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弟子规小短文故事,菁选3篇

时间:2023-02-22 16:25:07 来源:网友投稿

弟子规小短文故事1  1、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易解】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故事】“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弟子规小短文故事,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弟子规小短文故事,菁选3篇

弟子规小短文故事1

  1、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易解】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故事】“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2、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故事】重 义 轻 财

  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后来繁殖到上千头,他买了房屋,置办了土地。而这时弟弟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卜式于是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卜式不仅不贪图财物,而且为了照顾弟弟,还把自己的财产让给弟弟,这一行为感动了当时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

  3、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易解】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故事】懂 礼 的 子 路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学识渊博,并以懂礼貌著称。有一天,孔子走过庭院,要到门外去,恰好子路在庭院里读书,子路看到老师,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对老师行礼。那时的“礼”是要鞠躬的,孔子并没有看到他,只是看到了庭院里的樱花而停下脚步,子路就躬身站着,一直等到孔子看到他,那时他的身体已经酸麻得失去了知觉。孔子称赞他说:“子路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学生啊!”

弟子规小短文故事2

  1、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小的行为。

  【故事】刘备教子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刘禅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维德,能服于人。”这就是说,不要认为小得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不要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2、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稟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故事】 聂政养母

  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由于他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但是有母亲在,所以遇有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

  一次,一位朋友要他替自己去刺杀仇人,聂政告诉那人说:“现在有母亲在,不能出去,以后再说吧”。几年后,聂政母亲去世,他安葬了母亲,就离开家为朋友报仇去了。这次出门后,聂正在也没有回来,他刺杀了朋友的仇敌后死在了当场。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聂政孝母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当今社会,我们为了求学或生存,不可能不离开父母一段时间,但我们的心不能离开父母,要时刻惦念着父母,常常和父母保持联系,以免父母为我们牵肠挂肚。

  3、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译文】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故事】陈蕃(fán)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但陈蕃小时候,却十分懒散,经常不扫屋子,东西乱放。有一天,父亲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看到他家屋子十分凌乱,而陈蕃却不管不顾,就说:“孩子,为什么不把屋子收拾干净来招待宾客?”陈蕃反而说:“我的手主要是用来扫天下的。”父亲的朋友反问:“连一间房子都不扫,怎么能够扫天下呢?”陈蕃一听,脸红了,马上就打扫房屋,招待客人。

弟子规小短文故事3

  亲仁

  1、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小故事] 三国时有一个叫王烈的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威望。 有一个人偷了别人一头牛,被失主捉住了。偷牛的人说:“我一时鬼迷心窍,偷了你的牛,你怎么罚我都行,只求你不要告诉王烈。”这话传到王烈听了,他立即托人赠给偷牛人一匹布。有人不理解,王烈解释道:“做了贼而不愿让我知道,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我送布给他是为了激励他改过自新。”后来,这个曾经偷牛的人果然金盘洗手,而且变成了一个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好人。

  2、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小故事] 萧衍是我国历史上南朝的一位皇帝。在萧衍即将当皇帝的时候,人们见了他都歌功颂德,萧衍自己也志得意满,十分高兴。但这时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他见了萧衍即不恭维,也不拘束,给萧衍行礼后,转身就走。萧衍见此情景,沉默了好大一会儿,然后问旁边的官员:“这位年轻人是谁?”手下人告诉他这个人叫谢览。萧衍记住了这个名字。他对这位年轻人不卑不亢、坦然自若的样子很赞赏,决定重用他。

  3、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小故事] 孟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小的时候,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最早,孟轲家住在一片墓地附近,孟轲经常模仿出殡的场景。孟母怕孟轲误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了人多的集市上,孟轲又开始学着隔壁的商人杀猪卖肉。孟母十分担心,又把家搬到了一个学堂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私塾里的先生专心学习礼仪,学业不断长进,孟母终于满意了,便长期定居下来。

  4、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小故事] 齐桓公晚年时生活腐化,宠信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易牙为让齐桓公尝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杀掉自己的儿子;而竖刁为了亲近齐桓公,主动自宫成宦官;开方为了讨好齐桓公,15年不回家看父母。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提醒桓公说:“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宫、背弃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后来,齐查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

推荐访问:短文 故事 弟子规 弟子规小短文故事 菁选3篇 弟子规小短文故事1 弟子规短篇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短篇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大全原文