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搞清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磁感线方向有关系。 2、知道电动机就是利用上述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磁场对电流作用教学设计,菁选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搞清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磁感线方向有关系。
2、知道电动机就是利用上述现象制成的。
3、搞清电磁感应和磁场对电流作用中的能量转化。
4.培养、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分析电动机转动的依据。初中不要求左手定则,弄清楚电动机的转动有一定难度。
三、教具:
演示用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实验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蹄型磁铁、铁棒架)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演示装置。
四、主要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首先做直流电动机通电转动的演示实验,接着提出问题: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奥斯特实验——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复习: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磁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磁场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那么磁场对磁场中的电流是否会产生磁力作用呢?
即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磁体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呢?
㈡、新课教学
板书: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演示实验。
⑴、介绍实验装置,实验对象为通电小铜棒。(通电直导线)
⑵、实验过程:静止在导轨上的铜棒通电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力作用。)
⑶、改变电流方向,不改变磁场方向铜棒运动方向怎么样改变?(现象:铜棒运动方向改变。结论:通电直导线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⑷、改变磁感线方向,不改变电流方向,铜棒运动方向怎么样改变?(现象:铜棒运动方向改变。结论:通电直导线的受力方向与磁感线方向有关。)
用边演示,边指导观察,边提出问题的方式,完成实验。
问:通电铜棒在磁场中,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是相互垂直的,不论是改变电流方向.还是改变磁场方向,都会改变力的方向。
小结: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A、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B、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应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
⑴、出示线圈在磁场中的演示实验装置,实验研究对象是通电线圈。
⑵、把一个线圈放在磁场里,接通电源让电流通过线圈,观察发生的现象。
分析课本中甲图的ab边受力向上,由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二条可知:cd边受力向下。结果线圈将顺时针转动。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电动机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下节课我们学习讨论直流电动机。
分析课本中乙图的ab边仍受向上的力,cd边受向下的力,转动将停止。
讨论想想议议,线圈会立即停下来吗?
(由于惯性,线圈会在*衡位置附近摆动几下。为什么?)
小结: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怎样:
消耗了什么能—电能,(电源)
得到了什么能——机械能(线圈转动)
比较:电磁感应——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
当堂练习:课本后2题填空。
㈢、作业:《物理之友》后相应章节§.练习作业.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管的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奥斯特实验了解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通过观察通电螺线管的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跟电流方向的关系,总结出右手螺旋定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学情分析
学生对磁场知识很是感兴趣,在学习了磁场知识以后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的抽象认识更加直观,借助画图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容易接受且记忆牢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奥斯特实验及其意义,通过实验认识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掌握右手螺旋定则。
【教学难点】
右手螺旋定则的运用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设置
导入新课:设置情境,问题设置如何收集路面上残留的铁钉等铁磁性材料,教师演示马蹄形电磁铁通电吸引了铁钉后,导入新课。(出示ppt)。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一、奥斯特实验
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呢科学家们基于这种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电与磁的联系。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验证实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现在我们亲自动手重做这个实验。
(一)教师活动:在桌面上放一小磁针,小磁针能指南北,在靠近小磁针且与其*行的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如图)
1、连接电路,检查完毕,观察小磁针在开关闭合前后的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注意观察小磁针在开关断开前后的变化情况。
1、闭合开关,有电流通过直导线,小磁针会转动,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改变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改变,说明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生总结: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这个实验最早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做的,此实验也叫奥斯特实验,它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二、通电螺线管
A。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一)教师活动:通过奥斯特实验可以总结出怎样的结论
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电线连一根大头针都吸不动
1、把导线绕在圆桶上,做成螺线管,各圈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很多。
展示一个螺线管,给螺线管通电,能使小磁针转动,拿一个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周围移动,观察小磁针的变化。
2、我们如何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呢
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观察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用线画出铁粉的形状。
对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以及前面学过的磁体周围磁场,它的形状与哪个磁体相似
借助铁粉可以研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我们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二)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它也有两个磁极。
(三)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强弱受什么因素影响,
通过改进器材转换演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
B、右手螺旋定则
(一)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它的两端就相当于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磁极与电流方向有关。
设计实验:在通电螺线管的外部放一些小磁针,利用漆包线在瓷筒上绕成螺线管,改变电流方向,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二)学生活动:
