多家庭琐事都由保姆进行打理。因此,这部分幼儿的自理能力也较弱,而家长却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孩子却是0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加强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幼儿园的责任。

  二、习惯养成目标

  2.1生活习惯的养成

  (1)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睡眠习惯、饮食习惯、盥洗习惯良好。要求:能早睡早起,有午睡的习惯;按时进餐,吃好早餐。不挑食、不偏食,能少吃或不吃不健康的食品;能按需饮水、如厕。

  (2)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在帮助下能穿脱衣物、鞋袜,不穿反鞋;会整理自己的玩具、图书等用品。

  2.2卫生习惯的养成

  了解和掌握初步的卫生常识和技能。要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会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饭前、便后,游戏后要洗手。

  三、幼儿习惯培养的内容和方法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把习惯培养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根据幼教中心质量工作计划:进一步优化幼儿生活一日常规。着力解决以往一日常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日活动安排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核心,以科学、合理、流畅为原则,将行为习惯教育渗透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3.1进餐环节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条件及环境从而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1.1餐前准备

  摆放餐具:保育员教师在进餐前将消毒好的餐具整齐地摆放好,并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摆放渣盘等服务工作。

  餐前洗手:教师组织幼儿有秩序地排队洗手,并指导幼儿按照洗手六步骤认真进行。

  播放音乐:幼儿进餐时教师们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轻松、优美的音乐中安静、愉快地进餐。

  3.1.2餐中指导

  排队等候:为了增强幼儿的秩序感,我们专为幼儿设置了排队等侯一米线,让幼儿在进餐、饮水、入厕等环节中学会排队耐心等待。

  正确使用餐具:幼儿进餐时,教师会教幼儿怎样正确地使用餐具,引导幼儿不挑食。保持桌面的干净整洁。

  3.1.3餐后整理

  收拾餐具:幼儿进餐后,教师会准备好收拾餐具的器皿,会鼓励幼儿将餐具“送回家”,按顺序摆放好。

  餐后漱口、擦嘴:漱口、擦嘴是孩子们在进餐后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在进餐结束后教师会利用“小红花”、“小贴画”等鼓励幼儿认真漱口和擦嘴。

  摆放小凳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小班幼儿来讲比较困难。特别是自己每天要坐的小凳子也会经常忘记。因此,教师会将摆放小凳子的地方进行固定,并贴上小标志,让幼儿能自觉的将小凳子“送回家”。

  3.2午睡环节

  (1)睡前准备:午睡前教师会组织幼儿散步、入厕、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幼儿有序地进入卧室。

  (2)自我服务:睡前、起床,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穿脱衣物顺序、穿脱衣物方法、睡觉姿势等方面进行指导。睡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况及时给予引导。

  3.3教学、游戏活动

  (1)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游戏活动;

  (2)随机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随时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对于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教育和指导;

  (3)开展大型的主题教育活动。

  3.4家园联系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园地,又是大家相互沟通、理解、支持的*台。为了更好地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我园通过家园联系栏、幼儿网站、家长会、家园联系表、家访、家长开放日、班级群、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促进家园交流合作,家园同步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四、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效果

  我园通过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保教并重,将正确、有序、科学、合理的方法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1幼儿良好的秩序感养成,懂得基本的生活礼仪

  通过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的要求,幼儿在活动中能排好队耐心等待。小朋友们知道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能主动与他人打招呼,知道关心同伴、老师和家人。

  4.2幼儿自理能力进一步完善

  (1)进餐习惯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一学年的培养,餐前幼儿会自主洗手,并能按照六步洗手法将小手洗干净。进餐时,幼儿学会了正确使用餐具,餐中能保持安静和桌面的干净整洁,餐后能摆放好餐具认真的"进行漱口擦嘴等整理活动,除个别幼儿还有少许挑食现象外,其他幼儿饮食习惯均为良好。

  (2)午睡秩序井然。午睡前幼儿能自主入厕,有序的进入活动室,并能保持安静。穿脱衣服过程中能按先后顺序进行,并能坚持自己脱衣、穿鞋。在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情况下,也能主动寻求同伴或老师的帮助。

  (3)有自我服务的意识。能自己上下楼梯。玩好的玩具,能及时整理并放回原处。爱惜小椅子,双手轻轻拿、轻轻放。每个活动,守纪律、有秩序。都得到了提高。

  相信在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为孩子良好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方舟.好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M].*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