1、进行实验:按照课件中的图进行绕线并画出来,给螺线管通电后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归纳分析:当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指向也发生改变。
结论: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2、学生仔细观察课本17—18图后思考、回答:
(1)右手螺旋定则定则作用是什么
(2)右手螺旋定则定则的内容是什么
(3)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定则的判断方法如何
师生共同学习判断方法:
(1)标出螺线管上电流的环绕方向。
(2)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电流的方向。
(3)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三、电磁铁
(一)学生活动:
实验:将漆包线绕成线圈通电后观察能否吸引铁钉,发现不能吸引,,取一根铁钉插入线圈接触大头针,通电后发现它能够吸引大头针了。断开开关,可以看到大头针又掉下来了。
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把一根导线绕成螺线管,再在螺线管内插入铁芯,当有电流通过有磁性。这种磁铁就叫电磁铁。
(二)教师活动:
1、你能总结出电磁铁磁性的特点吗
2、展示电磁铁在实际中的应用的图片及视频。
四、课堂练习
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B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C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D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2、一个通电螺线管两端磁极的极性决定于()
A螺线管的匝数B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C螺线管内有无铁芯D通电螺线管的电流强度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3
一.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难点:磁现象的应用
三、教具:
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小磁针若干、投影仪
四、过程:
(一)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所要研究的内容。在本,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知识主线十分清晰。本共二个单元。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单元;第四~第六节为第二单元。
复习提问,引入新
[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
[问题]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问题]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
[过渡语]磁场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
(二)新讲解-----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
1.磁现象
(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认识磁现象
(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
【板书】磁性、磁体、磁极: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叫磁极。
2.电流的磁效应
(1)介绍人类认识电现象和磁现象的过程。
(2)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做实验时可以分为四种情形观察并记录现象:水*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上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流和由北向南流;水*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下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流。在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的同时,也为地磁场和通电直导线的磁场的教学埋下伏笔,也可以留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现物理思想(电与磁有联系)和研究方法(奥斯特实
验),认识到奥斯特实验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意义(打开了电磁学的大门),为后法拉第的研究工作(电能生磁、磁也可以生电)奠定了基础。
【板书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电荷类比)
【板书2】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奥斯特实验)。
3.磁场
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流与电流的作用,类比于库仑力和电场,形成磁场的概念,应说明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和电场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磁体或电流的作用而认识磁场。
【板书1】磁场的概念: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
【板书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处于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
【板书3】磁场是媒介物:磁极间、电流间、磁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4.磁性的地球
明白地理的南北极和地磁的南北极的区别,了解磁偏角,介绍沈括对磁偏角的研究。用一个条形磁铁模拟地磁场,说明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会指向地理的南北极。
【板书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不重合(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其间存在磁偏角。
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和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相似。
宇宙中的许多天体都有磁场。月球也有磁场。
(三)对本节知识做简要的小结
(四)巩固新:
1、让学生复习本内容。
2、指导学生阅读STS
3、完成问题与练习(作练习)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大小、单位。
2.能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类比(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仍至本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和演示实验突破难点
三、教具:
蹄形磁铁,低压电,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时知识后引入
要点:磁场的概念。提问、引入新:
磁场不仅具有方向,而且也具有强弱,为表征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就要引入一个物理量.怎样的物理量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呢?(紧接着教师提问以下问题.)
1.哪个物理量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学生答]用电场强度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2.电场强度是如何定义的?其定义式是什么?
[学生答]电场强度是通过将一检验电荷放在电场中分析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与检验电荷量的比值定义的,其定义式为E=F/q
过渡语:今天我们用相类似的方法学习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二)新讲解-----第二节、磁感应强度
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演示】让小磁针处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和竖直方向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中的各个点时,小磁针的N极所指的方向不同,认识磁场具有方向性,明确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的规定。
【板书】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
过渡语:能不能用很小一段通电导体检验磁场的强弱呢?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演示1】用不同的条形磁铁所能吸起的铁钉的个数是不同的,说明磁场有强弱。
【演示2】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如图)
先介绍匀强磁场:如果磁场的某一区域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这个区域的磁场叫匀强磁场。
后定性演示(控制变量法)①保持通电导线的长度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②保持电流不变,改变通电导线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导线受力情况。
【板书1】精确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垂直时,通电导线受力(磁场力)大小
写成等式为:F=BIL①
式中B为比例系数。
注意:①B与导线的长度和电流的大小无关②在不同的磁场中B的值不同(即使同样的电流导线的受力也不样)
再用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从而得出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
【板书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表征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力(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符号:B
说明:如果导线很短很短,B就是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其中,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称电流元。
(2)定义式:②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特斯特,简称特,符号T.1T=N/Am
(4)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B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对B的定义式的理解:
①要使学生了解比值F/IL是磁场中各点的位置函数。换句话说,在非匀强磁场中比值F/IL是因点而异的,也就是在磁场中某一确定位置处,无论怎样改变I和L,F都与IL的乘积大小成比例地变化,比值F/IL跟IL的乘积大小无关。因此,比值F/IL的大小反映了各不同位置处磁场的强弱程度,所以人们用它定义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还应说明F是指通电导线电流方向跟所在处磁场方向垂直时的磁场力,此时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最大。
②有的学生往往单纯从数学角度出发,曲公式B=F/IL得出磁场中某点的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的错误结论。
③应强调说明对于确定的磁场中某一位置说,B并不因探测电流和线段长短(电流元)的改变而改变,而是由磁场自身决定的;比值F/IL不变这一事实正反映了所量度位置的磁场强弱程度是一定的。
【例】磁场中放一根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通电导线,它的电流强度是2.5A,导线长1cm,它受到的安培力为5×10-2N,则这个位置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
解答:
介绍一些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值。(P89表3。2-1)
(三)小结:可继续类比磁场与静电场,小结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电场力与磁场力在方向上是有差异的。电场力的方向总是与电场强度E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而磁场力的方向恒与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垂直。
二是E和B在引入方法上也是有差异的。在电场强度E的引入中,考虑到的是电场中检验电荷所受的力F与检验电荷所带电量q之比;而在磁感应强度B的引入中,考虑的是磁场中检验电流元所受的力F与乘积IL之比。
(四)巩固新:(1)指导学生阅读“科学漫步”。
(2)指导学生完成P90“问题与练习”1-3题
(3)后复习本节内容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5
一、教学设计思想
“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磁场”看不见,摸不到,十分抽象,难于理解。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宗旨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采用“类比”的方法,促使学生把生活实际中认识“风”的方法、手段“迁移”到物理课堂上,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找到形成磁场概念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
四、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风力演示仪(自制)、条形磁体、磁针、铁屑、实物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手端着磁针,站在远离讲台的位置,磁针指向南北。
【问题导引】: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知道,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现在请你们判断:教室的哪个方向是南?
【实验演示】:教师把磁针放在讲台上,磁针立即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在学生惊诧目光的注视下,教师把讲台上的报纸揭开,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大磁铁。
【问题导引】:磁针在刚才的那个空间里能够指南北,到了磁铁周围的空间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铁周围的空间与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呢?
在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叫做磁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二)新课教学
【问题导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磁体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子的?
结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法直接观察。
【问题导引】:看不见摸不到的现象怎样研究呢?
【实验演示】:拿出风力演示仪,引导学生研究怎样确定是否有风、各点风的方向。
【问题导引】:你能否把风力演示仪中的风的状况描述出来?能利用图表示更好。
结论: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风的状况,每一根曲线的方向都代表风吹动的方向,在一些漫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
【方法启迪】:如果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能够对某些对象施加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对象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事物。在物理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磁场能够对磁针发生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磁针来认识磁场。
【实验演示】:把磁针放在磁场中的A点,观察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在A点放置不同的磁针,观察磁针的指向。
【问题导引】:观察实验现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结论:我们发现:磁场很有“个性”,它把放在A点所有磁针的N极都“吹”向同一方向(见图1)。
【方法启迪】:如果风把纸片吹向东方,我们就说风是向东吹的,同样,放在A点的磁针N极都被磁场“吹”向图示方向,在物理学中就把这个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
【问题导引】:我们利用磁针确定了A点的磁场方向,那么磁体周围B点、C点的磁场方向又如何呢?
【实验演示】:在磁场的B、C点都放置磁针,观察磁针N极所指方向,每个磁针都显示了该点的磁场方向。
【问题导引】:怎样让磁针更小,显示的点更多呢?
【实验演示】:铁屑撒在磁铁周围,观察铁屑形成的图案。
【方法启迪】:铁屑撒在磁铁周围被磁化成一个个细小的磁针,磁场“吹”动每个铁屑的N极,形成了奇妙的图案,这和风吹落叶的景象多么相似呀!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把铁屑排列的图案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表达出来,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条形、碲形、同名、异名)
【问题导引】:观察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结论:从N极出发回到S极等。
【问题导引】: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
你能说出地球的南磁极在哪里吗?
介绍地磁场、磁偏角、沈括的贡献。
【问题导引】:你认为地磁场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1.知识梳理(略)
2.方法概述(略)
(四)巩固练习(略)
(五)作业
思考题:在物理学中,把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如果我们把S极所指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本课中的哪些说法会有所改变?你能否按着新说法把这节课重新讲述?
(六)板书设计(略)
六、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展现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场景,如对生活中“风”的研究。另一条主线是物理场景的展现,对磁场进行研究。两条主线并行,前一条主线是后一条主线“迁移”的素材,为后一条主线打基础,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推荐访问:磁场 教学设计 电流 磁场对电流作用教学设计 菁选五篇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1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设计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